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职“挂靠升格”办学的思考
一、何为中职“挂靠升格” 与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时间、学校数量、学生人数、办学规模、社会影响等方面,都远远不如。但是,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发展势头之快之猛,却是中职和普通高校无法比拟的。我国目前由国家举办的高职,按其成立的形式和管理体制,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独立设置的高职。这类高职,一部分是由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转轨而来的,一部分是由中职升格而来。独立升格为高职的中职,大多是办学历史较久、学校规模较大、硬软件设施较好、教学与管理质量较高、社会口碑较佳的“老牌”中专。这些由普通高专和中专转变而成的独立设置的高职,其主管部门或是教育行政部门,或是行业行政部门。它们有自己独立的计划报批、新生录取、课程设置等权利。
第二种是普通高校内部设立的职业学院。这类高职是普通高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事、财务、物资以及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属于高校统一领导。
第三种就是“挂靠升格”的高职。“挂靠升格”的高职,几乎全是中职。这些学校教学与管理的质量较高,社会影响也不错,但由于其办学规模不大,硬件设施不强,尚不符合独立举办高职的条件,于是,根据发展高职的政策,就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将中“挂靠”在地域临近、关系密切、专业相似的普通高校。这类高职,其全称是“某某大学(或学院)某某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通俗的说法是“挂靠”在某某大学(或学院)而“升格”的高职。“挂靠升格”的高职,与被“挂靠”的高校之间,是一种松散的联合体。二者在人事、财务、师资、物资等方面,是各自独立的,但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编排、招生计划的上报,以及新生的录取报批等方面,则由被“挂靠”高校批准或出面,并且每学年要给被“挂靠”的高校缴纳一定的“管理费”。
二、中职为何要“挂靠升格” 1.社会追求高学历心理的驱动
我国近几年出现的人才高消费现象,使社会普遍产生了追求高学历的社会心理。以技术操作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中职,从1998年开始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全国有相当多的中职招收新生时完不成计划,学生毕业时就业困难。面对整个社会追求高学历的心理以及社会就业的高学历趋势,一些中职校只能想方设法提高层次,以“顺应”这种趋势。
2.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变化
面对我国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缺乏,面对中职普遍存在的招生难、就业难的窘境,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末,出台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方针和政策。其中规定,除医学类高职外,其它专业的高职,只要基本符合办学条件,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即可成立。高职办学权的下放,使得各省举办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各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设立高职的条件和标准。这给中“挂靠升格”提供了一个打“擦边球”的机会。
3.中职对举办高职的迫切要求
随着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自1999年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起,有不少普通高校成立了职业学院。但是,在高校内部设立职业学院,高校的积极性并不高,有不少是迫于扩招数量和必须有职业教育的规定而成立的。高校内部的职业学院,无论师资配备、教学条件,都低于本校的其它学院。由于职业学院属专科层次,并且还“职业”二字,因而,把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改为高职,大多数普通高专也不情愿。
对设立高职最有积极性的是中职。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普遍“滑坡”,以及社会各界对中职的“看不起”,乘着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春风”以及普通本科、普通高专对成立高职态度“消极”的机遇,一些符合高职办学条件要求的中职纷纷升了格,而其它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中职,也便“挖窟窿打洞”,千方百计想跨一个门槛,踏入高职门户。可是这些学校如果按高职办学条件来要求尚不完全符合,于是“直线不通走曲线”,这些升格心切的中职,就走上“挂靠升格”的路子。
三、中职“挂靠升格”后的现状
“挂靠升格”的职业学院,原学历层次的教育还保留着,往往是一个学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高职与中职在同一个校园上课。
“挂靠升格”后的职业学院运转状况有喜有忧,总的看来,喜大于忧。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挂”而死死“靠”。由于“挂靠升格”的中职,以前没有从事过高等职业教育,有的在教学计划的编排、教学内容的安排、任课教师的选择、实验场所的挑选等方面,在学生班级的编排、宿舍的安排、班主任的配置、学籍的管理、日常的教育等学生管理方面,“靠”相应高校,唯唯诺诺,一切唯他们是听。
二是“挂”而全不“靠”。有的“挂靠”学校认为我以前也是有名气的中专,现在又“升格”了,我们之间又是个松散的联合体,就不把高校放在眼里,从教学到管理,一切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觉得唯一用得着的,无非是被“挂靠”学校的“牌子”:用它做招生宣传、发通知书、发毕业证。三是“挂”而灵活“靠”。有的中职能清楚地意识到,高职与中职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中职在教学与管理方面的有效做法,高职不一定完全适用,对涉及教学计划、教学目的、管理原则等大的方面,主动向高校请教,定期邀请高校的领导、教授、管理人员到场指导、授课;对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则自己设法解决。
应该说,第三种“挂靠”的态度和方法,是比较可取的。一所中职,无论历史再久,规模再大,专业再多,质量再高,但它毕竟是在中职这一层面上的。
第二篇:对办学理念的思考
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思考
一所学校凝聚力的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演绎成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这是一种无形的能动的精神财富。这种共同的价值观是从校长到教职工的一个共同理念,即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具有前瞻性。它是一所学校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每一所学校的存在,都要有体现时代律动的办学理念,任何一劳永逸的想法都难保时代活力。如果无视社会在发展,还固守原来办学理念,就会停滞倒退。因此,学校办学理念必须与时代同步。办学理念具有导向性。它是一所学校共同思想认识与共同价值观的引领。办学首要的是明确学校教育的性质、特点和根本任务。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它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既定的培养目标,对教育对象从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生活作风等方面施加影响,进行培养。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应该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方向。但仅仅懂得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确立办学宗旨是不够的,还应具体化。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办学宗旨要各有特色。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今年在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与研讨下,终于制订了曹范中学的办学理念,“对每位学生负责,为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对每位学生负责,既然同学们选择了曹范中学,那他就是我们中的一员,那我们就有责任承担起对他们的监护权,不仅仅是学习,还有人身安全,还有做人的道理。
为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即使有部分学生已经厌倦了学习,但绝不能让其辍学,应该多鼓励他们,讲道理,明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将来没有文化的可怕性。即使没有考上高中的同学们,建议他们去念职专,可以学一门手艺,总之,为了他们以后在社会上立足而做好更好的打算与计划。
一所学校一旦拥有了对学校发展有先导作用的先进理念,那么这所学校不仅有个性有张力,而且有生机有活力。
张莹莹
第三篇:对中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中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立胜
关键词:中职、中职教育、中职生、生源质量、投资、考工、师资、憧憬等。
(谨以此文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帮助中职学校走出困境,则乃中职学校之大幸)
已多年未进大学校园了,这次在天大参加全国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与大学生有长时间(七周)接触,感触颇深,他们有礼貌,有知识,有抱负,与中职生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之区别,中职生抽烟,喝酒,打架,厌学,无法教。触此,我即联想到中职教育的种种困难及问题。
一﹑生源质量大幅度下降
92年以前的中职生是初中班级的前几名尖子生,想学好教,作为中专教师有成就感。而现在的中职生基本上都是初中班级倒数几名的学生。由于初中优秀的学生都读高中了,中职招生困难,因此饥不择食,有无考分均能入学,由于先天不足,他们不知怎样也不想学习。中职教育不是简单动作的学习,需要有一定文化理论基础,尤其是工科性质的专业,否则无法教与学,面对这些学生教师无所适从,教理论他们听不懂,教操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铺垫,难以进一步进行下去。
针对这样的状况,教育管理部门相关人士说:用多少教多少。这从何谈起?走出校门之前,各个学生具体工作没有确定下来,你知道他用多少?而且就是能确定用多少,就他们的基础而言,也无法让他们接受相关内容。
生源质量的大幅度下降,不但在学习上难以达到效果,在管理上也非常困难。这些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不但学业上未得进取,就是其基本素质即生活习惯及性格 方面均未得到较好培养。他们不学习,却精力充沛,需要释放能量,逃学,上网,抽烟,喝酒,打架,甚至恶意破坏公物。学校想尽办法,如配备有丰富经验有爱心的教师任班主任,签定班主任责任状,加强任课教师参与管理的责任心,每个教室安排教师值班,宿舍安排责任心强的管理员,每天值班教师带领学生会干部检查宿舍,制定应急预案,以防突发事件发生,但却总也防不胜防。中职教师不但花时间教他们技能,还要花大量时间去教他们生活习惯以及纠正其品德缺陷。
做中职教师很累,不但身体累,心里更累,这是大学教师很难体会到的。造成学生基本素质严重下降,深层次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小学初中教育是直接原因。要想改变,还得需要小学初中下功夫,他们再也不能以精英教学为目标了,不能歧视任何学生,要把培养健全人格有基本素质的目标放在首位,为后续各教育层次输送合格学生。
二、教材跟不上
很多中职学校的教材还是使用多年前的,这些教材相对于现在的学生太深了。本来他们的基础就差,加上教材深度大,给教学带来的困难就越大,教学矛盾就更深,教师难教,学生更厌学。
教材深了,我们不能去编写吗?谈何容易啊。1、教师编制不足
中职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招生或多或少,但这几年适龄学生多,招生数多,但担心发展不顺,甚至不能维持,故教师编制不敢扩大(也不是随便扩大的,国家给的定员有限),力量不足,抽不出教师编写。
2、课时太多,教师无时间编写
中职教师的课时少则每周十七、八节,一般二十几节,甚至三十几四十几节,上课的精力都不够,且很多教师身体状况因此严重下降,透支生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编写教材。即使强制其去编写,也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敷衍了事,很难编出合适的教材。
3、教材内容难以跟上生产发展
即使编出的教材简化到能让现在的学生使用,但现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技术 不断更新,编出的教材要不了几年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应用性的学科。学生学的是过时的知识,又如何适应社会的需要。有人说,对于变更的知识,教师备课时解决。可是教师那么多的课,应付上课都来不及,还有那么多作业需要批改。另外,中职教师多数身兼数职,他哪有多少时间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三、国家投资不足
我们都知道韩国和德国加工制造业水平很高,那是为什么?原因是他们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如何重视?除了他们对职业教育作合理规划,出台有效政策外,企业看重也参与职业教育,他们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很大。
我国对职业学校的投资,主要是靠国家财政拨款。但所拨款项,一般只够发教职工的工资。据劳动部一司长介绍,韩国培养一个高级工,国家要投资四五十万美元,我们无法与之相比啊。
学校光有钱发工资是不行的,我们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各种各样教学设备,这些设备是我们的学生学技术学技能的依靠,没有这些设备我们只能纸上谈兵,学生的技能很难达到要求水平。
有人告诉你,你们自己想办法筹钱。去哪儿筹钱?去私人那儿借?给吗?上街上去募集?合适吗?到企业去要?现在的企业有几家愿把钱投在中职学校?若是给你,那也是应付,打发你而已,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没有资金的注入,学校的条件越来越差,而面对激烈的办学竞争,原有校园已不能适应,很多学校不得不扩大校园,建新校区,以改善校园环境,吸引学生。这需要大量的钱,从哪儿来?国家不给,只能到银行贷款。贷款得还,而中职学校没有收入来源,办学利润很微薄,还贷非常难啊。在还贷期间,教师收入下降,这会导致教师的流失,没有了教师,学校如何办下去?学校因此可能关门。
四、重视不够
中职教育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教育上层管理部门重视不够,我们的管理部门在改善中职学校的窘境方面花了多大的力气?从教育部职成司人员配备上就可以看出,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管职教的只有二人,其它各司呢?远不止啊。是出台了切实可行的政策使生源质 量有好转?没有。但却有人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实际上,这句话放在相当长时间的学制里,是有一定的道理,但针对只有三年或只有二年学制(在92年前,学制一般是四年,由于激烈的竞争,各学校不得不把学制缩短,无奈之举啊)的条件下,面对基础那么差的学生,就是神,也很难把他们造就成合格的人才,更何况一个普通的教师。
在投资方面,向我们倾斜了吗?没有(在上面我已有论述)。没有钱,如何办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说管理部门重视不够还可以从上层领导来中职学校视察方面看出。很多中职学校,省教育厅厅长都没有去过,更何况国家教育部的部长(哪怕是副部长)去过。即使来了个领导,多数是个无关紧要的领导,听听汇报而已。可学校方多是讲成绩,很少讲困难,一方面校方领导为保乌纱帽,报喜不报优,另一方面,上面的领导也怕难题,他不是拍扳的,况且他还得向他的领导报喜,那是他的成绩。
再看看大学,哪一所大学,省教育厅厅长没有去过?哪一所大学,尤其是那些重点大学,教育部重要人物没来过?
其次,是社会重视不够。
中职学校,社会哪一个层次,哪一个企业或个人愿向它予以资金赞助?他们向大学绝不吝啬,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赞助。
社会在招聘的时候,又有几家聘用条件是中专学历的?动辄大专学历以上。社会不认可中职,我们的学生没有出路,还有谁来中职学校读书?我们又怎能继续招生下去?
在工资方面,中职就业者普遍要比大学生的低多了,在社会地位方面,他们也远不及大学生。这就导致广大国民只青睐大学,不看重中职。而德韩等发达国家,职业生的收入及社会地位与大学生一样,因此,职业教育能很好地发展。
难道社会各层次需要的均是大学生?不是。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该是有技能的操作者,而中职生就是这个层次的技术人才。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企业也在好高骛远。
就业是导向,不能就业,就没有了生源,学校如何生存下去?为了这个大问题,中职学校使出横身解数,成立庞大的就业机构,花费大量的资金,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给教职工下就业指标,让有社会地位的学生家长利用社会关系帮忙,等等,就是一个目标,把学生送到社会岗位上去,这样才有就业率,才有不断的的生源,否则学校逐渐萎缩,最终关门。
再者,家长重视不够。
初中毕业生,又有几个家长自觉情愿地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读书,他们都把目光放在高中,只是高中的分数线把他们的孩子挡在门外,他们让孩子上大学的梦想被卡死,万不得已他们才把孩子送进中职学校。他们常意于言表,在报到时苦着脸:“谁愿把孩子送到你们学校,没办法!”或在读期间需要家长来学校共同教育孩子时,愤愤地说:“孩子本来就不是学习的料,不然我们把他(她)送到你们学校干什么!”好象中职学校是收容所,或是个烂柿子,没人买,或是毒瘤,很危险。
家长不愿将孩子送到中职学校,学校哪有好的生源,又如何谈毕业生质量?
五、师资力量不足
一方面,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数不断增长,但教师数增长不能相应跟上。于是,在社会上聘请临时教师,这些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关键是责任心又不强,对教学质量有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当某些专业过时,即得停办,但还得适时调整新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可相应的专业教师却没有。
还有,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生产第一线训练,中职教育应以实作为主,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如何培养出操作技能高超的学生。
这次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有一项安排即派学员去生产第一线实习,获取实践知识。目的非常好,但时间太短,不能让学员得到系统的训练,而且一个学校(也仅是少数学校,不是全国所有学校)只有一、二人,不能解决各学校每个教师的实作技能提高的问题。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还得需要各学校有计划有措施有保障(时间、人员、资金等的落实)陆续派每一位教师去现场,要把教师培养成技师型人才,这样才能培养出技能高超的学生。
六、考工存在的问题
中职的技能水平往往体现在考工方面,目前考工有较大不足。
一)中职考工基本上是学校向政府各职能部门申请,学校全权代办,如理论出卷、监考及阅卷,技能操作监考及评分,均有学校组织。虽然学校不断改善考试办法,各职能部门考试时加强巡视,也还难免存在人情分,而且考试范围较窄,很难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各专项技能水平,也即很难达到社会对学生技能水平的要求。因此,常出现学生虽手里拿着各技能证书,但不能在现场干活。
二)技能证书管理混乱
技能证书,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政。学生手里拿着某一证书,出了所在地或所在行业就不承认,虽然要求基本相同,但还得重考,非常浪费,而且严重影响学生考证积极性。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该进行清理,相同性质的技能考核应指定某一机构发证,各地区、其它行业或机构统一认可。
七、美好的憧憬
以上是我对中职教育的些许思考,种种问题不是一个小小中职教师能解决的,它需要教育部门,需要有影响力的人士(如企业界老总、大学老师、人大代表、政协代表等等)为之呐喊,为之出力,使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中职技术人才,为国家多作贡献,否则光靠大学教育很难完成国家建设的艰巨任务。
我对中职教育前途看好,因为我相信教育部门终会彻底弄清大学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各相应的重要地位,我也相信企业也不会一味追求高学历的人才,因为他们终究会明白企业的发展更多是靠一线生产技术人员。走出困境,中职教育会有美好的明天。
2007年7月8日手写初稿,7月11日
打成电子稿,后多次修改,于7月19日定稿.
第四篇:对中职英语教学的思考(精选)
对我校英语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英语组:秦三德
英语课是中职学生的主要文化课之一。中职学生英语素质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对他们将来择业和就业都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在当前我国蓝领工人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中职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将决定他们职业发展道路的顺利与否。
1.我校英语教学现状
放开招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英语课的角度来看,很多学生最基本的基础都没有学好,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英语学科是他们共同的“软肋”。学生的英语水平出现了严重的参差不齐现象。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没有兴趣。有的学生英语基础与小学生差不多,有的甚至连二十六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全,读不准。有些学生则不识音标,不会拼读单词,学过的单词读不准,新的单词不会念,心理上害怕、厌恶甚至抵触英语。水平稍好些的也只是会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用语,词汇量少,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教师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厌学、畏难情绪, 于是在“兴趣”上大下功夫,采用的教学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唯恐学生不感兴趣。这种一味只追求兴趣的所谓兴趣式教法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中大多数英语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上课时过多地重视手段而忽视基础,可能一开始学生会因为新鲜而产生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会持久。
在教材方面,由于学生生源复杂,知识结构、层次不一,目前还没有一套非常符合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教学设备方面,学校的语音设备简陋、落后,资料缺乏等问题。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亟待充实和提高,使其在提高整体英语教学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2.改进我校英语教学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2.1 改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要树立学习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提高学生综合索质是目的的思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做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应根据不同学生个体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实行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因此在知识要求上要降低理论、强化能力、适度更新、趋向综合、结合应用、兼顾体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主体、培养自学、激励创新、发展智力、提高素质。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还要转变把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点,要着重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树立学习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提高学生综合索质是目的的思想,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则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能力培养上来。要
实现“三个转变”,即
• 教学内容必须从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 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 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
2.2 了解市场需求,明确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英语的出发点应是为了更好地择业、就业服务的。实际上只有很少学生一开始就抱着这样的目的去学的,而其余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进校门后因学校课程的规定,在被迫接受的情况下去学习的。也就是说,他们本来就没有目的性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在校学习主要就是为了将来能找份好工作。所以,在英语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把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把英语教学与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并以此为重心进行教学活动,进行考核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这些人才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学校就应该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2.3 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2.3.1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英语学习动机表现为渴求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望,它是直接推动英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学生之所以英语学习较差,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消极被动,知难而退,缺乏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精神。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中职生学习英语,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相反会抑制他们学习的情绪,只有在学生明白了他们问什么要学,究竟该学些什么后,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3.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满堂灌式,一成不变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动用知识卡片、学生互问互答、介绍美文、讲故事、看图写作、看图说话、写日记、看原声电影、讲述电影内容等等都是好办法。教学中常用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上讲台讲解知识点,归纳重点难点等,使学生们成为相互之间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这种做法能满足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愿望,调动起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职高英语教学的特点,改进现有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多种会话情景,让学生们在模拟性交际中实践所学过的语言表达。2.3.3 教学语言的运用上,教师要勤下苦功夫,加强平时学习,做好课前备课,坚持用英语讲课,用最简单的英语表达,让学生听懂,让学生充分领略到英语是一门很美的语言。《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初学阶段,尽量采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促使学生直接理解英语。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增长和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更应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用英语教英语实际上应形成教师的一种习惯,同时也应转化为学生的习惯。同时教师要花大功夫在课外,紧跟国际时事,不时给学生介绍新近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把这些事件用英语介绍给学生,如奥斯卡奖,重要体育赛事,总统选举等。总之,教师要多用英语组织教学,营造英语语言环境,配以感性材料和电化教学手段,多给学生提供英语对话、表演、朗读的机会和时间,使学生在语境中学好英语,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2.3.4 当今完善教学手段主要是推行多媒体教学。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英语教学应该在乐中学,在情景中说,在说中熟,在游戏中运用掌握,而多媒体的应用正好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制作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而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2.3.5 开辟英语教学第二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校内开设英语角、办英语小报和英语广播、定期举行英语演讲比赛等,从而形式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校园氛围。
综上所述,虽然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改善的办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坚定信念,充满信心地去研究教学方案和对策。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我们就一定能摆脱目前的困境,走出一条英语教学的康庄大道。
第五篇:铁路技校办学层次急需升格
铁路技校办学层次升格迫在眉睫
根据“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要求,我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从刊物、网络等媒体搜集信息,又通过与相关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研讨。谈谈对我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结合我校社会专业分析
2006年首届中国农民工信息化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从事简单劳动的普通“技工荒”局面目前已经得到缓解,但是高级技工人才短缺却成为令企业头痛的大事。”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靠廉价劳动力赢得市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走产业升级之路,逐步提高企业核心技术才是未来生存之道。同时工人也必须逐步提高自己的技能以适应企业产业升级。这二则来自劳动部门的权威信息告诉我们国家最需要的是高级技工人才。
在我国现有的技工学校中,生源主要为初中生、高中生,生源地主要为城镇和乡村。学生及家庭的供应心理由于现行教育的选拔功能被过分扩大,使职业教育沦为次等教育。大学成为难以更改的人生必需过程,人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被忽视。同时,大量被认为是“学业失败者”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导致职业教育社会声誉降低。在一项最近公布的上海4000户入户调查报告中显示,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这一信息告诉我们社会普遍存在的家长心理预期是追求高学历而不是普通技术。
国家需要的是高级技工,家长追求的是高学历,现行教育体制中两者都兼有的就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发大专学历,高级技工资格证)。中专,技校显然不符合家长心理预期。同时也很难符合国家的需要,因为技校和高职院校相比存在一个无法改变的缺陷就是生源质量问题——技校是没有门槛的招生,而高职院校是通过中考、高考进行选拔招生。这种情况下技校要培养出国家需要的高级技工困难重重。
二、结合我校铁路特色分析
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2009年12月23日又新批准了六条铁路项目,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3万公里。这样算来今后十年高铁要建设的里程就在2.9万公里以上,一公里高铁1.3亿,合计就近四万亿。铁路的快速发展也对铁路用工层次提出更高要求。在国家铁路以前用人几乎都是复转军人(高中,或中专毕业)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现在铁路用工要求最低学历要为大专,而复转军人又很难满足学历要求,故而很多铁路局在具有铁路专业的高职院校开始大量招人。如南宁铁路局大量在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原柳州铁路司机学校)招火车司机及其他铁路工种人员;吉林铁路局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原郑州铁路机械学校)招火车司机及其他铁路工种人员;这些学校多为以前铁路局的附属学校后来升格为大专(因为其他大专院校、本科院校开设铁路专业的很少)。
可以看到我们的铁路特色专业也面临层次低的问题,不解决办学层次的问题可能我们也将失去铁路市场。
三、面对现状,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
可以看出不论我们的社会专业还是铁路专业都面临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办学层次太低。那么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那就是不能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做我们能做的,适合我们做的事。对于社会专业高职院校的短处就是重视理论轻实作,而技校在实作方面更有优势,所以学校要加大对实习工厂的投入或者借助校企联合,依靠企业的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工作经验。另外就是师资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可请企业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在技校任课。总之让学生一去企业不需要再次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另外技校培养的技工要能保证其“新
鲜性”(知识和技能是不是能和企业的发展变化保持同步),这就需要学校及时掌握各个企业最新的技术要求,更关键的是判断未来几年的企业的技术要求。作为学校要让教法变活,每个专业的教学内容每年都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而不是年年内容都一样。
对于铁路专业,铁路未来10年建设,首先施工单位需要人,如:接触网工、轨道车司机等。铁路建成后需要人有:动车司机、列车员、养路工、调度员等。动车司机要求较高(09年投资1.3亿客运专线武汉动车司机培训基地项目正在建设),由于学校层次、财力所限,我们不可能直接培养动车司机,不过可以对现有的机车乘务员培训上一个层次,如培训预备动车司机等。接触网工、轨道车司机、养路工我们一直都在培养而且用工单位评价不错。动车列车员培养对我们来说是空白,应该是我们可以重点发展的,因为“动姐”将来看齐目标是空姐,依照培养空姐的方法,我们完全有能力培养“动姐”且具有铁路院校的优势,一般开设如内容除了有《动车组列车乘务人员实务》等铁路专业教材外,为提高“动姐”的业务素养,还安排了《现代服务礼仪》《化妆技巧与实践》《服务心理学》等专业课程。这都是我校现有力量可以办到的。而且有信心将其办成品牌专业。
总之,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技术升级,我们的办学层次必须提升,否则我们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最终影响我校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