第一篇:学习的魅力
长师附小
关晓燕
学习的魅力
——深圳学习之旅心得体会
12月的深圳,尽管早晚温差较大,有些寒意袭人的感觉,但是,有幸在罗湖体育馆聆听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台湾地区的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的语文课及专题报告,受益匪浅,心中不时涌现出阵阵暖意。
这些教师的课,或设计精美,或朴实自然,在短短三天的听课中,我时常被他们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思维的火花所欣喜。这次听课,让我对新课改的理念又有了一次升华。在此不能一一评述再现,只撷取部分课例,些许片段,说说我感触较深的几个方面。
一、巧妙切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方法的极致,是教学艺术,而一个“巧”字可代表教师的匠心独运。教师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时的“巧”主要落实在关键语句上,尤其是要善于抓住文眼,达到以一字、一句带动全篇的效果。这次的公开课中就有不少体现了这种设计意识,巧妙地切入,将文本前后勾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在了语文课上。如《如何写人的对话》一课,于永正老师从一开始上课时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切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对话的特点,实质上是引导学生亲历了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的理解方能深刻,也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中内在的东西。接下来让学生写小猴和猴妈妈的对话,于老师惟妙惟肖的表演引来阵阵笑声,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妙笔生花,小猴和猴妈妈的每个动作、神态都落在了他们的心田。整一节的作文课,学生们学得兴致勃勃,写得生动有趣。又如《蝙蝠和雷达》一文,罗才军老师以课题中的“和”一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一个“和”字把蝙蝠、雷达连接起来,实际上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教师对课文的把握上应有大将风度而不能是萎缩的小兵,切忌将文本肢解成繁杂的碎片。我们应跳出教材、教参,高屋建瓴地把握文章的灵魂,渗透自己的情感和见解,这样才能从全局的角度、关键的地方切入,从大处入手,从小处着眼,向深入处挖掘品味,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感,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入性、条理性。
长师附小
关晓燕
二、用诵读成就课堂精彩。
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体验其语言魅力和情感魅力的手段有很多,其中“诵读”是一个朴素的、常规的手段,而它的朴素却往往可以成就课堂的美妙与精彩,从而使其显得尤为重要。本次就有多处关于“诵读”的亮点,如《春联》一课中,管建刚老师讲到课文的第三节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屏幕上出现的春联,以“读”带学生感受春联的声律美,将“声律美”这个抽象的名词具体化,学生在仰扬顿挫的诵读中,还深深领略了祖国语言的无限奥妙。又如提出“诗意语文”概念的王崧舟老师在讲授《孔子游春》一文时,多次引导学生去读,去感悟,让学生在堂上完成了背诵的同时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他真正把语文课堂变为了一首动人的诗歌,让人沉迷当中,享受祖国语言的无限风光。
诵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有两方面的活动:范读和点拨。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内心体验和揣摩,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传递给学生,诱发学生思维与作者思维的“共振”,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当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疑惑或谬误时,教师或正反模拟,或启发学生联想,或指点语音语调等。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才能更加准确把握作品的基调和情感。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精彩的范读越来越受到推崇,只要教师本人有这个素质和能力,就不要用播放录音带来代替,因为教师亲身示范带给学生的感染和带动是录音带无法与之比拟的。这一点也突出表现在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中。
三、多文本阅读的可能性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不读书,没有汲取前人的经验,没有累积,谈何写作?
教师和学生大概都知道阅读的写作,认为这也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没有什么新意,但我想,我们应该真正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与写作,这对
长师附小
关晓燕
语文教学应该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阅读,只承认主体对文本的被动接受,充其量是充当鉴赏者或批判者,而我觉得,阅读应是一种主体的能动创造,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是一种再创造过程。
这一次大会请来了台湾的几位老师,他们为我们展现了多文本阅读的可能性,告诉我们如何去培养学生多文本的阅读和连结能力,达成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目的,正好与我的一点想法有所关联,不禁欣喜万分。
我想,阅读就像水,写作如同鱼,只有当阅读之水像海一样广阔时,写作之鱼才能在大海里自由地跳跃、遨游……因此,我们要阅读和写作两手抓,相信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作为一线的教师,也必须要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逐渐成长为知识型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学习的可能性。
三天的时间很短,但学了很多,想了很多,充分感受了学习的魅力。这些老师的课让我向往、赞叹,更多的是学以致用。我希望我能带着一种坚持,一种恒心,争取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中走得更宽,更远。
第二篇:魅力礼仪--学习总结
2013年5月12日星期天
学习总结
主讲:魅力礼仪
主讲人:学信学院沈方老师
今天学习魅力礼仪,由沈方老师主讲。老师主要围绕仪容、仪表以及仪态展开,分享各种关于礼仪的案例,同时让我们亲身体验礼仪的修养起步过程,生动具体,形式多样,非常精彩。经过一天的学习,收获挺多,对“礼仪”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方知,生活中处处都有礼仪,都需要礼仪,生活就像是一本无字书,有心人才能读懂。一颦一笑之间,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学问。
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认为你是谁。
这句话让我深深地自我反思,我一直喜欢向他人强调我是谁,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一旦别人持有不同观点,便觉得那是他人不了解我自己才形成的非客观有偏判断。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把自己放在社会环境中,你就可能不是那个最了解自己的人,甚至你要么过度把自己美化,要么过度看轻自己。你优秀与否,积极乐观与否,有责任感与否,这些都得看别人中的大多数人怎么看。所以,认真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想必定是个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一种直接有效的途径。
礼仪是自我修养的体现,礼仪是我的事,不是你的事。
礼仪,光有礼不行,还得有“仪”,即行动。礼仪的核心是自我修养,这就决定礼仪不是表面工作,不是形式工作,而是成就更好的自己的必要条件。内在美,美在内心的修养。美在做人做事有礼有节。往往,爱美是人的天性,自己爱美,也喜欢美人,但若想要这“美”不褪色,不枯萎,唯内在美可以担纲。生活中,我不是一个特别主动的人,也以为一巴掌拍不响,有时候还需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其实,礼仪只是个人的事情,是我的事情,正因为是“我”的事情,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我”该做的事情,该有的礼仪,就不该丧失。
礼仪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每天的事。行姿、坐姿、站姿,你所穿的、所用的等等,这些都是无声胜有声的语言,都无一不体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决定了礼仪是日常的,细节的,所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至关重要。今天有了老师的非常专业的礼仪指导,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中,须时时践行,方才离礼仪又进一步、再进一步、更进一步。
人靠衣装。衣服是身体的延伸,你就是你所穿的。衣服不需要很多,也比一定非得很贵,但求一个质地。可以没有蕾丝边,但质地一定要好,所以淘衣服也是一门学问也是需要智慧的吧。
不学礼何以立,希望能做到“知礼,懂礼,守礼”,然后有理走遍天下。那就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吧~
第三篇:体验式学习的魅力
体验式学习的魅力
——昌乐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培训感悟
昌乐实验小学 丛建娇
2016年11月3日,我参加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会。聆听了韩传工科长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全面,而又透彻的分析,令我受益匪浅。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韩科长在讲解完《语文课程标准》后让老师们学以致用,把老师们分成八个小组亲身体验课堂目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教学过程的制定。下面我就将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目标要明确。韩科长强调,集体讨论的四部分要重点备课堂目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轻备教学过程。因为韩科长指出课堂目标确定好了,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练习和巩固,同时,轻备教学过程,因为不同地方的学情不一样,每个老师的讲课风格不同,所以要轻备教学过程。讨论的目标很明确,既提高了讨论的效率,也提高了讨论的质量。这样的切身体验,使我体会到了以前备课的不足,注重了教学过程,反而轻备了课堂目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造成了本末倒置了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及时改正。
二、学会换位思考。集体讨论过程中,我们围绕组长紧张,焦急的备课,唯恐展示成果时会显示出我们组讨论的质量欠佳。集体讨论后,韩科长让小组分享讨论的成果,我们组积极展示了自己的讨论结果。但在站起来分享自己讨论成果的一刹那,有紧张、羞怯、焦急、胆怯的心理活动,既想要展示自己的成果,又害怕说的不好,其他的小组在分享时,自己却在奋笔疾书的修改自己的稿子,没有认真地聆听。分享完自己的成果后,瞬间心情轻松,心理就变成了万事大吉的状态,这是我在集体讨论从开始到结束的心理状态。韩科长顺势指出,我们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学生的心理状态,所以在让学生讨论时要兼顾到学生的心理,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只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审视学生,这一点对我的感触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换位思考,多考虑学生的感受。
这次的培训使我受益颇多,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对教材的解读,我们真正做到了吗?对学生的感受,我们真的换位思考了吗?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认真备好每一课,多关注学生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向孩子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学习名师,感受名师魅力
学习名师,感受名师魅力
名师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其方法新颖,风格独特,他们或返璞归真,或激情满怀,或智慧盈润,或匠心独具„„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当然这需要我们去欣赏,去领悟,更需要我们耐心学习,刻苦钻研,这是一个美丽的过程。
一、积累,探究知识背后深藏的奥秘
学习名师,感觉他们善于积累,从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到学习研究专业知识再到课堂教学艺术;从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到智慧课堂再到生命课堂;从关注考试成绩到关注学生成长再到学科使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总在从“课堂-读书-思索-实践-创新” 中不断地探索教学的真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于每一堂课都做到精雕细刻,精于求精。华应龙说过,课本只不过是例子,是原材料,是毛胚,教学的过程就是精加工的过程,要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北京教育学院王燕老师《追寻问题驱动的生命课堂》,认为成功的课堂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即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渐入佳境的层次,学生动手操作的成功,独特见解赢得的掌声,合作交流意外的收获„„
二、激情,赢得课堂上学生的精彩
学习名师,发现他们的讲解充满激情,妙趣横生。他们那丰富的表情,神采飞扬的眼神,潇洒自如的引导,举手投足间都流露着自信。倾听他们的讲课是一种享受,让听者入神,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深深地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使我们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他们无悔于自己的生命,更无悔于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的激情永不枯竭,远望像一盏灯,近处是一团火,用激情和智慧演译着更加精彩亮丽的教育人生。北京第三寄宿中学名教师桂文通说:上课就是师生共同探险的过程,每一节课都会有新大陆的发现;每一节课师生都要带着好奇心,冲满激情的走进课堂。师生的智慧便在这探险与发现中,获得共同成长。成功的课堂,不能只凭表面的活泼、热闹,或只以学生爱“听”来衡量,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要不但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说理简洁、语言生动,还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探究知识背后“ 深藏的奥秘”。他们用诚心与爱心,激情与温暖,把信心带给孩子,把希望带给家长,把欢乐
带给家庭。如蔡小雄在《从一个案例谈数学探究的三重境界》中,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三句诗作为文章的三大部分的小标题,以此来比喻“困惑——顿悟——发现”的数学探究三重境界,堪称经典的诗词借用,令人拍案叫绝!桂文通老师在讲角的定义一节课时,为强调角的三要素的重要性,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就像三口之家一样,谁也离不开谁,讲的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把知识与做人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德育渗透水到渠成。可见,他们用智慧和激情让课堂变成知识的“超市”,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燃烧的激情中尽情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
三、质疑,在创新中超越自我
学习名师,感觉他们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就象桂老师所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用教材而不能照搬教材。也确实是的,如果没有达尔文对“胜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质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对“模仿”似乎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但陈祖华老师却认为“模仿”是数学模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新的数学模型,只有通过多次模仿,才能逐步熟悉、理解模型的特征及其解,才能为模型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陈祖华老师在执教《分式的基本性质》时,从速算游戏开始,模仿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探究类比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同时,他对变式教学是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变式教学是一种传统和典型的中国数学教学方式,把新课程理念与传统变式教学的整合,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弄清来龙去脉,体会所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从而追求“双基”与“创新”双赢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新课的导入,桂老师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这种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的做法,得不到对事物全面的认知,应有整体性教学的思考,要先见“森林”,再见“树木”。例如,在他执教《圆和圆位置关系》时,这样来导入新课:前面我们研究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与圆相关的位置关系中,你认为还可以研究什么?你能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研究前两种位置关系的吗?你认为我们可
以怎样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正因为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能突破课本,突破传统,突破自我。在教学中改革,在改革中思索,在思索中提升。有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精神,才会不断超越自我,成其为名师。
四、勤奋,在潜心钻研中淡泊名利
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看到的只是我取得的成绩,但你们不知道成绩背后我付出了多少汗水。”他的话也使我不禁想起一位奥运冠军——中国举重运动员的一句话,我举得起世界金牌,却举不起我流下的汗水。每位名师成长的历程中都离不开勤奋,他们赖得住寂寞,抛弃名利,不求回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受外界影响,经得住诱惑,爱岗尽业,无私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用自己的精彩为别人增姿添彩。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他们热爱工作,潜心钻研,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从他们身上,我想起一句话,如果相信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第五篇:学习十佳魅力教师心得体会
学习十佳魅力教师心得体会
第二小学曹振娟
通过学习十佳教师,对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同时也被十佳教师的优秀事迹深深地感动着,向十佳教师看齐,学习他们工作的态度、方法对我今后的工作有着深刻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这句话对教师而言,无疑可作为职业的信条之一。面对缺少社会锤炼而略显稚嫩、心灵纯洁的学生,给以适度的热情和信任,能使“爱抚、温存的翅膀”飞得更高!
和谐的师生关系源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教师具有完备高尚的人格,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里敬佩,师生关系才会更加融洽。班主任的职责不是口头说教,而是在实际工作中,让一言一行都要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推崇的模范,在多彩的百花园中,用辛勤的耕耘,用善良、慈爱、智慧浇灌每一朵小花,关注“弱苗”的成长。通过学习十佳教师的工作经验,我觉得自己不仅在精神上受到了鼓舞,在方法上受到了启示,对于自己的工作很有帮助。“教师,既是开拓者,也是播种人,是将良种播植于孩子心田的人。”“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经过生长衍化,可以绵延万代,生生不息;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拥有无限成长发展的天地,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带来一片生机。教育,是人类最具理想,最具热忱,最具智慧的劳作和耕耘;给良种一片沃土,给孩子一片天空。”作为教育者我感到无尚光荣,这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事业。
总之,从十佳教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就是高飞的雁群中的领头雁,塑造着群雁的的美好心灵,引导着雁群飞过千山万水,最终顺利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向优秀教师学习,向十佳教师看齐:倾尽心血为教育,塑造人格育新人。用自己的诚心,热心,恒心为创设教育的和谐氛围,培养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富有理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发挥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