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学前艺术教育对儿童审美能力的影响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学前艺术教育对儿童审美能力的影响
摘要:学前的艺术教育对儿童审美能力的四个方面(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不同的艺术形式会培养儿童不同的审美能力。本文主要以绘画、音乐和舞蹈为例,综合论述了学前艺术教育对儿童审美能力四个方面的影响,及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可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学前艺术教育;艺术形式;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也叫做艺术鉴赏力,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审美能力是在人们生活、学习、接受训练等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又是在人们的想象、联想、判断等思考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审美能力是审美主体对客体的美的认知、评价和再创造,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审美能力的发生和发展与审美主体的素质,也就是主体通过教育和自身探索所能获得的审美能力的大小,与环境密切相关,而主体的成长和教育必定会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因此,审美能力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
审美能力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又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这四个方面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共同形成主体的审美能力。因此,对儿童进行这四个方面的教育和训练是否科学,对儿童将来所形成的审美能力的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对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成人是不一样的。成人的审美教育可以在生活、学习和其他实践,例如休闲娱乐、工作中自发的进行,或者根据必要的引导,半自发式地进行。而儿童因为缺乏思维的控制能力、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并且,如果感受到来自学习的压力,儿童还会因为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的欠缺,而产生强烈的抵触感,从而导致不良的后果。因此,针对儿童的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家长和老师们有步骤、有规律地,并且能够使儿童在没有感受到太大压力的情况下进行接收和潜移默化式的学习。
在这种要求下,艺术教育就是针对儿童审美能力培养的最佳手段。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文学和影视等,都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艺术形式,不需要运用太多复杂的抽象思维进行辨识和记忆,艺术形式的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艺术教育是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会对儿童的审美能力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艺术教育激发审美感受力的体验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审美感受是从审美的角度,通过观察审美对象,从而引起的主体产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而审美感受力是一种感受思维能力。是指主体能在多大范围、何种程度上感受审美客体,因而是一种透过作品和形象,把握、发掘作品内涵的能力。例如,绘画作品除了表现一定的形象以外,还蕴含着创作者对绘画客体的感受,并体现着创作者的审美取向、审美情趣、审美格调、鉴赏能力、甚至道德取向、价值取向等内在的创作思想体制。这些内蕴也会通过形象传达给审美主体。审美主体越能够发掘出作品中的内蕴,就说明其的审美感受力就越强。因此,审美感受力不仅对创作,也对观赏、评鉴起着重要作用。
丰富、敏锐的感受力是多种情绪体验的结果。因为对内在情感的体验、认识和积累往往是通过感官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把握完成的。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没有十分充分、发达的情绪体验能力,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处在初级阶段。因此,通过必要手段激发幼儿的情绪体验是增加幼儿情绪素材的最好途径。此外,幼儿的情感体验也多与生活经验有关,因此最接近生活原本形态的艺术形式,是最能胜任这项教育任务的。例如:音乐教学是让幼儿对规律的声音进行体验、发现和创作的过程。音乐美感的载体来自于感情,而感情又要借助于想象力。音乐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因为音乐最初就是一种用于表达、宣泄和引导感情的工具。例如,早起战争运用有节奏和旋律感情的号角来鼓舞士气,是个配乐儿唱用以疏导感情。而不同的音乐节奏,例如轻快和昂扬的音乐节奏用以表现紧张、或者欢快的情感,而舒缓、低沉的音乐用以表现忧伤或者浓郁的情感。再比如,在欣赏绘画作品的时候,儿童还不能对作品进行要素的分析判断,而只是通过对线条、空间形状、色彩和布局的直观感受而产生简单的审美感受,但是如果通过教师加以形象生动的描述,他们就会无意识地形成对色彩、线条等的审美联想。例如老师用红色来描述火焰和太阳,那么儿童在接触到红色的时候便明白这意味着温暖、喜悦等情感;老师用黑色描述阴天,那么儿童在看见黑色的时候,便知道这意味着低沉、阴暗等情感。而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给儿童展示的就是多重情感体验,儿童会乐于识别这些色彩,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想象。这也就可以说明为什么无颜色的线条勾勒和不够平均的画面布局会降低儿童的审美兴趣,因为这些不能强烈地激发儿童的主动认知的心理需求,也不符合他们认知中的世界。
因此,培养审美感受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现象世界,使自己内在的认知、感觉活动逐渐适应外部世界中具有规律性的对称、匀称、节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奏、有机统一等有关美的状态、规律或者模式,例如引导幼儿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寻找色彩、感受色彩。或者是引导他们欣赏不同题材的经典作品,在幼儿还不能自主自发发掘作品内涵的情况下,给予必要的启发和说明,提高幼儿审美理解能力。最后使幼儿形成一种对事物的较为稳定的、但是同时又是十分灵活的感受能力。
二、艺术教育促进审美判断力
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审美性。艺术作品凝聚着创作者的对事物的认知,而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又需要经过思维和判断,因此,艺术作品本身就蕴含创作者的审美判断力。而观赏主体在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鉴的时候,也会产生审美判断力。那些能够符合观赏主体决定判断的因素可以使观赏者理解作品的含义和深层内蕴;而那些符合观赏者情绪和心理体验的因素就引起观赏者愉悦的情感共鸣。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审美判断力还不够充分,首先因为他们的绝对判断力还不够稳定和成熟,因此只能对事物做简单的识别和判断。其次他们还没有建立合目的性的“目的”也就是影响和促成他们进行判断的“标准”,这些标准通常是在生活中获得的各种学习经验、道德标准、实践经验中得来的。因而越是能够接近生活原貌的作品,越是能够激发他们的认知力和审美判断力。例如在舞蹈表演中,如果一个演员做出缓慢、感觉沉重的动作,并且伴随着十分忧伤的表情,那么孩子就会立刻识别这是一种难过的情景氛围,并且对引起演员难过的情景有所察觉。当类似情景再次出现时,幼儿就会对其做出“悲伤”的判断和反应。这种判断是通过演员的引导来完成的,因为演员通过具有因果性的情景表演激发了儿童的审美判断力。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引导,例如让一个从未有过人类社会经验的“狼孩”去欣赏一场舞蹈,那么其可能会产生一些类似动物的本能性反应,而不会产生审美判断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逐渐地产生“审美标准”,例如在介绍绘画、戏剧等的同时,告诉他们那些行为是正确的,有益的,那些行为是错误的,有害的。这样幼儿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自主自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判断力。
三、艺术教育启发审美想象力
想象,从本质上说来,就是把通过感受把握到的完整形式或是大脑中储存的现成图式加以改造、组合、冶炼,重新铸成全新的意象的过程。这也就是说,想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象和判断力一样,需要建立在对对象产生认知的基础之上。而判断力所需要的认知不一定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例如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就不一定是具象的,而是一种潜意识或者前意识。但是想象却需要十分具象化的记忆作为想象的素材。
也有学者认为审美想象力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思维机制:知觉和反省。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绘画的儿童可分为视觉型和触觉型,视觉型形成写实主义风格,而触觉型形成表现主义风格。艺术风格的儿童对不同的感知觉的相当依赖性。幼儿的绘画的情感表现、运动表现、空间表现等方面反应出具有不同知觉概念的儿童所表现出的不同气质类型。第二就是反省,反省指儿童以感知和制作反馈的信息进行加工,即思考、抽象并及时调整行为策略的过程。反省的结果是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儿童心理机能最直接、最一致的方面是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式。
而不论采用何种分析方式,艺术作品可以深度启发幼儿的审美想象力,这是毋庸置疑的。首先,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浓缩。艺术作品通过有限的空间或者时间,把事物最突出的特点展示给观众。其次,艺术作品的外在形态也暴露着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过程,例如油画作品,我们可以通过其层次感,清晰地看出作者的创作过程。再例如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可以通过作品的表现内容把握住其内在的情感逻辑,也就是作者的情感、思路的变化。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让儿童产生对文字的感知、理解,对表达的学习、对作品内容的吸收和利用。幼儿通过文学作品获得美学知识:美、美得特征、美的作用、如何审美、美的理想、审美感知、审美意识、审美意象审美享受等。此外,通过文学的学习,儿童也可以提高美学修养:审美标准的建构、审美能力的提升、审美判断力的培养:结构、韵律、内涵三者的结合。
所有这些艺术作品所“暗示”观察者的因素,都会被观察者通过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捕捉到。对于审美能力不强的幼儿来说,艺术作品所暴露出来的“暗示”越多,那么他就越容易进行抽象的“还原”——还原创作过程、内在情感。那么其形成的印象也就越位深刻。例如,一件简单的折纸艺术品,感兴趣的儿童不自觉地运用抽象思维进行作品制作程序的还原,甚至实践。而在还原和实践过程中,就会对材料、、触感、制作顺序、制作规律和成品产生印象——而这些就是构成其想象的“形式”,或者说“图式”。这些素材会储存在幼儿的大脑中,成为今后学习、判断、联想和想象的基本素材。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引导、提示的方式,指导幼儿产生想象力和发挥想象力,并鼓励他们进行表达,并对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和纠正。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想象的习惯和正确的联想方式。
四、艺术教育提高审美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由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因而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对知识的吸收、记忆理解;是个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操作力;是个人意志、求知欲、独立性格等的统一能力。创造力是所有能力中最为高级的一种实践能力。
创造力是高级能力并不代表儿童没有创造力。事实上,自幼儿开始进行模仿学习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创造劳动的成果。例如幼儿会将所有带绒毛的东西成为“毛毛”,这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对“毛茸茸”的视觉效果有了印象,因为将所有具备这一特征的东西进行归纳整理,在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表达毛茸茸的事物之间的区别的时候,就以“毛毛”来代替,因此,这话总归纳和分析,并且寻求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因此,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判断和想象只是引导幼儿对艺术作品产生认知的前一个阶段,而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实践,是对其审美能力进行更高要求的实践,通过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会获得质的飞越。例如在绘画方面,创作绘画的内容就是儿童对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所拥有的各种不同经验的重新组合。儿童通过构图、选择色彩和选材等来试图准确传达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并且要体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这就会引导儿童从多个角度和采用多种表现方式来进行创作,这样审美创造力就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舞蹈的美育功能也是最具有综合性创造性活动。从舞蹈的学习到舞蹈的创作及表演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观察模仿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对舞蹈最先就是通过观察来学习的,是一种观察活动,之后会进行模仿,最后在通过指挥并且矫正自己的肢体动作来完成舞蹈作品,舞蹈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在获得了充足的实践经验之后,才有可能进行独立的舞蹈创作。
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的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行为时有发生,往往还是无意识或者下意识的,可能会影响到教学秩序。这时候教师不应该盲目喝止或者进行批评,这样会扼杀他们创造的冲动,而是要耐心地进行教育和纠正。认识到他们的创造行为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学习和模仿的冲动,只要能够善加利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用,会对幼儿将来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学前艺术教育对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四个方面: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儿童在未来成长过程中,会形成怎样的审美能力。因此,尽管儿童在思维能力、判断、分析能力甚至识别、记忆能力上还有待发展,但是不能忽略对儿童在审美方面的培养,而艺术教育无疑是对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因此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必须得到加强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剑眉.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07(6)
[2]姚全兴.中国现代美育思想述评[M].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 [3]黄进.绘画超常儿童艺术思维过程个案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3)[4]邓瑞玲.儿童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美育功能[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2)[5]贾蕾.儿童绘画“符号期”在学前教育阶段的特点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第二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基础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基础》
名词解释
1.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这种理论最早由泰勒提出,建立在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
2.美术: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和空间艺术。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3.绘画: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象。
4.低控制原则:指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幼儿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5.发展性原则:指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要根据幼儿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好的发展。7.创造性原则:指教师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美术这种学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8.表现论:艺术起源理论“表现论”代表人物:英国诗人雪莱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基本观点: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重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9.意愿画(又称自由画)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独立确定绘画主体和内容,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的一种绘画形式。
10.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涵盖学龄前儿童与美术(视觉艺术与操作)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包括学前儿童语言的思考、领悟,学前儿童对美术材料的操作游戏,学谦儿童的美术创作过程与作品。
11.象征期:象征期是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一个阶段,约3-5儿童处于此阶段。儿童开始有目的地创造形体,用自创的样式符号(儿童图画中的形象)来尝试表现物体的阶段。
12.命题画:又称主题画,是由教师确定集体绘画的主体与要求,幼儿按照绘画的主题与要求作画。命题画是幼儿园绘画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13.装饰画:是指幼儿运用各种花纹、色彩在各种不同的纸型上对称地、和谐地、有规则地进行美化、装饰的一种绘画形式。
14.粘贴:是幼儿将各种材料用胶粘在纸面上,构成有质感画面的手工活动。
15.对话法:是指在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儿童、美术作品三者之间展开讨论、交流的一种方法。对话法是指导儿童美术欣赏的基 本方法。
16.体验法:是指教师为儿童精心选择、和设计与作品有关的环境、情景,让儿童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活动中,丰富自身感性经验,激发儿童审美主动性的一种方法。
17.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创造音乐形象,表现感情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音乐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18.音乐教育:是在学前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音乐教育的内容是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的重要中间环节,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游戏、节奏乐等方面。
19.律动:是在音乐伴奏下的韵律活动,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
20.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种有规则的、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
21.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垢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教育活动。
22.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 :是指由教师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场地,选择以音乐国主的课题内容和材料,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活动。其中最常见的 是幼儿园的音乐集体教育活动。
23.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指除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以外,随机、灵活地蕴涵、渗透在儿童的一日生活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的丰富多样的、“隐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24.教育活动设计: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方案。
25.社会的音乐教育活动:一般泛指幼儿园和家庭以外的社会其他机构和场所提供的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形式。它包括各种音乐训练班、儿童音乐表演团体、儿童音乐技能大赛、音乐定级考试等多种音乐教育形式,也包括诸如广播、电视、电影等音乐节目、音乐音像制品、各种音乐会等所带来的一定的音乐教育形式。
26.活动目标:是指教师期望活动所达成的教育结果。
27.发展性原则:是指在设计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时,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好儿童原有基础和能力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28.互动性原则:是指在音乐活动的设计中采用合理而恰当的师幼互动的方式,以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儿童是主体”的教育原则。29.整合性原则:是指在设计音乐活动中将不同领域的音乐内容、各种不同的音乐学习方法等作为一个互为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来看待。
30.差异性原则:是指在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中既要满足全体儿童的一般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以满足个别儿童的特殊发 展需要。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任务.(1)使学前儿童喜爱美术活动,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1.5分)(2)丰富学前儿童术实践经验,建立初步的审美意识;(1.5分)(3)发挥美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学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2分)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指导原则。
(1)恰当适度地处理操作因素与艺术因素的关系;(1.5分)(2)突出游戏因素和生活因素的地位;(1.5分)(3)强调创造因素的作用。(2分)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一个分支,也是学前儿童美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说,它是借助美术这个学科来实现培养学前儿童的目的。(2分)一是对单纯的、自然的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进行认识、指导,使之成为能够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和谐发展的活动(1.5分)。二是从学前儿童教育需要出发,以美术为平台、手段,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活动(1.5分)。3.美术活动中存在哪些教育因素。
(1)操作因素;(2)游戏因素;(3)创造因素;(4)生活因素:(5)艺术因素(每小点1分)4.物体画的指导原则。(1)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2)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把握物体基本特征;(3)通过示范讲解物体画的方法,让幼儿掌握表现物体画的基本方法,引导幼儿表现好物体画;(4)在幼儿物体画活动中,教师应多启发、鼓励,而不是只一味地强调幼儿是否画像物体。(5)在物体画活动中采用多种活动技法和系列命题方式。(每小点1分)
6.意愿画的指导要点。
(1)结合幼儿生活体验,启发、帮助幼儿确立意愿画的内容;(1分)(2)创立宽松的意愿化画作画环境,按幼儿不同能力帮助幼儿大胆地进行意愿画活动;(1分)(3)评价幼儿意愿画作品时,要以幼儿的创造性为首要目的;(1分)(4)在意愿画活动中,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2分)
7.手工活动的指导方式。
(1)准备精美有趣的范例,引起幼儿操作学习的动机;(2)提供练习的环境与时间,使幼儿充分体验工具材料的性能;(3)教师清楚的讲解演示制作的基本技巧;(4)制作过程要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支持;(5)征求幼儿的同意处理幼儿的作品。(每小点1分)8.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
(1)绘画欣赏;(2)雕塑欣赏;(3)工艺美术欣赏;(4)建筑艺术欣赏;(5)自然景物欣赏;(6)环境欣赏。(答上5点即可,每小点1分)
9.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1)做好物质上的准备;(2)做好相关知识经验的准备;(3)认真研究活动目标和欣赏内容;(4)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欣赏;(5)注重启发引导,欣赏要循序渐进。(每小点1分)10.幼儿园环境装饰设计原则。
(1)教育性原则;(2)审美性原则;(3)趣味性原则;(4)参与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答上5点即可,每小点1分)
11.幼儿园环境装饰区域。
(1)活动室;(2分)(2)睡房、卫生间、走廊(1分)(3)幼儿园大门、院落、大厅。(1分)12.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一般环节。
(1)选择内容;(2)制定目标;(3)活动准备;(4)过程提示;(5)活动分析与反思。(每小点1分)
13.影响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1)刺激儿童美术表达的兴奋性;(2)切身体验与思考;(3)适合儿童水平的美术技巧;(4)儿童对美术能力的驾驭能力(5)重复练习的重要性。(每小点1分)14.小小班美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1)利用游戏化、情景化方式指导幼儿美术活动;(2)赋予幼儿作品以意义,使幼儿体验成功;(3)从理解与尊重出发,接纳幼儿的表达;(4)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5)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常规。(每小点1分)15.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手段主要有三个。
(1)使用首调唱名法。柯达伊认为,使用首调唱名比使用固定唱名,更可以帮助儿童很快地学会读谱。(2分)
(2)采用节奏时值读法进行节奏训练。柯达伊认为,节奏训练应采用多声部形式尽早进行。(2分)(3)使用字母标记与手势(1分)
16.音乐是艺术的一种,作为音乐艺术,它与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
(1)音乐是音响的艺术;(2)音乐是听觉的艺术;(3)音乐是时间的艺术;(4)音乐是情感的艺术;(5)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每小点1分)
17.什么是音乐的本质。
(1)音乐的本质是人类对现实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主观反应。(2分)
(2)音乐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审美性的主观反应。(2分)
(3)举例正确。(1分)
18.家庭实施音乐教育活动的方法(1)优化家庭的音乐环境(1分)(2)鼓励儿童多倾听和欣赏音乐(1分)(3)培养和训练儿童的节奏感(1分)(4)正确对待儿童的乐器学习(2分)19.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则(1)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应音乐的能力;(1分)(2)拓展学生内在音乐感觉;(1分)
(3)培养学生耳、眼、身体和脑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1分)(4)培养学生大量储存由听觉和动觉所获得的信息能力。(2分)20.创造性歌唱活动包括:(1)创编动作(1分)(2)创编歌词(1分)(3)创编伴奏(1分)
(4)创编丰富的演唱形式(2分)2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
在进行音乐教育活动评价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诊断性原则(1分)
(二)针对性原则(1分)
(三)全面性原则(1分)
(四)客观性原则(2分)
22.为学前儿童选择歌唱教材时,曲调方面应注意什么? 1. 2. 3. 4. 音域不宜太宽(1分)节奏节拍比较简单(1分)速度适中(1分)旋律比较平稳(2分)
23.简述音乐游戏一般采用的步骤与方法 音乐游戏一般采用的步骤与方法如下: 1. 2. 3. 4. 5. 介绍游戏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教师示范
儿童熟悉游戏中的音乐; 儿童学习游戏中的歌曲或动作; 带领儿童游戏。(每小点1分)
24.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在大致有哪儿类?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活动(1分)(2)其他教育活动中的音乐活动(1分)(3)游戏活动中的音乐活动(1分)(4)节日活动中的音乐活动(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1.论述美术与学前儿童的成长的关系。
(1)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标志着儿童个体的发展的程度。(2)美术是学前儿童学习、认识世界的另一种语言。(3)美术是学前儿童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4)美术是统合学前儿童个性与社会性,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以上是此题要点,答题着应展开适当论述酌情给分)
2.论幼儿绘画“图式期”的基本特色。
答:图式初期:此时形象思维发展最敏感,想象力最丰富,储存在儿童头脑里的形象常常不鲜明、直观,充满情绪(5分)。儿童 内容比较丰富,能画出简单情节,表现物体的某些细节,以及物体的相互关系。轮廓清楚,能表现物体基本特征。图式后期:画的基本特色画简略,物体之间的比例、空间关系缺乏正确性,构图近乎拼凑,将主观感觉强烈的夸大,无法摆脱自我观点。图式后期色彩鲜明,注意到物体固有色,其图式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属知的写实期,比例大体正确,透明画、展开式广泛运用,画面奇特。(5分)
3.论述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目的理论的工具论和本质论的利弊所在。工具论是以儿童为本位的目的论,将美术教育的目的定位在儿童的一般发展上,强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主张儿童通过自发、自由的自我表现和创造来认识周围世界,发展自我,建构健全人格。这是工具论值得肯定的地方。这种理论的局限性是,儿童在表现潜能时,往往容易陷入缺乏指导的境地,自由创造也难以实现(5分)。而本质论者提出的儿童美术的学习并非自然成长的结果,美术对儿童最重要的贡献是属于美术本质的,不应该剥夺儿童能够从美术中得到的东西,但是,过分强调美术教育的系统性,势必限制了美术活动中儿童在创造力和自由个性表现方面的发展,这是本质论的不足之处(5分)。
4.幼儿园环境创设材料与技能的应用上应注意的问题。
造型上:要充分考虑照顾到低龄幼儿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心理欣赏的需要,应以稚拙、简洁、圆浑、乖巧、概括的形象来吸引幼儿,因为幼儿还处于尚未完全走出视觉模糊阶段,他们对敦实、简洁、稚拙、乖巧的形象产生更多的喜爱与关注。(2.5分)
色彩上,幼儿园环境创设多选择明度高的纯色为主,画面配色宜单纯,要注意色彩面积的对比,把握好主色调的关系,在色彩的表现上接近自然生活,因为自然生活中的色彩会使纯朴、稚气的孩子的产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2.5分)
内容上: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容要选择幼儿熟悉的,孩子们认知能力感悟到的,符合幼儿心理需求的环境。(2.5分)
构图上:幼儿认知水平决定了幼儿多喜爱和关注一些简洁、明快、单纯的造型,所以在环境创设的构图上要力求单纯、饱满、简洁明快、主体突出。(2.5分)
5.欣赏幼儿美术作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幼儿的年龄差异及表现。幼儿绘画表现力和智力发展都是同步向前的,尽管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在各个年龄阶段也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的,但是,智力的指导作用更突出;(2分)(2)幼儿美术造型中的“像”与“不像”。在评析幼儿绘画作品时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征;(2分)(3)幼儿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力与童趣;(1分)
(4)幼儿美术作品中的认真、大胆与自信。认真、大胆与自信,12 是幼儿美术作品中所反应的良好个性品质,是通过美术教育而逐步建立的情感、意志和性格方面的积极特征;(2分)(5)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个性与风格;(1分)
(6)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表现欲望.(2分)6.幼儿象征期的表现特征及指导建议。
表现特征:此阶段儿童已不仅仅是依据画面形象进行联想、想象,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观察角度与知识经验来表现物体,他们所描绘形象从成人的角度看如同“符号”,而且符号抽象、简单、夸张、多变,有些符号难以辨认,而有些符号有极富典型性。在他们的图画中往往强调重要、主要、有意义部分的表现,画面空间呈无序状态,色彩的使用场出于兴趣,偶尔和情感有关。(4分)指导建议:1.提供适当的材料
2.通过刺激个人的经验,或增强对某一事物的体验,激发儿童已美术语言表达、表现的兴趣与愿望。
3.设计幼儿喜爱的内容,运用游戏或互动等形式进行简单绘画技能的练习。使儿童既获得绘画能力的成长,又能体验“控制力”的欣赏。
4.对于儿童的作品,要尽量用探究、了解的态度去欣赏与解读。(6分)
7.如何发展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加以说明。对幼儿来说,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应当从培养幼儿倾听声音、了解声音的表现力、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开始。(2分)
(1)幼儿倾听声音能力的培养(2分)① 倾听人体声音 ② 倾听日常用具的声音 ③ 倾听周围的声音
(2)幼儿表现声音能力的培养(2分)
(3)幼儿对音乐表现手段感受能力的培养(2分)
在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中,引导幼儿注意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极其重要的。
音乐的表现手段一般有力度、节奏、速度、旋律、音色、结构形式等;对音乐表现手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幼儿的全部音乐活动之中,还可以有计划一组织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以侧重于对某个表现手段的认识与感受。(2分)
(以上是此题要点,答题着应展开适当论述酌情给分)
8.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指导
(一)律动方面 1. 2.
教幼儿按节拍做简单的动作 对幼儿进行基本动作训练 3. 4. 5. 6.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设法引起兴趣 语言讲述与提示启发 逐步提高要求
(二)舞蹈方面 1. 2. 3. 4. 熟悉音乐 教师示范 语言提示 学习舞蹈队形
(以上是此题要点,答题着应展开适当论述酌情给分)
9.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一)活动目标的评价
活动目标是指教师期望活动所达成的教育结果。评价活动的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评价活动目标与《纲要》中艺术领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等是否有紧密的联系;二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涵盖了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方面的要求;三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与儿童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
(二)活动过程的评价
活动过程主要指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折过程。一般说,可以从教师的行为、活动中儿童的互动情况、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活动的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价。1. 对教师行为的评价
(1)教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精神饱满而有热情。(2)是否巧妙而熟练地运用角色的变化引导儿童学习。(3)是否善于提问,有效地激发儿童的独立思考。2. 对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情况的评价
(1)是否库儿童提供了与音乐教育目标相一致的音乐学习经验。
(2)所提供的音乐学习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在音乐和其他方面的和谐发展。
(3)是否注意到了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激发儿童的兴趣、意志、自信、独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4)是否库儿童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儿童之间相互学习和自由交往的机会。
(5)是否鼓励和引导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在其中灵活而自主地学习音乐。3. 对活动组织形式的评价
(1)是否恰当地采用了集体活动、合作活动以及个别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
(2)组织形式是否既适合大多数儿童音乐发展水平的需要,又体现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照顾。4. 对活动结构安排的评价
(1)活动的结构安排是否紧凑、有序。(2)是否注意到每个环节和步骤之间的层次性、系列性和递进性。
(三)活动效果的评价
活动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指从儿童方面反映出来的教育结果。它包括: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表现是否积极主动;儿童的精神是否饱满、情绪是否愉快、轻松;儿童在活动中对活动预期目标的达成情况如何等等。
10.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
根据《纲要》中幼儿艺术教育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幼儿音乐教育的具体任务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2)重视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3)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技能。(4)注意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以上是此题要点,答题着应展开适当论述酌情给分)
11.如何为学前儿童选择歌唱教材?
歌唱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要选择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歌曲,而歌曲是由歌词与曲 调组合而成的,所以,为学前儿童选择歌唱教材应注意歌词与曲调两方面。1.歌词方面
(1)为儿童选择的歌曲,其歌词应是有趣、易记且能为儿童所理解和熟悉的。
(2)歌词要有重复,有发展余地。
(3)在选择歌曲时,还应尽量注意歌词一内容宜于用动作表现。2.曲调方面(1)音域不宜太宽(2)节奏节拍比较简单(3)速度适中(4)旋律比较平稳。
12.论述铃木的才能教育思想。
铃木教学法是日本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创立的。铃木教学法注重早期教育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这一教学法的核心。
铃木的才能教育思想主要如下:
(1)“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是铃木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铃木始终强调才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
(2)“音乐教育是相当重要的”。铃木强调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 及早期教育的特殊意义。
(3)“人类是环境之子”,环境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有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4)“掌握某个领域最高那里的人,同样地可以在其他领域达到相同的高度”。
(5)“兴趣是能力的源泉”。(6)“直觉或灵感也是一种能力”。
(7)“艺术是按照人类自身的能力创造出来的”。(8)“‘教育’是个伟大的词,包括教和育两方面”。(9)“尊重孩子”。
(10)“育儿国策”。铃木祈望世界和平,对地球上所有的孩子进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材。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1)命题画的指导步骤(2)根据此题要求答题者自行作答案 2.(1)提前的物质准备活动(2)以音乐或游戏活动开始(3)中间环节怎样指导(4)如何结束和怎样处理幼儿的美术作品
3.(1)物质准备还有经验准备(2)如何导入主题(答题时要有准备、开始、中间环节、结束环节,关键是怎样让幼儿对菠萝产生浓厚的兴趣)4.答案略
5.(1)层次设计 可含欣赏、歌唱、歌表演、游戏和打击乐等。(2)目标设计 每层次应含音乐感、学习能力、社会性个性发展目标。附:层次及目标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层次一:学唱新歌《闪烁的小星》
教育目标:1.感受夜晚天空星星闪烁、柔美的意境,并用跳跃、连贯的唱法表现歌曲。
2.在歌曲每乐句结束处,创编一个轻轻拍击动作。
3.根据教师指挥,大胆地与同伴分小组接唱。层次二:创编歌表演
教育目标:1.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边唱歌边表演。
2.知道相同的歌词用相同的动作表演,表现歌曲的结构。
3.能大胆地参与创编和表演活动。层次三:创编和演奏打击乐器
教育目标: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学习以均匀的节奏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2.根据歌曲的情绪,探索用合适的打击乐器和力度敲击乐器。
3.学习指挥与看指挥,能根据指挥的要求及时作出反应。6.答案略
第三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读书笔记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读书笔记
今年的暑假过得比以往的暑假更加充实与忙碌。在暑假刚要开始的时候,我们园领导为了使我们每一位支身于幼教第一线的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更加扎实,就倡导我们在暑假里要读完一本以上的专业类书籍,并鼓励我们向幼儿园图书室借书。我也不错失这样的机会,借了一本《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想让自己对艺术教育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一共分为绪论和上下两篇,绪论部分主要是讨论艺术教育的宏观理论问题,其中包括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地位之争、审美愉悦与幼儿的生命质量提高、循序渐进与幼儿的有效学习、迁移模仿学习与幼儿的创造性表达、身心舒适与幼儿的自律性发展等。上篇是分领域的艺术教育,下篇是综合的艺术教育。在上篇部分分领域的艺术教育中,包括幼儿园集体艺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结构设计、心理调节和评价等。我们知道,追求价值不能不遵循客观规律,如果我们采取的行动程序和方法违反事物的规律,其后果必将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在其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不同领域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方法策略。这是为学习者深入体验各种不同艺术实践的“异同”奠定基础。因为学习者只有体验和把握不同领域艺术实践的异与同后,才能更好地体验到综合利用他们来表达自己认识的兴趣。下篇在综合艺术教育中也向我们渗透着一些相关理论的问题。从不同领域切入的综合集体活动给我的启发也特别大,让我从中了解主次的不同切入点。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努力探索和实践,我想,我们在艺术教育教学方面会有更大的突破!
第四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读书笔记
今年的暑假过得比以往的暑假更加充实与忙碌。在暑假刚要开始的时候,我们园领导为了使我们每一位支身于幼教第一线的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更加扎实,就倡导我们在暑假里要读完一本以上的专业类书籍,并鼓励我们向幼儿园图书室借书。我也不错失这样的机会,借了一本《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想让自己对艺术教育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一共分为绪论和上下两篇,绪论部分主要是讨论艺术教育的宏观理论问题,其中包括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地位之争、审美愉悦与幼儿的生命质量提高、循序渐进与幼儿的有效学习、迁移模仿学习与幼儿的创造性表达、身心舒适与幼儿的自律性发展等。上篇是分领域的艺术教育,下篇是综合的艺术教育。在上篇部分分领域的艺术教育中,包括幼儿园集体艺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结构设计、心理调节和评价等。我们知道,追求价值不能不遵循客观规律,如果我们采取的行动程序和方法违反事物的规律,其后果必将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在其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不同领域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方法策略。这是为学习者深入体验各种不同艺术实践的“异同”奠定基础。因为学习者只有体验和把握不同领域艺术实践的异与同后,才能更好地体验到综合利用他们来表达自己认识的兴趣。下篇在综合艺术教育中也向我们渗透着一些相关理论的问题。从不同领域切入的综合集体活动给我的启发也特别大,让我从中了解主次的不同切入点。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努力探索和实践,我想,我们在艺术教育教学方面会有更大的突破!
第五篇: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一--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 在歌曲中进行,二是-在动作中进行-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结构主副歌结构二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__教育性说教性知识性娱乐性主副歌结构二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5.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和---渐强与渐弱----。
7.----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答: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档案夹评价:答: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
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3.音乐技能:答: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自发咏唱:答: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答: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
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 儿园音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4)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 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答:(1)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2)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2.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答:表现性目标的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答:动作说明: A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走。A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走。B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B后半段:反向同B前半段。C段:里圈拍腿二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