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荣群数学教学中的小故事

时间:2019-05-13 12:4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谢荣群数学教学中的小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谢荣群数学教学中的小故事》。

第一篇:谢荣群数学教学中的小故事

数学教学中的小故事

三甲小学:谢荣群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节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记得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整齐的摆放新华书店补发的《课外阅读》书。便灵机一动,何不就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呢?就拿起其中一本,告诉大家这本书有74页,如果现在有12本这样的书,一共多少页呢?怎样列算式解答? 15本呢?20本呢?并指名学生板书。分别让学生列竖式解答。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所以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三、题组训练,以旧带新,发现规律。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学,主要是利用题组,运用迁移的方法,总结出积的末尾的0的确定。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并巩固简便的笔算方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

第二篇:谢荣群教学中的一件事 3

教学中一件事

谢荣群

在教学工作中,很多事情不能忘记,其中最难忘的那是发生在几年的一件事。那年我上六年级的数学课,我进行单元检测,在教室里,我没有什么事情,就要求学生上交昨天的计算练习,看看他们的计算情况,突然在一本练习本里面掉出来一张纸条。我拣了起来,上面写着:XXX,我一生就爱你一个!我本来打算课后再处理这件事情,没想到几个调皮的学生看见了。他们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这时,其他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我,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没什么。” 我说。

“我知道,是要传递的情书”一个调皮的男生脱口而出,“老师,念念看。” “好,那我就念给你们听。”我把纸条慢慢地展开了,我就一本正经地念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随后,我就把纸条折了起来,把它放入口袋里。旁边一个男生问:“老师,就这个?”“ 当然了。” 我郑重地告诉他,“学习不就是这样吗。”我朝她那里看了看,发现她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说:“继续认真做题。”

第二天中午,她来到我的办公室里,低着头红着脸不敢说话。我说:“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男女同学之间相互有好感,这非常正常。因为你们的年龄到了青春的发育期,但是你们毕竟还是孩子,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不告诉你的家长,也不告诉其他教师,但是希望你今后好好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功课成绩。因为你们今后的路还很长,你知道吗?”她点了点头,眼里噙着泪花.最后,那位女同学非常用功的学习,在她毕业考试时数学成绩是班级前3名。记得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确实,通过这个事例,我深深感到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多么重要。精神是行为的支撑。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多从精神上关心孩子,教育孩子,那么对孩子行为上的过错,我们也会多一份理解。

第三篇:我的小学数学故事(谢)

我的小学数学故事

不经意间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已有5年有余,教学中有喜也有悲,有失望也有惊喜,有恨铁不成钢也有被感动到热泪盈眶„„教学路任重而道远,但这一路走来,竟发觉自己收获了不少,也成长了不少,下面就我个人的经历和心得与大家分享分享。

新课程的新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不是把现成的数学概念、定律和公式传授给学生,而是根据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学习的规律,提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索。学,不是吞咽现成的数学概念、定律和公式,而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操作、思考、讨论、总结评价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过程之中。

首先谈谈如何使新授课前的复习更有效。

就一般教学过程而言,复习是新授课前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由于复习处于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它在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吸引学生注意力、温习旧的知识、明确新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设计好复习阶段的教学,往往能够激发学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学习愿望和情感体验。在复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重视五个方面:

一、短

“短”是从时间上来讲,整个复习的时间要控制在3~5分钟之内。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上课的前20分钟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要保证在这20分钟的高效时间里完成新授的教学任务,就要尽可能缩短复习时间,精心安排复习内容,提高复习效率。

以“小数乘以整数”为例,新授的主要内容是“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我是这样安排复习内容的:

1.不进行整数乘法意义的复习。因为整数乘法意义简单且易于理解,学生通过新授例1的两种算法很容易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减少书上复习题的容量。书上的复习题旨在通过填表让学生回忆出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包括因数扩大或缩小两种情况,要引导学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观察比较,肯定花费很多时间。我在教学时只强调因数扩大的情况,因为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关键是把小数“扩大”变成整数再计算。至于“缩小”的复习,这样设问:表中后一栏的因数比前一栏扩大了10倍,知道后一栏的积,怎样很快求出前一栏的积呢?

3.补充复习整数乘法法则。通过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整数乘法,并强调整数乘法的注意点,因为整数乘法是小数乘以整数的基础。

二、易

“易”是从难易程度上来讲,复习内容的设计要容易一些。容易不是简单得不需要学生动脑筋,而是力求做到复习内容一定是学生学过的,但却与所学的新知有紧密的联系,利于学生迁移,助于突破新知的重点、难点、关键,便于认知过程的扩展,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熟习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编排体系,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里“作业”。

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为例,新授的重点是例1中个位余6,除以15不够除时怎么办?难点是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从整数除法中迁移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复习时先安排学生列竖式计算36÷2。计算到第二步时设问:十位余1,除以2不够商1怎么办?(看作10个1,与下一位6个1合在一起是16个1,再除以2)追问:16表示什么?(16个1)商8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有效地复习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强化了与本节课的新授内容有关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扩展。

三、趣

“趣”是从形式上来讲,复习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具有趣味性。教师面对的是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他们的自觉性一般较差,注意力的持久和分配能力较弱,只有新颖的、活动的刺激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当学生被铃声“逼”进教室的时候,教师借助讲故事、做游戏、听音乐、开展竞赛等形式创设课堂情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实

“实”指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讲,复习的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好就是学生身边或可能碰到的问题,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也能感觉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是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同时,也要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三动”氛围中立体化地复习旧知。

以第九册“积的近似值”第一课时为例,通过例题教学,让学生理解收付现款时精确到“分”,教会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和实际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所以在复习时,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情境:小明去年把压岁钱存入银行,今年到期后,营业员阿姨告诉他,连本带利一共是一百二十元六角五分四厘,阿姨实际付给小明多少钱?这样设计,提前孕伏并且突破了新授的难点(这一难点必须是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能够解决的)。

再以“圆的面积”为例,新授的重点是借助转化的方法和极限的观点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主要复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准备好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动手操作看似浪费时间,但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和上面的过程是类似的。

五、新

“新”也指从内容和形式上讲,复习的手段要更新,复习的内容要创新。无论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上看,还是从教师教学的艺术角度上看,教与学的创新是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以“圆的周长”为例,一位教师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屏幕上先出现了一个正方形及其内切圆,问: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接着正方形四边闪烁,形象地演示周长即“图形一周的长度”;然后出现红、蓝两只小兔,问:如果以相同的速度从同一起点沿正方形和圆的周长赛跑,谁先到达终点?这样设计,充分发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巧妙地糅合了旧知和新知,创设的问题情境有趣味,有价值,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可谓匠心独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重要点。

第一、我们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第二、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首先就要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如果在课堂上单一的征对一些枯燥的计算进行讲解必然不会引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乃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在教《连加》一课时可以创设敲青蛙的游戏,青蛙一个一个的从地下往上冒,上每个青蛙身上都有10以内的加法算式,看谁算的快敲得准的情境。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复习了旧知识,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比如说在进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些实物分发的实际操作,运用一些实际的机会。比如说在课间餐点的分发时,让学生自己去分发并在分发过程中不段断的进行询问,这样在分发的物品不断减少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减法运算,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同时又让学生比较出想5-1与5-1-1这样两个算式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了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还可以把它运用于生活。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再是要解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何实现轻松有效的教与学。

(一)正确有效地使用教材的主题情景图

新教材呈现的内容,形式新颖,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观察,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的利用主题图情境呢?有以下几点策略:

1、深入领会内涵,理解主题图情境的意义,把握教学目标 主题图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深入地钻研主题图,切实把握主题图的含义是使用好主题图的前提。“主题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充分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实现的教学资源。只有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才能创设生动的主题情境,组织有效的主题活动,课堂才是有效的、精彩的。

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乍一看,主题图展示的是手工书上做风车的步骤,但结合单元教学,从数学的角度仔细推敲,不难发现,主题图所展示的各个环节就是一个图形变换的过程,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变换过程。理解了这个深意,我们的教学就这样组织:课前让学生在家里做风车,并提出要求,即注意观察自己在做风车过程中图形有什么变化;课堂上,学生边描述,教师边演示。描述时要引导学生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讲解,例如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把一个角的两条边对折成两个三角形,并把多余的长方形部分剪去,展开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由于圆形的变化比较隐蔽,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风车玩耍,引导学生观察风车转动的运动轨迹,进而总结各种图形是可以互相变换的,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主题深意的,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掌握知识,才是真正达成了教学目标。我们只有深刻地理解并正确把握了“主题图”的意图,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充分挖掘主题图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以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的想法还很天真,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而忽略场景中的数学信息。因此,教师在运用主题图时一定注意把握好图中的数学价值。

如第二册的“老鹰捉小鸡游戏图”,让学生根据图提供的条件和问题“12只小鸡,我已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填算式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是这样进行的:先出示这幅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你们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喜欢玩这样的游戏吗?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一听到要说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孩子们兴趣可高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一个人当老鹰,一个人当鸡妈妈,其余的都当小鸡。”“鸡妈妈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小鸡,不让老鹰捉到。”“老鹰要想尽一切办法抓到小鸡”„„接着我告诉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的这个游戏中有好多的数学问题呢!瞧!书上的扮演老鹰的小朋友正在想一个数学问题呢,她在想什么数学问题呢?”小朋友们积极地告诉我:“她在想‘12只小鸡,我已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我们会解决她的问题,12-5=7。”然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扮演老鹰的小朋友,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比一比谁想到的问题最多、最好!”

生1:“12只小鸡,我如果捉住7只,还有几只?”

生2:“12只小鸡,我如果捉住9只,还有几只?”

生3:“12只小鸡,我如果捉住12只,还有几只?”

生4:“有12只小鸡,1只鸡妈妈、1只老鹰,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参加这个游戏?”

生5:“一共有14个 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1个当鸡妈妈,1个当老鹰,有几个小朋友当小鸡?

„„

一幅图中,学生提出了好几个数学问题,列出了算式。如果没有教材的开放性设计,如果教师不去充分挖掘情境题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如果没有教师将新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哪里会有孩子们如此之多的思维火花迸发?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给他阳光、雨露,就会发芽。

3、选择恰当的时机呈现,创造性的使用主题图情境。

教材在主题图的设计中,尽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信息,为教学的多样性,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可能。我们在教学中要仔细钻研教材,对主题图的出现时机需要再三斟酌,选择最有利于教学的时机呈现主题图,使它发挥应有的效用。如“合理安排时间”,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4、改变呈现的方式,发挥主题图情境的潜能,促进有效教学。

(1)将主题图分层展示。挖掘出主题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将学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会让他们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如聂道琴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主题图孕含了“看戏、跷跷板、丢沙包、买面包”四个情景问题。教师按各个场景分批出示,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合理安排,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

(2)用故事串起主题图。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如“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

师:今天是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送给猴宝宝一件礼物,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

生:(很有兴趣地猜)

师:(展示盘里有2个桃)盘里有几个桃?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演示小猴吃桃)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继续演示小猴吃桃)小猴可喜欢吃桃子了,一下子就吃完了。现在盘里有几个桃子?还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老师在这节课上用小猴子过生日的故事串起了三幅图,吸引学生极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刻理解了0的含义。

5、充分挖掘主题图情境中所隐涵的人文因素,使学生感受数学有情有趣。

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题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师生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在教学时把各种人文因素优化组合、滋润渗透,可以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使学生徜徉在浓浓的人文氛围中,潜移默化,形成一定的人文修养。所以要充分挖掘练习情境题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情境题中的人文因素,使学生体验科学的数学知识所蕴藏着的巨大的人文力量。

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练习中有一道情境题,在情景图中通过小白兔、小灰兔对话给出信息,小白兔说:“咱俩共收了16个萝卜。分给你9个。”小灰兔说:“你剩的太少了。”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选择信息计算。练习时我们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用“十几减9”的计算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最后,我们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小灰兔,你会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谢谢你!”“小白兔你真善良!”“小白兔你的心太好了,自己剩的少,给我的多!”“小白兔还给你一个吧,这样我们就一样多了。”„„孩子们说得多好啊!本题中蕴含的一种人文哲理,给了学生一次无声的人格教育。这样的数学情境挖掘给数学增添了许多人情味,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好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色,理解其意义和它的价值所在,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合理安排主题图出现的时机与方式,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再一个是要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针对以上现象,我认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如: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 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研究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另外,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来,问出实效来。为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精”“准”,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三度”:即难(易)度、精(准)度、适(量)度。

1、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做到适合适中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注意提问的语言,做到精确准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教师在出示了“小卡车、小轿车、大客车”及各有多少辆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时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提出“谁比谁多多少辆?”,紧接着,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也提出了“还有谁比谁多多少辆?”、“谁比谁少多少辆?”等一大串问题。显然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所期望的,但根本问题却是教师的提问不够精确和准确所造成的。

3、要注意提问的“数量”,做到精问巧问

实验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提问如连珠炮似地射向学生,问题的量多而散,尽管有的问题设计的还比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频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问题, 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密集,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甲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乙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比较之下,前者的问题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个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达到了教师问得精、问得巧,学生想得深、想得准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设计显得杂乱、琐碎、过于直白,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和总结。

最后一个是如何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教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如教学“认识图形”后布置“设计图案”作业,学生在展示运用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拼成的“树林”、“台灯”、“轮船”等作品时兴趣浓厚。

二、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传统教育最大的浪费是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整地、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所获得的经验;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作业题目往往是让学生解决一些经过“人为加工”的问题,虽然学生因此积累例如丰富的做“题”经验,但当学生碰到实际问题时却显得不知所措、无能为力。实践出真知,实践操作型作业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了圆的周长后,设计让学生测量一棵大树的直径,还可以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你一定观察过植物的叶子吧!它们的里面是什么形状呢,怎样计算它们的周长呢?请你用细绳、剪刀和尺等工具,求出不规则树叶的周长。1.画出一片植物的叶子。2.记录使用的工具和实验的方法。学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后,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圆锥形麦堆的体积。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后,让学生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如萝卜、石子等)的体积。学习过统计知识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统计,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资料。学习了比例尺后,结合学校校园的平面图,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又如在讲到存款、利息等知识时,可留如下的实践性作业:本金、年利率、利息等词是什么意思,从银行分别拿一张存款单和取款单,试着填一填。诸如此类的实践性作业,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学生知道除教材外还有许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增加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多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课后实践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延伸活动。

三、发掘学生的数学潜力,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为此作业设计中,我们应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目的,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在实践中老师们可设计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以及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策略多的题目。

如教学“扇形统计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统计某一类你最感兴趣的事物,并制成简单的统计表。还可以根据你所统计出的数据发表你的看法或提出你的意见。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很多学生搜集的是他们一天在校时间的统计图,并发表自己的建议。如教学“认识角”后,可以提问学生:一个正方形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

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的思想。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练习题的设计必须抓住重点,覆盖到每一个知识点,以便于学生通过练习全面完整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学会思考,掌握思考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同一道习题,从多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就能举一反三,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并概括出来的,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进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因此作业设计中,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人人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样,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作业不要局限于现成的课本,要拓展思路,扩大视野,将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现实素材改编成有新意的练习。

如教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请学生选择喜欢的长方体,把它们的表面积计算出来,并记录获得结果的过程。学生们通过实践发现:有的长方体,必须测出三条棱的长度,计算出三个面的面积才能求出表面积;有的长方体(如电冰箱),上下两个底面都是正方形,只要量出底面边长和它的高就行了;有的长方体(如金鱼缸),只要算出五个面的面积„„

实践性作业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在观察、操作、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我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教学经验还很不足,需要不断向同行们请教学习。对于自己,我还需不断丰富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将我所学渗透课堂教学,为学生造福,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四篇:谢素荣的心得体会

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瑞金市金都小学 谢素荣

2016年12月3日至4日我有幸参加在赣州市文清路举办的“清华附小、浙江的数学名师优秀课观摩与讲座”活动,观摩了来自清华附小的精彩教学和讲座,活动中教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下面就这几天的听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王丽星老师的课前与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尤其是他们的笑声,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汤卫红老师的讲座《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1+x课程”深化与创新》,可以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1”是重要底线,实现健康、阳光、乐学的根本途径,必须把的牢。他们学校对孩子们的核心素养:

1、身心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完整人格)

2、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反思、合作学习)

3、审美雅趣(审美眼光、审美表达、审美创造)

4、学会改变(应用创新、实践创造、问题解决)

5、天下情怀(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这五大学生核心素养,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是我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让孩子真正获得健康、阳光,乐学的学习生活。

张红伟老师,他的全景式数学教育让我触动很大。全景式数学教学是一培养全人为目标,以研究项目为单元,以建设更为全面,完整和跨界的综合性数学课程为核心,全景复演数学创造的全部关键过程,进行全景式多样化,自主性学习的一种数学教育理念和方式。张宏伟老师举例:对称(物体或图形在某种变化条件下,其相同部分间有规律重复的现象。)——包含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对称的概念。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智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学会实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课堂中要对学生多鼓励、赞扬、赞赏,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投入胆识更大。如“你真聪明!”“你讲得很有道理!”“说得很不错。”“你的想象力很丰富。“把掌声送给他!””等等。

教学语言要尽量亲和,形体语言要丰富准确,表情要开朗,特别在借班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走近学生,要能融入学生之中,不能远远地站在讲台上。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理解理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五篇:中小学生守则故事

小学生20守则的故事

小学生20守则每个小学生都知道,可那远在山村的小学生知道的只有几个。这不,今天光明小学五(1)班星期五下午转来了一个住在山村的新同学,叫郭伟,老师让小明教他守则。

星期一,五(1)班去升国旗,国歌响起,小明看见郭伟在发呆,对他说:“小学生守则里说,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郭伟立刻照做。

郭伟的父母在小明家旁租了一间房子,小明每天都按时去叫他去上学,今天也不例外,他们走到走廊里时,对面走来一位老师,小明说:“小学生守则里说,尊敬师长,见面行礼,主动问好,要用尊称,不直呼姓名。”老师走来了,他们一起向老师问好。

今天考试,考试前,小明对郭伟说:“小学生守则里说,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做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洁净,独立完成。考试不作弊。”郭伟点点头。

小学生20守则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切记在心的守则。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一次,妈妈在擦鞋,我发现我的皮鞋也脏了,我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就自己来擦皮鞋吧,让妈妈少做点。于是我就拿起鞋刷,又找来鞋油,一看不对,是红色的,我的皮鞋是黑色的,我东找西找,终于找到了相配的鞋油。我又找来小板凳,放在了地上。

准备开始擦鞋了,我拿起鞋油,拧开盖子,轻轻地一按,可鞋油没出来,再按了一下,又没出来,我不胜其烦,用力一按,“哧溜”一下足足有3厘米长的“小蛇”窜了出来,我不知怎么办,擦也不是,扔也不是。突然我灵机一动,抹去了一厘米,放在另外一只鞋子上。嘿,问题解决了。然后我拿起鞋刷,轻轻地的刷了起来,一边刷,嘴里一边唱:“洗刷刷,洗刷刷,哦,哦,洗刷刷,哦,哦……”我先刷鞋面,可刷了没几下,鞋子就动来动去的。于是我把一只手伸进鞋洞里按住了擦。鞋面擦好了擦鞋帮,再是擦鞋跟。擦好了,吹掉可以吹掉的灰尘,我把鞋穿在了脚上,用干布使劲擦,终于,一只鞋闪亮“登场”了。另一只鞋我也是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清洗”的,一双鞋就擦好了,心想:我自己会擦鞋了。

我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学会了吗?如果学会了,你也要做哦,让妈妈少做点哦!

热爱祖国的故事

徐悲鸿:我代表我的祖国

1919年到1927年,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在欧洲留学。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政治上也很受歧视。有个外国学生向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把你们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的时候,再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怀着为中华民族争光的满腔激情,刻苦努力,争分夺秒,经常到罗浮宫、凡尔赛等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第一年,他的画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在几次竞赛考试中,他都取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轰动了美术界,那个向他挑战的外国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

孝顺父母的故事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尊敬老师的故事 程门立雪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程门立雪”就由此而来,成为千古佳句,流传至今

下载谢荣群数学教学中的小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谢荣群数学教学中的小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谢中小2013-2014学年度校长述职报告

    2013—2014学年度述职报告 谢林港镇中心小学 校长 周小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现在,我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作2013—2014学年度任期的述职报告,请予审议。 这一......

    数学教学反思-小荣

    初中毕业班数学教学反思 新兴县天堂镇初级中学张小荣 紧张而繁忙的中考已经结束了,作为初三平衡班的数学老师,我深感肩上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在回顾这一年来的教学,有很多感触......

    谢荣策英雄个人事迹

    谢荣策,1931年出生在辽宁省辽中县茨榆坨村一户贫农家里。7岁那年,妈妈靠给富人家当奶妈,才供荣策上了两年学。家里实在太穷了,为了挣碗饭吃,11岁起,他不得不给地主去放猪、放牛,小......

    我在识字教学中小故事范文

    我在识字教学中的小故事 南丹县第一小学 甘晓兰 识字教学是一件很枯燥无味的事情,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生机械单独的认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随着教学时间的......

    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近几年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这样不但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最终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故事

    数学教学故事 面对年龄小,好动贪玩,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的一年级小学生,怎样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有效的学习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但是俗话......

    数学教学故事

    数学教学故事 众所周知,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上好每一节课,上课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运用。 "运用"是一个能动的概念......

    谢氏人物、故事

    谢氏人物、故事 震惊和困惑之余,提起手中相机,次日便只身前往法源寺后街。 说起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几乎无人不晓,1400余年的历史,佛门圣地,名人足迹,丁香牡丹,无不成为其名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