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书报告)极品

时间:2019-05-13 10:3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书报告)极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书报告)极品》。

第一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书报告)极品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书报告

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篇文章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李大钊作为“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篇文章的发表“不但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不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根据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标准来评判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关系,物史观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阶级斗争与互助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政治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等,李大钊都做出了自己的论证,反映了其思想的敏锐闪光之处,显示了其特有的理性。并在最后提出“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表达了对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期望。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第四部分中提到:“历史的唯物论者观察社会现象,以经济现象最为重要,因为历史上物质的要件中,变化最甚的,算是经济现象。故经济的要件是历史上唯一的物质的要件。自己不能变化的,也不能使别的现象变化。其他一切非经济的物质的要件,如人种的要件、地理的要件等等,本来变化很少,因之及于社会现象的影响也很小,但于他那最少的变化围内,多少也能与人类社会的行程以影响。在原始未开化时代的社会,人类所用的劳作工具,极其粗笨,几乎完全受制于自然。而在新发现的地方,向来没有什么意味的地理特征,也成了非常重大的条件。所以历史的唯物论者,于那些经济以外的一切物质的条件,也认他于人类社会有意义,有影响。不过因为他的影响甚微,而且随着人类的进化日益减退,结局只把他们看作经济的要件的支流罢了。因为这个缘故,有许多人主张改称唯物史观为经济史观。” 这段文字在上引布丹氏的《从最近的批评看卡尔·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对经济因素的分析相当一致:“经济因素被认为是唯一的物质因素,原因在于,它是唯一能够变化和发展的物质因素,因而是唯一能够引起马克思所谓的“上层建筑”之中 发生变化和发展的因素。”这表明,李大钊非常认同唯物史观的要领,即经济的构造对于其他社会学上的现象是最重要的这一点。为了证明法律现象只能随着经济现象走,不能越过他,不能加他以限制,李大钊以法国大革命为例,说明他们背后都藏着很复杂的经济意味。他说道﹕“只不过打着这些旗帜互相争战,以图压服他的反对阶级,而保自己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就是了。这类的政治变动,由马克思解释,其根本原因都在殊异经济阶级间的竞争。”

对于这一观点,我也非常赞同。市场经济就是看不见的手,而政府制定的法律则是看得见的手,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1776年在《国富论》中提出,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因为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这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决策,而法律只能作为政府管制的手段之一,法律的力量绝不能影响经济发展的趋势。

李大钊还在书中写道:“全社会越来越分裂为互相敌视的二大阵营,为相逼对峙的二大阶级:就是有产者与无产者。并预言现在资本主义的组织不久必移入社会主义的组织,是必然的命运;然后更根据这个语预言,断定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方法仍在最后的阶级竞争„„有产者阶级,于其不满百年的阶级支配之下,就造出比合起所有过去时代曾造的还厚且巨的生产力„„有产者阶级不但锻炼致自己于死的武器,并且产出去挥使那些武器的人——现代的劳动阶级、无产者就是„„而无产阶级终将战胜有产阶级。”

对于这一观点,我不完全赞同。因为在我看来,马克思的理论告诉我们共产主义包括作为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要消灭是的是三大差别,要消灭的是阶级差别,而不是消灭资产阶级。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资产阶级在我国,在现阶段不但不可能消灭也打不倒,也是不能打倒的。在现阶段资产阶级有其剥削压榨劳动人民的一面,但更有带动经济发展的一面。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是我国社会的四大阶级,是社会的支柱当前我国贫富差距太大,这个问题要解决。一方面,我们不能消灭资产阶级,不能消灭资本,但我们可以节制资本,坚决打击一切奸商、官商勾结的腐败分子,绝不是资产阶级。另一方面,我们当然应该承认,在马克思时代,他们看资产阶级与我们今天看资产阶级有天差地别。历史已经过去160多年,历史证明了资产阶级最终没有自欺欺人,并且不同程度地确实给本国的无产阶级带来了“良好结果”。不说别的,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由于允许组建民间团体,有真正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工人们有自己的“娘家”如“劳联”“产联”这样的工会组织,反而比无产阶级社会的工人活得更有尊严也更滋润。最能证明资产阶级伟大的一点是,当他们真正成为一个阶级之后,即把自己这个阶级也放在接受批判的位置上,哪怕是出现像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样顽强地要消灭他们的对立面,发表和出版了一篇篇要推翻和消灭资产阶级的著作,事实上也还是容忍了,而这在后来的无产阶级社会却是难以想像的。

读罢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我发现,李大钊除了从时间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部分外,又按内容把它划分为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经济论三部分。阶级斗争是与唯物史观和经济论并列的内容。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李大钊第六部分中详细叙述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之后,明确指出:“这样看来,马氏并非承认这阶级竞争是与人类历史相终始的,他只把他的阶级竞争说应用于人类历史的前史,不是通用于过去、现在、未来 的全部。与其说他的阶级竞争说是他的唯物史观的要素,不如说是对过去历史的一个应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大钊的观点是非常具有高度的。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的深刻之处正在于李大钊把握住了马克思学说的本质内容——唯物史观即经济史观、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些内容,我们不能说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已经给予正确的认知。相反,却存在着严重的误读。从这误读中也能进一步凸显出李大钊思想的先觉与深刻。他敢于独立思考,率直指出马克思学说中存在的“偏蔽”,他说:“„„终觉有些牵强矛盾的地方。唯物史观与阶级竞争说的矛盾冲突,算是一个最重要的点。阶级竞争是历史的终极法则,造成历史的就是阶级竞争。一方否认阶级的活动,无论是直接在经济现象本身上的活动,是间接由财产法或一般法制上的限制,常可以有些决定经济行程的效力;一方又说阶级竞争的活动,可以产出历史上根本的事实,决定社会进化全体的方向。”但在这之后,李大钊为之解释“这全因为一个学说最初成立的时候,每每陷于夸张过大的原故。但是他那唯物史观,纵有这个夸张过大的地方,于社会学上的进步,究有很大很重要的贡献。他能造出一种有一定排列的组织,能把那从前各自发展不相为谋的三个学科,就是经济、法律、历史,联为一体,使他现在真值得起那社会学的名称。就是这个,已足以认他在人类思想有效果的概念中,占优尚的位置,于学术界思想界有相当的影响。小小的瑕疵,不能掩了他那莫大的功绩。”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初创时期,李大钊能相当敏锐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本身存在着某些“偏蔽”,强调新文明的建设既要进行物质的改造,也要进行精神的改造,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说明当他最初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并不盲从,而是对马克思的学说采取了科学、认真和求实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文发表不到一年,同为北大教授的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此文一出即引起轩然大波,一场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转播的论战拉开了。很显然,胡适的文章是针对李大钊主张的马克思主义而来的,他认为“主义”是“空 谈”,是“阿猫阿狗”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主义”是“进口的”,“没什么用处”,谈多了是“很危险的”。而李大钊是深谙马克思主义精髓之人,他分析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学者以为现代经济上、社会上发生了种种弊害,都是现在经济组织不良的缘故,经济组织一经改造,一切精神上的现象都跟着改造。”并从经济史的角度高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劳动为尺度、以人性的复归为目的的实现“政治的解放”和“人的解放”“现实运动”。这次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最后,可以看出,《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背后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作为支撑。而这就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在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有着博大的胸怀,他们眼睛盯着的,是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并从中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营养。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而言,李大钊的这样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意识,或许比其文章中的具体的文字更为重要,这是更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的。

2014.4.3

第二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学院:XXXXX

专业:XXXXX

学号:XXX

名字:XXX

马克思已经逝世一百多年了,一百多年以来,他的形象似乎一直在变。在第二国际宣传影响下的马克思,是《资本论》的作者,是一位面孔严峻、目光锐利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家;在列宁主义时代,马克思则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作者,一位风尘仆仆、激情满怀的革命家;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学那里,马克思则又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一位悲天悯人、愤世嫉俗的“宗教先知”、“人道主义思想家”„„这种描绘多少有些漫画化,但也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马克思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确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岁月,这是正常的。马克思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其形象何尝不是在不断变化?在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那个大胡子画像的马克思给人的印象是既威严神圣而又神秘莫测;改革开放之初有一段时间,马克思似乎从革命家变成了人道主义哲学家;但不久他便渐渐远离我们而去,形象越来越模糊。尽管马克思的“主义”话语仍然是那样铺天盖地,但他的书与思想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大概只有一个传奇印象了,甚至于认为是至极的“古董”了。我是一个年轻人,是一名年轻的普通大学生,我对西方的经济学思想和管理学理念都非常的感兴趣。但是至今为止,我最敬佩的人物还是马克思,当然这其中经历很多次否定之否定等于的肯定的心路历程。虽说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在我的心目中,我宁愿把它看成一位治学严谨,思维严密的学者和智者,他首先是一位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哲学大师,然后又在他的哲学思想下孕育出了政治经济学的花蕾。我宁愿把它看成已达到了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最高层次追求的人,他把思考作为最大的乐趣,把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理想。在我看来,马克思对社会现象的本质的认识和精辟的分析,至今无人能敌。

自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受益非浅,马哲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站的最稳最高的。也许你们觉得马哲是十分枯燥、没用的,但是你真的在写文章或分析问题时没有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吗?马克思的经济学是为政治服务的,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西方把他归为古典经济学一类。西方经济学是为了更好的完善和发展资本主义,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为了分析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尽快摧毁资本主义。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一定范围的可调节性和灵活性,在我看来,资本主义还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和发展空间,但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就是胡说。从矛盾的另一面来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从反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他所从事的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百年之后的仁人志士都要在他的墓前扼腕哀悼!马克思的学说至今还在指导人们去谋取自身的彻底解放,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

第三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观

说到马克思主义,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从初中开始一直到现在研究生,每学期都在学习马克思主义,而且都是必修课,在高考,考研中,马克思主义都是必须要考的内容。对马克思主义陌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都和实际生活看似距离很远,不能真切的看到它的存在。但是我发现我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去看待和思考一些日常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指导我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这就是我学习马克思主义对我的帮助吧。下面我就浅谈几点我这些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认识吧。

首先从整体上,马克思主义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在这里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感兴趣,因为它是一门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在考研的时候我学习了它的部分类容,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下面我将举几个生活中的实际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释。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我了解不是很深,我将在文章最后浅谈一些我对这两方面的粗浅认识。首先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对认识的作用观点很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能提高人对事物的认识,人们通过对事物认识的提高反过来又指导对事物的实践。我举个我学习上的例子说明。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我深知计算机世界的知识是爆炸级增长的,一个人不可能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如果能再一个计算机细分领域取得一些收获就已经很不容易,而作为刚上研究生的我在目前做项目的过程中由于对所要研究的数据库方面内容之前不是很了解,那么自然而然的就必须从零基础开始学起,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刚开始可能就是按照书本的指导通过计算机去实现书上的内容,那么在通过计算机实现的这个实践过程中我明显感觉我对数据库方面知识开始入门了,对它有了新的认识,心里会说:原来数据库时这么回事。接着我尝试着把我对数据库新的理解通过实践去验证,当然有的是错的,有的是对的,如果是对的,那么这些就是之前的实践对我认识在起作用,而且即使被验证是错误的认识,那么通过实践我又知道我原来有些认识是错的,这样我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就可能避免走弯路,那么这样看来这也是实践对认识的积极作用。总结来看,就是实践对认识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反过来又知道实践,就这样循环往复,在实践和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的能力得到提高,具体到我本人就是我的计算机专业能力提高了。所以我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观点很认同。

接着再说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立统一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这一点我也是很认同的,先说说我对它们的基本理解。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矛盾的两个特性,也把矛盾分成了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分成了主要了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矛盾是由对立双方构成的统一体。互相对立的双方又必然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举矛盾同一性来说,同一性指出矛盾的对立面之间有不可分割互相连接,互相吸引互相渗透的倾向,矛盾的每一方有同另一方彼此依赖而不能独立存在。再举个简单的NOKIA的例子,NOKIA在90年代的时候还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公司,当时手机是爱立信,阿尔卡特,西门子,摩托罗拉的天下,但是NOKIA在同它们这些竞争对手的竞争当中不断找到自己与它们的不同,找到自己的优势,发现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的不足,从而指导自己的产品研发,走上2GSM的道路,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仅仅几年就成为了手机市场当之无愧的老大。可以说在NOKIA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正式竞争对手的存在,才迫使NOKIA不断寻求新的市场和新的技术增长点,从竞争对手身上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借鉴了对手的技术,完全可以说没有摩托罗拉,西门子这些竞争对

手的存在,NOKIA是不可能发现GSM这一新技术的。就连NOKIA自己在发给内部员工的公开信中说道,如果当时摩托罗拉,西门子看到了GSM且花大力气发展GSM,就没有NOKIA的今天,甚至NOKIA不可能生存到今天。是对手的存在才造就了今天的NOKIA,试想如果没有竞争对手那将是多么可怕地一件事情。且今就说说NOKIA在成为手机市场老大之后的表现来说明没有竞争对手是多吗可怕。NOKIA在2007年的时候公司市值达到了顶峰,觉得手机市场就是自己的家,手机市场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向以注重用户体验著称的NOKIA开始不注重市场发展变化,忽视了网络通信的发展多手机行业造成的影响,结果乔布斯的苹果抓住机会在短短1年的时间就在智能手机市场超越了NOKIA,可以说是NOKIA自己让机会从手中溜走的。在NOKIA发展的20年中我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就是这样的:NOKIA在竞争对手云集的手机市场得以发展壮大直至顶峰,但在到达顶峰后一时找不到竞争对手导致了NOKIA得衰败,所谓成也对手,败也对手。

再来看看看矛盾的对立方面的例子。矛盾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分离,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太多太多了,在互联网发展之初的网景浏览器在微软的IE浏览器的冲击下消失了,西门子手机在摩托罗拉和NOKIA的竞争下推出了手机市场,ebay在淘宝网的攻击中也黯然退出了中国市场。

综上就是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浅显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一个基本观点是客观决定主观。但是主观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经过人脑思维形成的东西,是人这个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性质。人是事物,事物都有内因,主观就是人这一事物具有的内因。既然主观是内因,那么主观之外的一切客观存在,就都是人这一事物的外因。这样客观决定主观。其实人类哲学家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千年,到底是主观决定客观还是客观决定主观这都是难以言说的问题,我在这个问题上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决定主观的观点表示认同,我也是基于以下在生活中的认识来表达我的观点的。

我从小学到研究生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在这15年过程中我对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学校,同学,朋友等这些概念都是在我接触到他们的过程中逐渐在我大脑里形成的。而且可以说每个人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对上面提到的概念可以说认识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这就是客观决定我们人主观认识的例子。我在上学之前没有接受教育,那么国家,家庭,朋友,同学这些概念我就不知道,知道我在生活中明明白白的接触到了他们,才知道原来同学是这样的人,朋友是那样的。再说说家庭,在一个温馨家庭出生的孩子他们对家是充满渴望和欢喜的,他们爱家,因为家是他们的港湾。但是也同样有一些不幸的孩子出生在了破碎的家庭,那么他们的家庭意识往往比较淡薄,觉得家就是那么回事,没有什么好眷恋或者在意的。这就和上面所说的形成反差,为什么呢,还是上面说到的,客观决定主观。有什么样的客观条件,就决定了生活在其中的人有相对应的主观认识。

最后我再说一说马克思主义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意外的另外两个方面,一个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是科学社会主义。我对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那么深,可能这和我的专业以及上述两方面知识与现实生活距离太远有关系。我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粗浅认识是马克思主要是研究了当时他生活的那个资本主义时代的情况,并加以总结和归纳得出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即资本主义虫原始积累到资本家垄断再到现在的跨国垄断以及国家垄断在这之后就不知道是什么了。我也不知道。还有一个就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这个学说指出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们人类社会最终会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我想说,共产主义社会能不能实现我不知道,这是一个信念问题,但我相信的是,人类社会会一直进步,会越来越好,当然其道路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以上就是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浅显认识。

第四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精选)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从小就只知道中国共产党,知道信仰马克思主义,可是却对他没有多少理解,不明白其理论,更不明白其中的体会,然而现在真正的上了马克思哲学的课,才了解到一些,自己也开始可以对他产生一点论述。

个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从对其了解开始,李大钊曾写过同样的题目《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人慢慢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深层的理论体系,作为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改造世界的武器,是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先的文化精髓。对于马克思思想深入学习,结合自身,对学习生活中的脉络进行梳理,有更透彻的认识。

可以说,从实践出发去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也是马克思哲学对事物的理解,马克思把自己的思想规定为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就比如在自身的行为中,分清主次,主客分明,作为一种层次性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过反思,反思既是对思维对象的反复思考与探讨,又是对思维本身的反身思考论证。反思首先是反复思考,是对思维对象的多重思考。反思具有反复思维和反身思维的双重含义,是思维之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类似于学而思进而反思的理论,在学习中融合学问经验始末,进而合理性思考,筛选合适且适合的思维,不是盲目怀有思维定势,推陈出新,了解行为路线。马克思主义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作出评论,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怀疑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再通过实践把理想转变为新的现实,这是一种进取的心态,不要满足于现状,而是求其不足,进而完善和补足,哲学态度上,假定现在的不合理,进而寻求新的道路,得到更加合理的完善。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硬化的教条,而是一个行动的指南。这种指南作用在一百多年来发挥出来,它所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深刻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亲身参加和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并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路线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中必须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是一种思想上的敬仰,在取得主导后,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人们的思维产生限制,在现在新的阶段下,我们该如何应对一切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困惑。人的精神需要新鲜且鲜活的思想来补给与供给,我们选择一种思想,而不是那种思想来选择我们,李大钊写下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人开始逐步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与整体的国情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是适合我们的,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有人说:“我们生来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被动接受的”,但传播效果是由被接受的群众决定的,传播的最终效果并不以传播者的主观愿发生实质性转变。

作为我们在校的大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但如何理解与合理运用这些知识,思想主线就是我们的信仰,需要特殊强调是,我们信仰的不是那种被束缚、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而是真正的能指导自己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人生地盘我做主,然后不断的去丰富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让硬化的马克思主义来丰富我们,作为我们得到物质利益的平板桥。总有人手拿一堆数据与调查资料,在不断强调大学生在现今社会被贬值,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培养出来太多教条思想的的学生。我们可以说,大学生就是代表了最先进的文化,一定要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这个社会的规则是拿来适应的,不是拿来改造的,我们在读大学生这样想的话,必然失去信仰,必然迷失在这样琐碎的求索生活里。比如近来四级即将开考,大家盲目应试做题,盲目的面对应试教育,被这种教条禁锢,欲罢不能,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思想,改变主观态度,换角度思索,得到心里思想平衡。

查阅资料,有人强调了看法,与我不谋而合,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是人,因而是科学的人学,马克思哲学之后任何企图另立或在他之外添加的任何所谓的人学都是不可能的;而形而上学哲学总是着眼于人,但是却把人沦为抽象的存在,因而是抽象的人学!马克思哲学证明了斗争只是人类前进过程中必然的环节,但马克思并不在哲学的范围内消灭斗争,也没有创造什么斗争,而是证明了这种斗争的消亡之路。形而上学者把斗争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但却企图在哲学范围内消灭各种斗争,其结果是造成了更大的分裂和斗争而自知;马克思哲学是历史的哲学,而非马克思哲学的形而上学哲学没有历史!共产主义社会生活不是马克思所首创,它是自有人类以来,人类就希望能有这样美好的生活,马克思只是证明了:共产主义不是一个哲学术语,也不是一个幻想,而是人类不得不经历的过程。

近几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五观”教育,想说下自己的看法,人生观:我认为,作为一个人拥有其他生物所没有的智慧,就是为了在活着的过程中,让自己活得富裕美好的同时,帮助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让别人同自已一样活得更好!这才无愧于做了一回人,无愧于自已的人生。价值观:其实,有的时候我们的价值观往往有时候是偏离实质方向的。因为我们首先往往把给予自已利益和好处的人当作好人,而忽略了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只有学会了做人,你才会有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只要你一生奉行了好人原则,你的一生无论干什么,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兢兢业业的奉献了一生,你就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理想观:人的理想要始终围绕着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努力。理想应当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之中。应该觉悟起来,当做国家的主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效力。教育观:人不受教育就会蒙眜。人的品行、知识、修养、都是受教育的结果。德育应该始终围绕塑造人有高尚的品德为第一大任,使全民族人民都能拥有纯结的心灵,健康的品德,无私奉献的精神。道德观: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必须拥有高尚的品德,我们在校的大学生应有符合我们学识的道德,中国泱泱大国一直秉承德育精神,我们应发扬光大!

以上是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和论述,这个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的学说,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与探讨!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概论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一少部分的书中的爱情

12级五临一班丁媛1211090

摘要恩格斯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然而,机械的唯物论,忽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庸俗的,是错误的,至少,在爱情上是这样的。爱情遵循矛盾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以及质量互变规律。如果没有了这些规律,那爱情就是一条窄路,并且通向的是一条死胡同。

关键词爱情 矛盾 辩证 思考

这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如若不然,文明社会就不会出现,而现在的外面,就应该是混沌一片。就爱情来说,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规律,才会有“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愿望。

一、矛盾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爱情里,缺了谁都不应该。荷西问三毛:“你愿不愿意等我六年。”三毛当时没敢承诺。六年后,两人再次相遇三毛对他说:“六年以后我再答应等你六年的那个约定,会不会太晚了。”如果两颗心靠在一起,不管是时空苍苍还是人海茫茫,六年也好、十六年也好,终究会在一起的。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里写道,“我知道你性情不好,心地却是很好的,吵架打架都可能发生,不过我们还是要结婚”。是的,矛盾哪里都有,如果被矛盾牵着鼻子走,那爱情将永无宁日。毛主席说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也许最终的结果是一方妥协,但至少还是两个人,至少爱情还在。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新规律

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矛盾都存在。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不同阶段的矛盾也不同,矛盾又有不同的方面属性。

很小的时候,我顶住了各种混乱的人名地名对我记忆的冲击,用当时几乎跟不上小说节奏的思维看完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爱情里的矛盾,被盖茨比和黛茜很好地诠释。最初的爱情永远是美好的,哪怕是一点点瑕疵,人们也愿意去努力弥补。盖茨比就是这样,为了爱黛茜,也为了能被黛茜爱上,他想方设法努力发财。但是有了钱以后却发现,这已经不能满足黛茜了。在一个物欲肉欲争相横行的时代,仅仅是金钱与爱情,已经不能满足一个变得面对任何变故都无动于衷的外表纯洁的女人。最终,他还是毁在了自己无知的、执拗的爱情里。或许这只是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也或许,这根本就不是一段爱情,只是一段用来填补自己对爱情的渴望的独角戏。

会看这本书是因为一次在某周刊里看到了作者——F.S.菲茨杰拉德的故事——他那充满坎坷,充满浪漫却又同时充满疯狂,充满矛盾的爱情故事。最开始他才只是一个在贵族预科学校里念书,并且爱好写作的穷学生。二战期间,他应征入伍,还只是上尉的他,爱上了一个法官家的名门小姐——姬尔达。但是因为贫穷,她拒绝了他。从此菲茨杰拉德努力伏案写作,并在经历了无数次退稿之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他成功了,他和心爱的女人结婚了。但是婚后的生活却一度让他崩溃——姬尔达愈发挥霍的生活,放荡不羁的享乐。但即使这样,他还一直在维持着这份爱情。直到妻子一病不起,他终于放手了,放开了一切,包括这份随着妻子而去的爱情。任何人事物其实都走在一条时间轴上,爱情也这样,随着时间往前走的过程中,一切都会变,但只要爱情不变,一切都好说。

三、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就像《扶桑》里写到的,扶桑和克里斯的爱情。他们的爱是那样的背叛礼教,是那样的不符合社会审美,是那样的纠结与肮脏。但是那是爱情啊,尽管最开始扶桑并不知道他是那样的爱着她,用尽他尚且幼稚的爱情爱着她。但是,在一次次碰触与对视中,她会开始对他有依赖。小说里甚至没有讲过爱情两个字,但最后,我想我可以从作者的笔触感觉到,她在等他,而其实他也在等她。只不过,迷恋终于清清楚楚变成了爱,却早已浑浑噩噩物是人非。

虽然有人说,“一见钟不了情,再见也不能怎样”。但是个人意见是,爱情是需要时间的,没有细水长流的体会,没有绵绵细语的催化,“一见”决定不了什么。一见就像是克里斯躲在树荫里看扶桑咬着自己的手指,每一下也都使他咬疼了自己的鲁莽。而再见就像是扶桑给克里斯把水吹凉的倒影的轻柔,对他来说,扶桑的脸上有着母牛般的温厚。对爱情来说,量变是保证。若只有最开始的一见倾心,是维持不了爱情的,甚至不能产生爱情。

其实,真正的爱情只有最初两个月的荷尔蒙分泌。过了两个月,爱情还能否维持下去就看两个人的关系转变如何。最终要到达的,是一种像亲情一样的境界,相濡以沫,相敬如宾。

纵然有这么多规律要遵守,但是爱情终究要是爱情,若没有爱情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的谈何意义呢?轰轰烈烈也好、平平淡淡也好,没有爱情,一切理论都是纸上谈兵。

参考书目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

《了不起的盖茨比》F.S.菲茨杰拉德

《扶桑》严歌苓

下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书报告)极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书报告)极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读书报告[推荐]

    石河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实践教学·马列经典原著读书报告读书报告题目:主标题 :把握哲学之美,指引我们前进——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感小组 代 表人:院系专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报告 实干兴邦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姓 名:申建明学 号:班 级:物流与信息管理系电子商务完成日期:指导教师:吴薇 13140201 2班......

    中国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

    自博12班 李爽 2012310691 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有感 ——记录十七大,小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报告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报告》 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 在分析人们创造历史时对参与历史活动的诸多影响因素时,历史唯物主义将其划分为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社会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报告

    已回答0个问题 偶然和必然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从原来肤浅的知道十月革命带来马克思主义到现在从大致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及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而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报告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报告近期,通过参加党校组织的专门脱产培训学习,在培训老师的授课教学指导和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先后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经典......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课程论文 姓 名:穆瑞卿 学 号:S14040334 指导教师:王力年 教授 专 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 院:电子信息工程 2015年5月12号 摘要:中国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有两方面含义:(1)实践的一般本质——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2)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