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思考(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10:0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歌剧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歌剧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思考》。

第一篇:歌剧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思考

引 言

咏叹调是歌剧中富有抒情和戏剧性的独唱曲,它能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其歌词强调情感的真挚表达,结构形式精炼,旋律富有抒情性,注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结合。《苍原》这部歌剧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公元1771年,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诺盖草原寄居了140 多年的中国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因不堪沙皇政府的残暴统治,在面临赋税加重、强令改信东正教并代替沙皇征战土耳其的严峻形势下,为了民族的生存、自由和尊严,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毅然举族东归。他们历尽艰难险阻,历时7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咏叹调《情歌》是整部歌剧的主题曲,它是由女主角娜仁高娃演唱的,在歌剧中分别出现在第一、第三、第四乐章中,其旋律带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风格,柔美而深情,充分体现了《苍原》的音乐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歌剧《苍原》所表现的是土尔扈特族部落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因此全剧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就扎根于蒙古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之中。众所周知,蒙古族的音乐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居多,他们的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嘹亮、悠长而又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但是作曲家并没有像以往常见的那样直接引用某一具体的蒙古族民歌的音调,而是根据其戏剧性构思,采用不同方式对多种民间音调或素材加以不同的整合与创新,使之与歌剧的戏剧性剧情想适应。《情歌》的产生就是作曲家民族风格高度提炼下的一个产物,全曲由舒缓悠长的慢板、轻盈跳荡的三拍子快板加一个拉宽的短小尾声构成,是一首洋溢着浪漫抒情气质,并且具有充分的主体性质的歌曲。它贯穿全剧,既符合戏剧化的表现要求,又非常声乐化。

一、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

(一)娜仁高娃人物形象分析

娜仁高娃,一个十八九岁的土尔扈特族姑娘,在剧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她的纯真、她的人格以及她的情感,使整个剧情跌宕起伏,也一次次地将全剧主题得到升华。她是美的化身,她具备草原儿女所应具备的美丽、善良、纯朴、忠贞等一切美好的品质。她与牺牲自己、保全部落的战将舍愣相恋,但她为了部族的命运,极力劝说受到阴谋家艾培雷的挑唆而丧失理智的舍愣自缚于伊犁总督。在舍愣执迷不悟想要一走了之的情况下,她以生命和鲜血唤醒舍愣,这种伟大的情谊是民族、祖国、亲情以及爱情的交织,这位美丽的少女舍己救人,正是这样深深的民族豪情,让我们荡涤于心。

(二)咏叹调《情歌》的音乐艺术鉴赏

《情歌》是咏叹调当中最具抒情性的代表,这也是它的旋律时刻回响于人心的原因。抒情性咏叹调向来被称为歌剧中最优美动人、最具有音乐魅力的声乐体裁,而它的最大特质正是充满迷人的歌唱性格,因此抒情性的《情歌》成为了整部歌剧中最出彩而又最迷人的部分,它用美丽如歌的旋律线条勾勒出娜仁高娃的内心生活和流程。

《情歌》是歌剧《苍原》的主题歌,这部歌剧采用西洋美声唱法和歌剧表演形式,在剧本创作上采用了诗化道白与宣叙调、咏叹调相衔接的形式,在音乐语言上借鉴西洋歌剧作曲技法,使之与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相融汇。《情歌》是一首表现思念恋人的咏叹调,曲作者主要是用蒙古族音乐风格来塑造娜仁高娃的形象。它的音乐素材来自于东盟民歌《大青马》,A部分采用了赞歌、牧歌、思乡歌、宴歌等,这些形式多属蒙古音乐中的长调,其特点为绵延悠长、节拍自由,因此《情歌》渗透了深沉、委婉的音乐特点,类似于马头琴的润腔,听起来辽阔而又悠荡,折射出了一片草原风光。B部分3∕8拍子的音乐流动,运用蒙古短调节奏规整、节拍固定的特点,使《情歌》的旋律不论是高亢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能表现出蒙古民族质朴、爽朗的性格特点。借助草原、小河、清波、马儿、牧马人等具体形象间的关系,用“抒情”的形式抒发娜仁高娃誓与舍楞永不分离的决心,树立了美丽动人、纯洁无暇的少女形象,使“情歌”的旋律在歌剧中最为丰满鲜活,此曲是娜仁高娃误以为情郎舍愣去世,用绵绵悲情寄托她的相思,随之产生的内心强烈倾诉的欲求。曲作者正是用咏叹调的抒情性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如歌的咏叹调抒发感情。比如《情歌》音乐首次出现的画面是征战返回天山的路途中,吐尔扈特蒙古族部落出现了内奸,有人用羊皮书函俄军,企图陷害舍楞,造成混乱,阻挠东归,英明果断的首领渥巴锡将计就计,一边施巧计调虎离山,让舍愣到敌人后方袭击;另一边放出舍楞叛逃被处死的消息,被蒙在鼓里的娜仁高娃得知舍愣被处死的消息后,悲痛欲绝。曲作者在这里没有采取通常的音乐情感处理手法,让娜仁高娃嚎啕大哭、或呼喊、嘶叫,或用激烈的音乐手段来表现她内心的痛苦,而是采用了完全相反的表现手法,让娜仁高娃唱起了一首优美的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情歌》,通过优美的旋律,平静的心态来表现悲伤的情感,曲作者的这一巧妙设计,正是突出了抒情性咏叹调的歌剧性格,使它在歌剧中担负起抒发人物情感,展现其内心生活的戏剧使命,它所抒发的情感,展现的内心生活正是在全剧戏剧中冲突的总框架内寻找自己的抒情空间,发挥自己的抒情功能。

作为一首咏叹调精品的演唱者,歌唱家幺红在演唱该作品时,并没有以一般的抒情歌曲或一首情歌意境来演唱,而是根据剧情内容,仔细体会女主人公娜仁高娃在不知真情的情况下,误以为自己恋人已经死去的特定情境。在A段部分,随4/4拍音乐的节奏缓缓道来:“送哥送到太阳升,送哥送到星儿落”,情感内在、伤感而有比较含蓄,随着音乐的急

剧变化,用三连音加前休后起的助力性音乐运用,把“叫声远行的人儿哟,阿妹阿妹有话对你说”,幺红用其甜美动人的歌声抒发了一位美丽的蒙古族少女对情人的深深依恋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执着与向往。进入B段部分,通过三拍子的轻盈节奏,极具歌唱性格的民歌风旋律,用极富有少女歌唱的音色透见出主人公娜仁高娃的年轻、纯洁、真诚、执着,在演唱技巧上注意了大跳跃音程的处理和级进上行的连贯性,装饰音唱得和语音极度吻合,充分体现出了蒙古族音乐风格的特点和韵味,唱出了明显的舞蹈动感来与挚爱和激情浑然一体,结尾处2/4拍的节奏处理,速度变得稍慢,节奏宽松而舒展,歌唱情感趋于平静,用控制气息和音量的方法,使声音变得空灵,给人一种悠远深长的感觉,在充满幻想与期待的情感中结束全曲。《情歌》的演唱处理感觉是欢快的,所表达的情感则是深沉悲重的,用欢乐和抒情的歌唱处理形式来展示内心的极度悲伤,这是悲与乐的一种情感融合,是用乐的歌唱形式来抒发悲的心境与思念,继而用优美、连贯、柔和、动感的声音来掩饰悲痛、留恋、寄思的情绪。

二、咏叹调《情歌》的演唱思考

(一)情感准备

《情歌》在《苍原》中演唱了三次,第一次是女主角娜仁高娃误以为情郎去世,带着对过去两人相恋的美好追忆及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惋惜之情,以绵绵悲情独唱了一遍;第二次是重唱,娜仁高娃与舍愣久别重逢又陷入到新的矛盾之中,无法决绝的痛苦表白,部分再现地演唱人物心理,体现为抉择的矛盾;第三次是娜仁高娃为了正义而英勇牺牲,族人以混声合唱的形式出现,曲调之悲切充分烘托了土尔扈特族人民对娜仁高娃的同情和赞美,当女主人公的个人情感与部族情感发声矛盾时,她还是选择牺牲自我,顾全大局,从而激励了整个部族更加坚定的爱国热情和归乡的信念。我在上艺术指导课时,老师曾让我在演唱《情歌》之前做一个充分的情感准备,这个情感准备可以是以上三种情境下的任何一种《情歌》境界,每一首作品都有丰富的情感蕴含在内,如果我只是用肤浅的字意在演唱,那么效果一定是无法打动听众心扉的。

我选择了《情歌》在《苍原》中出现的第一次。我们在拿到一首作品时,必要的一定是要去分析作品情感的大致方向,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出现过与作品相符合的情感经历,但我们一定可以找到相似的情感体验,或者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或者表达对家乡的爱恋„„我的生活经历还不足以让我完全融入到作品的全部,但我可以尽情地发挥我的想象与联想,尽量让真实的我贴近作品中的主人公。娜仁高娃的情感在第一次演唱中是痛苦而

绝望的,而生活中的我们并不是每天都是顺心如意的,就像人世间的任何事都是有定时的,生有时,死有时;苦有时,乐有时。所以我在演唱时,就尽可能地准备了悲伤的情绪,比如让自己想起亲人卧病在床,担心害怕的情绪随之就会涌现;天下也没有不散的宴席,在和好友要分别时,我自然也是极度地不舍与痛苦的„„当音乐的前奏渐渐想起时,我必须将自己融入,在一句一句的歌词中抒发自己内心的言语从而利用情感带动自己的歌声。

(二)歌词体验

《情歌》的歌词结构为一段式,根据旋律特点可以分为两节。前四句为第一节。“送哥送到太阳升,送哥送到星儿落”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叫声远行的人儿哟,阿妹阿妹有话对你说”与前两句一起,用诗化道白的形式点出了人物、是由和场景,用的是起兴手法,符合歌剧的特点。后十三句为第二节,由四个“如果你是„„我就化作„„”的句式构成,运用了排比、重复、反衬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展现娜仁高娃送别的心情。虽然歌曲中多次出现这个句式,但每一次出现的歌词意境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句之间都层层递进,语意上又相互衔接,这就极其符合歌剧的戏剧性效果,通过层层铺垫来把娜仁高娃对舍愣的爱情娓娓道来。而最后一句“带给你唱也唱不完的快乐”又重复了一次,这就说明主人公内心的情绪不是如此的,她实际上是难掩内心的忧伤之情,抒发了对舍愣依依不舍的深刻情感。词中的草原、清波、马儿都构成了《情歌》的情感画面,用景来衬托人的真实情感。所以我在学习《情歌》时就特别注意对歌词的理解,因为自己曾经踏上过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看到遍地的牛群和牧马,然后凝望着无边无际的天空与地面相接,顿时心情就会舒爽明朗许多,这样的亲身体验也必将要运用到《情歌》的意境中,如果掺入自己的真实感受,那对于完成一首作品的帮助是再大不过了。

(三)声音塑造

《情歌》的基本的音色基调是明朗、柔和、优美而又连贯的,说到连贯,我们都知道美声唱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连贯,因此,演唱此曲时要求声音和气息十分平稳,随着旋律的起伏跌宕,我们演唱的情感在跟着变化,积极的情感可以带动我们的发声,但是切勿因情感上的激动悲伤而使声带负担过重,比如在歌曲刚开始时的第一句“送哥送到太阳升„„”我就特别急于表达自己痛苦的情感而使声音失去控制,使得发出的声音不在一条线上。其实情感是在慢慢体会情景的过程中散发的,不能着急当然也不能没有一点积极的情绪。所以这就涉及到了我们长期的练习,没有一个歌唱家是一遍就能完美地演绎作品的,他们会通过不断地练习而使自己的气息和身体符合一首歌的状态,要使得声音一出口就圆润动听,情感到位,那是一定需要长期训练的结果,才能达到自然而然的控制状态。

演唱此曲不能完全从字面的意思出发,仔细体会娜仁高娃的不知真情、误以为自己恋

人已死的特定情感是必须的,出于长期以来对舍愣的了解,娜仁高娃坚信舍愣不会做出背叛部落的事情,娜仁高娃拿着舍愣的“血衣”,望着远方,怀着极复杂的心情唱出了这首贯穿全剧的主题歌。此曲旋律是欢快的,复杂的就在于它的情感是深沉的,演唱时我们需要塑造的声音就是矛盾的整合体,不能仅仅突出一个方面,难点就是能完整把握娜仁高娃外柔内刚的“情痴”气质和个性化的音乐形象。

《情歌》的整首曲调是分为A、B两段的,A段的基本情调是内在伤感而较为含蓄的,节奏上的处理可以有一定的伸缩性,所以我们的声音塑造上可以变得灵活自由些,发挥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在某个长音或者高音上适当延长,装饰音的处理可以较为随意,但要和语言的走向以及蒙古族音乐风格紧密结合,形成连贯舒展的旋律线条。B段的声音塑造在于紧密结合节奏的发展,要明显表现出对炽热爱情的向往的声音线条。大跳和级进上行的音符要尤其注意,越是出现这样的旋律走向,我们所要表达的声音就越是复杂,比如第36、64小节八度下行大跳,这就需要结合娜仁高娃内心执着与悲愤的情感,要特别注意声音高位置的保持,气息的控制尤其要沉稳。因此我认为声音的塑造与旋律恰当地结合是此曲的重中之重。

结 论

分析一首咏叹调首先要从分析剧情开始,没有剧情的深入分析我们在演唱时是难以把握人物的音乐形象的。《苍原》基调悲凉沉郁、史诗品格,是一部充满激情的英雄史诗性歌剧,体现了中国气魄的恢弘场景,《情歌》这首咏叹调的演唱不仅仅是要完成技术难点,更重要的是通过演唱把娜仁高娃似天使般纯洁的性格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忠贞和向往袒露给观众,把剧中集为一体的复杂情感通过音乐实现艺术的升华。每当我唱完这首歌,我的心情总是难以平静,因为娜仁高娃那悲痛的情感、失去情人的苦痛,真实而美丽的音乐形象还在深深地打动着我。通过对《情歌》的演唱分析与思考,我仿佛又学到了许多,歌唱不仅仅是为了歌唱,或许我们从中升华了我们对生活的感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用心歌唱,用心思考,用心演绎每一首作品,我们将会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第二篇:歌剧演唱与声乐教学

歌剧演唱与声乐教学

一、歌剧的声乐教学意义

学习声乐演唱的人如果有机会完整地演绎歌剧将会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有所提高,歌剧的演唱会让学习者渗入声乐艺术的实质。声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产生,可起到熏陶、感染人,提升整个人类的思想境界、审美理想的作用,也可满足人们心灵、情感的寄托和需要,达到启迪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这门艺术过程中要本着对艺术真谛的追求。以崇高的境界要求声乐的教与学。

在当今的美声演唱领域中,艺术歌曲与歌剧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我国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诗歌、戏剧、文学、美术、灯光、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至善至美的综合体。它的伴奏气势宏伟,一般使用管弦乐队,是在舞台上用演唱来表现的戏剧,是戏剧的一种音乐形式。大多戏剧是分幕的,幕与幕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的,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是按照一定的故事情节背景展开的。歌剧每一幕通常由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并且它们之间通常又由宣叙调衔接并贯穿发展起来,歌剧这一艺术形式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哲理性,可以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体现。歌剧是人们的情感所需要的,同时又能使人们得到娱乐和满足。它的存在并不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而是迄今为止独立的几种艺术的融合。作为综合艺术的歌剧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歌剧表演对声乐演唱提出更全面、更高层次的要求,它一直以来都是声乐的最高艺术殿堂。

二、歌剧与声乐演唱教学的关系

(一)歌剧演唱要求音乐与戏剧情节发展相结合歌剧的综合艺术特征对演唱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挑战,除用美妙声音表达出音乐,还要与戏剧、表演等其它舞台艺术协同配合。在歌剧的演唱与声乐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演唱者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歌剧是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对演唱者来说。将情节发展、戏剧冲突与音乐流动起伏相融合是必要的。情节,可以理解为戏剧发展中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的展示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则成为戏剧发展的动力,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离开戏剧冲突歌剧情节便不可能引人入胜。如果演唱者在表现这些过程时对人物性格有形象逼真的刻画,对人物关系、情节的展开和冲突认识、理解得深刻透彻。拿捏得恰当,演出会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欣赏者也会被吸引。而要想塑造出人物角色,做好案头工作很必要。要研读剧本,清楚每幕、每段、每句在说什么,原因后果、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要对人物性格,行为动机进行分析,对每一阶段的心理活动深入揣摩,这是成功塑造人物的关键。需要我们对剧本故事人物诞生的文化背景、植根的土壤有所认识和了解。因此宽泛的知识及敏锐的触觉和理解力对演唱者都是有用的。

然而众所周知,音乐是歌剧的核心,能获得成功的歌剧首先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歌剧中的声乐除了具备以上戏剧的思想认识手段,更重要的它是用人声的音乐形式体现歌剧主题和内涵,有力地烘托歌剧艺术效果。歌剧中声乐形式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它对演唱者提出演唱时要具备高超的声音技巧、准确识谱能力等各方面与音乐有关素质要求,为声乐的教与学注明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

(二)歌剧中各艺术体裁的共同存在对知识结构的完善

歌剧艺术体现了一种和谐的境界,在歌剧中,它的构成要素很多。是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绝佳组合。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里有宣叙调他称“朗诵调”,旋律近于说白,节奏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用于陈述剧情和戏剧动作紧密配合,也常作为咏叹调的引子用于咏叹调之前、咏叹调(是角色动作处于平静状态下演唱的独唱曲,相当于戏剧中的独白。主要刻画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一般篇幅大,结构完整,音域宽,技巧复杂,音乐富于抒情性和戏剧性,可以在音乐会上作为演唱曲目来演唱)和合唱或重唱(相当于戏剧中的群众场面。能烘托剧情的发展,使剧情富有动力)。歌剧的器乐结构:器乐分为前奏曲(开幕前演奏的管弦乐曲,起提示或概括剧情的作用)、幕间曲(幕与幕之间管弦乐曲,起烘托气氛的作用)、终曲(全剧结束时演奏的管弦乐曲,带有总结全剧的意义)和舞曲(富于生活气息,常起到配合剧情、活跃气氛的作用),这是器乐曲独立演奏的部分,而在整部歌剧中器乐是在连续不断地奏出旋律,除了联系各独立的幕,更联系各唱段、宣叙调、咏叹调和合重唱,并为其伴奏。咏叹调旋律优美,成为声乐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演唱者在歌剧表演中除了演唱精美的咏叹调外,更要将宣叙调表演得完整而准确恰当。

歌剧中的宣叙调有着交代剧情、表达情感、作为程式的段落、激化矛盾、结构转换的意义。音乐上突出的语气化音乐风格,旋律走向呈直线的平稳进行,节奏的均分,模糊的和声功能和分句,其实这些也都是为实现它说话的意义。在演唱技法上,要求比咏叹调更清晰地吐字,更生动的语感;唱法为增强声音的表现力会更自由些;分析判断说与唱的比例,与歌剧总的格调保持一致。高水平的演唱,不仅是技巧与情感的高度配合,同时也是艺术中的协和、对称、平衡美的表现,我们在演唱咏叹调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宣叙调,它可训练演唱者歌唱的整体感、统一感、连贯感。也使得演唱者深入对音乐的分析理解,扎实音乐修养。相信了解宣叙调并对其进行细致演唱后会对其它的声乐体裁有相应的促讲和指导,除了咏叹调、宣叙调之外歌剧中的重唱及合唱在声乐演唱及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因为它在音准、节奏、气息的训练过程中比独唱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此外还使得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处理、演绎能力得到立体的强化和提高。再者歌剧中的重唱除了具备一般重唱的特点外,要在保持声音和谐的基础上又要唱出具有角色的个性特征,和谐而不失个性。

重唱使得歌剧音乐中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兼而有之,它几乎都发生在主要人物情感交融或纠葛的时刻,为歌剧的发展提供了速度。如果说宣叙调强调了戏剧语言而忽视了音乐价值;咏叹调虽能自如地展现音乐力量,但有时又对戏剧语言产生了阻碍;重唱则是寻求音乐戏剧在戏剧性因素与音乐性因素之间获得平衡的一种最佳形式。这是由于重唱本身具有的多声部叠置的特点,因而能把歌剧中不同性格的人物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的心理活动、不同的情感表达同时组织进自身的逻辑结构之中,把不同内容的剧诗、不同性质的旋律按多声音乐逻辑和情节发展要求组合起来并加以戏剧性的展开。因此歌剧中重唱的特点是它在同一长度单元中,所表现的戏剧容量要比单声部陈述得更丰富,结构上更为紧凑,并且中间所包含的不同人物音质也加强了歌剧的戏剧性。

在合唱的学习排练中,要求队员以集体性的歌唱实践、学习、理解和掌握声乐作品,还要学习与指挥的密切配合,将音乐形象线条化。这是一个新的、独特的学习实践途径。因为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其表现形式极为内化。而通过与指挥和乐队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会将音乐具体化,拓展了音乐学习通道。同时,我们通过对指挥手势的感悟,对作品的各声部协调、平衡的多维立体的分析过程,会进一步地使内心的音乐形象丰富起来,也从学习中掌握了分析、建立音乐形象的方法和过程,这对个人的声乐学习和演唱是一个独特的促进和发展形式。

一般情况下,演唱时比较注意的是声音的优美和纯净,对于作品的处理则会忽略一些。因为平时学习中的模仿会占据很大的成份,不可避免,学生在歌曲内容情绪上的表现和理解会出现模糊,而在声音上过于重视,在情感的表现上落后,以声掩情,使歌唱的感染力降低。在合唱的训练过程中,由于群体学习和多声部的学习难度较大,每个片段的学习时间相对比较长,在排练学习中注重对作品各声部感情和内容的分析,比较细致地从各声部歌唱速度、力度、音色的对比上进行练习。这种极为细致的分析和练习,会使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聆听各声部的变化及整个重合唱的效果而感受到音乐形象的表现要求,使得在声音的表现中更注意的是整体形象的树立,从而能正确理解和演绎作品。作为一种群体艺术形式的歌剧重、合唱学习;学习者会在排练、演绎过程中,通过指挥的要求、自身的合唱实践,不仅在基本素质、理解作品上有很好的进步,而且对声音的判断、调整和认识也将有一个飞跃。同时,由于是群体的学习,学习者也能在同一曲目和统一要求下互相交流和提高,这对激发演唱者对声乐艺术的学习和认识有着重要意义,是单纯声乐课学习无法做到的。现在的很多音乐院校都不会忽视重唱、合唱、重奏、合奏在学生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会摆好它在教学中的位置,这样歌剧中众多的重、合唱便会使得声乐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它对学习者的声乐演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另外,歌剧表演是声乐与器乐的配合,此外它又是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与雕塑、服装、造型等的融合。它们共同体现一个时代场景,一种美的艺术效果。因此,声乐教学中又必须要注重声乐与器乐等各有关要素的配合,并要对画面视觉效果及有关的各种艺术要素进行审美与评价,不断探索、改进与提高。

(三)歌剧舞台实践与声乐教学

声乐的表演性艺术特征,决定了舞台实践对歌唱学习的重要性。实践是在积累经验,有了某种经历或体验,便会得出教训和经验,才可能使得事情越做越好。歌剧的演绎和普通的音乐会形式不同,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更多更复杂,要求具备的能力更高,需要演员的综合条件和素质。首先它是由多人演出的,需要演员与多方的配合,要求与其它成员发生互动,在眼神、动作、声音、情态进行交流,与自己一个人表演是不同的:它是由多幕连续不断的具有戏剧冲突的故事情节组成,每一场故事发展的阶段戏剧张力的程度,人物在此时的心理活动,都需要演员有较好的把握和塑造;歌剧的音乐流动需要随着指挥与器乐配合进行,还需要融进氛围,与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去展现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歌剧的演出要求演员在对戏剧思想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配合其它艺术元素,将歌剧艺术完满地呈现。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歌剧的演出会使各演出成员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熏陶与提高。

无论西方歌剧还是中国歌剧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都是重点,它体现并展示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歌剧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它对声乐演唱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演唱者在解决问题,努力达到这些要求的同时,也促进了技能水平的提高。

歌剧音乐的连续性使歌剧表演具有其特殊性。歌剧演员必须在规定的音乐空间内,去完成规定情景下的人物情感的表达。演员既要充分地把所扮演的人物生动形象地展现给观众,又不能超出音乐上带来的局限。因此,舞台上歌剧演员的表演,必须处于“理智状态”下的表演。表演话剧的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去酝酿情绪,调整状态。一旦情绪到位,他们可以完全投入,忘我投入,直到演员认为情感表达得到满足为止。即使有背景音乐的烘托,演员的表演也是自由的、可以尽兴的。而在歌剧表演中要求就更为复杂,演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情感表现,否则音乐可能已经转换到另一种情景上,因此歌剧演员的表演是受约束的且有被动性。歌剧演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声音、音准、节奏、速度及和指挥、乐队合作等一系列问题;还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舞台上的地位、剧情发展的速度以及对手的交流等等。这就使得歌剧演员最在舞台上塑造人物的同时,还要让思维不时地跳出来,检查声音、音准等方面是否到位。歌剧演出时,演员既要投入还要清醒地保持自我,歌剧的演出对演唱者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演唱者才可能在歌剧表演中更主动,更灵活。

第三篇: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的唱段分析

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的唱段分析

【摘要】:《伤逝》原是鲁迅先生于1925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所创作出的一部文学作品。在1981年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之时,为纪念鲁迅先生,施光南将小说《伤逝》改编为一部同名歌剧。歌剧剧本的创作忠实于原著,用叙事加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在20世纪20年代初,涓生与子君为爱而勇敢的与封建传统作斗争并赢得爱情胜利。但最终由于相爱简单相处难以及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故事最终以子君死亡,涓生愧悔的悲剧收场。本文通过阅读参考文献,研读鲁迅的《伤逝》及其他小说,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等方法,重点分析了歌剧《伤逝》中子君的咏叹调及子君这个人物形象。全文从四部分加以论述:第一介绍歌剧《伤逝》的创作背景;第二对歌剧音乐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三针对子君咏叹调的唱段分析;第四结语。以歌剧《伤逝》中子君经典唱段《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三首作品进行人物,音乐及演唱的分析,塑造音乐中子君形象的框架,为更细致的诠释子君唱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帮助我们提供了解作品和演唱相关知识,并培养歌唱者更深层地体会这些作品的潜在魅力。歌剧《伤逝》的创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歌剧也不例外,此时的歌剧创作,较之以往有很大的创新,歌剧《伤逝》拉开了我国抒情歌剧的序幕,在我国歌剧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歌剧《伤逝》施光南子君咏叹调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7.2 【目录】:中文摘要6-7ABSTRACT7-8引言8-9第一章歌剧《伤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9-111.1创作背景9-111.1.1作者简介91.1.2歌剧脚本的创作背景及特点91.1.3歌剧《伤逝》的音乐特点9-11第二章子君的人物形象分析11-122.1子君的人物形象分析11-12第三章子君的唱段分析12-233.1春的咏叹——《一抹夕阳》12-163.2秋——子君的彷徨与呐喊:《风萧瑟》16-203.3冬——最后的哀歌:《不幸的人生》20-23第四章子君唱段的用声特点及音色控制23-254.1子君唱段的用声特点234.2音色的控制23-25第五章结语25-26参考文献26-27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7-28致谢28-29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29-31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四篇:新时期民族歌剧演唱的思考和建议论文

摘要:歌剧自传入中国之后,百年中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音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的歌剧创作,需要好的歌唱者来进行二度创作,从而完成歌剧的普及和传播。新时期下,要结合中国歌剧创作的新特点,对歌剧的演唱进行新的审视和探索。本文即是对新时期民族歌剧的演唱,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新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歌剧;演唱;思考和建议

一、歌剧演唱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

歌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被誉为是音乐表演的最高形式。千百年来,音乐史上有众多的经典歌剧和经典唱段名垂青史。中华民族歌剧创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同样涌现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作品和优秀唱段。作为民族歌剧的演唱来说。一方面,随着我国声乐演唱事业的不断进步,无论是从声乐演唱观念还是演唱技术来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歌剧演唱和歌剧本体化相脱离的现象。与歌剧本体化的脱离,具体说来就是,演唱中过于对歌唱技术的注重,而对于唱段、对于歌剧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情感的表达不够重视。很多经典歌剧和唱段,甚至成为了演唱者炫耀歌唱技巧的工具。歌剧本来就是供人演唱的,本无可厚非。

但是演唱不是“滥唱”,想要表演好一门艺术,首先应当对这门艺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而这种“滥唱”的根源,就在于对歌剧本体的重视程度不够。拿一些经典唱段来说。很多演唱者,特别是声乐学习者,甚至连个完整的歌剧都没有看过,熟悉了旋律和歌词就开始演唱。《珊瑚颂》、《一抹夕阳》、《我的虎子哥》这些作品的歌词和旋律,可能几小时之内就可以牢记,但是这些唱段的前因后果,所要表达出的情感,没有的全面的了解和学习,没有充足文化知识修养,是做不到的。所以说,歌剧演唱,首先要对歌剧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面对作品的时候,放下身架,踏踏实实的去理解和体会,觉得自己没有完全融入作品之前,不要轻易的就演唱,那将是作品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歌唱的不负责任。

二、注重表演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

长时间以来,民族歌剧的表演环节,一直都是困扰着民族歌剧发展的难题。改革开放之前,民族歌剧的创作和中国的传统戏曲联系较多,那一时期的歌剧演员,都是戏曲演员出身,所以在表演环节上,基本上能够满足要求。而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华民族歌剧的大发展,越来越接近于本质和纯粹的歌剧,所以戏曲演员,虽然表演上能够胜任,但是演唱环节上,已经不能满足声乐技术发展的需要了。而另一方面,掌握着先进科学的声乐演唱观念和技巧的歌唱者,表演技巧和经验却又相对匮乏。而且随着歌剧唱段经常被单独的演唱,所以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新时期下,中国歌剧无论是在创作数量还是创作质量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迫切需要既会表演又会演唱的全能性人才,才能满足歌剧的实际需要。

具体说来,现有的民族声乐歌唱者,要主动对表演知识进行补充和学习,不能因为自己的不演出歌剧,或者最多演唱几个歌剧选段而不予重视。表演作为一门艺术,是和歌唱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即使是一小段单独的演唱,也同样需要的合理的表演。另一方面,作为高校的声乐教师,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的表演能力。具体的培养内容,可以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是世界上所通用的表演知识和技巧,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戏曲中关于表演的知识和技巧。这两个方面,分别应对着“歌剧”和“民族”这两个关键词。歌剧是一门世界性的表演艺术,需要有相对的世界性的表演知识和技巧作为支撑。同时,中国的歌剧是民族歌剧,民族性的歌剧表演,是民族二字的重要体现。中国戏曲和歌剧艺术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对于戏曲艺术中表演程式和表演技巧的借鉴,能够大大丰富歌剧的表演,使这种民族性得到突出。所以说,加强表演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已是刻不容缓。

三、将情感的表达作为歌唱的首要任务

歌唱的最终目的就是情感的表达,歌剧自然也不例外,且歌剧具有戏剧冲突性,所以情感的更为的激烈和突出。情感的表达是歌剧艺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歌剧表演中,如何使歌词的文学语言与曲调的音乐旋律融为一体,如何读准歌词文学语言中的思想内容,从而理解并进行再创造,是每一个歌唱表演者必须深入探究的。歌剧艺术中的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要能准确地表现出剧情中的意境与人物情境,真正做到发自内心有感而唱,声中有情,以情传声。所以说,民族歌剧中,演唱的首要和最终任务,就是的艺术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抒发。特别是新时期下,歌剧创作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各种类型的新的艺术形象层出不穷,需要探索出一个具有相对普遍适应性的观念和措施,适合不同类型作品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的需要。具体说,艺术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是对歌剧作品的全面了解。歌剧创作的背景是什么?创作者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作品呈现出了怎样的艺术风格等。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感特征,获得和人物相一致的情感体验。第二个阶段中,主要是情感的融合。即演唱者和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融合。这种融合的也是人物情感表达的基础。演唱者要将自己的化身为作品中的人物,通过想象,为自己营造出和作品相一致的场景,这个想象的过程中,可以一句也不唱,只是聚精会神的体验和融入,直到演唱者以为自己就是作品中的人物了,这个融合的过程也就完成了。第三个阶段中,因为有了充分的情感体验,演唱者此时已经有了一种表演的冲动了,这时候的演唱,已经基本上能够充分的表达出作品的情感。而需要注意的是,演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不能因为情感的过于投入而影响了演唱本身。过于激动时将音唱破或者是泣不成声,也都是不可取的。最后一个阶段,则是获得与观众的共鸣 通过自己精湛的表演之后,观众们也获得充分的情绪感染,这种共鸣是可以相互传递的,从而实现了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完成了歌剧情感表达的最终任务。

四、对咬字行腔的艺术的充分重视

我国民族歌剧艺术的演唱与其他歌剧演唱的最大区别是在语言上。我国民族歌剧艺术的演唱是在继承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包括传统的戏曲、说唱艺术),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与技巧,以民间说唱文学为基础,以音乐和说唱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注重“字正腔圆”,通过“腔随字走”等手段,追求咬字吐字及行腔的准确性。可以说,我国民族歌剧咬字行腔的艺术,是我国民族歌剧艺术表现的主要特征,又是我国民族歌剧演唱的重要表现方法。我国清朝戏曲声乐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指出:“凡曲以清朗为主,欲令人人知所唱之为何曲,必字字响亮……,一字之音,必首腹尾已尽,然后再出下一字,则字字清楚。”例如歌剧《白毛女》第二场中杨白劳《老天杀人不眨眼》的唱段中,用吟诵的强音唱出“县长财主豺狼虎豹,是你们逼着我写的卖身的文书,北风刮,大雪飘,哪里走,哪里逃……”在这里不仅要有清晰准确的咬字、吟诵与说白的完美结合,还要注重特别的处理。比如当念到“逼”字时,演员要运用强有力甚至咬牙切齿的咬字方法,字字句句,坚定有力正是这一风格特点,使这一唱段充分表现出了对黑暗社会的痛斥,对万恶地主黄世仁的无比愤恨,唤起了听众对杨白劳深切的同情,塑造了一个朴实坚毅的劳苦农民形象。

综上所述,民族歌剧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从模仿尝试,到初步具备了歌剧的形式,从单一的创作到多元化创作的过程。其中,作为歌剧的重要也是唯一的表现形式—演唱来说,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作为民族歌剧的演唱来说,一方面,要从以往经典的歌剧演唱中汲取经验和精华,特别是作为民族歌剧演唱本质性因素的继承;另一方面,要眼光外放,根据民族歌剧作品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对各种演唱进行研究和借鉴,以完美的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作品的主题情感为根本目的。唯有此,中国歌剧的才能充分的做到与时俱进,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田亚茹.中国歌剧史上的三次高潮引发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4(4).[2]李人亮.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J].戏剧文学,2004(1).[3]于庚芬.民族歌剧演唱的二度创作[J].戏剧文学,2004(10).

第五篇: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演唱技巧与情感把握

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演唱技巧与情感把握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文化产业系

音乐表演专业

学号124212011053

蒋仙平

指导老师

王磊

【摘要】《不幸的人生》选自剧作家施光南的《伤逝》,《伤逝》这部作品对中国歌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部作品中主要通过西方格局的表达方式来描写我国底层人民的生活,《不幸的人生》通过抒情与戏剧的表达方式来抒发内在的感情。

【关键字】《不幸的人生》 ;演唱技巧 ; 情感把握

Aria “unfortunate life” singing skills and emotional

grasp

【Abstract】Unfortunately in Life was a part of Regret for the Past which was created by Shi Guangnan.Regret for the Past can be regarded as a milestone in Chinese’s opera history.This national China opera was displayed by the representation means same as that of western opera.It shows normal life of intellectuals under the old tradition society.Unfortunately in Life combined the lyricism and theatricality together, and conveys emotions like desolate and despair.【Key words】 Unfortunately in Life;

singing skills ; emotion assurance;

绪论

《不幸的人生》是歌剧《伤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而写作的,它选自歌剧《伤逝》,在《不幸的人生》中主要描写的是男女主人翁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女主公迷茫的生活现状,在歌剧演唱过程中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一、施光南与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简介

(一)施光南简介

施光南出生于1940年8月22日,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培养出的新一代作曲家,也被称为“时代歌手”。他出生在西南的重庆地区,青年时代进入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天津歌舞剧院工作。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剧《伤逝》等。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之后,他创作了《祝酒歌》,表达民众扬眉高歌的欢快心情,并且传遍华夏大地,他创作的歌曲拥有浓厚的民族韵味,深受大家喜爱。1990年5月,施光南先生因绝症逝世。虽然施光南去世的比较早,不过他的作品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二)歌剧《伤逝》剧情介绍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时创作的。歌剧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主要以反对封建礼教为主题进行创作的,故事主要围绕两个青年知识分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故事来进行。用倒叙的手法首先由男主人公涓生的归来拉开剧情,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他们向传统的封建礼教发起了抗争,子君不顾家人的反对,接受了涓生的爱情,然而在他们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时候,世俗的成见使他们遭到嘲讽,挚友也避开他们,工作被辞退,夫妻感情产生了裂缝。两个人的感情出现问题,涓生认为他们的爱情在现实社会中是很难有美好结局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太多的压力,为了从这种生活中解脱出来。他违心的对子君说“我已经不爱你了”子君心死了,绝望了。最后以悲剧告终。和小说不一样的是,涓生对子君逝世后的悲伤情绪在歌剧中得到了保留,而且还为主人公设计了相应的心声,在歌剧中对男女主人公采用咏叹调的手法表达彼此感情,外加一些独白音乐使这种感情表达的更加详细,充分的利用了各声部的音域和不同的演唱形式,并且巧妙的运用“春、夏、秋、冬”的结构展示了涓生和子君爱情的开始、发展和破灭。其旋律优美动听,在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基础上,成功的塑造了爱情悲剧中的两个青年男女。

(三)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简介

《不幸的人生》描述的是《伤逝》中君在冬季感情生活的写照。《伤逝》中,子君和涓生的爱情到了冬季,承受了来自社会、生活的茫茫压力,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开始逐渐破裂,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男主人公涓生对子君说“我已经不爱你了!”并提出分手,独自离开寻找生活的出路。而对子君来说,这样的结局将她打入深渊,并逐步走向死亡。在《不幸的人生》中,子君感叹自己拥有的不幸人生,在承受了来自社会、家庭、爱情的压力后,她不知何去何从,于是选择了死亡。而子君自杀后,涓生沉浸在悲痛和悔恨中,后悔自己让子君独自承受巨大压力。这首歌剧的整体基调非常沉重,悲剧色彩强烈,情绪也比较激昂。

二、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演唱技巧与情感把握

(一)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演唱技巧

1.气息训练技巧成熟 《不幸的人生》整体速度为Andante,即中速稍慢。演唱时的情绪表达应该是低沉、绝望。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保持松弛的状态,用流畅的、均匀的气息演唱。歌曲中出现的大量的高音、三连音、大跨度音、同音、反复音等。在训练技巧上,演唱者可选择适当的练声曲来训练演唱技巧。气息上选择长吸慢呼,急吸,快吸等训练方法。以便在演唱时达到更好的表达

2.音乐的分句拿捏得当 在演唱时,还应该注意歌曲的自然乐句和自然段落,不能按照歌者的喜好避免随意延长或者把乐句唱断,尽量避免随意的停顿、随意的换气,这都会影响到乐句的完整性和原有的音韵美。B段的最终,歌词“寂寞、凄凉与怨恨都集中在那条路的尽头。” 从谱面上来看,虽然有很多的八分休止符,但是在演唱时,为了更好的表达,应保持乐句完整性的前提下技巧性的处理这些停顿,做到声断气不断,让演唱者的感情达到更好的表达。

3.咬字吐字清晰

想要把《不幸的人生》中的情绪完整而充分的表达出来,咬字吐字清晰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演唱曲子之前不断的朗诵歌词,有助于演唱时的发音咬字更加清晰。A段中,要唱好每个音,需强调字腹的共鸣,字头的力度和字尾的短促。在B段部分,在对“我的眼泪啊,滴滴洒在,自己掘下的坟茔。我的眼泪啊,滴滴洒在自己掘下的坟茔”进行演唱的过程中,由于首句采用的是十六分音符的方式,这就给人结构比较紧凑的感觉,所以演唱时咬字必须清楚,至于在第二句中,滴滴这两个字的表现就比较突出,要有十分强硬的感觉,表达内心的悔恨。B段结尾女主人公演唱道“是寂寞、凄凉和怨恨”,“恨”这个字是闭口母音,发音较为困难,所以更要注意咬字清晰,注意上颚的保持、盯紧字头,字腹部分在气息的支持下,源源不断向前推出。如果在闭口母音的过程中出现吐字不清的现象,就很可能造成吃字、倒字现象的出现,这样对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也会有不利的影响。

4.声音色彩控制

在演唱时,还要注意把握咏叹调对声音色彩的控制。例如A段是在中低音区进入,节奏均衡的八分音符,和上行级进的旋律,这要求演唱者在均匀气息下,高度的声音控制,才能引起听者对子君悲痛、伤心、压抑的情绪。B段则表达三种情感,这要求演唱者用不同的声音力度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以体现情绪的不断推进。从最初“别了幸福的回忆,少女的痴情”时,应该用干净,清亮,如一线游丝的音色,来表达出对往日的眷恋和回到现实时的无奈与沮丧。到“我将回去,哪里是我的归宿?”时应该用更加的短促,有力的声音,来表达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渴望和一种决心,以及对未来的一个新的决定。“我将回去,哪里是我的路程?我将回去,我将回去„”表现她希望找到一条出路,但是被现实逼迫的无路可走时对命运的控诉,这段演唱要求演唱者感情充沛,能够充分表达子君的悲剧色彩,塑造她绝望、痛苦的特点。再现段中的声音则和A段和B段都不相同,它体现出子君从压抑到绝望。

(二)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情感表达

1.塑造正确的的音乐形象

在《不幸的人生》中,子君试图向封建社会的抗争,却又最终失败,她的爱人也离她而去,绝望之下,子君决定放弃,走向自我毁灭。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带入女主人公的情感和情绪,体会她悲凉无助的心境。所以在演唱中,演唱者不仅要带入自己,还要能够运用激情而高昂的嗓音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可以说,这首咏叹调是有很强戏剧性的,所以要注重把握好戏剧性和抒情的结合,此外,演唱者还要有圆润、柔美、有弹性的音色,能够灵活的传递情绪,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让人久久不能平静,为子君这个悲剧女子而感到惋惜。

2.对剧情和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与演唱时的情感表达 在演唱时,演唱者还应该注重对不同乐段中表达出的不同情感,与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相结合。比如,歌词在最初的时候是“又是一片安静,又是如此的寒冷,我的心啊,此刻感到是那么的痛。也许我是错的,我们不应该再在一起了,这求生的道路充满了无奈。”表达了对现实的绝望跟无奈,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我的眼泪啊,滴滴洒在自己掘下的坟茔。”表达自己为过去爱情的一种代价,为自己的盲目的爱情买单。“我将回去...我将回去...我将回去...”三个的我将回去表达了子君的一种决心,以及之后父亲的威严,路人的嘲讽。清晰的了解歌剧的情节发展,熟悉哪个乐句表达冲突,或者表达绝望的思想感情。属于什么样的感情基调,想塑造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这都是演唱者需要好好分析准备的内容,在把握剧情的基础上,深刻了解人物内涵,然后运用声音的色彩变化和歌唱速度来传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描绘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且完美的将其呈现出来。

三、结论

这篇文章分别对歌剧《》与歌曲《》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在演唱过程中所需要抓住的重点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女主人公子君的内心复杂情感和人物性格方面有一个更加细致的了解,传达出其哀怨、悔恨并且最终决定放弃、走向自我毁灭的绝望情绪。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与探讨,能够增加对民族歌剧,特别是民族歌剧中的咏叹调的了解,也能提高演唱咏叹调作品时的情感表达,增强与听众的共鸣。完美的诠释这部作品。参考文献

[1] 龙文莉.歌剧《伤逝》中《不幸的人生》的演唱技巧[J].艺术空间,2010.[2] 王燕.浅析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及演唱风格[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 年第 9期.[3] 刘倩.论中国歌剧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差异——以歌剧咏叹调《不幸的人生》和艺术歌曲《故园恋》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2011,23(3):108-110.[4] 田昊.浅谈《不幸的人生》的演唱处理[J].黄河之声,2012年第15期.[5] 沈颖.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演唱与分析[J].理论学术,2010.[6] 苏艳丽.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演唱风格及演唱技巧的比较与探究,2007.[7] 潘龙瑞.谈艺术歌唱中的情感表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5(4):146~147.[8] 李力.论民族歌剧中演唱技巧与形象塑造的关系[J].菏泽师专学报,2001,23(3):92~93.[9] 乔爱玲.谈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情感[J].人民音乐,2003,(9):56~57.

下载歌剧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思考(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歌剧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思考(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民族歌剧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中华民族歌剧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族歌剧发展认识上的误区,分析了影响民族歌剧发展的因素,对民族歌剧发展方向的定位和趋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关键词:......

    浅谈《映山红》作品分析与演唱(推荐5篇)

    浅谈《映山红》的作品分析与演唱 作者:张强 中文摘要 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创作的《映山红》歌曲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当代歌曲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本文以傅庚辰创作的红......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男中音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男中音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的演唱 作为一个美声男中音,经过四年的学习,演唱了很多莫扎特的声乐作品,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也对一些图像音频资料进行......

    歌剧与音乐剧

    1、音乐剧演员表现剧情的方法是歌唱和舞蹈;歌剧演员表现剧情的主要方法是歌唱,演员的舞台表演只不过是走过场,形式一下而已。歌剧必须用美声唱法,通过歌声来讲述故事;音乐剧随便......

    民族歌剧《江姐》咏叹调《五洲人民齐欢笑》作品赏析(合集五篇)

    民族歌剧《江姐》咏叹调《五洲人民齐欢笑》作品赏析 朱明月(文章来源:大舞台杂志,转载注明出处) 本文转自:http:// 中州期刊联盟代发论文QQ1619318789 摘要:《五洲人民齐欢笑》这......

    试论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伟大的灵魂 高贵的心》(K.578)的音乐特征与演唱研究

    试论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伟大的灵魂 高贵的心》(K.578) 的音乐特征与演唱研究 摘要:音乐会咏叹调是当前一种能够充分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形象以极富抒情性、戏剧性表现出......

    邓丽君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分析

    邓丽君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分析 众所周知,邓丽君是一位在亚洲地区和全球华人社会极具影响力的台湾歌唱家,她的歌曲在华人社会广泛的知名度和经久不衰的传唱度为其赢得了“十亿......

    贺敬之与歌剧《白毛女》

    贺敬之与歌剧《白毛女》 《白毛女》的创作一波三折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戏剧音乐系组织创作《白毛女》,起源是当时担任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的周扬,收到《晋察冀日报》记者林漫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