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水阅读答案

时间:2019-05-13 12:5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子论水阅读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子论水阅读答案》。

第一篇:孔子论水阅读答案

孔子论水阅读答案

篇一: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毕业语文试卷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试卷

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爱的同学,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希望你能从容面对,发挥自己最佳的水平。

祝你成功!

一、口语交际

进入六年级后,学习压力渐渐加大了。可每次捧起心爱的课外书,沉浸其中,都会让自己收获许多。但是有的同学过于沉迷,耽误了学业;有的家长认为读闲书作用不大,也极力反对。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你想对沉迷其中的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想对极力反对的家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如用上格言警句就更好了。)

一、下列带点字容易读错,请你在正确的音节下面打“√”。栗子(lì

sù)

摩平(mā

mó)

含糊(húhù)寺院(sì

shì)计较(jiǎo jiào)养.....尊处优(chǔ

chù).

二、选择合适的汉字填空。

橱 震 振

()窗()艺()柜()奋()颤()慑

三、按提示要求填空。

吕 戴 邱

1、按音序排列,以上姓氏中,姓排第一,姓排最后。

2、按姓氏笔画从少到多排列,顺序应为、、、。

3、如果按部首查字法,“戴”字应查 部,书写时最后一笔是。

四、请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带点字的恰当意思,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解:

A.剖开

B.消除

C.解释D.明白、懂

E.押送

二、基础乐园

①儿童不解.春何在()

②注解.()③押解.()

2、老A 年岁大B 有经验;老练C 陈旧D.经常E.很;极 ①少年易老.学难成()

②老.脑筋

③炒股老.手()

五、先补充词语,再根据要求选一选。

()()画栋 万()()新

张灯()()

百()成()()()共赏()()绕梁

见()知()()空见()

上述成语中,我们可以用、来赞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我们可以用、来赞美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春节。

六、根据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王阿姨工作繁忙。王阿姨坚持每天晚上去培训班学电脑。

2、春天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试着写一写。

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了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地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芽苗;

春天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提示或情境填空。

1、把下面的名言或诗句补充完整。(1)言必信,()。《论语》

(2)()全不怕,要留()在人间。(于谦)

(3)()一更,()一更,聒碎(),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

2、我很喜欢旅游,每到一处总免不了感慨一番。攀上闻名于世的泰山之巅,我不由得想起了、等成语;漫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我禁不住想起了“,”的古诗句;月夜散步,品尝着春山月夜空旷宁静之美,我不由得想到王维“,”。的绝妙诗句。

3、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许多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了 的名言(诗句),以此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

三、阅读空间

(一)课内阅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了,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从我脚边()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了。

1、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2、作者在这段话中曾用“溜走、飞去、跨过、闪过”等四个词语描述时间的来去匆匆,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分别将他们准确地送回原文。

3、还记得课文里这样的比喻吗?“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试着再默写一句作者类似表达手法的语句。

(二)课外阅读

孔子游春(节选)

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子贡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使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絮语—— 司空见惯——

3、联系上下文思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温暖 B.和煦C.广袤 D.茂密

4、文中写到:孔子遇水必观。当你也看到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的样子时,一定会自然地联想到成语:、等。

5、文中写到:“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结合孔子论水的这番话,你认为他的用意是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了孔子的什么特点?

(三)综合阅读

1、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人物的课文,一提到神机妙算,你一定会想到 ;一提到杰出爱国,你一定会想到;一提到美丽、庄重,你一定会想到 ;一提到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你一定会想到。(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人物名字)

2、中外名著的很多情节脍炙人口,请从下面提供的情节完成题目。

四、习作天地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曾有过这样的一句话: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你的经历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围绕把“?”拉直变成“!”的思考,写一件发生在你或周围人身上的故事吧!

要求:

1、题目自拟,书写规范整洁

2、语句通顺流畅,内容具体、条理清晰、感情真挚

3、文中勿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不少于400字 篇二:六年级语文试卷

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试卷

一、下列带点字容易读错,请你在正确的音节下面打“√”。栗子(lì

sù)

摩平(mā

mó)

含糊(húhù)寺院(sì

shì)计较(jiǎo jiào)养尊处优(chǔ

chù)......

二、选择合适的汉字填空。

橱 震 振

()窗()艺()柜()奋()颤()慑

三、按提示要求填空。

吕 戴 邱

1、按音序排列,以上姓氏中,姓排第一,姓排最后。

2、按姓氏笔画从少到多排列,顺序应为、、、。

3、如果按部首查字法,“戴”字应查 部,书写时最后一笔是。

四、请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带点字的恰当意思,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解:

A.剖开

B.消除

C.解释D.明白、懂

E.押送

七、根据提示或情境填空。

1、把下面的名言或诗句补充完整。(1)言必信,()。《论语》

(2)()全不怕,要留()在人间。(于谦)

(3)()一更,()一更,聒碎(),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

2、我很喜欢旅游,每到一处总免不了感慨一番。攀上闻名于世的泰山之巅,我不由得想起了、等成语;漫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我禁不住想起了“,”的古诗句;月夜散步,品尝着春山月夜空旷宁静之美,我不由得想到王维“,”。的绝妙诗句。

3、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许多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了的名言(诗句),以此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

三、阅读空间

孔子游春(节选)

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①儿童不解春何在()

②注解()③押解()...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

2、老A 年岁大B 有经验;老练C 陈旧D.经常E.很;极的母亲!()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的轻风是

①少年易老学难成()

②老脑筋

③炒股老手()...

她甜蜜的絮语??

五、先补充词语,再根据要求选一选。

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

()()画栋 万()()新

张灯()()

百()成()

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共赏()()绕梁

见()知()()空见()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上述成语中,我们可以用、来赞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我们可以用、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来赞美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春节。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六、根据要求写句子。

子贡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1、把下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

王阿姨工作繁忙。王阿姨坚持每天晚上去培训班学电脑。

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

荡涤污垢,他好像善使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2、春天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试着写一写。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了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地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芽苗;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春天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絮语—— 司空见惯——

3、联系上下文思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温暖 B.和煦C.广袤 D.茂密

4、文中写到:孔子遇水必观。当你也看到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的样子时,一定会自然地联想到成语:、等。

5、文中写到:“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结合孔子论水的这番话,你认为他的用意是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了孔子的什么特点?

(三)综合阅读

1、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人物的课文,一提到神机妙算,你一定会想到 ;一提到杰出爱国,你一定会想到;一提到美丽、庄重,你一定会想到 ;一提到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你一定会想到。(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人物名字)

2、中外名著的很多情节脍炙人口,请从下面提供的情节完成题目。的流水中,阐述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故事。

2.提示:絮絮叨叨地说

轻轻地述说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3.C.广袤

D.茂密

A.温暖 B.和煦 4..提示:滴水穿石持之以恒 5.提示:举例谈出水的无私精神,无例子扣一半分。

6.提示:教育他的弟子也要做真君子,具有真君子的品性充满智慧、循循善诱

(三)1、诸葛亮

詹天佑居里夫人

张思德

2、刘备 蔺相如

严监生

鲁滨孙 篇三: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

(一)明天,我们毕业(节选)

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

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凝聚——()

教诲——()

2、这段话从三个方面写出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和帮助:

(1),(2);

(3)。

3、“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

染成了白发。”读着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一句诗:

4、“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这句话用了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学生们对母校老师的思想感情。请仿照这个句子,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在我们心中,您是,您是,您是。

3、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选择适当的诗句来赞美老师。

(1)。

(2)。

(一)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螳螂捕蝉》

1、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1分)

2、找近义词。(4分)沾湿()

毫不介意()

3、按要求填空。(12分)

(1)这段话中“ ”讲了少年劝说吴王的时间,“

”指出了少年劝说吴王的地点,“毫不介意”和“三个早晨”则说明。

(2)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少年是一个、的人。(3分)(3)请你联系全文,把少年劝说吴王的主要内容写下来:。(6分)

(一)课内阅读

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相关练习。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

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

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

或方或长

流必向下

和顺温柔

它好像有()

水穿山岩

凿石壁

从无惧色

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给这段话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品读中你觉得这段话的结论是说水是。为了得出这个结论,孔子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③④。

3、孔子讲到水有志向,我会自然地联想到一些成语:、;孔子讲水“流必向下”,我又会自然想到一句谚语:。

4.结合孔子论水的这番话,你认为他的用意是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了孔子的

第二篇:读《孔子论水》后想到的

读《孔子论水》后想到的扬州市育才小学 六(5)班 秦趣

读了孔子论水这一段话,我不禁十分佩服孔子,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在他眼里,人们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流水,竟然成为了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他把普普通通的水变成了生动的教材,教学生学会了许多道理。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我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无论它是参天的大树还是低矮的小草,还是奔跑的动物还是静止的植物,离开了水,都无法生存。水哺育着天下万物,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君子呢?对社会、对他人有所帮助,他们都具有高尚的道德。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的形状随着周围的环境而变化总能与周围的事物和谐相处,水的和顺和温柔并不代表胆怯和懦弱,这是一种能屈能伸的大丈夫的品质像水一样能屈能伸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大丈夫!有一句诗写得好:“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意思是说:水只有不停的往下流,日积月累,方能成就一片海洋;山只有不骄不燥,奋发向上,才有顶天的时候!水顺其自然而不争,甘愿处于低下之地,这不也说明水有着君子般的谦谦之风吗?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是啊,水有一个志向,那就是奔向大海!有道是“人无志则不立”,孔子也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也是一样,应该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放弃,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 万物入水,水都能帮其洗涤污垢,这一点又多么像孔子自己,不管是谁,无论他是高贵还是低贱,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他肯学习,孔子都愿意对其倾囊相授。这一句话包含了孔子的育人观点、高尚情操,水不仅有晶莹剔透的本质,而且愿意用自己的清白之躯清洗万物的污浊,这不正是君子所倡导的与人为善吗?

水,果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真君子!

第三篇:孔子观水观后感

孔子观水读后感

大家好,我是一七班的董奕含,最近我看到孔子家语之孔子观水,印象深刻,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孔子观水这篇文章和我的读后感。

孔子观水的原文是这样的: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yān),何也?

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bēi)下倨(jù)邑(yì),必修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rèn)之嵠(xī)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chuò)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絜(jié),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孔子观赏着向东流去的水,子贡见了向夫子问道:君子一见到大水便要前去观赏,这是为何呢?孔子回答说:因为它川流不息而且周遍,使生命生生不息却不以为自己有什么恩德,像是有很高的『德性』;不管它流向低处还是流向屈折,姿势低下,但一定按自己的水道去走,这就像是『义』;水势盛大,永没有穷竭,又像是『道』;它奔流直泻,到很深的溪谷也毫无惧色,这如同是『勇』;它能作为衡量地平面的标准,公平公正,又像是法;水盛满后,不需用什么去刮平,自然平正、端正,这像是『正』;它柔美而略呈透明,可流入到细微的地方,这又有些像明察;不论从哪里发源,它一定是向东流去,不变其志,这又如它的『志向操守』;它流出流入,一切东西因此变得洁净,像是它善于教化和感化。水的德性有这么好,所以君子见到水一定要前去观赏啊!

由孔子观水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水的品德有如此多,而我们自己也应该向水学习。它自然、从容,不刻意彰显自己,利益万物而不自以为有功。它总往低处流,不怕弯曲迂回,谦卑曲全,纵然迂(yū)回曲下,也一定按自己的水道行进,坚守原则。它可以含纳污垢,纵受尽委屈污蔑,也坦然面对,随缘顺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此外,夫子于最平常的水中,便能得到智慧的启迪,从水的不同形态中,就感悟到许多人生哲理。他将万物当成了自己的老师,于是时时处处便有所启发。我们也需要向夫子学习,怀有一颗谦虚好学的心,在生活中领悟真理。

谢谢大家,我今天的精彩3分钟到此结束,希望能让大家也有所感悟。

孔子(kǒngzǐ)观(guān)于(yú)东(dōng)流(liú)之(zhī)水(shuǐ),子(zǐ)贡(gòng)问(wèn)曰(yuē):君子(jūnzǐ)所(suǒ)见(jiàn)大水(dàshuǐ)(bì)ān),何也(héyě)?

孔子(kǒngzǐ)对(duì)曰(yuē):以(yǐ)其(qí)不息(bùxī),且(qiě)遍(biàn),与(yǔ)诸生而(zhūshēngér)不(bù)为(wéi)也(yě),夫(fū)水(shuǐ)(sìhū);ēi)下(xià)倨(jù)(jù)邑(yì)(yì),必修(bìxiū)其(qí)理(lǐ),此(cǐ)似(sì)义(yì);浩浩(hàohào)乎(hū)无(wú)屈(qū)尽(jìn)之(zhī)期(qī),此(cǐ)似(sì)(dào);èn)之(zhī)嵠(xī)(xī)而(ér)不(bù)惧(jù),此(cǐ)似(sì)勇(yǒng);至(zhì)量(liàng)必(bì)平(píng)之(zhī),此(cǐ)似(sì)法(fǎ);盛(shèng)(ér)ò)约(yuē)微(wēi)达(dá),此(cǐ)似(sì)察(chá),发(fā)源(yuán)必(bì)东(dōng),此(cǐ)似(sì)志(zhì);以(yǐ)出(chū)(yǐ),é),此(cǐ)似(sì)善(shàn)化(huà)也(yě)。水(shuǐ)之(zhī)德(dé)有若(yǒuruò)此(cǐ),是(shì)故(gù)君子(jūnzǐ)见(jiàn)必(bì)(guān)。孔子(kǒngzǐ)观(guān)于(yú)东(dōng)流(liú)之(zhī)水(shuǐ),子(zǐ)贡(gòng)问(wèn)曰(yuē):君子(jūnzǐ)所(suǒ)见(jiàn)大水(dàshuǐ)(bì)ān),何也(héyě)?

孔子(kǒngzǐ)对(duì)曰(yuē):以(yǐ)其(qí)不息(bùxī),且(qiě)遍(biàn),与(yǔ)诸生而(zhūshēngér)不(bù)为(wéi)也(yě),夫(fū)水(shuǐ)(sìhū);ēi)下(xià)倨(jù)(jù)邑(yì)(yì),必修(bìxiū)其(qí)理(lǐ),此(cǐ)似(sì)义(yì);浩浩(hàohào)乎(hū)无(wú)屈(qū)尽(jìn)之(zhī)期(qī),此(cǐ)似(sì)(dào);èn)之(zhī)嵠(xī)(xī)而(ér)不(bù)惧(jù),此(cǐ)似(sì)勇(yǒng);至(zhì)量(liàng)必(bì)平(píng)之(zhī),此(cǐ)似(sì)法(fǎ);盛(shèng)(ér)ò)约(yuē)微(wēi)达(dá),此(cǐ)似(sì)察(chá),发(fā)源(yuán)必(bì)东(dōng),此(cǐ)似(sì)志(zhì);以(yǐ)出(chū)(yǐ),é),此(cǐ)似(sì)善(shàn)化(huà)也(yě)。水(shuǐ)之(zhī)德(dé)有若(yǒuruò)此(cǐ),是(shì)故(gù)君子(jūnzǐ)见(jiàn)必(bì)(guān)。竭

第四篇:论语里孔子的语录

孔子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一起来看看孔子的语录,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4、——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5、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7、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9、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1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13、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5、不迁怒,不贰过。——孔子

1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8、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0、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21、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2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2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28、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40、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4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4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0、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孔子

和孔子有关的6个寓言故事

一、满而不覆】

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曰:“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二、善与人交】

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三、君子之态】

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曰:“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曰:“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曰:“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四、失人失言】

孔子曰,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

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

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

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

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五、自强不息】

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

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曰:“咱们快点走吧。”

孔子曰:“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

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六、处事圆明】

孔子问礼老子。

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宽则得众,苛则失人。

胸无渣滓自会处世圆明,眼无成见才会学富五车。

第五篇:论孔子的教育方法

论孔子的教育方法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为了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孔子在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在教学方法论上颇有建树,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教学规律的原则和方法,为中国古代教学理论的发展揭开了新篇章。

孔子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在《论语》中,从教学方法上看,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表现了一种启发、讨论式的气氛。孔子的那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处处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不但明确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三隅反”,他的谈话言简意赅,要求点到即止,启人心扉,导以智慧,而且他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十分了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问仁”、“问政”、“问学”等方面,他都能区别对象,作出有的放矢的不同的回答。反观我们今日的教育,总是习惯于统一教案、统一教材、统一标准答案,课堂上多半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往往施行满堂灌,大搞注入式。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个性发展和创新人才的成长。研究孔子的教学方法,能给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很大的启示。

一、孔子的教学方法

孔子被尊为中国的圣哲先师,其思想博大精深,其风范千秋流芳,举世公认。关于教学方法,孔子有诸多辉煌创造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行之有效的方法,至今仍在学校的教学中发挥作用。

1.启发诱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孔子有句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一词由此而来,“举一反三”成语亦由此而来。按照朱熹的解释,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会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是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的。不难看出,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神就是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即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和及时启发。

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子夏读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几句诗(巧妙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啊!),问孔子是什么意思,孔子就启发子夏说:“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花,作画须先有素洁的底子)。子夏领会到孔子是说“礼”须建立“仁”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但子夏对这个想法还不能十分肯定,于是进一步问孔子:“礼后乎”?(是说礼在后吧?)孔子听了很高兴,称赞说:“能够阐发我意思的是子夏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这首诗的原意是什么,先不去究论,只是从教学法的角度分析,显然孔子在这里运用的是启发式而不1

221 《论语·述而》,《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49页《论语·八佾》,《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6页

是注入式。他避免了简单的道德说教,利用形象思维的作用,由生动具体的画面,引向抽象的道德观念,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孔子的教育活动正是以学生为主体。

2.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南,并进而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他说:“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虽然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这四个字,而是由南宋大儒朱熹在《论语注》中的“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八个字所归纳的,但孔子确实有着这种“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的教育实践实实在在地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 颜渊》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樊迟的资质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作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又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念。孔子十分熟悉他的学生的特点与个性,他说过:“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就是说他的学生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孔子心理都有数。

3.倡导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语》的第一句话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要使学生愿意学习和乐意学习。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学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知学,即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个层次是好学,即爱好学习,对学习有兴趣;第三个层次是乐于学习,能从学习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在这三个层次中,知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只有做到乐学,学生才能白强不息,只有对学习有了热烈的感情,才会增强3

476543 《论语·阳货》,《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41页《论语·八佾》,《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8页《论语·雍也》,《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44页《论语·先进》,《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84页

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顽强克服各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只有激发和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乐在其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孔子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总是巧妙地把学生领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境地,使他们感到美不胜收,学起来轻松愉悦,“欲罢不能”。孔子对学生十分热爱,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从不摆教师的架子,总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而且也能放下架子向他的学生学习。这应该是令学生乐学的前提,师生感情融洽,师爱生,生敬师,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自然被触发,并进而如同“爱屋及乌”般喜欢上教师的讲授,学习的兴趣浓了,劲头足了,此所谓“亲其师而近其道”也。孔子还善于从正面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据统计,《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共有17处,批评只有6处,说明孔子是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即使批评学生,也总是善意的,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他的学生总是爱学习,学习起来有积极性,乐此不疲。我们今天的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以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从而使他们学习起来更投入。

4.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学思结合习惯

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比如,孔子要求学生多闻多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要求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要循序渐进,“无欲速„„欲速,则不达”;学习要有恒心,“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重视温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孔子在指导学生以学为基础的同时,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孔子提倡:“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是思的前提基础,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矣。思离不开学,同时,学也离不开思,思是学的升华和提高。孔子认为,如果只记诵一些现成的知识结论,而不经过思考加以消化理解,就会茫然无所得;相反,只凭主观思考,而不通过实学获得新知,也将陷入空疏的危险,阐发了学与思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辨证关系。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孔子则现身说法,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所以,无论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得的间接经验,还是通过向别人请教所获得的直接经验,都必须经过头脑的认真思考,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学思并重。

孔子教育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在意识上重视学术或技艺的传承性,轻视创新性,如孔子说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是遵循前贤之说,作是自创作新说,述而不作就是述修先王8

9***2101198《论语·八佾》,《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6页《论语·为政》,《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1页《论语·公冶长》,《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34页《论语·子路》,《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05页《论语·子罕》,《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69页《论语·学而》,《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页《论语·为政》,《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9页《论语·季氏》,《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37页《论语·卫灵公》,《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30页

之道而不自创新论。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变化速度慢,人们依靠祖宗传下来的经验,足以维持生存,因此我国教育强调以继承为中心,向过去学习,“祖宗之法不可改”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为什么我们国家近几百年来,没有产生开时代先河的科研成果,不能不说,我国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孔子教育方法对素质教育的借鉴及意义

“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向题,它关系到我国各级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人才规格等诸多方面的重要问题。素质教育改革是新世纪我们国家、民族迅速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因此,上到党和国家领导层,下到普通大中小学各级各类教育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亿万学生及其家长都对素质教育给予了热切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

素质教育更加接近于教育的本质,更加符合教育发展和培养人才的客观规律,“素质教育”是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发展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于提高人的素质。通过我们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发现他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1、重视道德品质培养

儒家强调,建设国家,治理人民,要以“教学为先”,而教育应该把道德的教育放在首位,人的素质最核心的是道德素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的关键。对人的教育首先应该教育人怎样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有益于社会,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所以,孔子强调对人要用道德加以教化,要导之以德,学会怎样做人,作一个有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即对大众博爱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人。

在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中,对基础教育培训目标缺乏明确认识,使得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把提高升学率当作了指导思想,考分衡量质量、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应试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只重智育忽视德育的现象日趋严重。没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是对社会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的人,教育绝不能只看智育而必须强调以德育为基础,要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变,首先应是正确教育思想的确立。我们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培养接班人,因此,在素质教育中,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具有作为社会的普通劳动者的品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明白,社会主义建设不仅需要高层次、高水平的各类专家,更多的是需要合格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都应具备作为社会成员必需的基本道德观念、组织纪律性、民主法制观念,具备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最基本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2、因材施教

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于现在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大有启发的。

了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怪现象,不能保证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过份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导致智育目标狭隘化。而学生的思想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往往被忽视,于是造成了“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的现象。

人的素质存在差异,素质教育只能因材施教。学生在大致相同的年龄阶段,在生理上、心理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同时,又因各自先天后天因素影响有异,而呈现不同的个性特征。过分强调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是与学生实际不符合的。教育要真正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差别是必须重视并要深入弄清楚的。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吸取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培养的目的。孔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在发挥学生的特长上,由于孔子教导有方,在其私学里,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上各有其材。在孔子从教的四十余年里,先后就教于他的弟子有三千余人,并涌现出七十二贤人,不能不说是孔子的教导有方。

因材施教,不仅是个教学方法的问题,而且是坚持面向全体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问题。打个比方,教师好象向导,向导的任务是要带领一群学生攀登知识之山。当然,向导要说明登山的目的、登山的方向和路径,但如果向导仅此而已,就下达“齐步走”的命令,这就不是好向导,也难保证全体学生都登上山顶。一个称职的向导,一定要了解这群学生体能有强弱,心理有差别,过峡谷、爬陡坡、攀峭壁的本领有高低。因此,他必须目中有整体,瞻前顾后,让生理上心理上能力上的强者,在同一大方向指导下,可以另辟蹊径,可以走快一点,更可以给弱者适当的“牵带”、鼓励。对相对的弱者来说,要帮助他们增强信心;过峡谷时要鼓励他们向前看,向前走,爬坡时递上一根棒,攀峭壁时给予援手。不论强者或弱者,登山向导的责任,一是不在方向上误导,二是想方设法予以激励,让全体学生较省时省力地登上山顶,并在登山过程和登上山之后领略自然风光和登高的愉快。

3、启发诱导

受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办学模式影响,我国历来缺乏全方位开放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偏重知识传授,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式或一问多答式,目的是以旧带新,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此时老师是主体,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式思维。他们只能去思考前面的知识,只能去思考老师要求回答的内容,从而被动地进入上课学习的状态。由于所有的过程都在被动中进行,这样怎能学生启发创新思维?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倡并运用启发诱导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教育家,在孔子看来,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和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提倡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愤则启,悱则发。当学生思考问题已有所得,欲表达又表达不清楚时,教师要给以及时的启发,这里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否则,越俎代庖,搞填鸭式,满堂灌,代替思考和表达将会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孔子的启发诱导运用得非常成功,很受学生欢迎。

学生的主体性。要提高当前学生素质,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对于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深入、认真地钻研教材,处理好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一刀切”和机械地照本宣科。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引导是很重要的,但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忙着记的单调的授课方式。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记忆、会思想、会运用,以达到终身受益。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抓住“启”的时机,而且还要善于发问,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面向全班提出问题,让学生齐声回答:“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有没有?”等,这种启发是不可取的,还有一种启发是属于浅层次的,缺乏深度。比如教师让学生用“上”字组词。第一个学生会回答:“上汽车”往往第二个、第三个学生会回答:“上大车”、“上飞机”、“上轮船”等,这时老师总结说:你们回答得真好,用“上”字组了这么多词。其实,这些用“上”字组的词都是上去的意思,如果教师提出谁能用“上”字的另外意思来组词,学生若能回答出:“天上”、“上次”、“上级”、“上午”等,这种启发就有了一定的深度。

实施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学习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且迫切希望掌握它。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因势利导,在恰当的时候启发、指点、引导,而不能简单地灌输,不能采取逼迫的办法。启发式教学最根本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据报载,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1981年发表的一个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吸取孔子的智慧”,这足以显示孔子在世界的影响。毋庸置疑,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思考和实施今天的素质教育是很有启发、借鉴意义的。当今人类正处于知识大爆炸的阶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已与孔子所处时代相距甚远,但孔子及儒家的教育理念有许多至今仍光彩夺目,是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资源,他的重视德育、重视学生个性、重视学生主动性,在当今最先进的教育理论中,依然是最重要的闪光点。

下载孔子论水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子论水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孔子的责任伦理思想

    [摘要]责任伦理虽然是来自西方的、现代的概念,但是这种思想在古代、在中国早就存在。孔子的责任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权与时的思想当中,并力图在现实中实践这种理想。当然孔子也......

    论孔子的文学思想(xiexiebang推荐)

    论孔子的文学思想摘要:孔子不仅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孔子的文学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古往今来无出其右。以往学者多是......

    论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

    论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 [摘要] 孔子的教育对象观、教育目标观、教育方法观以及他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 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特征, 我们应当重视并借鉴, 以便更好地为我们今天......

    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作者:任晓梅。(作者单位:洛阳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 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可追溯到二千八百年前的西周。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审美意识......

    论孔子的仁和礼思想

     论孔子的仁和礼思想 谷晓洁 英语系 1302班 201307010203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

    孔子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孔子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为了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孔子在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在教学方法论上颇有建树,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教学规律的原则和方法,为中国......

    水知道答案

    《水知道答案》读书笔记 1、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形式是爱与感谢的结合,我们要给予别人完全的纯粹的爱,要像别人刚刚把我们从绝望中拯救出来一样的感谢别人。 2、当给予的能量和......

    水知道答案

    《水知道答案》读后感 王书芬 《水知道答案》,这是一套很神奇的书,一部“蝴蝶效应”的结晶版,“看到“爱”与“感谢”,水结晶呈现完整美丽的六角形;被骂做“浑蛋”,水几乎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