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至十章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3 12:5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六至十章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六至十章参考答案》。

第一篇:《论语》六至十章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论语》练习答案

雍也篇第六

一、(1)D(“宽恕”之心 应为“仁爱”之心。)(2)这两章都是讲救济贫苦。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但他注意把握分寸,做到适度而为;也就是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二、(1)B(“不大赞成他们从政”错。孔子向来主张“学而优则仕”,只要有能力有机会就要积极参与国家管理。)

(2)本章体现了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古时一般学习三年为一个阶段,此后便可做官。孔子办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学习就只是一心想当官,而不专注进德修业,会影响今后的为政。)

三、(1)B(孔子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的作用。)(2)不矛盾。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内心虔诚。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四、(1)B(“那不是仁人,只能算是圣人!”错,是“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2)孔子认为,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可见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同时孔子强调,仁德的人应该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要帮助别人有所建树。如此看来,人活在世上不能光想自己好,也要想到让他人好,要尽社会责任。

(3)A(“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有误,孔子认为,即使如尧舜这样的圣王,都不一定能做得到。)(4)孔盂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5)C(应是孔子提倡“能由自己推及到别人身上”的实行“仁”的方法)(6)前一章谈论的内容是“仁”与“圣”的区别,本章孔子认为难以找到他观念中的“圣人”“善人”,能看到“君子”“有恒者”就心满意足了。这是孔子晚年在春秋末期社会“礼乐崩坏”的情况下心态悲观的情绪反映。

五、(1)C(“推己之谓恕”,孔子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道做起,推己及人。)(2)在孔子看来,忠恕之道是行仁的有效途径:要想修养仁德,要竭尽全力地“立己”“达己”,这就是“忠”道;同时,凡事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全力地“立人”“达人”,这就是“恕”道。孔子一生“学而不厌”,是为了立己、达己;“诲人不倦”则是为

了立人、达人,可见他对忠恕之道身体力行。

六、(1)D(孔子只是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而不是去改变当时社会的现状,这不符合他的“仁”的处世原则。)(2)孔子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参考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述而第七

一、(1)A(孔子认为,只有他和颜渊才能做到。)

(2)孔子主张的“勇”,要智勇兼备,而且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

【参考译文】孔子对颜渊说:“用就施行,不用就收藏,恐怕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子路问:“先生如果率领三军作战,谁作你的助手。”孔子说:“赤手搏虎,徙步过河,死也不后悔,我不会和他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格外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后再做决定的人。”

二、(1)C(陈司败的批评不是针对孔子的“表里不一”,他并不知道孔子这样做的真实用心。陈司败是在批评孔子偏袒鲁昭公,遮掩鲁昭公的违礼行为的做法。)(2)孔子其实没有过错,因而谈不上“改过”。从这件事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孔子的修养很高:一是敢于承担过错,周礼提倡“为尊者讳”,作为臣子,孔子宁可自己承担过错,而不说鲁君不知礼;二是受委屈时不辩解,孔子受到陈司败的批评指责,仍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三是巧妙地坚持原则,孔子的话中巧妙委婉地肯定了鲁昭公的违礼行为。(3)是最后一句。“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作为臣子,孔子宁可自己承担过错,而不说鲁君不知礼,但他在话中巧妙委婉地肯定了鲁昭公的违礼行为。〕

【参考译文】陈司败问:“鲁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出来以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走近他说:“我听说君子是不偏袒别人的,难道君子也偏袒别人吗?鲁君娶了一个吴国女子,是同姓,却称她为‘吴孟子’。如果说鲁君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如果有了过错,人家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如同日蚀月蚀。过错,人们都看得见;更改,人们都仰望着。”

三、(1)B(“对重金行贿的纨绔子弟,孔子却拒之门外,因为他们心术不正”这一说法没有根据。第二个选段的意思是,孔子不以礼物的贵贱多寡作为收徒的条件,只要诚心向学,孔子就教他们。事实上,孔门弟子的成分复杂,他们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2)有教无类,就是施教不论对象。孔子的教育,不分贫富、贵贱、贤愚,都一视同仁。例如对出身很不理想的冉雍和互乡童子,只要他们诚心求学上进,孔子就教导他们。今天,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提倡公平教育,就是要让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以此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参考译文】孔子谈论仲弓,说:“耕牛生的一个小牛犊,长着整齐的红毛和周正的孔子说:“(只要)愿意亲自来送十条干肉(作为薄礼)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诲的。” 互乡这个地方的人很难交谈。(但)互乡的一个儿童却受到孔子的接见,弟子们都疑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赞许他向前进,而不是赞成他往后退。(做事)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使自己清洁以求进步,我是赞许他的清洁,而不管他以往的行为。”

四、其实没有矛盾。孔子强调学生首先要进行思考,再尝试表达,学生有求学之心,他就会对启发诱导、诲人不倦。只有在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时,他才不再教了。

五、解析:第(1)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分析能力。将“富贵”比作“浮云”的原因,当然是富贵与浮云具有相似点,根据文本信息,将孔子心目中“富贵”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即可得出答案。

第(2)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与分析,阅读材料中孔子的观点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追求富贵不能不合道义,换言之,即孔子不反对追求富贵,但认为应取之有道。

答案:(1)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浮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3分,任意写出一点,意思符合即可)

(2)一致。孔子认为富贵如果不合道义,那就应当视富贵如浮云,可见,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就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3分,分析正确,阐述合理即可,有欠缺酌扣)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②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六、解析:第(1)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孔子的“用”即“达”或“得志”,“舍”

即“穷”或“不得志”,由于题干要求用一个连贯的句子来表达,因此只能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第(2)题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舍之则藏”即“穷则独善其身”,即颜回不当官时如何提高自己的表现,结合文本,其应当包括两方面内容,即道德修养和学识能力。据此,我们便可筛选出原文有关语句,而后对这些语句进行综合转述即可。答案:(1)(2分)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2)(4分)①身处困境而能安贫乐道,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②好学乐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②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③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

④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七、解析:第(1)题考查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由第①段找出“好勇”来概括子路是比较容易的,但“无谋”的概括就要懂得根据第④段的意思进行反面推断才能得出。第(2)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孔子称赞颜回是观点,而得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显然是颜回的表现,以及孔子的评判标准,根据这一理解,从原文筛选信息,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1)好勇而无谋(有勇无谋)。(2分)

(2)颜回积极入世,有任用就参与治国救民(1分);更可贵的是,不被任用时,颜回能安守贫困,以积极的态度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道德修养(2分)。这些都符合儒家“仁”(贤人)的标准,因此孔子称赞他“贤哉”(1分)。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②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③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④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

⑤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八、(1)B(“前者只是物质追求”有误,应是“前者只限于对贫富本身的态度”)(2)孔子以为学习、学问的妙处在于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他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循循善诱地加以启发引导。上一选段中,孔子先肯定了子贡的看法,进而指出自己的认识。子贡颇受启发,认为《诗经》上所说的大概就是老师的意思。孔子告诉子贡一件事,他能加以发挥,推知另一件事,这就是举一反三。现代教学方法推陈出新,但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精神却并没有因此而过时,依然值得我们谨记。

【参考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泰伯篇第八

一、孔子、有子师徒均把孝悌当作践行仁德的根本之道,希望能由亲情生发出仁爱之心,并推而广之,使人们懂得忠君敬上。

二、(1)D(本题考查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理解。D项“很值得今人学习”的说法值得探讨。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想法很值得今人学习”有避世消极之嫌。)(2)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孔子提倡安分守己,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的确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它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我们应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本题也是考查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理解。孔子非常重视“礼”,“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在孔子看来,是一种违“礼”的行为。

三、(1)C【解析】(1)没有叮嘱孟敬子说话要善意并让那些主管事务的官吏去管祭祀的事情。

(2)孔子告诫弟子“脸色,考虑温和了吗;姿态,考虑恭敬了吗;说话,考虑忠诚老实了吗;做事,考虑严肃认真了吗”,子思告诫孟敬子“使自己的容貌严肃,使自己的脸色端庄,恰当用辞注意语气”,说的都是处世待人的道理。毕竟,做到这些,可以避免粗暴无礼,可以接近诚信,可以避免浅薄与错误。

四、参考答案: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的确责任重大;为之奋斗一生,的确路途遥远。这正所谓任重道远。这样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人生,是值得我们学习并终生追求的。

五、参考答案:(1)以弘道、实行仁德,整顿天下为己任和理想。(2)提示:结合材料,答出桀溺言行的具体内容。

六、(1)D(本题考查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理解。B项“很值得今人学习”的说法值得探讨;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想法很值得今人学习”有避世消极之嫌。)(2)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孔子提倡安分守己,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的确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它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我们应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子罕第九

一.(1)A(“对面见君主的礼节,也认同可以从俭”有误。孔子对今人不依礼面见君主的做法显然不满。)

(2)孔子认为,礼节形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尊礼守礼重点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要从内心和情感上体悟礼的根本。

二.(1)A(并不是说多艺者就不是君子。)

(2)共同反映了孔子强调君子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礼、义、信等道德修养方面,而不是注重于学习种田等技艺。

三.(1)C(这一段,颜渊的核心意思是孔子道虽高妙,而教人有序,他将永不懈怠地学下去。)

(2)形容孔子道德高尚、博学多才,其深广难以穷尽。

四。(1)C(对子路,孔子是适时提醒,顶多是告诫——上对下的“劝”,绝不是“警告”的口吻)

(2)例: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远。

【参考译文】„„子路听后,反复吟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四、(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2)从政的高度自信(3)青史留名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五、(1)(3分)B.应该是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2)(3分)共同话题是谈论教与学的方法。(1分)孔子侧重于教师的角度,提出要用“启发式”,循循善诱;孟子侧重于学生的角度,强调要自悟自得,自求深造。(2分)(意思对即可)

六、(1)A(本题考查对孔子关于“礼”的思想的理解。A项“对面见君主的礼节,也认同可以从俭”有误。孔子所提倡的“礼”,是经过“损益”有所发展的“礼”。但是这种礼仪的改变,应当以“道”为基准,即基本原则不能变。)

(2)孔子认为,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尊礼守礼的重点不在于形式而在内心,要从内心和情感上体悟“礼”的根本。

七、(1)D(“吾谁欺,欺天乎”的理解有误。应为“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吗?”“吾谁欺”是个宾语前置句。)

(2)不同意。因为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违反了这种规定,就是大逆不道。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孔子反对学生按大夫之礼为他办理丧事,是为了恪守周礼的规定。

乡党第十

一、(1)A(“不厌”是不排斥的意思,不是说吃的必须要精细。如果没有条件也就算了,有条件就越精细越好。)

(2)庖者在宰杀猪、羊时,割肉不合常度,这是失礼的行为,所以孔子不吃这样割出来的肉。“割不正,不食”,这是孔子对庖子失礼行为的不言之教,同时也给弟子们树立了榜样。孔子一定要正席才坐的行为,也表明他对“礼”的严格遵循。(“割不正”是对庖厨的批评。他认为庖厨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宰杀,而是草率从事,这是失礼的行为,不符合礼的标准,所以就不吃这样的肉。)【参考译文】饭食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变味了,鱼不新鲜了,肉腐烂了,不吃。食物的颜色变坏了,不吃。气味不好闻了,不吃。烹煮得不得当,不吃。不到该吃的时候,不吃。不按一定方法宰割的肉,不吃。酱、醋作料放得不适当,不吃。肉虽然多,(吃时)不要超过主食的数量。唯独酒无限量,但不能喝到昏醉的程度。买来的酒和市上的熟肉干,不吃。不去掉姜,不要多吃。

二.(1)D(孔子并不相信鬼神)(2)孔子极其尊崇“礼”,并身体力行、相当自觉,不放过细节,力图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三、(1)D(本题主要考查对孔子践履礼仪情况的了解。D项断定孔子“是不拘小节之人”有误。其实孔子居处也是讲究礼仪的,仅凭家居时不必像做客或接见宾客时那样过分讲究容貌仪态,就断言孔子是不拘小节之人,是有失偏颇的。)

(2)孔子极其尊崇“礼”,并身体力行,从小处做起,从细节做起,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四、(1)A(“不厌”是不排斥的意思,不是说吃的必须要精细。如果没有条件也就算了,有条件就越精细越好。)

(2)庖者在宰杀猪、羊时,割肉不合常度,这是失礼的行为,所以孔子不吃这样割出来的肉。“割不正,不食”,这是孔子对庖子失礼行为的不言之教,同时也给弟子树立了榜样。孔子一定要正席才坐的行为,也表明他对“礼”的严格遵循。

五、(1)口语记录,文字简洁浅易;运用描写,形象生动。指出一点即可。(2)仁爱同情;尊重生命。要有分析过程,谈一点即可。

六、(1)孔子问人不问马,重人贱畜,以人为本,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材料①中的言行是爱人及物,即爱世界万物,是对“仁”这一思想的发展与提升,具有普世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二篇:《审计学》九至十章重点笔记

第九章 资产审计

1、货币资金审计

对现金的审查,主要是查明企业是否认真执行现金管理制度,有无违反结算纪律的情况;企业的现金收付和是否合法、真实,有无法违反财经纪律和弄虚作假的情况;企业库存现金是否账实相符,有无短缺的情况。对银行存款的审查,主要是查明企业是否认真执行结算纪律,有无出借银行账户的情况;企业银行存款收支业务是否合法、合理,有无账实不符的情况。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企业银行存款余额是否正确,有无账实不符的情况;企业银行存款余额是否正确,有无账实不符的情况。

2、应收及预付款审计

对应收账款的审查应结合销售业务进行,主要是查明企业销售业务的发生是否合法、真实。对存货的审查,主要是查明企业的存货是否账实相符,有无短缺的情况;企业存货的收、发、保管是否合法、合理,有无弄虚作假、管理不严的情况。

3、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审计

对长期投资审查,主要是查明股票投资的入账价值、转让、收益的处理是否正确;债券投资的入账价值、溢价和折价的摊销、转让、收益、到期收回本息的核算是否正确;其他长期投资的入账价值、收益的处理、收回是否正确。对固定资产审查,主要是查明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是否合法、合理,有无不正常的增减变化情况;企业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有无盘盈或盘亏的情况;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和使用的折旧率是否正确。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审查,主要是查明无形资产的形成、转让、对外投资、摊销是否正确;递延资产的形成和摊销是否正确。

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

一、货币资金审计的目标

货币资金审计的主要目标如下:

(一)确定被审计单位的货币资金在资产负责表日确实存在;

(二)确定被审计单位在特定期间发生的现金收支业务均已记录完毕,没有遗漏;

(三)确定被审计单位外币资金的折算方法符合有关规定;

(四)确定货币资金按照期末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五)确定会计期末前后的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正确地计入其所属的会计期间;

(六)确定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七)确定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恰当。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一)内部控制制度

1.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入、支出、保管、存款、取款和登记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但不得兼管现金总分类账、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等会计账簿的记录工作。

2.定期与银行对账,并由除出纳和登记结算往来账款明细账以外的其他会计人员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调节未达账项,验证账面上期末余额的正确性。

3.每一笔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支出都要经过适当的授权。

4.企业不得坐支现金、以收抵支。

5.现金应注意安全保管,存放在保险箱内,未经授权,他人不得随意接触现金以及空白的现金支票。

6.定期向客户发送应收账款对账单,核对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应收账款明细账,确定其勾稽关系的正确性。

7.及时将收到的支票送存银行,加强货币资金的运营管理。

8.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都应该根据审核无误、合法的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序时登记,并由出纳以外的会计人员加以核对。

9.不得以白条等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凭证抵充库存现金,也不得保存账外现金。

10.支票的签发和保管不得由同一人负责。

11.支票的签发应根据支票编号顺序签发。

(二)符合性测试

对现金和银行存未款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的步骤如下:

1.了解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人员重点应注意了解如下情况:

(1)询问和观察在整个被审计期间内货处资金的保管和记录是否确实由不同的人员分别执行;

(2)询问和观察对货币资金的接触和记录是否使用了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设备;

(3)观察重大的货币资金支出是否不经过申请授权,日常的支出是否经过必要的批准手续;

(4)观察企业是否每日清点库存现金并与账存数核对相符,是否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5)观察货币资金业务的记录是否经过必要的复核手续。

2.审查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款凭证。

(1)检查支出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重大的支出项目是否经过用款申请和审批手续。

(2)检查现金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是否在规定的现金支付限额之内。

(3)检查银行送款单回单联、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凭证与日记账上的日期和金额是否相符。

(4)检查是否定期核对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应收账款明细账,确定其勾稽关系的正确。

(5)抽取部分凭证与“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明细账进行核对,验证第一笔收入的金额、日期的记载是否相符。

3.审查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

(1)检查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日记账是否根据审核无误,合法的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序时登记,并由出纳以外的会计人员加以核对。

(2)检查是否所有的货币资金的收入均已入账,有无遗漏。

4.审查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

(1)检查企业是否定期与银行对账,并由除出纳和登记结算往来账款明细账以外的其他会计人员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银单,调节未达账项。

(2)比较企业和银行相应明细记录的金额和时间是否相符,如果相差很大,就有收入未及时存入银行,以及存在未记录的银行存款和银行贷款的可能。

5.评价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三、实质性测试

(一)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余额是否相符

(二)库存现金的盘点

盘点库存现金,通常包括对已收入到但未存入银行的现金、零用金、找换金等的盘点,盘点库存现金时间和人员应视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有被审计单位出纳员和会计主管人员参加,并由注册会计师参加进行盘点。盘点库存现金的步骤和方法有:

(1)制定库存现金盘点程序,实施突击性的检查,时间最好选择上午上班前或下午下班时进行,盘点的范围一般包括企业各部门经管的现金。在进行现金盘点前,应由出纳员将现金集中起来存入保险柜,必要时可加以封存,然后由出纳员把已办妥现金收付手续的收付款凭证登入现金日记账。如企业现金存放部门有两处或两处以上者,应同时进行盘点。

(2)审阅现金日记账并同时与现金收付凭证相核对。在查点时必须注意一切借条、收据都不能抵充存现金。

(3)由出纳员根据现金日记账加累计数额结出现金结余额。

(4)盘点保险柜的现金实存数,同时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

(5)资产负债表日后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6)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或适当调查。

(7)若有冲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应在库存现金盘点表中注明或作出必要的调整。

(三)函证期末银行存款余额

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是证实资产负债所列银行存款是否存在的重要程序。通过向往来银行的函证,注册会计师不仅可了解企业资产的存在,同时,函证还可用于发现企业未登记的银行借款。

函证时,注册会计师应向被审计单位在本年存过款的所有银行发函,其中包括企业存款余额户已结清的银行。

通过向被审计单位存过款所有银行函证,可以发现未记录的银行存款、银行借款和银行存款登记窜户的情况。为了确保银行询证函的可靠性,审计人员应亲自投寄询证函,回函应接寄往审计机构。

(四)取得或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通过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来验证银行存款余额是否正确。审计人员可以要求会计人员将银行存款收付凭证全部登记入账,并结出余额,同时取得同一天的银行对账单。然后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经过调节前两者余额不一致,是由于存在未达账项;如果经过调节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余额仍然存在差异,则说明调节前两者余额不一致,不光有未达账项的原因,还有账务处理上的差错。

(五)截止测试

所有有关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必须计入其所属的会计期间。为了验证这一点,就要对会计期末前后一段期间的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进行审核,判断其所属的会计期间是否恰当,有无将下期收到或付出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计入本期,或者将本期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记入下期的情况。

截止测试的方法是检查会计期末前后一段时间的银行对账单,检查未达账项是否均已得到调整。同时还应确定截止结账日止后账户开出的最后一张支票的号码,查明在此号码之前的所有支票均已开出,并注意观察截止结账日止开出的所有支票随后是否均已在正常的结算期内付款结算。

(六)审查外币现金、银行存款的折算是否正确

审计人员应审查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期间内的外币业务是否一贯地按发生业务当天或月初的汇率拆合成记账本位币金额,期末是否按照市场汇率将货币资金的余额折算成记账本位币金额,外币折算差额是否按照规定计入汇兑损益账户。

(七)确定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是否恰当披露

第二节 应收及预付账款审计

一、应收及预付账款审计的目标

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审计目标分别是:

(一)应收账款审计的目标

1.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应收账款是否真实;

2.确定应收账款的余额是否正确;

3.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拥有;

4.确定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

5.确定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分类是否恰当;

6.确定应收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预付账款审计的目标

1.确定预付账款是否真实;

2.预付账款的余额是否正确;

3.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分类是否正确;

4.确定预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符合性测试

(一)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

销售业务的处理过程如下:

1.收到客户定单是整个销售环节的第一步。

2.信用部门批准赊销。

3.仓储部门在接到发货单后,应及时组织发货,并登记存货的实物明细账。

4.会计部门在收到销售部门开出的销售通知单和信用部门开具的发货单后,应审查产品的规格、数量、交货时间和方式是否一致。

5.会计部门在收到开户银行送来的收款通知书后,应将收款通知书和销货发票核对,对于部分付款的客户应在销货发票上注明部分付款的金额和日期,然后应及时登记应收账款明细账。

6.企业的销售商品后,有可能因为商品不符合合同的规定在随后发生销货退回和折让现象。

7.会计部门和信用部门应定期向客户发送对账单,经常查阅销售发票。

(二)应收账款的符合性测试

1.了解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

2.审查应收账款是否通过银行结算

企业应收账款的金额往往在结算起点以上,一般应通过银行结算。

3.审查应收购款是否及时收回

审查时,首先应注意企业是否建立定期复核应收账款明细账和催收货款制度,有无应收账款长期不予清理的情况。其次,应采用账龄分析法,对被审计单位的应收账款进行分析。

4.审查销售退回、折让

审计人员应注意审查销售退回和折让的红字发票或收回的发票是否附有主管人员核准的通知书。退货的红字发票是否附有仓储部门的验收报告和入库单。入库单上载明的规格和数量是否和销售发票一致。

5.评价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实质性测试

(一)应收账款的实质性测试

1.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

2.分析性复核。

在应收账款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利用的比率关系如下:

(1)应收账款增加与销售收入增加的比率。

(2)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个指标可用于衡量企业回收应收账款的效率。

(3)本期销售退回和折让与本期销售收入的比率。

(4)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

3.由销售发票追查到明细账。审计人员可以抽取一定期间的销售发票,从接受客户定单开始,逐步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在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地遵循,并确定应收账款的完整性。

4.由明细账追查至销售发票。

5.审查发货单和销售发票。

6.函证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函证就是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要求核实被审计单位收账款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询证函由注册会计师利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名称及地址编制,但询证函的寄发一定要由注册会计师亲自进行。

函证的范围和对象:

(1)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的重要性,如果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则函证的范围应相应大一些。

(2)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则可以相应减少函证量;反之,则应相应扩大函证范围。

(3)以前期间的函证结果,若以前期间函证中发生过重大差异,或欠款款纠纷较多,则函证范围应相应扩大一些。

(4)函证方式的选择。若采用肯定式函证,则可以相应减少函证量;若采用否定式函证,则要相应增加函证量。注册会计师应选择以下项目作为函证对象,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关联方项目;主要客户项目余额为零的项目非正常项目。

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选择以下项目作为函证对象: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与债权人发生纠纷的项目;关联方[包括持股5%(含)以上的股东]项目;主要客户(包括关系密切的客户)项目;余额为零的项目;非正常项目。

函证的方式:

函证方式分为肯定式函证和否定式函证两种。

(1)肯定式函证,又称正面式、积极式函证,就是向债务人发出询问函,要求他证实所函证的欠款是否正确,无论对错都要求复函。

(2)否定式函证,又称反面式、消极式函证,它也是向债务人发出询证函,但所涵证的款项相符时不必复函,只有在所函证的款项不符合时才要求债务人向注册会计师复函。

当债务人符合下列情况时,采用肯定式函证较好:①个别账户的欠款金额较大;②有理由相信欠款会存在争议、差错等问题。

当债务人符合以下所有条件时,可以采用否定式函证:①相关内部控制是有效的;②预计差错率较低;③欠款金额小的债务人数量很多;④注册会计师有理由确信大多数被函证者能认真对待询证函,并对不正确的情况予以反馈。

函证时间的选择:

发函的最佳时间应是与资产负债表日接近的时间。

7、函证控制

注册会计师应当直接控制询证函的发送和回收。对于采用肯定式函证方式而没有得以复函的,应采用追查程序。一般来说,应发送第二次乃至第三次询证函,如果仍得不到答复,注册会计师应考虑采用必要得替代审计程序。

8、函证结果的分析。

9、对函证结果的总结和评价。

对于回函所确认的差异,审计人员应认真分析,查明原因。一般来说可能会有如下原因:(1)存在未达账项。(2)债务人由于对收到的货物的数量、质量、价格、付款等方面存在争议面拒绝全部或部分付款。(3)购货方将货物退回后,客户在询证日前未及时审查批准,冲减应收账款。

10.审查已作为坏账的应收账款。

坏账审查的重点是坏账发生的真实性以及坏账注销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

根据现行规定,确认坏账损失应符合的条件是: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或者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审计人员应重点注意审查坏账注销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

11.确定应收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人员应注意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作重分类。

(二)预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

1.审查预付账款是否依据合同规定进行。

2.审查预付账款的贷方发生额和余额。

预付账款的贷方余额表示实际采购金额大于预付账款金额的差额,其实质为应付账款。在期末填制资产负债表应将预付账款的贷方余额计入应付款科目中。

第三节 存货审计

一、存货审计的目标

存货审计的目标为:

(一)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二)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实存在;

(三)确定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期间发生的存货收发业务均已记录完毕,没有遗漏;

(四)确定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确实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

(五)确定被审计单位存货的计价是否符合实际;

(六)确定会计期末前后存货的收付是否正确地计入其所属的会计期间;

(七)确定存货的成本计算是否正确;

(八)确定存货项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一)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可以视为由两部分构成:对实物流转的控制和对价值流转的控制。对实物流转的控制程序主要包括购货、验收、仓储、生产、销货等职能,而对存货价值流转的控制主要涉及在本会计制度和永续盘存制。存货的主要内部控制制度为:

1.购货应该由独立的采购部门负责。

2.验收应由独立于采购部的验收部门负责,重点是审查收到货物的规格、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3.仓储部门应对收到的货物进行复点,以复核验收部门的工作。

4.企业通常应根据客户的订单、市场预测、现有的存货水平和生产的经济批量决定生产的品种和数量。

5.销货属于企业的销售和收款环节。有关销货环节的内部失制制度可以参见相关章节。

6.完善的成本会计制度对于任何一个制造业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7.存货的永续盘存制是指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或逐日登记收入、发出数,并随时计列其结存数的一种存货盘存方法。二)符合性测试

1.了解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2.检查存货的入库。

存货的入库可以分为外购原材料入库和企业自制的半成品、产成品入库。对于外购原材料入库,重点是审查存货的采购是否得到授权,材料入库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经过验收环节。核对凭证和会计记录的日期和金额,以及存货明细账有关存货品种、规格、数量、单价的记录,以判断入账是否及时,是否存在记账错误,以及是否按照规定的条件付款。

对于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入库,审计人员要在了解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的基础之上,抽取一定量的成本计算单样本,追查至原材料分配表、人工费用的工时或工作量记录、制造费用分配表,以验证这些项目的适当性,并注意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

3.抽查存货的发出。

存货的发出分为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和对外销售产成品。对于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重点是审查领料是否经过授权,是否依据合法凭证进行,会计记录的金额、数量、日期是否正确,生产成本是否按照成本对象正确归集。

4.审查成本会计制度。

在审查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时,审计人员通常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对存货的保护措施、存货流转的记录和永续盘存制下的记录。

审计人员通常通知观察和询问的方式确认存货的实物保护措施是否充分。

5.分析性复核。

存货审计中经常会应用到的分析性复核项目有:

(1)对比被审计单位前后的毛利率以推断期末存货余额有否高估或低现象;

(2)比较被审计单位前后的存货周转率以推断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有无冷背残次的存货项目;

(3)比较本和以前的制造成本水平(变动成本项目应该按照产量予以调整)以推断存货的单位成本是否正确,尤其是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归集是否正确。

6.评价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实质性测试

(一)存货的实地盘点

1.存货盘点计划的制定。

一般来说,盘点计划由企业制定,但是为了充分了解企业的盘点程序,评估盘点程序的有效性,向企业提出修改建议,审计人员也应该参与企业存货盘点计划的制定。

2.盘点时间的确定。

企业可以在期末以后进行盘点,也可以在期末之前或是周期性进行盘点。一般来说,审计人员总是希望存货的盘点时间比较接近资产负债表日。

3.实地观察存货盘点。

审计人员在存货盘点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参与盘点的人员是否按照存货盘点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

审计人员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存货的盘点进行检查:

(1)检查所有权不属于企业的存货是否单独保管,是否所有权属于企业的存货都悬挂了盘点标签;

(2)询问企业管理人员盘点的存货中是否包括代销,或已作销售处理但尚未发出的存货;

(3)观察存货盘点过程中是否所有的存货均已停止移动;

(4)在标签还没有取下来之前抽点存货,检查盘点标签上的盘点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注意检查存货的数量、单价、计量单位和质量);

(5)抽点在产品存货时,还须查明盘点标签上记录的完工程度是否适当;

(6)对没有列入盘点范围的存货也应进行必要的审查,以确定其所有权和企业是否适当地履行了保管理责任;

(7)在工作底稿中记录实际的盘点结果和企业的账面记录,查明差异的原因;

(8)在工作底稿中记录年末最后一张销货发票和验收报告的编号以备随后作截止测试;

(9)检查所有已用过的标签和未用过的标签,以确定没有标签遗失或是被有意隐藏起来。

盘点完成之后,审计人员还应该对存放在上地的存货进行必要的询证或采取别的替代措施。

4.选择抽点的项目。

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分层抽样法,对于金额较大、数量较少的项且全部都要复查,而对于金额较小,数量较多的项目则可以采用统计抽样的方法确定抽点的项目。审计人员还应特别注意那些存放时间较长,有可能已经发生破损或变质的存货项目。

(二)存货的计价测试

计价审计的样本,应从存货数量已经盘点、单价和总金额已经计入存货汇总表的结存存货中选择。选择样本时应着重选择结存余额较大且价格变化比较频繁的项目,同时考虑所选样本的代表性。抽样方法一般采用分层抽样法。抽样规模应足以推断总体的情况。

企业计价方法一经选择,在没有足够理由的情况下,计价方法在同一内不得改变。

在存货计价审计中,如果企业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方法计价,则注册会计师应充分关注企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外购存货的计价测试。

审计人员应该了解被审计单位使用的存货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认定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计划成本法等)审计人员还要调查企业存货价值的构成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存货的计价测试一般采用分层变量抽样法。

审计人员对于抽取的样本应该核对发票上的单价。在先进先出法下,期末存货的单价应该是被审计单位靠近会计期末购入存货的单价,所以审计人员只需审查最近进货的单价就可以判断存货余额的计价是否确。而对于后进先出去的审计就没有先进先出法那么简单,审计人员只有去审查期末存货余额在后进先出法的假定下来自于哪几批购货,然后去审查这几批购货发票上的单价。

2.自制存货的计价测试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抽查原材料分配表和有关货物记录,审查单位产品所耗用原材料的单价和数量。

产品所耗直接人工等于所耗人工小时乘以单位人工小时的成本。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生产工时记录和产品设计或标准成本资料了解产品所耗直接人工的合理性。

对于制造费用的审查,则必须依赖于被审计单位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和制造费用所包括的内容。但审计人员必须对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和一贯性作出评价并进行重新计算。

当被审计单位使用标准成本制度时,审计人员则应将重点放在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上。

(三)在途材料的审查

审查材料采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采购是否真实。

2.有无长期未到的材料采购。

(四)委托加工材料的审查

对委托加工材料审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委托加工是否必要。

2.存货发出手续是否完备。

3.消耗定额是否合理。

4.验收入库手续是否完备。

5.剩余存货是否全部收回。

6.加工费是否合理。

(五)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审查

低值易耗品一般分为在库和在用两大类。对于在库低值易耗品的审查与库存材料的审查相同。而对于在用低值易耗品审查,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账实是否相符。

2.领用、保管制度是否健全。

3.摊销方法是否正确。

(六)购销业务的截止测试

存货截止审计,就是检查截止到12月31日,所购入并已包括在12月31日存货盘点范围内的存货。存货正确截止的关键在于存货实物纳入盘点范围的时间与存货引起的借贷双方会计科目的入账时间都处于同一会计期间。

按照存货正确截止的基本要求,若未将年终在途货物列入当年存货盘点范围内,只要相应的负债亦同时计入次年账内,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并不重要。

存货截止审计的主要方法是抽查存货盘点日期前后的购货发票与验收报告(或入库单),档案中的每张发票均附有验收报告(或入库单),12月底入账的发票如果附有12月31日或之前的验收报告或入库单,则货物肯定已经入库,并包括在本年的实地盘点存货范围内,如果验收报告日期为1月份的日期,则货物不会列入年底实地盘点存货范围内,反之,如果仅有验收报告或入库单而并无购货发票,则应认真审核每一验收报告单上面是否加盖暂估入库印章,并以暂估价记入当年存货账内,待次年年初以红字冲销。

存货截止审计的另一种方法是审阅验收部门的业务记录,在确定截止审计样本时,一般以截止日为界限,分别向前倒推或向后顺推若干日,按顺序选取较大金额购货业务发票或验收报告作审计样本。截止测试完成后,对于发现的截止错误,应提请被审计单位做必要的账务调整。

(七)审查存货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是否公允

第四节 长期投资审计

一、审计目标

(一)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长期投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二)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长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实存在;

(三)确定被审计单位在特定期间发生的长期投资业务均已记录完结,没有遗漏;

(四)确定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投资确实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的;

(五)确定被审计单位长期投资的计价是否合适;

(六)确定长期投资投资期末余额是否按照长期股票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的合计数填列;

(七)确定长期投资在会计的表上是否恰当披露。

二、长期投资内部控制制度和符合性测试

(一)授权和职务分工

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必须经过主管人员的授权才可以进行。授权进行长期投资的买卖和执行具体操作的职责必须由相互独立的人担任。保管长斯投资的职务和对长期投资进行记录的职务也必须分离。

(二)对长期投资凭证的保管

如果由企业自己保管,就必须限制对所有权凭证的接近,指定专人负责,而且最好同时由两个负责。当由专业机构进行保管时,由于这些机构有专门的防护措施,使长期投资的保管和会计记职责自然分离,所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资产保管方式。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询问,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长期投资资产保管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三)会计核算制度

审计人员应抽取一定数量的明细账作为测试样本,核实有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四)盘点核对制度

企业所拥有的长期投资如果是委托专业机构保管,应该建立起定期核对制度。

审计人员要以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与专业保管机构的对账单和企业定期盘点清单,来了解定期盘点核对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三、实质性测试

(一)取得或编制长期投资明细表

(二)核对和盘点长期投资

为了核实企业长期投资的账存数和实存数是否相符,审计人员可以实地盘点保存在企业内部的长期投资凭证,对委托机构保管的长期投资凭证进行函证。实地盘点的结果要登记盘点清单,盘点清单要由参与盘点的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签章确认后列入工作底稿。

审计人员还可以就长期投资发函询证被投资单位,取得被投资单位对上述长期投资内容的确认。

(三)审查长期投资的入账价值是否正确

1.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是否正确。长期股权投资应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含有已宣布但未实际支付的股利,则应从价款中扣除这部分股利,余额作为入账价值。企业认购股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佣金、税金以及手续费等,也应计入投资成本。

2.长期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是否正确。企业购入债券有三种情况:平价购入、溢价购入和折价购入。企业不管按哪种情况购入债券,均应以实际支付的价款记账。如果企业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含有债券利息,应将这部分利息记入“长期债权投资一应计利息”科目。

3.其他长期投资的入账价值是否正确。企业以货币资金投资,应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作为入账价值;企业以实物和无形资产投资,应以资产评估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四)审查长期投资的转让是否正确

1.股票投资的转让是否正确

2.债券的是否正确。

(五)审查长期债券投资的折价、溢价摊销是否正确

债券溢价和折价应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期摊销。摊销的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对溢价购入的债券,应按当期应计的利息,借记“长期债权投资一应计利息”科目,按当期应摊销的债券溢价数,贷记“长期债权投资一债券投资(溢价)”科目,其差额部分,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对折价购入的债券,应按当期应计的利息,借记“长期债权投资一应计利息”科目,按当期应摊销的债券折价数,借记“长期投资一债券投资(折价)”科目,按两者之和,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六)审查长期投资收益的处理是否正确

1.股票投资收益的处理是否正确。根据投资准则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2.债券投资收益是否正确。债券投资收益是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审查时应注意,应计利息的计算是否正确。

3.其他长期投资投收益的处理是否正确。

4.审计人员在审查时,应注意有无违反上述会计处理规定的情况。

(七)审查长期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收回处理是否正确

1.债券投资到期收回本息的核算是否正确。

2.其他长期投资的收回是否正确。

(八)确定长期投资在会计报表上是否恰当披露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从资产负债表日到债券到期日不满一年的长期债券投资应在流动资产项目下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单独列示。审计人员应审查被审计单位的长期投资项目中是否包含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审计人员还应注意被审计单位期末长期投资项目的可实现净值是否脱离账面价值。

第五节 固定资产审计

一、固定资产审计的目标

(一)确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二)确定固定资产的实际存在和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三)审查被审计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受留置权等限制;

(四)审查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是否适当;

(五)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并与以前保持一致;

(六)审查固定资产交易事项会计处理的适当性,固定资产及折旧在会计报表上披露的恰当性。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一)内部控制制度

1.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固定资产购买和处置的授权、执行和记录应由不同部门和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应明确责任。

2.固定资产的账簿记录。会计部门可以采用固定资产卡片或固定资产登记簿有效控制每一项固定资产。

3.编制固定资产预算。

企业对于固定资产要采用编制预算的方式进行管理。固定资产预算每年由企业的参算部门编制,经企业有权机构批准后予以执行。

4.明确规定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合理标准。

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经营用固定资产分别核算,并且规定非经营用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经营用固定资产的标准由企业自行规定。

5.定期盘点固定资产

盘点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不定期进行;可以采用抽样盘点,也可以采用全部盘点。盘点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先盘点后核对和边盘点边核对。前者适用于账面资料比较混乱的情况,后者适用于账面资料比较清晰、完整的情况。

(二)符合性测试

1.了解固定资产和折旧的内部控制制度。

2.抽查固定资产购买和处置业务。

3.分析性复核。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一些分析性复核方法如下:

(1)折旧费用除以固定资产总额。

(2)累计折旧除以固定资产总额。

(3)比较以前和本内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维护费用。

(4)固定资产使用率,即在用固定资产占全部固定资产的比重。

三、实质性测试

(一)固定资产盘点

固定资产实物数量审查的有效方法是实物盘点,通过盘点可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此外,通过盘点还可以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在盘点过程中,一方面要查明实存数与账卡是否相符,另一方面还须注意使用保管和维护情况。

(二)固定资产增加的审查

审查固定资产增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固定资产增加是否合理,有无盲目购建、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下降的情况。

2.固定资产计价是否正确。按现行制度的规定,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按照买价加上支付的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成本和交纳和税金等计价;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决定的价值计价;企业通过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融资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计价;企业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发票

账单所列金额或市价加上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计价;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应按照固定资产的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价;企业购建固定资产交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也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3.固定资产的验收是否认真,有无不经验收,就投入使用的情况。

(三)固定资产减少的审查

审查固定资产减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报废的固定资产,审查时要注意是否经过批准;残值作价是否合理;变价收入是否入账;由于责任事故造成的提前报废,是否追究了当事人的责任。

2.对出售的固定资产,审查时应注意作价是否合理。

3.对毁损的固定资产,审查时要注意查明毁损的原因,如果责任事故造的毁损,是否追究了责任人的责任。

4.报废、出售、毁损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对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审查时应注意作价是否合理;因投资而发生的固定资产重估增值是否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6.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审查果要查明盘亏的原因。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审查

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是否正确。对固定资产折旧审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计提折旧的范围是否正确。

如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经批准封存的固定资产,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经营性的租入的固定资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等按规定都不应计提折旧。

2.使用的折旧率是否正确。

3.折旧的计算是否正确。

第六节 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审计

一、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审计的目标

(一)无形资产的审计目标

1.确定无形资产的真实存在;

2.确定所有有关无形资产的经济业务均已记录完毕,没有遗漏;

3.审查被审计单位对无形资产的所有权;

4.审查无形资产计价方法是否适当;

5.审查无形资产交易事项会计处理的适当性;

6.无形资产在会计报表上披露的恰当性。

(二)递延资产审计的目标

1.确定递延资产的真实存在;

2.确定所有有关递延资产的经济业务均已记录完毕;

3.递延资产的构成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4.递延资产的摊销方法和摊销期限是否符合规定;

5.递延资产在会计报表上披露的恰当性。

二、内部控制制度和符合性测试

(一)内部控制制度

无形资产的外购和自创要经过授权和批准,并取得相应的证明材料。

递延资产指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应当在以后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如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摊销费用等。

(二)符合性测试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以及抽查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会计记录等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增减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是否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构成内容进行必要的审核,资本化和费用化及摊销期限的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价值进行监控,有关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规定。

三、实质性测试

(一)无形资产的实质性测试

审计人员首先应该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明细表,取得有关无形资产原始价值、账面价值、取得日期及摊销期限等资料。

1.无形资产的形成是否正确。

无形资产形成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购入、自创和投资转入。由于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所以对无形资产形成真实性的审查主要集中在无形资产有关原始凭证和证明文件上。对于外购的无形资产,审计人员可以审查交易双方签定的转让合同、支付凭证等。对于自制形成的无形资产要注意审查企业有关原始支付凭证和会计账簿。审计人员应注意被审计单位对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划分以及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否正确。

2.无形资产的转让是否正确。

无形资产转让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转让所有权,二是转让使用权。

3.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是否正确。

审查时,首先应注意无形资产投资的作价是否合理,有无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其次,应注意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4.无形资产的摊销是否正确。

对无形资产摊销进行审查时,应注意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是否正确。其次,应注意无形资产摊销数额的计算是否正确。最后,应注意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二)递延资产的实质性测试

1.递延资产的形成是否真实。

审查时,首先应注意递延资产是否真实,有无虚构递延资产的情况。其次,应注意递延资产的数额是否正确,有无任意调节递延资产数额的情况。

2.递延资产的摊销是否正确

审查时,首先应注意递延资产的的摊销期限是否正确。其次,应注意递延资产摊销数额的计算是否正确。最后,应注意递延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第十章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审计

第一节 流动负债审计

一、应付账款审计的目标

应付账款审计的主要目标为:

(一)确定所有应付账款的购销业务确实发生;

(二)确定没有漏记应付账款的业务;

(三)确定应付账款的余额没有高估或低估;

(四)确定应付账款的会计处理正确,总账和明细账核对相符;

(五)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恰当的。

二、应付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一)内部控制制度

应付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包括以下环节:

1.应付账款必须在经过必要的审核之后才能偿付。

2.付款后在销售发票上注明“付讫”章,防止以后再次重复支付。

3.将应付账款按信用期到期日顺序排序,经常检查到期日,争取做到既充分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又在到期日前付款。

4.应付账款应设总账和明细账户,明细账户根据应付账款的债权人分别设置。

5.请购、采购、验收、保管、付款、会计记录这些职责必须由相互独立的人员完成,以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二)符合性测试

1.了解与描述应付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文件,向有关人员询问,或者实地观察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取得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并运用文字说明、调查问卷和流程图的方式进行描述。

2.抽查应付账款的确认。

审计人员可以抽取金额较大、异常购货业务的应付账款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检查记账凭证是否附有仓储部门或生产部门的请购单、采购部门的订购单、采购部门的订购单、仓储部门的验收报告、供应商的销售发票,核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应付账款总账、明细账的金额日期是否相符,审查其是否相符,审查其内容的合理性,是否经过必要的审核和复核。

3.抽查主付账款的过账和偿付。

抽取一定数量的应付账款记账凭证,审查其会计分录的处理、过账、汇总是否正确。

4.分析性复核。

审计人员可以计算对比下列指标:

(1)当期现金折扣除以进货成本。

(2)应付账款除以购货成本和应付账款除以流动负债。

5.评估应付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三、实质性测试

(一)应付账款的实性测试

1.取得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

2.抽取应付账款的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

由于测试目的不同,抽取样本的范围和追查的方向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方式:

(1)为了检查应付账款的记录和过账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少计应付账款的金额,审计人员可以抽取一定数量的发票,从发票追查至应付账款的明细账和总账,检查债权人的姓名、金额和日期是否正确。

(2)为了检查应付账款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可以抽取部分应付账款的记录,由明细账追查至发票。

(3)审计人员在检查应付账款、其他流动负债账户和长期应付款账户时要注意分类是否正确。

3.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1)检查会计后银行存款支付的记录。这一审计程序的目的是查出漏记的应付账款业务。审计人员通过检查会计结束后,正常信用期内的银行存款支出日记簿中的记录,找出偿付的应付账款。然后检查与该应付账款有关的凭证,包括发票、定货单、验收报告,以确定应付账款正确的归属期。

(2)检查期末的验收报告。所有验收的存货都要填制验收报告。

(3)检查供应商的对账单。如果被审计单位和供应商定期对账、审计人员可以审查供应商的对账单,并分析对账单和被审计单位所列示的期末余额的差异。

4.截止测试。截止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正确地记入其所属的会计期间。

(1)截止测试和存货盘点之间的关系。购货业务的截止测试必须和存货的盘点结合起来进行。存货盘点时,审计人员首先应检查验收报告的记录,确保盘点前收到的所有存货均列入盘点范围。然后在工作底稿中记录下存货的最后一张验收报告的号码,与该验收报告有关的存货已列入盘点范围。在随后的应付账款审计中,审计人员根据该验收报告和有关的发票追查至应付账款明细账,确认与该笔购货业务有关的应付账款已正确地入账。

(2)在途存货。审查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和截止测试都应正确确定购销业务中存货所有权和风险转移的时点。存货所有权和风险的转移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销售方在办妥运输手续,将存货装上运输工具以后,存货的所有权和风险就转移给买方;另一种方式是直到存货运抵目的地,由购买方验收后,与存货相联系的所有权和风险才转移给购买方后,购买方才能够将应付账款入账,但是入账的时点根据不同的方式有不同。审计人员只有通过对购销合同的认真分析才能够确识别应付账款的归属期间。

5.应付账款的函证。

一般情况下,应付账款不需要函证,这是因为应付账款的审计重点是防止低估,如果整个购货业务都被遗漏掉了,在应付账款明细表中也没有留下债权人的名称和地址,那么审计人员就不会向债权人函证,所以函证对于发现应付账款的低估作用有限。况且注册会计师能够取得购货发票等外部凭证来实应付账款的余额。

进行函证时,注册会计师选择较大金额的债权人,以及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于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作为函证最好采用肯定形式,注册会计师必须对函证的过程进行控制。

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

6.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表与披露是否恰当。

资产负债表上的“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二)短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

审查短期借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借款的数额是否恰当,有无盲目借款,造成资金效率下降的情况;

2.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有无改变借款用途挪作他用,甚至将短期借款用于搞基本建设的情况;

3.借款是否可靠,有无足够的还款能力;

4.是否按期还本付息,有无逾期不还的情况;

5.借款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一致,有无差错;

6.利息的处理是否正确。

(三)应付票据的实质性测试

审查的方法主要是抽查“应付票据备查簿”和有关的凭证。

1.开出应付票据的审查。

对开出应付票据进行审查时,首先要注意企业开出应付票据时是否及时将开出的应付票据在“应付票据备查簿”上逐笔登记每一应付票据的种类、号数、签发日期、到期日期、票面金额,合同交易号、收款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付款日期和金额等,有无遗漏登记的。其次,要注意企业在签发、承兑汇票或以承兑汇票抵付货款时,是否按票面金额作借记“材料采购”、“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的会计处理,有无数额或分录不正确的情况。再次,要注意企业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是否记入“财务费用”科目,有无会计处理错误的情况。

2.偿还应付票据的审查。

(四)预收账款的实质性测试

审查预收账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预收账款是否依据合同规定进行预收。

2.预收账款的借方发生额和余额是否正确。审查时应重点注意预收账款的借方发生额是否正常,借方余额的处理是否正确。

(五)应付工资的实质性测试

审查应付工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付工资的计算和发放是否正确。

2.工资分配是否正确。审查时应注意企业职工工资是否按照用途进行合理的分配。审查时应注意账务处理是否按照规定划分清楚,如有混淆,应予以指出并加以纠正。

(六)应付福利费的实质性测试

审查应付福利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福利费的计提是否正确。

2.福利费的使用是否正确。

(七)应交税金的实质性测试

1.应交增值税的审查。审查应交增值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计税基础的销售额是否正确。

(2)使用的税率是否正确。

(3)进项税额的扣除是否正确。

(4)实行简易办法计算交纳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企业的增值税处理是否正确。

(5)增值税的减免是否符合规定,有无任意扩大增值税减免范围的情况。

(6)是否及时足额交纳税款,有无拖欠税款的情况。

(7)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2.应交消费税的审查。

审查应交消费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计税依据是否正确。

(2)使用的税率是否正确。

(3)是否及时足额交纳税款,有无拖欠税款的情况。

(4)应交消费税的会计核算是否正确。

3.应交营业税的审查。

审查应交营业税时,应注意以几点:

(1)计税依据是否正确。

(2)使用的税率是否正确。

(3)营业税的减免是否符合规定,有无任意扩大营业税减免范围的情况。

(4)是否及时足额交纳税款,有无拖欠税款的情况。

(5)应交营业税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八)其他应付款的实质性测试

审计其他应付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其他应付款是否真实,有无虚构的情况。

2.其他应付款是否通过银行结算。

3.其他应付款是否及时归还,有无长期拖欠的情况。

4.存入保证金账实是否相会,有无保证金保管人挪用保证金的情况。

第二节 长期负债审计

一、长期借款审计的目标

长期借款审计的目标为:

(一)有关长期借款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二)所有长期借款的业务真实发生,没有漏记长期借款业务;

(三)长期借款的期末余额没有低估;

(四)长期借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恰当。

二、长期借款的内部控制制度

长期借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长期借款的申请要经过适当的授权

(二)按时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

(三)定期的独立核对

有关长期借款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常常是随着实质性测试一同完成的。这是因为长期借款业务发生的次数较少,但金额较大,任何一笔业务的错报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通常采用详细审计的方式。

另外,分析性复核有助于查找利息支出中存在的错报和漏报。此外,审计人员还可以根据每月的利息费用和平均利息率推算长期借款的金额,检查是否有漏记或者低估的长期借款。

三、实质性测试

(一)长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

长期借款测试的重点是防止低估。另外,由于借款合同中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大都做了一些限制,债权人和投资者需要了解与这些限制条件有关的财务信息,因此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都对长期借款在报表附注中的披露作出了要求,审计人员应注意有关披露的恰当性。

1.取得或编制长期借款明细表。

长期借款实质性测试的第一步是由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代为编制或审计人员自行编制长期借款明细表。如果由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代为编制,审计人员应对长期借款明细表进行复核。

2.长期借款的函证。

长期借款和银行存款的函证可以同时进行。在选择函证对象时审计人员应注意向被审计单位在本内存过款的所有银行发函,其中包括与被审计单位发生过业务往来,但期末银行存款或长期借款余额为零的银行。

3.审查有关长期借款的文件。

审计人员可以取得长期借款的合同,检查合同上的签名和盖章以判断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此外,审计人员还可以查阅公司董事会会议的有关记录,检查有关授权是否经过合法的程序,授权是否真实有效。

4.审查银行存款和财务费用账簿。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审查财务费用账簿中的利息支付记录,查找未入账的长期借款。另外,审计人员应检查长期借款的利息计算是否正确,使用的利率是否正确。

5.审查长期借款的分类和截止是否正确。

对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应该重分类,将其列入流动负债项下的“一年内一期的长期借款”。审计人员在查阅长期借款的合同和记录时,应注意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对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做重分类。对于会计期末前后取得的长期借款,审计人员要注意审查合同和借款申请书上的借款日期,观察其截止是否正确。

6.确定长期借款在会计报表上的表达与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人员要注意长期借款的抵押和担保是否已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了充分说明。

(二)应付债券的实质性测试

对应付债券进行审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债券发行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债券溢价和折价应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期摊销。摊销的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审查时,应注意有无核算错误的情况。

3.债券到期还本付息的核算是否正确。

(三)长期应付款的实质性测试

企业的长期应付款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如采用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国外设备的价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1.补偿贸易引进国外设备的审查。

(1)长期应付款的数额是否正确。

(2)是否及时足额归还。审查时应注意是否按合同规定在约定期限内用向对方回销产品或劳务的价款分期偿还本身,有无拖欠的情况。

2.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审查。

(1)长期应付款的数额是否正确。企业采取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时,应按协议规定的租赁费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而发生的安装调试费用等则不增加长期应付款。

(2)是否及时足额归还。审查时,首先应注意企业是否按协议规定及时支付租赁费,有无拖欠不付的情况。其次,应注意支付租赁费是否作长期应付款减少的会计处理,有无会计处理错误的情况。

第三节 所有者权益审计

一、所有者权益审计的目标

所有者权益审计的目标主要包括:

(一)评价资本投入、股票发行和利润、红利分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充分适当;

(二)确定有关所有者权益的经济业和是否经过适当授权,是否符合有关律的规定;

(三)确定企业股本数额和投得实际出资是否相符;

(四)确定资本公积、留存利润、未分配利润、应付股利的正确性;

(五)确定所有者权益项目在会计报表上的表达与披露是否公允。

二、内部控制制度

(一)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是否经过适当授权

股票发行、回购、发放股利等都要经过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的审核和特别授权。

(二)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账簿体系和会计制度

被审计单位除了为所有者权益项目建立总账和明细账外,还应该为每一种股票建立备查登记簿。现金支票的签发职责必须和记账的职责相分离。支票签发好以后应由专人负责复核名称和金额。

(三)委托独立的登记结算公司保管有关记录和发放股利

委托独立的外部机构保管股东名册和发放股利可以使记账和保管职责自然分离。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而且有利于专业化分工,降低成本。

三、实质性测试

(一)股本的实质性则试

对股本进行审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是否正确记录有关股本的经济业务。

2.涉及股本的所有经济业务均经过适当授权。

审计人员应注意审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是否经过批准,有无未经批准,随意将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为实收资本的情况。

3.期末股本的计价正确。

审计人员首先应确定期末被审计单位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量是否正确。

接着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公司股票发行材料或查询银行存款日记簿,以确定股票发行价格以及计入资本公积的超面额缴入部分是否正确。

在股本的计价测试中还应考虑用来计算每股收益的股票数量是否正确,股东拥有股本份额是否符合公司章程规定,以及投资者是否及时、足额缴纳出资。

4.披露是否恰当。

(二)资本公积的实质性测试资本公积的审查应注意以下几点:

1.资本公积的增加是否符合规定。

2.资本公积的减少是否符合规定。

(三)留存收益的实质性测试

1.盈余公积的实质性测试。对盈余公积的审查可以分两部分进行:

(1)盈余公积的计提是否符合规定。公司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扣除没收的财务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弥补以前亏损后余额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已达法册资本50%时可不再提取。股份有限公司在支付优先股股利之后,支付普通股股利之前,还可以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大会决议提取一定比例的任意盈余公积。

(2)盈余公积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审查时,首先应注意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的亏损额是否正确。其次,应注意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是否经过批准。再次,应注意用盈余公积发放股利是否符合规定。

2.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测试。

审查未分配利润,注意以下几点:

(1)本年利润的核算是否正确。

(2)利润分配的核算是否正确。

(3)“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填列是否正确。

3.股利的实质性测试。

股利审计的目标是:发放股利是否经过股东大会的批准;是否正确记录有关股利的经济业务;是否正确地将股利支付给投资者;应付股利的计价是否正确。

发放股利的授权可以审查股东人大会的会议记录。审计人员还可以抽取适量的股利支付记录,然后核对已签发支票存根上的股东姓名和应付股利账簿以及股东名册,检查支票的收款人是否确实为应收到股利的股东。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审计

收入和费用的审查主要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有关收入与费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确定被审计单位各项收入和费用的记录和计算是否正确和完整,企业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执行配比原则,使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相关的费用在同一期间内相互配合进行记录和反映,正确地计算经营成果;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确定被审计单位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分类处理是否正确;确定被审计单位各项收入和费用是否正确、合理地计入恰当的会计期间;确定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是否恰当。

利润表项目的审计目标是:

1.确定被审计单位有关收入和费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2.确定被审计单位各项收入、费用的记录和计算是否正确和完整;

3.企业是否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执行配比原则;

4.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

5.确定被审计单位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分类是否正确;

6.确定被审计单位各项收入和费用是否正确、合理地计入恰当的会计期间;

7.确定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反应是否恰当。

第一节 收入审计

一、销售收入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一)主要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1.完备的凭证和记录制度。

如果被审计单位在收到客户订单时由销售部门填制一式多联的预先编号的销售发票,该销售发票用于信贷部门批准商业信用、发货和运输的授权、记录已销售产品的品名、数量、单价等信息,并办理收款手续。

2.凭证预先编号。

将凭证预先编号有两个目的:一是防止漏开发票;二是防止重复开出发票。

测试该控制措施的常用方法是从销售收入明细账户抽取一段时期的销售记录,并审查其销售发票,观察销售发票的连续编号和作为其附件的客户定单以及销售通知单的连续编号,查找有无不连续或者重复的编号。该审计程序同时为销售业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供了审计证据。

3.是否按月对账。

测试这一内部控制措施的方法是观察这一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检查客户反馈意见的文件。

4.适当授权。

在销售收入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中,审计人员最为关心的是三个环节的适当授权:信用部门的信用授权;货物发出的授权;销售价格、折扣的授权。

审计人员通常需要检查上述三项授权措施是否在被审计单位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得到一贯地遵守。审查方法是检查销售通知单上有权部门的授权记录。审计人员通常还需要检查销售发票上的授权价格是否符合企业的定价策略。

5.职责分工。

审计人员对于该控制措施的测试可以采取实地观察、询问相关人员等方法等获取证据。审计人员通常可以询问有关人员的职责,以及在特殊情况下,该内部人员的职责是否会发生变化。

6.内部复核。

内部复核通常对于确保所有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都会有作用。

审计人员通常可以通过检查有关凭证是否有复核人员签名的方法确定复核程序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二)其他的符合性测试

1.销售收入是否真实发生。

审计人员如果发现:

(1)销售收入已经入账而货物滞留在仓库中;

(2)货物虽已运出而且被审计单位也已作了销售处理,但是交易的公允性值得怀疑,此时审计人员应扩大审计范围,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以确认销售行为的真实性。

为了查明是否存在第一种错误,审计人员可以从销售收入记录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样本,检查销售发票是否附有货运文件、出库单和其他能够证明产品已发运出库的文件。

为了查明第二种错报,审计人员首先可以检查销售发票是否附有购货方的订货单,以及是否经过信用批准、发运授权、价格授权等环节。

2.销售收入的计价是否正确。审计人员可以通过重新计算销售发票上的价款以核对其正确无误。审计人员还可以从销售收入账簿中抽取一定的记录,然后比较:

(1)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和销售发票上的金额是否相符;

(2)发票上的售价和批准的价格是否相符;

(3)销售发票和货运文件的产品品种、规格和数量是否一致;

(4)销售发票和订货单上产品品种、规格和数量是否相符。

3.销售收入的分类是否正确。

审计人员通常可以在执行计价测试的同时执行销售收入的分类测试。通过检查销售发票和记账凭证,审计人员可以查明是否存在误用收入账户的情况。

4.销售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审计人员可以采用抽查收入业务的原始凭证和各种收入明细账,并相互核对的方法审查判断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时点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5.销售收入是否及时入账。

审计人员在执行计价测试时,可以比较货运文件、销售发票、销售收入、应收账款账簿上记载的时间是否相符。

二、实质性测试

(一)产品销售收入的实质性测试

1.获取或编制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表。

2.分析性复核。

收入和费用的审计,较多运用了分析性复核。

审计人员可以将本的销售收入与上的销售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正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比较本各月各种产品销售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并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3.销售收入是否真实。

审计人员应注意月末或年末销售收入有无大幅度变动的情况。

4.自用产品是否作销售处理。

审计人员在审查时应注意将产成品账户贷方转出数与产品销售本账户借方销售成本数是否一致,如产成品账户贷方转出数大于产品销售成本账户借方销售成本数,则说明企业可能存在自用产品未按销售处理的问题。

5.销售退回的处理是否正确。

对于销售退回,审计人员首先应查明销售退回的原因,其次应查明是否确有实物退回,退回的产品是否办理了验收入库手续。最后应审核是否及时作了账务处理。

6.销售收入是否在利润表上恰当披露。

(二)其他业务利润的实质性测试

审查其他业务利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其他业务收入是否正确。

审查时,首先应注意其他业务和收入的内容是否正确,其次,应注意其他业务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

2.其他业务支出是否正确。第二节 费用审计

一、产品销售成本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询问相关人员,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取得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抽取原材料领料单、直接材料分配表、产量和工时记录、间接费用分配表等原始凭证进一步评价其实际执行情况。

二、实质性测试

费用的审查主要包括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的的审查。

(一)产品销售成本的实质性测试

1.直接材料的审查。

审查直接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直接材料的消耗是否超过定额。

(2)直接材料的计价是否正确。材料的计价方法包括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在材料采取计划成本计价的情况下,审查的重点应放在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和分配上。

在材料采取实际成本计价的情况下,审查的重点应放在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上。

(3)边角废料是否正确计价并冲减产品成本。

2.直接人工的审查。

(1)计时工资制下直接人工的审查。在企业实行计时工资制的情况下,直接人工的审查应与分析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原因结合起来。

(2)计件工资制下直接人工的审查。

计件工资制下直接人工的审查重点应是计件定额和计件单价的合理性。审查时要注意有无计件定额定得过低或计件单价定得过高,造成工资成本上升的情况。

3.制造费用的审查。

审查制造费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造费用的内容是否合法、公允、一贯。

审查时应注意,企业制造费用的内容是否合法,有无将应计入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费用挤入制造费用的情况;企业制造费用的支出是否公允、一贯,有无虚构或隐瞒制造费用的情况。

(2)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是否恰当。

审查时首先要注意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其次,要注意分配方法一经确定后是否随意变动,有无利用分配方法的转换来调节产品成本的情况。

4.销售成本的审查。

(1)审查产品销售成本与产品销售收入是否配比。审查的方法是审核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账的贷方和产品销售成本明细账的借方,看其产品数量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说明企业存在虚构或隐瞒当期利润的情况。

(2)审查产成品计价方法的一贯性。审计人员在审查时应注意;企业所采用的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否符合企业销售的特点;某种方法一经确定,是否一贯地使用下去;有无利用产品销售成本计计算方法的转换来调节产品销售利润的情况。

(3)审查销售成本结转数额的正确性。

(二)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实质性测试

由于产品销售税金及时附加与交税金及其他应交款的核算内容密切相关,所以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审查应结合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中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筑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审查一起进行。

审计员可以采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确认企业当期发生的消费税、营业税是否正确。

(三)产品销售费用的实质性测试

审查销售费用主要是审查销售费用和开支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四)管理费用的实质性测试

审查管理费用时应注意管理费和的列支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将制造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列入管理费用的情况;管理费用的结转是否正确,月末有无未全额结转或多结转,以调节利润的情况。

(五)财务费用的实质性测试

审查财务费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财务费用的内容是否正确,有无将应构成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款利息列入财务费用的情况;财务费用的转是否正确。

第三节 利润审计

(一)营业外收入的实质性测试

审查营业外收入时,应注意:营业外收入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将材料销售收入、技术转让收入、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包装物出租收入、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收入等列入营业外收入的情况;营业外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

(二)补贴收入的实质性测试

审查补贴收入时,应注意补贴收入的数额是否正确,有无多计或少计补贴收入的情况。其次,应注意补贴收入期末是否全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三)营业外支出的实质性测试

审查营业外支出时,应注意:营业外支出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将其他业务支出、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列入营业外支出的情况;营业外支出期末结转是否正确,有无未全额结转或多结转,以调节利润的情况。

(四)所得税的实质性测试

所得税实质性测试的基本内容包括:

1.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2.使用税率是否正确,有无税率使用错误的情况;

3.税款的减免是否正确,有无超范围、超期限、超审批权限任意减免所得税的情况;

4.是否及时、足额缴纳税款,有无长期拖欠所得税的情况;

5.检查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的采用在前后期是否一致;

6.根据审计结果和税法规定,计算本年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确定应纳税额;

7.确定所得税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是否恰当披露。第十二章 财经法纪审计

本章内容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财经法纪审计的涵义,财经法纪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财经法纪审计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财经法纪审计的主体及任务,以及审计人员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审计任务而必须遵循的原则等内容。

第二部分着重描述了当前我国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各种主要形式,并由此构成了财经法纪审计的主要内容,以及财经法纪审计的特征。

第三部分主要论证的是财经法经审计的程序和方法,财经法纪审计分为立案、查证、定案三个阶段。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审计人员在财经法纪审计工作中要严格区分违反财经法纪与经济犯罪,区分的关键是弄清财经纪律。财经法规和财经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财经法纪审计概述

一、财经法纪审计的意义

对严重违背国家利益,严重建反财经法纪的单位和个人所进行的专案审计,称为财经法纪审计,简称法纪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以财务审计为基础。财经法纪审计是财务审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种专案性的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两者的对象不同。财务审计的对象是某一单位的经济活动。财经法纪审计的对象是某一单位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

(二)两者的目的不同。财务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性起监督、鉴证和评价作用。财经法纪审计的目的是查实违反财经法纪问题的情节,并按有关法规做出处理或移交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或行政责任,起到严肃财经法纪的作用。

(三)二者实施的时间不同。财务审计一般是事后审计,也可以是事前或事中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只能是事后审计。

(四)两者的责任人不同。一般的财务审计以处理单位为主;而财经法纪审计则一般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个人责任,企业法人一般只承担连带责任。

二、财经法纪审计的作用

财经法纪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维护社会主义法纪,促进法制建设,保证国家制定的财经法规得以贯彻执行;

(二)严厉打击经济领域内的犯罪活动;

(三)严肃财经纪律,纠正不正之风,保证企业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

(四)杜绝损失浪费,厉行勤俭节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五)及时处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财经法纪审计中审计机构的任务

财经法纪审计中审计机构的任务主要有:

(一)负责审查并处理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

(二)负责审查并处理人部审计机构上报的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

(三)负责审查上级党政机关或审计机关批办的违法财法纪的问题,并上报结果。

(四)负责审查并处理群众举报的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

(五)配合监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重大经济案件。

第二节 财经法律纪审计的内容和特征

一、财经法纪审计的内容

(一)在税收方面:违反国家税法规定,偷税、漏税、擅自减免税,甚至抗税不交的。

(二)在财政预算方面:违反国家财政政策,克扣挪用农田水利基金、教育科技基金和抚恤基金,改变国家公款用途,化大公为小公,化预算内为预算外,化计划内为计划外的。

(三)在基建方面:不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任意突破批准的基建计划,擅自更改计划项目,兴建按规定应停建、缓建基建项目的。

(四)在物价管理方面:违反国家物价政策,巧立名目,乱涨价,乱收费、乱搞摊派,滥收罚款。

(五)在处理国家财产方面:未经上级部门批准,擅自转让国家有企业或集体企业财产,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使国家或集体蒙受巨大损失的。

(六)在经营管理方面:严重渎职,玩忽职守,不负责任,或由于经营不善,决策不力,损害国家、集体利益,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

(七)在维护经济秩序方面: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利用职权,营私舞弊,索贿受贿,侵吞公共财物,中饱私囊的。

(八)在商品分配方面:违反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规定,用公款擅自大批量购买国家专项控制物资,倒买倒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九)在工资分配方面:违反国家有关工资、奖金的规定,擅自扩大编制,增加人员,提高工资水平,或巧立名目,滥发奖金、津贴、补贴及实物的。

(十)在公款开支方面:讲排场,摆阔气,慷国家之慨,任意突破国家规定的开支标准,挥霍浪费,用公款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送人情的。

(十一)在对外往来方面:利用职权,向对方索取贿赂、回扣,或内外勾结,损害国家利益,使国家蒙受重大损失的,以及在出国访问期间,私分外汇,倒买倒卖物资,从中牟取暴利的。

(十二)在海关管理方面:违反国家政策规定,走私、贩私,从中渔利的。

(十三)在外汇管理方面:违反国家有关外汇管理的规定,逃汇、套汇、炒买炒卖外汇,扰乱国家金融市场的。

(十四)其他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

二、财经法纪审计的特征

财经法纪审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经法纪审计以财经法规和纪律和为审计的依据

(二)财经法纪审计具有执法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三)财经法纪审计的对象具有复杂性

(四)财经法纪审计是一种事后突击性审计

(五)财经法纪审计没有固定的审计模式

第三节 财经法纪审计的流程和方法

一、财经法纪审计的流程

根据财经法纪审计的内容特征,将其流程划分为立案、查证和定案三个阶段。

(一)立案阶段

立案阶段是财经法纪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机关要进行立案审查的,必须是由有关方面委托承办的具有典型性和倾向性的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

立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不同的违法乱纪行为要区别对待,突出重点。

2.要考虑时间界限。

立案需办理立案手续,并设立档案。

(二)查证阶段

查证阶段也叫取证阶段,这是开展财经法纪审计的关键阶段,查证阶段的关键是搜集和整理真实有效、确凿可靠、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以查实违反财经法纪的程度。审计证据是指与所审查的案件相关的、能够说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并最后据以作出审计结论的凭证。

查证阶段的工作依照下列三个步骤来进行:

1.派员驻点。根据审计工作方案,成立审计工作小组,配备审计人员,进驻被审计单位。

2.搜集证据。

3.整理所搜集的证据。

(三)定案阶段

定案阶段是财经法纪审计的终结阶段。定案阶段的工作分为结案与外理两个过程:

1.结案过程。结案过程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根据案情,对可以计量的要计算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不能计量的,要按社会危害、社会影响予以衡量。经济损失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违法违纪事实的发生而直接带来的经济损失,它是审计人员予以定案、追究责任的主要依据。间接经济损失是指除了直接经济损失以外的附带经济损失,它是审计人员予以定案、追究责任的参考依据。

在计算经济损失时,这要正确区分违法纪金额与经济损失金额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违法违纪金额是指违纪责任人违反各项财经法规制度的账面总金额。经济损失金额则是指违纪责任人由于违反财经法纪造成的、已经无法挽回的那部分金额。

(2)根据违反财经法纪情节的严重性,对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政策及标准,论定案件的性质。结案阶段的关键是定性。定性的依据包括:

①案情。

②定案的标准。

(3)对于已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应根据具体情况落实责任。当案情情节已经清楚,定量与定性已经确定后,审计人员就要开始划分各违纪责任人之间的责任,分清主要责任人与次要责任人。主要责任人是指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主要策划者,是与案情有直接联系起主导作用的责任人员。次要责任人在整个案件中居于次要地位。对案情的发生、发展不起主导作用。

划分责任时,要注意区分故意违法违纪与无意违法违纪。

(4)通过汇总、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和调查询问表,案情明朗,线索清晰,证据可靠,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书,做好结这程的最后工作。审计报告书的格式与财务审计报告书的格式基本相同,但一般采用详式审计报告。

(5)审计人员撰写了审计报告后,应将审结果通知被审计单位或违纪责任人,听取他们的意见。

2.处理过程。

二、财经法纪审计的方法

第四节 财经法纪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违反财经法纪与经济犯罪的区别

要区分违反财经法纪与经济犯罪,首先要明确财经法纪的意义。财经法纪包括财经纪律、财经法律和财经法规三部分。

财经纪律是指部门、系统或企业事业单位所制定的要求人们遵守的经济活动的规则。

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处理也以一般性的批评教育为主。

财经法律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并以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要求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财经法规是指由国务院颁布或由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定、条例、实施细则等。

违反财经法规、法规的行为统称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财经法纪审计的主要对象。是否触犯刑律是划分违反财经法纪与经济犯罪的界限。

在财经法纪审计中,要处理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矛盾,一方面要依赖于法律、法规本身的严密、合理与健全程度,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还应遵循下列两个原则:

(一)合法性行为必须强调经济效益

(二)合理性行为必须强调社会效益 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审计

本章主要论述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首先,关于经济效益审计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及其分析。

其次,经济效益审计的两大分支(即管理审计与业务经营审计),以及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流程和方法。

最后,业务经营审计的意义,主要内容、流程和方法。

第一节 经济效益审计概述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产生及其必要性

(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二)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审计体系的需要。

(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

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其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一)审查企业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二)全面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分析形成经济效益的原因以及影响经济效益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三)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分别确认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经济效益的大小,以及综合经济效益的优势。

(四)在分析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和措施。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分类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分类有:

(一)按审计的内容分为管理审计和业务经营审计

所谓管理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为对象,通过综合检查、改善企业单位的管理素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所谓业务经营审计,是指审核、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及利用生产各要素的有效性、充分性,以进一步合理开发生产力,挖掘提高经济效益途径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

(二)按审计的时间分为事前经济效益审计、事中经济效益审计和事后经济效益审计

事前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某些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事前的预测、评价和分析,以保证计划、定额、预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事中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体现的效益性进行审查和控制,以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差距,予以纠正,保证各种计划、预算、定额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事后经济效益性进行的审计,以评价企业业绩,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三)按经济活动的层次性分为宏观经济效益审计和微观经济效益审计

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核、分析和评析。微观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国民经济的某一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核、分析和评价。

(四)按审计的对象分为全在经济效益审计和专题经济效益审计

四、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基于财务审计之上的高层次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在于,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它与财务审计相比,是一种较高的层次的审计。

(二)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积极性审计

由于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在于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它起的是促进作用,而不是制约作用。所以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积极性审计。

(三)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突出评价职能的建设性审计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但在经济效益审计中,着重突了的是评价职能。所以,经济效审计不是一种以监督为主的强制性审计,而是一种以促进为主的建设性审计。

(四)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以考核被审计单位全部经济活动为对象的综合性审计。

(五)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有赖于被审计单位积极配合的联合性审计。

五、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

对被审计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优劣进行评价,是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审计人员在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时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

(二)长远经济效益与当前经济效益的统一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六、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

传统审计一般是指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财经法纪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并无实质上的不同,只不过是二者审计监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经济效益审计也是财政财务审计派生出来的,它与财政财务审计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经济效益审计和传统审计毕竟是不同类型的审计,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审计的对象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的收支活动;财经法纪审计的对象则是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而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

(二)审计目的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的目的在于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财经法纪审计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财经法,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的方法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的方法主要是检查、监盘、查询和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而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运用传统审计方法外,还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数学分析法等其他学科所使用的方法。

(四)审计的时间不同

传统审计一般安排在期末,主要是事后审计;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是以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而且更强调事前审计的作用。

(五)审计结论的效力不同

传统审计的审计结以及决定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而经济效益审计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具有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对有关建议可以不执行。

第二节 管理审计

一、管理审计的意义

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为对象,通过综合检查、改善被审计单位的管理素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称为管理审计。

二、管理审计的内容

(一)审查企业的管理职能

其主要内容包括:

1.审查企业是否制订了完备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是否规定了企业的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途径。

2.审查企业已制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是否已全部贯彻执行,并发挥了应用的作用。

3.审查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之间是否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中心进行相互协调和平衡。

4.审查企业是否根据自身的任务与目标,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合理地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

5.审查企业是否经常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是否及时予以纠正。

6.审查企业决策是否及时、正确和全面。

(二)审查企业各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1.对计划管理的审查。包括对企业的长期、中期、短期、供、产、销计划的审查。

2.对生产管理的审查。包括对生产技术、生产组织、生产流程、生活效益及其在产品等的审查。

3.对质量管理的审查。包括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质量的经济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等的审查。

4.对销售管理的审查。包括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市场预测、销售计划、销售合同、销售费用以及售后服务等的审查。

5.财务管理的审查。包括对资金的运用、资金周转的速度以及增收节支各种措施等的审查。

6.对劳动管理的审查。包括对劳动定额、劳动组织、职工教育和奖励措施以及劳动保护等的审查。

7.对技术管理的审查。包括对新产品的试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等的审查。

8.对设备和物资管理的审查。包括对设备物资的采购、保管和使用等方面的审查。

9.对信息管理的审查。包括对数据的搜集、加工、处理和信息提供等的审查。

(三)审查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审查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审查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主要审查企业管理人员是否能有效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2.审查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主要审查企业管理人员的职责是否恰当,是否履行了应负的责任等。

三、管理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一)管理审计的程序

管理审计的程序,一般分为初步调查、试审、实审和总结等四个阶段。

1.初步调查阶段。

初步调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熟悉和掌握被审计单位及其业务活动的背景资料和其他资料,并据以决定审计的范围、内容和方法,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

2.试审阶段。

试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初步调查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状况,以进一步取得证据,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

3.实审阶段。

实审阶段是指审计工作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也就是根据管理审计工作方案规定的要求,针对审计重点,有目的地搜集有关证据,然后编制工作底稿,进行总结分析的过程。

4.总结阶段。

审计人员要重视做好总结阶段的工作,特别是要重视做好定期回访工作,积极帮助被审计单位实施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

(二)管理审计的方法

1.企业管理系统组织图。

企业管理系统组织图是审计人员了解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企业管理管理系统的组织形式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事业部制”等。

2.管理职能结构图。

管理职能结构图是管理系统组织图的一种细分,它是指各个具体管理职能部门都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在制订管理职能结构图时,既要合理组织子系统内部各管理环节,又要注重与外部其他子系统的配套。

3.管理系统功能信息关系图。

管理系统功能信息关系图是管理系统组织图的另一种细分。它是以企业的管理信息为中心,说明管理信息在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传递过程。

4.管理调查表。

管理调查表是审计人员经过初审阶段后,根据所确定的审计目标来编制的。

5.金额法。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审计人员经常将一些定性的管理要素予以数量化,用货币金额来衡量其经济效益,以引起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关注。这种将定性的管理要素用货币数量来表示的方法称为金额法。

第三节 业务经营审计

一、业务经营审计的意义

开展业务经营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又一项重要任务。这种以审核、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业务经营活动及利用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效性、充分性,以进一步合理开发生产力,挖掘提高经济效益途径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称为业务经营审计。

二、业务经营审计的内容

(一)对生产过程的审查

业务和经营审计的重点是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审查。生产过程是价对生产过程的审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观念是否端正。

2.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发展规划是否恰当。主要内容有:

(1)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制定了有关产量、品种、花色、质量等方面的近期、中期和远期计划。

(2)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发展规划是否相互协调。

(3)审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推广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和进行职工培训的具体计划。

(4)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各种主要经济指标有着较明确的赶超指标和具体措施等等。3.审查被审单位的生产计划是否全面。其主要内容有:

(1)审查被审计计划是否与销售计划相衔接。

(2)审查生产计划是否与技术组织措施、原材料供应、财务成本计划相适应。

(3)审查生产计划是否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有利于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

(4)审查生产计划中制定的主要设备的产量定额是否先进、合理。

(5)审查生产计划中制定的劳动定额是否先进合理,闲散的劳动力是否有合理的安排。

(6)审查生产计划中制定的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定额、消耗定额是否先进合理。

(7)审查被审计单位各车间、各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是否相平衡,生产周期、生产批量是否合理可行。

(8)审查实现生产计划的各种途径与方法是否落实等等。

4.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生产业绩是否真实。其主要内容有:

(1)审查其产量、总产值、净产值等指标是否如期完成。

(2)审查其生产进度是否正常。

(3)审查其产品质量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4)审查其主要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其使用效率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指标。

(5)审查其新产品试制和生产是否如期进行等等。

(二)对供应过程的审查

对供应过程的审查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1.审查采购供应自身的效益。包括审查采购费用、仓储费用、采购资金占用等等。

2.审查供应过程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包括审查企业生产所需的物资是否按时、足量地提供、用量如何等方面的内容。

(三)对销售过程的审查

对销售过程的审查包括如下内容:

1.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做好销售预测工作。

2.审查被审计单位所销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3.审计被审计单位的定价策略是否科学合理。

4.审查被审计单位的销售费用等是否符合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

5.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拥有较高的信誉。

6.审查被审计单位产品的售后信息反馈与售后服务工作是否及时。

三、业务经营审计的流程和方法

(一)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效益

其具体内容有: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层管理状况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

(2)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主要经济指标;

(3)确认潜在的重大事项;

(4)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交谈讨论,进一步了解情况,搜集相关资料;

(5)编制工作方案,确定审计重点;

(6)围绕审计重点,编制相关的业务流程图和业务经济调量表;

(7)汇集、整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效益。

A.被审计单位的主要经济指标。

业务经营审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运用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主要经济指标来进行评价、分析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效益;考核、确认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并通过揭示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异来进一步明确审计目标,提供审计线索。

B.业务经营处理流程图。

业务经营处理流程图是指用图示形式来直观地反映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流程。

C.业务经营调查表。

业务经营调查表是根据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围绕着审计目标和审计重心来编制的。其格式与管理调查表相同,只是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二)确定实现经济效益的途径,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效益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有:

1.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症结,制定和综合备选方案。

2.备选方的分析和优选,初步决定实施方案。

3.确定实施方案,撰写和提交业务经营审计报告。

4.组织实施审计,并开展后续审计工作。第十四章 内部审计

第一部分论述了内部审计的涵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内部审计的职能及其任务。

第二部门从社会地位与组织地位两方面来论述内部审计的地位,指出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取决于部门、单位领导的认识,并制约着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相对独立性对于有效的内部审计有着重要意义,要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一定要保证内部审计的功能,一定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地位。

第三部分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比较,着重论述了内部审计的特点,并指出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内部审计有单位内部审计与部门审计两大分支。

第一节 内部审计的意义、职能和任务

一、内部审计的意义

内部审计是指部门或单位部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或部门、单位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合法性、合规性、合效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开展内部审计有其必要性,具体来说,它发挥着如下的作用:

(一)有利于合理配置生产力各要素,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二)有利于健全内部控制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保护公共财产,维护部门、单位的合法权益

(四)有利于配合外部审计,完善我国审计监督体系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兼有内向性和外向性的双重特征。

与内部审计的双重特征相适应,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职能、管理职能、防护职能、评价职能和建设职能。

三、内部审计的任务

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有如下几项:

(一)对资金、财产的完整、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财务收支计划、经费预算、信贷计划、外汇收支计划和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三)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会计报表、决算的真实、正确、合规、合法,进行审计并签署意见。

(五)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进行专案审计。

(六)贯彻执行国家审计法规,制定或参与研究制订本单位有关的规章制度。

(七)办理本单位领导、上级内部审计机构交办的审计事项;配合国家审计机关对本单位进行的审计。

第二节 内部审计的地位及其独立性

国家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行政上,由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和管理;在业务上,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内部审计机构是开展审计业务的基层单位,其行为受到国家审计机关的牵制和制约。

内部审计也是社会审计的基础。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加深社会审计组织对被审计事项的了解和认识,从而简化审计流程,提高审计效率。

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根据我国目前已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看,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一)内部审计机构录属于部门、单位财会部门,由本部门、本单位的会计主管领导。

(二)内部审计机构与部门、单位的其他各职能部门平行,由部门、单位的会计师或总经济师领导。

(三)内部审计机构由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其地位和职权超越部门、单位的其他各职能部门。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的独立性。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包括如下内容:

1.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上的独立性。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单独设置,不能从属于其他职能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由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并给予充分的权限。

2.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有相当的职权。部门、单位应赋予内部审计机构相应的职权:

(1)检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决算、资金、财产,查阅有关的文件、资料。

(2)参加有关会议。

(3)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量并索取证明资料。

(4)提出制止、纠正和处理违反财经法纪事项的意见,以及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

(5)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和严重失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人员,向领导提出追究其责任的建议。

(6)对审计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单位的应向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反映,部门的应向国家审计机关反映。

3.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应负的责任。内部审计机构的义务与责任有:

(1)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2)审查部门、单位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直实性和正确性。

(3)审查部门、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4)评价部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提出改进意见。

(5)提交(或季度)评价的审计报告书。

(6)对典型性、倾向性问题进行专案审计。

(7)建立和保管内部审计档案。

(二)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持的独立立场。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包括如下内容:

1.独立地编制审计计划。

2.独立地进行审计调查。

3.独立地表达审计意见。

第三节 内部审计的特点及其应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

一、内部审计的特点

内部审计是与外部审计相对立的一种形式,它与外部审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一)审计对象的确定性

内部审计对象是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这种单一的审计对象,有利于审计人员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有利于编制审计工作中期、长期计划,有利于抓住审计重点,揭示主要矛盾,寻找相应对策予以改进,有利于开展审计工作,协调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关系。

(二)审计范围的广泛性

内部审计可以对部门、单位的整个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审计,又可以对部门、单位的计划、预算、合同、协议等进行审计还可以对部门单位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等进行审计。

(三)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是部门、单位的一个职能部门,一方面,审计人员的行为受到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牵制,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的利益又与部门、单位的利益紧密相关。所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是相对的、不充分的。

(四)审计目的的内向服务性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一样,都具有监督与服务双重职能。但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外部审计侧重于外向监督,内部审计侧重内向服务。固然,监督职能是一切审计最基本的职能,但从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关系来看,它与被审计单位属于同一组织,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审查部门、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外,还向部门、单位领导检查工作提供信息。

(五)审计时间的经常性和及时性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部门、单位的一个专职审计机构,可以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

(六)审计结的非强制性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是相对的,同时,内部审计结论的执行与否,主要取决于被审计单位领导的意志,因此,内部审计结论的推行是附有条件的,起不到应有的强制作用。

二、内部审计应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

(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应主动取得外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和帮助,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促进内部审计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其次,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配合外部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

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管理体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不仅是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而且还要相互协作,共同搞好经营管理和经济监督的关系。

(三)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的关系

(四)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首先,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健全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保护公共财产,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内部审计涉及的内容大都与财会部门的工作有关,会计监督的内容也与审计监督内容有联系。但会计监督的内容只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内部审计除了审核部门、单位的财务收支外,还要对部门、单位的整个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第四节 单位内部审计

一、单位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一)单位内部审计的范围

内部审计分为单位内部审计和部门审计两种形式。单位内部审计简称单位审计,他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形式,指的是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

(二)单位内部审计内容

按照单位内部审计的目的来划分,可分为以监督控制为目的的单位内部财务审计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单位内部经济效益审计。

1.单位内部财务审计。

单位内部财务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了保证企业事业单位资产的如实记录和妥善保管,确保企业事业单位财务报表所揭示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进行的审计。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对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方针、政策、制度进行评审;

(2)对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

(3)对企业事业单位的计划、预算进行评审;

(4)对企业事业单位经营和管理的效率、效果进行评审;

(5)对企业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质量进行评审;

(6)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基本建设的效益进行评审;

(7)对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评审;

(8)对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功能进行评审等。

二、单位内部审计的任务和形式

(一)单位内部审计的任务

1.开展财务收支和财务决算审计,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加强财会管理工作,维护财经纪律和法规,提高企业事业单位的自我控制能力;

2.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促进企业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3.开展经济合同审计,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4.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企业事业单位的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

5.制止和防止企业事业单位乱摊派,乱收费现象,保护企业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6.办理单位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向内部审计机构交办的审计事项,配合国家审计机关对本单位进行审计。

(二)单位内部审计的形式

1.定期性审计。如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进行定期的审计。

2.日常性审计。

3.周期性审计。

4.专题性审计。

三、单位内部审计的流程和方法

(一)单位内部审计的流程

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一般流程与外部审计基本相同,也分准备(或计划)、实施(或执行)、报告、后续审计等四个阶段。

(二)单位内部审计的方法

外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同样适用于单位内部审计。其中较多采用的是检查和分析性复核等。

要做好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除了正确选用审计的方法外,还必须注意:

1.领导重视。

2.广泛宣传。

3.突出重点。

4.各方配合。

5.综合运用。

第五节 部门审计

一、部门审计的意义和作用

部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政府机构主管部门内部建立的审计机构对所属单位和本部门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所进行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

部门审计是一种中观审计,它同时具有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性质。部门审计是由部门内部组织建立起来的,并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其目的也是为本部门的经济管理服务,提高本部门的经济效益,因此,相对于国家审计来说,它是内部审计。

部门审计的作用:

部门审计有着如下三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加强部门管理和控制。

2.有利于扩大审计影响。

3.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部门审计的任务和形式

(一)部门审计的任务

1.对本部门所属的二、三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定期审计。

2.对本部门所属的厂长(经理)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包括离任审和审计)。

3.对本部门直属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来源和使用进行审计。

4.对本部门所属企业的财务决算、经济效益进行审计。

5.开展行业审计和对本行业改革中出现的典型性、倾向性问题进行专项审计。

6.部门领导和审计机关交办的专案审计。

7.组织部门的审计工作,制定本部门的审计计划和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

8.建立待业的审计信息网络,负责本部门的内部审计干部培训和经验交流。

(二)部门审计的形式

1.部门调查。即对本部门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调查。其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本部门的基本情况,为部门领导决策提供信息。

2.部门重点审计。即对本部门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其目的是通过审计,揭示出部门的共性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3.整个部门审计。即对整个部门所属单位进行全面的或专项的审计。其目的是维护财经纪律,监督本部门经营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同时也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信息。

三、部门审计的特点

(一)部门审计具有外部审计的特征

部门审计是部门内组织进行的审计,但独立于部门被审计单位之外,审计的对象是大量的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下级部门。

部门审计目的既是为了促进本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经济发展,又是为了保证国家宏观经济计划的实现。

(二)部门审计具有全面性和效益性的特点

(三)部门审计具有统一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四、部门审计的展望

第三篇:论语六十句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9.子曰:“君子不器。”

 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2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20.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2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5.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2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2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2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0.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31.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32.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 3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3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3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6.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37.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38.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             3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3.曰:“言必信,行必果。”

4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5.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6.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8.食不厌精,脍(kuài)不厌细。

4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50.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5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2.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5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54.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55.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56.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57.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58.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59.子曰:“有教无类。”

 6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第四篇:论语读后感之六

论语读后感

另外,《论语》中还有另两处相关的记载,我觉得更为重要。一处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这里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觉得,这一段语录对我们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谊是需要双方共同建立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还要使自己能群,能让人接受。要做到这一点,恭敬有礼是基本的条件。此外,这段话还扩大了选择朋友的范围,提出了与人交往应有的气度。我觉得子夏是相当有胸襟的。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容我成为他的朋友?同样,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成为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线,“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一点可以和另一处对读:子夏之门人问交友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

第五篇:论语课后答案

《论语》课后练习精讲

一、《为政以德》

1、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 答: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 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 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 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作比生命还重要。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如果光 满足物质要求,与动物无异?

2、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答: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这是孔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3.依据《季氏将伐颛臾》(16.1)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无贫”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贫富”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实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因此,朱熹对“均无贫”这个“均”字的理解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

二、《克己复礼》

1.在孔子看来,礼和仁的关系是什么?

答: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目的(12.1);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1.2)(2.8)(17.21)2.宋儒说“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愿意有什么不同?

答:(1)孔子说“克已复礼”指的是约束自己的言行、欲望,使自己的言行、欲望符合社会规范,不出格,以达到“仁”。“存天理,灭人欲”则将“克已复礼”推向极端,无视人的正当需求,无视人的存在。(2)“君君臣臣”强调君要像君,臣要像臣,即言行要符合身份,对两方面都提出了要求。而宋儒将将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了,强调臣、子对君、父的绝对服从。

三、《知其不可而为之》

1.对陈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答:(1)“沐浴”即戒斋,说明孔子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2)“不敢不告” 既说明孔子在齐国虽然得不到重用,但仍以一位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虔诚。“反复”则体现了孔子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心理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2.你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什么看法?举例说明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影响。

答: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他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体现了孔子以天下为已任,“匹夫兴亡,天下有责”的伟大抱负,他的这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悲壮色彩的精神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利益、民族兴亡前仆后继,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战国时的屈原,面对佞臣当道的楚国,两次遭遇流放,但仍尽心竭力,为楚国的振兴“上下求索”;南宋的文天祥,在风雨飘摇之中,仍一心牵挂大厦已崩的南宋王朝,九死一生而不悔,慷慨悲歌:“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死不休。”;清末谭嗣同,变法失败,为激励后人,明知危险却毫不退缩,振臂高唱:“有心杀贼,无力回开。”

四、《仁者爱人》

1、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 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孔子主张“杀身成仁”,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平定天下,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标准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节小信。孔子肯定的是管仲的大节大信,忽视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通达权变。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存在矛盾之处。

×2.不要求掌握

3.有人评论15。42“师冕见”一章说:“说得极平实极浅易”,“活画出一个相师仪节来了”。说说这一章是运用什么方法使人物生动可感的。如果把这一章换成“孔子对盲人充满同情心,走路时提醒他注意脚下,坐下后向他逐一介绍在座的人”之类的说法,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本章生动得益于具体而细微的记述。从“及阶”到“及席”,再到“皆坐”,每一个环节都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表现,这种记述上的不厌其详,真切地反映了孔子对盲人关心的无微不至。如果去掉这些细节描写,采用概括性陈述,文章就没有这样强的感染力了。

五、《君子之风》

1.7.16、7.19两章中,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

答:(1)7.16章把高尚的情情寓于相互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着发自内心的快乐。同时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形象地表达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

7.19以戏谑的口吻,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地阐明自己以追求道义为乐的心境。你赞同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论述吗?你怎样看待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

(2)“浮云”可使人联想到多种比喻义: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如过往云烟;云高高在上,高不可及,喻宝贵与已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2.评价孔子的义利观

答:从“君子义以为质”“君子喻于义”等可以看出,孔子的价值观以“重义崇德”为特色,但孔子并不排斥功、利,只是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对义和利的态度,君子见利思义,小人见利忘义。

六、《周而不比》 1.略

2.结合实际,你认为“周而不比”有那些表现?

答:(1)能与大多数人友好相处,与大多数人联合,为公共利益、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团结一致。(2)真诚交往,顾全大局,而耻于和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2.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4.26)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12.23)这两章的要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回答。

答:相同,都是阐述孔子的交友观:适度,才能与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不仅对君主和朋友不能反复劝告,对任何人都是如此。比如对父母、对子女、对爱人、对熟人、对路人。孔子说“事父母几谏”,也就是说只能委婉地劝告,父母不听就暂时算了,等以后父母高兴的时候再择机劝告;若一味猛批父母,那父母面子如何过得去?对子女也是如此,做父母的教训子女不能过了火,否则就会导致其逆反之心顿起,更加不听父母的话了。

3.说说这一课中的交友格言。答:(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3)以直报怨,以德报怨

(4)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忠告善导,不可由止

七、《诲人不倦》

1.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答:(1)前者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是反映论、实践论观点。后者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验论、天才论观点。

(2)从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来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前一种观点。2.说说你对孔子因材施教的体会。

答:首先是孔子对学生的特点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再是孔子能够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品德和学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不同人的不同基础、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论语》中有许多例子,集中体现在11.22章中孔子对待子路、冉有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中。

3.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跟他的政治倾向有什么关系?你如何评价这种主张?

答:(1)孔子的“述”指的是对古代礼乐制度、典籍进行整理、阐释和传授,“作”指的是发挥和创新。这与孔子主张克已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的保守政治观念有关。

(2)这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述”是继承,但时代在变化,如果光有继承,没有创新,这种文化趋向僵化,就不适应时代,因此我们倡导既要“述”,更要“作”。【补充习题】

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7.2)请阐述此章的要义。答: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要重视教育和学习对人的作用。2.子曰:“有教无类。”(15.39)

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请简要阐述。

答: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8)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这个人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再教他了。这与“有教无类”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不矛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教育方式方法而言的,孔子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

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而“有教无类”是教育对象而言的,是指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富有与贫困,不分聪慧与笨拙,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对自己的教育对象不分等级,不分地域,一视同仁,同等对待,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15)划线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比喻。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用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八、《高山仰止》

1.通过本课所学,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学生对孔子怀有怎样的情感?请举例说明。爱生如子。如颜渊死后,孔子“哭之恸”,伯牛染疾病后,孔子“自牖执其手”等。2.本课多次出现叠句,说说这些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如“天丧予!天丧予!”表现了孔子在失去他最爱的学生后的极度伤痛,从而七天了孔子这一有血有肉的良师形象。

九、《沂水春风》

1.请你谈谈对“沂水春风”图的理解?

曾晳的说法体现了“礼治”的最高理想。曾皙所言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风咏而乐的图画。孔子的太平社会就是行仁复礼恢复西周以来君臣有序的等级制度,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教导子弟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子者言志,或言使有勇,或言使足民,或言为小相,都非常契合孔子实现理想的现实步骤,曾皙则用非常明丽图景表达了这一志向。

曾晳的说法体现了归隐的人生境界。孔子一方面主张积极从政,另一方面,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情况下又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表示想要放弃追求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此次谈话时孔子已经60多岁,孔子一生奔走列国,四处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鲁国讲学授徒著书立说。晚年的孔子对世道看得已经很清楚了,他决意不再求仕。而孔子之所以赞赏曾皙所言之“志”的关键就在于曾皙所说正合于“天下无道则隐”。曾晳的无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鸣。

2.抓住文章的言语、神情描写,简要分析各人的性格特点?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直率。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曾皙:从容不迫,逍遥洒脱。

十、读《中庸之道》,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的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周而不比”“群而不党”“求也退,故进之。”

2.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和而不同”的理解。

“和”与“同”,在汉语中可以是同义词,但在这里是有区别的。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调谐状态,叫做“和”;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谓之“同”。如前所述,孔子鄙视那种善恶不分、含糊苟且、两头讨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孟子.尽心章句下》)的折衷主义者,称之为“乡愿”,贬之曰“乡愿,德之贼也”。与“乡愿”迥异,中庸之道反对折衷主义者的“同而不和”,赞成“和而不同”。中庸之道是求“和”之道,以“不同”为求“和”的前提和必然。3.“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成“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

“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全面看《论语》中关于“中庸”、“和”的论述,可知孔子还提倡“和而不同”(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反对“同而不和”(表面上强求统一),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原”等。

下载《论语》六至十章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六至十章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翻译答案

    一、 弟子问仁 1. 子贡道:“假如有这么一个人,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怎么样?可以说是仁道了吗?”孔子道:“哪里仅是仁道,那一定是圣道了!尧舜或者都难以做到哩!......

    模块六答案

    1. 下列哪项不是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中都需要的教学环境? (12.0分) A:多媒体计算机、实物展示台 B:投影仪、大屏幕 C:支持学习的问题列表 D:各种演示型课件 2. 为确保教学过程......

    电大管理方法与艺术十章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1、下列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说法不正确是(A )。 A.管理具有时效性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D )的重要性。 D.计划3、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B )三个......

    现代社交礼仪自测题答案(共十章).

    《现代社交礼仪》自测题答案 第1章 礼仪的认知 1.填空题 ⑴ 原始、奴隶 ⑵ 礼节 ⑶ 尊重 2.单项选择题 ⑴ C ⑵ B ⑶ D 3.判断题 ⑴ × ⑵ √ ⑶ × 4.简答题 ⑴ 简述中华礼仪经......

    2012一月至六月底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1.1月1日起,火车票实名制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2.1月1日起,欧盟开始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税(即所谓航空“碳税”)。3.1月3日-13日,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吉林举行4.2......

    《论语》课后练习答案举要

    《论语》课后练习答案要点 第一课:《为政以德》(P5) 探究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015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语》十二章答案(精选五篇)

    《论语》十二章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0.5分,每题1分,共计2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