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想识字法的探索与实践
联想识字法的探索与实践
王钘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一千六百至一千八百个,其中八百至一千个会写。”这一安排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识字少写的原则。识字教学无可厚非地成为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现在的学生,入学年龄偏小,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要让孩子记住8到13个的汉字。在这种现实情况下,识字教学毋庸置疑地又成为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
基于以上两点,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就成为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联想识字法”应运而生。所谓“联想识字法”就是通过发挥汉字音、形、义互为结合的特点,使其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联系,牵其一点而动全字,从而达到记忆汉字的效果。
一、“联想识字法”产生的背景。
纵观当今的识字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是识字教学形式化。在教学生字时,我们教师总是先让孩子自学生字,再集中交流识字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认识生字,学生之间互相考查识字的情况,最后又老师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假想一下,流于这种单一形式,每节课这样周而复始,总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我们成人都难免厌烦,更何况是只有6、7岁的儿童?这样的识字教学无疑抹杀的学生对学习生字的兴趣。
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识字教学亦是如此。要以学生自主地学、探究地学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二是识字方法僵硬化。我们在一些公开课上经常看到,讲课教师让孩子交流识字的方法,大多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的方法无外乎“加一加”的方法,即熟字加偏旁;“减一减”的方法,即熟字去偏旁;“换一换”的方法,即熟字换偏旁。学生在交流记忆生字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创新,总是僵硬地一味重复,不免过于机械化,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掌握生字的系统方法。天长日久这样的交流也会流于形式,这样的识字教学效果也是微不足道的,只是为了认识生字而认识生字。孰不知我们的汉字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秉承汉字的造字结构特点,从学生的识字兴趣出发,教给学生灵活、系统的识字方法,一定要避免识字方法的僵硬。
二、“联想识字法”的操作过程。
下面以下面以语文教材第二册识字三为例,谈谈具体的操作步骤: 环节一:自学课文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拼拼字音,看看字形,想想意思,初步感知全文,同时为联想识字打下基础 环节二:探究方法
教学片段:
师:出示生字“雾、霜、朝、霞、夕、蜂、蝶、碧、紫、千、李、杨、秀”,这些生字朋友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生:“雨”字头加上务念雾,我就记住了“雾”字。“雨”字头加上相念霜,就记住了“霜”字。
师:像这样用“加一加”的方法你还记住了哪些字? 生:木加子念李,禾加乃念秀。师板书:加一加:雾、霜、李、秀
师:你能像这样把你用一种方法认识的生字全说出来吗? 生:“多”减去一半念“夕”,“禾”去掉撇捺念“千”。师板书:减一减:夕、千 生:“假”去掉单人旁,换成“雨”字头念“霞”,“山峰”的“峰”去掉山,换成“虫”字旁还念蜂。
师板书:换一换:霞、蜂 师:剩下的“朝、碧、紫、杨”这四个字你能用一种方法认识它们吗? 师板书:朝霞、碧绿、紫色、杨树
师:朝霞是早晨出现的,朝有早晨的意思,碧绿和紫色都是颜色,杨树是一种树。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些词吧!
学生朗读词语。
师:你能给老师刚才的这种识字方法起一个名字吗? 生:我们把这四个字都组了词,就叫组词法。生:在组了词以后我们理解了字义,叫字义法。
师:我们先组词就理解了字义,合起来就是组词联想字义法。(相机板书)识字课作为以认识生字为主要的目标的教学,学生不仅要认识生字,而且要掌握真认识生字的方法,呵护和培养学生乐于识字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总结识字的方法。我们总结出的教学方法有:
1、偏旁归类联想识字法,把同一偏旁的字放在一起认识。例如:《柳树醒了》一课中中认识:柳、梳、梢,淋、滴、洒。前三个字同为“木”字旁,“柳”“梳”“梢”都和木有关系。后三个字同为三点水旁,都和水有关。再记忆三个字的不同之处很快就把字记住了。
2、字形字音接近联想法,用已经学过的字形字音相近的熟字联想要认识的生字。例如:学习认识“底”,联想已经学过的“低”。
3、笔画和字义相似联想法。例如“尾”字的撇,这一笔画就和字义相似,这样记忆快而且牢固。
4、字义对比联想法。例如,学习认识“矮”,就可以“高矮”这一组反义词同时出现,由“高”想到相反的一个字就是“矮”。环节三:巩固识字。
教学片段:
师:这篇课文是对子,我们就来对对子。老师读前半句,你们对后半句。读完一遍后我们再交换。
师:云对雾 生:雪对霜
师:和风对细雨 生:朝霞对夕阳 „„
师生交换:学生读前半句,老师读后半句。男女生交叉读。
学生小组练习,由组长负责,可以拍手读,可以小组成员分节读。每大组选一小组进行比赛朗读。
识字课的课文都朗朗上口,节奏很强,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朗读。如果一味地单纯朗读,学生很快就会厌烦,这种读是低效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用多种形式地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在不断的朗读中进一步巩固识字,进而体会识字带来的乐趣。环节四 :综合运用
教学片段:
师:这篇课文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同学们读起来朗朗上口,我可要考考大家记住了多少?
出示:云对()
雪对()和风对()朝霞对()
花对()
蝶对()蓝天对()万紫对()桃对()
柳对()山清对()鸟语对()学生开火车回答。
出示:补充词语:和()细()蓝()碧()()紫()红
山()水()()语()香
学生回答:和风细雨
蓝天碧野 万紫千红 上清水秀
鸟语花香 出示:照样子写句子:我的家乡(山清水秀),风景很美。
用“鸟语花香”和“万紫千红”各说一句话。生:春天来了,公园里处处鸟语花香。生: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开了。„„
出示: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 生:朝阳对晚霞 生:天对地
生:高山对小河 „„
这个练习从四个梯度帮助学生运用了所学生字,即:运用了课文中的词语,运用了由相近事物构成的词语,准确地运用描写景色的成语,调动生活的积累。“不练光说假把式”,只要注意让学生有效地 “练”,就一定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其实,教学好比骑自行车,我们不能热衷于自己的反复示范,也不能热衷于把骑车的感受传于学生,而要把自行车交与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骑一骑、试一试,不要怕学生摔了跤,因为参与的本身就是一种带有风险的学习,也是一种享受。这样有梯度的语言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三、“联想识字法”的实施效果。
(一)提高识字巩固率。运用“联想识字法”记忆生字,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想认识新的生字会带出几个以前学过的生字,这样为了学会这个新的生字就会有有很多学过的生字在学生的头脑中重复出现,这无疑加深了不只一个生字的记忆,而且在学生记忆生字的过程中,同时对这些相近的生字进行了辨析,区分了它们的不同,为运用这些生字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谓“一石二鸟,一举两得”。例如,学生在从认识“晴”字时,鼓励学生用“联想识字法”记忆,学生从偏旁“日”着手,运用偏旁联想法——理解字义“晴”和太阳有关,即可组词“晴天、晴日、晴朗”;学生也可从字形、字音着手展开联想,运用字形字音接近联想法——与其字形相近的字有“请、睛、情、清”,学生再分别组词辨析这些形近字;学生还可从字义着手,运用字义对比联想法——即由“阴天”想到“晴天”,由“阴”想到“晴”。
这样从汉字的音、形、义三个特点出发进行联想,也是一个对很多汉字区分运用的过程,不仅认识了生字,而且巩固了所学的许多同音、形近、反义的字,在提高了识字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识字的巩固率。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运用“联想识字法”识字,在学生交流识字过程时,再也不是机械地说出什么偏旁加什么字就是什么字,什么字减去什么偏旁就是什么字。而是要调动学生头脑中很多关于这个新字有关的熟字的储备,学生联想的过程无疑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运用“偏旁联想识字法”时,学生要根据字的偏旁推断出字的意义,这样的推想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要求学生在联想识字中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还要运用生字说一段话,从而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联想是字法”的识字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地学为前提的,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乐于参与在充满联想的汉字王国里,与众不同的联想内容,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再也不会被束缚,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与日俱增,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充满了成就感。
第二篇:“诗化识字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123
“诗化识字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所谓“诗化识字教学法”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文章内容概括并改写成一首小诗,诗中包含本课的大部分生字新词。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诗歌的文学特点灵活教授生字新词的方法。
“诗化识字教学法”要求教师灵活使用教材。一方面用提炼出的诗句搭建起课文的框架,有利于学生整体感悟文义;另一方面所提炼的诗句中包含了大部分的生字新词,为生字教学提供了韵文语境,做到字在词中,词在句中,句在诗中,诗在文中。遵循生字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该教学方法,可将诗句中的生字结联成一个整体,便于集中识记,也可将生字联系诗句和文章理解,融集中识字的快速高效和分散识字利于生字字义理解的优点于一体,可大大提高识字和阅读的效率。“诗化识字教学法”操作简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激趣读文,熟悉内容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应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开课初,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富于诗意的语言或播放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熟读文本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古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以读促悟,以悟悦读,层层推进,逐渐做到声情并茂。具体做法如下:
1.以“疑”促读。首先紧扣文本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明确指出答案就在书中,激发学生自觉初读课文的激情,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读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达到读准生字,初步读通课文。这个目标学生容易达到,自信心自然会增强。
2.以“评”促读。“评”包括评价和展示。以“评”促读即通过搭建朗读的平台,促使学生在“评”前认真研读,仔细体会,在老师的点拨、激励下懂得断句、停顿、韵律,读文变得流畅,体验阅读乐趣,使读书水平上一个台阶。
3.以“读”促读。在学生准确,流利阅读前提下,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感知什么叫“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和韵味读出来”,激发学生把书读好的内心追求,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思想感情、韵律和韵味。
经过三个层次的读书,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可以说烂熟于胸。课文中的生字自然也会读得正确,顺利地通过字音这一关,同时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感性认识。
二、选字用词,诗句概括
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在学生的心头流淌,这就为文章诗化打下了心理基础。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抓住段落中的重点字词和生字新词,或师导生和,或学生独立创作,不追求单纯的诗歌形式,只要自然的将生字融入诗中,质朴的表达文意就可以。写诗识字词、解文意,这便是诗化教学的精髓所在。
1.运用补白方法引导学生作诗。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秋游》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教学为例,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教师以充满诗情的语言引导孩子由读文到写诗。秋天真美呀!只要你一抬头就会发现蓝蓝(学生答“天”),望无(学生答“边”),在教师引读中学生完成诗句:“蓝蓝天,望无边”。
教师不留痕迹的引读使写诗不留痕迹。接着教师又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天上的云也很美!什么样的云像什么?
学生有的说:“白云像兔子”,有的说:“白云像羊儿”。教师总结:上句我们说是“蓝蓝天”,这句我们对“白白云,像兔羊。”学生一致通过。整个第二段师生共同创作的诗出来了:“蓝蓝天,望无边。白白云,像兔羊。”教师没有刻意让学生去总结段意,倒是像和学生一起读课文似的,不经意间诗句就脱口而出,一切都自自然然。短短的两句诗既概括了文意,又包括了三个生字“望”“兔”“羊”,可谓一举两得!
2.抓住重点词,连词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作诗。
高年段学生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此时教师以交给归纳的方法为主,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文段的意思,然后将诗句在班上交流。例如,《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段主要是写徐悲鸿努力学画,得到老师器重,却遭到同学嫉妒。重点词是“努力”和“嫉妒”。教师让学生在总结归纳时用上这两个词。学生很快吟诵道:“努力学画遭嫉妒”。只要教师交给了方法,将学习的自主权教给学生,我们就可以听到学生妙语连珠,创新的火花时时闪现。
作为诗化识字教学的核心环节,对教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充满诗情画意,又要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因为教学语言,是教学环节连续的引导,更是情感流溢的指向,所以自然优美的教学语言会使诗化过程自然展现,课文诗化也必然水到渠成。
三、诗化文脉,整体感知
将每段的内容诗化以后,就构成了一首完整的小诗。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月亮湾》一课为例,全文三个自然段,151个字,诗化后成了一首七言小诗:
月亮湾 河水绕村缓缓流,两岸美景映水中。桃花灿烂像朝霞,茶园飘歌姑娘笑。
文章的主要内容浓缩在诗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就了解了课文介绍的景物和特点,最后教师只需总结性地梳理一下:“小作者带我们来到了村前看小河,来到河岸观桃花,又到茶园赏歌,月亮湾可真美呀!”就这样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文章大意就清清楚楚。这就是诗化教学的妙处所在。
四、诵读诗句,灵活教学
根据文章归纳的小诗,既理出了文章的脉络让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诗中又包含了大部分的生字,为教师将零散分布于课文中的生字集中起来识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诵读诗句,增加生字的再现率。
学生在多次诵读中化生字为熟字,逐步强化。这样的记忆方法把一批生字按一个完整的情节联结而紧密地组成一个整体组块,进行整体输入,整体储存。学生通过定位联想很容易地掌握了一批生字,缩短了生字学习的时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可根据诗句中呈现的生字,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教学生字。
例如,《月亮湾》一课中的“湾”字。教师问:为什么“湾”字要有三点水?结合看插图理解“湾”使水流转弯的地方,所以“湾”有三点水。这里学习生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诗句—生字字形—插图—理解字义—完成字的音形义的教学,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再如,“绕”字,教师可从诗句中提出这个字与“晓”字对比,综合运用熟字带生字和字理识字的方法教学;又如,《航天飞机》中有一行诗句“转眼飞得无踪影”,“无踪影”中的生字“踪”教学完后,还可以追问“无踪影”可换成什么词呢?对新词进行换词练习„„
3.从诗中字词引入阅读教学。
诗句中包含生字新词,同时又是文意的提炼,因此,字词教学可自由地与原文联系起来。《月亮湾》中“桃花灿烂像朝霞”的“霞”字学完后,让学生找出它所在的原文读一读,早上的太阳给什么增添了光彩?学生根据课本回答“桃花”,再读一读描写桃花的句子,“桃花身上有了光彩,更美了,所以‘灿烂’是火字旁”。本环节教学,教师由诗句中的生字──原文理解──新的生字教学,既进行了生字教学,又让学生体会到句子的意思,还学习了新的生字词,使生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一体化,从而提高阅读和识字的效率。
“诗化识字教学法”将一批生字联结成诗歌组块,把生字集中,具有集中识字量大效率高的特点,加之诗句为原文的提炼,为学生理解课文搭好了框架。生字分布诗中,又能与课文紧密联系,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教学,有利于字义的理解和记忆。它融合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特点,又有效地克服了它们的弊端,不失为一种好的识字教学方法。
“诗化识字教学方法”是一种识字方法的新尝试,还需要继续研究和完善,与其他教学法一样,它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类型文章的教学。因为诗歌不同于散文,它具有凝练、简约、情感、韵律、格式、章法等特点,要从文章中提炼诗句,并非易事,这无疑对老师创作诗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文体选择方面,它只
适合抒情类的写景、记事文章,对科普及政论类的文章不宜采用此法。
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善美之理想:真者知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
第三篇:低年级奇特联想识字的探索与实践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论文)
《低年级奇特联想识字的探索与实践》结题报告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一安排,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那么,怎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喜欢识字、爱识字,从而主动识字,并逐渐形成识字的能力,是许多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在这一学年中,温暖课题组进行了《低年级奇特联想识字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有许多的启发,积累了新的经验,对识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型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习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所以,每种方式练习前都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敏捷、灵活、有创造性的发展。以下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每人准备一份偏旁部首和常用独体字的小卡片,要求学生在学每一课生字的前一天把要用的卡片找出用皮筋捆好放在铅笔盒中,课堂自学或巩固复习时可让学生边摆边说出字型。
排队组字。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
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编故事巧记字形。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曾说过: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即“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出”即“山上山。”
二、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生字,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之反复见面,才能真正变成熟字,进而才有可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汉字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而识字也应该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对生字的认知大有帮助。电视里、书报上有学过的生字;标语牌、广告牌、商店牌也有学过的字;吃、穿、用这些东西的外包装等均有学过的字。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发学生自主、自由地把识字与生活相联系,这样即达到了学以致用,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同时,可以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例如在教“黄牛”、“花猫”、“鸭子”、“小鸟”等词是,可以先让学生读词,再让学生观察本课挂图,把词语贴在图中对应的事物的旁边,这一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了生字。
三、引导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认识汉字的构字规律
识字教学方法适当,才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汉字的构字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引导学生在识字中逐渐了解、体会和总结汉字本身的规律,对于解决字形的难点是十分有利的。
开始识字时就要重视字形的分析,把常见的几种汉字组成的特点教给学生。比如:象形字日、月、火、木等,除去让学生细致观察图画以外,还要把它们演变到“日、月、火、木”等方块字的过程告诉学生。而会意字也要直观、形象地指给学生,帮他们记忆字形,了解词义。尤其是形声字在低年级出现得较多,教学时强调形旁标义,声旁表音的特点。(一年级只让学生认识声旁尚能起标音作用的形声字,随着年级的升高再提高认识。)除此,结合合体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汉字一般是:一个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成为另一个字。学生懂得这些后就要求他们独立分析字形。开始时让学习好的同学说,其他同学听、学;然后中等生说,其他同学听;最后稍差的同学在大家的带动下,自然而然地能够自己分析字形了,至此,可以说字形教学的难点突破了。比如:“鱼”字,可以在独体字“田”字的上边加“ヶ”下边加“ー”。花字可用加部首,换部首和形声字三种方法记忆字形。坚持用以上方法分析字形、记忆字形,不但可以活跃学生思维,也训练了他们的听、说能力。
四、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规律。
汉语拼音教学开始即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试着从形象、具体的图画中观察思考所学字母的读音和字型。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练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如何自学,自学的好处,对自学产生了兴趣。学生学习独体字时已会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要求就以分析字形、思考词义为主,大部分独体字学生能用笔画组成的方法分析字形,少部分教给学生用笔画和构件来分析。自学要求也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自学要求是:1看拼音读准字音;2借助读音和结构分析字型;3看图想想字义;4读读句子。坚持让学生自学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训练听、说能力,又可以解决识字中的字形难点。
同时,有些字在千百年的演变之后,已经失去了原本规律性的东西。这时我们还可以合理的发挥想象。在分析字形时注意启发学生动脑想办法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独立掌握汉字的能力。如学“驮”字时,可告诉学生马长大才能驮东西,所以“马”字加“大”念tuo。学“浆、桨、奖”三个字时,学生说船桨一般是木头做的,所以桨是“木”字底;打浆糊要加水,所以浆是“水”字底;有了大的进步或做出大的成绩才能受到奖励,所以“大”字做底的是奖励的奖,虽然三字易混,但学生掌握了汉字构字规律,就分得很清楚了。
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生字,用生字。 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4――6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 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会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开始时,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 读、背古诗识字。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千古佳句。尤其是其中的五言、七言诗,既简洁明快,又琅琅上口,易于记诵,学生爱读、爱背。虽然“好读书,不求甚解”,但读、背古诗的过程亦是积累语言、认识汉字的过程。古时蒙童入学,必先背韵文,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倡导学生在课外多读诗、多背诗,通过读、背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识字量。 游戏识字。
“做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可谓是其乐无穷。学习生字以后,引导学生为生字编字谜,并互相考一考,既是对生字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正确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如学习了“亭”字,学生编的字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面一个秃宝盖,丁字在下方”。不好编字谜的字,就直接拆分,如:左边一个单立头(亻),右边一个“也”字,是什么字?上面一个雨字头,下面一个“田”字,是什么?„„在猜字游戏中,考字的人头脑中必须对该字有清晰的印象,才会正确说出字的组成;而猜字的人也饶有兴致,猜得着,固然好;猜不着,便急切地想知道谜底,积极去思考,去寻找,又重新认识了生字,强化了记忆。
通过长长一学年的研究与实践,使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发展学生不再视识字为难事。他们想识字,爱识字、主动地识字,其识字能力得到了提高,识字教学的质和量也得到了有力的保证。同时,学生的思维及创造性能力得到了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作为研究者的我们,也得到了提高,有不少的收获。
课题组成员 孙文艳 李玉明 张清岚 周艳芳
2003.7
第四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答辩稿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答辩稿
【摘要】:
本篇论文针对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作为教师,深知一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的识字内容据学情反馈也凸显出“量太大”的特点。因此,我在对一年级识字内容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分析以及查阅大量识字方法研究成果后,结合日常课堂教学,积累了以下典型教学方法和相关课例,以更有效地推进自身的识字教学。
【写作意图】:
应该说,现在卓有成效的识字教学研究成果很多,体系完整、研究领域也很博大精深!比如,黑龙江早在1982年就开始了“注音识字,提前阅读”的实验,并于1999年结题取得了很大成功,余杭的“大量阅读、双轨运行”实验,他们围绕“课内识字、课外巩固,课外识字、课内展示”十六字展开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为何以“自主、合作、探究、人文”来概括,又为何主要以课例的形式来撰写本篇看起来有些“大杂烩”的论文呢,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作为自身对识字教学经验的总结,殷切希望得到三位导师及更多老师的指导;
二、考虑到因材施教。识字方法固然多而优,但面对不同的识字内容和不同识字基础的学生,统一的方法显然不能照顾一切,因此我选择灵动丰富的课例这种形式来总结识字教学;
三、渗透幼小衔接。现在的独生子女,整天和VCD、卡通图片等形象性极强的多媒体打交道,喜欢感官刺激,对枯燥的学习模式有明显的回避情绪,甚至讨厌。为了学生,我觉得识字课堂也有必要进行这样的探索!
同时,文章中的这四条经验总结,也与我校的特色进行了有机整合。比如:合作学习,张晓敏老师是我校合作学习系统研究的第一人,语文学习中总有浓浓的、切实有效的合作学习过程,因此,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我也开始渗透合作学习,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如:分层教学,前面我也提到了识字内容和学生基础的不同,因此,分层教学在课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令人欣喜的是,我校低年级的“新班级教育”模式中“协同教学“正好满足了分层教学的需求。
当然,识字教学的平台永远不可能只停留在课内,课外的空间更广大。因此,我提出了“汉字迷宫”和“生活识字”。特别是“生活识字”,让孩子们剪剪贴贴,读读画画,往往一学期下来,每个人手上的《采蜜本》都是硕果累累、厚厚实实的。
从读文时代向读图时代过度,我们更多采用的是“图式法”的识字方法。
【后续研究】:
作为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首轮实验教师,随着实验的深入,也对识字教学有了更多的考虑,亦觉得自己文章的单薄。因此,针对文章,我还可以进行以下的后续研究,以完善本文。
一、如何防止学生识字“回生”的现象与应对策略。本文更多讨论的是识字方法,对识字效果讨论甚少。如何在保持学生识字兴趣,使他们乐于识字的同时提高识字巩固率、防止生字回生很有研究价值,因为遗忘的规律总是存在的。总结一系列相应的巩固策略必不可少。
二、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的一个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即很多汉字会认不会写,这虽然与电脑输入等电子手段的介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我也在思考,小学生的识字课堂上,也有着会认不会写的现象。虽然有三会与二会字的区别,但我们不妨在识字教学中渗透相关写字教学的思路,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识字、写字、用字”,未尝不可。
三、一年级一般没有书面回家作业,提倡不增加孩子的课外负担。但要提高识字巩固率,我们都知道,多读多写的效果当然会更好!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轻负担、高质量”的识字巩固方法,又值得去研究了。
我想到的一个方法是——编写朗朗上口的识字儿歌、童谣,可以亲子互动游戏。如:编写“同偏旁的字”、“同音字”的儿歌,不仅帮助学生区分字义,还融识字方法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