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呵护心灵4年级上14课教参
14打开心灵之窗
【设计意图】
小学低段,学生的情绪表现比较外露,容易激动,具有冲动性。进入高年级后,他们情绪的稳定性日益增长,冲动性、易变性则在逐渐改善之中,情绪状态总体上趋于平静而愉快的。然而,由于心智的不成熟,小学生仍然缺乏对情绪的自我调节。本课以“烦恼”为例,帮助小学生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愉快有效地学习和生活。
【教学目标】
1、学习觉察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觉察的能力:
2、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表达的能力:
3、学习有效调整情绪的方法,提高情绪自我调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准备】
1、PPT准备两个情景故事。PPT1:“心灵视窗”中小雪的故事。PPT2:“心灵氧吧”中两个好朋友闹矛盾的情景。
2、学生10~15人一个小组,为每一组准备半张海报纸。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播放电视剧《家有儿女》片尾曲(见“教学辅助资源”),师生跟唱。
二、主题活动 ◆心理聚焦: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并体会每幅图中,主人公的心情。
2、请学生体会并猜测:四幅图中,主人公可能遇到了什么烦恼的事?
第 1 页 1
3、结合四幅图,让学生同桌讨论一下:烦恼时,哪些做法是比较可取的?
4、学生同桌交流:自己遇到烦恼时的心情?
教师小结: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遇到同样的一件烦恼事,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都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持续烦恼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我们需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并及时地进行调节。
◆心灵视窗
1、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情景故事,并分组讨论、思考教材中的问题:怎样让小雪开心起来呢?
2、小组将讨论结果(解决方案)记录在海报纸上,并在班上汇报、分享。
3、教师简要归纳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即处理烦恼的可行方法。并请学生一起朗读。
4、学生思考:自己遇到烦恼时,一般会采取哪些方法调节?并将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
◆心灵氧吧
1、学生独立朗读、齐读,或其他更有趣的方式阅读教材中的第一、二段文字,即“打开窗户,„„我们的烦恼就会减半。”
2、学生欣赏PPT1,并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小结:遇到烦恼时,主动与人交流、倾诉,我们的烦恼就会减少,心情又会开朗。
2、学生默读教材中的下一段文字,以及提供的“日记”内容。
3、学生欣赏PPT2,体会写日记的小女孩的心情,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也可就这段文字内容,组织学生表演情景剧。(详见“教学辅助资源”)
教师小结:遇到烦恼时,通过写日记,倾诉、表达和宣泄自己的不愉快情绪,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心海启航
1、学生阅读教材中“解除烦恼苦闷的妙招”一段文字。
2、组织学生以其他喜欢的方式,再反复朗读这段文字,三至四次。
3、请学生谈一谈,还有哪些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消除烦恼情绪。
教师简要归纳,肯定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哪些方法更适合自己,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方法应用到以后的生活情景中。
第 2 页 2 【教学辅助资源】
一、儿童的情绪特点
情绪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杜拉以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儿童情绪,他认为儿童是主动的,会使用认知历程来表征事件、期待未来、选择行为,以及和别人沟通;儿童的信念、目标和能力都会影响儿童对环境的反应,且儿童的许多行为包括情绪行为是经由观察学习而来的。
儿童的情绪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只会哭和笑到种种高级社会情感的产生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⑴从情绪的表现形式来看——由外显到内隐。个体情绪的 表现从明显的、外露的向不明显的内敛的情绪表现发展。⑵从情绪控制能力来看——由冲动到自制。个体情绪的发展是从毫无控制的表现,到有一定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表现。⑶从引起情绪的刺激来看——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最初是由具体的某个刺激与直接作用于个体才能引起情绪,以后则可以通过言语、表象、行为、社会评价及自我评价等因素引起情绪。⑷从情绪表达内容来看——由生理性需要到社会性需要。最初情绪表示儿童生理需求是否获得满足,以后才产生了与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需要,最后又产生了与社会评价相联系的情绪,情绪反映的社会性越来越强。
二、儿童的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被界定为:体察自己与别人的情绪,辨别之间的差异,并能运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引个人的思考与行动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情绪的觉察、表达和调整的能力。情绪管理主要包括情绪的评估与表达、情绪的调整、情绪的运用等三个部分:
1、情绪的评估与表达。正确的评估与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情绪智慧最基本的部分,而能觉察他人的情绪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层面。情绪智慧较高的人,不但是良好的情绪传送者,同时也是个体贴的信息接受者,他能了解别人的感受,觉察别人的真正需要,将情绪表达与觉察能力运用自如,从而与人建立互信的关系。
2、情绪的调整。情绪智慧的另一要素是情绪调整能力,该能力是指个体能采取一些策略来处理激起的情绪,应对内外的情绪压力,以维持身心平衡。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仅能够处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会处理别人的情绪反应,而面对别人的情绪时,能适当地应对并给予安慰,进一步也能影响别人的情绪。
3、情绪的运用。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也无价值高低之别,不过因个体的情绪作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与影响。因此情绪智慧的另一个要素就是强调培养正向的情绪,使自己更加
第 3 页 3 乐观、充满希望,并能化负向情绪为建设力,为自己开创美好人生。至于情绪的运用可从弹性计划、创造思考、转移注意力、激发动机来着手。
三、教学活动资料
1、《家有儿女》片尾曲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小小肩膀大大书包上呀上学堂。新的时代新的主张,新的新的新的模样,快乐学习德智体美,个个是强项。贪图玩耍讲究义气,我们都一样。校内校外一不留神就会把祸闯。回到家里爸爸妈妈脸儿有拉长,见势不妙爷爷奶奶身后藏一藏。唠叨的话呀能不能不讲,给我们一片自由自在同龄人广常让我们自己创造也许就会更好,新世纪呀破除历史开创辉煌。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个性要张扬在校不做书呆子,居家不当小皇上充满友爱充满幻想,充满充满充满时尚阳光男孩呀多愉快,阳光下成长。
2、情景剧表演(活动设计参考)第一阶段:情景表演
一天,小美和小丽因一件小事发生口角,闹矛盾了。她们谁也不理谁。小美很伤心,也很烦恼。回家后,在日记中倾诉自己的心事。旁白:教材中的日记内容
(请表演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想象,尽情展现小美的心情)第二天,小美决定主动找小丽„„
(请表演者自己设计故事的结局,教师不做规定)第二阶段:采访演员
⑴采访小美、小丽:发生矛盾时,你们的心情?想法? ⑵采访小美:你为什么要主动找小丽?
⑶采访小丽:小丽主动找你后,自己的心情,感受? 第三阶段:小组讨论
⑴欣赏同学的情景表演后,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教师小结:朋友间发生矛盾时,要学习宽容,主动交流、沟通和化解,烦恼就会消失,心情就会恢复愉快和平静。
第 4 页 4
第二篇:呵护心灵4年级上12课教参
12. 应对悲伤有办法
【设计意图】
悲伤是由分离、丧失和失败等引起的痛苦情绪。对于儿童,悲伤并不在于有无能力去“了解”,而是有无能力去“感觉”。由于心智尚不成熟,他们在面对悲伤时会有限制:儿童的认知发展影响了其对丧失的了解;儿童只有有限的能力以口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儿童对因失落经验所带来的痛苦,忍受能力很有限;儿童害怕、敏感于跟别人不一样,很少谈论也避免谈论失落。本课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整体以“心理投射”方式设计活动,帮助学生“感觉”悲伤,减轻和化解悲伤,重塑正常和快乐心态。
【教学目标】
1、提供开放安全的情境,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觉与想法。
2、获得正确的认识,建立健康的态度面对失落、悲伤经验。
3、学会主动寻求来自各方面的安慰和支持,学习新的适应技巧。
【教学重、难点】
获得正确的认识,以健康的态度面对悲伤经验。学会主动寻求来自各方面的安慰和支持,重新面对生活。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准备】
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学生8~10人分组,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张A4白纸张。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用语言或轻音乐等,以温柔放松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想象,约两分钟。之后,鼓励学生谈一谈、或描述一下在想象中感觉到的“画面”。
二、主题活动 ◆心理聚焦:
第 1 页
1、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请学生默读教材中第一段文字,即“小丽有一只可爱的小够,„„从此,„„”。
2、教师请学生感同身受,体会一下,失去小狗“多多”后,小丽的心情?小丽可能出现的变化?并在一张纸上记录下自己的体会。(注意提醒学生先不要看教材中提供的几幅图)
3、请学生观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几幅图,并与自己记录的体会做一个比较。之后,请3~5名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比较。教师简单小结:面对悲伤,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会有不同。但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反应。
4、教师提问:“小丽总是这样悲伤可不好,同学们能想办法帮帮她吗?”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每组选派代表,简要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提醒:各小组记录本组的讨论结果。
◆心灵视窗
1、在“心理聚焦”板块中,设计了一个活动:请学生体会小丽失去“多多”后的心情。现在,请学生再次拿出当时的“记录”。结合“记录”的内容,在一张白纸张上,用彩笔“画”出小丽的心情。这是运用“心理投射”原理(详见“教学辅助资源”),引导学生“感觉”和“表达”悲伤。教师需注意:
⑴ 不要干涉学生画画,更不要从“美术”角度去矫正,即便学生纯粹在涂鸦。
⑵ 个别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可能引发深刻的悲伤体验,情绪激动,教师可用恰当的肢体语言给以安慰,但尽量不要用言语疏导。
2、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画,并且表达小丽的心情(实则是学生自己的悲伤心情)。
◆心灵氧吧
1、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中的第一段文字,即“悲伤是遭遇伤心事的心理现象„„尽快走出悲伤。”并请几位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鼓励,并在必要时做一些适当澄清。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一个走出悲伤、坚强生活的感人故事。
3、小组准备,选派一个代表,在全班汇报一个本组推选的典型故事,集体分享。
4、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走出悲伤的方法”一段文字,并结合“心理聚焦”环节,小组记录的关于“帮助小丽走出悲伤”的讨论结果,小组共同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悲伤?
5、教师简单小结,并提醒学生思考和体会,哪些方法更适合自己。
◆心海启航
1、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第一段文字,即“小丽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走出了悲伤。”
第 2 页 教师要明确传递一个信息:“失去心爱的人或物,我们每个人都会悲伤。但只有记住它的好,就没有与它分离。”
2、“放飞纸飞机”的游戏,如果有可能,尽量在室外一块空地上完成。注意:这是运用一种“象征性告别仪式”,帮助学生处理、告别悲伤,所以,游戏时,教师要事先提醒学生,要庄重,不要嬉戏。教师也要尽量营造一种庄重的气氛。
教学中,也可用另外一个活动——“新生的蛋”代替这一游戏(详见“教学辅助资源”)。
3、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第三段文字,即“相信小丽走出悲伤的故事一定给了你有益的启示。„„父母或者朋友的帮助哟!”
教师强调并提醒学生:“悲伤时,一定要主动寻求老师、父母或者朋友的帮助。”
4、学生小组交流、分享:如果自己今后遇到悲伤的事情,会如何面对和解决。
【教学辅助资源】
一、悲伤情绪的辅导原则
悲伤是由分离、丧失和失败等引起的痛苦情绪,会引发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各种复杂的反应。这些反应的出现与否因人而异,每个人的表现各有不同,一些人的反应甚至让人难以理解。但所有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是一个人做出调整以适应的自然表现。因此,辅导要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的反应,并且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自然的、可以理解的,他们不需要为此感到内疚,或认为自己不正常。辅导教师不要责怪那些尚未恢复的学生,或者强行要求他们坚强起来,而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理解他们。接下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反应会慢慢消失,一切都会正常起来。
二、儿童悲伤反应的一般阶段
麻痹与否认期:儿童这一时期的哀伤反应是震惊、不相信、痛苦、以防卫机转来因应日常生活,甚至是重要他人去世前的好朋友和有兴趣的活动,儿童都可能不联络、不参与、不投入。这种最初的反应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儿童渐渐能接受事实时,演变成哭泣。之后,开始关心“谁来照顾我?”以及“谁来保护我的安全?”等。此时,成人可能发现儿童变得好动,无法维持一段时间的注意力。保持忙碌是儿童避免想到失落的方式,在生理上亦可能出现反应的改变,如心跳加快、肌肉紧张以及失眠等症状。此时,帮助儿童因应最有效的方式是提供再保证与生理上的舒适感。
思念与失序期:此阶段儿童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愤怒、想念、罪恶感等。儿童可能不断地讨价还价,希望死者能复活。在儿童的世界里总是相信人应该像童话故事有个快乐的结局;
第 3 页 3 也认同电视里分离之后还会再重聚。因此,想念的心情可能一再地出现。这个时期通常持续较长的时间,而且是儿童最难以被接近的时期。假使成人能允许儿童经验与接受其情绪,对于催化哀伤的历程较有助益。
重建与统整期:儿童开始接受失落的事实,表现在哭泣的次数变少、强度较弱,逐渐从哀伤中平复。
三、绘画的投射原理
绘画是一种投射技术,主要是通过一种简单、模糊、不确定的指导语,引起人们的反应,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其把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等,于不知不觉中投射到图画作品上。绘画作为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人们对图画的防御心理较低。图画投射技术在心理学中有三种含义:
一是指个人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态度,愿望和情绪等,投射到环境中的事物或他人身上。比如,“邻人疑斧”的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是指个人的情绪对外界事物的影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很好的一句诗例。三是指个人从经验出发作了错误的判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绘画具备非语言的沟通特质,可以帮助不善用语言表达自己感觉的儿童。绘画的过程中可以降低儿童的防卫心理,使其情绪得以缓和,而且,儿童还可能边画边交流,边画边疏导情绪。
四、游戏活动:新生的蛋
活动目的:让儿童重新看待死亡,告别悲伤。植物与生物都有生有灭,但一生命的结束,其实也是另一生命的开始。像:蝴蝶交配产卵,然后双双死亡,卵孵成毛虫,毛虫结茧再长成漂亮的蝴蝶。
活动方法:在白纸上画一个蛋,经过自己的设计再剪下来,背面写上自己想完成的事,然后与其他成员一起分享自己新生的愿望。
第 4 页 4
第三篇:呵护心灵2
呵护心灵,做情绪的主人
师:欢迎同学们走入心理健康课堂,课前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踩气球。请1组3组同学到前面来,首先认真听好游戏规则:
1、两队队员分别将气球绑在脚踝处。
2、口令开始踩破对方气球,注意安全,不得推搡。被踩破气球者迅速退出场地。
3、口令结束时保留气球数多为胜方。准备好了吗?开始:结束。
师:你们队胜利了,现在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呢?生:
师:你们队输了?能说说你此时的心情吗? 生:
师:好了,请同学们回到座位上去。师:在座观看的同学有什么感受啊?
生:
师:日常生活学习中大家都希望自己拥有(快乐,愉悦)
师:不想让自己拥有什么样的情绪呢?(紧张,焦虑,伤感)消极的情绪。多媒体:我想拥有的:我不想要的:
师:那么怎么让我们更多的拥有积极的情绪,合理调整自己消极的情绪呢?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去学习:
课题:呵护心灵,做情绪的主人
师: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令我们情绪消极的时候,大家回忆一下,那些令你情绪低落的事情,当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啊? 生:(3人)师:学生回答时给予引导,又带给你怎样的影响了? 生:(学生谈感受)
师:其实,情绪的消极,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很大的影响,大家请看打屏幕:吉林导游徐敏超 情绪失控连砍二十人
师:是什么原因诱发这位导游失控的行为? 生:因为和同事之间的意见不和,引发情绪失控。
师:是啊,正是由于情绪的失控导致这样恶性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把握好情绪,就会有另一种结局:
多媒体:小雨成绩优秀,但当他进入中考考场时,也感到紧张,他反复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我是最棒的,一定会考好的。”后来他沉着,冷静,临场发挥优秀,真的考出了好成绩。
师:从导游徐敏超到中学生小雨,合理的调整情绪,就会受到不同的效果。师:生活中大家都会有不愉快的经历。请大家闭上眼睛好好的回想一下: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和朋友,老师,同学,家长,周围的人,发生过怎样另你最不愉快的事情?当时的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又是怎么解决的呢?认真的去回想一下。(停顿)好请睁开眼睛。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下小组内的交流,把自己最真实的体验说给同学听。开始。多媒体:事情感受办法
(交流过半,教师进入小组提示组长选派2名最具代表性的同学准备发言)师:大家交流好了吗?那么我们开始由各小组来来汇报一下。生:(学生谈情绪发生事情,感受及解决办法)
师:大家平时有不良情绪的时候,有怎么多办法来调节啊。我们一起看一下所归纳的方法:(多媒体)
做一些平时最感兴趣的事回忆自己最高兴的事
收拾房间,点缀自己的居住环境去野外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向他人倾诉
进行剧烈运动高声歌唱或放声喊叫自我暗示心理换位
师:其实合理调节情绪的方法很多,只要能帮助大家改善心情,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快乐开心每一天,去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就是最好的。
师:有不快乐的,也有快乐的情绪体验。大家回忆一下你们最快乐的时候,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一起唱起《幸福拍手歌》去感受快乐,呵护心灵,去做情绪的主人。
第四篇:呵护心灵之窗
呵护心灵之窗
五(1)班 陈佳珂
当我们与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结下缘种,在大自然最静谧时,我们悄悄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发出第一声黄莺般清脆的娇啼,世间万物都被这种声音所打动。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着宝石般闪亮的“眼睛”。
眼睛,心灵的守护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这千古不朽的佳句,点亮了多少人的心扉。眼睛不仅是用来观察这世间的是非黑白,它还需要用心去体会,因为只有“用心”才能真正理解人世间的是非曲折。
古人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无数的事例史实却反驳了这个观点。确实,人们听到的并不一定都是假的,人们亲眼看到也不一定是真实可信的。有时,眼睛也会欺骗你。当你面临这种问题时,你就该静下心来,用你的诚心去判别。
放眼望世界的精彩,你可以发现生活的美好;放眼去赏析山川的秀美,你可以发现人生的壮美;放眼去追寻世间的美好,你可以发现生命的活力。希望你珍爱视力,呵护双眼,使你能饱览世间美景,品味生活精妙。愿你打开一扇明灵的心灵之窗,张开一双明亮澄明的双眼,发现、品味,继续探寻生活,发现美好,尽现世界之精彩。
在生命的长流中,需要我们用明亮的双目去感受朋友的真挚情谊,用通透的双眼去发现生活的真理真谛;用睿智的双眸去选择人生的理想目标。珍爱视力,呵护双眼,它可以帮助你珍惜眼前,把握未来,抓住你人生中机会。
上帝给每个人两个口袋,一个口袋有优点,另一个口袋有缺点,装有优点的口袋挂在前面,装有缺点的口袋挂在后面,所以人们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也许这就是一种蒙蔽吧,眼睛看事物不全面,最重要的是用“心”,如果眼睛被蒙蔽了,那么心也就被蒙蔽了。保护我们的眼睛,捍卫我们的心灵。但是,我们也要懂得用心里的眼睛去感受世界。
第五篇:呵护孩子的心灵
呵护孩子的心灵
——爸爸妈妈妈妈,请多陪陪我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明白父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明确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2、建议父母亲和孩子多交流,一块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教学重点、难点:
让家长明确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建议父母亲和孩子多交流,一块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成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对象:三年级家长学员
教学方法:故事感染、情景再现、谈话讲授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先让咱们家长听一则故事。[故事《二十美金的价值》] 问题:听了这个故事,在座的家长有什么感想?
1、先请几位爸爸妈妈结合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历来谈谈感想。
2、再请几位家长来谈谈自己在平时是怎么做的?你们对自己的哪些做法是满意的,哪些做法是不满意的?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一个话题:爸爸妈妈妈妈,多陪陪孩子!
授课过程:
一、分析形式,找出问题
缺乏父爱或母爱,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单亲家家庭的孩
子,但时下父母亲在外挣钱支撑家庭,爷爷奶奶全力照顾孩子和家庭的新型生活模式已经越来越普遍。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父母亲忙于工作而很少参与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从而导致孩子依恋爷爷奶奶,对父母亲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做父母亲的开始忽略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要性。而孩子的心目中,也形成了“爸爸妈妈妈妈忙”“爸爸妈妈妈妈不会”“爸爸妈妈妈妈不好”等片面印象,更无从接受父母亲正面的有益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到缺乏父爱,随之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开始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育,以至于孩子的内心深处不得不发出这样的呼唤:爸爸妈妈,多爱我一点。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情景对话”)我想大体统计一下,咱们家长在家遇到类似这种情形的家长请举手。
1、爸爸妈妈经常出差在外,顾不上孩子的家庭。
2、爸爸妈妈虽然在家,但照顾孩子的责任主要是在妈妈的身上的家庭。
其实这段情景对话和上面的教育故事都表明了同一种现现象,那就是父爱缺失。现代的父母亲平均一天能抽出多少时间来与孩子相处?据一份调查显示,约有70%的父母亲只有休息日才陪孩子一起玩。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父母亲这个角色都处在“离岗”状态。
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工作忙碌:A加班B应酬
工作忙碌是造成这种状态的一大原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作为承担家庭经济主要来源的父母亲自然更加辛苦。为
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幸福,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或出差或加班而无暇陪伴妻子和孩子,对大多数男人来说,事业的成功是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志。所以许多男人都把事业摆在人生的第一位,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事业上,自然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就少多了。另外,有的男人应酬很多,常常不在家吃晚饭。有时酒场结束后,接着又去喝茶、泡脚,等回到家时,孩子早已在梦乡之中了。
2、不正确的观念:教育、照顾、陪伴孩子是母亲的责任,父母亲只需赚钱养家。
除了工作忙,应酬多,大多数男人还有一种不正确的想法,那就是“教育、照顾、陪伴孩子是母亲的责任,父母亲只需赚钱养家”。在这种思想下,他们即便有时间也不愿意陪伴孩子,而更愿意看电视、看报纸、玩游戏、打扑克等,殊不知,父爱绝不是简单体现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上,其更深广的内涵是给孩子精神上的指导和情感上的关怀。
三、父母亲在孩子成长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父母亲带大的孩子更大方,更聪明,更容易取得成功。
有关人员回顾了100项不同的研究后发现,父母亲给孩子的爱越多,孩子的情感世界发展就越完善。这些孩子大多慷慨大方,有良好的社交技巧和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另有几项研究表明,积极的父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避免某些不良行为,如乱发脾气、毁坏物品、欺负同学等。近年来,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父母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更聪明、智商更高,在学校里和社会上也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功。
较之于大多数母亲来说,父母亲与社会的接触面更广,知识结构更全面,社会阅历更丰富,性格更坚强,做事更果断。因此,父母亲能够给孩子传递更多的信息,更能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在智力方面,还涉及体格、情感、个性等方面。一般来说,与父母亲接触少的孩子,其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要落后于同龄的孩子,这些孩子还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低下、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表现出抑郁、孤独、任性、多动、依赖的心理倾向。
父母亲大多数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技术性、智能性较强的游戏,其坚毅、深沉、果断、独立等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令孩子在身体、智能、性格等方面健康地发展。在父母亲的影响下,孩子更容易具备勇敢、开朗、灵活、宽容,热情和幽默的个性。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会比较突出,更容易进行创造和发明。
2、父母亲的角色让孩子更容易把握性别特点,有效避免了“男孩女性化”。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亲这一角色能让孩子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别特点准确把握,尤其在避免“男孩女性化”上作用更为突出。父母亲经常陪伴孩子,男孩会更好地从父母亲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言语和行为,逐步树立起坚毅、果断、独立、进取等男子汉气概;女孩则会更好地从母亲那里习得温柔和细腻,并在父母亲表现出的冒险、进取、独立等气质中形成对“男子汉”的正确认识。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父母亲的参与,无论男孩或女孩都容易产生性别混淆。
父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具有目的性和远瞻性,对问题的认识也更深刻、全面和理性。他们不会停留在孩子的几个
小问题上烦恼不已,而是理性地帮孩子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积极地启发并引导孩子寻找解决的方法,给孩子以自信和力量。
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志罡老师就父母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谈了三点看法。
1、亲子活动——家庭沟通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①父母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母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母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
2、父母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②父母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如在孩子面前夸奖、赞扬孩子的母亲,或对妻子微笑等。夫妻间在孩子面前的爱慕行为,是确保给孩子爱的一种有效方式。大屏幕展示:
3、沟通,引领家长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
③父母亲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业。做父母亲的应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谈话,通过谈话使自己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父母亲,同时也使孩子通过父母亲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方面去教育孩子,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综上几点,做父母亲的应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大责任,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妻子一起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在爸爸妈妈妈妈的关爱中健康美丽快乐的成长。
今天咱们的课就到这里,我想咱们的爸爸妈妈回去后,应该好好想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并把我发下去的一张问卷作业认真读读,做
做,把对孩子的爱付诸在我们的行动上!今天的课就到这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