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本知识(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11:2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佛教基本知识(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佛教基本知识(范文模版)》。

第一篇:佛教基本知识(范文模版)

【选择题】

③1.内心起瞋恚,要以①因缘观②不净观③慈悲观对治。①2.人是众因缘和合而生,故名①众生②化生③人生。③3.人所居住的国土是①西牛货洲②北俱卢洲③南赡部洲。③4.佛陀在①七叶窟②王舍城③鹿野苑 为五比丘说法。③5.佛陀告诉我们人生有①四苦②八苦③以上皆是。

①6.声闻是听闻到①四圣谛②十二因缘③三法印 而悟道。②7.佛陀的侍者①迦叶②阿难 ③目犍连。

①8.断除三界烦恼的圣人是①阿罗汉②菩萨③神明 ③9.弥勒菩萨住在①四天王天②忉利天③兜率天。②10.净土宗的莲池大师是指①慧远②祩宏③憨山。

②11.称为妙吉祥的菩萨是①普贤②文殊师利③观音菩萨。

②12.在家的菩萨戒是受①六重四十八轻戒②十重四十八轻戒③六重二十八轻戒。③13.菩萨初地是①发光地②离垢地③欢喜地。②14.僧伽是①涅盘义②和合众③杀贼义。

②15.吾人所居的娑婆世界,经中称①五浊恶世②三浊恶世③十浊恶世。③16.佛教最短的经是①普门品②弥陀经③心经。

②17.净土三经是指①般若经、华严经、法华经②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③18.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经典是①般若经②法句经③四十二章经。①19.欲行菩萨道,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①发菩提心②不放逸③禅定。②20.第一位到中国的有名译经家是①安世高②鸠摩罗什③圆测。

③21.佛陀开示弟子当精进不放逸,因为人命在①数日间②饭食间③呼吸间。③22.何谓三藏?①佛、法、僧②戒、定、慧③经、律、论。②23.天台宗以哪部经为依据?①华严经②法华经③楞严经。

②24.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是①目犍连②舍利弗③大迦叶。

①25.八正道中,属于慧学的有①正见、正思惟②正语、正命③正定、正精进。②26.佛教是属于怎样的宗教①乐观的宗教②实观的宗教③悲观的宗教。①27.佛陀弟子中,多闻第一的是①阿难②富楼那③阿难陀。28.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观音菩萨的道场是(②),文殊菩萨的道场是(①),普贤菩萨的道场是(d),地藏菩萨的 道场是(c)。

①山西五台山 ②浙江普陀山 c、安徽九华山 d、四川峨嵋山 ①29.《维摩经》的理想世界是①人间净土②十方净土③东方净土。②30.佛教史上第一座精舍为①只园精舍②竹林精舍③山谷精舍。②31.六度的正确次序是 ①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②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③忍辱,持戒,布施,精进,禅定,般若。④精进,忍辱、禅定,布施,持戒,般若 32.四大菩萨中,观音菩萨代表(③),文殊菩萨代表(①),普贤菩萨代表(②),地藏菩萨代表(④)。

①大智 ②大行 ③大悲 ④大愿 ④33.西方三圣是。

①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 ②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地藏菩萨 ③阿弥陀佛,普贤菩萨,观音菩萨 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②34.我们应当以①研究观察的态度②正见③众人的话 来认识世间上的善恶。②35.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是修习①得神通②戒定慧③死后升天。①36.东方三圣是()。

①药师琉璃光如来,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 ②药师琉璃光佛,弥勒菩萨,地藏菩萨

③药师琉璃光如来,虚空藏菩萨,常精进菩萨 ④药师琉璃光如来,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

②37.佛教以莲花代表①智慧②清净③不贪着。

②38.佛门的四众弟子是指。

①沙弥,比丘,沙弥尼,比丘尼 ②在家的男居士和女居士,出家的男众和女众 ③方丈,当家,居士,清众 ④菩萨,罗汉,出家人,居士

①38.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①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②中道实相③诸法性空。③39.普贤骑象表示①慈悲②智慧③行愿之威猛。

①40.佛弟子做人的基本道德是①五戒②八关斋戒③菩萨戒。③41.佛教教义异于其它宗教的特质是①和平②持戒③缘起。③42.佛法所说的空是指①空空洞洞②财色酒气③无自性之义。②43.佛教讲的三毒是指()。

①烟草,老鼠药,海洛因 ②贪欲,嗔怒,愚痴 ③杀生,邪淫,偷盗 ④砒霜,敌敌畏,烈酒 ①44.佛陀十号之一的两足尊,其含义是指

①因佛在两足的有情中是最尊贵者,又两足是指佛福慧两具足。②佛陀的两只脚最为尊贵。

③佛陀擅长飞毛腿,走路没有人能赶得上,所以称为两足尊

④佛陀的神足通能刹那万里,来去无影无踪,一切菩萨罗汉所不能及,因此称为两足尊。③4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段经文出自

①地藏经 ②妙法莲华经 ③金刚经 ④六祖坛经 ③46.波罗蜜是指①菠萝②甚深智慧③到达彼岸。③47.三宝是指

①精气神 ②日月星 ③佛法僧 ④戒定慧

③48.檀那是①檀香木的一种②维那法师的尊称③施主的意思。

②49.「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称为①三种无常②三法印③三乘道。③50.五戒不包括①不饮酒②不杀生③不旅行。②51.优婆塞和优婆夷分别是指

①女居士和男居士 ②男居士和女居士 ③出家男众和出家女众 ④老人和年青人 ③52.有一尊菩萨手握利剑,骑狮子座上,他是

①观音菩萨 ②普贤菩萨 ③文殊菩萨 ④地藏菩萨 ③53.《心经》中的观自在菩萨又称为

①弥勒菩萨 ②地藏菩萨 ③观音菩萨 ④文殊师利菩萨 ①54.四恩是指

①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②父母恩、佛恩、天地恩、老师恩 ③医生恩、国王恩、父母恩、朋友恩 ④佛陀恩、亲戚恩、父母恩、朋友恩

③55.三法印是辨别佛法与外道的方法,三法印是指 ①持戒,修定,发慧 ②布施,忍辱,禅定

③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④供养三宝,常念阿弥陀佛,做早晚功课 ②56.诸供养中以法供养功德最大,法供养是指

①做社会慈善事业

②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③到寺院里给僧人供养素斋 ④有钱出钱,无钱出力,见义勇为。③57.佛教说的四大皆空是指

①酒色财气四大皆空 ②组成世界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风并不存在,所以叫空 ③组成世界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风本身没有不变的实体,是缘起性空的 ④看破红尘就是四大皆空 ③58.现世在此世界成佛的是释迦牟尼佛,那么下一个在此世界成佛的是()

①燃灯佛 ②迦叶佛 ③弥勒尊佛 ④阿弥陀佛

③59.人生最大的错误是①杀生②妄语③邪见。

③61.四圣谛包括①苦谛、集谛②灭谛、道谛③以上皆是。②62..中国禅宗第六祖是①莲池大师②惠能大师③慧可大师。③63..印度中观学派的创始人是①无着②舍利弗③龙树菩萨。②64..佛教的教主是①观世音菩萨②释迦牟尼佛③阿弥陀佛。③65..净土宗的修持不求①念佛②发愿③神通。①66.中国佛教于①东汉②唐朝③明清时传来中国。

②67.以下何部经典不是谈般若空性①心经②四十二章经③金刚经。①68.佛教不以修持①神通②缘起③无常为目的。③69..佛教弟子包括①出家僧众②在家信众③以上皆是。①70..念佛的目的是①清净自心②求名求利③求佛摩顶。②71.以下何者不是佛教徒应有的行为①持戒②贪污③布施。

②72.五戒指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饮酒①不淫②不邪淫③不手淫。①73.三论宗的三论系指中论、十二门论①百论②俱舍论③大智度论。

③74.八苦中,指因身的不协调所引起的是①怨憎会苦②爱别离苦③老、病、死苦。②75.「住胎如处牢狱,出胎如被山夹」,是指八苦中的①求不得苦②生苦③死苦。①76.观十二因缘而(1)悟道者,称为①缘觉②声闻③菩萨之义。①77.六度中的禅定波罗蜜是用来对治①散乱②愚痴③瞋恨。②78.苦、乐、不苦不乐是属于①触②受③取 的范围。②79.佛陀于①蓝毘尼园②拘尸那罗③鹿野苑 入涅盘。①80.佛陀初转法轮之地是①鹿野苑②蓝毗尼园③拘尸那罗。

①81.佛陀入涅盘前所度的最后一位弟子是①须跋陀罗②阿难③舍利弗。

②82.佛经有云「人有三事胜过诸天」,即①戒、定、慧②忆念、梵行、勤勇③贪、瞋、痴 ③83.净土九品的中品人士,发的是①菩提心②增上生心③出离心。①84.修学佛教五乘共法,仍应以①归依三宝②行六度③布施 为第一条件。③85.学佛应以①布施②正定③正见 为首要。

①86.正见就是①正确的见解②正当的职业③正确的视野。③87.凡由思心所力|意志力所推动的,都是①命②运③业。

②88.杀父、杀母等五无间业,来生将堕①阿修罗道②地狱道③畜生道。②89.诸业在没有受报以前是①可以抵消②不会失坏③有钱可以化解。③90.人死了①一定为鬼②一定升天③要看生前的善恶行为而定。③91.供养父母是属于①悲田②敬田③恩田。

②92.十善业当中比例占最多的是①身业②口业③意业,故不可不慎。③93.修定主要依于①布施、持戒②慈心、悲心③慈心、净戒。②94.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出自①法华经②华严经③阿弥陀经。③95.哪一部经是佛无问自说①金刚经②六祖坛经③阿弥陀经。②96.三昧水忏的因缘起于①玉琳国师②悟达国师③中峰国师。

①97.人天三福行是①布施、持戒、禅定②戒、定、慧③布施、爱语、同事。③98.完全断尽贪瞋痴不再轮回生死的圣者,是指①菩萨②佛陀③阿罗汉c以上皆是。②99.民国初年,提倡人生佛教的是①弘一大师②太虚大师③虚云老和尚。①100.被中国佛教尊为「八宗之祖」的是①龙树菩萨②马鸣菩萨③世亲菩萨。①101.以诵《阿弥陀经》为主的忏仪是①三时系念②三昧水忏③梁皇宝忏。②102. 智者大师是①三论宗②天台宗③华严宗 的祖师。②103.在家学佛的男众称为①优婆夷②优婆塞③式叉摩那。

c104.佛是①功德具足②自觉、觉他、觉行圆满③福慧双全之圣人c以上皆是。③105.二乘人是指(3)94. ①人、天②富人、贫人③声闻、缘觉。③106.三界是①你、我、他②佛、法、僧③欲界、色界、无色界。①107.四生是指胎生、卵生、湿生、①化生②旁生③往生。

②108.三毒之一的「贪病」,要以①慈悲、忍、禅定②知足、舍、持戒之法来对治。

①109.菩萨所修的四摄法是指①布施、爱语、利行、同事②苦、集、灭、道③菩萨、声闻、缘觉。

①110.「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句话是①太虚②虚云③圆瑛大师 所说。③111.下列何者是佛教信仰的仪式?①进香、建醮②扶乩、烧王船③皈依三宝、受八关斋戒。③112.人间佛教的意义①由人修行而成佛②将佛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③以上皆是。

①113.佛教教旗,是根据佛陀成道时圣体所放出的色光制成的,此色光有①五色②六色③七色。②114.六道指①天道、地道、人道、鬼道、地狱道、菩萨道 ②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③君、臣、父、子、师、友 六种世界。

②115.人在睡觉中,有时前六识不起作用,但不是死亡,因为有①第六识②第七识③第八识 执持根身。②116.三藏十二部经指的是①经的内容②将佛陀所说法,依形式与内容所作的分类③经的数目。③117.守戒是①自己好就可以,不管他人感受②守好三纲五常之戒③以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名誉、身体等为原则。

①118.三恶趣,悉由烦恼的①贪、瞋、痴②憍、怒、诳③慢、执、见 所召感的业报。

③119.近代佛教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现代佛教星云大师倡导①寺院②祖师③人间生活 的佛教。②120.「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这句话的出处是源自①金刚经②法华经③华严经。

②121.四正勤是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①未生善令不生②未生善令得生③未生善令增长。

③122.释迦牟尼佛比弥勒菩萨早九劫成佛,原因在于①修行赞叹法门②修难行能行的菩萨道③以上皆是。②123.菩萨所修的六度法门,善心布施可以度化①瞋心重的人②悭贪不舍的人③散乱不定的人。c124.人死之后,有三种力量会决定他的上升或下堕:①随重业②随习气③随意念c以上皆是。③125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意译为①三种菩萨道②万德庄严③无上正等正觉。②126.依维摩诘经所示「居士」的意思是指①退居隐逸者②在家学佛的人③已受在家菩萨戒人 ③127.亲属过世或欲超渡,应多为亡者①布施修福②诵经礼忏③以上皆是。①128.佛教传到中国后,由①陈思王曹植②梁武帝③武则天,根据印度与西域的梵音,配合中国的因调,首先作

成了渔山梵呗。

③129.人天果报以①布施、持戒、忍辱②布施、持戒、爱语③布施、持戒、修定 为主。①130.不绮语是指①不说无意义的话②不说粗鲁、使人难堪的话③不说挑拨离间的话。②131.持戒的根本精神是基于①羡慕持戒的功德而持戒②本于慈悲而自愿持戒③希望三业清净。③132.佛和菩萨都具有高尚道德、人格圆满。因此我们礼拜诸佛菩萨是①对佛菩萨恭敬、尊重的表现②以佛菩萨

作为自己做事的模范,由此引发自己内在的自心佛③以上皆对。③133.可以用来验证是否何乎佛法旨者的是①八正道②四正勤③三法印

①134.中国佛教史上唐代著名的高僧,曾于七世纪到印度取经的是①玄奘②义净③法显 大师。①135.苏东坡因佛印禅师一句话,而输掉御赐的玉带,此句话是

①四大本空,五蕴非有②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③见山是山,见水是水。①136.四无量心中,喜无量心是随喜他人的喜乐;舍无量心是

①心住平等,不偏爱人,也不偏恨怨敌②舍去一切的荣华富贵③以上皆对。②137.何谓随喜功德?

①顺从众生的心意,为众生服务②见到众生做善事,内心感到欢喜 ③以许多珍贵的物品供养佛陀和十方菩萨。

①138.十善业又分身、口、意三类,意善业有三,是指

①离贪欲、离瞋恚、离邪见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③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

①139.俗话说:「家家弥陀,户户。」可见佛教在中国社会影响至深且广①观音②势至③文殊 菩萨。

②140.人死后,是依①灵魂②业力③上帝 决定往生趣向。③141.佛历元年是由什么时候算起? ①佛陀出世时②佛陀证悟时③佛陀入灭时算起

③142.目前中国佛教出家众受菩萨戒后,头顶上燃戒疤是

①佛陀所规定的②国家所规定的③是出自个人发心,与教规或个人在教中地位无关。②143.念佛法门是:①老太婆②三根普被③出家人 的修行法门 ③144.佛门中,为什么常有拜忏的法会? ①借着礼拜诸佛功德,而清净业障,增长福报 ②用清净的心为众生和自己求忏悔 ③以上皆是。

c145.一般佛教徒经常诵读的经典是:①普门品②弥陀经③金刚经c以上皆是。

③146.修行不问是与非、有理与无理,这是什么心呢?①无怨的心②无谓的心③平等的心。c147.进入佛堂,应有那些礼貌?①不得涕唾②不得高声谈笑③不可任意批评c以上皆是。③148.佛教用什么东西供佛最为适宜?

①十供养(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②三供养(身恭敬、口赞佛、意随喜)③以上皆是

c149.经本应如何放置?①置于高处、净处、正处②不与秽物同放在一起③放在众书之上c以上皆是。②150.超荐亡灵时,诵持什么经最适宜?①楞严经②弥陀经、往生咒③圆觉经

c151.为人祝寿时,最适合诵什么经祝福?①普门品、大悲咒②金刚经③心经c以上皆可。②152.三藏十二部经指的是①经的内容②将佛陀所说的法,依形式与内容所作的分类③经的数目 ②153.「因果定律」是 ①只有信仰佛教的人,才会受因果业报,只要不信仰佛教,便不受因果定律所支配 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管何种宗教信仰的人,都受因果定律支配 ③这不过是佛教用来规范人的方法罢了。

③154.下列各经典中,属于佛教者为:①龙华真经②血盆经③法华经 ①155.中国佛教第一座佛教寺院是①白马寺②招提寺③永平寺 传来中国 ②156.佛教的「万法唯识」,这是①华严宗②法相宗③天台宗 的主要思想。③157.世亲是①中观②禅宗③唯识 思想的弘扬者

c158.六度中不受外境所惑,保持清明的心境,来判断非、邪恶的是指①布施②持戒③忍辱c.智慧 ③159.菩萨以慈、悲、喜、舍四种精神,度无量众生,称为①大菩提心②阿罗汉心③四无量心 ②160.阿弥陀经是①法相宗②净土宗③密宗,所依的经典 ③161.佛陀在世时,印度最忠诚拥护佛法的国王是

①阿育王和波斯匿王②频婆娑罗王和优填王③频婆娑罗王和波斯匿王 ③162.佛陀初转法轮是宣说①十二因缘②三法印③四圣谛 ①163.十善业中,属于「身」的三善业是指

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②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③不贪、不瞋、不痴

②164.密宗所谓「三密相应」是指①心、意、识②身、口、意③知、情、意,与佛相应。②165.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内容是①六度②缘起法③八正道

①166.佛门中的「四大」皆空是指:①地、水、火、风②酒、色、财、气 ②167.佛陀告诉弟子们,佛涅盘后应以①苦行②戒法③弥勒菩萨 为师。①168.佛陀在那一部经中宣说断善根的阐提也可成佛①法华经②涅盘经③以上皆是 ③169.佛教的出家人姓「释」是由①玄奘大师②六祖大师③道安大师 所提出。【判断题】(每题3分,共10题,对的打√,错的打×)

一、佛陀胸前有一个标志表示万德圆满,本来并非文字,武则天创造文字时才被称为文字,这个字正确的写法是卐(×)或是卍(√)。

二、佛教认为世界是如来佛创造的,信仰他的人不论生前做善事恶事死后都可以往生到天堂,不信仰他的人一定被打落地狱受苦(×)。

三、佛教四大菩萨中普贤菩萨骑的是六牙大白象,表示菩萨修大乘六度万行,能度无量的众生(√)。

33.佛教徒诵持早晚课,有何目的?了解【自己的内心】、【自己犯错的来源】、【清净自心】、增长道念与福德。

34.为什麼要拜佛?因为【思念】而拜佛、为【尊敬】而拜佛、为【感恩】而拜佛、为【成佛】而拜佛。35.见到佛像应该如何?【问讯】、合掌、礼拜、【瞻礼】、围绕、【观想】。36.看经时应该如何?【体会经义】、默看默记、【不要草率】如对圣贤。37.念佛注意的要点是:要虔铡ⅰ疽辞小俊ⅰ疽獝a久】、【要专一】。

38. 《生经》中,佛陀开示弟子阿难:「已求归依,以【法】为证,归命【经典】。」 39.梁武帝请宝志禅师为作慈悲道场忏法十卷,名之为【梁皇宝忏】。40.佛陀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者是【阿难尊者】。41.近世纪以来最早提倡人间佛教的是【太虚】大师。

42.华严三圣是:【毗卢遮那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 43.佛光会是国际性的【佛教人民团体】组织。

44.人是由【四大】、【五蕴】的假合,故又名为有情众生。45.涅盘是【寂灭】、【解脱】的意思。46.佛光山的法脉承自【临济宗】。47.般若有三种:【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方便般若。48.布施的种类有三,是【财施】、【法施】、【无畏施】。

49.六大根本烦恼是指:【贪】、【瞋】、【痴】、【慢】、【疑】与【不正见】。50.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51.四圣谛中的道谛,主要的修习法门是指【八正道】。

52.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行者是应修持【六度波罗蜜】等广大行。

53.请列出您所熟悉的佛教法器,如:【大磬】。(尚有如:铛子、铃鼓、木鱼)54.修学佛法必须具备【闻】、【思】、【修】三慧。55.和佛光山有缘的人都可称为【佛光人】。

56.请写出你所知的三部经典【法华经】、【阿弥陀经】、【心经】。57.六祖坛经是【惠能大师】所叙述。58..佛教称晚餐为【药石】。

59.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60.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度众生。61..佛法的纲领是悲智双撸粢匀酥眢w为喻,【智】是目,【悲】是足。62.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63.诸供养中,【法】供养第一。

64.出家法师所穿的鞋子称为【罗汉】鞋。

65.在家居士如参加共修会或礼佛、诵经时,所穿著黑色宽袖大袍的衣服称为【海青】。66.供僧法会,通常是在农历【七】月举行。

67.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因听到有人念【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68.八不缘起是指「【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69.佛经中,对三宝的譬喻:【佛】是大医王;【法】如药;【僧】如照顾患者的护士。70.四依法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71.众生流转生死的相状,可以用十二因缘及【惑】、【业】、【苦】来说明。72.佛说世界上有四事不可轻,即【小王子】、【小蛇】、【小火】、【小沙弥】。73.佛陀所说的世间正见,可略分为【有善有恶】、【有业有报】、【有前生有后世】、【有凡夫有圣人】。

74.业从造业与受报的时间来说,可分为三时业,即指【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75.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是指:【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或 【义净】。

76.《阿弥陀经》中所说「五根」是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77.明末四大高僧是指【云栖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

78.【无住】的生活并不是叫我们不要生活,而是要我们抱持一种自在、不执著的生活态度,如偈云:「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

79.佛教中的四众弟子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和在家学佛的男众(称)【优婆塞】,学佛的女众(称)【优婆夷】

80.中国佛教大乘八宗,是指【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法相宗】、【禅宗】、【三论宗】、【密宗】、【律宗】。

81.佛光会员四句偈是: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82.菩萨的五十二阶位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83.中国境内第一位出家人是【朱士行】。

84.佛陀的法身即是诸法的自性。佛陀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 85.「法身」是【理法】的聚集,「报身」是【智法】的聚集,「应化身」是【功德法】的 聚集。

86.经云:「【念佛】一句,罪灭河沙;【礼佛】一拜,福增无量。」 87.法的意义,一般通指【任持自性】与【轨生物解】二义。88.【戒】、【定】、【慧】三学是佛教的实践纲领。

89.七佛通戒偈是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90.禅门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

91.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因听到有人念【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92.八不缘起是指:「【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93.现在中国佛教有五大大佛,东方的大佛是(灵山大佛)南方的大佛是(天坛大佛)西方的大佛(乐山大佛)北方的大佛是(云岗石窟大佛)中原的大佛是(龙门石窟大佛)

94.四弘誓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95.般若译成汉语是(智慧)96.中国佛教第一个寺院叫(白马寺)

97.地藏菩萨的弘誓愿是(地狱不空 誓不成佛)

第二篇:1佛教的基本知识

佛教的基本知识

俗语佛缘小考佛教中的一些名词解释 苦•乐•灭道

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所谓的“四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阐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具体地说:

1、苦谛是人生在世看着是苦,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种苦,以及无数的烦恼。

2、集谛是对造成痛苦和烦恼的原因的分析,认为宇宙万物及现象不能独立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集合而成。既然如此,有实体便没有单独的“自性”,不但具有”自性“而且具“共性”,佛家称为“诸法无我”,并且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称为“诸行无常”,这便是空的主要内容。

3、灭谛是佛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涅盘。达到熄灭人生苦难烦恼,超越生死轮回。(注意,超脱生死并非等于是轻生,佛教是看重生命的)

4、道谛便是通往涅盘之路。方法归纳为“戒、定、慧”。

俗语佛缘小考

结缘:于佛法结缘。创未来得度之缘也。止观六上曰:‘和光同尘,结缘之始。’文句二下曰:‘现世虽见佛闻法,无四悉檀益但作未来得度因缘,此名结缘众。’文句记二下曰:结谓结构,立机之始。缘即缘助,能成其终。则成未来修得三德之先萌也。皈依:释氏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三皈。皈依者,谓身心归向之也。受戒:简单的说就是接受佛教戒条的约束,所受五戒乃佛教所有戒条的基础,特别是前四戒为佛教四大根本戒。何为五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

开光:又叫做开眼,即佛像落成后,举行仪式供奉之。

止观:止与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定慧双修的意思。

加持:指加工持诵,工夫增上。

功德: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布施:以自己的财物,分施给别人。布施有三种,即

一、财施,即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

二、法施,即以正法去劝人修善断恶;

三、无畏施,即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别人的怖畏。

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于其他方面,叫做回向。回向约可分为三类,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供养: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措、爱护的意思。

放生:释放被羁禁的生物。发心:发愿求取无上菩提的心。

忏悔:忏是发露过去所作的旧恶,悔是知错以后不会再作。

灌顶:密教有灌顶法,灌者大悲护念义,顶者佛果最上义,谓诸佛以大悲水灌顶,能使功德圆满之意,有种种不同的方法。

**摸顶:也称摸顶赐福,由具备转世资格的高僧将自身的法力加持给受用者,起到护持功效。

解脱:脱离束缚而得自在的意思,亦即涅盘的别名。

随缘:是佛教根本理论之一。“理即佛者,不思议理性也。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表示随其机缘,不加勉强;又表示听任环境安排,如言“随缘度日”。

极乐世界:佛教术语。也称净土、乐邦。佛教徒所信仰的没有苦难的理想世界,是相对于世俗众生所居的“秽土”而言。

戒律: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

释迦摩尼出生之前是不是佛?他为什么要依托于人的身体?没有佛教之前佛在哪里?

好像说他多大的时候成佛,创立佛教,佛教和佛什么关系,他还没有出生之前

哪个佛在教化我们,毕竟距离他出生才几千年的历史。

首先,佛陀出生以前,是不是佛呢?所以佛为什么要依托于人的身体呢?那佛来出生人间,不是人的身体那是什么?当然是人身啦,佛是人而不是神,这个一定要记住,佛是人而不是神,佛是出世大圣人,不是神!再来,释迦牟尼佛前谁教导我们呢?讲这个问题,就必须把宇宙观放大,不能局限在地球,地球在佛经里叫南瞻部洲,因为佛教讲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10亿个太阳系)是一个佛教导的区域,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名字叫娑婆世界,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前一位佛叫迦叶佛,迦叶佛降生人间时,还没有今天的地球呢,只能方便说是前一个地球的佛,因为宇宙有成,住,坏,空,所以这一点都不奇怪,那么就我们现在的地球来讲,佛出生前,是无佛时代,无佛时代,只有独觉,那么我们这个地球只有出生过一位佛,就是释迦牟尼佛。

佛为什么要来人间出生,他来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经典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佛说过“吾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简单讲让你听的懂的意思就是,我以一件大事的缘故,所以才来出生人间,那么这件大事是什么事呢?就是令众生转迷成悟,转凡成圣,开示悟入佛的知见。那么释迦牟尼佛累劫修行,都详记载于《佛本行集经》,释迦牟尼佛并不是第一次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他已经往返娑婆8000次了,所以佛并不是说是地球的专利品,在佛经里,都是讲娑婆世界,而10亿个太阳系,有多少个地球,所以在我们现在这个地球形成前,佛就已经在努力修行了,不是只有地球才有生命的,这在佛经里讲的很清楚,有无量的他方世界,无量的他方(其他星球)众生。佛教的宇宙观很广大的。

中国佛教有哪些宗派?简单说派名 首先分大乘和小乘,中国主要以大乘为主。大乘又分显教和密宗,密宗一部分是在明朝时候,被从中国赶到日本去了,叫做东密,这一支在教法上不够完备,另一支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藏密了。

咱们这里的大乘还主要是显教,谁都能看,都能学的:最普遍的就是净土宗了,也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以后再好好修行的,另外还有禅宗,天台宗,莲宗,华严宗,法相宗,俱舍宗等等宗下又分派,最明显的就是禅宗了,比方有临济、沩仰、云门、法眼和曹洞。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传法中国佛教中的十大宗派是哪些?

1、三论宗

2、唯识宗

3、天台宗

4、华严宗

5、禅宗

6、净土宗

7、律宗

8、密宗

9、俱舍

10、成实 中国佛教共分为十宗。由于佛教传入东土,与中国文化融和,祖师大德们在义理的发挥,或修持的方法上,各有所专,自成一家,形成宗派,但并非思想上的分歧。例如:禅、净、密各宗,皆具修持特色;其中律宗深入研究律仪、心法,属于行为与起心动念的制约、引导,贯通于其他各宗各派。华严、天台、唯识、三论、俱舍、成实等六个宗派,均属义理的阐释,各有重点,兼弘则可触类旁通。以上合计十宗,其中俱舍、成实宗为小乘,其余八宗皆为大乘。大乘八宗的特色我们可以用四句话涵盖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大小乘十宗,在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中,或扮演阶段性的过渡桥梁角色,或在思想领域绽放奇葩,或在生活修行上成为具体实践的日课,各有特色,相辅相成地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也共同彰显了佛法的奥义。

禅师的名字,由于各教一方,遂成派名。收集佛教信息,如寓言故事,术语,最好是有情节性、画面感的。佛陀割肉喂鹰的本生故事,佛陀的故事,全世界有两亿多人还在信奉着佛教。

莲文化与哪种(宗教)文化有关?举例说明。俗语成语来源于佛教?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五体投地”

“无事不登三宝殿”

“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

“临时抱佛脚”

“解铃还需系铃人”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宁拆三座庙,不毁一门亲”

“色即是空”

“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阎王叫人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来源于佛教文化的用语 :

例如“一刹那”、“口头禅"临时抱佛脚等。

三生有幸:佛教称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这个成语形容幸运无比。多用在初次见面的客套话。

大显神通:神通,佛教、道教指无所不能的力量,泛指高超的本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充分显示自己高超的本领

一尘不染:佛家称外界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了物欲,不被六尘所沾染,保持心地洁净。现用来比喻做官清廉,或人品纯洁高尚,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也用来形容环境或物体非常洁净。

花花世界:《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后俗语“花花世界”源于此。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尘世间。志愿:出于《华严经•入法界品》,泛指志向意愿。

抖擞:抖擞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修苦行的僧人,能断除对饮食、衣服、住处等贪著烦恼,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法苑珠林》中说:“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灰尘。”抖擞,后来的意思是振作、奋发等。

江湖:江西、湖南古时禅风极盛,由此而泛指禅僧为江湖。

一刀两断:《五灯会元》卷中有:“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意谓虽能干净利落地判断是非邪正,但未能圆融一体,和光同尘,也称不上“宗师”。后“一刀两断”多比喻干脆利落。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当头棒喝,顶礼膜拜,五体投地,四大皆空,面壁九年,降龙伏虎。

轮回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三生有幸 大千世界 立地成佛

自作自受 醍醐灌顶 镜花水月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解铃还需系铃人

为了便于读者的记忆,再将六识、六根、六尘的名目,抄录如下:

一、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古人有云:四大皆空、五根清静、六神无主,分别是哪四大?哪五根?哪六神?

日常用语中的佛教文化(日用而不知)现在、如实、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爱河、烦恼、浩劫、流通、欲火、宿命、弹指、随缘、面壁、相应、宗旨、悲观、单位、净土、习气、正宗、无边; 口头禅、野狐禅、门外汉、开眼界;

生老病死、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众生、想入非非、盲人摸象、三心二意、在劫难逃、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入魔、十八罗汉,十恶不赦、七手八脚、顽石点头、恶口伤人、称心如意、借花献佛、家贼难防、羚羊挂角、森罗万象、雁塔题名、皆大欢喜、顺水推舟、看风使帆、味同嚼蜡、单刀直入、空中楼阁、一心不乱、一丝不挂、功德无量、本来面目、电光石火、叶落归根、四大皆空、头头是道、对牛弹琴、天花乱坠、无风起浪、三头六臂、大千世界;

十八层地狱、一报还一报、药医不死病、八字没见一撇; 挂羊头,卖狗肉;无事不登三宝殿;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十大经典佛教用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生活中的佛教用语

1.浮屠: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句中的「浮屠」原来解作佛塔,整句的意思是「救人性命,功德无量,远胜为寺庙建造七层佛塔」。其实,「浮屠」本是梵语Buddha的音译,意思即是「佛陀」,指释迦牟尼。后来大概因「屠」字令人联想到「屠宰」等意思不太好的词语,所以渐渐被音近的「佛陀」取代。而「七级浮屠」的「浮屠」,梵语是Buddhastupa,音译后的略称也是「浮屠」。所以,「浮屠」既可解作佛陀,亦可解作佛塔。

2.刹那:「刹那」是梵语ksana的音译,意思是一瞬间,古印度以「刹那」作为最短的时间单位。佛学著作之中,有说一弹指顷(顷即短时间)有六十刹那,又有谓一念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生即发生,灭即消灭)。看来佛学中的「刹那」是可数的。「刹那」后来被广泛运用,撇除佛学的涵义,它所表示的就是难以量化的极短暂的时间。

3.世界:佛教《楞严经》:「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佛家语中「世」即是时间,「界」是空间,「世界」所指的就是整个宏观宇宙。「世界」成为常用语后,所指的只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4.不二法门:「不二法门」现解作「唯一的途径、方法」,原来这个词语本是佛教用语。「不二」的意思是平等而无差异,是佛教的一种哲理;而「法门」就是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在佛教八万四千个法门之中,「不二法门」是可以直接入道的、最重要的法门。

除了以上的例子,「菩萨」、「罗汉」、「夜叉」、「舍利」等词,甚至「恒河沙数」、「回头是岸」等成语,也是出自佛经。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可以查查词典,或翻看相关的书籍。

禅修资讯文章列表

五台山兴办佛学院培养新一代高僧名尼

古寺地宫惊现鎏金喇嘛塔

海内外佛教界将首次公祭炎帝

关山慧玄无相大师的禅风学术研讨会即将举行

佛光山中天寺盂兰盆孝亲报恩法会圆满

僧圆性法师《倘佯在花雨里》东禅馆展出

珠海普陀寺首届六祖禅短期出家于10日结束

黄梅四祖寺第四届禅文化夏令营隆重开营

广州“禅修旅游”受白领热捧

广州38名中小学福利生短期出家引热议

80名都市人佛门内减压

佛教八识

佛家所说八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眼识——眼睛——色(形象);

2、耳识——耳朵——声(音声);

3、鼻识——鼻于——香(香奥之气);

4、舌识——嘴巴——味(各种味道);

5、身识——皮肤——触(感受冷热痛痒);

6、意识;

7、末那识,又叫污染识;

8、阿赖耶识。

在此八识中,有一个共同的心识,决定着前五个心识的取舍与认识作用,那就是意识。例如:一幅图画,某甲看这画是眼识在作用,然而能使他兴起赞叹、留恋、回想等心理活动者,却是第六识——意识在取决;如果某乙同样看这幅画,同样的眼识作用后,其第六识——意识却发出厌恶、排拒等心理活动,这便证明了:人的意识不同,故反应不同。由此可知,基本上人的五识是差不多的,而每个人的反应行为却不尽相同,其关键便在每个人的意识不同!平常我们说:“我想„„”或“我喜欢„„”、“我不要„„”等等,其实都是第六识——意识的活动作用。

佛教所说的三大类烦恼: ①根本烦恼——贪、嗔(急怒)、痴(愚痴)、慢、疑、恶见6种。

②八大随烦恼——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③十小随烦恼——愤怒、仇恨、结怨、虚诳、奸诈、欺骗、倨傲、迫爱、嫉妒、自私。

佛教认为人之有吉凶祸福,因为人的“心”不时有各种烦恼和意念,然后会诸言行,成为招引吉凶的基因,久而久之的重复出现,便形成习惯,根深蒂固后变成性格,性格又决定其命运。

因此,“心”不但成为人“心念——行为——习惯——性格——命运”连锁因果的根源,也成为个体轮回的根本所在了。

名僧风采列表

[浙江]印悟 [湖北]果胜 [浙江]昌峰 [浙江]慈满

[广东]弘隆 [湖南]延藏 [湖南]宗显 [广东]满如

[广东]自度 [浙江]福文 浙江]峙宇 [陕西]增勤

[广东]大愿 [山东]印慈 [四川]胜精 [宣

[四川]素全 [四川]素慧 [河南]寂灯 [弘

[河南]果建 [云南]能寿 [四川]觉行 [智

[陕西]正竖 [陕西]界明 [陕西]宽昌 [竹秀南

[江西]坚明 [江西]证通 [江西]纯闻 [明

[江西]养空 [江西]无非 [江西]道云 [四川]隆河南]妙上海]果日本]则江西]净江西]坚量

[江西]妙乐 [江西]佛音 [江西]妙安 [江苏]隆相

[浙江]怡藏 [浙江]允观 [浙江]贤崇 [航

[江苏]昌鉴 [江苏]秋风 [江苏]秋爽 [修

[江苏]心澄 [重庆]身振 [浙江]光泉 [义

[重庆]正刚 [江苏]普仁 [福建]法源 [云

[福建]忠明 [福建]净心 [福建]竺冰 [华

[湖北]印广 [湖北]圣君 [江苏]随学 [见

浙江]惟江苏]能江苏]传福建]法湖北]祖安徽]宽 [湖北]隆印 [江苏]能超 [黑龙江]正修 [湖南]宝昙

[湖南]大岳 [湖南]怀泉 [江苏]常静 [江苏]闻谛

[江苏]心悦 [湖北]宗辉 [辽宁]义辉 [隆

[重庆]正智 [辽宁]净慧 [山西]广波 [满

当代大德列表

[中国大陆]妙灵 [苏达摩耶提拉

[中国台湾]印顺 [国大陆]明旸

河南]演广东]宏泰国]中 [中国大陆]赵朴初居士 [其他地区]仁俊

[中国台湾]南怀谨 [其他地区]乐渡

[泰国]颂德雅纳桑瓦喇 [菲律宾]唯慈

[新加坡]隆根 [拿大]性空

[加拿大]诚祥 [国香港]圣一

[中国香港]觉光 [国台湾]惟觉

[中国台湾]星云 [国台湾]证严

[中国大陆]一诚 [国台湾]圣严

[中国大陆]本焕 [国大陆]学诚

[中国台湾]净空 [国大陆]大安

[中国大陆]圣辉 [国大陆]净慧

加中中中中中中中 [泰国]仁德 [泰国]仁兆

第三篇:浅谈佛教

浅谈佛教

一、佛教的起源

佛教同基督教一样,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现象之一。佛教之在东方,亦同基督教之在西方,无论在一般的历史演变上,抑或是在社会生活上以及人类的精神上,都曾起过巨大的作用,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一直到现在,它还影响着东方千百万计的生活和灵魂。

佛教发源于距今约2552年前(一说3000年左右)左右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答摩(约前566~前486年),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乔达摩出身于刹帝利种姓,是迦毗罗卫国(在今印度、尼泊尔边境地区)净饭王太子。据说他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学习吠陀经典和五明;20岁时,始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又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遂舍弃王族生活,出家寻访师友,探索人生解脱之道。开始时,他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学习禅定,后在尼连禅河畔独修苦行,进而至伽耶(菩提伽耶)毕钵罗树下深思默想,经过7天7夜之后,终于“悟道成佛”,这一年他35岁。之后,他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任教,历时45年,从者甚众,流传下来,称为佛教。佛,梵文为Buddha,意为“觉悟”,汉译音为“佛陀”。

二、佛教教义

佛教教义,又译作泥日、泥洹、涅槃那。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安乐、无为、不生、解脱、圆寂。涅槃原意是火的息灭或风的吹散状态。佛教产生以前就有这个概念;佛教用以作为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含义多种:息除烦恼业因,灭掉生死苦果,生死因果都灭,而人得度,故称灭或灭度;众生流转生死,皆由烦恼业因,若息灭了烦恼业因,则生死苦果自息,名为寂灭或解脱;永不再受三界生死轮回,故名不生;惑无不尽,德无不圆,故又称圆寂;达到安乐无为,解脱自在的境界,称为涅槃。《大乘起信论》称:“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佛教大小乘对涅槃有不同的说法。一般分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两种。一个修行者证得阿罗汉果,这时业报之因已尽,但还有业报身心的存在,故称有余涅槃;及至身心果报也不存在,称无余涅槃。据《肇论》介绍:小乘以“灰身灭智,捐形绝虑”为涅槃,是为有余涅槃;《中论》等则以“诸法实相”为涅槃,是为无余涅槃。大乘还分性净涅槃和方便净涅槃两种。本有的法身,名性净涅槃,即真如法性,亦称性德涅槃;假六度缘修,本有法身显现,名方便净涅槃,亦称修得涅槃。法相宗综合了大小乘涅槃学说立四种涅槃:①自性清净涅槃。虽有客尘烦恼,而自性清净,湛如虚空;②有余依涅槃。断尽烦恼障所显之真如;③无余依涅槃。出生死苦之真如;④无住处涅槃。断所知障所显之真如,此依佛的三身而说,有法身故不住生死,有应化身故不住涅槃,名为无住涅槃。大乘佛教认为涅槃具有常乐我净四种德性或常、恒、安、清凉、不老、不死、无垢、快乐八种德性。

三、佛教的重要节日

①佛诞日即释迦牟尼诞生日。由于说法不一,世界各国佛涎日期也不相同,中国汉

族地区和日本均以农历四月初八为佛诞日;蒙、藏族地区为四月十五日;傣族地区 为清明节后十天。佛诞日各佛寺一般都举行诵经法会,并根据“佛生时龙喷香雨浴

佛身”的传说,教徒要以香水洗释迦佛像,故又称为浴佛日。

②佛成道日;即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口子。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届时佛寺要举行纪念仪式,并煮“腊八粥”以供佛。为什么要供“腊八粥”呢? 相传释迦牟尼在成佛前,曾苦行多年,饿得几乎死去,后遇一牧女送他乳糜,得免

于死。释迦牟尼成佛后,人们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用米和果物煮粥供佛,称“腊八

粥”。后来民间也逐渐形成吃“腊八粥”的习俗,用以庆贺五谷丰登,驱逐鬼邪瘟 疫。

③佛涅架日;即释迦牟尼逝世的日子。一般在农历二月十五日。但是释迦牟尼 逝世的年代,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相差59年,南传佛教认为是公元前545年;北传

佛教认为是公元前486年,后者是我国公认的年代。

④世界佛陀日;东南亚一些佛教国家把佛诞、成道、涅槃三个节日合并起来,称作“维莎迦节”,时间是五月中旬的月圆日。1954年在缅甸仰光召开的世界佛教

徒联谊会第三次大会规定为“世界佛陀日”。在东南亚一些佛教国家,这是一个全 国性传统节日,举行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

⑤观音的纪念日。在中国有三个:农历二月十九为观音诞生日;农历六月十九 为观音成道日;农历九月十九为观音涅槃日。届时善男信女便举行盛大的庙会,被

看作观音道场的浙江普陀山,更是摩肩接踵,香火旺盛。

⑥其他佛或菩萨的纪念日;农历正月初一是弥勒佛的诞生日。农历二月二十一 日是普贤菩萨的诞生日。农历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萨诞生日。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

萨涅架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的诞生日。农历七月十五是僧自恣日,即

孟兰盆会。何谓自恣:就是佛教徒每年安居期满之日举行检举忏悔集会,请别人尽

情(恣)揭发自己的过失,自己进行忏悔,同时也检举揭发别人的过失。此日称“僧 自恣日”届时以百味饮食供养自恣僧,据说如此能使现生父母和七世父母都度脱苦 厄。

四、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汉地(约在公元纪元前后)。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与此同时传入。但在中国西部的新疆地区(古代称之为西域),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传人则更要早一些。印度的佛教艺术,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从而更容易在中国社会流传和发展。

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为佛教徒供奉和礼拜的对象,因此佛像艺术的发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佛教的兴衰而兴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汉魏之际,佛教虽已传入中原,可在史料中,关于佛像的记载却极为鲜见。在出土的佛教文物中,有四川乐山崖墓的佛雕像、彭山崖墓内发现的陶制佛像,这些据考证都是汉代的作品。但是这时的佛教文物遗留下来的为数极少。东汉末年,下邳相笮融建造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据说可容三千余人,其中还安置了身穿锦彩衣物、铜质涂金的佛像,这是中国的造像立寺首次见于正史记载。

中国佛教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绘画方面,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等画家,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汉画的技艺和风格,一方面又受到了来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在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段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这一时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相,大多面目清瘦、褒衣博带,神采飘逸,这基本上是南朝士大夫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由此而形成的“秀骨清相”的风格,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南朝画风的代表.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以东晋戴逵为代表的佛像雕塑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戴逵的创作态度认真,据说有一次他为了制作一尊佛像,曾潜藏在帐中,倾听众人的褒贬议论,然后加以详细研究,积思三年,才得以完成。因此他所作的佛像,使“道俗瞻仰,忽若亲遇”。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像,包括塑像和画像,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模仿西方传来的佛像图样,而是融合了中国的民族风格,开始走上了独立的发展道路。

遗憾的是这一时期佛教寺院的各种塑像以及画像,现在大多都已荡然无存,我们只能从传世或出土的一些金铜佛像以及当时开凿的一些石窟寺中,来了解和研究当时佛教造像的一些情况。

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金铜佛像,是后赵建武四年(338)造的释迦佛铜像。此像现藏美国旧金山市博物馆。像通高 39.4厘米,身着通肩大衣,衣纹以身体胸部为中心,向左右对称雕出作平行下垂状、两手在腹前作禅定印,肉髻较大,脸部轮廓清楚。佛座为四足方座,这是大多数早期金铜佛像所采取的形式。整个佛像身体略向前倾,衣纹形式化,左右对称,略显呆滞,带有早期还不成熟的佛像制作风格。

南朝佛像,传世遗物较少。但从现在仅有的一些造像来看,其风格有着明显的特点。例如宋文帝元嘉十四年(437)所造的佛坐像,其衣纹、手印、背饰等基本上还保留着较早的传统手法,但其面部表情则安详柔和,与其他一些显得强有力而充满感情色彩的佛像相比,尤为幽雅静温,具有更多的中国传统色彩。

北魏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由于政府的保护和提倡,佛教有了迅速的发展,佛教艺术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这一时期留传下来的金铜佛像数量很多,此外,闻名于世的大同云冈、洛阳龙门两大石窟,都是这时由国家主持开凿的,所以规模巨大。空前绝后,显示了非同凡响的宏伟气势、大同作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被称为“平城模式”的艺术风格(大同古称平城),对当时中原地区佛教艺术的发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云冈石窟第二十窟的大佛像,历来被视作云冈石窟的代表、由于这一洞窟的顶部和前壁已揭,佛像成为露天,使我们能更清楚地瞻仰这一大佛的雄姿。佛像高13.7米,面部丰满,高肉髻,鼻梁挺直,嘴部轮廓清楚,嘴角处略带微笑、眉眼修长,眼睛瞳孔部镶着黑釉陶器,看来炯炯有神。双耳垂肩颈部肥短,两肩宽阔厚实、双手作禅定印,手肘外张,显示出力量和威严。造像整体看上去端庄凝重。身披袈裟,偏袒右肩,衣纹成阶梯状排列,线条简洁,显示出一种粗重厚实的质感反映了当时生活于北方寒冷气候中的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也具有犍陀罗佛教艺术的某些特点。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并且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融合过程,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因此,标志着这一时期艺术水平的龙门石窟,具有更加浓厚的中国风味、其中如古阳洞、冥阳洞、莲华洞等,都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隋唐的佛教艺术,有了明显的转变,形成了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教造像,在风格上已摆脱了以前的那种呆滞、平板的表清和神秘气氛的宠罩。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显得温和圆润、生动柔和的风格。人物造型也从南北朝时的清瘦飘逸转向丰满端丽。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菩萨像,显得雍容华贵,颇似唐代宫廷贵妇的形象、衣纹皱折也是线条流畅,富于节奏变化,同时显出衣物的质地轻薄、紧贴身上,更显得肉体的丰腴和体态的婀娜多姿。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佛以及敦煌石窟中唐代壁画和塑像等等。

五代宋以后的佛教造像,以四川和云南各处的石窟中保留得较多。这时的像有许多是密宗的造像,反映了这一时期佛教密宗的流传情况。元代盛行藏传密教,藏密寺院中,也塑有不少密宗的造像。此外,杭州飞来峰的摩崖石刻造像,也多为佛教造像,可以说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其中又以笑口弥勒(布袋和尚)的像最为著名。它那憨厚质朴、纯真无邪的笑容,看来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笑,吸引着一群群的游人和朝拜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五代宋以后,还出现了许多罗汉像以及各种各样的观世音菩萨像。有些完全是根据中国民间传说创造出来的。这些像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佛教艺术的表现内容。从造像的风格上看,则更加贴近了生活,世俗化的味道也更浓,这样也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特别是各种各样的观世音菩萨像,大多从唐以前的面部留有蝌蚪形小髭的男相,转变成风姿绰约、美丽端庄的女性形相,而且更具有世俗的风韵。这时的佛教艺术,无论从表现内容还是艺术风格上来看,都已是地道的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产物。

五、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包括佛教哲理、佛教文学、佛教音乐、佛教诗歌、佛教建筑、佛教雕塑,以及寺院里的庄严器具、坛场布置、佛事仪轨、丛林规制等等。佛教是中国化的宗教,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与中国人的民族特征息息相关。可惜的是,很多同学对西洋文化的了解远远超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对基督教文化的了解远远超过对佛教文化的了解。希望大家对佛教文化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对自己的文化根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六、佛教信仰

信仰是宗教本质的部分、核心的内容,相当于我们常讲的“思想”、“精神”,而佛教提倡的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皈依”有救济、救护之义。三皈依是指归投三宝、依靠佛、法、僧三宝,藉著三宝功德威力的加持、摄护,能止息无边的生死苦轮,以及能远离一切怖畏。

七、佛教的影响

从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生根、变化、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并融入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带来了中国政治、思想、经济、文学、音乐、美术、雕塑,等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就文学而言,这对于丰富文学思想以及艺术形式、表现手法,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是使中国文学作品想象更丰富,故事性更强。天竺声韵理论影响了中国音韵学的产生,进而影响到诗歌格律的形成。佛教还丰富了中国语言与词汇,丰富了文学观念。同时,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它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使人们得以解放思想,摆脱儒学教条,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另一个新的世界。

净化了中国人的心灵,从盛唐开始,佛教与儒家、道家并列,成为人们政治文化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组成,佛教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稳定了社会,使人们精神领域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又广泛的被国人用于外交领域,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融通,总之,其深远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18697.htm

http:// http://www.newsmth.net/bbsanc.

第四篇:佛教(范文模版)

一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中国四大宗教指那些教?

世界三大宗教:1,佛教:公园六世纪发源于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宣扬“众生不等”、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每个人靠自己修行得道求来世灵魂进入“极乐世界”

2基督教:公元一世纪发源于罗马帝国统治的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是耶稣,宣扬耶稣是上帝的使者,是基督即“救世主”,是为拯救贫苦人民而降生的,宣传世人应忍受苦难,寄希望于来世,即忍受苦难的人死后都会升入天堂,3,伊斯兰教:公元622年,发源于阿拉伯(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主张伊斯兰教徒部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

当前中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后称中国四大宗教 二,我国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宗教在社会主义将长期存在,我们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它,宗教信仰自由受宪法保护,无神论者与宗教信仰者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三,汉族宗教信仰有何明显特点?

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接受不同的宗教

2外来宗教必须在中国地方化、民族化后,方能被汉族所接纳,并在汉族地区扎根、发展 四,中国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方法的状况如何?

中国西北地区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西藏、青海、内蒙古、四川、甘肃等地的藏、蒙、裕固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白、壮、布依、侗、纳西、满、朝鲜等10个民族信仰大乘佛教,俄罗斯、鄂温克族信仰东正教,另有部分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五,我国著名的宗教场所有哪些?

佛教寺院有:北京的法源寺,洛阳的白马寺,上海的龙华古寺、立佛禅寺,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陕西西安大 思寺,嵩山 材寺,成都的文殊院,西藏布达拉宫等

基督教堂有:北京南堂、北京的北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国际礼拜堂,天津的老西开教堂等

伊斯兰的清真寺游:广州的怀圣寺,浙江的凤凰寺,泉州的清静寺,北京牛街礼拜寺,东北的清真寺,上海松江的清真寺,西安化觉寺、西宁东关清真寺等

道教道观有:陕西楼观台,北京白云观,辽宁沈阳太清宫,成都青年宫,福建莆田妈祖庙,苏州玄妙观,山西芮城永乐宫,河南登封中岳庙等 六,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以信仰佛为中心的宗教,它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古印度迦毗罗王国(今尼泊尔南部)净 王得太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立,他宣扬苦\无常,无我,缘起,解脱等教法,并强调无论任何阶级均可信奉其教说都可以成佛,后世佛教徒称他为“释迦牟尼”即释迦家族的圣人,佛教曾经长期广泛流传于南亚、东南亚及东亚等众多国家,近代以来,已流传到欧美等地 七,印度佛教发展的三部曲是什么?

1,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中叶,为释迦牟尼及其弟子传教时期,称为原始佛教阶段 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至公元1世纪,佛教内部分裂为上座和大众两部,并从中演化出许多教团,称为部级佛教阶段

3,公元1世纪左右兴起的大乘佛教阶段,乘即教义,大乘佛教宣扬普度众生到彼岸世界,贬称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为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发展到13世纪初,受外来侵略扼杀,才在印度衰落

八,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指释迦牟尼的根本教法,它主要包括“四圣谛"‘十二因缘’和‘八正道’‘三法印’以及它的‘无我观’‘众生平等观’和僧伽制度,这些也是释迦牟尼首次传法的内容

九,何谓‘四圣谛’

‘四圣谛‘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基本教法之一,谛是谛理即真理的意识,它的核心是讲世间、人生都充满苦难,‘四圣谛’(又称‘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讲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现象,集谛讲造成痛苦的原因和根据,灭谛讲佛教可以帮助人们灭断根源,而达理想的无苦境界(即涅槃),道谛讲断灭痛苦的具体八种正确途径与方法 十,什么叫“八苦”?

“八苦”是指佛教的基本教义的“四圣谛”之苦谛中的八苦:①生苦 诞生时的痛苦②老苦 老年时的痛苦③病苦 生病时的痛苦 ④死苦 死亡时的痛苦 ⑤怨、憎痛苦,指不由自主不得不与不喜欢的人或物离别时的痛苦⑥求不得苦 指有所欲求而得不到满足的痛苦⑦五盛阴苦 指人生之色、爱、想、行、识五种基本因素生灭无常,满是痛苦

十一,什么事“十二因缘”和“八正道”?

“十二因缘”亦称“十二缘生”是“四圣谛”中苦集二谛的延伸,其主要内容是分析苦因和论述因果关系,三世轮回

“八正道”则是“四圣谛”中道谛的发挥,它具体指出八种解脱诸苦,断绝轮回,达到“涅槃”境界的途径和方法,这八种方法是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正确的思维)、正语(正确的语言)、正业(正当的职业)、正命(正确的谋生方式)、正精进(正确勤修善行)、正念(专心修正确的思想)、正定(按以上七阶段修持,进入涅槃解脱的境界)十二,何谓“三法印”? 法印即法之印章,意即“佛法之特征”是判断思想是否合佛教之理得三条标准,第一条是“诸行无常”这里的‘诸行’指一切事物的运行与变化,主要是生灭变化;第二条是“诸法无我”诸法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是指一切事物都处于刹那生灭,事物主体“我”是不存在的;第三条是“涅槃寂静”是通过对物,我的透彻理解,而达到的最高境界,此时一切烦恼、痛苦均已消失,精神进入永恒的安乐状态 十三,“无事不登三宝殿”和“唐三藏法师”是什么意思?

所谓“三宝殿”是指佛教寺院里的三个活动场所,“三宝”即佛、法、僧,“佛”是指僧人,“大众登场办事”的地方;“法”是指佛家珍藏经典之所;“僧"是指和尚”燕息(睡觉)的“寂静禅房”,这些地方是不准随便登门游览的

“三藏”是对庞大浩繁的佛教有关经籍的统称,它包括佛经、佛律和佛论三大部分,经也称经藏,凡佛所言(一一般都是由佛的弟子复述出来的,所以经的开首都是由“如是我闻”起首,即是“经”“论”(论藏)是对经加以解释和阐发的各宗派学说、论著,“律”(律藏)是佛教僧侣行为的规范和宗教仪式的规则,三藏法师是法师的最高的尊称(头衔),是指精通“经”“律”“论”三藏的法师,唐三藏是对唐朝高僧玄焋的尊称 十四,我国一般佛寺的大雄宝殿里供奉的三尊是什么?

这三尊佛称三世佛,三世佛又分为竖三世佛和横三世佛两种,竖三世佛是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过去佛是燃灯佛(也称迦叶佛)传说他是释迦牟尼前进之师,曾预言释迦将来定成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是指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继承人

横三世佛指三个世界的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正中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以及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

十五,佛教的丛林、宝刹、迦兰有什么区别 丛林:通常指佛教禅宗寺院,也称禅林、丛林的原义是取喻草木之不乱生乱长,表示其中有一定的规矩和法度,丛林起初规模不大,不设佛殿,只立法堂、建立佛殿是后世的事,另设方丈、僧堂、茶舍、僧人均参加生产劳动以自给生活

刹:指佛塔顶部的装饰,由大寺院中多建有塔,因此以“宝刹”指代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伽蓝即僧伽蓝,原为梵文的音译,异译为‘众园“僧园”原意为修建僧舍的基地、后指包括土地、建筑群在内的寺院

十六,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是怎么回事?

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是指修者得到证悟和果位,据佛经载,佛有十六弟子受佛之嘱,“不如涅槃,常位人间”以助众生,十六罗汉的尊称为十六尊者,这些已在《法住记》一书中(作者为公园2世纪狮子国即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此书后被唐玄奘译成汉文,唐末著名僧画家始画十八罗汉即在原十六罗汉之外加上庆友和玄焋,后则被世人接受成十八罗汉之说,而五百年之说有三:一说是释迦牟尼的五百个弟子,二说是参加第一次或第四次集结(佛教会议)的五百罗汉,其实“五百”在古印度只是形容众多的意思 十七,佛教的五欲供是什么?

佛教认为人生有五欲(色、声、香、味、触),而戒除五欲可以减轻烦恼、安然自得,故寺院前供品尝有:鲜花(或明镜)琵琶(或其他乐器如钟)香、水果天衣(或帐幔)、鲜花象征视觉,乐器代指听觉,香则喻为嗅觉,水果为味觉,天衣为触觉,这些称为“五欲供”即象征五种感官引起的各种欲望,劝引人们放弃欲望,一心修佛 十八,中国佛教史上的“三武灭佛”是怎么回事?

由于佛教势力的扩张,严重影响到封建社会王朝的赋税收入和兵力、劳动力的来源,佛教同最高统治者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在中国佛教史上出现过“三五之厄”的皇帝灭佛运动,三武指的是①北魏太武帝拓跋寿②北周武帝宇文邕③唐武宗李炎,以上三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下令灭佛,尤其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以灭佛运动是最严重的一次,称为会昌法难,它给佛以严重打击,使佛教从此由盛而衰 十九,中国佛教产生宗派的原因是什么?佛教自西汉时期传入中国后,佛经逐渐出现各种译本和不同的理解,并受印度部派佛教影响,在南北时期已发生了各种不同观点的学派,但未成宗派,隋唐时期,佛教各宗派开始形成,特别是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思想活跃,寺院经济高度发展,这样,佛教理论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更加紧密,具有各自理论体系和宗教法规的佛教宗派便开始建立 二十,中国佛教有哪些宗派?

中国佛教宗派主要有:天台寺、法相寺、华严宗和禅宗这四个各自理论体系的宗派以及律宗、密宗、净土宗这三个在民间广有影响的宗派,其中天台宗、禅宗、律宗、密宗、净土宗在唐代以后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并在那里建立了各自或互相结合的宗派 二十一,什么事密宗

密宗又称密教、瑜伽密教等,此宗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依据,以真言(咒语)、手印、仪轨等方式,达到即身成佛,以身、口、意三密相应为宗要,故名密宗,它是7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结合而产生的,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在唐代开元年间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人先后在长安译经传播,曾极盛一时,五代后衰微,现在西藏多密宗和唐代所传的部系不同,一般称为藏密和喇嘛教,而后唐代长安的密教为唐密

二十二,为什么密教要修持“三密加持”

密教认为,世界万物、佛如众生皆由地、水、风、火、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识”为“公法”二者统摄宇宙万物,而又皆众生之心中,佛与众生修性不同,众生如果依法修持“三密加持”-----手结印契、口诵真言、心观佛尊,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静,与佛的身、口、意相应,这样就能即身成佛 二十三,喇嘛教是什么样的宗教?

喇嘛教是佛教的一支,因其主要在我国的藏族地区形成和发展,故藏传佛教或藏语系佛教,它是印度密教在公园8世纪时传入西藏并与当地原始宗教(本教)斗争结合而形成,它以藏文《大藏经》为主要经典,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至13世纪,由于元朝统治者得大力扶植,上层喇嘛教开始掌握政权,在西藏逐渐形成“政教合一”的制度 二十四,喇嘛教有哪些教派?

喇嘛教在不断传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教派,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后演变为格鲁派、俗称黄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和格鲁派(即黄教)等,以格鲁派影响最大,而且它目前仍是喇嘛教中最主要的教派 二十五,喇嘛教僧人的教阶(僧阶)制度是什么?

喇嘛教的僧侣俗称为喇嘛,藏语中意为上师,只有地位学问有修养且能为人师表,领人修行的僧人,其僧阶制度;最低级为僧侣(所谓闲散喇嘛)格西(有一定学位的僧人)、扎萨克喇嘛(僧学院或中小寺院主持人)、**(大寺庙的主持人,藏语俗称“ 古”是神化现的肉身,是喇嘛教的五级僧侣)大**(称为“呼图克图”,是蒙语中“有寿之人”的意思,具有世任西藏地方政府摄政为贵格)、**和** 二十六,喇嘛教首领的转世相承是怎么回事? 喇嘛教依据灵魂转世,生死轮回的教理,规定自**以上高级僧侣的产生,采取转世制度(即灵童转世制),喇嘛教首领原本是父死子继,至13世纪,由噶举派的噶玛已支系开始实行转世制,15世纪格鲁派兴起并禁止喇嘛娶妻,转世制度更为流行,**死后。寺院上层集团通过古卜,降神等活动,寻找**圆寂时出生的婴儿,将其名字写于纸片,从若干纸片中选出一张,这个婴儿就是上代**“转世”的灵童,迎来寺中继承**的地位 二十七,何谓金瓶掣(抽)签?

1727年,清廷设置驻藏大臣,规定与**、**共同管理西藏地方事务,后又由清朝皇帝----金瓶(即金奔已瓶),专供寻认灵童之用,该瓶口内插有签筒,筒内放置如意头像牙签五支,凡寻认灵童时,邀集四大护法,将灵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日,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于牙签上,放入瓶中,选派有真正学问的**、祈祷七天,然后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佛像前正式认定,如果找到灵童只有一名,亦需将一个有该灵童名字的象牙签同放瓶内,如抽出没有名字的牙签,就不能认定已寻得灵童,而需另外寻找,**喇嘛和**额尔德尼的转世也一样,须经瓶挚签才能确定 二十八,喇嘛教的主要寺庙有哪些?

在西藏地区当今喇嘛教最大有影响的是格鲁派,俗称黄教,其寺院也最有影响,黄教有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三大寺一般均由当时**担任“池巴”(住持),札什伦布寺不列入“三大寺”,但也是西藏地区最大的黄教寺庙之一,青海的塔尔寺,是西藏地区之外最大的黄教寺庙之一,是我国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在世界佛教界也享有盛名。

另外还有噶举派(白教)的止贡寺、萨迦派(花教)的萨迦寺、宁玛派(红教)的多吉扎寺等

二十九,什么是禅宗?

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意为“静虑”就是用静坐思维的方式,以期彻悟用心故名禅宗,主张用“禅定”作为宗教的全部修行方法。

第五篇:佛教歌曲歌词汇总

佛教歌曲歌词汇总

你我相识即有缘,面带笑容结人缘。布施欢喜种善缘,你对我错相惜缘。顺我逆我消孽缘,生老病死了尘缘。果报好坏皆因缘,慈悲喜舍修佛缘。

愿修一切善,愿断一切恶,誓度一切众生。贪嗔痴慢远离心田,拥有明净的心灵。人生无常,及时行善,让生命散发光芒。发挥真性情,慈悲喜舍,心中常存爱心。把握当下,把握今天,净化那心灵。

感恩

当太阳从东方升起,已注定将会往西方而落。当众生相遇的那一刻,早已伏下了离别的宿命。缘起时,我们要懂得珍惜。缘灭时,更要懂得感恩。

因为,万物的一切皆理所当然。其实,都深藏着大地无尽的悲怀。

只是,无知的我们都从未发觉,原来自己一直是如此地幸福,一直是如此地被呵护。以致于失去了欢欣,以致于不懂得感恩。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蜀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三宝歌

人天长夜,宇宙黯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逼,谁济以安宁? 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昭朗万有,任席众生,功德莫能明。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净德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槃城!众缘性空唯识现,南无达摩耶!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绩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解脱道

茫茫的沧海间,何处是尽头?苦难的人生,似永无止尽。何时才能得解脱? 自性佛净土,存在你我心中,依靠弥陀愿力的引入,即得契入其中。心、佛、众生,本无丝毫分隔,只因执迷分別,觉悟只需念弥陀。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启发自性。南无阿弥陀佛,唤醒自性弥陀。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启发自性。南无阿弥陀佛,依靠自性弥陀。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启发自性。南无阿弥陀佛,念佛当下即佛。

极乐歌

让我为众生唱一首极乐歌,让我为众生唱这首极乐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您永远在我心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让我欢喜每一天。

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极乐歌,让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极乐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您永远在我心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伴我度过每一天。

让我们一起无悠无忧唱这首极乐歌,让我们一起同唱这世间最快乐的歌。阿弥陀佛,您永远在我心间,让我总是欢喜每一天。阿弥陀佛,您永远在我心间,伴我唱著这首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会欢喜每一天。

忆儿时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抓。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笑看人间

人生本是昙花一现,无人能改变。

匆匆岁月,沧海桑田,甜酸苦辣,在所难免。常言道,人生犹如南柯一梦,无人能改变。放下所有,欲望和名利,幸福就在眼前。

念一声佛号,灭一切杂念,平常心,去笑看人间。念一声佛号,除一切妄想,往生极乐,笑看人间。

人生总是变化无常,无人能改变,平安乐道,知足常乐,有失有得,才是人生。常言道,人生仿佛命运弄人,无人能改变,脚踏实地,随遇而安,幸福就在眼前。

佛陀的爱 在心中,有一份爱,那是佛陀的关怀。

它指引着我的心,让我更坚定,去面对每一天。在心中,有一种爱,来自佛陀的关怀。

让我们把这份爱,用心来灌溉,一起去散播开。让每个人都分享这份爱,让每颗心都能够平静。用这份爱感动每颗心,将这世界变得更有情。让每个人都分享这份爱,让每颗心都能够安宁。用这份爱抚平每颗心,将这世界变得更和平。

梦幻人世间

梦幻人世间,匆匆过一生。究竟有何物,可寄于永恒。梦幻人世间,茫茫过一生。究竟有何事,可显示真常。

快快看破,快快放下,寻找真实的生命。掌握当下,释放出光芒,让此生真正拥有过。快快看破,快快放下,创造充实的人生,回归自性,通达无障碍,让极乐真爱永常在。

世间苦谁知道

世间苦,谁知道,只有佛陀最明了。生老病死无人幸免,只有佛陀最明了。世间苦,谁知道,只有佛陀最明了。相爱之人终须别离,只有佛陀最明了。世间苦,谁知道,只有佛陀最明了。所求违愿烦恼无尽,只有佛陀最明了。

浮沉苦海已久远,如今我已真的觉悟了,祈求佛陀不舍弃我,引我回归清净,回归极乐的安邦。

只有佛陀不舍弃我,引我回归清净,回归极乐的安邦。

阿弥陀佛在心间

阿弥陀佛在心间,他教我不贪不厌,阿弥陀佛在心间,抛开红尘多杂念。不管路艰辛,我愿意去,迈开大步勇向前。不管路遥远,何时到终点,我会完成这心愿。

阿弥陀佛在心间,快乐在人世间。阿弥陀佛在心间,快乐在人世间。阿弥陀佛在心间,逍遥于人世间。阿弥陀佛在心间 我坚守这份信念。

佛光永远照耀您

如今您已别离,可是在我心里,您的恩惠将永难忘记。

纵然不再相聚,我再也不哭泣,因为您会到更好的地方去。

虽然我们不同信仰,我愿佛光来照着您。

衷心的感激您,含辛茹苦数十载,无怨无悔为我阻挡风雨。

若有一天再相逢,我会像从前一样,关心您,照顾您,爱护您。

今生无法再相聚,我依然会继续,祈求佛光永远照着您。

弥陀天堂

越过西方约十万亿佛国的地方,有世界名曰极乐净土的故乡。

人们都向往快乐无忧的天堂,弥陀光明照耀十方,我向往。

无量光,是天堂,是净土的地方。

我们有佛菩萨陪伴,不彷徨,不惆怅。

无量光,是方向,是迷途的希望。

我们要念念都不忘,永不推转在弥陀的天堂。

无量光,是光芒,有弥陀的温暖。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萝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

母食我甘酪兴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

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吊形影悲。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

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

念佛

念一声阿弥陀佛,心静如水。

念两声阿弥陀佛,无忧无愁。

念三声阿弥陀佛,胸怀磊落。

念四声阿弥陀佛,平易近人。

念五声阿弥陀佛,反璞归真。

念六声阿弥陀佛,乐善好施。

念七声阿弥陀佛,饮水思源。

念八声阿弥陀佛,感恩图报。

念九声阿弥陀佛,安份守己。

念十声阿弥陀佛,有志竟成。

念百声阿弥陀佛,尽善尽美。

念千声阿弥陀佛,皆大欢喜。

念万声阿弥陀佛,庄严净土。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谢谢您

阿弥陀佛,谢谢您,给众生的净土,让众生得解脱。

阿弥陀佛,谢谢您,给众生的希望,让众生不彷徨。

感恩您,我愿意,献出一生弘扬佛法,这条路一直往前去。

感恩您,我愿意,献出一生普渡众生,生生世世走下去。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会生生世世追随你。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会不断念下去。

有心人

在这繁华世间,有一群平凡的人,总是无为自己,永远拢为别人着想。

无论是好天时,无论是大风雨,无推辞,无计较,无怨叹,完全为了众生来奉献。

有心的人,淡薄名利,一世人付出,无求回报,为了众生,无怨无悔,甘愿每日来帮助。

有心的人,无求金钱,拢为了众生的幸福,带来快乐,带来希望,就觉得满足,不再有所求。有心的人,谢谢你。

和平钟声

山谷间回荡的晨钟,是佛陀内心的呼唤。

呼唤着离家的孩子,回归到温暖的家中。

放下自尊和骄傲,放下争斗和不安。

让这和平的钟声,消除那迷惑和慌张。

让这和平的钟声,抚平那疲惫的身躯。

让这和平的钟声,引众生回归极乐的故乡。

呼唤着离家的孩子,回归到温暖的家中。

让这和平的钟声,引众生回归极乐的故乡。

珍惜

珍惜每一秒,每一分钟,每一天。

珍惜每段缘份,每个相遇,每一天。

珍惜每个悲观,每次离合,每一天。

珍惜每个众生,每一份爱,每一天。

世间万物,无永恒。一切无常,难预料。

世间无不散的宴席,总有一天会离去。

人生多变幻,一切不常在,拥有的一切将会不复存在。

生命的规律,试着去明白,至少曾珍惜过它的存在。

人生多变幻,无人能更改,拥有的一切终会烟消云散。

就从今天起,试着去珍惜,你会体会生命的真爱。

信念

秉持者坚定信念,念念弥陀,念念西方世界。

放下万缘,放下对娑婆的眷念,回到弥陀身边。

秉持着深信切愿,念念清净,念念真诚恳切,放下万缘,放下烦恼万千。

把握今生,勿再蹉跎岁月。

一门深入,一心专念,心不离佛,口不离念。

念念弥陀念念觉,念念相应念念觉。

让爱的力量散发光芒

爱能推动一切,爱就是力量。

爱是不分国界,爱永不退灭。

爱能包容一切,爱是慈悲心。

爱是不留给自己,爱是去分享。

爱能克服一切,爱就是希望。

爱要真心真意,爱要尽所能。

爱是忘了自己,爱是不自私。

爱是不计较回报,爱是全付出。

心中有爱,无处不万暖,敞开心怀,你就不孤单。

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温暖,让爱的力量散发出光芒。

心中有爱,无处不温暖,你就不会孤单。

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希望,让爱的力量散发出光芒。

省悟

心中皆是尘沙,从来不曾省悟,身在苦中不知苦,也以为那是乐。

心中皆是尘沙,从来不曾省悟,一生伴着贪嗔痴,也懵懂无知。

直到有一天,听到佛陀教诲,如梦中初醒。

佛陀大慈大悲,唤醒了沉醉的幻影。

佛陀大行大愿,净化了污染的心灵。

面对坎坷人生,不觉顿个然省悟。

从此依教奉行,追求真正的幸福。

不二门下歌

青山如我骨,绿水似柔肠,绕山千转去,出山向海洋。

猿声啼不住,重门遮欲挡,无语暮回首,千峰云飞扬。

出山泉水浊,河流宽且长,历历经湖海,日夜流沧桑。

云水几度身,或恐归无望,化作天上雨,迢迢还故乡。

忏悔歌

我们一起来忏悔,远离那世间是与非。

我们现在来忏悔,放下烦恼与怨狠嗔恚。

我们用心来忏悔,愿弥陀擦干我的泪。

我们真诚来忏悔,愿弥陀洗涤我心扉。

往昔所作诸恶罪,皆因贪嗔痴所累。

我今皆忏悔,不愿再违背,弥陀无怨无私的教诲。

不管身心有多疲惫,求生净土愿不退。

我今皆忏悔,念佛不怕累。断烦恼,弥陀永相随。

辗转流通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灭除,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乐,先亡获超生。

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誓愿

长大成人放是我,来时又欢喜,多少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时能清闲。

人人能修善业行,方能了生死,众生愿发菩提心,佛国是净土。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回向文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时世常行菩萨道。

再团圆

以往充满慈祥的笑颜,时间无法冲淡的思念,所有您说的金玉良言,如今依然珍藏在心田。

把我抚养成人的恩惠,教我做人道理的苦心,长年累月的任劳任怨,我将永远牢记在心田。

我真的很想念,我真的很想念,我只能在西方极乐与您相见,我会诚心念佛,我会诚心念佛,永无止尽直到那一天。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让我们再团圆。

憨山大师费闲歌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出家容易守戒难,信愿全无总是闲,净戒不持空费力,纵然落发也徒然。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情性攀缘空费力,不成道果也徒然。听闻容易实心难,侮慢师尊总是闲,自大贡高空费力,聪明盖世也徒然。学道容易悟道难,不下功夫总是闲,能信不行空费力,空空论说也徒然。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身在关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嗑破也徒然。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难免有顺逆起伏。

如果要逆来顺受、顺来看破,有时候不妨学习小丑,随时能收起伤悲。

把握人生舞台,演出的每一个当下。

虽说小丑是在演戏,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演久了,就像人生。

人生久了,那也只不过是一出戏。

顺治皇帝出家自叹诗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自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伽半日闲。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末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若能了达僧伽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口中吃的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累世种菩提,个个都是真罗汉,也披如来三尺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禹疏九河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在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让生命展翅高飞

与时间赛跑,分秒不空过,步步踏实做,日日踏实过。

让生命展翅高飞,潇洒走一回人生路,破茧而出,自在飞翔。

心清净,所学皆成智慧。心不净,所学皆成知见。

以心转境,以念转运,事来即应,应过即放。

看不到重点

每一个人都想多做一点,多赚一点,看看日子会不会好过一点。

比较少人会思考,少做一点,少赚一点,欲望降低一点,日子可能会更好过一点。

在滚滚红尘中,庸庸碌碌过一生,就像一个没有导游的旅行团,不知何去何从。

只能漫无目的的四处闲逛,虽然可以走马看花,但却永远看不到重点。

快乐人生

人生就像一条船,要行于幸福美满的航道。

需以智慧,用心定位。

一旦定位,偏差不必慌张,只要转换跑道,从心起飞,那么每个日子都可以快乐出航。

航向碧海蓝天,飞向不可名状的快乐人生。

一念心转万境专

一念心转万境专,环境无法改变时,情境会牵动人的心境,感性的人比较有赤子的心。

一念心转万境专,环境牵动人心转,容易触景动情境,情生则情境成比较感性。

常常接触苦难,见识不幸,会让我们启发同情心。

有悲悯心的人,心地柔软,境随心转,以心转境。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谗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汤。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但念阿弥陀佛

一刻又一刻,命光如过客,寸阴流水去,欲住何能得。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但念阿弥陀,定生极乐国。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存想摄心法

若问念佛法,摄心自有方。

每念一声佛,口作莲花香。

因我心清净,所以有此香,花从口中出,多多向西方。

一佛花一朵,有色复有光。

念到一声佛,青色放青光。

念到二声佛,黄色放黄光。

念到三声佛,赤色放赤光。

念到四声佛,白色放白光。

如是轮转想,念念不可忘。

不必计其数,但想色香光。

果能心不乱,决见大愿王。

古德嘉言

人生多事多烦恼,百年长寿恐难保,忙里偷闲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好。

旷劫难逢无上宝,眼前灭罪除烦恼,他年功满到莲池,与佛长生同不老。

猛切持名如救头,娑婆那更可迟留,即今撒手便归去,已较前贤输一筹。

中峰和尚劝念佛诗

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

众生反以苦为乐,甘住其中多所失。

臭皮袋里出头来,长养无明病成蛊。

暮然三寸气消亡,化作寒灰埋下土。

五趣迁流不暂停,百劫千生受凄苦。

诸仁者,何如及早念弥陀,舍此娑婆苦。

西方乐,西方乐,西方之乐谁能觉。

人民国土总殊胜,了无寒暑并三恶。

莲花胎里出头来,时听法音与天乐。

琉璃地莹绝纤尘,金银众宝成楼阁。

化衣化食自然盈,寿命无量难筹度。

诸仁者,何如及早念弥陀,取彼西方乐。

梦幻人世间

梦幻人世间,匆匆过一生。

究竟有何物,可寄于永恒。

梦幻人世间,茫茫过一生。

究竟有何事,可显示真常。

快快看破,快快放下,寻找真实的生命。

掌握当下,释放出光芒,让此生真正拥有过。

快快看破,快快放下,创造充实的人生,回归自性,通达无障碍,让极乐真爱永常在。

一心求觉悟

茫茫大梦中,长夜谁能悟?

反恋梦中欢,将醒还重做。

做得不如前,一错是百错。

做得胜如前,依然空懡罗。

造了梦中业,从苦又入苦。

劝君早回头,直走西方路。

万缘都放下,勤修净业课。

日夜望还乡,一心求觉悟。

豁然心地空,即是真净土。

弥陀忽现前,原来是这个。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第一愿国无恶道愿。第二愿不堕恶趣愿。第三愿身悉金色愿。

第四愿三十二相愿。第五愿身无差别愿。第六愿宿命通愿。

第七愿天眼通愿。第八愿天耳通愿。第九愿他心通愿。

第十愿神足通愿。第十一愿遍供诸佛愿。第十二愿定成正觉愿。

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第十四愿触光安乐愿。第十五愿寿命无量愿。

第十六愿声闻无数愿。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

第十九愿闻名发心愿。第二十愿临终接引愿。第二十一愿悔过得生愿。

第二十二愿国无女人愿。第二十三愿厌女转男愿。第二十四愿莲花化生愿。

第二十五愿天人礼敬愿。第二十六愿闻名得福愿。第二十七愿修殊胜行愿。

第二十八愿国无不善愿。第二十九愿住正定聚愿。第三十愿乐如漏尽愿。

第三十一愿不贪计身愿。第三十二愿那罗延身愿。第三十三愿光明慧辩愿。

第三十四愿善谈法要愿。第三十五愿一生补处愿。第三十六愿教化随意愿。

第三十七愿衣食自至愿。第三十八愿应念受供愿。第三十九愿庄严无尽愿。

第四十愿无量色树愿。第四十一愿树现佛刹愿。第四十二愿彻照十方愿。

第四十三愿宝香普熏愿。第四十四愿普等三昧愿。第四十五愿定中供佛愿。

第四十六愿获陀罗尼愿。第四十七愿闻名得忍愿。第四十八愿现证不退愿。

大回向观相文

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刹那中离五浊,屈伸臂倾到莲池。

莲花开后见慈尊,亲听法音可了了。

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

我愿如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

活在感恩的世界

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因为他们使你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所以要,感激伤害你的人,感激欺骗你的人,感激鞭打你的人,感激遗弃你的人,感激绊倒你的人,感激斥责你的人,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多念一声佛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欲海茫茫不迷惑。

与世无争,与世无求,随缘自在多快活。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苦海浮沉不堕落。

深信因果,信愿念佛,今生今世不蹉跎。

人生如朝露,生命稍纵即逝。

与其执著于得与失,不如摆脱尘世的枷锁,老老实实地念佛。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心中有佛,心佛不二,今生今世友寄托。

慈悲

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

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

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诚来感化谎言。

阿弥陀佛来接引

每当辽望无际的天空,在那遥远的西方,有一个我很向往的地方,那里没有苦只有乐,一切的众生都平等。

每当回想人生的旅程,这段漫漫的路途,尝尽了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娑婆世界乐少苦多,一切的众生都受苦。

佛陀在净土三经中,细说极乐世界,只要一心念弥陀,临终得往生。今生一心一意念弥陀,不负佛陀的苦心,等待阿弥陀佛來接引。今生一心一意念弥陀,不负佛陀的苦心,临终阿弥陀佛來接引。

有一天梦会醒

世间红尘梦,几人能看透。

漂泊轮回路,浮沉在梦中。

人生似梦,梦似人生,难分清。

这场梦不知何年何月才苏醒。

六道轮回苦,佛陀最清楚。

唯有离六道,才是得解脱。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得觉悟。

这场梦唯有勤修佛法能觉醒。

有一天梦会醒,不再徘徊梦幻中。

学佛之路有成果,这就是真解脱。

有一天梦会醒,不再轮回六道中。

往生净土了生死,这才是真解脱。

结缘歌

无论天涯海角,近在咫尺,只要有缘,它就会回荡在你耳边。只要细心凝听,随着节奏,不知不觉,它已经走入你的心田。不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只要有缘,它就会回荡在你耳边。只要细心凝听,随着节奏,不知不觉,它已经走入你的心间。有缘你就会听到这首歌,有缘就一起来唱这首歌。无量光佛,无量光佛,永远照耀着众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永远温暖着人间。

心愿

希望有那么一天,弥陀在每个人的心间,世界不会再有争斗,战火不会再绵延。

希望有那么一天,众生的贪嗔痴都不见,世间不会再有烦恼,离苦得乐就在眼前。

这是佛陀的心愿,这是菩萨的心愿,只要不断宏扬佛法,就会有那么一天。

不在乎需要多少年,不畏惧路途多遥远,只要佛法尚在人间,世界有一天会改变。

希望有那么一天,弥陀在每个人的心间,人间不会再有是非,仇恨不会在绵延。

希望有那么一天,众生的贪嗔痴都不见,世间不会再有执著,离苦得乐就在眼前。

世界是个大家庭

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来祈祷,愿这世间一切吉祥平安。

怀着一颗真诚心来祝福,愿每个众生都快乐。

世界原本就是个大家园,但愿众生都能够结善缘。

活在感恩世界,让爱洒遍世间,创造快乐美满家园。

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来祈祷,愿这世间远离诸多灾难。

怀着一颗慈悲心来祝福,愿众生能离苦得乐。

世界原本就是个大家园,但愿众生都能够结善缘。

活在感恩世界,让爱洒遍世间,创造快乐美满家园。

世界原本就是个大家园,但愿众生都能够存善念。

祈求诸佛明灯,照亮娑婆世界。

风调雨顺,岁岁年年。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园。

西方回向偈

让我此刻回向,给十方三世一切众生。

愿众生往生西方,莲花化生,见佛了生死,永不退转。

让我此刻回向,给十方三世的众生。

往生西方莲花生,见佛了生死不退转。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极乐世界

弥陀经典佛说道,极乐世界殊胜地,圣鸟说法宝树排,七宝池中功德水。

池中纯金沙布地,楼阁皆是金银饰,朵朵莲花殊胜开,大如车轮放光彩。

微妙香洁圣庄严,国土昼夜奏天乐,无有众苦只受乐,阿弥陀佛今说法。

众生闻之悉念佛,佛土更无三恶道,圣鸟皆是变化现,十方诸佛所赞叹。

一切诸佛皆护念,佛说众生应发愿,善根福德善男女,因缘具足持名号。

临终清醒心不乱,弥陀圣众来接引,往生净土受诸乐,聆听佛法得解脱。

往生净土受诸乐,证道佛果乘愿来。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慈云忏主净土文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

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

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

若临命终,自知时至,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倾,生极乐国。花开见佛。

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念佛疑问浅答歌

为什么你一天到晚都念佛,难道念佛能填饱肚子?

为何不将空余的时间来赚钱,让生活享受更好一点?

人一生的受用都是前世果报,要知足才能真正快乐。

念佛能够消业障灭烦恼,还能增长智慧修福积德。

为什么来来去去只读那几本佛经,难道佛经就只有这几本?

其他的是不是不那么重要,只念这几本难道不闷?

每部佛经都是指引同样的路,每一部都同样的重要。

每个修行人都要一门深入,最后才会真正受益。

为什么说念佛好处这么多,为何总有人无法受惠?

烦恼妄念还是依然那么多,念佛功德好像不太殊胜?

因为佛号如珠,念头如线,分则各离,合则成串。

心若清净,真诚念佛如法,诸佛加持,必然有求必应。

人生难得,世事无常,切莫将岁月蹉跎。

佛法难闻,把握当下,我们一起来念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一起来念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家一起来念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众生一起来念佛。

四季念佛乐

春光明媚万象新,百千花儿艳丽。

蜂飞蝶舞聚装来,缤纷多姿彩。

心花儿能体会极乐的清凉,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念佛更清净。

夏天艳阳照大地,鸟语花香诗意,稻田里勤忙栽种,收获靠耕耘。

心花儿真赞叹九品的殊胜,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念佛更积极。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秋高气爽金黄里,雁儿南飞天意,万物生存靠群力,不因秋丧气。

心花儿真领悟珍惜生命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念佛更专一。

冬风狂吹洁白地,雪花纷飞随意,一年又将要过去,教诲须牢记。

心花儿真感恩诸佛加持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念佛更持续。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年年如风随飞逝,命亦随之减去,月月悄悄的流逝,有如少水鱼。

日日当勤精进,如救头燃,时时刻刻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修行道

得人身,遇佛法,苦难中福田里,偏偏要愚痴的,寻痛苦找刺激。

缘生聚,缘灭离,惜福随缘欢喜,偏偏要无谓的,执著于名和利。

佛陀千万劫等待,众生回归的到来,苦苦的没离开,慈心直到现在。

勇于放下,不迟疑,务把命运转积极,修行念佛,资粮积,诸佛菩萨皆欢喜。

悲欢离合,不哭泣,务把命运转积极,修行念佛,资粮积,回归极乐世界里。

修行道,不停息,坚持就是勇气。守戒律,考定力,境界现,要警惕。

学看破,学放下,挣扎也是学习。断诸恶,修诸善,善知识,不舍离。

佛陀千万劫等待,众生回归的到来,苦苦的没离开,慈心直到现在。

善根福德,因缘具,务把命运转积极,修行念佛,资粮积,莲花遍开法界里。

不再沉沦梦幻里,务把命运转积极,修行念佛,资粮积,清净就在娑婆里。

修行道,要努力,不回首,看过去。直奔西方莲池海会里。

知足是幸福

多少人在今天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成了残疾。

多少人在今天要面对饥荒,多少人在今天已失去了家。

还活着是种幸福,有健康是份礼物。

饱暖时要懂知足,有家归应感满足。

要知足才会幸福,会随缘路更好走。

顺境时不起贪念,逆境时不起憎恚。

多少人在今天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成了残疾。

多少人在今天要面对饥荒,多少人在今天已失去了家。

人生本来就是苦,不知足只会增加痛苦。

最后会发现,原来平凡就是幸福。

还活着是种幸福,有健康是份礼物。

饱暖时要懂知足,有家归应感满足。

要知足才会幸福,会随缘路更好走。

果报现随遇而安,种善果念弥陀。

知足就是幸福。

我开始懂了

回首以往的我,太放纵了,要向你来告白,我决定悔改。

我行我素,好胜倔强,凡事自以为是。

那目中无人的嚣张,令我得意忘形,我从不省悟。

自从我接触佛法以后,生活已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彷徨,对人对事,都要慈悲喜舍,和随遇而安。

佛法教导三福修:

孝顺奉养父母,时时尊敬师长,慈心不杀生,广修十种善业,是在修人天福报。

皈依佛法僧三宝,还要具足众戒律,更不要再犯威仪,那是修二乘福。

发菩提心持四弘誓愿,深信因缘果报,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那就是大乘福的修行。

我都铭记于心,要努力实践,要努力实践。

除了三福,共修戒条,决心遵守,那是六和敬。

用戒来断悭贪,用定来服憎恨,用慧来除愚痴。

以戒定慧来治贪憎和痴,那就是三学,戒定慧三学。

自从我接触佛法以后,生活已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彷徨。

六度,普贤菩萨十愿,都要修。我开始明了,我开始懂了。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bbs.foyuan.net/thread-33688-1-1.html

解脫道》 唱诵/合肥辣姐

作曲/编曲:王家耀

茫茫的沧海间,何处是尽头?苦难的人生,似永无止尽,何时才能得解脱?自性佛净土,存在你我心中。依靠弥陀愿力的引入,即得契入其中。心、佛、众生,本无丝毫分隔。只因执迷分别,觉悟只需念弥陀。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启发自性。南无阿弥陀佛,唤醒自性弥陀。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启发自性。南无阿弥陀佛,依靠自性弥陀。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启发自性。南无阿弥陀佛,念佛当下即佛。南无阿弥陀佛。

千年一叹

百年姻缘一线牵,一世英豪淼如烟,天涯海角,苦苦寻觅,情仇已逝去。千年古刹永屹立,晨钟暮鼓音有余,苍海桑田,已过经迁,佛法永相传。相聚时难别亦难,百年浮华转瞬间,聚散终是散,千年一叹,叹息百年随风转,千年一叹人啊,唯有佛法永流传。

下载佛教基本知识(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佛教基本知识(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典佛教名言

    经典佛教名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

    佛教调查报告

    清明节,让我走进佛寺,了解佛教。一时间顿觉大彻大悟。 佛教,起源于远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乔达摩(佛号释迦牟尼)在大约西元前6世纪对于佛弟子所开示的教导,后发展为宗教......

    佛教知识

    认识佛教 名词解释,对于初机很重要,很多的同修不仅对佛教的观念是错误的,也许是对名词不理解所至,我和同修们一样都是初学,所以我遵照净空法师、佛学大辞典上的解释转抄给同修,帮......

    佛教知识

    佛教知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0分) 1. 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 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为了求得解脱之道苦修悟道。 2. 释迦牟尼佛的第一次说法称为(初转法轮)。 3. 第一位皈依佛陀的......

    佛教经典语录大全(模版)

    篇一:佛教经典语录大全 佛经经典语录大全(一)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

    佛教节日

    佛教节日 诸佛菩萨圣诞(阴历) 正月初一日:弥勒佛圣诞正月初六日:定光佛圣诞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盘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二月廿一日:普贤菩萨......

    佛教体系

    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云南傣族等地区的上座部佛教)。 汉传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流传于中国,为北传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为主......

    佛教简介

    佛教简介 佛教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就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历无数人的弘扬提倡,统治阶级的提倡,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