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勉+观摩课点评
江苏省第十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二次培训材料(胡勉)
5月22日:
1、《孔子游春》
(六)简评:教者设计思路清晰,善于引导,能抓住重点句段,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课文讲得透彻。(连云港灌云白蚬小学
王跃江)
2、《日月潭的传说》
(三)简评:教师用概况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在具体情境中帮助学生识字、理解词语,并通过和详细故事的对照加深了学生对整个故事梗概的把握,效果好。(无锡师范附属小学
吴小燕)
3、《最后的姿势》
(五)简评:教师能抓住关键句段,辅以震撼的地震画面、低沉哀婉的音乐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较好地凸显了人民教师在关键时刻的高大形象,结尾处的写话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足:教师热情高涨,学生无动于衷,效果与希望适得其反。(淮安洪泽实验小学
严成宁)
5月23日:
1、《夹竹桃》
(六)简评:思路设计清晰,教师注重引导夹竹桃的韧性和引起作者联想的段落,理解了“无不”“在„„里„„”等写法,知道了对比、衬托等修辞。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读出了关键句段的感情,学生读写能力得到了提高。(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
张丽敏)
2、《石灰吟》
(六)简评:教者幽默风趣,氛围营造好,驾驭能力强。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准了古诗的节奏,把握好了诗的意蕴。(扬州邗江区运西小学
陈宏斌)
3、《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二)简评:教师语言、动作儿童化,符合儿童身心特点,恰当运用奖励满分卡、师生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说的冲动,学生学得扎实。(泰州靖江滨江实验学校
汪晓梅)
4、《鹬蚌相争》
(三)简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课文并展开想象,把握住了故事情节,在解读文本时在具体情境中解决了生词、长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南京南化第四小学
胡红)
5、《问银河》
(二)简评:教师通过一连串的疑问逐步展开课文,在一问多答中有效地解决了课文重点句、段,学生读的时间得到了保障,为写字指导而编的口诀不仅帮助学习记住了生字,也使学生的书写水平得到了提高。(常州戚墅堰东方小学
赵霞)
6、《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四)简评:教师先教学生字、句子,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然后重点解读第4、5自然段,通过反复引导、朗读把樟树的品质和宋庆龄的不舍具体呈现出来,学生学得透。(镇江丁卯中心小学
殷琴)
7、《槐乡五月》
(三)简评:教师抓住关键段落,让学生想象小姑娘和小小子的快乐,当堂解决了仿写、关键词、ABB式及背诵等难点,结尾处讲了对称手法,让学生练习说话(小姑娘和小小子如何招待远方的来客),目标基本达成。不足:超时,时间没把握好。(盐城建湖实验小学
曾春艳)
8、《水》
(五)简评:教师像穿珍珠链般把雨中洗澡、勺水冲凉和挑水艰辛等相关场景串联起来,整堂课紧紧围绕这3个场景进行解读,多音字、词等重点在课初就解决了,其后的场景分析、仿写使学生更好地感悟了写作者对西部地区缺水的切身感受。(南通海门育才小学
蒋莉莉)
5月24日:
1、《理想的风筝》
(六)简评:教师抓住关键的第4、5、8、9自然段,重点解读其中的字、词、句,让学生领会了描写人物的方法,使学生理解了详略要得当的手法,学生在无形中学到了知识。不足: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徐州新沂实验学校
臧松刚)
2、《古诗两首》
(六)简评:教师用不拘一格方式教学古诗,从一读古诗到六读古诗,每一读都能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设计,环环相扣,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拓展了学生思维。(苏州太仓教师发展中心
薛丽芬)
3、《争论的故事》
(三)简评:教师重点教学了生字的音形义和古诗梗概,目标清晰,能调节好气氛。(宿迁宿豫实验小学
魏斯化)
第二篇:有效教学观摩课点评
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两节小学语文课简单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两位老师在众所周知的巨大压力下,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对新模式从陌生到了解到今天成功诠释了“先学后导,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为我们展示了模式的基本思想,值得我们点赞。
“先学后导,当堂训练”这个模式虽然看起来课堂上教师轻松了,但教师课前的工作量可能要比传统课堂付出更多的心血。教学设计既要考虑教材安排,又要考虑课标要求,既要考虑知识学习的全面性、整体性,又要考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与进程。
就两节课来讲,苗老师的课堂是以读为主,把第一课时课堂的重点落在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上。为了能够更多地给读让路,苗老师把字词的学习这个重点分解一部分放在了预习当中,另外一部分则夹到了问题训练中,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这样的设计是完全可以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
蒋老师的课堂却是以字词的学习为中心,把一定量的读文的任务分解到预习中完成,这样设计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两位老师虽然设计有很多不同,但都突出了模式的思想和特点。同时也各自完成了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即:学习字词,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运用“先学后导,当堂训练”这个模式,字词的落实是个难点。两位老师运用不同的方式巧妙地解决了字词的学习。同时也从容地完成了熟读课文这个目标重点。
关于导学案,两位老师都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所有问题的设计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更有效地学习。两位老师的学法提示虽然形式不同(蒋老师是以小括号的形式,苗老师是以专栏的形式),但都达到了既让人感觉温馨,又体现了半扶半放的目的。
通过两节课我们看到,“先学后导,当堂训练”这个模式,教师的点拨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学生展示这一环节。可以是纠错,可以是提点,可以是完善,可以是拔高,形式多样,但对于学生的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巧妙的纠错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他分清是非;温馨的提点,可以让学生豁然开朗;帮助完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适当的拔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成就感。在这几方面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有很好的表现。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它总是会有或多或少的缺憾与不足,我们的这两节课也是这样,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合作小组的成员分配不均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前丰富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探索和实践
下面我对于正在或将要实施“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模式的小学语文老师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问题设计很重要
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设计的问题宜少不宜多,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窄,最好能纲举目张、唤起共鸣,引导迁移、链接、应用,激发生成。
2.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朴实无华,去除一切花哨,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结合实际,适度进行拓展,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和积累。拓宽我们语文教学的外延。
3.不要忘记语文课的语文味
4.实施这样一种模式,需要深厚的语文功底、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令人敬佩的敬业精神。你,准备好了吗?
今天,通过学习研讨,我收获的想法很多,无论是哪种课型,哪一篇课文,我们唯有熟读深思,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课堂,扣紧文本,精心备课,走出一条立足“有效”,突出个性化教学之路,以上是我个人的拙见,若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勉学教案
勉学
教学目标:
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以、注、疏、宁、济、间。2、学习正确、清楚地朗读浅易文言文,以诵读促进理解。
3、体会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体会长辈不辞劳累、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深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记文言常用词,体会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2、难点:长辈不辞劳累、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深义。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家训、家书是中国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广大人民所诵读、手录、刻写和传承。《勉学》节选自家教典范《颜氏家训》。
2.勉学:勉励学习;勉:勉励。《勉学》着重论述学习目的、态度、方法。新授:
一、初读课文,正音释义。【正音正字】
古之学者为己(wèi)但能说之也(yuè)春玩其华
(huā)然人有坎壈(lǎn)如秉烛夜行(bǐng)譬诸逝水
(pì)【词语积累】
①但能说之也。
(同“悦”,取悦)②春玩其华。
(同“花”)③秋登其实。
(摘取,收获)④精神专利。
(专一,敏锐)⑤然人有坎壈。
(困顿,不得志)⑥所以设教。
(用来„„的)⑦光阴可惜。
(值得珍惜)⑧古之学者为己。(读书人)⑨幼而学者。
(学:学习;者:句间停顿)
二、再度课文,解析文本。
1、熟读课文,理解各段内容。2、归纳三段的大意。
明确:①阐述学习与修身的关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②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的时机是“固须早教”。③说明学习内容不能繁复、面面俱到,指出学习的方法是“粗通注义”,最后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第一段,对古人今人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用春华秋实作比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第二段,以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亲身经历,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第三段,“仲尼居”为例,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最后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以济功业”还与开头学者“修身利行”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总结:
总之,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学问与品德是有密切关系的,应该认真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修养。作业:
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及加点字。
第二课时 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继续深入研讨文本。新授:
一、解读文本
1、“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用比喻手法生动阐述了深刻的道理。作者将学习比作种树,又把春花比作讲论文章、把秋实比作修身利行,说明学习是靠寒来暑往,潜移默化的,生动地指出学习目的是修身利行。)2、第2段,前半部分的关键句是哪句?为什么?
(关键句是“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因为后面是用自已的例子来对比说明,少时记忆力好,是读书的最佳时机,年纪大了容易忘记。它是围绕“固须早教”这个中心来论证的。)3、作者认为“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理由是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
4、作者讲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5、“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6、“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以济功业”与开头学者“修身利行”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7、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的学问与品德是有密切关系的,应该认真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修养。)8、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长辈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故事。请你概括写出一二。
(刘邦少时失学,闻秦始皇焚书坑儒,心中窃喜,但当了皇帝后却深感不学之苦,便以切身体验来勉励儿子学习,没有半点伪饰。诸葛亮《诫子书》的开篇,谆谆告诫他的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就是说,立志于学、静心求学是手段和过程;养成学问、增长才干才是目的。傅雷洋洋万言家书,旨在教育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二、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完成问题。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1、这段话要说明什么观点?
(为了说明“犹当晚学,不可自弃”。)2、这段话列举了哪些例子?
(正面例子:孔子的话;魏武、袁遗、曾子、荀卿、公孙弘、朱云、皇甫谧等晚而不弃的事实。反面例子:“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3、这个语段是从《勉学》原文抽出来的,如果还原,应该放在第2段的哪里?
(应放在第2段省略号位置上。因为这里的几个举例,都是围绕老了再学习的,正是“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的例证。因此要放在这里。)总结:
课文题目为“勉学”意为努力学习,“勉”的解释是劝勉。第一段先是指出古今学者的学习目的不同,然后以种树为喻,阐明学习是为了“修身利行”。第二段论述的是一个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作者以自己背诵《灵光殿赋》为例,提出一个人“固须早教”;如若“失于盛年”,则“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第三段谈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作者认为,学习经文重在“使言行有得”,做到读书、做事两全其美,还要博览机要。颜之推《勉学》这篇文章,用很高超的话语来感动人,如果把它放在自己的案头,会时时警觉,把读书当作一件大事来做。这篇文章反复地告诉后学,情感真切,精粗具备,本末兼赅,凡是学习的人,都应该熟读,力求弄通弄懂。读颜氏家训-勉学,可以从中明白学习的诀窍。求学是为了充实自己,决不可以向别人炫耀为务。古代的人是这样,现代的人更要如此。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完成《点击》中练习题。
第四篇:听地理教学观摩课及课堂点评有感
听地理教学观摩课及课堂点评有感
教师:吴本应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9月16日在榕江县民族中学举行的黔东南州初中地理片区教研活动。此次活动我们先听了杨军老师的<<地形图的判读>>和谢丹老师的<<民族大家庭>>两节课,课后教师们共同探讨了这两堂课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听取了黔东南州教科所路光辉老师精彩的总结性点评。参加此次活动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1、课堂导入影响课堂。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兴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少可以使学生半节课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而平淡的导入则会使学生情绪一开始就处于低落状态,从而影响正堂课的教学。
2、一定要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如果我们没有把握好重难点,那么我们在教学时间安排就会出现不当。这样就会使教学偏离课标。例如:谢丹老师在上<<民族大家庭>>时没有把握好重难点,把很多时间花在了民族风俗上,而关于民族的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却花了很少的时间。
3、地理课要上地理的本色。地理课不能把它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我们的地理课重点是通过读图分析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分布的特点或规律,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死记硬背。
4、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并且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5、教学中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挖掘教材内容。例如:讲到民族政策时可以利用中考时给少数民族学生加分来说明国家给少数民族的帮助。
6、要有激情。用教师的激情感染和启动学生的激情,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语言贫乏、教学活动单调,无疑会造成学生情绪的疲惫、思维状态的疲软,因此教师拥有和保持一份激情,并在激情的推动下,恰如其分地应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从而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的参与、激活学生的思维。
总之,作为地理教师不仅要练好教师的基本功,而且拥有激情才能上好地理课。
第五篇:教子勉学联
教子勉学联
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读书投绛帐;
弄斧拜班门。
吹牛坑己药;
拍马杀人刀。
无德常欺众;
有才不骗人。
学勤劳榜样;
讲礼貌文明。
知足心常乐;
贪财富不安。
礼乐传家宝;
诗书继世珍。
才大生洪福;
心宽出少年。
德从宽处积;
福向俭中求。
立家庭美德;
树社会新风。
欲知天下事;
须读古今书。
子孝双亲乐;
家和万事兴。
正人先正己;
知面后知心。
思得先思德;
取财早取才。
穷不过三代;
富唯了一生。
审美当观表里;
做人须重德行。
认认真真做事;
堂堂正正为人。
凡事皆因忙里错;
好人多受苦中磨。
忍让宽怀心自乐;
谦恭谨慎事常安。
书山迈步黄金屋;
学海追求博士冠。
持家兴业勤为本;
处世为人德在先。
事要成功多努力;
学无止境在虚心。
吃饭穿衣来不易;
读书学习莫贪玩。
学海扬帆酬父愿;
程门立雪谢师恩。
青春有限休虚度;
学海无涯可畅游。
应知自己才能少;
莫忌他人地位高。
克勤克俭持家计;
惟读惟耕教子方。
吃饭当思父母苦;
读书应报国家恩。
育才培德传科技;
教子课孙学读耕。
少小须知勤学好;
老年觉恨读书迟。
兴家创业针挑土;
赌博嫖娼浪打沙。
人能知足心常乐;
公不谋私体自安。
为有才华翻蕴藉;
但从朴实见风流。
英雄自古多忧国;
雅士从来不拜金。
忍一句风平浪静;
让三分地阔天宽。
胸怀有志江河改;
心底无私天地宽。
每遇人非而鉴己;
常思国事应关心。
有真学问穷非久;
无好儿孙富不长。
事不躬行终是梦;
书能自悟始通神。
有志有为勤补拙;
多才多艺学求精。
胸中有法国家大;
心底无私天地宽。
鸟欲高飞勤练翅;
人求上进苦攻书。
勤俭兴家穷不久;
吃穿玩乐富无长。
文明礼貌时时讲;
道德诗书代代传。
统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他人未尽非。
世事洞明皆学间;
人情练达即文章。
书山自有成才路;
学海岂无渡仕舟。
酒能乱性常寻衅;
茶可清心好益神。
读书明理知天下;
攻史求真鉴古今。
莫随世俗争铜臭;
闲坐书斋品墨香。
金钱岂是成才药;
棍棒并非教子方。
富在勤劳穷在惰;
成由奋发败由奢。
做个好人天理近;
行些善事德仁亲。
少年慢说读书苦;
浅学须知就业难。
教子须珍文四宝;
读书莫负饭三餐。
好好读书兴大业;
天天向上步青云。
发家致富勤和俭;
教子成龙德与才。
兴家创业当年效;
教子成才化日长。
书山启步奠基石;
学海开航定目标。
泛舟学海心胸阔;
立马书山眼界宽。
家藏财宝未为富;
室有诗书不算贫。
酒绿灯红欢有度;
诗工联妙乐无穷。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敬老尊贤循道德;
睦邻亲友讲文明。
仁人眼里民为本;
志士心中国是家。
创业须由自己干;
成才不靠别人吹。
追求学历无能力;
取德文凭欠水平。
事不三思终有悔;
人能百忍总无忧。
学海无涯勤是岸;
书山有路志为梯。
纸上得来终觉浅;
胸中悟出始知深。
读书岂为名传世;
做事唯思利及人。
有知莫道他人短;
当众休夸自己长。
竹是虚心先有节;
梅能傲雪早逢春。
黑发未知勤学好;
白头始觉读书甜。
读书勤似衔泥燕;
治学诚如酿蜜蜂。
千勤天下无难事;
百忍堂中有太和。
勤劳节俭兴家计;
礼让谦恭处世经。
事业终归勤学者;
工夫不负苦心人。
为民衣食勤耕地;
爱国科文苦读书。
勤俭人家先致富;
书香子弟早成才。
克勤克俭兴家业;
正己正人教子孙。
妻贤子孝孙伶俐;
人旺家兴事吉祥。
启迪儿孙行好事;
精耕田土夺丰年。
知人其难九德贵;
闻过则喜一生清。
两扇门窗常纳福;
一庭花木又逢春。
苦读西窗棠棣秀;
勤耕南亩稻粮丰。
逸士乐山犹乐水;
贤人忧道不忧贫。
少年总觉为人易;
立志方知创业难。
不以金钱为富有;
常循道德讲文明。
勤劳父子家长富;
和睦夫妻爱永甜。
静向书山寻哲理;
巧从事物悟玄机。
当仁不让仁人让;
见义勇为义士为。
一穷二白有人笑;
三教九流无自羞。
笑赌笑娼贫莫笑;
欺人欺老小无欺。
有书莫道读书苦;
守业须知创业难。
苦读方知书是宝;
勤耕坚信地生金。
怒发冲冠须九忍;
临头大事必三思。
勤俭持家先致富;
德才教子早登科。
教子不求官禄贵;
读书唯愿子孙贤。
人之初要学文化;
性本善须培德才。
凡事皆因忙里错;
好人多自苦中来。
生财有道凭勤俭;
处世无欺守信诚。
自学成才登大雅;
勤劳致富取真经。
荆树有花兄弟乐;
砚田无税子孙耕。
非因报达方行善;
岂为功名始读书。
天地间诗书最贵;
家庭内孝悌为先。
惟勤惟俭传家宝;
苦读苦耕教子方。
忠厚传家安且乐;
和谐处事吉而昌。
千古文章传道德;
一堂忠孝享天伦。
春风大雅能荣物;
秋水明清不染尘。
忠厚一生嫌善少;
健康二字值钱多。
义则居先利则居后;
恕其所短敬其所长。
乐苦安贫还可取;
见钱忘义不能为。
损人利己行为丑;
敬业奉公品德高。
业成实绩方酬志;
人不虚生始见才。
诗社兴邦崇国学;
天工造物利民生。
书无虫蛀因常览;
笔有神传赖苦研。
处世无才难立足;
为人有德易兴家。
做人做事留余地;
教子教孙重德行。
瓜田纳履冤难白;
李树扶冠事慎为。
学海畅游能启智;
书山攀越可医愚。
人之初学习文化;
性本善育培德才。
读书须做回头客;
行路搀扶失足人。
最强回文对联大全
雪放梅花梅放雪;
春苏柳絮柳苏春。
地利天时天利地;
春来福满福来春。
客等车开车等客;
车乘客去客乘车。
夜郎寨美寨郎夜;
新晃城兴城晃新。
乐后忧先忧后乐;
甜来苦尽苦来甜。
孝子贤孙贤子孝;
仁人志士志人仁。
对刻桃符桃刻对;
诗题画卷画题诗。
岭上红梅红上岭;
庭前绿柳绿前庭。
腹满经纶经满腹;
才高德望德高才。
大风坳上坳风大;
清水塘中塘水清。
富致勤劳勤致富;
家持俭省俭持家。
海上明珠明上海;
华中领袖领中华。
福到家安家到福;
春回地暖地回春。
雨顺风调风顺雨;
贫驱富致富驱贫。
福接长春长接福;
门开大吉大开门。
石羊洞内洞羊石;
槐口村中村口槐。
水载舟行舟载水;
天开日出日开天。
苦口婆心婆口苦;
忠言逆耳逆言忠。
学浅才疏才浅学;
文通理顺理通文。
韵押诗词诗押韵;
联征对句对征联。
大龙大晏大龙大;
中寨中和中寨中。
冷水溪中溪水冷;
凉亭坳上坳亭凉。
菜籽榨油油炒菜;
棉花织布布包棉。
党是春风春是党;
民安国泰国安民。
地出金银金出地;
天垂雨雪雨垂天。
水流江海江流水;
云起天空天起云。
地覆天翻天覆地;
龙争虎斗虎争龙。
打假成风成假打;
贪官得利得官贪。
岁岁春来春岁岁;
家家福到福家家。
祸起萧墙萧起祸;
悲生乐极乐生悲。
地门前景前门地;
天府国都国府天。
洞下场街场下洞;
蛇头寺庙寺头蛇。
满面春风春面满;
多谋善断善谋多。
虎卧山中山卧虎;
蛙鸣井底井鸣蛙。
路人行走行人路;
居士隐藏隐士居。
洞中看景看中洞;
山外连天连外山。
骨埋地府地埋骨;
魂上天堂天上魂。
理达情通情达理;
才高德厚德高才。
善气凌人凌气善;
移花接木接花移。
坐井观天观井坐;
知人善任善人知。
起马观花观马走;
生龙活虎活龙生。
祸国殃民殃国祸;
横行霸道霸行横。
水到渠成渠到水;
天摇地动地摇天。
教学相长相学教;
人才辈出辈才人。
大洪山水山洪大;
新店坪街坪店新。
地生金玉金生地;
天降雨霖雨降天。
戏演人生人演戏;
台登再色角登台。
致富多门多富致;
生财有道有财生。
斗满金珠金满斗;
篱围竹舍竹围篱。
响水桥头桥水吃;
香山寺外寺山香。
蝶抱花须花抱蝶;
莺梭柳线柳梭莺。
水潮来水来潮水;
天洞看天看洞天。
政通民惠民通政;
人大权威权大人。
下神祝福祝神下;
中寨村兴村寨中。
广开言路言开广;
虚度年华虚。
烈火真金真火烈;
销声匿迹匿声销。
见多识广识多见;
孤陋寡闻寡陋孤。
耀武扬威扬武耀;
娇生惯养惯生娇。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富致贫驱贫致富;
春联福字福联春。
包里精盐经理包;
图间泰水太监图。
雪映梅红梅映雪;
风翻竹绿竹翻风。
弄假成真成假弄;
封官许愿许官封。
捷报频传频报捷;
真才实学实才真。
我爱邻居邻爱我;
人诚信用信诚人。
佛山香贡香山佛;
星岛港迎港岛星。
浅水滩头滩水浅;
高山顶上顶山高。
古乐城中城乐古;
仙人洞内洞人仙。
苦尽甘来甘尽苦;
今非昔比昔非今。
好事多磨多事好;
丰衣足食足衣丰。
富国强兵强国富;
攻城掠地掠城攻。
党爱人民人爱党;
龙腾世界世腾龙。
燕舞春风春舞燕;
花添锦绣锦添花。
叶落归根归落叶;
标新立异立新标。
地利人和人利地;
居安业乐业安居。
鉴往知来知往鉴;
和颜悦色悦颜和。
价廉物美物廉价;
劳苦功高功苦劳。
疾风劲草劲风疾;
威气凌人凌气威。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对出人文人出对;
联成景物景成联。
木出山林山出木;
炎多夕火夕多炎。
好运来时来运好;
新春贺禧贺春新。
绿色禾田禾色绿;
黄花菜地菜花黄。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中华传统诗统传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