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时间:2019-05-13 11:0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第一篇: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黄河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讲师

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大量的有关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 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构想。

溺爱型的父母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交往困难、软弱无能,容易形成骄横、任性、执拗的性格,或者容易形成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

这类家长对子女过于宠爱,过于关心,其特征是对孩子的过分监护和关注,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一味满足,一味迁就,百依百顺。溺爱型的父母把孩子放到特殊的地位,一切服从、服务于孩子,不适当地 满足子女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处处迁就,事事代劳。

研究者曾将上海父母与日本父母的教养方式作比较,他们发现上海母亲强调父母要爱孩子、关心孩子,而 不重视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日本母亲则把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作为好父母的首要条件。这说明,上海的家 长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而爱孩子就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注:缪小春:《从中日幼 儿性格差异看独生子女教养》,《当代青年研究》1995年第4期。)

这种娇生惯养的家庭首先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自私、任性、放纵的坏习惯;“骄娇”二气严重,表现为依赖、懒惰的品行。另外,还可能形成蛮不讲理、霸道的坏脾气。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心理 健康受到侵蚀,情绪不稳定,狭隘、过度自傲或自卑,意志薄弱,缺乏自信,交际困难以及软弱无能。容易形 成骄横、任性、执拗的性格或者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当孩子长大成人面临与其家庭提供给他的环境迥然 不同的社会竞争时,则会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信心,灰心、失望而导致失败。

溺爱型是一种需要否定的教养模式,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孩子需要爱,但这类父母首先应当认识爱与溺 爱之间的区别。爱与溺爱很难从行为的表面去分别,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判断。如果可以使他将来发展成身心健 全的人,即使这种行为看来是冷淡甚至是“残酷”的,实际上也是爱。反过来,如果行为足以妨碍健全人格的 发展和知识技能的获得,那么,即使看上去是爱,实际上就是溺爱了。持这种教养态度的父母要注意:对孩子 应当严格要求,要把孩子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不要太关心孩子,随时问他这样那样;不要太亲近孩子,让孩子 充分自由地活动;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孩子从小应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 利;不要过于夸奖孩子。

专断型的父母导致孩子情感冷漠、自悲、孤僻、不合群,容易形成粗暴、敌意和冷淡的性格,或者形成执 拗、逃避和神经质的性格,也可能形成依赖、情绪不安和自卑的性格。

持这种教养态度的父母往往强迫孩子按父母的意愿办事,而且用惩罚来强制执行。不许孩子有差错或失误,否则就遭到打、骂、恐吓或其他惩罚。一次家长咨询活动后的统计结果表明,明显暴露出家长错误教养观及 教养方法的个例约占教育、心理健康类咨询人数的20%。有的家长不许孩子玩,有的家长规定不许孩子犯任何 小错误。专家们指出,时下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以为:“训骂就是疼”,“不管多严总是爱”。(注:陈建强 :《呼唤理智的爱》,《文汇报》1997年8月25日。)在另一次调查中,有31.4 %的家长承认如果孩子考试达 不到要求,自己首先会采取的行动是“痛打一顿”或“严厉批评”。44.9%的学生则认为在考试成绩达不到父 母要求时,自己最会遭到父母的打骂。不仅在教育上,家长权利和威严的强盛在整个养育过程中都表现得十分 明显。在问卷调查中,家长愿意“不论自己说什么,孩子都听”的占65.5%,表示“不愿意”和“无所谓”的 分别只有26%和4.1%(注:王金玲:《家庭成长环境与少儿心理现状》,《浙江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这种教育的后果,首先会使孩子时时处于紧张的状态,失去安全感;使孩子同父母的关系对立,失去归属 感;使孩子学会粗鲁待人,产生不容忍、不团结的行为。一个调查结果说明,218 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家庭管 教方式以严厉、独断、高目标、各方面加以限制为主,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 关重要。家庭缺少温暖和情感交流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关系密切。调查者甚至断言:“这比父母离异或死亡的 影响还要严重。”(注:李荫华等:《218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的家庭教育方式调查》,《中国心理卫生》199 5年第4期。)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表现为情绪很不稳定,恐惧、胆怯,情感冷漠;因惧怕失败而退缩、消极,意志 力差;因逃避惩罚养成说谎话、表里不一的不良品质,孤癖、不合群,自悲感强。自尊、自信、自爱和首创精 神等许多宝贵的性格特征便随之而被毁掉,并逐渐形成粗暴、敌意和冷淡的性格,或者形成执拗、逃避和神经 质的性格,也可形成依赖、情绪不安和自卑的性格。由于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 压抑和侮辱,在得不到温情,又面临暴力的情况下,孩子极可能离家出走,严重时则可能轻生。

专断型的教养方式塑造了孩子逆反心理极强的反社会品格,是完全不可取的,加强民主意识是这类父母提 高教养质量的当务之急。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家长的教育才能得到子女心悦诚服的接受;只有在平等的交流 中,子女的心理才能健康地发展。实行民主教养的基本要求是,父母要在思想上尊重孩子的人格;教养的核心 作用在于强化孩子的自尊心,鼓励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教养的原则是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命令。持这种教养 态度的父母要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勉强孩子做他所不能胜任的事。不要对孩子过于 严厉,要理解孩子,善于发展孩子的特长。批评孩子时,应该镇静,要注意态度与效果。

纵容型的父母导致孩子固执、散漫,社会适应性差,容易形成冷酷的、攻击的、情绪不安的性格,或者消 极的和玩世不恭的性格。

采取放任教养态度的父母以不干涉原则为建立家庭关系的基础,彼此“和平共处”。有些父母只考虑自己 的工作,有些父母天天只想赚到更多的钱,有些父母把下班后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看电视或打麻将上。这些家庭 对孩子来说缺乏情感的交流和吸引。父母对子女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孩子的言行没有严格的要 求和必要的约束,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孩子做了错事,不是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正确 引导。同时,不鼓励儿童去探索、求得成就以及尝试新的事情,不指导儿童去确定他们的行为是否恰当。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使孩子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而失去归属感。此外,父母没有给予必 要的行为准则和强化,使孩子缺乏社会责任心;父母对冲动的行为缺乏约束,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父母对 于孩子的成就没有鼓励,孩子缺乏探索行为和完成任务的行为;而且因为孩子实际上没有什么成就,所以缺乏 自尊感和胜任感。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容易形成冷酷的、攻击的、情绪不安的性格,从小不懂得 爱和关心,情感冷漠、自控力差、意志薄弱,自以为是、任性、固执、自由散漫、社会适应性差。

纵容型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教养方式,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是冷漠的、忽视的、不负责任的。这类 家长应该明确,教育子女是每位父母的天职,父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脱这个责任。每个孩子都需要家长的关 心和爱护,都需要家长尊重他的人格,都希望家长支持他的上进心,都需要家长满足他的合理要求。父母应该 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对孩子严格要求,时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运用适当 的奖惩手段,通过鼓励强化孩子正当的行为,也要帮助孩子解决面临的困难。

民主型的父母使孩子情绪稳定、情感丰富、意志坚强,独立、合群、自信,容易使孩子形成积极的、向上 的、热诚的、友善的性格。

这类家长多采用民主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父母是温和的、关心的,他们鼓励儿童独立探索,承认孩子 有一个独立活动的范围,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同家长讨论自己的问题并作出一些决定,但须在征得家长同意之 后确定最终方案。父母提出的规则虽然有时也用轻微的惩罚来贯彻执行,但是加以说明,而且随儿童的反应而 加以调整。属于这种类型的还有些父母更加开放,他们甚至认为孩子可以选择自己的一切活动方案,大人的意 见仅供参考,最终决定由孩子来作。民主型的父母对孩子精心培养,爱而不惯,严而不苛,信任尊重,民主平等,循循善诱,启发开导,以发挥孩子行动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类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 流,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对孩子事事处处提出严格要求;既高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 自主,激励孩子去做其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让孩子直言不讳,敢于发表意见,又对孩子的幼稚和错误 循循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

研究表明:持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首先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可靠。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 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另 外,温馨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挫折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 量,得到指引。因此,在民主和睦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意志坚 强,有自信心,能与人和睦相处。他们具有积极的、向上的、热诚的、友善的性格,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创 造性。

从家长行为看孩子心理发展的后果,无疑,这是最佳的教育模式,也是唯一值得推崇的模式。民主型的教 育方式,要求父母自身心理健康,只有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有可能对孩子施以民主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来形成现代教育观念。此外,了解家庭教育的方法也是提高教育效果所必需的手段。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不同,无论是溺爱型、专断型还是纵容型的教养方式,它们对孩 子心理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不一定是定因定果的关系。也就是说,同一种管教类型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引起的 反应,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比如,面对专断型的家长,有的孩子可能表现出倔强的、怀有敌意的“对抗”;有 的孩子也可能以顺从作为家长权威的“补充”;有的可能把经久的压制“融化”为极度的自卑;也有的可能表 现为满不在乎以求“解脱”,或者装出讨人喜欢的、受宠的样子来自我“保护”……。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 据孩子的表面行为来评价某种管教类型的实际效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民主型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孩子 的心理发展都是有益的。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新世纪对一代新人素质的必然要求。人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 也包括心理的健康,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是,从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的结论中,我们遗憾地看到,当今我国家庭教育的状况,特别是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家长在家庭教养过程中,往往只看到子 女有形的身体的生长和智力的开发,而忽视无形的心理的健康成长。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父母的教养方式无论是溺爱型、专断型还是纵容型,对子女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既 不利于子女的成长,也有悖于社会对人的要求,说到底与父母的初衷也是相违的。这一现状尽管已经引起有关 研究者的注意,但还远远没有引起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广泛注意与重视。我们认为,作为青少年成长大环境的 社会,应当通过报纸、刊物、电视等传播媒体,宣传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民主的教养模式,使之成为创建精 神文明、争建文明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青少年接受正规教育场所的学校,应当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 校等,指导家长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使之成为学校家庭 教育指导的重要内容。作为青少年成长最直接教育者的父母,应当转变旧的传统观念,不仅将子女看成是自己 的后代,子女的成长是自己的希望,更要将子女看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成材是国家的希望。只有这样,才会更自觉地学会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第二篇:父母教养方式纵横谈专题

★父母教养方式纵横谈

家庭教育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所谓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管教的一种大概取向。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父母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人格,父母教养方式更对儿童人格形成产生极大影响。临床的研究与实践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等都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早期Baldwin等人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在民主方式下发展的儿童比较活泼、外向、好奇心强,富有创造力和建设性,而在权威方式下发展的儿童则比较内向,保守缺乏好奇心和创造性。Levy等对亲子关系的研究表明,过度保护并且纵容,孩子会变的不服从,过多要求,不能克制自己,支配欲强;过多保护而又支配时,孩子被动、顺从、缺乏创造性。近期国内有人研究父母不良教养方式与人格障碍、神经症、抑郁症等发病有关。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度干涉的教养方式越多,其子女就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喜欢冒险等特征。过度保护可阻碍子女独立性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以致子女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及其子女的心理特点:

一般来说,可以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其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情感态度,即接受---拒绝维度;其二是父母对孩子有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容许维度。在情感维度的接受端,家长以积极肯定、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项要求;在情感的拒绝端,家长常以排斥的态度对待孩子,对他们不闻不问。在要求与控制维度的控制端,家长为孩子制订了较高的标准,并要求他们努力达到这些要求;在要求与控制维度的容许端,家长宽容放任对孩子缺乏管教。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不同的教养方式无疑会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专制型(支配型):

这种教养方式目前不是很普遍,但确实存在。家长教育孩子态度生硬,言语粗鲁,方法简单;采用严厉、高压、强迫命令式的教育,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愿望,经常打骂、体罚来使孩子就范。这种教养方式使子女容易发展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或是走向另一极端,强烈反抗、冷酷、残暴。这样教养出来的孩子学习被动,成绩很差。还有研究表明此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问题行为有较高的相关。

2、溺爱型(顺从型):

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把孩子摆在高于父母的不恰当位置,过多的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包办孩子的一切,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子女常表现为幼稚、依赖、懦弱、任性、自私、骄傲、情绪不稳定、无责任感。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社会上到处碰壁。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也受到限制。

3、保护型(限制型):

过分保护型的家庭比例比较高,有研究报告称高达30%。如果说溺爱是包办代替的话,那么保护型就是父母过分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

子女性格表现缺乏主见、脆弱、依赖性很强,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社会适应能力差。

4、放任型(自流型):

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孩子从小缺乏教育和关心,放任自流。

这种教养方式培养下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淡,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乏理想和追求。孩子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5、不协调型:

这种教养方式一种表现形式是教育态度缺乏一致性,连续性,随心所欲,以家长的情绪为转移,教育方式多变。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家庭中父母双方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不一致。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家庭内部缺乏稳定感,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焦虑、急躁、多疑、自卑,容易发展不良行为和心理疾病。

6、虐待型:

常见于极少数特殊家庭。家长视孩子为仇敌,对孩子打骂虐待。

孩子会胆小、脆弱,自卑,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发生率也很高。

7、民主型(教导型):

民主型的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并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他们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当然父母也为孩子的发展提出建议,理性的指导孩子成长。

儿童在这样的家庭中易于形成健全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儿童的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有研究者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60名高考状元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状元家长都属于这种教育类型。

建立良好教养方式几点注意:

既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呢?

建立良好教养方式的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家庭氛围是子女成长的催化剂。如果父母感情不和,经常打骂、争吵甚至婚姻破裂,子女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肯定是得不到良好的教养,会对子女心身发育极为不利。有研究表明,破裂的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同时单亲家庭子女违法犯罪率也很高。

其次,要形成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家长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者,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纠正自己的心理缺陷。尤其是母亲,许多研究表明,母亲的个性对孩子的影响比父亲更大。母亲具有女性的美德和天赋——温柔体贴、情感细腻等优点,母亲的温存、宽容、优雅的风度和文明举止都是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的先决条件。母亲更应该提高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

再次,父母应更多的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在当前,许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家庭教育可以无师自通,是自发的、本能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只有把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些基本的方法、理论掌握好,并灵活地、具体的和孩子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教养方式,家庭教育才可能成功。

最后,父母要保证与子女的沟通时间。尽管现在许多父母都是工作繁忙,但不应减

少与子女的沟通时间,亲情关系毕竟是其他关系所无法取代的。只有营造出和睦的家庭气氛,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亦尊亦友的关系、坦诚沟通,就既能让子女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正的关注和照顾,又能让子女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与父母沟通。这样的话,家长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好的教养方式。

案例2

一位初中男生因上网成瘾、逃学一年余前来咨询,该生于一年前开始上网吧玩游戏,随着时间推移上网次数逐渐增多。刚开始该学生还能克制,只是在晚上学校熄灯后出去上网。近一段时间,发展到逃学,欺骗父母是去上学,结果是跑到网吧内玩游戏,到周末则通宵在网吧上网。如果手中的钱不够,就到爷爷奶奶处骗钱或者从家中拿钱出去上网。学习成绩也明显后退。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到该生的家庭背景:父母均是商人,平时忙于赚钱,不是出差在外,就是在外应酬,该男生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父母也只是周末探望一次。上小学后,就寄养在老师家中,双亲很少有时间与这位男生进行交流。发现儿子上网成瘾后非常恼火,曾多次从学校将儿子接回家中,轮流上阵对儿子进行责备和批评,要求该生写保证书,禁止再去网吧上网,也不同意儿子提出在家中购买电脑进行有限时间上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是作为父母却不知道子女是否真正的感受到他们的爱心呢?让我们听听该男生在心理咨询师面前流着眼泪所说的话,我也知道父母在外赚钱很辛苦,可是,他们是很少跟我一起玩或者听听我心里的话,我感到很孤独。每次见面,就说学习要如何努努力,如发现成绩不好就责备,说我没出息,某某同学如何如何的好;经常购买一些课外辅导书或练习题强迫我做,并规定我的休息时间,出去与同学玩也规定在多少时间内必须回家,不允许我在同学家过夜。我也想改变上网的状况,不要到网吧去,家中买台电脑,规定时间上网,但是他们不同意,不信任我。他们从不放手,感觉不到自由和受到他人尊重。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属于严格型的。父母对孩子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子女。其实在生活中,该类型的教育方式并不少见。建议:

1、作为父母除了忙于工作之外,有必要经常挤出时间与子女进行有效交流,了解其内心的动态,理解他们的感受。如果实在没有时间见面,也可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子女进行沟通。

2、尊重、信任他们的选择和所做出的承诺,允许他们犯一些不关大雅的小错误和经历一些挫折。

第一、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家庭教育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大大优于学习不良儿童。

第二、家庭心理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有一定的联系,且在大多数维度上存在显著相关;

第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并在大多数维度上都呈显著相关;

第四,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是造成学习不良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资源会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第三篇:父母与子女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那些事儿

如何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直以来热门的话题。有时候,在中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问题尤为复杂的比较多。这当然与中国的文化关系密切。在中国的父母们有着古老而又传统的思维和态度。无疑中国的父母们是最具有母性最具有父母精神的人们。同样又是最为累的父母们。但同时父母与子女的矛盾有最为激烈。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历来讲究,严父与慈母,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中对父亲母亲的角色的界定。是父亲必须是严,母亲必须是慈悲。从表面来看,似乎很有道理,父亲比较阳刚当然适合扮演”严厉”这个角色,母亲从女性的”阴柔“来讲也适合扮演慈爱。这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当然容易”管教“孩子。表面看来没什么问题。讲究一刚一柔之道的中国人们。对此道热衷不已。一天不打上房揭瓦,棍子头下出孝子,打在儿身上痛在母心里。这几乎成为了父母们的潜意识。对于父母来讲,子女是孩子,既然是孩子,他们潜意识里面就认为孩子之所以为孩子,无意识地认为他们不懂事。我们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大人的事,小孩不要参合。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不懂事,没有自制力反省的能力。这当然需要管教,当孩子遇见困难的时候,本能的认为孩子太小不能承担。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也往往以年纪小来开脱。父母不将子女看做成人,和平等的人来看待,这已经成为文化无意识。往往越俎代庖“设身处地“为子女考虑了一切。当然,包括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时,甚至将自己的好恶、意志强加给子女。令子女左右为难,何况他们的初衷是为了你好。这本身就是人情,如果说不,这就不领情,父母会伤心的。说不定会失去父母的保护。如果说是的,那将失去了自由意志。在这样的无意识观念的作用下,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充当起了”警察“、”大人“、“保姆”的角色。父亲一副高高在上的威严“监视者“子女,母亲呢,就无微不至地照顾甚至溺爱着子女。当然,有的家庭则刚好相反。不管哪一种我都认为有点过了。古代社会父与子是不能太亲近的,必须一个端架子,一个装样子。在大清朝,皇子们上朝时只能跪着站着。红楼梦里的贾政和贾宝玉更是如此。这样好么?恐怕还不行啊!这样父母与子女的隔阂只能越来越深那。那一味顺着子女,那也不行啊!多少败家子、纨绔子弟、浮夸浪子不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呢?而且很可能养出来一些糯米团子、软骨头来。像贾宝玉那样在女人堆里被宠大的,怎么不会有女儿气呢!并且传统文化里讲究个孝字。这也是为大多说中国人所认可的。说句人周围人打脸的话,“孝”是不可取的,因为孝意味着顺,就等于以父母的好恶为好恶,意志为意志。这是愚孝,我认为不可取。我认为应取爱字。

再说现在,虽然现代的中国人的教育水平思想水平有所提高。但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依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西部内陆地区。教育子女,父母与子女的之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留守儿童、辍学、读书无用论、以及读书目的性的变质等现象和问题,很是常见,甚至都有些见怪不怪了。

第四篇:心理专家谈强迫症与教养方式

儿童强迫症的发生多与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关

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心理咨询专家们一致认为强迫症的发生多与早年的成长经历有关,特别是在强迫症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常常受到过于严厉的管家而又不懂得适时表达个人情绪的孩子身上,强迫症状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如果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过于严厉的管教,而被剥夺了自身成长的权利,那么就可能导致心理上的压抑,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还没有朋友可以倾诉的话则会因此而变得焦虑、沮丧和失落,为了把内心的这种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有些儿童可能就会通过不停地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等方法来宣泄自己的这些不良情绪,一旦就成习惯后,每当遭遇不良情绪的时候儿童都会表现出类似的行为,一些不知情的家长可能只是觉得这只是孩子的某些洁癖,其实不然有些可能已经是比较典型的强迫症状了,需要说明的是并不能因此而武断地将其界定为“强迫症”,关于强迫症在临床上也是严格的诊断标准的,只是作为家长,需要特别留意孩子的某些异常行为,特别是当发现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总会作出类似的这些行为时,那么这就是在提醒家长儿童强迫症状的发生,如果任其发展则可能形成强迫症。所以,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小组建议各位家长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一定要主动改善教养方式,多从孩子身心发展的角度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尤其不能无视孩子的人格与尊严,简单粗暴地方式对待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尽量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采用平和的心态与孩子相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教育方法的不当对孩子心理上的造成了伤害,如果由于家长的某些不良行为已经导致了儿童强迫症状的发生,则需要及时寻求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尽快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干预越及时,效果也越好!

第五篇: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66题(最终版)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1980年由瑞典Umea(于默奥)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原量表由81个条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性行为共巧个分量表,分析四个主因素:因子1是管束、行为取向和归罪行为,因子2是一个维度,一极是情感温暖和鼓励行为,另一极是爱的剥夺和拒绝行为,因子3是偏爱同 胞或被试,4是过度保护。

EMBU由我国岳冬梅等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并修订。修订后的中文版包括66个条目,每一条目分1一4个等级计分,同一条目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分别回答。整个量表包括6个父亲因子分和5个母亲因子分,它们分别是: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I),父亲惩罚、严厉(FF2),父亲过分干涉(FF3),父亲偏爱被试(FF4),父亲拒绝、否认(FFS),父亲过度保护(FF6);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l),母亲过干涉、过保护(MF2),母亲拒绝、否认(MF3),母亲惩罚、严厉(MF4),母亲偏爱被试(MFS)。

该量表由被试独立完成,题目计分方式为:回答“从不”记1分,“偶尔”记2分,“经常”记3分“总是”,记4分,将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不同侧面题目的得分相加,得到不同方式的总分。某侧面分数越高,表明父母教养其子女此方面的程度越深。在回答问卷之前,请您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让您确切回忆小时候父母对您的说教的每一个细节是很困难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对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有深刻印象。回答这一问卷,就是您努力回想小时候留下的这些印象。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1、2、3、4四个等级。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母亲的等级数字上面画圈。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您父亲和母亲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分别回答。

如果您幼小时候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

从偶经总

不 尔 常 是

1.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父 1 2 3 4 母 1 2 3 4 2.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 父 1 2 3 4 母 1 2 3 4 3.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更宠爱我 父 1 2 3 4 母 1 2 3 4 4.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 父 1 2 3 4 母 1 2 3 4 5.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我 父 1 2 3 4 母 1 2 3 4 6.一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父 1 2 3 4 母 1 2 3 4 7.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父 1 2 3 4 母 1 2 3 4 8.父母能让我得到其他兄弟姐妹得不到的东西 父 1 2 3 4 母 1 2 3 4 9.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的 父 1 2 3 4

10.我觉得父母对我很严厉

11.父母总是左右我该穿什么衣服或该打扮成什么样子

12.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因为他们害怕我会出事

13在我小时候,父母曾当着别人的面打我或训斥我

14.父母总是很关注我晚上千什么

15.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能感到父母在尽量鼓励我,使我得到一些安慰

16.父母总是过分担心我的健康

17.父母对我的惩罚往往超过我应受的程度

18.如果我在家里不听吩咐,父母就会恼火

19.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事,父母总是以一种伤心的样子使我有一种犯罪感或负疚感

20.我觉得父母难以接近

21.父母曾在别人面前唠叨一些我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这使我感到难堪

22.我觉得父母更喜欢我,而不是我的兄弟姐妹

23.在满足我需要的东西,父母是很小气的

24.父母常常很在乎我取得的分数

25.如果面临一项困难的任务,我能感到来自父母的支持

26.我在家里往往被当作“替罪羊”或“害群之马”

27.父母总是挑剔我所喜欢的朋友

28.父母总以为他们的不快是由我引起的

29.父母总试图鼓励我,使我成为佼佼者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30.父母总向我表示他们是爱我的

31.父母对我很信任且允许我独自完成某些事情

32.我觉得父母很尊重我的观点

33.我觉得父母很愿意跟我在一起

34.我觉得父母对我很小气、很吝音

35.父母总是向我说类似这样的话“如果你这样做我会很伤心

36.父母要求我回到家里必须得向他们说明我在做的事情

37.我觉得父母在尽量使我的青春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如给我买很多书,安排我去夏令营或参加俱乐部)

38.父母经常向我表示类似这样的话“这就是我们为你整日操劳而得到的报答吗?

39.父母常以不能娇惯我为借口不满足我的要求

40.如果不按父母所期望的去做,就会使我的良心上感到不安

41.我觉得父母对我的学习成绩,体育活动或类似的事情有较高的要求

42.当我感到伤心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儿得到安慰

43.父母曾无缘无故地惩罚我

44,父母允许我做一些我的朋友们做的事情

45.父母经常对我说他们不喜欢我在家的表现

46.每当我吃饭时,父母就劝我或强迫我再多吃一些

47.父母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我既懒惰,又无用

48.父母常常关注我交往什么样的朋友

49.如果发生什么事情,我常常是兄弟姐妹中唯一受责备的一个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母 1 父 1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0.父母能让我顺其自然地发展

51.父母经常对我粗俗无礼

52.有时甚至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父母也会严厉的惩罚我

53.父母曾无缘无故的打过我

54.父母通常会参与我的业余爱好活动

55.我经常挨父母打

56.父母常常允许我到我喜欢去的地方,而他们又不会过分担心

57.父母对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的限制而且绝不让步

58.父母常以一种使我很难堪的方式对待我

59.我觉得父母对我可能出事的担心是夸大的、过分的

60.我觉得与父母之间存在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的感觉

61.父母能容忍我与他们有不同的见解

62.父母常常在我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对我大发脾气

63.当我所作的事取得成功时,我觉得父母很为我自豪

64.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常常偏爱我

65.有时即使错误在握,父母也把责任归咎于兄弟姐妹

66.父母经常拥抱我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父 母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下载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今天作父母的人应如何教养子女(共5篇)

    今天作父母的人,应如何教养子女呢?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我们注意这句话,它的重心不在是否应当教养孩童,而在应当教他们走当行的道,原来父母、师长、......

    孰为“父母”与“子女”?

    孰为“父母”孰为“子女” -------小议关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朱武杰学号:035464 【摘要】:就“科技”一词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本文从概念上、科学与技术的起源上、科学与技术的发......

    青少年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解读(最终定稿)

    青少年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摘 要:目的:研究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青少年行为......

    父母投靠子女

    父母投靠子女 外地男性公民满60周岁,女性公民满55周岁,投靠在我市的成年子女。 1.申请书(西安市户口持有人写,手写签名) 2.被申请人(西安市外户口持有人)户籍证明(户籍所在地派出所......

    论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合集)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作者:杨艳霞 摘要:儿童期是人生的奠基期,是对孩子善良人格和诚实等优秀品质进行培养和造就的关键时期。交互作用理论的创立者伯恩说......

    父母与子女的代沟(精选5篇)

    聊聊代沟 当今时代,父母与子女这两代人之间的矛盾问题频出,是不是就会上个新闻:谁谁谁因为和父母吵架跳楼自杀、谁谁谁因为孩子的叛逆跳河自杀„„ 很多人都说是子女们的错,说子......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反方一辩:我们的观点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问题责任在与子女一方。子女总是标榜自己点来教育我们。其实,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来思考,每位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

    村委会证明父母与子女关系

    证明 兹有我村居民XXX,男,身份证号码XXXXXXXX,经查,其与XXX,女,身份证号码XXXXXXXX,是父女关系;XXX,女,身份证号码XXXXXXXX,其与XXX,是母女关系。 特此证明。 2015年1月28日 XXXXXX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