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魅力化学
摘要: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魅力化学,从化学物质、化学结构、化学实验、化学史、几方面阐述了化学科学的魅力及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它的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化学的创新精神,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 魅力化学教育功能 新课程改革 创新实践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要让每一个学生能认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为学生构建化学的魅力及充分利用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化学的创新精神。
一、魅力化学
化学规律的发现及其应用展示了它的社会美。它的出现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力量,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自身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因此,化学称为魅力化学是实至名归的事。下面让我们来揭示化学的魅力所在。
1、化学的物质魅力
世界是物质的,化学是关于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各种物质姿态万千,美丽的雪花,璀璨的钻石,晶莹剔透的水晶,溶洞、珊瑚,显示出大自然造物的神奇!节日夜空五彩缤纷的焰火,鲜艳夺目的霓虹灯,人们身上漂亮的服饰,华丽、昂贵的金银珠宝,琳琅满目的日用商品……都是化学创造的魅力。而化学物质的社会功用价值,是它们的实用美。人类的吃、穿、住、用、农、轻、重,都与化学化工产品有关。各种化学产品美化着社会、美化着生活、美化着人类自身。
2、化学的结构魅力
化学结构美是化学物质美的内在反映和决定因素。如苯的结构美是化学美的经典体现。甲烷,它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键角均为109度28分非常对称。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结构的空间网状原子晶体。是60个碳原子组成如足球形状的大分子晶体。晶体都有规则的对称排列,结构不同则就成现出不同的性质。所以在教学中贯穿着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这也说明物质结构的重要性及他让化学工作者所产生的不可抵挡的神秘魅力。
3、化学的实验魅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之母,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中学生们视化学实验为化学课堂上的最好节目。化学实验的装置美、操作美、现象美、设计美、原理美。这些都可以深深的吸引学生。例如:喷水显字实验,在一白色的布上,用KSCN溶液,写上 祝同学们快乐,学习进步。晾干,再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壶,喷向白布。白布即可显出已写好的字样。还有焰色反应、铝热反应、吹气生火、火龙写字等等。都体现了化学的神奇魅力。
4、化学史的魅力
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除化学实验外,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就是听化学史故事了。化学史介绍既是化学史料学习,又是化学学科知识学习。教材在介绍化学史时,往往是与化学知识学习紧密结合。为促进学生感悟化学,设计了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等多种互动性途径。这种互动教材倡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看法,不追求统一,给学生自主感悟预留空间。面对不同学生在不同领域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把化学史作为校本课程供部分学生选修,也可以利用化学史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催人奋进的科学精神、拍案称绝的研究方法等吸引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新课程倡导从课内教学到课外延伸学习,化学史是引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良好载体。在化学必修2中设置了专栏氯的发现,介绍了1774年瑞典舍勒意外发现氯气,并对氯气进行了性质研究,1810年英国戴维确认氯气属单一元素组成,并给出舍勒制备氯气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图。硫酸,1746年铅室法制硫酸的工艺发明,此后硫酸生产工艺得到不断改进。硝酸,1905年世界上第一座用电弧法生产硝酸的工厂建成。酚醛树脂,1909年高分子化合物——酚醛树脂制造成功。纯碱,1942年侯德榜研究成功侯氏制碱法。在学习铝的冶炼时,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冶炼铝的艰难历程,众多化学家为此所做出的努力及化学家们精诚合作、相互尊重的高尚品格。这种结合化学史与化学知识学习的交流互动,在促进学生感悟化学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二、在教学中发挥魅力化学的教育功能
在教学中将魅力化学的思想融入课堂,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进行一种有论有史、有人有事、有情有感、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既有化学实验,又有化学史故事,还有化学美感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学教学①。使学生在意志、理智、情感、体魄等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人格、个性、特长健全发展。
1、为学生构建魅力化学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心灵,迸发出探索和发现的火花。1.1从生活走进魅力化学,把学生带入真实情景中。
化学的魅力之一在于它是一门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玩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其深奥的理论和知识都在包含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实际事例中。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是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意识。如,在讲乙醇的氧化、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时,可用酒为何越陈越香?和烧肉烧鱼时为何要加少量的酒或醋?来引入课题。在讲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这节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咸豆浆会凝聚而甜豆浆却不会凝聚?为什么钢笔混用不同墨水会写不出来 ?紧接着讲我们学了今天的内容就能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化学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她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必然产生进一步去了解、去认识的求知欲望,探究意识在这种欲望中自然形成。
1.2 从实验走进魅力化学,把学生带入科学创新中。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数量并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原电池时,鼓励学生让学生做个水果电池,在电解电镀时,让学生给钥匙镀银,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也是能够进行科学研发的。增强实践意识。1.3从社会实践走进魅力化学,把学生带入社会实践活动中。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理念贯穿化学新课改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如参观硫酸厂,了解硫酸的生产步骤及环保措施;参观消防队,了解燃烧的原理及灭火相关原理;参观火力发电厂来了解煤的使用情况及让煤充分燃烧的方法。写出调查报告,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在交流中学生主动地学到了新知识,增长了见识,取得了课堂上难以取得的效果。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调查、研究,获得知识,了解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兴趣倍增。
2、化学教师的魅力可以凸显魅力化学的教育功能。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体现自己的魅力,包括板书美、语言美、仪表美、教态美、节奏美等。教学艺术美表现着教师的素质反 映着教学水平,给学生们以很大的影响。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魅力的理解。对化学产生的更加强烈的热爱之情。
在这里我不想多讲教师的仪表美,我们单看内在魅力如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学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沟通魅力和反思魅力等角度②。所以教师应全面提升教师魅力,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在学生的视线之内。学生对教师的行为举止非常感兴趣,有时,学生把教师作为欣赏的对象;有时,学生又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自信的表情,温文尔雅的文人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给他们很大的鼓舞。在很多学生的意识形态中,好像老师就应该什么都会,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具体的教学中,给学生穿插课本以外的知识,让学生产生钦佩之情,这对于学生是学好化学的最好催化剂,不但可以加快学习速率,还可以减少无效学习的时间。缩短到达成功所需要的时间。事半功倍。除此之外,鉴于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应具有创新实践之美,可以产生生活中的的科学研发,带领学生进行小发现,小探究,小实验。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而这就归功于教师的个人魅力。例如在苯的教学中,我将教师的所有魅力都融入其中,1、苯的结构美是化学美的经典体现。
2、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是在梦中发现苯的环状结构。
3、苯的发现充溢着假说的提出、验证、补充、发展的过程③。有论、有史、有人、有事、还有美。这节课上的很成功,我力求采用启发探究法,把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苯的性质和结论的知识、苯分子结构假说的提出和证实及发展串联起来,按科学发现基本过程的顺序,进行一次真、美、美的教育,还让同学们看了大量当时最新的科学图片,是一次尝试。教学效果非常的好。将教师魅力能够凸显魅力化学的思想融入课堂,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化学美感,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达到了魅力化学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化学故事展现课堂魅力
化学故事展现课堂魅力
平邑县地方二中任伟邮编:273333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它正如电影“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导入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化学小故事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期。例如,“原电池”新课导入,我讲了一个“两颗假牙”的故事。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时掉了一颗牙齿。为了显示她的富有,格林太太特意装上了一颗假牙。不料,自此以后,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后来是一位化学家开出了一张处方,为她解除了痛苦。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处方呢。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处方——“换掉假牙!”为什么换掉一假牙就能解除格林太太的痛苦呢?听到这里,学生一个个瞪大双眼,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故事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
2、衔接过渡,设疑启智。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巧妙的过渡既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同时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带入知识新天地。例如,讲完“硝酸跟金属反应”向“王水”过渡时,可以这样处理。设问“有没有比硝酸的氧化性更强,能氧化金、铂的溶液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例为证。我讲了一个“玻尔巧藏金质奖章”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占领了丹麦,下达了逮捕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的命令。玻尔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和防止诺贝尔金质奖章落入法西斯手中,他机智地将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特殊的液体中,在纳粹分子的眼皮底下巧妙地珍藏了好几年,直至战争结束,玻尔重返家园,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在学生惊奇之余,又反问:“你们知道这种能溶解金的溶液是什么吗?”故事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硝酸”“王水”的氧化性及“王水”的成份,这几个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趣味结课,延展知识。
结课是一堂课的句号,更应成为另一堂课的逗号。科学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果艺术,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
化学故事应用于课的结尾,能借此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使此课的“尾”成为彼课的“头”。例如,在“乙醇”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个“造酒不成变成醋”的故事。相传杜康是制酒的鼻祖。杜康之子黑塔子承父业,移居江苏镇江一带操起了造酒的行当。有一次,黑塔根据父传秘笈将谷物薰熟后放入酒窑发酵,后来有事外出,一去21天。回家后,方才想起先前的一坛酒,他想这坛酒肯定变质了,慌忙来到酒窑,揭起盖子,意外地发现,酒坛中飘出一股清香,酸中带甜,酒不仅没有变质,反而变成了另一种东西,黑塔就把它称为“醋”(意在“廿一日”加一个“酉”字),于是,具有特殊风味的调味品——醋就来到了人们的餐桌上。那么,为什么酒会变成醋?这中间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呢?这样的提问,自然就给学生留下一个强烈的悬念,促使学生课后自觉地、主动地去预习、去讨论、去探索,为下一次讲“乙酸”打下了伏笔。
4、理解知识,生动形象。
学生往往埋怨化学知识抽象、难懂,认为化学反应看不见,摸不着。化学故事则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之具体、通谷易懂,让学生在故事中得到启发,加深理解。比如,讲解CaCO3与Ca(HCO3)2的相互转变关系时,教师可以辅助讲一个“屠狗洞秘密”的故事。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就一命呜呼了。因此,当地居民称它为“屠狗洞”。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原来,这是个石灰岩洞,石灰岩洞是难溶于水的,但雨水中溶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于是就发生了下面的反应:CaCO3+H2O+CO2=Ca(HCO3)2。当溶解有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流进溶洞再钻出岩缝时,由于气温突然变化,又发生了以下反应:Ca(HCO3)2=CaCO3↓+H2O+CO2↑。这样,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它就聚积在地面附近,形成一定高度的二氧化碳气层。所以,当狗进洞时,狗被淹没在二氧化碳气气层里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这就是“屠狗洞的秘密”。这一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以下三个知识点:(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2)碳酸钙与碳酸氢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桂林岩洞中石笋、钟乳石形成的原理。
5、反馈练习,提高能力。课堂反馈性练习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知识。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寓教于乐,教师不妨将化学的题隐含于化学故事中,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绍兴名酒女儿红”故事隐含了由淀粉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转变为乙醇,再由乙醇和乙酸转变为乙酸乙酯的多个化学反应;“太阳神盐”故事说明了铵盐的分解;“浏阳焰火”说明了金属焰色反应原理;“波尔多城的怪事”说明了金属盐的特性;“油条中的化学知识”演绎了一连串化学方程式;“短命的游艇”故事嘲笑了不懂原电池原理设计高级游艇者的愚昧与无知……在化学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侦探、医生、工程师、检验师、设计师等角色,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释故事中留下的种种疑问。
6、培养非智,铸造精神。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在人类漫长的化学史河中不乏闪亮的瑰宝,它们给我们许多启迪。特别是化学家在探索科学的征途中体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一丝不苟的精神为我们大家树立了一块块历史的丰碑。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述化学家的故事,展示他们的风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和结构。比如,“海带汤引出的发明”反映了池田菊苗敏锐的观察力;“酸碱指示剂的发明”反映了玻意耳坚韧的意志力;“炸药之父”故事反映了诺贝尔献身科学的伟大生命力;“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说明了“机遇偏爱思考者”的科学哲理;“居里夫人”故事反映了科学家特有的锲而不舍、甘于奉献、热爱祖国的优秀品格……
总之,化学故事以它特有的魅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大有可为。学生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智力和非智力营养,分享到科学研究的喜怒哀乐;领略到学习化学的无穷乐趣;经受献身科学精神的真切感染;接受科学态度和优良品质的熏陶。化学故事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成就动机的培养,健康情感的确立,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篇:化学的价值与魅力
化学的价值与魅力
化学的学科价值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学业的科学价值。化学创新知识,化学在原子、分子层次上探索实物的组成、性质和反应奥秘,认识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化学创造物质;化学牵动其他学科抽分子层次发展。
二、化学的技术意义。化学合成技术同人类的生存、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化学业化工是我国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化学为新技术发展提供支持。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物质文明,成为标志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里程碑。材料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三、化学的教育功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运用化学的语言描述物质。通过化学的手段认识、修饰与合成物质,运用化学的规律利用物质,培养学生具有化学的学科意识。
化学是物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物质的需求无论是量还是质,将会越来越高,这是化学科学永葆旺盛活力的主要源泉之一,化学的前途是无量的,在化学品无所不在情况下,帮助学生形成物质的两面性的意识,懂得趋利避害,合理使用化学品,并能够正确地利用变化规律,控制化学过程是化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化学业的学科价值所在就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化学将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好、更丰富的物质,让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更美丽多姿。
第四篇:魅力化学魔术秀策划书
魅力化学魔术秀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本次化学社以“在趣味中探求化学知识”为主题,通过同学们精彩的化学魔术表演,把理论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对化学的趣味性有更进一步地了解。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大家都知道,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人体健康。但是,很多人却没想到化学可以产生许多千奇百怪的现象。为提高化学在人们生活中的趣味性,我们化学社特地举办此次化学魔术表演,从而让人们能更深一步地了解化学的趣味性。
三、活动时间:2014年3月
四、活动前期准备:
寻找魔术表演者,收集有关魔术的知识,申请和布置场地,购买活动所需物品,安排工作人员
五、活动流程:
1.热场小魔术
2.主持人登场,简要介绍活动,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3.魔术表演时间
4.魔术教学时间(要求讲解魔术原理,最好和化学有关)
5.活动结束,收拾场地
六、活动地点:榴园食堂
策划人:汪齐林
第五篇:第一章化学的魅力教案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魔棒点灯等实验使学生体会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内容:
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1、我们周围的物质变化,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2、化学研究的范畴,通过学生已有知识判断书本上第三页哪些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哪些
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哪些不属于以上两类研究范畴?初步总结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物质的制取合成等,为以后化学是怎样的学科打下伏笔。
3、化学研究的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变成原来不同的新的物质的运动。直接提出化学变化、物
理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是有其他物质(或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4、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让学生共同参与,尽量让学生说,当
他们的判断错误时,教师引导他们理解判断错误的原因。
5、四个课堂实验(补充一个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注意点:
1)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现象,初步让学生领会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2)引导学生用较准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3)实验中进一步强调在这些实验过程中哪些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为什么?(进一步从概念角度去领会,以加强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的掌握)
4)边做实验边描述现象,边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方程式,可在化学物质名称下书写化学式)
6、化学变化常见的现象: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气体等。(辩证地理解现象与变化间的关系,变化中常有这些现象,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没有现象的不一定不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
以上为第一课时的内容
板书: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第一课时)
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或新的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或新的物质)的变化。
3、本质区别: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4、常见的化学变化:物质的燃烧;钢铁或其他金属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橡胶或塑料等物
质的老化等
5、常见的物理变化:物体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三态变化);灯
通电后发光发热;物质的溶解等。
6、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