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细则

时间:2019-05-13 01:3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细则》。

第一篇:湖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细则

湖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细则

湘农大〔2006〕86号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湘教发[2005]113号)文件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明确本科教学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加强行政领导和学术指导,确保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工作需要,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完善教学监控和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指标体系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就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明确本科教学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才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的教学体系。正确处理好扩大办学规模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在保持规模适度增长、满足大众化教育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内涵的发展;正确处理好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其它工作围绕教学中心而开展;正确处理好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和教育层次的关系,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是学校的办学主体, 应该重点保证、优先发展,研究生教育体现学校办学水平,应该重点支持、积极发展,国际合作教育是丰富办学形式、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应该大力扶持,成人教育是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的途径之一,但应尽量利用校外教学硬件资源办学;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立校之本,科研是教学的重要支撑,是强校之路,应该积极支持科学研究,做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正确处理好特色优势学科与新兴薄弱学科的关系,既要保持和发扬农科类学科的特色与优势,造就品牌学科提高学校竞争力,又要大力扶持有利于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兴学科,并共同创建优势学科群体;正确处理好公共课和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公共基础课教学是保证学生深厚的知识基础,必须进一步加强,专业课教学应保证学生学有专长、学以致用;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在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正确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硬件建设应达到部评标准优秀级指标,满足教学需要,软件建设既要满足与时俱进的教学质量要求,又要符合现代教学管理体制的需要;正确处理好重视实际教学工作与加强理性思维、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关系,实际教学工作应当做到位,做扎实,讲究实效,同时又应注重总结、提炼、升华为理性成果,并反馈促进实际教学工作,二者结合形成良性循环;正确处理好规范教学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规范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创新是改进管理水平促进质量提高的动力,两者不可偏废。只有在正确处理好以上十大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构建科学、和谐的教学体系,保证人才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行政领导和学术指导,确保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4.学校党政一把手为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不断推进办学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严格执行有关教学工作制度。每学期召开两次以上党政领导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

5.分管教学校领导对教学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学校有关教学工作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教学工作予以指导、督办。

6.学校教学委员会是学校教学事务的权力机构,负责审评学校教学改革、专业设置与建设、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等重要教学事项,并对学校教学改革、管理、评估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咨询、指导和监督。

7.学院党政一把手是学院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执行好学校有关教学制度的同时,应当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特别是普通全日制本科教学工作当中,对学院的兴衰负直接的和历史的责任。并把突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学院工作的主要依据。院长担任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应当兼顾行政和学术两线的工作。分管教学院领导担负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具体职责,教务秘书担负相应管理岗位职责。学院工作应紧紧围绕教学运行和提高教学质量而开展。每月召开两次以上院务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

8.学院教学委员会是学院教学事务的权力机构,负责审议本院教学改革、专业设置与建设、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等教学事项,并对学院教学改革、管理、评估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咨询、指导和监督。

9.教务处代表学校行使教学组织和管理职能,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将主要精力放到:当好学校参谋,制定促进全校本科教学工作的相关文件,提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当好学院参谋,协助学院搞好本科教学工作;当好协调员,理顺学院相关关系,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当好检查员,以多种途径监控教学运行;当好组织管理者,组织好涉及全校性、全局性的教学工作;当好信息员,推广、应用校内外成功教学经验;当好改革者,积极推进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当好执行者,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制度、规定。

10.学校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育人意识,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主动地创造性地为教学服务。

11.学校教学督导团对学校教学工作起重要的参谋、督查作用,其反馈的重大信息和提出的全局性建议,经教务处汇集,分管教学副校长、校长或校长办公会决定决议后上升为学校意见。学院教学督导组对学院教学工作起重要的参谋、督查作用。各学院应当充分重视学校督导团和学院督导组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12.系(教研室)主任对本系(室)教学工作负责,充分发挥基层教学单位的组织、管理职能。

13.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主任主要对实验、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质量负责,应当重视实践育人,努力协调人、财、物关系,充分发挥实验室、实习基地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4.本科专业带头人对本专业建设负直接责任。学校、学院积极支持本科专业建设。本科专业带头人应当尽力用好所能调动的人、财、物,努力将本专业建设好。

15.首席主讲教师是有关公共课、基础课教学研究与日常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应认真抓好有关课程建设工作。

三、按照“充实数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稳定队伍、造就名师”的工作思路,加强师资队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

16.通过培养、招聘、引进、调入、分配、短期聘请、延聘、转岗等方式,合理增加教师数量,优化生师比。强化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观念,明确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增强符合学科、专业、课程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针对性,科学、合理地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同时,要为新兴学科、新专业生长点进行必要的教师储备。

17.通过引进、学历学位教育、职称评聘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改善职称结构。通过招考、引进、培训、交流等方式改善学缘结构,尽量避免和减少“近亲繁殖”。通过助教制度、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制度的落实,以及科研团队作用的发挥,加速年轻教师的成长,缩短成长期。通过“芙蓉学者计划”、“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名师工程”等一系列项目计划的实施,培养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学术大师、教学名师。

18.构建相对稳定的实验、实践教学人员队伍。专职实验、实践教学人员的数量与实验、实践教学工作量相适应,满足较高的学历要求和能力要求。要有计划地引进技能型人才充实实验教师队伍。要保证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业务培训,考核、晋升中重业绩,并给予政策优惠,保持队伍的适当稳定。从人员、能力、素质上保障实验、实践教学运行秩序和质量。

19.配备好教务处和各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加强选拔德才兼备、懂教学管理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学管理岗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负责普通全日制本科教学管理的教务秘书和新进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普通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开展管理工作。加强业务培训,考核、晋升中重业绩,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保持队伍的适当稳定和必要调整。构建教学管理网络平台,规范工作程序,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要保证教学管理人员享受教师的同等待遇。

20.以学院为主体,设立以班主任和学生辅导员为基础的兼职学生修业指导队伍,加强对学生修业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合理地利用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果。

21.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要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职称)、确定津贴的重要依据。要完善教师教学效果考核机制,通过评选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名师、教学研究成果、优秀教学质量奖、讲课比赛、教案评比等活动大力表彰奖励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加强师德教育和建设,控制教师校外兼职,保证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对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要调离教学工作岗位。对发生教学事故的教师,按规定严肃处理。要普遍推广任课教师必须用普通话授课,坚持持证上岗。

四、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工作需要 22.确保教学经费达标并逐年增加。每年教学经费的总额度不低于当年教育事业费拨款和学费收入总和的20%,以保障本科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教学仪器设备修理、图书购置、体育维持等基本教学开支。本科教学业务费、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体育维持费等要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A级标准,即上述四项经费要占学费收入的30%以上,并保持逐年增长。

23.设立教学专项经费。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务管理网络建设、教学基地建设、教学改革、奖励等,加强各项教学基本建设。

2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建设,使教室、宿舍、运动场地及体育设施、实验室、图书资料、计算机台数等均达到或超过教育部规定的生均标准。

25.强化学院对教学经费使用的责、权、利。在学校经费使用制度的规范下,合理调剂使用各项教学经费,对经费使用的时效性、共享性、合法性等负责。保证教学经费用在教学上。26.教务处、计财处、资产处等职能部门参照有关评估标准和规章制度对学院教学经费的使用进行监控。根据教育发展动态要求和学院教学经费的使用状况,采用增减有关经费的方式,对教学经费的投入进行宏观调控。

五、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完善教学监控和质量保障体系

27.按照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校级有关教学规章制度,包括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图书、实验室、实习基地、教材、教室、人事、财经、教风、学风、后勤、人文环境、校园、招生、就业、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各环节等提出具体要求,形成全校的宏观性、总体性、权威性的规范、监控、评价、奖惩约束和执行力强的制度框架和体系。

28.按照校院两级管理原则要求,学院在符合学校规章制度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院实际,补充必要的体现本院特色的规章制度,形成更完善的制度体系。

29.各职能部门在符合上级和学校规章制度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必要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以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顺利贯彻上级和校级规章制度。

30.固化我校教学质量监控取得的成果,强化教学的全过程、全人员、全要素的监控。充分发挥校院教学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宏观决策和指导;学校督导团和学院督导组配合教务处积极开展期中教学工作检查和日常不定期教学工作检查,对教学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参谋、沟通和评价;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分管教学校领导和院领导每月听课2次以上,其他校领导和院领导每学期听课4次以上,教学管理人员每学期听课8次以上;进一步完善十大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如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标准等;实施教学质量跟踪评价制度、组织教师自我评课、学生网上评课、同行专家评课、学院评课,科学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1.积极开展教学评估工作。坚持一年一次的学院教学工作评估,逐步完善以考核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学评估。下大力气抓好实验室、重点课程、重点专业、教材、教学基地等单项评估,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实现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以教育“三个面向”和“三个有利于”为原则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正确方向。

33.遵循校级、省级、国家级层层递进的顺序,打好校内教学改革宽广、坚实的基础,强调过程控制,重点培植省级、国家级教改课题。同时,注重改革成果的推广、借鉴、应用到教学运行当中。

34.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35.协调授课形式规范与讲授内容创新的关系。既要求教师授课的进度、流程和形式规范到位,又要求大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6.加强外语教学改革,加强外语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外语。在提高统考成绩的同时注重外语实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提高。

37.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学校主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学院分管教学的院领导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都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其论文、专著、教学管理调研和咨询报告等,作为考核其工作业绩的内容之一。

38.继续推进学分制改革,以较高的学分比例开设选修课,拓宽知识面,从内涵上提升教学质量,辅以弹性学习年限,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39.加强计算机、数理化等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素质。

40.继续完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拓展合作高校、专业数量,采纳国外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培养符合国内外双重要求的专业人才,提高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的水平和声誉。

41.积极实施“双百科技富民”工程,将其纳入学生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意识,进一步推进学研产紧密结合、良性互动,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七、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标准为要求,全面推进各项本科教学工作 42.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做好校院两级各类规划,构建规划体系。在“十五”期间较高比例的持续增长后,招生规模趋于相对稳定而教学资源相对滞后和紧张的背景下,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做好校、院两级中长期各类规划,构建规划体系,加强宏观控制。

43.围绕专业建设,从人、财、物等方面支撑、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个环节的落实,达到培养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在保持生命科学和大农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同时,积极创设新兴、交叉专业,继续扩大专业类涉及面,增加专业数量,优化专业结构。

44.切实保障新设专业建设,加强校级、省级、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并努力办好特色专业。

45.围绕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的目标,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学计划,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长期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在高年级加强专业方向的灵活性,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针对性。要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充实改造传统专业内涵,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46.在保障课程单元建设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并重点培植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对“十五”立项的校级精品课程进行评估、验收的基础上,“ 十一五”期间,每年建设15~20门校级精品课程。

47.继续做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在增加数量的同时,更注重实际效果和质量。增加双语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48.积极选用近期优秀教材,并组织教师主(参)编出版档次高、应用广的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

49.加强实践条件建设与管理改革,构建与理论教学有所区别,相对独立的实践、实验教学方案和体系,二者相互联系,共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从内涵上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0.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提高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的开放程度,以更多场所和途径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5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教师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按照教学规范要求进行教学,形成严谨的教风。

52.加强道德、法制、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促使学生遵纪守法,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以学为主,将主要的、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形成刻苦、求真、致用的良好学风。强调在“成人”的基础“成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与咨询,帮助学生以良好的、正确的心理状态学习。

53.加强教学环境建设,为教学提供便利。提高校园信息化程度,为师生了解、掌握和使用教、学、管信息及场所提供更有效、快捷的途径。

54.保障校园安全,对食、住、行等方面所需的基础条件加快改善,同时加强检查、监控,维护生活安全环境。

55.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的第二课堂教学,营造浓厚气氛,让学生更多地受到自然、人文科学的熏陶。

56.进一步加强和落实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切实保障和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57.体育课教学与群众体育、竞赛相结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和体育竞赛成绩。

58.在招生工作中,正确处理质量、规模、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动“阳光工程”,丰富服务内涵,提高生源质量。在就业工作中,继续健全就业指导机构,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考评体系,保持较高的就业率。

59.完善教学质量校外反馈体系,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和意见,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60.坚持两年一次的学校教学工作大会制度,以检验学院教学工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围绕教学的履职情况为重点,总结经验,推广成功做法,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学工作、教学管理不断进步,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OO六年七月二十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范文模版)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计划(2004—2007年)》,促进我省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就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我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1、明确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自觉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要着眼于我国及我省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和就业的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更新教育观念,为深化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现象、本质、特点、规律以及如何实施教育的理解、认识和看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渗透于教学活动的各方面,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从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重新审视以往的教育教学思想。当前,在教学思想和观念上,转变以数量规模为中心的办学思想,树立讲求质量效益的办学观念;要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化知识教育观念;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转变封闭模式的办学思想,树立开放模式的办学观念;转变单纯寻求岗位的就业思想,树立自主创造岗位的创业观念;转变一次性教育的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

高等学校要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增长。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得低于25%,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等教学开支。要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尽快改变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省教育厅将逐年增加学科专业建设的专项投入,各高等学校也要加大相应的投入。省教育厅定期公布各高等学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并将其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4、强化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学校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要定期检查教学工作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新形势下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加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按照教育部要求,坚持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和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公布制度。省教育厅定期开展省重点学科、示范专业、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和示范性工程训练中心等专项评估工作,逐步建立政府、高等学校和社会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将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增设专业、确定招生计划、进行资源分配等有关工作的重要依据。高等学校要努力探索和建立本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机制。

5、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高等学校要根据我国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特点,科学定位,突出特色,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新设置专业建设和管理,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省重点高等学校可按教育部的要求自主设置专业,并报省教育厅备案。省教育厅积极推进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基础和社会需要,建设一批省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和本校的品牌专业,形成优势和特色,带动全省高等学校专业改革、建设与提高。

各高等学校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服务面向和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要继续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以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为龙头,深化我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制定激励措施和政策,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院校及专业,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机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推进“双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制度的实施。建立有关专家组成的教材审议机构,健全、完善教材评审、评介和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特别是近三年出版的优质适用教材进课堂。要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国家和省重点高等学校及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6.建立有效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建立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高等学校教师培养提高工作。完善青年教师、研究生从事助教工作的制度。积极推进新教师岗前培训、学位提高计划和结合学校、专业特点的教师培养、培训及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学习新知识,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应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至少能讲授两门本科课程,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必须做到课前认真备课和准备教案,课上认真讲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有条件的学校应通过网络等手段公布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学校教务部门要适时检查教师的教案、备课情况和学生作业批改情况。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做到相互促进,推进科研成果进入教学环节,科研实验室向教学开放。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津贴的必要条件,要完善教师教学效果考核机制,对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权制。大力表彰奖励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开展国家、省和学校三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遴选工作,鼓励和推进名师上讲台,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承担讲课任务或开设讲座,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高等学校要通过教学改革立项和教学成果奖励等机制,鼓励教师开展深入的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探索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积极培育和推广高水平教学成果。

7.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要建设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和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等,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进程,促进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学校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出量分别达到教学工作评估的相应要求。要鼓励教师共享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按照教育规律和课程特点,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国家、省重点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分别达到30%、20%和15%以上。

8.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不得降低要求。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要贴近实际,要加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专项督导和检查。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工作。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学校要不断充实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提高实验开出率,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及新增教学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和实验开出率分别达到教学工作评估的相应要求。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打破“学科壁垒”,加强统筹建设和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推动国家、省和高等学校三级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并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性指标。

9.推动研究性教学,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高等学校的所有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都要向学生开放,建立大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推动高等学校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国家、省重点高等学校和其他院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80%、70%、50%以上。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10.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各门课程、各教学环节都要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要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积极面向非本专业学生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和科技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开展以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课余活动,特别要积极参加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组织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外语、科技作品制作和电子商务、数控技能大赛等活动。高等学校教师要重视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辅导等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要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引导。

11.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高等学校要营造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要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要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严谨的学术风气。学生要以学为主,勤奋刻苦。要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遏制考试作弊现象,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2.切实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领导

各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各高等学校的党政主要领导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统筹学校的各项工作,把主要精力真正转移到教学工作上来,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坚持校、院(系)、教研室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每学期至少听课四次,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高等学校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开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华师教(2003)第116号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1]4号文件,简称4号文件)的精神,切实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完善与我校“教师教育领先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司函[2002]152号)中优秀标准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深入学习教育部4号文件,充分认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和地位

教育部的两个文件是规范和加强本科教学的重要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针对性,全校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教师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要在全校牢固树立“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并将其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为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上,要明确“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是强校之基”,要进一步确立本科教学的地位。

二、建立教学工作责任人制度和教学工作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本科教学的领导体制 学校和院系党政一把手是学校和院系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学校办学资源的配置上,要保证教学人力、物力、财力的切实落实。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校长办公会议或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决策和部署重大教学改革问题。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本科教学与教学管理研讨会,分析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落实推进和深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对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梳理,统一思想,推进全局性的改革。

学校各职能管理部门的部处长作为各部处保障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保障本科教学条件、保障本科教学的顺利运行作为本部处的重要工作,协助校领导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各院系要保证本科教学师资、教学设备设施、教学经费的落实。院系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关心院系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充分掌握院系本科教学的情况,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本单位本科教学中的问题,讨论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措施,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学校各级领导都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师生要求,发现存在问题并尽快加以解决,按照学校关于干部听课制度的有关规定,经常深入课堂、班级、实验室听课并了解情况。教务处将把校院(系)及部处领导每学期听课情况通过校园网及其它形式予以公布,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三、加强师德建设,优化本科教学的师资力量配备

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优化本科教学的师资力量配备。结合学校“十五”事业发展计划,落实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建设一支 适应创建研究型大学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建立本科教学的主讲教师资格审查制度,我校从事本科教学的主讲教师95%应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及以上职务,三年内达到98%以上。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应为本科生讲授一门主干课程(没有本科教学需要的除外),对于因为承担重大课题等原因不能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必须经过有关院系批准,并由学校教务处备案。学校采取切实措施鼓励院士、长江学者为本科生开设讲座和课程,鼓励知名教授为低年级本科生上课,特别是基础课。对于初任本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经过相应的评审机制,获得任课资格证书才能独立开课。

在教师职务聘任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对于拒绝主讲本科课程或达不到本科教学质量要求的教师,不能聘任为教授和副教授。

建立本科主干课程主讲教师梯队,每门本科主干课程一般应配有由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构成的主讲教师梯队。采取切实措施重视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采用外语原版教材、并且用外语授课课时占该门课程总课时50%的课程,称为双语教学(不包括外语教学)课程,各院系达到双语教学要求的本科课程应当不低于8%。

四、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按照学校建设“教师教育领先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要求,继续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继续推动学校本科主干课程建设,结合学校“十五”期 间211工程建设,增加资助力度,重点建设100门左右的本科主干课程和100门左右的本科双语教学课程。重视系列选修课程的建设,使学校选修课程每年开课门数增加10%以上。结合理科大楼和新校区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好本科基础教学实验室,尤其要重视综合性实验室的建设。

教材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是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到本科教学的质量。要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的调整,推动教材的更新换代,推动高水平有特色教材的出版应用。完善教材开发和选用的评审机制,防止教材编写上的低水平重复,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

对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财经金融管理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可以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尽可能采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信息科学类、生命科学类和财经政法类专业使用近3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达到75%。

学校通过完善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鼓励教师多开课(包括跨院系课程),特别是多开优质课程。对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按150%计算工作量,并给一定建设费用。对因采用网络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压缩的课时,仍足额计算工作量。对经过督导听课、评课后教学效果仍然不佳的课程,暂停任课教师开设该课程的资格。

学校鼓励各院系课程资源向外系相近专业和全校开放。根据授课时数及外院系选课人数,给院系适当经济补贴,涉及到实验消耗材料 的,院系间要协商划拨教学业务费。各院系也应给开课教师以必要的鼓励。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并在条件成熟时,对全校课程资源实施统一调配,向全体学生开放。

学校要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全校本科教学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要达到30%以上。

结合教学实验室的建设,进一步强化本科实验环节的教学,保证教学实验课的足额开出,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80%以上的实验课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理科各专业的大部分实验室均应保证全天向本科生开放。文科各专业要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要建立和完善校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

要特别重视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鼓励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

五、加强教学管理,建立适应培养创新人才需要的教学评价制度 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完善学校教学制度,建立教学责任事故认定与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全面实现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

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学分制改革,研究和出台推进学分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措施,通过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选时间、选地点、选课程、选老师、选专业)。为此,学校要全 面修订本科(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从2003年起,启动校内二年级学生转专业的试点和按大类招生的试点。

建立大学生科研基金,鼓励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在部分有条件的院系试行“本科生指导教师制度”,鼓励教师尤其是教授、副教授指导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对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给予积极引导,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务处根据当进行的重要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评估、学生问卷调查、校内外关于教学的来信等,对院系教学工作的进行综合考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级。对不合格院系除提出限期整改通知外,学校扣发院系的部分岗位津贴。

学校根据下达到院系的编制数,考核院系应当完成的教学工作总量,不能完成的按比例扣发岗位津贴。学校鼓励各缺编单位采取积极措施,补充师资队伍。对于个别确实由于市场供需矛盾造成暂时性缺编单位,如果完成的教学工作总量超标、教学质量达标,学校核定后给予适当津贴。

院系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手册》中的有关规定,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按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给以相应的奖惩。教务处将提供统一的课程授课质量调查表,供院系采用,并公布课程质量调查结果。学校设立校教学优秀奖(含教师奖、教材奖、管理奖),奖励优秀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于工作马虎、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或管理人员,根据情 节轻重,给以不同等级的处分,直到取消当年申请高一级职称的资格。

六、增加本科教学投入,实现本科教学经费的增长适度超前于办学规模的扩大

学校逐年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在3年内达到将学费收入的30%(2003年达到学费收入的20%、2004年达到学费收入的25%、2005年达到学费收入的30%),用作日常教学经费,主要是指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和更新、教学差旅、体育维持等四项教学经费。

在教学经费中,下达到院系的教学业务费,自2003年起连续3年,生均经常经费每年增长10%。学校继续安排每年不少于100万的教学建设专项经费,用于各项教改项目。

建立教学实验室按拨款、每年有所更新的机制,每年预算额度为当年学费收入的3%左右。更新教学实验室工作采取立项方式进行,明确建设目标和责任人。要逐步改变现有教学实验室从属于教研室的状况,成立实验中心,由院系统一管理教学实验室,提高使用效率。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七、建立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重视学校质量文化建设,促进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全面转变。把学风、考风建设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营造团结友爱、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形成诚实守信、努力拼搏、崇尚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氛围,促进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的改革。

全面建设“华东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教学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教学质量评 价系统、教学质量调控系统,通过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教学输出的评价,保证本科教学投入、质量与效益的不断提高。

完善学生评教制度,发挥我校教育评价学科的优势,组织有关高等教育评价专家开发我校的学生评教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通过实地听课、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网上调查等多种途径收集本科教学质量信息,对教师的教学作出客观评价。通过经常性的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查,建立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社会评价机制。

完善学校已有的校内督导机制,发挥教学督导员的监督作用、指导作用和咨询作用,建立教学督导信息发布制度,并将其与评价体系结合起来。

八、政策配套,措施到位,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进一步落实教学科研的经费、成果及奖励政策,保护教师从事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教学科研经费、成果(包括教材、教学奖励)由教务处归口管理,统一汇总,院并归入院系对教师的科研考核统计中。对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项目,学校落实配套经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的奖励和科研成果的奖励同样对待。凡在学校认定的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教育研究论文,在申报高一级职务岗位时均可作为科研成果予以认定。

改革学生奖励的评审办法,鼓励学生刻苦学习、积极探索。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参与课程建设、参与教学评价。设立校优秀教学奖,通过学生评课,专家和领导 听课等方式,每年从本科授课教师(尤其是公共课和基础课)中评选出优秀教学奖获奖教师。继续开展毕业生评选“最受欢迎的教师”活动,学校给与相应的奖励。

第四篇:黄石理工学院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黄石理工学院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及《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的意见》(鄂教高[2007]7号)的精神,加强我院本科教学工作,迅速推进我院由以专科教育为主向以本科教育为主转变,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建设为主转变,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推动我院本科教育工作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1、以评建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一五”期间是我院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人才培养是我院的根本任务,明确教学工作始终处于我院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要紧密结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认真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学习教育部和教育厅有关文件,树立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以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为契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基础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使我院步入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2、坚持以育人为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的观念。坚持以教学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3、全体教职工要切实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教学理念。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研究教学对象的变化趋势,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4、职能部门要确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确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不断地调整和创新工作思路,更好地为我院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切实加强领导,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1、建立教学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学院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教学质量,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学院建立教学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党委书记、院长作为学院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全院教学质量负责;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及教务处处长负责学校本科教育与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教学院(部)的院长(主任)作为教学院(部)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负责;教学院(部)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副主任)具体负责本部门的教学与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各教研室负责人对本学科、专业所承担的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负责;教师对本人所承担的本科教学工作及教学质量负有直接责任。各级领导应当经常深入课堂、实验室、实习基地、学生宿舍等,了解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及时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2、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完善学院和各教学院(部)的教学委员会,充分发挥教学委员会在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业务咨询方面的作用。在院党委的领导下,要维护学院教学委员会在教学管理、质量评价、业务考核等方面权威性。要充分发挥各教学院(部)的教学委员会在各教学院(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要完善学院和各教学院(部)教学督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工作对教学活动的指导、督查的作用,为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3、发挥教学院(部)在教学管理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院、教学院(部)、教研室三级管理,以教学院(部)为主”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在有利于加强学校宏观调控和保证教学秩序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各教学院(部)在设置或调整学科及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执行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自主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建立定期的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学院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党委会议和2次院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学院要定期召开各行政部门负责人会议协调解决教学问题,教务处定期召开各教学院(部)主管教学领导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学院每2学年召开1次全院性的教学工作会议。

5、坚持学院领导联系教学一线制度。学院党政领导分工联系教学院(部),深入联系教学院(部)现场办公,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每学期听课不能少于4学时,学校重大考试必须参加巡视。各职能部门也要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期听课不能少于6学时,各教学院(部)领导及教务处领导不能少于8学时。

三、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院要增加预算内教学经费,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增长。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经费不低于25%,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体育维持等基本教学开支。协调校园建设与教学基本建设关系,经费要重点投入到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文献资料建设,确保“三重”(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课程)、“两基”(基础实验室、实习基地)的专项投入。加快校园网与网络信息平台,网络化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完善,特别是要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及馆藏资源建设,改善馆藏结构,增加非纸质图书馆藏,加大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及专项数据库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的硬件、软件环境。

2、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在已有的4门省级精品课程、48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的基础上,扎实做好课程建设工作。积极组织省级品牌专业的申报和立项建设工作,“十一五”期间,争取建成1-2个省级品牌专业,8-10个院级重点专业。对已评选的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要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尽快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品牌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全院的课程合格率达到100%,所有的专业达到省教育厅对专业评估的要求。

3、加强学风建设,培养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处理好教与学、育与管、建与改的关系。继续抓好考风建设,以考风促学风,杜绝考试舞弊现象。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积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举办科技制作、技能大赛等,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4、加强实验室建设。从改革实验室教学与管理体制入手,狠抓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建设,突出抓好实验队伍建设,切实改革实验教学,制订实验课程标准,加强研究和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项目。

5、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国家重点教材和优秀教材、“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和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其比例应达到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课程的50%以上。学院每年设立一定的教材建设专项基金,组织教师编写并出版一批能反映我校学科及专业特色的教材(含实验教材和电子教材),并争取部分教材列入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合理的师生比制订好教师编制数。加大对研究生和“双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优化我院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采取外聘、返聘的方式充实新专业、重点学科、重点课程所需教师。加大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将稳定与激励、科学管理与加大资助的措施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

2、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学院将进一步采取激励引导、规范约束和精神文明创建等多层面、多途径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教师应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教师以育人为天职,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全院教师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遵循《黄石理工学院教师工作规范》、《黄石理工学院教学工作规范》,规范各项教学环节,用高质量的教学去促进科学研究上水平。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结合课程讲授介绍本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各教学单位和教务处要适时对教师的各教学环节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3、坚持教授上讲台,加强本科基础课教学。学院鼓励支持高学历、高职称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开新课,上基础课。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开一门本科课程。连续两年不服从安排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

4、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开发教学资源。

5、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由教授、副教授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做好传帮带工作。鼓励基础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授、副教授通过公开课、讲座等形式开展示范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担任导师的教授、副教授有责任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学规律和授课技巧;青年教师应通过导师安排的随堂听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指导实习、考试阅卷、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教辅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各教学院(部)应当将导师工作情况、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和青年教师从事的教辅工作分别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导师津贴发放和青年教师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广泛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有关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课堂教学大赛,开展优秀课件、优秀教学奖评选。

7、教师职称评聘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对于不主讲本科课程或达不到本科教学基本工作量,或教学质量考核未达到优、良等级的教师,不能评聘副教授或教授职务;对于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意见较大的教师,应根据有关规定因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并及时更换教师。制定并严格执行《黄石理工学院教学事故处罚暂行规定》进行处理。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必须要有一篇教研论文,晋升讲师者着重考察其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五、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要紧密结合鄂东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牢牢把握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大方向,找准学科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定位,形成以工为主、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重点建设和发展环境与安全类、机械类、电气信息类、工商管理类等学科;培育和发展新兴学科;加大使用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学科专业的力度,实现传统学科专业新的发展。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学科平台,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

2、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基础牢、能力强、讲敬业、素质高的人才。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3、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要构建新的课程结构,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实践环节所占的学时(学分)比重,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深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不仅关系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科学态度、思维方式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教师授课要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同时结合本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进行讲授。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法研究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内容,采用讲授法、发现法、讨论法、提问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培养学生研究事物的科学态度及科学思维方式。各教学院(部)必须制订教学法研究活动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教学法研究活动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并应做好记录;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5、积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学习、研究和运用,积极倡导教师自行研制切合实用的多媒体课件,使全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中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的课时比例不低于15%。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建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

6、进一步加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快英语语言学习中心的建设,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优质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我院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7、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要有计划地使用优秀外文原版教材,逐步使双语教学的课程比例达到所开专业主干课程的10%。其他专业可对部分课程先实行使用外语教材采用中文授课的方式分步到位。对于积极推行双语教学的学院和教师给予一定的资助和奖励。

8、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活动。鼓励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积极申报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课题,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进程和优秀教学成果的应用推广工作。对于已经立项的校级及以上的教学研究项目,学校给予配套资金或根据结题情况和该成果的应用价值追加一定数额的资金予以资助。学院每两年组织一次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对获得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项目,推荐其参加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对获奖者在职称评审、岗位级别聘任等方面与获得相应级别的科学研究奖给予同等待遇。

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以《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为指南,有步骤、高标准地建设教学实验室。根据学校实验教学的客观需要,加大实验室投入和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建设8个左右院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优化实验室布局,配置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与设施。要求:专业人才培养设置的实验开出率人才应达到100%,基础课教学实验设备必须满足一人一组;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80%;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

2、加强实验教学队伍与实验课程建设。实验室主任应由高职称教师担任;现有实验人员应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选留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重视实验大纲的制定和实验内容的更新,鼓励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实验讲解和演示。通过合格评估的基础课实验室和有条件的专业实验室,应逐步向学生开放,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加强实习基地和产学研教育基地建设,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有计划地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原则上每个专业都有对口的实习基地,并能基本满足本专业学生的需要。健全学院与教学院两级实习管理机制,保证达到良好的实习实践效果。鼓励学生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现场接受训练和教育,在生产实际和工作实践中锻炼成才。

4、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所占的比重,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各教学院要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工作。改进指导方法,加强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院每年进行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评选表彰,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编成册。

5、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开设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课程,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节”活动,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和各学院要继续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技术咨询、医疗卫生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6、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高等学校建成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的精神家园。

七、健全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不断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增加学生评教的分值。要在学生评教、同行教师互评、教务处和教学单位检查的基础上综合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并将评定结果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聘、年终考核、津贴分配的重要依据。

2、加强对教学院(部)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估。各教学院(部)要认真执行学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学院要修定和完善教学院(部)教学工作考核评估体系。每年对人才培养业绩优秀的学院给予奖励,并在投入和建设上给予倾斜。对于教学工作质量及人才培养业绩不理想,又连续两年无改进的学院对其主要责任人进行处罚。

3、不断完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坚持和完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坚持和完善学院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教学院(部)制度、学院领导接待日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课程评估制度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定期召开各级教学工作会议,定期通报本科教学工作运行状态,及时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五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最终版)

关于开展本科教学的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

开办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应该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近几年来,我校的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但是随着今年本科教育的具体实施,对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当前,必须高度重视本科教育的质量建设,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本科院校要处理好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及时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高等学校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将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建设一支适应高质量教学要求的中青年骨干教员队伍 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必须把加强中青年教员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中青年教员,特别是要承担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中青年教员。要像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一样重视基础课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高等学校要大力吸引优秀人才,充实教学第一线的工作。鼓励各

院校之间、院校与科研机构、企业的教学合作和有序的人才流动,鼓励派出优秀骨干教员到著名大学进行教学进修学习。

三、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优良校风、学风对学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学校要将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针对新形势下学员的思想实际,加大学员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价值观。努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要吸收学员参与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要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学校要结合学科、专业的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建立科学的高校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制度,鼓励学校编写具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讲义,防止教材编写的低水平重复,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

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高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高等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绝大部分学科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

六、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要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创造条件使学员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学校的各类实验室、图书馆要对本科生开放,打破“学科壁垒”,加强统筹建设和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学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

开办本科教育成功与否将决定着我校的前途与发展,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但是既然我们已经决定去走这条路,那么就需要我们每一位郑州指挥学校人共同努力,共同奋斗,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真正的孕育高级人才的摇篮。愿我们的学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下载湖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14.8.26

    关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为贯彻学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内涵发展战......

    关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各系、部、科(室):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

    西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西南大学 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全面......

    海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海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海师办[2007]82号2013年10月10日修订)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

    浅谈湖南农业大学自考本科就业前景

    浅谈湖南农业大学自考本科就业前景 就业体系及优势 1、 常设驻外就业办事处 在上海、郑州、武汉等一批大型城市常年设立就业办事处,提供毕业生实习就业时的岗位收集、报到接......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作者: 编辑: 时间:2011-11-03 阅读次数:51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的历史起自于......

    菏泽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菏泽学院文件 菏院政字[2007]1号 菏泽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

    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一、充分认识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1. 确立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中心工作的认识。我校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进行宣传发动,使全校各级领导及全体教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