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要成功更要成长,要卓越更要幸福
“要成功更要成长,要卓越更要幸福”
――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有感
“让教师和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之魂。作者从“把自己变成珍珠”到“行走在幸福的教育路上”,从“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到“今天怎样做教育”等等,全书以九堂“幸福”课串联,故事中蕴含哲理,让我们分享了幸福的盛宴。可以这么说,在素质教育纵深推进的今天,在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幸福”无疑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过去我们往往强调教师的成长方向是专业素质的更加卓越,而这本书却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教师的成长问题,从更人文化的方向探讨教师的个人成长问题,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一、做幸福教师要有做精神富有者的情愫
“教师如果没有教育理想的支撑,就会被教育的现实所困扰、所蒙蔽、所束缚,就会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就会慢慢地走向平庸,逐渐堕入灰色的人生地带。”(P7)“理想的支撑”我想就应该是强调的“精神的富有”。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由于分配差距的悬殊,教师又变成了让部分人瞧不起的行业。据2012年全球对大学教师待遇的调查:加拿大教师最富足,中国垫底,义务教育老师的处境就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有定力,顶得住物欲的刺激与诱惑,让精神富有成为我们自豪立世的理由。"世上只有卑微的态度,没有卑微的工作。”我非常欣赏这句话。朱永新教授说:“教师职业有可能永远排不到职业排行榜的最前面,但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把教师这个职业排在最前列。”(P11)看来,只有教师做到了少物欲的过分追求,才能以阳光的心态去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
二、做幸福教师要心中有真爱
一个博友这样写道:“不是我常常战战兢兢,面对每一个幼小的生命,充满敬畏。真的不敢大意啊!我们的讽刺,我们的蔑视,甚至莫名其妙的发火训戒甚至体罚,足以毁灭一个孩子的自信,自爱,乃至幸福。那些叛逆的孩子,孤僻的孩子,怯懦的孩子,很多时候就是我们和孩子父母,打着爱的名义,用错误的方法,联合塑造的。”
很让人回味。李镇西曾告诫大家:“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以学生尊严的伤害作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教育效果”(P22)老师千万记住:以爱育爱,以情育情。看来,在过往的教育中,我们不知不觉的都以爱的名义做了很多傻事、错事。让自己烦心受累,更让孩子们蒙受了恐惧与屈辱,让老师与孩子生疏起来,隔阂起来,对立起来。万不得已的时候就以辍学来结束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因此,只有教师付出了真爱,把教书育人作为人身最大的乐趣,才会享受幸福教育生活。
三、做幸福教师要潜心做适合学生的教育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有这么一条标准,那便是做适合学生的教育。我认为这很重要,回归到老祖宗的“因材施教”了,圣人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也才七十有二呢。根据多元教育理论,中小学生个体发展是有差异的,有位专家讲的好:你不能把一颗豆芽培育成一棵大树。很多时候,我们总喜欢用用一种教材、用同一种方式来要求有差异的学生,这肯定是不可取的,是不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特性的。
所以,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很重要。这是教师孩子幸福的源泉所在。师生的心灵在这里得到了碰撞,智慧火花在这里绽放,生命激情在这里燃烧,美好的人性在这里闪光。汤局长用了两个篇章《有效课堂的追求》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P91—P117)很值得我们品读,灵动课堂、生命课堂、民主课堂、温暖课堂、绿色课堂、和谐课堂、开发课堂等等,只有真正重构了这样鲜活的课堂,才会有幸福的课堂。也才能真正做适合学生的教育。
四、做幸福教师要陪孩子一起成长
杨澜有句名言:“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长。”(P85)书中提到了师生共成长的好方法:要成长,就要不断学习(P85),读书不需要理由(P208);要成长,就要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P86);要成长,还要拥有好习惯(P87)。这是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育的先进理念,唯有成长,才拥有快乐,唯有成长,才体验幸福。我认为,陪着孩子一起长大很重要,陪出了亲和力,陪出了好习惯,陪出了好心态,陪出了好品行。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必须学会变成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先生,这样才会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趣事,你也便成为真正的先生”。这可是个大难题,我们的老师要保持一颗未泯的童心,和学生共成长,我想最关键的一点是要真正洞察孩子的内心:此刻他最想干什么?唯一的方法就是亲近学生,欣赏学生的一举一动,真心做孩子交流伙伴,你看谁的孩子不会给自己的父母撒娇和说心里话呢?原因是父母的心里想的都是孩子。只有这样,孩子的很多良好习惯才能和你共生共长。
这本书是汤勇局长平时给教师演讲时的九个报告的汇总,书中没有口号式、语录式的教诲,有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有的是平易近人的叙述,很贴近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因此,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局长,更是一个卓越的教师。还是以他的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吧―――“要成功更要成长,要卓越更要幸福”。
第二篇:教育要成功更要幸福
教育要成功更要幸福
世上有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是外在的社会评价体系,它以身份、地位、容貌、房子、车子等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另外一套是内在的生命评价体系,它关注人的内心是否快乐、幸福、平和、宁静。
世上有两种教育境界:一是宁静、觉知、心念的教育,是心的教育,是“道”的教育;另一种是知识、技巧、品德的教育,是头脑的教育,是术的教育。看重社会评价体系的人,就需要有文凭、有知识、有能力、有品德、有地位,就会重视头脑的教育、生存的教育;看重生命评价体系的人,就会关注个人的内心是快乐还是幸福,有没有真爱、专注、喜悦、沉静、平和„„就会重视心的教育、生命的教育。
一个人成功与幸福地存在,既需要充实头脑,又需要蓄养心灵。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棵树,那么,心就是树根,头脑就是掩藏在树冠中的花朵。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我们重点要灌溉树根——给予他们爱和自由。只要根养育好,即使你不去特意照顾花朵,它也会开得美好、鲜艳。
现在的教育,多只是在“头脑”“生存”等“术”的层面上用功,很少有人在“宁静”“觉察”“专注”的层面上教孩子。“宁静”意味着见证生命的本来,“觉察”是走向它的路,通过“觉察”,人能观察和了解到每个自我的“感觉、情绪”——内心世界通往外在世界的桥梁和基础。因为,我们只有觉察和了悟自我的感觉与情绪,才能完善自我的心理,到达精神的领域,成为一个真实、完整、独特、有内在力量的人。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禅师的公案。有人问禅师:“你怎么修行?”禅师说:“我的修行很简单,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问询者说:“要这样说的话,我们也都在修行。”禅师说:“你们世间人,吃饭的时候,千般思索;睡觉的时候,万般思量。何来修行?”
事实确实如此,我们寻常人吃饭,不会去品味一粒米的清香,不会去享受一口菜的幸福,他会想很多的东西,食不知味。睡觉的时候头脑总在过电影,思维控制着头脑,为以前发生的事而担忧,为未来的事件而恐惧,因念头太多而失眠。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就是活在当下。如果一个人能够专注地活在当下,他的觉察力会很高,感受力也会很高,生命状态就会很圆满、柔软。
第三篇:要激励,更要有效
要激励,更要有效
在和企业老总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企业老总们都想通过自己的激励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实际的激励效果却不那么明显。他们往往单凭经验或感觉行事,常常步入无效激励的胡同,如何提高激励的有效性呢?
1.别等士气低落才激励。很多管理者都认为激励是常规性的工作,无须花太多的精力。其结果呢,直到公司内部人员频繁跳槽,才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但已为时过晚。激励应保持连贯性,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留住人才。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现实中,一些企业老总并不总是考虑员工的内心需要。在激励时不分层次,不分形象,不分时期,都给予物质激励,形式单一,造成激励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造成企业费事费财,激励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激励时必须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进行有机结合,必须在形式上多样化,这样才能保证实现激励效应的最大化。在激励前,一定要搞清楚员工最需要什么,而且想方设法满足他,并且形式灵活,才能有利于激励效果。
3.激励不能搞平衡,挫伤了先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激励过程中往往难以做到拿真正标准来衡量,评先评优轮流坐庄,今年你当,明年我当,年年如此,年年走过场,先进不再带头,后进保持着落后,激励成为可有可无的工具。
4.激励要有依据。一些企业考核无依据,工作没标准,难以对员工进行合理的业绩考核。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激励机制,要让每个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和标准,并且清楚实现目标后能得到什么回报,这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四篇:改革,要“共享”更要“公平”
尊敬的党组织: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频繁出现的“公平”,清晰勾勒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走向,让人们期待。
公平的分量就是这么重,它比太阳还要光辉,比效率还重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公平”改革的诸多亮点让人眼睛一亮,瞬间产生极大共鸣。
教育的改革,医疗的改革,住房的改革,税收的改革……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改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享受了改革的成果,成为改革的受益者。但共享并不代表公平,改革中的诸多不公平现象也成为许多人抹之不去的痛。教育不公平、就业不公平、经济不公平、话语权不公平、生育权不公平、地区不公平……经历种种不公平,谁不期盼公平?所以,改革不仅要解决“共享”的问题,更要解决“公平”的问题。
公共服务要素平等交换、资源均衡配置,司法公正将奠定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机会平等招工用人一视同仁,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社会保障改革减少特权、增加平等,这些“公平”对中国广大民众来说期盼已久。可以说,中国新一轮改革有关“公平”改革的诸多亮点,切合民众期待,是民心所向,民意所归。
任何事情说起容易做起难,“公平”改革也不例外。要让“公平”正真落地,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要求各地必须胸中时时装着“公平”、行动上处处落实“公平”,把“公平”体现在改革的每一个环节、贯穿改革的全过程。具体推进中,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将体现公平的“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等等决定一一抓落实,以改革的实效体现“公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公平比太阳还要光辉,“公平”的改革最打动人,最温暖人,最受期待!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经济要扶贫,思想更要扶贫
经济要扶贫,思想更要扶贫
宜良县九乡乡甸尾村干部老林开着平常代步用的小轿车,在陡坡上猛踩油门,车窗外飞沙走石,车身却并未前行。车里还坐着甸尾村的其他几个村干部,大家都下来了,忙着往后轮底下垫大石头。老林看了看前面的山路,同行的其他车已经消失不见,他有点焦急,嘴里有些埋怨,也不等等我们。
昨天,甸尾村通知全体村干部到县里其他村社区调研学习党建经验,他挺高兴,有机会出去走走,还能和其他村社区的干部们交朋友是个不错的事,至于调研学习经验在他看来不过是个幌子,真到要做事的时候,还不是领导怎么说就照着怎么做!
临行前,领导说,路不好走,要找个动力大点的越野车,他又有些不以为然,都是基层苦出来的,多烂的路咱们没走过?
没想到的是,今天,他在自己的老经验上吃了亏。
同行的一名村干部感慨,今天的学习,很辛苦,从狗街镇的化鱼社区、中营社区、高古马村委会到匡远镇的起春社区、金梅社区,马不停蹄,午饭都两点多才吃。
老林回头望望已开车行驶了半个多小时的盘山土路,这么偏僻的地方,能有什么经验?
深山里飞出的致富经验
从宜良县匡远镇的金梅社区到独松树村,有一条约四十分钟的盘山土路。晴天,一般的车上不去,下了雨,山上的人也很难下来。偏僻的地理环境,过去造就的是一个贫穷的独松树,除了土地和山林,这个海拔2000米的百人村落一无所有。但现在,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独松树村高大的松林下,密密麻麻粉红的芋头花和村民们的笑脸一起布满整个山坡。
独松树村的村长杨胜留站在村前的平地上,被前来学习经验得人包围在中间。匡远街道办的副主任张家铭说,村长,你情况最了解,给大家介绍一下。村长说,我不会说,还是领导说。金梅社区的书记出来打圆场,他不会说,还是领导说。
他会说,让他说。主任斩钉截铁,为群众的实事做都做出来了,怎么会说不出来?
村长笑了,说道,好,我给大家来说说我们村的情况。
我们过去一直种植包谷、小麦,后来又尝试种植烤烟、豌豆,一直没有很好的收益,直到种植芋头花,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才显著提高。村长说道,芋头花喜湿,种植在林下,我们这里刚好有适应它生长的条件。
村长说道,现在全村的树林下都种上了芋头花,以前荒着的林地都派上了用场,村里大概180亩的芋头花,每家平均下来,芋头花能卖几万块,芋头能卖几万块,种也能卖钱,不愁销路,比种其他都划算。
种植芋头花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独松树村经济的增长,还有村干部们的自信。
自从种植了芋头花,独松树村地理环境偏僻的劣势变成了芋头花更加原生态更加好卖的优势,海拔高的劣势变成了坝区更加喜爱高海拔种源的优势。偏僻的深山找到了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的路子,飞出了林下经济的好经验。过去这个偏僻的村落无人问津,但现在前来学习经验的人络绎不绝,再高的山路也阻挡不住人们脱贫致富的心。
芋头花其实有它的弊端,吃肥,一块地第一年种下去产量很高,往后就一年不如一年,但村长并不担心,经济好了,村组干部的威信在群众中竖立起来,说话有人听,上级的好政策容易执行,村子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芋头花吃肥,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可以轮作,这些都不是问题。独松树的村组干部对未来很有信心。
从带领村民种植小麦、包谷、烤烟、豌豆,这一路走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不是芋头花带来的奇迹,而是村组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不信偏远必然贫穷的惯例,不信自己找不到脱贫致富方法的执着,以及一颗为群众解决当前最迫切需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