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 “语文大课堂”教学设想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大课堂”教学设想
主要内容:通过对信息技术在“语文大课堂”活动中具体运用的设想,来阐述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感知开始,进一步给予强烈的视听冲击,从而实现能力的培养,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实践新形势下的语文课程新理念。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大课堂
形象感知
视听冲击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使学生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将学生的阅读课、课外实践活动、课内写作融合在一起。同时,依据活动的层次性、多侧面性、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实践性在活动中运用语文,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语文大课堂”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比较新的板块,它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完整展示。“语文大课堂”集听、说、读、写为一体,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综合运用观察、搜集、展示材料、书面表达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能用语言打动人,用笔记录生活的经历,从而培养学生感受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时期,体现语文综合素质的“语文大课堂”更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有利条件。我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大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展示现象,引导读懂主题,做到对活动内容及要求的形象感知。“语文大课堂”活动的内容是根据新课程标准来设定的。一个“语文大课堂”是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本单元教材中设计到的影像资料进行汇编展示,让学生首先有一个形象感知,从而调动情绪。如:S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大课堂”活动安排的主题是“绿色小卫士”。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本单元学习内容是有关环境变化的。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坪、森林、河流等绿意葱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绿意。其次,利用多媒体展示当树木被砍伐森林变荒芜、草坪被践踏泥土被冲走、河流被污染后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绿色”的重要,为活动打下情感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读教材中对本次活动的提示及要求。教师可以把提示及要求制作成幻灯片来显示,这样是为了让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连续感受本次活动“绿色”这个主题。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符合本班实际的建设性意见,使学生在活动开展前能做较充分的准备。
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分组配合时,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丰富性、便捷性,通过网络快速确定小组配合的方法、手段。如:制作调查表、问卷调查卷、小记者采访、图画宣传等。了解访问策略、宣传技巧、观察角度、整理手段等。根据符合本小组成员的特点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消除以往学生活动的杂乱无章性,做到分工合理,配合有度。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空间。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搜集、整理资料。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查询各种有关活动主题内容的视频、图片、文章等资料。如:在进行“绿色小卫士”活动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环境污染的视频,有关环保的宣传语,对地球未来设想的电影,然后用分类整理的方法把这些资料誊抄在采集本上或者保存在U盘里,以便在展示环节中让我们的成果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出现,让活动更符合现代气息。以往学生的资料多数是文字这一种较单一的形式,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信息技术环境的语文就可以在此环节中大胆的让学生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上链接语文,从而发现语文大课堂活动中的资源是如此的宽泛,让学生忙的不亦乐乎。这种视频、图片、音乐、文字相结合的新形式,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从而引起注意激发探索的欲望。小学生是形象感知的群体,他们不喜欢长篇宏论式的文字说教,他们对图像、影视这些直接冲击感官的材料更有兴趣,所以本环节正是充分的考虑了这个特点。
四、形象生动的有理有据的展示材料、交流信息、书写文章。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精彩的口语交际视频,让学生感知怎样做才能恰当的口语表述,从而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过多的说教反而会使学生手足无措。其次,让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如,编顺口溜、排小品,播放视频等。教师可以事先把学生准备的材料拷贝在电脑中,在学生展示述说自己 的成果时在荧幕上呈现出来。小学生的音量还能是比较低的,所以配合视频文字的同步出现,才能更好的让表达声、情、音、意融合,造成强烈的视听冲击,从而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此种做法更能拓宽视野,为书写文章打下基础,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最终使学生自我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著名的教育者皮亚杰指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也就是忽视语文的学习的活动性,没有重视学习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参与到语文大课堂的教学中,更能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到学习的过程,更能让语文学习的活动性、创新性在每个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从而真正的做到“语文大课堂”集听、说、读、写为一体,让其内容丰富有趣。让学生处在学习的活动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处在引导、沟通和参谋的位置上,最大限度的开动学生自己的脑筋进行先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真正优化我们的“语文大课堂”,实践课程新理念。
参考资料:《新课程标准》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期刊
《教育心理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性研
究计划
第一:课题情况分析: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加以有机整合,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地区、许多单位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试验性探索,并已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效果,其中有些效果还相当突出,很令人鼓舞。合肥市蜀山区教体局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所导致的后果,都集中反映在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上。
2、选题意义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见成效,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如果缺乏符合本校实际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应用研究,必将制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益的发挥。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实用性。本课题的实施对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益,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3、研究价值 借助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促使教师确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彻底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高效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将实现教师专业化的自身成长,形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研究性格,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持续、和谐、健康的发展。
第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交互情境、自主合作探究、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通过课题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具有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因素,构建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或操作程序。
第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和谐课堂,实施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彰扬个性,提高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探索、建构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四:研究的具体措施
1、学校成立了课题组组织机构,吸收了部分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加入。制定措施,成立了后勤及经费保障小组,以确保课题组的正常工作。加强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做到“软件不软,硬件更硬”。
2、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老师、学生及家长全员参与,积极行动,配合课题研究。
3、充分发挥学校数字图书馆、多媒体互动平台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深入课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信息技术下乐学、好学。
第五:具体活动安排 2013年3月
1、回顾去年取得的成绩,奠定这学期努力的方向。
2、学校投资经费购买相关书籍,教师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理论学习。
3、开展教师微型课课堂评比活动。2013年4月
1、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总结学习心得,指导课题组其他成员开展活动。
2、开展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2013年5月
1、请校信息技术老师指导教师制作课件。
2、开展优秀教学课件评比活动 2013年6月
1、整理微型课课堂评比和优秀教学课件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总结这学期所取得的成绩。
合肥市绿怡小学
2013年2月
第三篇:浅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
菱角乡示范小学 李燕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频繁地走入课堂,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的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如何在其教学中有效地应用。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某种教学结果,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而形成的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目前农村小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常见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填鸭式、灌输式等。这些教学模式忽视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采用填鸭式和灌输式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目标单一且盲目性较大。在农村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教师往往把认知目标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忽视了学生人格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培养;重视学生知识目标的完成而忽视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与此同时,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敲定不准,表现在教学目标不适当、教学过程组织不合理,且教师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分析,使轻重点不明确,学生无法把握课文的核心部分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它缺失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缺失应有的人文关怀。传统教学模式崇尚“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界,这使得学生缺失应有的学习过程,即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和创造的过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面对着以下一些问题:学习内容具有强制性、认知活动具有局限性、思维过程具有依赖性、课堂交往具有单向性,这使得学生课堂自主活动整体性缺失,同时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为接受学习,他们普遍缺失体验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这种传统教学中,我们只看到知识的积淀而看不到对探索的渴望;只看到记忆与理解而看不到质疑与批判;只看到按成人对世界的理解被强行塑造而看不到创新潜质的火花受到呵护;只看到“学会”的成果 而看不到“会学”的收获、“乐学”的体验。因此我们的教育要致力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带着积极性去学习,去思考。
作为一线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自身也颇感艰辛:一方面是新课程理念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学生众多。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及家庭结构的千差万别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面对大班级的现状,如今的语文教学就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也成了一个紧迫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中我得到以下启示: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这是搞好大班级语文教学工作的基础。“要想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教师自身要努力充电,不断地学习,提高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平。尤其是大班级的教师们,面对教室里挨挨挤挤参差不齐的学生,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更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唯有加强学习,寻找更新、更适合大班级下学生学习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我们要学习新课程全新的理念,领会“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牢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领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内涵;其次要阅读各种书籍,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再次就是要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和课件制作等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得力助手。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我国教育部已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教育的现状。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并进而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就摆在了我们每位教师的面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运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为课堂教学展示一方新的天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资源、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扬二者之长,补二者之短,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在这一整合的过程中,主要作为工具手段存在的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主,但并不是全部,而是与其它信息技术多种媒体共同发挥作用,但灵魂仍是教学设计本身,计算机起辅助作用,以展示传统教学无法实现或很难实现的教学任务。整合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整合的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教学难点,要求展示事物变化过程,刺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整合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放胆求新,品尝、体验、发现创造性学习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角色应由“主演”变“导演”。我们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教学中,教师应从台上的“主演”变成场内的“导演”。教师的职责,现在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自身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的领路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创造性活动,从而去激励和鼓舞学生更好的学习。
目前,在农村小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虽然还不太普及,但从初步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无论是在学生识字和用字的能力方面,还是在阅读、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它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情景画面,还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等,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很好的突破重点难点,还能强化读写训练。在课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强化朗读能力;在指导背诵时,第一遍可播放课文录像,配以轻声的录音;第二遍取消录音。在画面旁有重点词的提示,学生随着变幻的画面轻声复述课文;第三遍,学生依据画面展示的内容轻声背诵。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记得牢,背的又快又准。又如在进行写字教学时,我们还可以把易混淆的字的笔画设计成鲜亮的颜色加上动画效果,多个对比,刺激孩子们的记忆,这样比用普通彩色粉笔来教学要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运用多媒体 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创造特定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能促使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通过多媒体课件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交际氛围,让学生敢说,创设一个个适宜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能说。与此同时它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等。
鉴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到底该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呢?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多种形式呈现,这样它能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根据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就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如四年级,我在讲授《台湾蝴蝶甲天下》这篇课文时,像很多课一样,我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了美丽的蝴蝶谷,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这时,我不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向蝴蝶谷的大门,让学生在多媒体画面中真切的感受蝴蝶谷的神奇与美丽,他们边欣赏课件、图片边小组合作学习,在轻松的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同时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种快乐而有趣的课堂氛围里,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自然而然的达成。
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现代信息技术充当学习的媒介,这样能解决学生学习的困难。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如在讲授《桂林山水》时,我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讲到桂林的山水之美时播放课件,画面上山川林立、怪石嶙峋、水流潺潺、清澈见底,音乐响起,把学生带入到山水之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逼真地体会到桂林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之美。上课时学生激情高昂,纷纷说将来要到桂林去看一看。这样,在一节课当中,溶入音乐、美育的欣赏,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再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较多的是被动地参与。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如在《麻雀》一文教学前,我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图片,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自己在小组内讲这个故事,通过课件欣赏,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猎狗的凶狠、庞大,麻雀的弱小、无助,更体会到了老麻雀母爱的勇敢与伟大,从而激发他们歌颂母爱以及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关于课文内容无需过多讲解,学生已基本掌握。这样,他们在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也更加生动活泼。
最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超强的网络优势,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开发语文资源。
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师、学生的参考资料(书本)等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网络优势,可以给学生提供许许多多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这样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变革,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跃,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由复杂变为简单,寓情于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更贴近文本,便于拓展思维,升华情感。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资料和文献: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2.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
3.《小学学科教学论》(语文)苏立康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4.《学习的革命》[美国]珍尼特•沃斯 [新西兰]戈登•德莱顿 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12月第2版
5.《学会生存》美国埃德加·富尔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张淑娟 崔丽娟 陈莉莉 八道小学
网站 2005年12月
7.《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巧用文章》王金焕 创力网 2005年5月 8.《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越性》于庆江 人教网信息技术栏 2006年9月
9.《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杭毓锋 宜兴教育网 2008年3月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十堰经济开发区白浪小学——王洪峰
【摘 要】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已不再适应全社会倡导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新研究,探索课堂教学如何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突出主动探索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的学习,以实现未来人的发展。本文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说话兴趣,解决知识难点,培养想象、创造能力,引导自主学习,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策略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成为应用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学会学习”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其自身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极大地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空前地提高人类的学习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的继续教育都十分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作用和功能的发挥,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各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些变革目标的重要方式,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大新视点。因此,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已不再适应全社会倡导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新研究,探索课堂教学如何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突出主动探索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的学习,以实现未来人的发展。一句话,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和“学”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这场教育大变革将深刻影响并极大促进课堂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实现“质”的飞跃。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运用多媒体的音像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欲望。如教学《闹花灯》时,我首先展现元宵节花灯展的热闹场景:龙灯翻飞,莲花灯迎风展开,火箭灯空中飞旋,鸽子灯似天上飞,鱼儿灯似水中游,人们观灯赏灯笑逐颜开。并配以鞭炮声、锣鼓声、欢笑声及《正月里来闹元宵》的音乐。富有动感的画面,逼真的音响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热闹非凡的元宵夜街头。当教师提问:“元宵夜的街头怎样”时,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回答:“元宵夜的街头真是热闹极了。”“元宵夜的街头是灯的海洋、人的海洋、欢乐的海洋„„”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学习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唤起了有意注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说话兴趣
现代教育媒体正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如投影、录像、多媒体等辅助设备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在教学《黄山奇石》这课时,我以美丽的黄山风光为背景,将各种奇石的图片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美景逼真地再现于学生的眼前,再配以舒缓流畅的音乐,学生如临其境,尽情徜徉在优美、生动的意境中,对课文中所写的景物有了较直观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再积极进行诱导:“谁来做做小导游,带我们去看看黄山的一绝——奇石?”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小导游做得有声有色。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知识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教学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介入,跨越了时空距离,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学过程,强化了学生的感知,促进了学生的记忆、想象,激活了思维。如《月光曲》一课,让学生理解贝多芬用乐曲表达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是教学的重点。于是,我在课中播放了钢琴曲《月光曲》片段,并配上多幅图片,显现了课文所描述的内容。特别是讲到穷兄妹听《月光曲》一段时,利用声音、画面同步作用于学生的视听器官,使学生由对优美乐曲的无意注意转变为对画面上盲姑娘陶醉在乐曲中忘我神情的有意注意上来。营造了《月光曲》的特定意境,为学生体验语言信息所表达的情感内涵铺平了道路,消除了“时空距离”。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想象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1、教学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想象,边学课文边在头脑中构画出画面,然后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把想象的画面展示出来。比如,教学《燕子》一文,先让学生理解课文,想象春天的景象:春风吹拂着柔柳,花、草、叶、树聚成斑斓的色彩,伶俐可爱的燕子斜着身子飞来了„„让学生在充分想象之后,与电脑上教师收集的画面进行对比,入情入镜。再让学生看图复述课文。这样,图文结合,既培养了读写能力,又培养了想象能力,更加培养了创新意识,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能自然而然地进入阅读材料的情景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更好的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2、对课文中写得精练,但有着丰富内涵的段落,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有依据地进行延伸性想象。例如:《白杨》一文中,父亲给子女介绍白杨的一段话,写得精练概括,每一句都写出白杨的一个特点。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哪儿„„哪儿„„”,让学生想象具体是哪些地方需要白杨;教师再根据学生想象,利用多媒体播放边防哨所、沙漠等图片(若有合适的动态录像则更加好),让想象变成形象可见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想象这些地方如何“呼唤”白杨的到来。若是采用童话形式,学生想象思维会更活跃。又如“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一句,可用多媒体展示风沙对白杨的袭击,再次让学生想象,用童话式语言描述风沙的袭击,以及白杨在风沙面前毫不畏惧的样子,并当场让学生给白杨配上画外音。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的该段的主旨,从雨雪、洪水、干旱的袭击体现出白杨树的精神。多媒体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学生意犹未尽,还会继续想象白杨是如何面对雨雪、洪水、干旱的侵袭。这样,既使学生加深了对白杨品格的理解,又达到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这是普通教学手段不易达到的效果。
3、对于课文的空白处,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推测结果。这样的推理性想像能使学生发挥写作或口语表达才能。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就可得到充分培养。例如《月光曲》一文中“„„他好像面对着大海”到“朝着岸边涌过来„„”写的是《月光曲》的内容。这“涌过来”后面的省略号,蕴含着丰富的语意。教师在教学时,可将自制的课件“月光下的大海”中“浪涌过来”的镜头定格,让学生推测想象。由于创设了情境,学生很容易地拨动了想象思维这根弦,具体想象了浪涌向岸边沙滩的情景、浪冲向岸边岩石的情景,以及浪退去的情景。这样,学生不仅领略了美景,还充分发挥了想象力。通过这些想象的情景,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就能够把握好课文蕴藏着的意味。之后,可以配上《月光曲》这首音乐,发挥想象力,融入课文情景,体会课文的意境。
4、对于有些顺向思维的课文,教学时要借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用逆向性思维去创造想象,这样,一是能培养表达能力,二是能培养想象能力。例如《时光老人的礼物》,它诉说了少年儿童对时光老人的感激之情和对他所送礼物的珍爱之心。课文前四小节写的都是时光老人赠给小朋友的礼物。教学时,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形象展示时光老人的“礼物”,激发情趣,再引导学生反向想象:我们为表达感激之情,可回赠时光老人什么礼物?不久,多媒体电脑出示一位睿智的时光老人模样,教师引导:时光老人就在我们面前,你想送什么礼物?时光老人会乐意接受吗?学生面对活生生的“时光老人”,便展开丰富的想象。不多时,学生输入“礼物名”并模仿本课写法写明原因。时光老人对有些“礼”微笑收下,对有些“礼”谢绝了。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礼物。这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也是一种创新意识,更是一种创新教育。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自主学习
计算机教育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看客”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环境。比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的教学,可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表格,让学 生在阅读的同时,在计算机上完成下面的内容:小燕子的发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设计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上自己体会到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现成的话,也可、以是自己理解后的话,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有所得。教师可将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多元理解切换到大屏幕上,利用计算机这一学习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善于利用平时学生的活动材料,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如:在教学《回声》和《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两课之前,可先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秋游时间到有山洞的景点,让学生体会现实的回声;带学生游览公园,观察花草树木,观察苍耳、蒲公英、豌豆之类的植物,访问自然老师和园林工人叔叔等等,让学生亲临其境认识植物,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然后,分别把学生参观访问的情景制成了录像。上课时,让全体学生观看,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亲自参与活动中的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样子,听到了自己的声音,既感惊奇又自豪,没有亲自参与的学生看到自己班上的同学在录像中,又惊奇又羡慕,议论纷纷,兴趣盎然„„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高涨,学生会有不少疑问迸发而出:“哪些地方有回声?”“为什么会产生回声?”“植物传播种子还有哪些办法?”等等,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运用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也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是十分有效的,极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提倡创新教育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色彩,生动活泼的动态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等,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从而使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变学会为会学、乐学。我们的教师只有不提高自身的素质,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才能为创新教育开辟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上海教育出版社。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精心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海南出版社
第五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心得体
会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但是,如果教师处于缺乏创造性思维的状态,要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是不现实的。同时,如果没有一个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社会环境,不考虑社会环境的现实特征,学生在学校学得再好,也是不可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多大作用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展、E环境强烈冲击和改变我们 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环境的今天,创新能力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的。
因此,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特别是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人们在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口诛笔伐之后,开始了冷静而深刻的思考。便是面对时代挑战作出的积极回应。面对语文教学的重要变革,该如何做出自己的应答,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
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需要有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名师。
当代,具有新新人类特征的学生已不再迷信教参上对教材的一成不变的传统的权威理解,他们渴望着有着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师给他们一个全新的解读,渴望阐释自己的独特体验,渴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在观点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对那一个个文本的理解。顺应这一潮流,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必须靠个性来培养。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只有这样,也必须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冲破传统的羁绊,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们教师也定能成为学
生崇拜的大师。
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还要能够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以往语文教师的老学究形象。
那些只具有语文学科知识的所谓名师将不再适应新的语文教学。而那些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关注社会变革、不断学习的新型教师如能在教学方式上创造出适应语文学习的新的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需要的新型名师。
[教师范文吧HTTP:///为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