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职业高中留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调查分析
浅谈中职学校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宜宾市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组田朝江
【摘要】 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而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笔者通过学习、了解、思考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问题的成因并根据现阶段中职学生的特点及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及中职学生德育的几点思考以期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学校留守学生思想道德对策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并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材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素质普遍偏低,后进生群体规模较大,学生流失情况严重。中职学校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有效实施以德治校战略,才能占领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制高点。而在我县占了职业高中学生总数的60%的留守学生的德育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我县是个山区小县,经济不发达,农村的劳动力靠长期在外打工或经商来支撑整个家庭,他们一年很难见到子女一面,更别说是对其进行家庭教育。他们留下的孩子长期在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性,因此在学习或品行上落后于别人,在小学和初中的教育中又没有得到及时的指正与帮助,在中考中失利后,绝大部分是无奈选择了职业高中。如何引导这些留守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给学生在道德观念、政治意识、法律观念、健康心理和人生价值取向上以积极的引导,是道德素质培养的关键。因此,准确地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为加强对他们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为探讨留守学生思想成因及对策和探索一条行之
有效的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为切实地掌握留守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把握留守学生的心理状态,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分析,从中发现农村职业高中留守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需要突破的地方所在。
1、关于农村职业高中生政治意识方面的分析
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有52%的高中生比较关心的社会问题是“民工问题”。这与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的,学生家长大部分外出大工,散落在各个城市,学生关心民工问题是出于对自己父母身处条件的关心。这其中就关心“国家腐败问题”的只占15%。我们农村职业中学对这一当前国家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不关心,主要原因在于农村职业学校地处偏僻,信息落后,学生社会信息来源不广,这也说明了学生要加强政治意识的培养,要努力做好信息流通工作,让学生多渠道的了解社会信息。这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点,从而促使学生去关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前途的大事,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并且要积极的参加各项爱国运动,客观的评价各项重大的时事政治。
2、关于农村职业留守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分析:
留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突出地体现在价值取向上。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在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各种趋向。其实质就是他们对生活、职业、道德、社会等方面的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我们的调查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主要看重青年的远大理想和追求(占调查人数62%),而没有真正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一般来说,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两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可以说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留守生的正在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点所在。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对待劳动观念上,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劳动创造了美好未来”,可以看到劳动的积极意义,但是只有有3%的同学表示积极主动参加为社会服务劳动,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不够,农村留守学生长期在没有父母的庇护下也形成了经常自己动手劳动的较好的习惯,劳动观念在留守生的思想意识里已经占居一定的地位。但是没有形成一种比较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留守学生对金钱过于看重,有68%的同学从现实的角度评价了金钱观,有25%的同学侧重于金钱得到与来源的合理性,这些说明在金钱观上,职业高中学生的看法有偏颇,这也与学生的家庭经济的富裕状况有关系。金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已经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头脑中。
3、关于农村职业留守学生法制观念的分析:
法制观念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当前留守生是否已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是否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是否具有遵纪守法和维护法律的观念。调查结果了解到留守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在自己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还不能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维护法律的尊严。这也反映出农村初中教育阶段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的缺乏。高中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农村职业学校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加深入的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制观念的教育
4、关于农村职业留守生道德观念的分析:
道德观念是道德活动中各种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准则的反映,表现为对社会现象和行为的某种评价态度,因而道德观念的内涵在相当程度上与人生价值观是重合和交叉的。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大多数高中生是否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否具备勤劳勇敢,自强自信,正直诚实,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孝敬父母,开拓进取,创新求实的精神。调查结果我们看到留守生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选择已经显示:农村职业高中生已经基本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农村职业高中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山区学生长期在淳朴民风影响下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父母的外出打工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自强的精神。无论在诚实守信,还是在个人与公共卫生方面从调查结果来看,都占了很大的比重,有43%的将拾到的东西交给学校或公安机关处理,有60%的人认为做正直真诚的人要真情的对待每个人。77%的人能自觉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学生道德品质方面学校要认真把握,把这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第一手材料,克服对学生只以成绩来评价的片面认识。这些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与评价是留守生道德观念的真实的体现,这也为我们清楚把握留守生道德观念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从而对提高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把握思想脉搏起到重要的作用。
5、关于农村职业留守生心理品质的分析:
对于心理品质的调查我们主要从高中生对学习的感受以及对考试排名去了解高中生的自尊自爱、看重自我的人格等方面的情况。调查他们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心态等方面来把握高中生心理品质,从而了解当前高中生心理方面的情况。其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农村职业学校学生作为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学生对学习的感受是不健康的,有40%的同学在学习中找不到了乐趣。农村教育薄弱,师资比较缺乏,学生文化学习和思想道德教
育存在先天不足。在普高热的冲击下,留守学生就读职业高中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78%的学生是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来职高,而且本身对职业学校存在思想上的不认同感情,以至在职业学校学习后缺乏目标,行为散漫,厌学情绪浓烈,逃学时常出现,那么如何对这部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也为我们现在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研究的课题。就学生心理品质来看也离不开对学生自尊自爱、看重自我的人格等方面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已经比较注意自我人格的尊重,但也有43%的把考试排名看作鞭策和激励自己的动力。就如何培养学生自我人格在素质教育中也是个重点内容所在。而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早恋”问题既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也是以前应试教育中的禁区。而当前高中生关于“早恋”的问题的看法也比较难以把握,从调查问题的数据来看,对这方面的教育应是今后学生心理培养的关键。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留守生长期缺乏父母关爱,渴望被别人重视和关爱,而异性同学的关心往往成了早恋的萌芽。因此留守生 “早恋”现象较为严重。比如在调查中对“早恋”持赞同态度的占调查人数的49%。这在留守生今后健康心理培养方面是应该值得重视的地方,应加以正确引导。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初中阶段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思想,而在职业学校中要改变以考试分数来评定学生的评价观念。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充分注重留守学生的思想品质特点进行有效的教育,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注,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卸到父母的家庭教育和小学、初中的学校教育失误中,对其采取避而不管的策略,通过调查我们应该看到我县职校留守生的思想品质现状不容乐观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强有力的力度加强对他们的教育。针对现状特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领导引起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学校可以学习小学初中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的模式来加强对中职留守生的管理,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从思想教育、师生、生生结对子、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方面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建立学校教育服务制度。发动老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
2、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关爱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各类校内外活动,班主任和老师给予留守留守学生特殊的关爱,针对他们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留守学生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学生家长的联系,联系告之家长教育子女的职责。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总之,农村职业中学要改变目前的不良状况,走出困境,必须以德育为突破口,有效实施“以德治校”战略,从多角度利用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客观依据。随着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坚信农村职业中学在以德治校战略指导下能迎来职业教育的春天!
注释:
1、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2、李建,《对农村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几点思考》,《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4期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年增加,这一点在我县尤为明显,从学生在班上学习的状况和家访情况调查得出。本校学生家长80%外出务工,也就是说我校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在外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回大量资金为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回乡创业积累一定资本。但是其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却出现了一系列大问题,发人深思。
一、调查结果
1、由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大多由年迈的祖辈代为监护,断代教育、生活自理。
2、祖辈教育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一是祖辈只负责孩子的饱暖,而对于如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重视。
3、很多老人过分溺爱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怕苦怕累,使她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4、是祖辈中文盲和文化程度低者所占的比重大,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帮助孩子的学习,无从过问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也从来不与老师联系、沟通,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大多数祖辈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起不到教育作用。
5、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完全依靠自身的自觉程度;
6、随便给孩子零花钱,有的祖辈甚至认为如果“亏待”了孩子会影响到子女将来对自己敬孝,因而造成很多留守生存在乱吃零食、打游戏等坏习惯,发展更甚者编造谎言,更多地索要零花钱;
5、是孩子与祖辈年龄悬殊在43-71岁之间,代沟很深,无法交流沟通,在和留守儿童的访谈中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心事大多愿意和同学、朋友一起分享,在与祖辈的沟通上存在困难。
6、祖辈的封建思想严重,羞于启齿谈“性”,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这些孩子。
二、父母外出打工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影响明显
由于祖辈的文化程度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或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在家照顾子女,但却对子女的学习状况漠不关心,且本身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放任的管理是孩子学习成绩差或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低年纪的留守学生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成绩相对优秀的并不占多数,且优秀的成绩多是靠学生的自觉努力得来的。
三、单亲家庭教育对留守生的成长特别是完整性格培养不利 我班的留守生儿童中,有一半左右的留守生是父母双方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在家中,不少的家庭单亲在外打工,长期不归,同孩子间缺乏沟通。他们与外出父母的沟通上存在很大问题。另外,留守在家的单身父或母承担着养老扶幼的重任,身挑农活和家务活两副重担,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有的单亲外出两三年杳无音讯,有的干脆多次调换工作地点,从此断绝一切联系,留守在家的一方自暴自弃打牌赌博,不思进取,把孩子的冷暖教育丢弃一边。
四、社会关爱不足,使他们彷徨在社会的边缘,这是留守儿童面临的第三大问题。没有社会的关爱,社会教育欠缺,使得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不规范,思想修养方面出现严重偏差。继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之后,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来自于社会。然而,如今的乡土秩序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大量的人口外移,乡土秩序越来越由以往那些被社会排斥的街头小混混所把持。他们缺乏必要的管制,为所欲为,严重扰乱了乡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他们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无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这又引起了下面将要探讨的问题,留守儿童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可谓之环
环相扣,留守儿童年龄均不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校,家庭之间的安全链接被迫中断,使留守儿童极易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诸如留守儿童被拐卖的现象并不罕见,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留守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管,他们的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沦为街头小混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最后,要改变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现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家庭、学校要齐抓共管。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缺少任何一个方面而制定的措施都难逃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况。
留守儿童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成为了实质意义上的“单亲儿童”或是“孤儿”,他们的处境着实令人同情,怜悯。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问题不解决好,就如同自毁前程。但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奉献出我们的爱心。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是关注国家明天的发展。
第三篇:农村党支部书记思想状况调查
近期,我们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共接触农村党支部书记138名,其他村干部41名,乡镇干部52名。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党支部书记长期工作在最基层,特别是在当前农村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矛盾比较突出时期,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维护一方的稳定付出了许多艰辛与努力。当
前,他们既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又有对现实的困惑和不安;既有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希望,又有债务、历史包袱、政策不配套等问题的困扰。他们普遍反映当前农村工作运行比较艰难,群众思想难统一,合理税费难收取,经济难发展,各项待遇难落实……他们真切的盼望上级既交任务又交方法,既严格要求干部,又要用法制适当教育群众,盼上级既要保证他们任职时的工资待遇,退休时又有一定生活保障。具体来说,当前在岗农村党支部书记有如下几种心态:
1、立足长远,扎根岗位。在调查中,有90名党支部书记表示,只要组织信任、群众拥护,愿意长期工作在支部书记岗位上。这类支部书记占调查总数的61.1%。他们大多年龄较大,党龄较长,有较高威信。平时对村里管理较严,村级班子比较稳定,村集体经济有一定收入,村组干部工资一般能足额现金发放。如阳南塘乡金架坝村党支部书记夏景香,现年55岁,已连续担任支部书记15年,该村集体办有米厂、铁铺、煤场等多个企业,年集体经济纯收入2万多元。村内企业税收今年有望突破30万元。村里上不欠国家税费,下不欠农户借款,而且有现金节余10万元。尽管村里经济实力雄厚,但每年招待费等消费性支出不足3000元。支部经常组织党员学习,鼓励党员带头发家致富,全村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党员户有近10户。在座谈中,夏景香说,尽管我已50出头了,但我是一名老共产党员,我不图名、不图利,只要上级信任我,党员选择我,我将不遗余力的继续干下去,争取村里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徘徊观望,勉强支撑。此类支部书记占调查总数的16%,他们所在村一般工作基础较差,村里运转比较困难。这批支部书记一方面抱着“在岗一日,干好一天”的思想,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工作,一方面又在辞职不干和坚守岗位的十字路口徘徊。用他们的话来说,他们是在“拖”,看能不能“拖”到农村工作环境变好的时候。如围堤湖乡纽口河村支部书记朱金平,从23岁起任村干部,他总的感觉是“村里工作一年比一年难搞,村干部威信一年比一年低,个人工作的劲头也一年比一年弱”。他说自己过去任组长时,一个早晨就可以收到几万元的税费款,现在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强了,一年忙到头也难以收到几块现钱。如果农村工作环境不改变,他也只有辞职不干,另觅它路了。
3、进退两难,处境尴尬。一些支部书记由于尝尽了农村工作的酸甜苦辣,工作推动比较吃力,便不再想吃这碗“菱角饭”,可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欲罢不能。调查中这类支部书记占调查总数的12.5%。一是怕主动辞职面子上过不去。如围堤湖乡岩屋场村书记潘小满已任职,现年47岁。他发言说,现在村支部书记肩头的工作压力大,什么事都要由支部书记牵头落实,凭个人意愿不想再继续干了。可是跟党在基层干了20多年,真要主动辞职退下来不干,既觉得面子过不去,又怕群众误会自己。二是因经济麻纱不能丢手。在任职期间,一些支部书记为完成税费上交或维护村里运转,经手向亲朋戚友借了一些钱,少则几万,多则十数万元。一旦提出不干,担心还款希望渺茫,难以向债权人交待。三是碍于情面辞不掉。调查中,很多支部书记直言不讳的说,自己老早就不想搞了,是某某领导或某某包村干部三番五次做工作,讲好话,碍于情面难以辞掉,是吃的“人情酒”。
4、去意已定,决心不干。这类支部书记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0.4%,他们认为现在农村工作难度大,工作环境差,付出与报酬不对等,群众又不理解、家人又不支持,干下去真没有什么意思。认为就是凭党性,也只能热情一年、二年,不如趁着现在年龄不是很大,还能外出谋点事,“早抽身,早解脱”。有的支部书记说到任职体会时颇有感触的说,支部书记在春天是“红人”、在夏天是“忙人”、在秋天是“穷人”、在冬天是“罪人”,与其年年当“罪人”,不如早点退信不干。
建议与对策
针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思想状况实际,为进一步稳定其队伍,鼓励他们爱岗敬业,发挥农村“领头雁”的带头作用,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党支部书记激励机制,全方位的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从政治上激励。建立和完善支部书记任期目标制度,将支部书记的实绩同工资福利待遇和评先评优挂钩。县委每年评选20名农村红旗党支部书记,并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集体授奖,颁发荣誉证书,奖励现金1000元;每年全县评选100个“双文明”村,对“双文明”村支部书记每人奖励现金500元;按上级有关规定和程序,每年从在职支部书记中公开招录一批国家公务员,工作成效显
著的,优先提拔为乡级领导。
2、从经济上刺激。支部书记工资待遇原则上应确定为5000元/年以上,并逐步实现“保证基本工资,绩酬挂钩,乡镇统筹,打卡发放”;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村可以提取30%,作为村干部奖励工资;对任职满三年以上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县财政按100元/月的标准发放基本工资。
3、从工作上支持。县、乡镇干部要带头深入农村实际,体会支部书记工作的辛苦,充分理解,热情关心和爱护支部书记,支持其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县乡两级在布置任务时,要从实际出发,既交任务又交政策和方法,不提不合实际的要求。县委每年开展“百局联百村”活动,重点联难村、差村、重点村,并注重活动的督查和效果的考核。
4、从生活上关心。上级组织要定期开展慰问、走访、座谈等活动,倾听村干部的心声,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中有关的具体问题。县财政每年为在职支部书记投100元意外伤害保险,并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按上级有关规定实行农村医疗保险试点。对支部书记实行退休制度,凡符合相关条件,且连续任职期间,村里运行比较正常、工作比较稳定、无重大工作失误,经组织批准者,原则上可以享受100元/月标准的退休金。
第四篇: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八年5班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一、班级现状
全班31名学生,男生16人,女生15人。经过上学期的书写强化训练,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写得干净、漂亮,但家庭作业效果不是很好。虽是二年级学生,但自制力和注意力还不强,上课仍然是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班干部中,每组的小组长都能骑表率作用,但在管理自己小组的纪律方面还要提高。
大多数家长因种种原因,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散,对学生的要求要求不高,教育方法有待改进。所以班级班风、学生成绩都有待改进。所以本学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强管理,使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上得到改变,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意识到自己生活在班集体中,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班级荣誉。
2、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违反班规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指导。
3、利用中午习字时间,对学生强化写字指导。
4、加强班干部的培养,让班干部明确职责,尽到自己的职责,并要求班干部在学习纪律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
6、采取奖励机制,对取得点滴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
7、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家长关注孩子的成绩,指导家长辅导孩子完成作业。
第五篇: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乔世菊
一、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自理能力差、无责任感
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霸王”。来到了小学,许多孩子还是会有这样的情况:早上迟到了,是因为妈妈起得晚了;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是因为爸爸昨晚不在家;自己的东西弄丢了,是因为小弟弟把东西拿去玩了;打伤了某某同学,是因为他让其他同学不跟自己玩„反正从来都不会是自己的错,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
2、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表现在一节课的前几分钟,孩子还是个个精神抖擞、踊跃发言,慢慢地,有的同学开始玩起了尺子、橡皮擦,有的同学利用别人回答问题的空档交头接耳,还有的同学坐不住了,干脆下巴抵在桌面上。于是,教师要频频组织教学,可是效果可想而知。
3、做事丢三落四
一年级小学生丢三落四的不良行为表现在每天放学值日生总能从抽屉里找到一些学习用品,甚至是语文、数学课本;半学期下来,讲台桌上已经有多支无人问津的铅笔了;有些孩子经常到检查作业时,才发现昨晚没把作业收到书包里;大部分同学还没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结果考试时总是东丢一题,西落一题,成绩总不能让自己满意。
二、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一方面是班级养成教育落实得还不到位。老师们总希望有“一劳永逸”的办法,教育几次,就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记住并做到,其实是我们太高估孩子了。没有长期、反复的行为训练,只靠语言来教育,是行不通的。因为即使在当下,学生按我们的要求去做了,那也只是行为,不是习惯。因为只要我们一疏忽,孩子的不良行为就会像弹簧一样变本加厉地闹起来。
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想把孩子教育好,但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懂得怎样去教育孩子。现在班上的学生的家长面对孩子教育有两种极端:第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孩子过于保护,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得好好的。恨不得把饭嚼碎了,再喂到孩子嘴里。于是这类孩子无论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非常依赖别人,自理能力很差,也不敢承担自己该负的责任。另一种情况是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幼小衔接班、心算、乐器、舞蹈、美术、棋类、口才„„大大小小的兴趣班、提高班占满了孩子的周末,家长也为此忙得不易乐乎,但他们却从不关心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他们也没询问过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得是否融洽?可能,这类孩子在技能方面更胜同班同学一筹,但是很踞的是他们丢失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不懂得礼让,常常和同学争个面红耳赤;不懂得交往的,下课总是自己一个人。班上甚至有孩子告诉我,爸爸告诉他,如果有同学打自己,就要用牙去咬那位同学。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培养出来的不是蛮横、计较的孩子还能是什么?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定生活在人与人之间,不可能不与人交往。家长们不知道“生存之道正是做人之道,学会做人是生存之本。”教孩子怎样成为一个幸福、友善、自信的社会人比任何事情更重要。
三、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
1、坚持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是强调持之以恒。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不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事,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地抓。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要明确、具体。我们将上学、上课、课间、放学以及班级卫生等常规都编成儿歌,让同学们天天读,时时想。例如上课歌:“铃声响,进教室。书放好,坐端正。老师讲,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站起来,大声讲。同学讲,仔细听。有问题,要补充。”写字歌: “头正、肩平、脚稍开。一尺、一寸、一拳头!”孩子们既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又懂得学校是个大家庭,班级是个小家庭,每一位同学都要遵守纪律、养成好习惯为学校、为班级争光。
2、学习自我教育
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自我教育。教育首先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教育学生之前,我们要先剖析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再现自己的过程,是教育自己和检验自己人格的过程。孩子不仅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当我们将孩子作为监督者时,孩子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而他们那种无私的忘我精神,对这个世界彻底的信任主义态度,能让我们有机会用孩子的观点去看待今天的世界。这学期,我们班就在部分大课间活动时间开展了学《弟子规》的诵读活动。在班里组织学习之前,我就有点心虚了。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之前,我没有仔细地读过《弟子规》。面对不会诵读的老师,学生怎能相信“诵读”有多大意义呢。于是,我非常坦白地告诉孩子,我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孩子们感受到了我的真诚和学习的热情。于是,几位孩子轮流当了我和全班同学的小老师。不仅孩子诵读的积极性提高了,我也跟着孩子一起积累。还有一项值得高兴的是,以前开班会时,孩子们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反应都没有。慢慢地,我们班班会成了大家开展自我表扬、自我批评的盛会。我非常欣赏这些孩子的自我表扬时的自信和自我批评时的勇气。
3、给予犯错的学生更多的宽容和赞美
学生是在学校里形成较固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还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同时也影响着其人格的发展。
例如班上的李胜帮同学遇到事情很容易激动,不懂得怎样与同学交往,经常对同学动手、动脚表示友好,同学们都深受其害,不喜欢和他一起玩。虽然他多次表明态度要改正,但打人、缠着人家不放的事还是时有发生。对于这样的孩子,当再一次面对他们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如果少了刚开始教育时的耐心,多了怒气和失望的情绪的话,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还给了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老师对我失望了,反正我成不了好孩子。”如果再加上一顿公开批评,那就完全失去了孩子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因为在他们心里,他们已经接受了惩罚。倒不如站在他的角度上,容忍他的过错,正面地赞美他。表扬他愿意和老师说明情况,而且这个月让同学打三次小报告,比上个月少了三次,这说明,他能慢慢地处理和同学的关系,这是一大进步。最后和他商量,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况,可以怎么处理。于是,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下一堂语文课,他上得特别有精神。很高兴的是,这学期两个月来,还没有同学打过他的小报告。教师的宽容和赞美这种正面教育,是可以给了孩子以无限的信心和力量的。
四、家校配合、家家联系
做好家校配合,通过网络宣传一些正确的育儿理论和育儿实践,鼓励家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因为只有家庭成员相互保持诚实真挚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成人的爱护和关心,他才能够信赖他人,有了过失才敢于承认,有了坏习惯才有利于改正。只有做好家、校联系,老师、家长统一步调,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上苏林同学个头比较高,坐在最后一桌。无论是什么课,他都没办法静下心来上课,老师眼睛盯着他,他就很着急地把手放桌上,可是老师一眨眼,他就把椅背往后面的墙壁一靠,翘起椅子,玩弄起他书包里的学习用品了;每天回家做作业,都得大人拿着棍子才会做。我和他妈妈沟通了很多次,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后来,我建议让孩子每天挺直腰杆静坐十分钟,先养成正确坐姿。虽是有体罚的味道,但是妈妈是和他商量“正确坐姿”重要性,孩子认为有必要“练习”才做的。孩子慢慢地适应了,在期末那阶段,课堂参与就非常频繁了。刚开始,他举手后常常回答不上来。但我仍不断地鼓励他,先思考后举手,没想到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把知识缺漏补得差不多。妈妈喜欢和孩子一起定规矩。如果不能做到约定的事情,就减少出门游玩的时间。这不仅告诉孩子,说到一定要做到,更告诉她做错事情,就要自己承担一定的后果。不用惩罚的方式,却可以让孩子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班上还有几位家长教育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们经常鼓励家长们多联系,取经送宝,资源共享,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