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校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研究
我校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
反思被广泛视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在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以揭阳市东山区乔南中心小学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对教师过去一年来所写的反思进行调查研究,对教师的反思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本校教师成长为科研型教师。关键词:
反思
调查
专业发展
成长
一、调查原因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在国内,近年来,关于反思性教学的专著和论文逐步增多,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合乎教育理论,是否合乎教育规律,是否科学有效,既需要别人的评价,更需要不断地自我反思。”正如考尔德·希德所言:“成为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每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他可能永远也无法成长为优秀教师。“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习新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我校自2007年以来,就要求每个教师每两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我校对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是周边其他学校所不能比的。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校老师现如今的反思水平究竟如何,反思方法、教学思想怎样等等,有待调查了解以做出对策,让我校老师的专业得以长足的发展。
二、调查的对象及调查内容
本调查以揭阳市东山区乔南中心小学40岁以下的15名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对这些老师过去一年所写的近200篇教学反思进行抽样调查。
三、调查目的
本调查目的之一是了解我校语文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内容、方法和反思水平。调查目的之二是针对当前我校语文教师的反思现状,了解我校语文教师成长所面临或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便有的放矢,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或对策,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四、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了解我校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相关情况。
2、实证观察法
通过对教师上缴的教学反思进行观察研究,了解我校语文教师反思的方向、方法、水平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3、访谈法
通过和老师们座谈,了解老师们对反思的认识及反思思想。
五、调查结果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所有老师都认为反思非常必要;其中6位老师几乎不看教育书刊,4位偶尔会看,只有5位教师选择有时间就看,而无人经常看;在反思的量上,12位老师选择“按学校要求的量”,只有3位老师选择超量完成。
2、通过对上缴的192篇教学反思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发现:
(1)从反思点上看,有6篇叙述理论,教师大篇幅地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或理论指导下的某个观点,极少谈及自己的教学行为。有28篇陈述教学流程,教师就教学设计或教学环节比较详尽的陈述了自己的做法。有34篇说明设计意图,有的从学生的角度说明设计意图,有的从教材的角度说明设计意图。从以上的调查不难看出,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有偏差,抓不住反思点。教学反思应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所以说这35%的反思称不上是教学反思。
(2)从反思的内涵上看,另外的124篇,有2篇是简单回顾,教师反思的是自己对当课知识的再认识。有20篇是简单判断,教师反思的是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掌握较好或不好,但为什么好,好到什么程度等都没有分析。有28篇是简单归因,反思能对照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有分析但分析的仅仅是三两句话而已。有31篇是思维无序,教师反思看似在分析教学成败的原因,但每一项分析都是凭直觉,根本没有进行理性的、深入的分析。例如以下这篇反思: 《游园不值》一课的反思——
这节课教学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节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以绚烂的春景图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学习,教师不时点拨,学生理解了古诗。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而且也从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活动多样,有画画的,朗诵的,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之后,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涌动着生命灵性的个体。
从这篇反思的文字量和反思的内容看,教师是在认认真真地做教学反思。但“基本完成”、“较好的效果”,含糊其词,是从课堂检测、学生发言面看出的效果较好,还是凭教师的自我感觉,我们不得而知;而且教师在分析目标达成原因时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分析的主体既有学生,又有教师,既有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有教师的教学方式,每个方面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还增加了一些不相关的理论使得教学反思的反思点显得杂乱无章。可以看出教师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归结起来近一半的教学反思是一种浅表层的反思,其中谈到的观点仅凭一点教学常识或常理就能做出判断,因此属于直觉反思。
(3)从反思的深度上看:其余的43篇教学反思从技巧层面对课堂成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的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上分析,有的从教学情境或对比、总结等环节的设计上分析,有的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分析,有的从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应用上分析,有的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上分析。但分析的只停留在发现问题或存有缺憾这一层面上,而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未作理性化的思考、对改进不足的策略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理论认识的深度和实践操作的完善等方面都没有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如这篇反思——《皮巧根桥》的反思:
这节课我能以学生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只是作点拨引导,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研读,理解课文。学生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如动手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交流讨论、划一划等,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好。
这篇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反思点,总结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但仅三言两语便做了结,反思极不到位,对自己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未作回顾思考,这本可以作为好的经验总结的;另外,“学习效果好”,好在哪?为什么好?未能进一步分析。只能说老师找到了反思点,但反思缺乏深度,只停留在一种浅层的反思水平。
3、通过访谈,了解到大多数老师认为平时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已经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再写教后记或反思等更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尽管认为是有必要的,但确实顾不过来,通常只是在头脑中思考一下,而没有深入的分析研究。老师之间的交流主要是关于学生的成绩、思想教育等情况,很少有对一节课的成败展开探讨。9位也即60%的教师认为有无反思的动力很重要,尤其是对经验型教师和成熟型教师而言,长时间地处在同一个教学岗位,往往容易产生惰性,安于现状,若没有外界的压力和学校的要求是不愿寻求变化的。
六、存在问题与分析
1、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的意识不强
从反思的量上及访谈结果不难看出,许多教师不是为了今后能更好地上好每节课,不是为了找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更不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专业成长写教学反思。而是为了应付各级部门的备课检查而写,是一种被动的、不自觉的行为。有的甚至仅在课后想想而已,根本不作记录,更谈不上与同事交流。这样就很难起到撰写教学反思的应有作用,它是教师对撰写教学反思意识不强的一种表现。
2、对反思的认识和实际的反思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对照问卷调查结果与访谈情况可见,教师一方面认为反思对自身发展是有必要的,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又把反思看作是额外的负担,没有时间反思,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
3、缺少反思的机会
第一线教师整日忙于写教案、讲课、改作业、写批改录,还有班级管理、家长访谈,日复一日地陷在备课本里、作业堆里、试题海里,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公开课、观摩课等,工作量比较重,耗费了老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教师不能腾出时间去反思。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学习的时间,导致其不熟悉教育科研方法,缺少研讨手段和形式,也就很少有反思实践的机会。
4、缺少反思方法
细看老师们的教学反思,缺少反思的方法主要表现为: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样去写;虽然写了,但教学反思质量偏低;撰写形式单一,千人一面,缺乏多样性,撰写过程也主要是回忆法;只关注教学现象描述,缺乏深入思考。许多情况下,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只是对一节课教学过程简单的回顾,并没有对课堂教学的得失进行透彻地分析,三言两语草草了事,更缺乏对这节课教师“教” 及学生“学”的全面剖析。这些都是由教师的反思方法不足,反思能力欠缺而引起的。由于教师缺乏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不具备教育原理、教育方法、课程教学原理基础等宽厚的理论功底,反思实践就只能处于浅层次的阶段,难有质的飞跃。即使有些教师有具体操作层面的分析,但多凭个人的感觉进行,属于经验谈的较多,主观认知成分占很大比例,没有达到真正反思意义的水平。缺乏理论的指导,从而导致在行为上依然停留在经验型教师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相关知识。
七、建议与改进措施
1、要长期坚持写教学反思
在撰写教学反思方面,不少教师只是在课后想一想而已。每堂课教学后能认真总结反思,并作记录的只有部分教师能真正做到,还有个别教师在有上级检查时千篇一律的一次性补齐。而“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需要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觉地进行培养与训练。”我想,教师撰写教学反思与做其它事情一样,贵在坚持,贵在有恒心。只有长期坚持去写,才能得心应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也才能真正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成长为科研型教师。
2、要明确“教学反思”到底要思考什么(1)要总结课堂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设计往往决定一堂课的成败,一堂好课要求教学环节要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知识具有严密性与逻辑性,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2)要总结学生的课堂活动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成绩,都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当然与教师的调动有关系)。那么教师在课后既要回顾、总结学生表现积极的方面,对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能掌握很好,理解很准,运用较快?找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同时更要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足的一面,看看他们为什么没能掌握好某一知识点。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没有认真做练习造成的不足?还是这一部分知识太难、太抽象难以理解造成的?还是有其它的原因?通过总结,明确其中原委,给今后的教学做借鉴,更为改进教学服务,而且有助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举一反三运用知识的能力。
(3)要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疑点”、“亮点”、“偶得”与“败笔”
每堂课结束,每位教师课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感悟:有因时间把握不准,重难点处理不好,以致学生练习与作业错误百出,而产生的懊悔,这属于“败笔”。也有因某个知识点、某道题的探究,乃至学生新奇的做法产生的喜悦,这是“亮点”。有因某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探索获得的成功,这是“偶得”。还有在对某一知识点处理上方法不当、学生接受较差或对学生的提问解释不准确,产生的 “疑虑”,这是“败笔”。这一切,如果我们能及时记录,作为经验珍藏;又如果能及时在课后与学科组教师研讨所存“疑虑”、“败笔”,彻底根除后患,那么个人教育教学能力会在每一天产生一个新飞跃。如果做法相反,上完课只图轻松,不作回顾,或仅草草几笔,应付检查,则贻害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自己。
3、提倡写“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对课堂教学的教法、学法、教学环节的得失以及疑点、亮点、败笔、偶得的回顾与反思,是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的一次思想知识的升华与提高。它对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认为,每位教师总要长期教授自己的专业课,要一轮一轮的循环往复,所以为了下一轮教学能有所提高,最好写 “再教后反思”。“再教后反思”是对第二轮教学的再思考,能使教师在第三轮、第四轮乃至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得心应手,能促使老师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专业技能不断发展。
4、在学校建立起一种积极的阅读交流氛围
以办公室或年级组为单位,经常开展读书交流会,并定期开展全组阅读和教学交流会,让老师们交流探讨所阅读的教育书刊、学习的教学理念及使用的教学手段。以此激励老师们阅读与交流的热情及兴趣,使老师们在共享中理论不断丰厚,教学方法日趋多样,反思也才能越来越有效、科学、深入。正如肖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仍只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就是两种思想。”不断地阅读和交流能促进教师知识与技能的成长。
另外,教学反思可不拘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自我诊断式、经验总结式、实况摘录式、体验感受式。教师写教学反思重在及时,贵在坚持,要做到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勤于动笔,善于动笔。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要求,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形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逐步把自己磨练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科研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少斌,《教师反思的智慧》——吉林大学出版社
2、周广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单元六:教师反思能力培养与训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现状调查研究.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田 伟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07期
[摘要]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载体,关系着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文章通过对重庆市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现状的调研分析,结合当前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区县级 教师培训机构 现状 重庆市
[作者简介]田伟(1975-),男,四川遂宁人,重庆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主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研究。(重庆 400067)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重庆市教师教育的进展及其改革动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sk134)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1-0051-0
2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设置和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和当地教育的发展。为全面掌握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建设需求,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笔者通过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及2008年39个区县(自治县)的教师进修学校(院)培训部主任培训班的问卷调查,同时组织专人分主城、渝西、渝东北、渝东南片区,每片区选择1~2所教师进修学校(院)为抽样调研的样本,开展了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现状的专题调查研究。
一、重庆市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
1.资源整合情况。培训资源是培训机构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区县级教师培训资源一般都不太厚实充足,需要通过资源整合来充实其培训资源,加强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实力。调查发现,重庆市各区县教师培训机构资源整合呈现多元化情形,实现了教师培训、教研科研、电教教仪和师范电大全面整合的仅有9个区县(自治县),占23%;完全未整合的区县(自治县)20个,占了51%;部分整合区县(自治县)12个,占31%。
通过分析发现,影响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资源整合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1)思想认识不够。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规划,各种教师教育资源各自为政,对资源整合在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部门利益制约。尚未实施资源整合的区县(自治县)多分布在离主城较远的渝西地区、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教师培训均未严格执行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纳入财政预算并将其中50%划拨教师培训机构,实行教师免费培训。培训机构、教研科研、电教教仪等部门各自为政,基本靠自主创收解决各单位教职工福利待遇,教职工福利待遇不
均等,部分领导有担心整合影响职务晋升的心理,形成了整合的客观制约。(3)管理体制不一。一些边远区县(自治县)教研、科研机构尚未独立建制,大多还附设在教育行政部门内,其人员职数少,教研、科研力量单薄,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即使整合,短期内也无法形成指导当地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合力,还有少数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合并至党校,或改制成中职、普通高中,人员编制减少,配备极不合理,无法承担教师培训指导重任。
2.基础条件情况。目前,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除主城区外,基础条件普遍较差。调查显示,各区县(自治县)校舍情况、资源配置、网络建设、部门设置、师资配备等各项指标均偏低。在39所区县(自治县)教师进修学院(校)中,有3所几乎没有校舍,16所没有语音室,15所没有综合实验室,34所没有微格教室,29所没有心理资讯室,11所没有图书馆,17所没有电子阅览室,5所没有自己的网站,7所没有建成校园网络。同时,区县之间的教师培训机构差异较大,主城各区及经济较发达的区县教师进修学院(校),基础条件建设明显优于边远农村区县、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区县。主要原因在于,各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经费普遍短缺,除主城区以外的多数区县(自治县)尚属吃财政饭,无暇顾及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3.干部和教师队伍情况。教师培训机构的核心资源和办学关键是有一支质量合格的干部和教师队伍。调查显示,重庆市39个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共有148名院(校)级干部,其中99%以上达到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近82%的干部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同时共有教职工2004人,其中专任教师1555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697人,占44.8%;特级教师97人,占6.2%;市级学科带头人78人,占5%;区县及以上级骨干教师473人,占28%。总的来看,重庆市各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专任教师整体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对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未按照本地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来进行规划和建设。另外,39个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的兼职教师队伍,大约902人。其中,特级教师就有14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有175人,区县及以上级骨干教师500人。可见,这些兼职教师的整体素质普遍较高。
4.作用发挥情况。重庆市39所区县(自治县)教师进修学院(校)普遍承担着本区县中小学校长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课程培训、教师全员培训等众多培训的组织、培训和指导。
统计显示,重庆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农村校长培训占了60.5%;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农村教师培训占了83%;教师岗位培训中,农村教师培训占了50%;骨干教师培训中,农村教师培训占了48%;新课程培训中,农村教师培训占了53.5%;教师全员培训中,农村教师占了60%。各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中,在A-H共八种培训模式选择上,面授辅导、现场教学、专题研讨、参观考察等传统模式应用频率较高,对情景模拟、互动体验等创新型培训模式的应用频率较低。
另外,远程培训模式在教师培训中应用较少。39所区县(自治县)教师进修学院(校)中,有20所利用过光盘、有28所应用过网络、有12所应用过卫星来开展远程培训,有8所没有使用过远程培训。
5.经费情况。统计显示,2007年重庆市39个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共投入教师培训经费3510万元。从经费来源看,区县财政预算内拨款1026万元,教育附加费拨付款180.5万元,教育行政部门拨款1042.29万元,专项经费416.33万元,自筹经费633.9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39个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悬殊太大。如位于主城区的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2007年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达到了249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拨款为204万,而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的几个教师进修学校,2007年教师培训经费仅有10万元左右,县财政预算内拨款为0。
二、重庆市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主要问题
1.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仅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而且教师教育经费投入还远不能适应教师培训的需要,多数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办学条件较差,个别区县培训机构甚至是三无学校(无校园、无校舍、无设施设备),根本无法满足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需要,严重影响着该地区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发展。
2.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专业化程度不强。(1)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教研员)专业化程度普遍水平不高,难以引导该地区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这和长期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者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2)各区县(自治县)能够在本地区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稀缺,不少区县(自治县)没有建立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和有效使用的激励机制。(3)不少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同时兼办成人学历教育、普通高中或职业教育,教师多承担学科教学任务,专业从事教师培训及研究的人员不多,使教师培训工作未能做到专注、专心和专业。
3.教师培训模式创新不足。各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模式比较传统,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对培训的后续跟踪和管理,培训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培训质量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不少区县(自治县)为培训而培训,把培训做成了中小学教师的一种负担,无法吸引教师的广泛参与,难以激发教师的培训动力和学习激情。
三、加强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结合现阶段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对加强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政府统筹,落实教师教育经费保障。教师要不断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持续的继续教育培训,而教师培训基地是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保障。为此,区县级政府要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统筹力度,特别是在教师培训基地管理体制的进一步理顺、教师教育经费的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的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方面,要加大政府的政策、经费保障力度,真正落实教师培训和基地建设的政府责任。同时,国家应逐步建立起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培训资源建设的专项补助资金,加大向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倾斜力度,对西部特别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予以重点支持,进而推进城乡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
2.改革人事制度,建设高素质培训者队伍。培训者队伍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第一资源。培训者(教研员)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水平的高低。培训者(教研员)队伍的成长必须领先于被培训教师的成长,为此,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教研员)队伍建设,在高级岗位设置比例、高级职称指标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培训者(教研员)队伍。同时,应设立培训者(教研员)培训专项经费,加强对培训者(教研员)队伍的培养,打造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培训者队伍。
3.规范培训管理,增强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本地区教师培训的规范管理,进一步优化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在编制、岗位、经费等方面切实保障教师教育工作者专心、专注教师培训工作;要加强对培训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过程管理制度和训后跟踪监测机制;要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将校本教研、远程教育、网络课堂等融入传统的培训课堂,改变培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要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激励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中小学教师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曾琦.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建立合作探究型教师培训模式的设想[J].中国教育学刊,2000(5).[2]赵印奖,李泽普.提高县域农村教师培训质量的思考——兼谈新形势下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定位[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9).[3]张淑伟.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7(1).[4]吴松元.创新教师培训理念,提高教师培训绩效[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3).[5]张淑伟.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7(1).[6]黄幼中.关于我国西部地区高校教师培训策略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4(9).
第三篇:关于我校毕业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关于我校毕业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现状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语文教学,搜集资料、备课、课堂教学、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我总结发现:我校小学毕业班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虽然较高,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
现状一:教师个人的魅力气质不足
我校学生比较特殊,大都是一些留守的孩子。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与关爱,学习对于一小部分学生来说,那是痛苦多于快乐。而教师又没能够通过快乐教学,深深吸引所有学生,让那一小部分学生离不开老师,我觉得这是老师个人的气质及对学生吸引力问题。
现状二:教师是个“新”手,教学目标不明确
我是六年之后的又一个第一次带领毕业班,对教材可以深入了解,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备课,但是对教学侧重点没法真正把握,在复习的时候,经常是一大堆的复习资料,但不知如何消化。对于我的学生,总有点感觉,我是在“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我所知道,所寻找的资料,一律传授给学生,没有侧重点,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倘若我能够抓好教学侧重点,我觉得学生会轻松很多。
现状三:学生中有厌学情绪
学生的厌学情绪主要是由家长、成长环境及学生个人等因素构成,我校毕业班学生,小部分是对学习没有期望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也就没有了期望,孩子没有期望,当老师对他们有期望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老师烦,多管闲事。即使在校能做到完成学习任务,可是课
下的时间基本是放任自流,这对于学校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现状四:知识积累不丰富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小学,学生均来自农村,阅读面窄、见识少,语言等知识积累贫乏。从平时单元测试和小学期中测试试卷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失分较多,课外阅读失分也较多,学生们对一些经典文章、文学名著等更是知之甚少。
现状五:习作教学存在一定困难
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习作教学,表现在:一是平时阅读不充分,对于知识的积累、好词好句的积累太少,写作时词语匮乏、空洞。二是见识少了,写景只有校园和村庄,而且同村的都差不离;三是学生不善于作文,习作缺乏个性。对于想象类的习作学生基本完成的很出色,写人记事题材的写作也能较好的完成,但大部分的习作遣词造句不够优秀。
二、策略分析
针对于我校毕业班语文教学现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希望能为接下来的语文复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策略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以及相关的知识水平,快乐教学,对学生要有耐心。多鼓励,多关爱,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策略二:教师要研究多年的试卷命题特点,做到教学有侧重点,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向他们请教。通过互联网,借鉴别人的复习方法,寻找一套属于自己,适合学生的复习方法。
策略三:针对学生的厌学情绪,首先找家长沟通,希望家长也能
参与学生的思想工作来,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时常不忘对热爱学习的思想教育,软硬兼施,希望学生可以端正学习态度,在接下来的总复习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策略四:采用科学的策略,加强知识的积累。
(1)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练习,指导学生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抄一抄,自己再写一写。
(2)指导学生加强课外积累。让学生搜集身边的谚语、歇后语和对联,定期交流,看谁找得多,背得多。尽量提供一些名篇名段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
策略五:贴近生活,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1)加强阅读与习作的有机联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实现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
(2)习作指导要从内容入手。习作指导一定要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学生人人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恰当渗透,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在师生互改的过程中总结,从而达到“习作目的要明确,内容要具体,叙述要清楚,表达真情实感”等方面的教学要求。
第四篇:我校教师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信丰县第六小学教师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支部书记、副校长 李定生
新课程推进与实施的成效,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制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那么,我们学校的师资队伍状况如何?本课题组展开了一次以“教师工作现状”为主题的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群体问卷调查法和部分教师座谈会的方式进行,调查的对象是全校一线专任教师(有兼课的行政干部、入伍工作未满二年的新教师除外),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01份。
一、调查状况的分析
(一).学校教师的工作状况总体良好。
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积极进取。如:在回答“您对自己从事教师职业感到满意吗”,有53人选择“满意”或“比较满意”,占调查人数52.4%,有40人选择“一般”,占调查人数39.6%,仅8人对教师这个职业感到“不满意”。表明大部分教师还是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从业态度。在回答“您的工作动力主要来自于”,有69人选择“自己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和“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占调查人数的68%。在回答“您认为最能激发您工作热情的因素”这一问题时,有55人选择“自我价值的实现”,占调查人数的54%,有24人选择了“领导认可”,占24%。在回答“你会经常思考如何改善工作方法和提高效率”这一问题时,有75人选择“经常”,占调查人数的4.5%,表明老师们爱岗敬业,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在回答“当您接任一个新班级半学期后你一般能叫上多少学生的名字”时,有87人选择了“全体同学”或“一半同学”,表明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与管理还是很关注学生的,基本上做到了“目中有人”。由此可见,我校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良好,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工作压力偏大。
在回答“您觉得工作压力大吗”这一问题时,有80人选择“很大”或“比较大”,占调查人数的79%。在回答“您对工作满意度不高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时,有61人选择“工作压力大、工作待遇不高”,占调查人数的60%。老师们在回答“工作压力大最主要是来自哪里”时,有37人选择“升学考试的压力”,有33人选择“超负荷的教学工作量”,27人选择“心理压力大”。在回答“近年来您工作量超负荷的情况”时,有71人选择“经常超”或“有时超”。由此表明,我们绝大部分的教师都认为工作压力偏大,压力主要来自升学压力、工作量大以及心理压力等方面。
俗话说,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合理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也是做好和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必要条件。但压力过大,使人不堪重负,不但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而且还会给教师带来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长而久之,容易造成教师的身心俱疲、精力耗竭之结果。
2.教师工作热情衰退。
在回答“您对自己工作热情度(情绪)的总体评价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59人选择“从教初期工作热情很高,但现在没有从前那股热情了”或“一般(不冷不热)”,占调查人数的58.4%;而仅有35人选择“热情高”,仅占调查人数的34.6%。可见,教师工作热情有所衰减。在回答“您经常到图书馆借书或到教师阅览室看书吗”这一问题时,只有25人选择“经常”,占调查人数的24.8%,有30人选择偶尔,占调查人数的29.8%,有36人选择“很少或一般不去”,占调查人数的35.6%。当然,我们的教师之所以不愿多去图书馆,也许原因有多方面的,但,是否也可以说明,我们的教师在主动学习、业务提升方面的积极性不够呢?在回答“您对新课改、校本培训、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仅有44人选择“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占调查人数的43.5%;有32人选择“积极支持、较少参与”,还有25人选择“无所谓”或“反对”。调查表明,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改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跟进不够主动,学习意识淡化,工作责任心下滑。
教师的工作热情高涨与衰退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调查表明,目前学校教师的工作热情有衰退的表现,并逐渐产生一种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在平时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完成“教师匠”的工作。究其原因,既有其自身的因素,也与其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有着必然的联系。这必须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3.教师的情感需求迫切。
在回答“在您的教师职业生涯中最希望得到的进步(最大的需要)是什么”,有59人选择“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特别是得到学校领导的理解与尊重”,占调查人数的58.6%。在回答“您很关注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否得到学校领导的理解与尊重吗?”有49人选择“是的,很关注”或“希望能得到领导的理解和尊重”,占调查人数的48.5%。在回答“您认为教师在工作中最易产生压抑和倦怠情绪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有57人选择“自己工作和付出得不到应有的理解与肯定”,占调查人数的56.5%。上述统计表明,教师们的情感需求是不容忽视的,也就是说,教师们辛勤工作,默默地付出,从内心深处而言是非常渴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是能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与鼓励。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希望获得别人的鼓励和欣赏,教师也一样。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属于高层次的需求,而人的高层次需求一旦得到了满足,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将会极大地激发其工作热情,以更加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去工作。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也应该十分关注并要想方设法去满足教师被尊重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教师内在的工作潜能与创造力。
4.学校在制度管理方面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在回答“您对学校创设平台、助人成功方面的工作,总体评价是什么”,有51人选择“不满意”或认为“不公平,偏爱少数人”,占调查人数的50.4%。在回答“您对我校在打造温馨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方面的总体评价是怎样”,仅有31选择“基本满意”,占调查人数30.8%,而更多的老师认为表现“一般”或“不满意”。在回答“您对学校每学期例行检查教师教案的做法的态度是”,有57人选“不支持,认为没有必要,流于形式”,占调查人数的56.4%,有22人认为“不宜搞一刀切,新、老教师要区别对待”,占调查人数的21.7%,有13人认为“属于例行的教学常规检查,不敢不要”,占调查人数的12.8%,只有11人认为“支持,很有必要”,占调查人数的10.9%。
在学校的管理中,制度管理是基础。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行为,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很有意义的。致力于打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温馨的教学工作环境,对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激发其工作热情与潜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师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里,才能心情舒畅,积极工作,才能有归属感,真正的爱校乐教,才能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会有“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否则,教师就会人心涣散,工作懈怠,学校将会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调查的基本结论
第一,压力影响热情,热情调节压力。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包括工作压力、心理压力等),压力适度,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潜能与热情,但压力太大,则会给教师带来身心疲惫,影响其工作热情;热情的衰退、情绪的低落又会使人倍感工作的重负,而热情高涨、心情愉快却有利于缓解各种压力。第二,热情受制于管理,管理激发热情。教师的工作热情度与学校的管理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工作热情受制于管理,若学校的管理欠科学、不完善,不但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热情(压抑情绪),还会无形中增加教师的身心负担。另一方面,若学校的管理科学、完善,既有利激发教师工作热情,调动教师工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有利于减轻或化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第三,管理化解压力,压力源于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压力是源于管理,如果管理者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的正常需求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满足等,教师的身心压力一定会加重。如果学校的管理注重科学与完善,在肯定教师“苦干”的同时,更加提倡“巧干”,努力打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定将有利于减轻或化解压力。
由此可见,单就学校的内部环境而言,在一般的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压力、工作热情以及学校的管理三者成互相关联系,其中管理是关键。(如下图所示)
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用心经营管理。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学校的管理层面提三点建议:
(一).完善制度管理,调动和激发教师工作的干劲与热情。
目前,大多学校都很重视“制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因为它是在长期“经验管理”的基础上提升出来的,它对于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往往能收到明显效果。但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面对“制度管理”至少有以下二点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其一是必须经常反思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实效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我们既定的各种制度不可能是常有理、老正确,随着时间、空间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我们必须根据变化了实际而不断修正、完善制度,使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在我校现行的 “规章制度”中,也有些已明显过时而没有及时予以修订完善。其二是“制度管理”模式通常忽视了管理中的人文性。制度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经常是要求老师要怎样做,不允许怎样做,而很少涉及到要求领导要怎样关心教师的。这样,一方面容易使管理者忽视教师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容易忽视教师的情感需求,忽视教师的喜怒哀乐。教师在工作中 “渴望能得到领导的理解和尊重”的情感需求往往无法得到满足。刘老师在座谈会上说:“学校管理上重形式,不重实效。学校过多的形式化的检查、过细的管理细则,占去了教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束缚着老师的手脚,这样不好,也没必要。”丁老师说:“学校领导能否与老师进行一些情感交流,特别是性格比较内向的老师,是很有必要的,三五年轮一遍也好”。可见,现实生活中教师群体的情感需求是很迫切的。因此,在当代的学校管理中既要关注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实效性、公平性与公正性,又要关注制度的人文性,管理中要坚持“理性”与“人文”并重,做到“刚”“柔”相济,才能有利于催生教师的工作热情。.在管理中要敢于坚持原则,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好规矩”,还需要人们的精心呵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为人处事一定要坚持原则,一视同仁。在现实中,有些管理者会认为坚持原则、对教师严格要求,会得罪教师,特别是面对自己的“好朋友”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不免睁只眼闭只眼,经常以老好人的面孔出现,并认为这是尊重教师,是对教师人文关怀的体现。殊不知,这种处事不敢坚持原则、对错误思想和行为不敢批评抵制的管理者,是对自己、对学校、对“好朋友”不负责任的表现,最终必将给学校、教师造成更大的贻害,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的。因此,在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注意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呵护公平与正义,在学校中弘扬正气,营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这才是尊重和爱护教师的最高表现。另外,学校的管理者在处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时,特别是教师较敏感的利益和情感问题上,应不徇私情,以公正无私、一视同仁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不能因利己、亲己而偏长护短。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心服口服、心舒气畅,保持健康的群体心理和高涨的工作热情。
2.有时“无为”胜“有为”,必须适度“放权”。
几千年前,道家创始人老子就提出“无为而治”。所谓“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和无能为力,而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比如,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未必事事亲为,啥事都管,要学会“放权”,尽量摆脱繁杂的日常事务,以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抓有关学校发展全局的、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实践证明,这种“无为而治”的结果更好。再如,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专业人员,利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既是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也是教师的专业责任。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管理应主要侧重于对教师职业方面的管理,如师德规范、工作态度、工作效能的管理,以及教学常规、作息时间与劳动纪律等方面的管理,即该管的,一定要管住、管好。对于教师在自己专业方面的发挥,比如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方面,学校管理者应更多地学会“放权”,即不该管的,管理者就不宜有过多的指手画脚。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教师遵循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应该让教师具有充分的教学自主权,这样有利于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智慧,增强教师的专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潜能。同时,学校在肯定教师工作“肯干”的同时,更应该鼓励和提倡“巧干”,学校还应该努力为教师“减负”。这些都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
3.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常言道:“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按行为科学的观点:工作成绩=能力×动机激发程度。也就是说,在能力不变的条件下,工作成绩的大小,取决于受到激励程度的高低。教师激励是指通过满足教师需要(包括物质、精神等),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既定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激励与需要、动机和行为密切相关: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决定行为。当教师具有某种需要而又得到满足时,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会比较高,否则就易产生紧张、不安和失落等消极情绪,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需要千方百地计利用激励机制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在采用激励手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的原则。重物质奖励而轻精神鼓励,其结果是,大家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校风、师德风光不再。第二,造就了“名师”,别忘了“普师”。一个学校的名师、骨干固然重要,对于带动其他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等,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众多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也不能被忽视,应该得到应有的表扬与鼓励,更何况“名师”还经常“跳槽”。第三,要注意激励的公平性。公平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要把自己的努力和所得的报酬与另一个和自己条件相近的人的努力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一方比值大于另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感会影响人际关系,导致员工消极怠工,不思进取。在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诸多因素中,公平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尤其是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分配住房以及职位的提升和奖金的分配等方面教师比较敏感的问题上,一定要努力做到没有亲疏、厚薄之分,做到程序合理,过程、标准和结果都公开,实行阳光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公平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4.尊重教师的情感需求,激发其工作内驱力。
教师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个体,具有比较强烈的自尊心。他们不仅具有人类一般的生理和安全等方面的需要,而且有更强烈的追求被理解、受尊重的需要,他们可以在某些方面蔑视利益,但绝不允许自己的人格不受尊重。教师中私下流传着顺口溜:“你若把我当人看,我愿把我作牛干;你若把我当牛唤,我就什么也不干。”可见,他们是非常渴望自己所做的工作能够得到领导的理解与尊重的。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必须要了解教师的真正需要是什么,对教师急切的合理的需要,要应尽可能予以优先和适当的满足,对于那些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暂时难以满足的需要,管理者应实事求是地向他们说明原因,讲清道理,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谅解。对教师中有一些不合理的需求,也不能姑息迁就或盲目怂恿,应认真做好细致的思想说服工作。其次,在教师管理中,学校领导对教师应投入更多的信任和期望,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这样领导与教师间才会产生“信任共鸣”,教师才能得以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最佳的工作成绩。再次,是关心生活、温暖心灵。俗话说:“人非草木,熟能无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既是粘合剂,又是兴奋剂,既能增加凝聚力,又能促人奋发向上。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都要尽可能地给予教师更多的关爱,要重视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尽可能地缩小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消除不必要的误解与隔阂,要善于用“情”去“温暖”人心,去激发人的斗志。
(二).积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教师爱校乐教。
实践证明,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时空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许多教师能够承受生活的清贫和工作的艰辛,却要求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领导的理解和尊重,有时领导的一句温暖的话语或对一件小事的人文关怀,就可以使教师受到极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学校领导要努力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变单纯的程式化、事务化的管理为人性化的多元管理,要真正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为教师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管理更贴近教师的心灵世界,更富有“人情味”的关怀,让教师感受到工作的快乐而加倍努力,让教师真心实意地爱校乐教。
1.创设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增强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有研究表明,对于像从事教师这样复杂工作的人,只有他们在感到自己的努力被尊重时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并且在他们感到自己对学校的管理能发表自己意见时才能工作得最好。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拟定规划、研制条例(方案)、出台措施的同时,都要尽量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主动邀请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广泛而虚心地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既有利于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决策的贯彻与落实,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意识。另外,学校的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也应该充分尊重教师提出的各种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即使有些不予以采纳或暂时做不到的,学校领导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解释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2.构建和谐校园,让教师感觉到家的温馨。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比如说,增加投入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等等,但我们更主张从“人、事、情”三个方面来构建。首先,人的和谐是关键。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其次,事的和谐是核心。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有了和谐的人文环境,才会有干事办事的良好氛围。一个校园是不是和谐,除了要看人的关系是否和谐外,还要看学校的事业是不是兴旺发达。因为事的和谐是人的和谐的载体和支点,只有全校干群聚精会神抓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以学校的事业为重,以学校的发展为荣,才能为实现人的和谐奠定基础。再次,情的和谐是基础。人的和谐、事的和谐、都是以情的和谐为基础的。人决定了事、人是关键;而人是有情感的人,人是情的载体,情是人的灵魂。因此,情的和谐是人、事和谐的基础。总之,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3.搭建平台,促专业成长。优秀的学校必须有大量优秀的教师来支撑,而一个学校优秀教师的大量出现,主要取决于学校给教师搭建的专业成长平台。那么,学校应该如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呢?第一,结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这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有效办法,关键是如何抓实、抓细、抓到位。第二,压担子。要敢于向青年教师压担子,只要是知识基础较为扎实,工作态度认真踏实,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较好的老师,就要大胆启用、重用。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第三,搭台子。对青年教师而言,主要是认真落实“一计划两条例”,切实有效地抓好校本培训(岗前、岗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机会提供舞台,让青年教师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促其尽早成才。对中、老年教师来说,一方面,要引导他们打消“船到码头车到站”自甘平庸的念头,自觉树立起“姜还是老的辣”的思想;另一方面,在管理和服务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新的平台,让中老年教师充分施展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充分发挥这支中坚力量的作用。第四,常“充电”。学校要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地不断“充电”,包括学历提升、在岗学习、业务培训、进修学习等,也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
(三)正确看待教师的流动,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都说明了只有“流动”才有活力,否则便是死水一潭。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教师在一定范围内的流动,一般也不会给学校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但若“只进不出” 或“只出不进”,或在某个时间段出现教师的集中外流,那就必须引起学校的重视了。我们学校前几年就出现过这种情况。究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大环境使然——山区学校“待遇不留人”。福建省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几年间,有不少山区学校的骨干教师向厦门等发达地区迁移。期间我校也有20多位教师去了厦门,其中有5位是教研组长(见附录)。其二,发展空间有限——“事业不留人”。每个教师都有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愿望,当现实不满足,或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时,“流动”便成了他们的最好选择。
面对教师的流动,我们提二点建议:第一,教师的流动必须做到有进有出,且进出有序。也就是说既要严把“入口关”,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优秀的教师“请”进来。又要把个别业务不过硬,工作态度又不好,且不思上进的教师调出去。不能“迁就使用”,以免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第二,面对山区学校留不住人才的困境,更应注重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文校园环境(环境留人),用真情去挽留人才,善待人才(感情留人)。据了解,有些教师要求调离一中也并非都是冲着“待遇”、“发展”去的。当然,对于个别实在想“走”的教师,也不必过于“强留”,事实上也“留不住”。常言道,江山代有人才出,骨干教师的离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会激发青年教师快速成才填补空缺的斗志。我校的语文教研组就是一个例子。当年的名师:陆敏、戴祖武、苏宁峰调走了,几年后,又出了名师——雷贤平,今年雷老师又“跑”了,谁敢说,今后一中的语文组就没有名师的呢?况且,目前的语文组就整体实力来说还是很强的。因此,对于我校前些年骨干教师流失相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大可不必为之耿耿于怀,扼腕顿足,更不该成为诸多问题归因分析的理由。我们现在要思考的、要做的是,如何建设好现有的师资队伍,怎样去激发和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想方设法尽快地培养出新的骨干与名师,让我们的学校发展后继有人,以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名校固然需要有名副其实“名师”,她既能很好地发挥着示范与榜样的作用,鼓励和影响着更多的人去努力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这就好比是一个国家渴望拥有若贝尔获得者一样,没有她,总觉得是一种不足与遗憾。然而,有材料记载,自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英国己有六十多位获奖者,日本却只有六位,但几十年来,日本的经济发展却大大地超过了英国,这又是为什么呢?日本认为,“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既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更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劳动大军。”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有一批骨干和名师,更需要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爱校乐教,辛勤耕耘的“儒子牛”团队呢?实践证明,回答是肯定的。所以,我们的学校,在关注“名师”工程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了对“非名师”团队的建设,整体教师队伍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四、调研后的三点体会
(一).常言说的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学校、教师、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意见或看法,不要仅凭主观臆断想当然,妄下结论,而要蹲下身子,深入实际搞调研,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笔者建议学校能时兴“调研风”,针对我校目前存在的有关问题(如:“三节”为何风光不再?公开课、检查听课记录为何流于形式?为什么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等),各相关部门都能深入到群众中去,做一些实际调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借助民力,上下一心,努力解决我校发展中困难,争取更上一层楼。
(二).进一步加深了对 “校本研究”的理解。校本研究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针对自己学校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其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基于这种朴素的理解,“校本研究”并不陌生,并不高深,我们中学一线教师完全可以做的,同时也是必须要做的,因为,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面对,而不能回避。同时也只有敢于面对,善于反思,积极开拓,在解决问题中求得新的发展。
(三).从“无话可说”到“有话要说”。说句实在话,过去没有独立而认真地搞过课题研究,平常也懒于动笔,既觉得“无话可说”,也不知从何下笔。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真的就觉得“有话要说”,且“不说不快”。因此,除了完成这篇“调查报告”外,还写了三篇相关的调研文章(即“问卷调查后的思考”、“关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中老年教师”和“应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共计五万多字),虽然文笔笨拙,文章质量不高,但确属有感而发。也许文章中的一些观点不一定正确,但还是把它写出来,是想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是希望大家都来共同关注这些问题,一起共同努力,克服我校前进中的困难与问题,让一中的明天会更好。
第五篇: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1
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新时期的教育形势下,小语专家们及时抓住机遇,对小学生语文教材进行了全面修改。我做为一名教师,这学期拿到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时,感到尤为新奇,教材内容的多样化,使我为之振奋。然而,我又担心起来,自己应怎样吃透新大纲精神,把握新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新教材的精湛之处呢?
翻阅新教材,通过整体感知,我感觉它在教材的编排上有这四大“重”:
1、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2、练习形式多样,重学生知识的积累。
3、重思想教育的渗透。
4、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为了使新教材真正发挥作用,我对具体实施新教材有了初步的构想:
一、以写字教学为切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语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而新教材已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在教材的开始,不再急于讲授课文。而是打破了常规,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学期初,我就注重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利用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要心静”,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求学生写字时,一定要跟写字歌进行对照。老师随时进行督促和指导。这样下来,学生写字时已是个个端坐。除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好字。每课后的描红练习,不可忽视,每天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良好的写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耐心细致、精心地指导,并严格反复长期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漂亮了。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课堂上的收获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决心真心实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把握训练训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新教材旨在使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把书读活。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拿口语交际这一训练来说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概括、说话等能力,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地,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从而也为夯实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教这类训练时,要精心组织,重“说”和“演”的训练。如,我在教第九课《亡羊补牢》时,根据书上的插图,实地模拟进行表演,这样使学生的形象感知变得直观化。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相互之间对起话来头头是道,不但“说”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感悟了许多道理。
四、多读、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有时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觉得束手无策。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我认为平时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2
当我被告之,要接手初三(2)班时,压力顿时倍增,因为,这个班虽然是一个实验班,但是在各方面的纪律都比较松散,成绩不突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和动力,使得整个班级缺乏初三毕业班所需要的认真、积极、拼搏的风气。经过一翻深思熟虑,我决定先从“提升班级信心”入手。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他可以改变恶劣的现状,造成令人难以相信的圆满的结局。充满信心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自信可以克服万难。拿破仑曾说:“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们每一个意念都充满力量。当你有强大的自信心去推动你的成功的车轮,你就可平步青云,无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岭。”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内心里真正能自己给自己打气,在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召开了第一个主题班会《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我对学生说:要赢别人,先得战胜自己。在你心目当中你自己是怎样一种形象,有哪些优点和长项,又有哪些缺点和不足,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这次班会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将自己的长处展示给大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你;同时,也希望同学们有勇气说说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确定一个努力方向。为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我先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各自写一个书面提纲。同学们一一走上讲台,从学习态度,到为人处世;从性格爱好,到学习方法,长项、短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都有涉及。整个班会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在这热情洋溢的气氛中,每个人都受到了感染和鼓励。趁热打铁,我接对大家恳切地说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是单靠哪一个班主任独挑大梁就能干好的,关键要靠每个同学共同的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把这个集体当作自己的家,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集体的荣誉,象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对待集体中的每一个人,我们这个集体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班风才能越来越正,有了良好的班风、浓郁的学风,我们还愁学习成绩上不去?希望学习好、有能力的同学,敢于冲破小我,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共同营造“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集体。
第二天开始,同学们自己制定的“近期目标”、“远期目标”便陆陆续续地出现在了各自的桌面上。并另折成“心”形粘贴在教室前方墙上的心愿树上,待毕业之时再拿下,看看谁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成自己的心愿。并在心愿树的旁边张贴了一组极具自我刺激的宣言:面对理想,大声宣誓,让同学们明确自己的责任重大(关系自己的前途),必须做到新中有数,心中充满斗志,鼓足干劲(为树立信心打下心理基础)。每当抬头看黑板,便会得到墙上心愿树与宣言的暗示,及时为自己充电、加油。
在第二期主题班会中我便通过一些事例让他们懂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能改变自己。生活中,失败平庸者多,主要是心态:遇到困难,总是挑选容易的倒退之路,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成功者,遇到困难,仍然能保持积极的心态,所以他们成功了。所以班标中的其中一组就是“我行,我能”,让同学们不断的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树立信心,从而鼓励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便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
二、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士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适当的赞美学生,会增强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的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你去责怪,比你去埋怨会有效得多的多。这样会使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我认为赞美要应人而异、丰富多样,有时我们可以在班级中进行正式的赞美,让赞美变成一种荣耀;有时我们可以在操场或走道进行个别的赞美,让赞美变成一种关爱与温暖;有时我们也可以进行非正式的小群体的赞美,让赞美变成相互促进和竞争……。曾有这样一次经历让我记忆犹新。一次数学测验,班上有四位学生成绩不理想,但他们有人是因为一时疏忽造成的。看着试卷,我冥想苦思:如何让他们振作起来,重拾自信呢?第二天,我对全班同学说:“这次测验,你们是不是不满意?”有人点头,那几个同学的头垂得很低。
我不动声色,接着说:“我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偶尔一次考不好的滋味,这样吧,这张卷子改完后可以不签字,但不签字的同学下次测验前一定要认真复习,争取取得好成绩。”只见考得最不理想的这几个同学使劲点了点头。我盼望着这种特殊的激励方式能收到良好效果。果然,在下一次测试后,他们都能正常发挥,成绩比较理想。我问他们为什么进步这么大,他们说:“老师,上次没考好,特怕回家被家长批评,您这么理解我们,允许我们不签字,当时我们就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复习第二单元。”我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做了自己的主人,利用自身的要强、聪明、自信战胜了自我,发现了心中那个“强大的自我”。一个小小的“变相激励”让一个学生重新恢复了自信,重新燃起了学习的希望。可见,非常事件采用非常手段是很必要的。有时,“变相激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
三、宽容——巩固自信的良药
在紧张的初三学习生活中,我尽量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宽容学生,对学生的不足与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反复,允许学生犯错误。但宽容决不是纵容,当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后,我会及时进行说服教育,当然要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使学生从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帮助、关怀、爱护、谅解中,学到尊重、理解、帮助、关怀、爱护、谅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意欲,尽施于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面对初三。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所接手的这个班,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我与他们已然成为好朋友,好姐妹。有人说,信心是奇迹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成为学生的“心理建筑工程师”,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永远信心百倍,不被挫败。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3
《白鹭》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郭老用诗一样的语言介绍了白鹭那精巧的外形,韵味无穷的动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传统教学的遗憾
一直以来,我上课很少用课件,总认为,一些现代化的设备会剥夺学生想象权力,可能这是我为自己的懒找的一个借口,的确,在我的语文课上,我一直都是“素面朝天”很少有课件音乐这些辅助的工具,但是在上了《白鹭》第一课时后,我后悔了。在课前,我查了大量有关于白鹭的资料,在预习时候我让有条件的学生也去网上找找有关白鹭的资料,在第一课时,学生交流自己对白鹭的了解,很多同学都提到“白鹭很娇小,身高只有54厘米,全身上下雪白,除了铁色的长喙和青色的脚”学生不能真切感受到对于一只鸟来说54厘米意味什么,他们通过文字在头脑中很难形成一个画面,他们对精巧的白鹭还是没有一个直观印象,其实,白鹭的精巧对于下面的学习有重要,当然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他们已经看到了白鹭,留下精巧的印象,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描绘,没有亲眼看过的同学始终无法真切体会白鹭的精巧,哪怕在第二课时我们学习了“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虽然在结束这篇文章的教学后我找来了一幅白鹭和其他鸟共存的画,满足了同学的好奇心,但是从一篇文章的教学来说,还是失败了,如果在上课初出示,我想效果会更好。正如一位名师执教《大江保卫战》时,在品读人民子弟兵舍身保大堤时,适时播放了抗洪救灾的真实画面,当同学们看到波涛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不顾一切用自己的生命著成人堤时,当一首《为了谁》在耳畔想起时,我想你不感动都难,这样的视觉听觉震撼,能够震撼心灵,这样的震撼时品读达不到的,这样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不是对我们的课堂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填补文章想象空白处
郭老的文章的确很美,诗一样的语言,在感受美的时候又给我们无尽的想象,郭老在描绘白鹭时这样写到“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地绝顶,看来象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地鸟少有地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尤其是作者最后一个问句,在学习这段文字时,我让学生结合作者的文字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我很佩服这只白鹭,因为它站在小树绝顶,还很悠然。”,“我觉得这是一只能珍惜晴天的早晨,能珍惜明媚的阳光”,“懂得生活的白鹭。”“我觉得白鹭有和其他鸟不同的嗜好。这是一只洒脱的白鹭。”……学生将白鹭的个性特点说出来了,在知道朗读后,我让学生想象作者问号的答案:“它真的是在瞭望吗?也许?”“也许也许它是在——享受生活。”,“也许它是在——享受晴天的早晨那大自然的风光。”,“也许它是在——享受阳光。”在合理的想象后学生对白鹭更多了几分了解。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4
一年级语文教学已经结束,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也都学会了怎样样去学习了,这是最令我感到欣慰的地方!这一个学年在工作中,我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努力使自我不会愧对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自我的教学工作如下: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并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让每一节课都生动精彩。
二、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1.抓好读书训练。
如何让学生能从“阅读”变为“悦读”是一个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进取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必须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我的感受出来。第三,注重自我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异常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2,要创设识字情境,激趣乐学
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心境愉快,乐于思维,勇于探索。异常是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更要顺就儿童心理,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应付字的情境,以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资料创设一些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识字。让学生先感知、体验,再理解运用。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表演、绘画、音乐帮忙学生识字。
例如,一年级的上册,在教学“日”时,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我首先让孩子们看见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随着鼠标的控制,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学生看到这奇妙的变化,不禁兴奋地拍起手来。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了,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在讲授《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我是这样做的:讲“排”字时,我首先经过多媒体出示了小竹排的样貌,让孩子经过图画去认识竹排,然后又写上“排”字,然后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这个排字和教师多媒体上展示的竹排图有什么关系,孩子们很快的就得出结论,竹子一根一根地排在一齐,然后用绳子绑起来,就成了竹排。将大屏幕上的竹排图与“排”字比较,让学生在比较图与字的共同之处,掌握排的字形与字义。这种形象识字方法,激发了孩子们识字兴趣,很简便容易的孩子们就更好掌握了这个字。
一年级的识字量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利用多媒体辅助识字教学能够缩短教学时间,增强训练密度,提高识字效率。
例如在教学中,我会设计一些识字小游戏,数星星、摘苹果、猴子捞月,拔萝卜等等,孩子们年龄小,爱玩,看到这样的游戏识字,兴致很高。纷纷举起小手,高喊着“我来摘苹果”“我帮猴子捞月亮”……在欢声笑语中,我们一齐认识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字。有效的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3、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创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尤为重要。例如:引导学生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指导学生学习最常见的偏旁,运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学习。在教学中,每出现一个新字,教师就能够问问学生:“你们谁有办法记住这个字?”“你是怎样记这个字的?‘以此来启发学生展开想像,用各种方法来识字。例如在学”羊”字时,学生说,我看到“羊”字就想起羊头的样貌,羊上边的两点好像羊的两只角。一竖像羊的脸和胡子。学生根据自我的生活体验,将一个个汉字还原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这样识字,效果当然就好了。
我认为识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具体教学中,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必须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本事。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知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外阅读的开设
首先,是让学生有兴趣读书,从阅读课外书的情景看,学生很喜欢看简单的一些课外书,他们喜欢的很简单也很直接,不需要求知欲、好奇心的诱导,只需要激励性的评价和阅读形式的趣味性。我多数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校本课进行讲故事比赛和表演。有时还借助多媒体辅助资料,学生兴趣很浓。
其次,阅读教学不仅仅要读并且要让学生有悟,发表独立的见解,我是利用朗读的形式让学生感悟的,经过语言文字和多媒体展示的音像的结合,指导学生在想象中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和思维的碰撞中悟。
一年的小学一年级教师生活,让我充分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一年教师的酸甜苦辣!有成绩也有不足,我会继续努力!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5
《尊严》,这是一篇易懂又含义深刻的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加上老师巧妙的指导,学生较好地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到“尊严无价”的道理。
这节课学生状态很好,个个聚精会神,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被主人公自尊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
课堂上,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组织孩子们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年轻人的尊严?让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语言、动作、神情描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在怎样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尊严。在孩子们谈体会时,发现孩子们仅仅停留在体会几句对话上,这时我适时提醒“他不吃因为还不是很饿吧?”孩子们一听纷纷用“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来反驳。从而学会联系全文来读书并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
这种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再让学生读书,进一步体会杰克逊大叔的高贵品质,唯才我用。
学完课文后,我又请同学列举了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城市有关尊严的真实故事。同学听了之后,都很受感动。
遗憾的是,学生读书还不够,低沉的读书语气,使哈墨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这一点还有欠缺。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6
这是我的一堂校内公开课。上完这课,我的感触很深。
1、对教学环节的反思:
在《长城与运河》第二教时的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安排的:1谜语激趣,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设计的本意是增加点学习的兴趣,试上时感觉比较好,但在我班的教学中简直显得多此一举:几个学生都说不出“长龙”“银河”指什么。课后细细一想,我班的学生性格比较内敛,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已经够他们紧张的了,再让他们进行大胆猜测,他们自然不敢举手了。我忽视了学生这一个性各异的主体,“开局”的不利自然难免了。2、朗读感悟,进入诗境。本环节主要通过教师范读、课件展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课件出示了长城、运河的图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语感。3、品味语言,迁移内化。本环节主要让学生欣赏录象,激发其情感,让男女生配音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如果在第一课时多训练一下学生的朗读,我想本环节的效果会好一些;其次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诗歌的仿写练习。虽然学生说出了一些我国的古今奇迹,但范围不广。如果多为本课做一些铺垫,让学生在课余多搜集些资料,相信他们的诗作会更加异彩纷呈,对祖国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民族自豪感会更加强烈;4、趣味作业,拓展实践:本环节提供了一份自助餐式的作业,旨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个性化综合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自主性作业我看了一遍,作诗、画画的比较多,搜集、设计的极个别。我想,如果我能做一个综合性的网页,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空间会更大些,学生的收益也会更大吧。
2、对一些教学情况的反思:
虽然新课程标准已学习了很久,新课程理念也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很惭愧地说一句:这堂课我最大的失败就在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实践上。这一课学生朗读的效果很不理想,但我当时心中所想的是,我已进行朗读指导了,再个别指导的话,浪费我的时间,下面的教学环节就会受影响,甚至完不成。我忽视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犯了以往公开课的一些通病,成了一个蹩脚的导演。也因为赶时间,由此也带来了更多的失败:比如教学点评的语言不疼不痒,含糊而过,带来了我的语言枯燥、没有激情。以后我会更多地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方式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7
第一次段考是对学生复习情况的检查,也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检查。这次段考,我授课的两个班级(高三财会班和机电班)语文平均成绩分别是62.8分和62.7分,复习效果不够明显。唯一可喜的是,全年级上80分的有六位同学,其中我带的两个班占四名。
结合这次段考,我对两个月的语文复习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改进。
一、做题能力方面
通过第一轮复习,语文知识已经达到全面覆盖。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会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答题,答题的准确率低,一些难度不大的题目,学生都容易出错。因此,今后要增加做题量,以考代练习,以考代复习,通过量变达到质变。只有通过做题数量的增加,才能达到做题质量的提高。
二、做题技巧方面
段考后,我抽查了部分学生试卷,发现不少学生缺乏应有的做题技巧。例如选择题,有的学生忽视了选项中的“迷惑点”或“陷阱处”;又如阅读题,有的学生抛开了例文中的“暗示语”或“告知句”,缺乏做题技巧,答题就费时费力。今后在做题技巧方面要精心辅导,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他们能够“以一法应万题”。
三、做题速度方面
语数英合卷,学生第一次做这样试卷很不适应。学生做题速度慢,不能合理地支配做题时间,用于作文时间过长,极大的影响了考试成绩。今后复习,要加强作文速度训练。不能因为写作文而占用基础知识题和阅读题的做题时间,当然更不能占用数学、英语两科的做题时间。其实,只有熟练而全面地掌握知识,做题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能提高做题速度,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卷。
总之,这次段考给我自己敲响了警钟。教师教学存在问题,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存在问题。教和学都存在问题,就必然在考试中显现出来,学生考试成绩就难以大幅度提升。因此,对教学工作常常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8
从六年级到一年级,这个跨度真的很大,似乎由一个主角进入到另一个新的'主角。这种主角转换让我很难适应,感觉自我这一个学期过得挺浑浑噩噩的,可能忽略掉了很多东西,可是我也在努力摸索,摸索中适应我的新主角,和孩子们一齐成长,一齐收获,去寻找突破,尝试做一个合格的一年级教师。期末了,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真的很累,没有了自我学习的空间,早出晚归整天在学校陪着学生,可是看着学生一天天提高了又觉得很欣慰。具体总结如下:
由于我校所居住的二堡村近年很多拆迁,这一届生源复杂,外村镇的占大半,离校远靠车送的也不少,给管理带来难度。家长富了不是那么重视教育,孩子们也没有吃苦耐劳精神凭兴趣,所以让他们喜欢学习寓教于乐更为重要。如何让孩子欢乐学习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我悟出了一些头绪。
一、与生活相联系
一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第一张通行证就是汉语拼音。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孩子加深印象就必须反复练习,从而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所以在课堂中我联系实际指导学生用所以说辞说句,有时与某学生与当时发生的事联系上了学生很开心很乐意大胆试着说词说句甚至说一段话。
二、儿歌激趣学拼音
儿歌里的节奏和韵脚,都可能出此刻孩子们的语言里,至于那些游戏特点十分鲜明的儿歌,更能使幼儿饶有兴趣地诵读不止。幼孩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正是从进取地投入语言游戏开始的,在具体的字母教学中更是不离儿歌。
比如张开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一竖加点iii,乌鸦回家uuu,u上两点üüü等等不一而足;不仅仅如此我还鼓励孩子们进行创作,自编了许多琅琅上口的好儿歌,如声母教学中的拉开天线听广播,右下半圆bbb,举着小旗爬山坡,右上半圆ppp……和平鸽,爱和平,9字拐弯ggg,西瓜西瓜我爱吃,像个叉子某x等等等等。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是那么喜欢儿歌,能很快读写拼音字母了。教学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丝毫不觉得枯燥乏味。声韵搭配进行拼读的时候,我又教他们: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还有标调歌:韵母里头先找a,没a再找o和e,iu都有标尾巴;三拼音有点难,可是用一句儿歌就能搞定: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还有历年来ü上两点的省写规则这是一个难点,我们也有一首儿歌突破它:jqx真淘气,碰到ü儿两点要摘去,摘去两点还是üüü。
三、增强识字味教学趣性
利用实物演示法、体态动作演示法、猜谜法、编儿歌方法、联想法、形象实际识字法、故事情趣识字法、溯源识字法、游戏识字法、用常理,避免易错笔画的方法、意义识字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四、语文教学生活化
正如某-12-13星期四这天我的教学反思所记录的《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一向以来,总喜欢让学生结合实际尤其是当时情景学习。
上午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我要学生观察课文第二幅图,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他们发现:花儿谢了;叶不再绿,变黄了飘零了。之后问:“小松鼠的周围没有能听得见话的别的小动物,小松鼠的‘花正被谁摘了呢’是在对谁说”,全班顿时静得出奇。几秒钟后,罗畅突然大声说:“是他自言自语说的。”不错,课文
提示语的确写道:小松鼠自言自语地说……罗畅这孩子往往丢三落四的,开学初常常没带本子和铅笔甚至刚刚发的试卷到交卷时也找不着了。今日他是唯一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我很惊喜不由得摸摸他的头表扬他会动脑筋也很聪明。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出自我有没有过自言自语,还创设了几个情景让他们能用自言自语说话。由于今日早辅课不是我上,急于教学中,我忘了晨检。我就在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格外”一词说话时这样问:“谁的小手格外干净谁的小手格外脏”边问就边叫全班:“举起你们的双手,伸直五指,亮出手心我看看;再亮出手背我看看,大家也互相看看评评谁是今日卫生标兵。”孩子们习惯性地转动了小脑袋左顾右看,还转身看后面的。结果李兴纯等几个很干净,李思博等躲躲藏藏没大大方方伸出手,但我看到了他的手很脏。查悦的原本干净,但染了几滴水彩,那尴尬的表情我无法用途语言描述,她向我申明:“我洗过了,但洗不干净。”我安慰她以后细心点别染脏了,回去再用洗手液多洗洗。孩子们经过观察所得,纷纷说了“某的小手格外干净;某x的小手格外脏。”再拓展到别的方面用“格外”说句练习中,也没脱离实际,始终把德育渗透其间。
午间打饭时,李兴纯把饭给弄掉了,吴镟琳不声不响提来扫帚和铁撮箕打扫干净了,此刻我表扬了吴镟琳:“吴镟琳,好样的,默默地做好事,很机灵动作很快,他真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学习要认识的生字“样”时,组词“榜样”,我之后问:“在我们班,谁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啊”当时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太讲卫生的罗玉龙举起了手并说:“我!”我想此时的实例和情景才能更好让他们意会什么叫榜样,这比凭空的举例和解释更容易领悟。我之后说:“李兴纯以后可得注意拿稳饭钵,丢了怪可惜的,前几天我们读了练习册上的《悯农》,问我们懂得了什么,李元志就说得很好,他说‘每一颗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中出来的’”。
总之,让学生喜欢学习欢乐成长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所追求的境界,当前的教育仅仅靠埋头苦干强硬逼迫学生学习的负责精神已经落伍了。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9
我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我们激动得想,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铜陵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铜陵就真的要停止呼吸了。可喜的是,我们在一批老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铜陵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
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二、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水乡歌》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北方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通过录像展示美丽的水乡,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10
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五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学校广播电视台对五年级的这一活动进行了全场摄像在全校播出了。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同学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影集里、校园网里有珍贵的镜头;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在问老师,又不仅仅是,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决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含涵盖的,我想,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五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五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11
刚到六年级教学,一切都是那么的不适应,教学进度赶不上,教学质量上不去。每一次考试都是不理想,打开考卷仔细分析,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漏洞,不是这儿没教到就是那儿学过,到底应该怎样教学呢?我一片茫然。一日,偶然看到《小学语文教师》中的一篇《宽基语文:打开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一文,让我豁然开朗。
书中说: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宽厚的文化根基,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从目标到内容到形式都存在着过于封闭、过于狭窄,过于单一的弊端,学生的语文根基难以拓宽,人文素养的形成缺少有力的支撑。
所谓“宽基语文”,从语文教学目标来说,就是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不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着眼于奠定学生的人文根基,从学习内容上说,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打通教材学习与课外阅读的篱笆,让学生语言学习的内容与大文化,大经典相融合,从形式上说,就是从课堂出发,打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篱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化,活动化。
据此,在教学第四课时《古诗二首》时,我没有停留在释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上,而是进行了大量的拓展,让学生知道作者的其它诗句,知道什么是边塞诗,什么是边塞诗人,有那些边塞诗人,他们有那些作品。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大开眼界,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考试中又得到了实惠。这就是平宽基语文的妙处啊!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12
20xx年上半年我在县实验小学任教,我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五年三班的语文课及配班工作,六年级五个班的综合实践课。当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接近尾声之时,有必要反思一下我的学科教学工作。
一、在书韵留香读书社团里,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理念。
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每日精神饱满地从事常规工作,很大程度上要庆幸我参加了读书社团的活动。读书汇报活动中,听着前期成员精彩的汇报,我深深感到自己需要厚重的内容真是太多了。读书,让我每天经历不一样的人生;读书,让我的心越来越柔软;读书,让我的课堂教学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过去我的语文课上,不自觉地就要问一些浅层次的封闭性问题:学生无需进行深入思考,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了。由于提问只停留在简单的认知状态,对学生的思维挖掘的很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的广阔性是作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我想,走出校园的学生可以忘记我曾经在课堂上向他们传授了那些学科知识,但一定要记住的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全面地看问题,即对同一问题或现象能多角度地思考,多因素分析,多方法解决。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现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初读课文后,我会问:文中的主人公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后,我会问大家:结合组内讨论,说说你的看法?说说相同和不同之处?总结全文时我会问学生:学过本文,你在阅读方面有什么收获?你在写作方面有什么收获?你在做人或做事方面有什么收获?由于在备课时就能有意识地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习题设开放式的问题,课堂上有效地提出问题,就可以引领学生运用比较、演绎、归纳的思维形式,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开放式提问,其重点恰好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技能,从而为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拓展思维空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踏踏实实做好常规工作。
1.教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学校优秀教案的标准设计教案。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清楚,教学流程注意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留有足够的空间,板书简洁,课后反思既能肯定师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进步也能及时发现不足并及时在后期教学中加以改进。
2.听课。认真参加每一次组内、学校及校外听课活动,学期听课达30节以上。每次听课都能认真记录,及时思考、评价,并能把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3.书法。本学期在第一课时预习检查的环节,加强了写字指导。利用课件中的虚宫格,指导学生观贴,说出字形特点,然后临帖。由于每课生字数量不等,学生字帖中空行部分用来指导学生订正在听写、习作中出现的常见错别字。为了让学生规范间架结构,我建议学生买了一本与教材配套的字帖,每周描写5页,一周检查一次,同时评出本周书写星。导学期末,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较上学期有了明显的进步。
4.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开放性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比较、综合等思维方式,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写作能力培养,通过指导学生习作、接力日记,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性化写作。每天拿出10钟,给学生创造展示、欣赏、评价习作的机会,使学生的布局谋篇能力、口语表达力及书写水平都能够得以提升。学期末整理学生“优秀作文集”,共有82篇上传习作经过教师修改、排版、插入背景后打印成册。
5.作业。对学生的作业格式有统一的明确要求,批改及时,订正、改错落实到人。班级设立作业评比星,对于书写不规范、正确率低的作业要求返工,指导合格为止。
6.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目前我的语文课上,预习字词的检测能够很好地在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完成。阅读课上的小组汇报初见效果。讲评作业后的小组作业订正、评价工作做得最好。一些口头背诵项目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到有效检测。
7.教学任务完成。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六年级的综合实践课预计完成三个主题,前两个主题如期完成,各种材料已经准备齐全。第三个主题按照学校临时工作布置改作其它项目,正在认真进行中。
三、反思不足及改进措施。
1.古诗积累要有深度,注重其应用价值。本学期积累的20首古诗,我只是配合班主任多次进行了默写的书写纠错工作。没有重视名句的积累,致使测试中在这个项目大量丢分。所以,以后的教学工作,要把目标定在学以致用上,要考虑学生学到这方面的知识对他的终身发展的价值。
2.通过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对提优补差还需加强力度。通过星级评价及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效果。优生中已经出现了主动竞争的意识,优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还有提升空间,要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班级内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放学后是处于无政府状态的,这部分学生由于家长外出打工,或者不会教育子女,家庭作业不能有效落实,或者根本就不做。教师每天要拿出很大一本分精力,监督学生补前一天欠下的作业。本学期通过经常与家长电话沟通及个别面谈的的方式,使得几名差生的放学后作业完成状况有了改进,但不能坚持经常。更令人困惑的是有的家长在电话里答应的是好好好,最后仍然看不到她做了什么。我想,一定是我的原因,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或者是对家长的建议不到位。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13
这是我初次上写字课,一节课下来,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我去琢磨、去挖掘、去研究。
课前,我认为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是最重要的,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不在于强制,而在于激发兴趣。写字兴趣培养起来了,写字技能就有所提高。写字技能提高了,写字兴趣就更加浓厚。因此,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精心备课,我在导入部分这一环节当中,以欣赏漂亮的书法作品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介绍,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通过名帖欣赏,充分展示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增长一些书法常识,进一步了解书法、喜欢书法,从而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书法鉴赏水平。
在教学笔画时,我先是出示和笔画相像的图画,让学生直观感受笔画的特点,我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去发现规律,从而明确汉字间架结构的重要性,激起学生学好汉字的欲望。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深刻。但是,在比较两个笔画写进田字格里有什么区别的时候,我没把问题说明白,导致学生有点摸不着头脑,最后是我自己点出,所以今后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明确问题的要求、目标。
在范字讲解中,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形体美。通过老师的板书、讲解、指导汉字的不同写法及结构安排,使学生能够将文字写得更加匀称美观。在教学前,我应该在黑板上先反复练习这几个字的书写,那也不会出现课堂上的小意外,还有,学生在写字时,我应播放优美的音乐。这也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一种体现。在以后的写字教学中,应得以体现。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以后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在观察字型的时候,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字的结构及笔画名称,让学生写好字后还要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评析。只有在每一次的写字教学中都要让孩子有所得,这样日积月累,孩子的写字基本功才会提高。今后我自身也要在写字上多下功夫,教师的写字素养提高了,才能给孩子以更好的辅导。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14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热爱语文,热爱言语创造,热爱言语生命。祖国语文有数千年悠久发展的历史,有丰富多彩的灿烂文明,我们身为中华儿女,华夏子孙,既应该为我们祖国语文而感到骄傲,又应该全身心地热爱语文,为深刻理解和正确使用祖国语文而努力。
一个语文教师倘若不热爱语言和言语,不喜欢写作,那他凭什么来爱语文教学这个职业?阅读、写作、观察、思考、搜集、整理,这些应该是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之外所做的最多的事情。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把教学视为谋生的手段,而要把语文教学看作实现人生价值和享受人生乐趣的方式,教出语文之趣,这应该也说是一种教学境界。热爱语文即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了,对学生就有关爱之心,对作品则有欣赏之愿,对工作就有热忱之情,对同事就有亲和之力。一个语文老师的生活态度因热爱语文而应当积极、乐观、向上、热情。无论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无论这一届学生的成绩是否理想,无论这一年是否得到荣誉,只要懂得珍惜,学会善待,尽职尽责,充满爱心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其生活就会因此而充实快乐。
一个热爱写作、倾情写作、有着高尚言语人格的教师,也许对语文教科书和教参没多大热情,也不纠缠于名目繁多的训练、练习、考试、但他给学生读自己的一首小诗,讲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他也喜欢在课外写诗歌、散文、随笔、作品欣赏、教学论文、教育短评……这样的老师才算是当之无愧的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02215
记得,我曾写过的一篇题叫《走生活之路,写生活作文》的论文。我觉得这堂课一个整的教学思路与教学预设效果与我论文中提出的想法是相吻合的。我先不说,在这堂课教学过程出现的中林林种种的得失,单提课后学生在写作上取得的成绩,分别发表在《宁波晚报》及《未来作家报》上的两篇学生观察日记。(一篇题为《韭菜和葱》,另一篇是,《我陪外婆去看病》)我认为已经实现备课时提出的目标。(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这堂课教学应该是成功的。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实践“生活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大语文教学理念,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和生活亲切握手,调动学生观察、探究和练笔的积极性。现在的孩子所处的时代于我们乃至我们的前辈所处的时代是完全不相同的。他们的吃穿住行,样样俱备,有的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关注的事情,所玩的玩具、游戏也是大不相同。可不像我们小时候每天可以在外面疯玩,农忙时还要帮大人在地头干活。本说城里的孩子区分不出稻子、麦子,韭菜和葱,现在我们所处的城镇、农村的孩子,能认出来的也是寥寥无几。所以,在第一课时,结束前,我所布置的作业里,就体现了这样的意图,我们的课堂不仅仅要学习课文的知识,更要结合生活实际,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生活,投向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告诉学生,我们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因为“咱们平时的学习,总是为了实际需要”。
《不合群的小蝌蚪》这篇课文我是按照“发现疑问-探究疑问—查出原因-回答疑问”这条主线索来展开的。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重点句式,通过学生质疑、答疑、说话、朗读体验等系列训练,解决了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主要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不合群,等问题。课文浅显易懂,既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也是非常熟悉的内容,却又容易被我们忽视,其中又蕴藏着我们不知晓的知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具体环节的成败,都已写在旁注上,在此不再重述。在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目标,就是“要仔细观察,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实这也是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要表达的意图,所以在布置课堂作业时,我是有意设计这样的题目。目的就是告诉学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拓展学习空间,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一定会发现我们的生活真的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