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北地区农村小学教学点教育状况调查背景分析
苏北地区农村小学教学点教育状况调查背景分析
潼河小学﹒潘成伟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成就令世人侧目。伴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亦有所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城镇化发展的提速二者所产生的叠加效应,除了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外,同时也催生了世界的独有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词汇,像:农民工,春运,农民洗脚进城,农村留守儿童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尤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作为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更是无需任何理由地得到尊重与维护。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尽管从宏观上看,党和政府反复强调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且从政策层面,经费划拨也都切实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倾斜。但从微观层面上来看,落实到基层实践中却大打折扣,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如果用“令人堪忧”来概括,真是恰如其分,一点也不为过,实在是难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
(一)农村小学教学点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儿童上学路程超过三千米以上,必须有专人接送上下学,大大增加了这部分留守儿童受教育支出成本。
(二)校舍陈设老旧,鲜有专门的活动场所,明显落后于时代要求。
(三)任职教师年龄偏高,知识老化,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四)艺术,体育,外语,计算机等专职教师匮乏,课程设置不全,学生难以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外语教育,体育锻炼和计算机培训等。正是因为上学路程遥远和课程设置不全等因素,导致教学点生源的流失,使得组织上对教学点丧失投入信心,步入恶性循环,造成教学点办班的尴尬:不办不行,越办越办不好。现状调查: 作为一名在农村小学教学点工作的基层具有工作者,对农村小学教学点的生存现状与未来发展,充满忧患意识。本着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谨对苏北农村小学教学点现状开展客观深入的调查,并形成文字材料,提交有关部门参考。(注:样本来源泗洪县四河乡)
一、教学点及覆盖范围:
泗洪县四河乡有16个行政村(居,场,区),常住人口3.4万人,除了一所九年制学校外,在行政村(居,场,区)共布设六个教学点,覆盖15个村,场,区,常住人口3万人。教学点设有学前班(幼儿中班,大班)一年级,二年级,每个教学点有学生100人左右(含学前班)安排教师四到五人。
二、学生上学情况
由于农村分散居住,学生就近到教学点接受教育,仍存在部分同学上学路程偏远,超过3千米,甚至有4千米。每个教学点都会有半数同学家长专门负责每日四次接送,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
三、学生与家庭情况 小学教学点的学生半数以上属农村留守儿童。以四河乡新淮小学教学点一(2)班情况为例,全班27名学生中,父母双双外出者 人,父母外出一人者 人。多数同学由祖父母监护,甚至有曾祖父母照看的同学。
由于泗洪县四河乡位于泗洪县西南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低于中等收入水平,年均家庭收入30000元以下。退一步讲,有能力的家庭,有潜力的学生大多选择了进城陪读或全寄宿形式,留在乡村的学生,要么家庭收入有限,要么学生发展潜力一般。正因为是属于留守儿童,成为农村教学点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制约因素。四﹑教师与课程设置
在农村教学点任教的教师整体年龄偏高,四河乡六个教学点二十四名小学教师中,40—50岁有 人,50岁以上 人。学历构成看,大专及以上学历 人,中师 人。受任职教师年龄和知识结构限制,小学教学点除了语文,数学能得到根本的保证并且能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外,艺体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五﹑学校校舍与教学设备
泗洪县四河乡六个农村小学教学点中,校舍达标教学点四个,定性为危房的教学点两个。现代化教学设备基本为零。师生教学活动仍处于粉笔,黑板,作业本与批改笔的互动。教学设备简陋,除了经费投入不足之外,农村教学点老师不会使用现代教学设备或许也是不配备现代设备的其中原因吧!应对策略:
通过上述选点调查分析,目前苏北农村小学教学点普遍存在布局不尽合理,硬件不硬,软件更软的现状。我们认为,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农村小学教学点提档升质工作,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均等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利,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优秀的学习条件与成长环境。
一﹑重新审视农村小学教学点布局,尽最大可能实现一村一点,每个教学点能开设一年级,二年级以及学前两个教学班,最大限度地缩减农村家庭教育成本,真正实现儿童就近入学,方便入学,安全入学。
二﹑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教学点工作,借以激发教学点工作活力。清新师生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知识内容,提高教学点的办学效益。
三﹑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在教学硬件软件建设方面坚持一视同仁,让农村留守儿童像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资源。
四﹑多措并举,找寻高龄教师的分流渠道,为青年教师留出更多的岗位与编制。高龄教师如果实在不能承担现代教学任务,可否考虑分流到学前教育,让这些高龄教师去幼儿园带孩子,做游戏,讲故事,做手工。他们不仅仅在知识与能力上具备,更重要的是这批人会有足够的爱心,耐心,细心。让他们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去。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各得其所。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教学点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出于对现实负责和对未来负责的考虑,是到了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改善农村教学点办学水平的时候了。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农村家庭在子女启蒙教育上不留遗憾。真正实现城乡一体资源共享。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年增加,这一点在我县尤为明显,从学生在班上学习的状况和家访情况调查得出。本校学生家长80%外出务工,也就是说我校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在外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回大量资金为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回乡创业积累一定资本。但是其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却出现了一系列大问题,发人深思。
一、调查结果
1、由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大多由年迈的祖辈代为监护,断代教育、生活自理。
2、祖辈教育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一是祖辈只负责孩子的饱暖,而对于如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重视。
3、很多老人过分溺爱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怕苦怕累,使她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4、是祖辈中文盲和文化程度低者所占的比重大,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帮助孩子的学习,无从过问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也从来不与老师联系、沟通,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大多数祖辈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起不到教育作用。
5、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完全依靠自身的自觉程度;
6、随便给孩子零花钱,有的祖辈甚至认为如果“亏待”了孩子会影响到子女将来对自己敬孝,因而造成很多留守生存在乱吃零食、打游戏等坏习惯,发展更甚者编造谎言,更多地索要零花钱;
5、是孩子与祖辈年龄悬殊在43-71岁之间,代沟很深,无法交流沟通,在和留守儿童的访谈中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心事大多愿意和同学、朋友一起分享,在与祖辈的沟通上存在困难。
6、祖辈的封建思想严重,羞于启齿谈“性”,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这些孩子。
二、父母外出打工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影响明显
由于祖辈的文化程度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或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在家照顾子女,但却对子女的学习状况漠不关心,且本身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放任的管理是孩子学习成绩差或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低年纪的留守学生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成绩相对优秀的并不占多数,且优秀的成绩多是靠学生的自觉努力得来的。
三、单亲家庭教育对留守生的成长特别是完整性格培养不利 我班的留守生儿童中,有一半左右的留守生是父母双方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在家中,不少的家庭单亲在外打工,长期不归,同孩子间缺乏沟通。他们与外出父母的沟通上存在很大问题。另外,留守在家的单身父或母承担着养老扶幼的重任,身挑农活和家务活两副重担,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有的单亲外出两三年杳无音讯,有的干脆多次调换工作地点,从此断绝一切联系,留守在家的一方自暴自弃打牌赌博,不思进取,把孩子的冷暖教育丢弃一边。
四、社会关爱不足,使他们彷徨在社会的边缘,这是留守儿童面临的第三大问题。没有社会的关爱,社会教育欠缺,使得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不规范,思想修养方面出现严重偏差。继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之后,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来自于社会。然而,如今的乡土秩序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大量的人口外移,乡土秩序越来越由以往那些被社会排斥的街头小混混所把持。他们缺乏必要的管制,为所欲为,严重扰乱了乡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他们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无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这又引起了下面将要探讨的问题,留守儿童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可谓之环
环相扣,留守儿童年龄均不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校,家庭之间的安全链接被迫中断,使留守儿童极易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诸如留守儿童被拐卖的现象并不罕见,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留守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管,他们的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沦为街头小混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最后,要改变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现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家庭、学校要齐抓共管。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缺少任何一个方面而制定的措施都难逃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况。
留守儿童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成为了实质意义上的“单亲儿童”或是“孤儿”,他们的处境着实令人同情,怜悯。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问题不解决好,就如同自毁前程。但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奉献出我们的爱心。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是关注国家明天的发展。
第三篇:农村小学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
政府也十分重视,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50年之前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大国的计
划。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农村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农
村小学的教育则是重中之重。
二、调查对象:**村村民,**小学师生
三、调查时间:2011年7月15日——2011年8月11日
四、调查内容:
1.选题:农村小学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
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
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发现农村教
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了、**村的教育情况。
2.调查总体:**村村民,**小学师生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的教育事业大步发展这
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1.学生生源严重不足。
**小学目前仅有在校生145人,较之十年之前的400左右,明显感觉生源不
足。究其原因,首先,新安村紧邻县城,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县级重点
小学。其次,现在人们生育观念改变,家家都是独生子女,使得适龄儿童人数明
显减少。最后,近年来,一部分村民收入增多,在县城买房,随之小孩转校。
2.农村小学师资存在较大的问题。
(1)年龄老化,许多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布局调整合班后,这个
问题越来越得到凸显,经常有教师因为身体状况,请短期甚至长期病假,影响了
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因为少有年轻教师充实进来,致使农村青年骨干教师严重
缺乏,前几年培养起来的年轻教师也都被重用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学研究的精
力得到分散,或因关系转至其他小学,使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观念陈旧,多数教师仍用传统经验进行教育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
步推进,特别是规范办学行为后,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严重制约了农村的教学
质量的提高。多数教师仍然坚持水多浸倒墙的观念,用时间加揉搓的方法,用题
海战术进行教学,仍然是课内不足课外补,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在2008年规范课程管理和作息时间后有的教师
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并且多数教师只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动手操作
等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知识落后,部分教师连基本的教正确讲明白的要求也做不到。因为农村
一部分教师是由民办转正的教师组成,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教育,同
时也由于平时也不愿学习积累,也不注重平时的反思,部分教师知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实施后,教材体系的更新换代,这部分教师的知识储备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
(4)部分教师不能积极主动学习,参与培训学习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教师年龄大离内退年龄越来越近,他们总是在盼望早一天到达内退年龄,离开教学一线,自己不准备晋级评职称,更不准备评优选模,因此对镇、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学习工作要求,处于抵触应付状态,不去主动学习,就是按照要求参加也是人到心不到,甚至对备课、批改作业这些教学常规最基本的要求也不能做到,并对学校管理人员说:“我能给你们上课就不错了!”,学校管理难,教研室组织活动难。
3.教学设备陈旧、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教育投入的不足,学校教学设施不足,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手段陈旧。各类仪器、器材的欠缺使一些实验教学、实践活动以及新时期必备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不齐全。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行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苦差事,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更做不到去主动的学习了。
这几年来,随着国家加强“双基”工程的实施 “普九”工作的全面展开,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多,学校教学设备逐步提高,各类仪器、电化教学手段走进了我校校园,装上了微机,接通了远程教育网,开足开齐了大纲要求的各类课程和实验教学,虽然调动起了一大批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教学质量却并没有显著提高。
4.学生家庭环境影响
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大都是农民,作为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接受的思想文化方面素质都不很高,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有的甚至是文盲,因此,学生从小接受的家长给予的家庭教育不足。家长对其子女受教育的目的也只局限于现在的时间,眼前的空间,不能放眼世界,放眼未来。而且随着农村独生子女逐渐的普及,家长们也越来越溺爱自己的子女,使现在的农村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只感受到生活上的优裕,没有受到过逆境的锻炼,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足,缺乏远大报负和顽强的毅力,学生从小学习基础不扎实,厌学情绪严重,辍学情况严峻。
一些家庭留守儿童多,爷爷奶奶带孩子不仅管不了他的学习,而且有部分老人对老师的教育还存在抵触情绪,如果是学习上面的他就说他不识字,没办法,如果是思想道德方面的他帮着孩子百般狡赖,说他的孩子在家如何如何听话。即使是有家长在家的孩子,家庭教育也不一定跟的上,大家都忙于生计、休闲(搓麻将)。在家的孩子家长分为三类,一是做小生意的,较忙。二是在附近工厂做工的,更忙,连孩子的一日三餐都不能很好解决。我们班有个孩子妈妈在镇上的一个小厂里上班,孩子有一天中午就只吃了一包辣条,试想这样孩子下午能上好课吗?还有的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接送孩子上学,做家务,在送孩子以后
接孩子以前就在麻将场上度过,试想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家长能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理暗示。
六、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的建议
1.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农村教育落后不公平主要是其投资不足造成的(虽然它不是唯一的)。农村教育本来是先天不足,投资不够,欠账太多,后天发展畸形,必须下大力气投资。投资来源应该有两个,政府和社会,当然前者是最稳定的、主要的。政府投资在财政体制改革中感到很吃力,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这是将来教育发展趋势。那么对于政府就是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口支援力度,逐渐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同时调控完善教育政策,国家政府政策的倾斜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分配投资方式,扩大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公平。
2.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统筹城乡教育就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城乡教育的整合发展就要使城乡两者教育之间有同等的办学条件和思想文化素质,至少是能够相互认同的。面对当前城乡教育情况,就要积极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办学标准,改变农村教育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厄运!要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城乡中小学教育教材、课程的编制和选择标准要统一合理。
3.积极开展农村成年人教育,以农业科技教育为主。
我国有一半人口在农村,教育问题也很严重,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同时还应该为成人提供农业科技教育,一方面,为农业自身发展改善环境,另一方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农民的素质提高不仅对农村发展有意义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4.建立农村教育保障体系机制,包括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工资经费机制和教育福利保障机制,对困难生活者补助、资助的保障制度,以及农村教育法制保障。
总而言之,面对以上教育现状,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一批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一方面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更重要的是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建设一去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使教师的观念彻底转变,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掌握新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是根本,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七、本次调查的体会和感悟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到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建设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小学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刻不容缓!
感谢学校及学院给了我一个了解农村小学的教育状况机会,感谢家乡新安小学的配合,感谢新安村民的积极配合,才使我的调查完成的比较顺利,使我对家乡小学教育有了一个深层的了解,农村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必须抓紧解决资金问题和提高师资水平,这样,其他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农村教育才会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第四篇:关于对农村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关于对农村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及对
策分析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而在我们安溪县一直以茶产业为支柱,农村环境污染就主要表现为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和生活污染,其中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们县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所以我认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田间地头,路边和村头垃圾的多少与分布。调查方法:通过对整个村庄内田间地头,路边和村头垃圾数量的统计,制作表格。
2、调查对象:农村水渠和池塘中水的质量问题。
调查方法:对以上区域的水分别取样,并观察其清澈程度,闻其气味,并用物理方法分析其污染物的成分。
3、调查对象:污水与垃圾的来源。
调查方法:通过走访咨询居民,询问垃圾的来源与排放垃圾的时间。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经调查,垃圾主要分布在路、农田、村庄和水沟相对集中的地方。在城乡交会的道路旁边和村里的大路边,垃圾也相对较多。在农田和其他地方的垃圾就比较少。
分析:由垃圾的分布来看,在人活动越频繁的地方,垃圾的量也越多,垃圾堆积主要是人为产生的和任意丢弃造成的。从中反映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不高,责任心也不强。
2、农村水渠中水的清澈度不高并且有异味。经过滤,发现水中浮游生物甚多,并且有很多蚊子的幼虫。有些水渠已经淤塞,水道中充满了垃圾,并发出阵阵恶臭。池塘的水为绿色,是以为水中有很多藻类而产生的水华现象。水中的鱼类尚多,水有腥味,且不清澈。分析:水质变坏,但不含有有害化学物质,说明目前水体主要是受固体垃圾污染所至。由此可推,由于垃圾堆积,无人清理导致垃圾入水;另外村民乱排污也使水体受到了污染,使水质变坏。
3、经过调查发现,村头垃圾主要是生活用品废弃物,来源于村民。村民图方便、省钱,便将生活垃圾倒在村头。
分析:既然没有工厂,村民都把环境污染成这样,成堆的垃圾无人管,乱仍乱排,只图自己方便而不顾集体形象,说明村民缺乏责任心与环保意识,村民素质有待提高。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
农村污染问题之严重程度可见一斑,但究其原由,还是比较复杂的。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差。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在我进行调查的时候,指着门前、路边的垃圾、到处乱扔的塑料袋,问村民:“你们就看着这样脏,也不管吗?”村民的答复几乎都是“我们农村就是这样子的”
其次,农业科技水平不高也是个重要原因。鉴于目前农业科技水平有限,还没有生产出对水体土壤无污染的化肥、农药等。农民为了增收,希望在单位农田里生产出更多的农作物,加上观念存在误区,他们就会施用更多种类、更大剂量的化肥农药等,这些化肥农药达到一定量时就会严重影响水质、土质,导致河流等水体富营养化甚至使得水生物等受污染直至死亡。
最后,环境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重滞后。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牵涉部门多,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而按现行的监管体系,农村几乎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职能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全面形成衔接协调的执法管理网络。同时环保部门管理人员不足,装备器材落后,乡镇一级环保几乎空白。农村没有环保基础设施,由于受条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横流,垃圾乱堆,蚊蝇满天飞的景象。
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措施
首当其冲的是要健全农村环保制度。这其中包括建立相关机构以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为环保工作保驾护航。各级政府可以制定出
农村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并进行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研究。最后还得培训出足够多的环保维护人员,只有各方面的保障措施到位,环保工作才不会停滞在口头上。
其次是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再者,我们可以与村庄建设规划相结合。选择有条件的村做试点,制订村庄建设规划,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清洁水源、清洁田源、清洁家园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等内容纳入规划之中,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充分反应地方特色,努力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最后,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一方面提高镇、村领导的环境意识。领导者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决策者,同时也是镇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者。要通过宣传教育,使镇村领导对村庄建设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同时执行;另一方面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是村民本身,要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民从“要我建”转变到“我要建” ,主动为建设美好家园尽职尽力。农村环境污染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其最终也仍然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所以,现在,我们不应该仅仅是把目光盯住城市、盯住那些违反环境法规的大工程大项目上,更应该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给予高度关注,采取措施切实加大农村的环境保护,这非常紧迫,刻不容缓。
第五篇: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分析
河 北 大 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姓名:魏晓丹学号:2008403100年级专业:2008级 编辑出版专业指导教师:王华玲
2010年08月15 日
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08月01日—2010年08月15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邯郸市邱县梁二庄乡
调查对象:魏子敬魏子良魏子钦魏子山张丹丹
魏静郑晓燕李海月陈书彬陈明杰
调查目的:深入调查研究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发现问题,提出改良方
案,丰富农村业余生活。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都是党政工作的重要部分甚至为核心部分。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个基本国情延续了几千年之久,并且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维持这个基本状态。因此,农民的问题始终都应该受到普遍的关注。时至今日,建国六十余年,中国的绝大部分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集体奔向小康生活。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农村业余文化到底该如何开展,现状如何,如何让我们的新农民在新时代过上物质与精神双重丰富的生活?由此,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全面了解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其有利于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就此,我对本村农民的业余文化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一系列问题,总结陈述如下。
一、农村业余文化状况基本现状
㈠看电视、串门,最主流的休闲娱乐方式
电视是目前农村农民用于业余生活娱乐,普及率最高的大件用电器。电视在农村的产生,极大的开阔了农民的视野,让农民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电视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也成为农民接触外界的最主要途径。毫无疑问,电视打开了农民的视野,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没有普及的时候,农民的休闲方式与现在有了很大差异,丰富农村生活,电视功不可没。调查显示,90%以上的农民表示会看电视,而且每天都会有部
分时间收看电视。55%以上表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低于三个小时,在农闲时期,最多可达十余个小时。60%以上的人表示主要收看电视剧和综艺娱乐节目,近期来人文法制节目也大受欢迎,如《法律讲堂》、《说事拉理》、《传奇故事》等。
另外,作为农村最典型的文化特征,串门依然是人们最受青睐的选择。80%以上的受访群众表示有串门的习惯,并且呈明显的高频现象。
㈡ 打牌、赌博泛滥
据调查显示,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在当地农村出现了大量赌博现象。其中以中青年为主,男女各占比例相当。在笔者的访谈以及以前的农村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中青年人都会打扑克、搓麻将,甚至一些小学生也会凑在一起玩扑克,不少年逾古稀的老人也经常在一起打打麻将。就玩牌使用的工具来说,一般是扑克和麻将两种,偶尔还会有牌九。扑克各有许多种玩法。其中几种方式的赌博性质比较严重。打牌的形式还会有流行文化的某些特征。
这种现象在农闲时期尤为突出,春节期间笔者深有感触。大多数参与者并不认为这是不良行为,而只是单纯的娱乐休闲活动。因而,会赌的特别大的极少。而赌的比较大的,应该也估计不超过一百人。然而,我们的政府有必要加强教育,防患于未然。防止大赌、恶赌现象出现,尤其应该杜绝对少年儿童的不良影响。
㈢ 一年一度的庙会,亲朋好友的狂欢
在华北的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90%以上的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每逢庙会时节,村里各家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而各路小商小贩也不会错过时机,卖艺的,卖衣服和布匹的,还有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笔者记忆最深的是吹糖人,卖芝麻糖和甘蔗的。庙会是比人们重视的春节、八月十五等传统的节日更具交往性和商业性的。
诚然,这样的庙会对于农民的业余生活无疑是个鲜活剂。笔者对于儿时的庙会至今记忆犹新,深感其中乐趣。可是,毕竟对于活动范围狭小的农民来说,一年一度的庙会频率小了点。相信随着这种感触的加深,庙会会成为农村的一种别具风格的文化。㈣ 农村互联网时代的“萌芽”
调查显示,在城镇已经广泛普及的互联网,在农村已经产生了萌芽。笔者调查走访发现,几乎每村都已经出现了电脑、网络,然而,相对而言,这样家庭的数量实在是不太可观(每村一家两家或稍微多点)。在城镇居民为信息时代信息爆炸而烦恼的同时,农村居民的信息依然呈相对匮乏的状态。但是,就如过往的每个时代一样,相信农村的信息时代也将也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农村到来。
农村互联网时代的“萌芽”,是大势所趋,但又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大的考验。如何让农民尽快的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让农民利用健康的网络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关于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建设的相关建议
以上就是笔者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笔者认为家乡农民目前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加快,但文化事业的进步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与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适应。在农民追求物质生活现代化的大道上,文化生活却在退化。所以笔者有以下建议: ㈠ 加强硬件建设
农村乡镇应建设一些基本的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和电子阅览室等公共设施,来丰富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就现在来看,当地农村中具有固定文化场所的村子还是极少。政府应该争取在每村建设一个文化广场,并配置部分建设器材,定期播放电影等。
㈡ 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多送法下乡。农民朋友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知法、懂法,多搞些法律知识讲座,并结合农民、农村中的实际情况来宣传法律,从而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观念。
㈢各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都要积极迅速行动起来,开展下乡演出活动。
要组织编创人员,围绕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建设小康社会。各级图书馆、美术馆、画院,要积极开展送图书、送书画下乡活动。各级文化艺术馆(站)要面向农村,组织开展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要积极开展辅导、培训活动,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普及和提高。这样既满足了农民朋友的需要、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能让他们少打麻将并从戏中汲取健康的精神营养。
笔者了解到,现在每村每月虽然会定期播放露天电影,但是“收视率”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影本身的缺乏趣味性,多是年代较古老,题材性对缺乏吸引力。㈣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净化农村文化市场
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严厉打击一切淫秽、色情、迷
信等现象。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制定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以整治促规范,健全管理体制。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一个根本问题,即人的问题,要以人为本,激发活力,发挥各类文化队伍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他们带动广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从而活跃农村文化气氛,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调查总结
半个月以来,笔者走访了本村几乎所有家庭,不下百家,调查人数不下200人,上至七十余岁的老者,下至十几岁的青少年,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至少在很大程度如实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的农村业余文化状况。也正是在笔者的走访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亲父老的调查,不禁对这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文化生活却低俗乏味的农民产生一种十分沉重的同情。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的,最高的文化水平也就是高中。在笔者父母的时代,他们几乎是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他们生活的时代,农村的物质生活还不能得到满足,文化生活更是无从谈起。乏味的十分可怜。比他们年纪更长的,到现在还是不太能适应现在的文化娱乐,即使收看电视,也不会观看电视剧,多选择戏剧频道,《梨园春》犹受欢迎。对于现在的中青年来讲,他们则相对较好一些,由于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之后,对于文化生活有较高的要求。
当城市人正在为泛滥的“信息爆炸”而苦恼、盲从的时候,农民却依然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日子,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匮乏。笔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大城市求学,使笔者对农村生活有太多的体会。在调查中,笔者深深地感到一点,不是农民不想娱乐,不是农民堕落,而是他们还不富裕,农村的文化生活的太贫乏。不是他们不追求高尚的文化娱乐生活,而是他们没有高尚的文化娱乐生活追求。不是他们不想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而是他们所受教育有限,他们的经济实力有限。对此,笔者由衷的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当农民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给他们以更丰富、更精彩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