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老故事梁思成与早期天津城市规划
天津老故事——梁思成与早期天津城市规划
梁思成与早期天津城市规划
上世纪50年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参与过北京城市规划设计,为保护古都风貌做出极大的努力,这些都已广为人知,但他早在30年代就曾为天津市政建设制定过一套较为完整、全面的规划方案,就鲜为人知了。X
一、梁思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也是一位城市规划大家
梁思成(1901——1972),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市规划家和建筑教育家。在父亲梁启超的影响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读《左传》、《史记》等古籍,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良好的基础和浓厚的兴趣。14岁时,梁思成考入清华学校读书。在清华期间,他不但学业优秀,而且兴趣广泛,爱好美术和音乐,经常为校刊画插图,被聘为美术编辑。他还喜爱音乐、体育,会演奏昌镐,经常参加足球比赛。1924年,梁思成赴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他博览群书,对中外古建筑独有情钟,1927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间输血硕士学位。
1931年,梁思成在北平参加朱启钤发起成立的专门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社,担任法式部主任,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撰写出《中国建筑史》等重要学术著作。
1946年,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亲任系主任。1947年梁思成赴美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顾问。1948年梁思成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继续在清华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先后出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首都重大工程设计指导工作。
梁思成对现代城市规划也铺有研究,先后出版《城
市计划大纲》、《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东亚城市建设与改造》等论著。他提出政府主管部门不要只着眼于个别工程的兴建,而必须着手制定每一座城市的整体规划。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与留英建筑学家陈占祥一起提出新北京城市规划方案,主张在改建这座世界上少有的历史名城时,要注意保持它的传统风格。根据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性质,梁思成预见到北京的长远发展,提出将新的中央政府行政中心区放在旧北京城的西郊,为保护北京古都风貌做出了最大努力。
二、首次提出天津构建现代都市交通网络的设想
1930年,也就是天津特别市成立第三年,市政府决定着手制定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受时任天津市政府第四科科长,负责市政建设的清华同学张锐之邀,梁思成和张锐一起起草制订了天津市第一个市政总体规划方案。
自19世纪60年代天津开埠之后,英法美德意奥俄比日九国相继在天津老城之外的海河两岸划建租界,各自为政、各自规划、自成体系。到20世纪初期,救国租界的总面积已相当于老城区的8倍。在各租界内,都是各自规划建设,制定各自的施政制度,按照各自的需要进行布局。而在华界,特别是老城区市政建设缓慢。从而形成华洋两界畸形发展,整个城市支离破碎,设施各异,互不衔接,杂乱无章等一系列问题。
经过深入考察,梁思成敏锐发现,河北区一带,特别一区(原奥租界),法日意三国租界,均为棋盘式布局,英国租界为不规则的棋盘式布局,特别三区(原俄租界)为棋盘式以及直角交叉式的混合。天津道路系统最大的弱点,在于缺乏全盘的设计,各部分各自为政,不相贯通,影响全市的交通及经济发展。梁思成与张锐认为认为,道路之于城市,犹如血管之于人。全市道路,应分干道、次要道路、林荫大道、内街及公道(市外公路)五种进行规划,按照不同的宽度与形式进行建设。新的干道标准,宽度为28公尺,除两旁各筑5公尺的便道外,尚余18公尺,可行驶六辆汽车。次要干道是指每一区域内互相贯通的道路,其主要作用是辅佐干道,便利交通,划分房屋土地段落,供给街旁房屋光线与空气。河北一带、三个特别区及各国租界内的现存道路,均可列为次要道路;至于城厢及城厢附近地带,铁路附近,如金家窑、陈家沟、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一带道路,必须依据原有接到情形设计新次要道路,一边与其它各地有平等发展的机会。
他们提出的天津道路按照五个阶段的建设方案:“所拟计划,势难一蹴而就,理应分期进行,逐渐改善,故又将计划中之重要道路,分清轻重缓急,分五期进行,到民国30年为一段落、40年为一段落、50年为一段落,60年为一段落,70年为一段落。预计在民国70年以前,所拟道路计划,必可完全实施。”
根据天津实际,梁思成和张锐提出了两条拟建的林荫大道,一条由天津总站(今铁路北站)至河北大经路(今中山路),至金刚桥折而南行,沿海河东岸,直达旧比国租界;其二,由西沽近郊公园越城厢直下,至八里台折而东行,沿马场道,经特别一区至海河西岸。将来新桥落成后,两条林荫大道即可互相贯通。
三、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区域规划和大型市政工程 当时天津市政府与天津县政府都在城市中办公,虽然分工不同,但多少有互相掣肘的问题。梁思成、张锐设想市县要么合并,要么早日分清所管辖的区域。还有天津城市空间的发展以海河往东为最相宜,应将大沽口滑入本市范围以内。人口城市化为近代各国发展的普遍趋势,城市人口过分增长,土地价格日渐增高,交通局驻等问题日趋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梁张二人在规划方案中提出,未来天津城市发展应当建立几个不同的区域,既有商业区也有不同等级的居住区,而工业区应该尽量离开城市,特备是重工业项目。梁思成称之为“工业离中”运动,即将工厂移设市外近郊的一种运动,室内可以免去机声、烟煤之苦,同时市内人口密度亦可减少,居住和交通等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
工业移设市外,对于工业本身也有利益。市外土地比市内低廉,工厂成本可以降低,即使工厂设在市内,其仓库堆栈等,最好也设在地价较低廉之处,每年所节约的运费,非常可观;而在市外设置工厂,则工厂与堆栈可以设立一处,转运费可以节约不少,国外近来极力提倡“工业离中”,正可利用外人此项经验,于市内工厂尚未林立时,设法鼓励,将工厂设至于市外近郊地方。
作为市政中心、火车站、美术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梁思成日后建筑思想的精华。在谈到标志性公共建筑时,规划方案提出,美好的建筑至少应包括三点:
1、美术上的价值;
2、建造上的坚固;
3、实用方便。中国旧有建筑的色彩美、轮廓美,早为世界审美学家所公认。至于建造上的坚固,则国内建筑材料以木为主,木料易于焚毁,且限于树木大小,难于建造新时代巨型建筑。实用便利方面,欧风东渐后,社会习惯为之一变。团体活动增加,所有各项公共建筑势必应运而生。所以,中国的建筑形式,既不可任由各国工程师随意建造,又不能用纯粹中国旧式房屋牵强附会。梁思成、张锐绘制的市政府大楼草图
梁思成和张锐还绘制了天津市行政中心区主要建筑的草图,包括市议会、市政府大楼和地方法院,以及图书馆、美术馆等。其中,市政府直辖各机关除公安局外,均聚集一处。市政府大楼的建筑样式采用新派中国风格,中国固有的美术与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即使从设计的草图看,依然可以透出威严的气派。火车总站拟由原来的北站移至位于意俄租界交汇之处的东站,主要考虑到这里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地理中心。
四、市政规划要符合环境保护原则
经过实地考察,梁思成和张锐发现,天津华界及有些阻截下水道多采用雨水污水合流管道系统。为此,规划方案提出,天津市理应早日采用雨污分流管道。当时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实施雨水和污水分流的管网系统。在天津地区,雨水量少质清,排泄方法较易;污水量多且浊,处理方法较难。为此,规划方案提出,建设两种自成体系的城市下水管网系统,雨水管道的水直接排放到市外,用以灌溉农田;污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可汇集到污水水处理池中进行沉淀处理,沉淀物处理后堆肥使用,处理后的“清水”排放到市外。由于当时的种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并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梁思成和张锐制订的天津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最终化为泡影。
第二篇:天津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今天,在班长的带领下,历尽千辛,我们来到了天津市城市规划馆。下了地铁,走了好长一段路,绕了好多圈,才看到这个建筑。
先参观的是坐落于河北区博爱道和北安道交口意大利风貌区商贸会展中心的天津市规划展览管。有效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共分为4层、16个展区,第一层设历史展区、总体规划展区、交通规划展区、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展区;第二层设滨海新区规划展区、海河规划展区、名城规划展区、旅游规划展区、海河之旅4D影厅;第三层设住房、公共设施展区、生态城市展区、环境整治展区、重点地区规划展区、区县展区、城市映像影厅、公众互动参与区等。第四层为办公区。一层历史展厅里目前只展示了渤海大楼等为数不多遗留下来的历史老建筑模型。二楼为滨海新区、海河等规划展区,设置了发光地图,配合灯光演示。参观者站在市规划展览馆二楼俯视一楼,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展区可尽收眼底。这个高度相当于在5000米高空上俯视中心城区,非常震撼。
规划馆充分考虑空间布局和参观流程,布展线索分明、层次清晰;展馆空间通透敞亮,展品造型新颖独特。在简约明快的统一风格下,各展厅结合不同展示背景、展示内容及历史文脉。一层设历史展区、总体规划展区、交通规划展区、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展区、公示区和临展区;二层设滨海新区规划展区、海河规划展区、名城保护规划展区、旅游规划展区和海河之旅4D影厅;三层设住房建设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展区、生态规划展区、环境整治展区、重点地区规划展区、区县规划展区、城市映像影厅、公众互动参与区;四层设办公区和多功能
厅。其中主要展区包括:
历史展区风格古朴典雅、色调沉稳,参观群众走入其中,就仿佛游弋在寻幽探古的历史长河中——亲身感受昔日“三叉河口”的沧桑与辉煌。在一个城市的诞生、演变、发展、腾飞中,深刻领悟到城乡规划的理念及发展历程,真切感受到天津城市演变和发展的悠长轨迹。
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及配套演示系统占据了天津馆的整个共享空间,也是整个展馆最具有吸引力的展区。参观群众站在展馆二楼VIP看台观看,巨大的LED播放屏与模型组成的声光电三位一体同步演示系统,让公众仿佛置身于天津城市飞速发展的建设浪涛中,在强烈的震撼与触动中,天津中心城区371平方公里未来的城市规划远景和美好蓝图深植人心。
滨海新区展区是天津馆极富时代特征的展区,参观群众步入其中可以形象深刻、全方位地感知滨海新区——这个中国未来第三经济增长极,详细清晰的规划远景和未来发展蓝图。
海河之旅影厅,运用180度弧幕、动感座椅、环绕音响等高科技手段,强烈震撼公众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神经,公众可以全方位体验海河泛舟、漫步城市的真切感受,深刻领悟到海河——天津的母亲河。城市映像影厅设置了180度弧幕,体量宽大、视野开阔,使公众可以形象、具体地把握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方方面面的情况,深刻地感受天津建卫60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清晰地触摸当代天津飞速发展的时代脉搏、自豪地展望未来天津发展的雄伟蓝图。
公众互动参与区通过多通道投影、触摸屏等高科技手法的运用给每一位进入展区的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开辟了天津政务信息公开查询区,并设置了丰富生动的城市规划小游戏,公众可以通过亲自动手模拟规划设计,切实体会到城乡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汗青的车轮是在不停地成长进步的”,路程经过过程此次参展活动,越发肯定了我对于这句话的熟悉。
总之,此次的参观活动,照旧让我感想颇深的。在这搭,让我用很短的时间,看到了天津近些年来的迅速成长,也看到了她的成长远景,让各人看到了天津更大的成长潜力。
第三篇:参观天津城市规划馆
参观天津城市规划馆上周四,在侯书记、陈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政行学院全体大一学生参观了天津城市规划馆和五大道历史风情区。天津城市规划馆坐落于美丽的海河之滨、著名的意大利风情保护区内(天津市河北区博爱道30号),是一座雄伟的米黄色建筑,明快的现代格调、浓郁的异国风情,成就了这座建筑的恢宏与大气。规划馆比邻京津城际铁路终点天津站,与天津商业中心滨江道和平路商业街隔河而望,不远处就是天津标志性建筑津湾广场,其建筑面积约15000㎡,布展面积约10000㎡,共分为3层、16个展区,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这个宏伟的规划展览馆。
规划馆充分考虑空间布局和参观流程,布展线索分明、层次清晰;展馆空间通透敞亮,展品造型新颖独特。在简约明快的统一风格下,各展厅结合不同展示背景、展示内容及历史文脉。一层设历史展区、总体规划展区、交通规划展区、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展区、公示区和临展区;二层设滨海新区规划展区、海河规划展区、名城保护规划展区、旅游规划展区和海河之旅4D影厅;三层设住房建设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展区、生态规划展区、环境整治展区、重点地区规划展区、区县规划展区、城市映像影厅、公众互动参与区;四层设办公区和多功能厅。其中主要历史展区风格古朴典雅、色调沉稳,我们走入其中,就仿佛游弋在寻幽探古的历史长河中——亲身感受昔日“三叉河口”的沧桑与辉煌。在一个城市的诞生、演变、发展、腾飞中,深刻领悟到城乡规划的理念及发展历程,真切感受到天津城市演变和发展的悠长轨迹。
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及配套演示系统占据了展览馆的整个共享空间,也是整个展馆最具有吸引力的展区。我们站在展馆二楼VIP看台观看,巨大的LED播放屏与模型组成的声光电三位一体同步演示系统,让公众仿佛置身于天津城市飞速发展的建设浪涛中,在强烈的震撼与触动中,天津中心城区371平方公里未来的城市规划远景和美好蓝图深植人心。
滨海新区展区是天津馆极富时代特征的展区,参观我们步入其中可以形象深刻、全方位地感知滨海新区——这个中国未来第三经济增长极,详细清晰的规划远景和未来发展蓝图。海河之旅影厅,运用180度弧幕、动感座椅、环绕音响等高科技手段,强烈震撼公众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神经,我们可以全方位体验海河泛舟、漫步城市的真切感受,深刻领悟到海河——天津的母亲河。
城市映像影厅设置了180度弧幕,体量宽大、视野开阔。8分钟的影片——《腾飞的天津》,使公众可以形象、具体地把握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方方面面的情况,深刻地感受天津建卫60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清晰地触摸当代天津飞速发展的时代脉搏、自豪地展望未来天津发展的雄伟蓝图。
公众互动参与区通过多通道投影、触摸屏等高科技手法的运用给每一位进入展区的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开辟了天津政务信息公开查询区,并设置了丰富生动的城市规划小游戏,公众可以通过亲自动手模拟规划设计,切实体会到城乡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这个规划馆,不仅展示了天津是北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整个北方地区的发展,它也向世界显示,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发展高科技,在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在实现着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直观的感受到天津
600年以来的发展和巨大变化。天津这个中国近代历史的博物馆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天津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和经济的持续稳繁荣发展。
第四篇:天津老地名蕴含历史故事
天津老地名蕴含历史故事
津地名里蕴含着一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例如,与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有关的地名就为数不少,河西区的挂甲寺和蓟县、宝坻区一些地名的来源都和李世民有关联。
据民间传说,蓟县地名中的“擂鼓台”是李世民东征时筑台擂鼓点将之处;“东二营”、“西二营”是李世民东征时于此地驻扎兵马的两个营盘;“大安宅”、“小安宅”是李世民曾于此安营扎寨,初名大、小安寨,后改今名;“验甲宫”是李世民东征途中晾甲的地方;“邦均镇”原名“商君店”,因传说战国商鞅曾在此宿店,故名。后唐太宗东征至此,因地名谐音“伤军”犯忌,故改名“邦军店”,后民间演化为“邦均镇”;“马伸桥”是李世民东征路过此地,御马劳乏伸腰,故村名马伸腰,后演化为马伸桥。
据民间传说,宝坻区石桥镇有两个相邻的村子——大小“黑豆窝”,传说当地盛产黑豆,唐王征东回师路过此处时曾用黑豆喂马,故名黑豆窝。石桥镇还有一个叫“歇马台”的村落,传说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地高台歇马,故名。“帐房衢”是李世民东征途中设帐房之处。
在历史上宋朝和辽国相隔大清河、拒马河南北对峙,辽国曾多次越过界河与宋军杨延昭部(即俗称“杨家将”)激战。今静海县与河北省交界一带,就是两军驰骋交战之处。传说静海县南部的古城洼(今子牙河与南运河之间的堤外洼地)一带,就是杨延昭军队的大营。其辕门就设在古城洼的北部,后形成村落初名“辕门口”,元朝时更名为“元蒙口”。为侦察搜集辽军情报,杨延昭派出两个侦察机构,一处设在辕门以北,后形成聚落初名“探马庄”,后演化为今名“谭庄子”。另一处设在辕门以西的寺庙内,由杨五郎弟子(僧人)刺探敌情,人称“禅房”。后形成聚落,现已发展为“东禅房”、“当禅房”、“西禅房”三个村落了。
静海县子牙镇所在地名“王二庄”,原名“望儿庄”,传说每当杨延昭临阵与辽兵交战,其母佘太君常于此眺望观战,故名。距王二庄一里多远有“宗保村”,传说是杨延昭之子杨宗保领兵驻扎之处。附近还有“孟庄子”和“焦庄子”,传说是杨延昭部将孟良、焦赞的驻地。宁河县“潘庄”,因是宋将潘仁美的封地而得名。据民间传说,武清区“牛镇”是杨六郎当年抵御辽兵大摆牤牛阵的地方。最具浪漫色彩的地名是宝坻区的“南仁浮”,相传杨六郎在此与大刀王怀女交战被俘,在王的威逼下杨被迫与王怀女成婚,故名“男人服”,后演化为今名。
作为宋辽战争的另一方,关于辽国和萧太后的故事在天津地名中亦有反映。宝坻区有“打扮庄”,相传辽国萧太后督军南下,与宋兵交战,曾在此筑梳妆楼,梳洗打扮,故名。宝坻区大口屯镇绣针河东岸有毗邻两村——大小“绣针口”,相传辽代建村,绣针河当时为萧太后的运粮河,此处为巡查护卫运粮河的哨口,故名。
另外,武清区有黄花店乡,始建于辽代会同年间(938~947),据《畿辅通志》转引《东安县志》载:“省抑宫在安次南,辽会同中建。以禁嫔妃之有犯者。元时屡迁废后于其地。今属武清县,俗名皇后店。”此地原属安次县,明初划入武清县。今称“黄花店”,系由“皇后店”谐音演化而来。与之对应的地名是泗村店乡的“太子务”,辽代成村。传说辽太子曾前往皇后店(软禁失宠遭贬后妃的冷宫),探视被罢黜的母亲,途中在此留宿,故村落得名太子府,后演化为太子务.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的历史故事
据说清朝末年,在天津卫海河西侧,繁华喧闹的小白楼南端,有一条名为十八街的巷子,有一个叫刘老八的人一个这个巷子里开了一家小小的麻花铺,字号唤作“桂发祥”。这个人很聪明又能干,炸麻花可以说有一手绝活。他炸的麻花真材实料,选用精白面粉,上等清油。每天做的麻花香味能传遍整条巷街,人们闻到香味纷纷蜂拥到他的铺子购买,因此他的铺子总是顾客盈门。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开了店面。开始还算是宾客满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越来越觉得麻花有点乏而生腻,渐渐的生意就不如以往了。老人家不甘心。后来店里有个少掌柜的,一次出去游玩,回到家是又累又饿,就要点心吃,可巧点心没有了,只剩下一些点心渣。又没有别的什么吃的,那少掌柜的灵机一动,让人把点心渣与麻花面和在一起做成麻花下锅炸。结果炸出的麻花和以前的不一样,除了酥脆不艮和香气扑鼻,味道可口。按照这个方法,刘老八是尽心研究,在麻花的白条和麻条之间夹进了什锦酥馅。至于配料,更是苦思冥想,颇费了一番脑筋,桂花、闽姜、核桃仁、花生、芝麻......还有青红丝和冰糖。为了使自己的麻花与众不同,增强口感味道,把放置时间延长,取材也是愈来愈精细,如用杭州西湖桂花加工而成的精品咸桂花、精制小麦粉等等,制作成不仅存放良久不艮,而且香气四溢,味道香脆可口,满口生津。就这样,经过反反复复的精心研究,刘老八终于创造了金黄油亮、香甜味美、久放不绵的什锦夹馅大麻花,从此“桂发祥”麻花著称于市,广受欢迎,成为天津卫赫赫有名的食品“三绝”之首。而桂发祥的十八街麻花也就因此创立了百年字号,成为天津百姓的最爱食品
天津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始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直至辽宋数千年的不断开发,在原始聚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早期文明。直金朝,天津地区因地利而成为戍守要塞-直沽寨;元朝又因海漕输转形成河港,在此建立海津镇;明朝设卫筑称之后,随着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天津渐渐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商业城市;到清代中叶以前,天津得河槽、海运和芦盐之利,已迅速发展成为北方的商业集散中心、拱卫京师的畿辅重镇。从咸丰十年(1860〕被迫开埠至民国时期,是天津崎型发展阶段,一方面,作为工业大城市不断向近代化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日益加深。直到 1949年1月15日城市解放,天津才揭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在距今约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便已开始在此聚居和劳动生息了。蓟县城东五里发掘的围坊遗址,即为原始社会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殷商时期,天津北部山区分布着戌狄等少数民族的一些小国。西周及春秋时期,这一地区是召公姬百及其宗支的封地。战国时期,今海河南北大致分属赵、燕两国,为燕、赵、齐争雄角逐之地。
秦代天津地区属上谷郡。西汉时,天津地区南部属渤海郡的章武、东平舒、文安县;北部属渔阳郡的泉州、雍奴和右北平的无终县。泉州城遗址在今武清县的城上村,遗址范围内文物遗存丰富,有鬲、豆、陶釜、瓦当和印有“泉州”戳记的陶盆残片。在其东南11公里的双口镇也发现有“泉州”戳记的陶罐、陶钵等器物。东平村称遗址在静海西钓台村,遗址上散布着许多战国和西汉时期的文物。
天津地区濒临渤海,具有得天独厚的盐业生产条件,西汉王朝在全国公设盐官38处,条件地区就有泉州、章武两处,可见这里的制盐业在当时已占有一定的地位。天津枕河濒海,水运历史悠久。东汉末年,曹操破袁绍后北征乌恒,出于军事运输的需要,自建安十一年(206)始,先后开凿了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渠三条运渠,这是天津地区历史上最早的人工河流,也就自那时起奠定了华北平原上 300余条大小河道汇流至今天天津地区,循当时称作派河尾的今海河注入渤海的区域水文形势,同时还为这里后来发展成河海交通咽喉准备了条件。曹魏时处于派河口的漂榆邑(约今东丽区军粮城一带〕,无疑是这种有利条件形成之后不久出现的第一个原始河口港,输转、储存军需物资是它的首要职能。大业四年(608),随炀帝为东征高丽,命令开凿永济渠,“自洛口开渠,达于涿州郡,以通漕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从此形成。大运河把黄河、淮河长江和在派尾河入海的华北平原诸河汇成的水系(即今河海水系〕,联成水道交通网,遂使地近运河北端、兼有河海航运之便的派河尾的地位更趋重要。金元时期是天津城市形成的早期阶段。元代在大都(北京〕附近屯田,直沽成为军屯的重要地区。“天津”这个名字出现于永乐初年,为朱棣所赐,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永乐二年(1404),天津作为畿辅要地正式设卫〔卫所是明朝的军事建置),故有“天津卫”之称。后增设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天津三卫直隶于后军都督府,共有官兵1.6万余人(1493-1494)间,天津兵备道刘福将卫城用砖包砌,建四座城门,分别题额为“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城中心建鼓楼,鼓楼下起空心方城,从此天津城初具规模。此后天津成了离京都既近且大的漕粮储囤所。天津的集市和商业区正式出现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分布于城中心和四门,附近到弘治年间1488-1505,以增设五集一市,集市大大活跃了天津市场,这时的天津已成为中国北方的商品集散地,人口也比往昔大增。明中叶以后,渤海湾西岸盐场逐渐采用晒盐技术,从此天津地区的盐产量大大增加,且质优价廉。为清代芦盐产销中心转移到天津创造了条件。明崇贞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义军攻陷北京,建号大顺,次日,天津也成为大顺的辖区。公元1644年清潮王朝入关后,随着统治地位的稳固和经济发展,天津卫作为京师门户的地位日益重要。雍正九年升为天津府,辖天津、青县、静海、南皮、盐山、庆云和沧州等6县1州。从此天津已成为畿辅首邑。清康熙年间,随着河海航运的发展,南北各地商品大量吞吐,使天津商业空前繁荣。18世纪初,由于埠际间商业的发展,天津出现了汇兑业务的钱庄,此后,南北商人竟相效尤。商业、金融业的发展使天津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商贸中心。
第二次鸦片战争间,天津作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地,其作用更加突出。在三次大沽口之战中,列强均直取天津,以图威胁清政府,迫其签订城下之盟。根据1860年10月签订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为商埠。随着天津的开埠,外商开始进入天津并设立洋行,天津也由一个内向的封建性商业城市逐步演变为以华北、东北乃至西北为腹地外向贸易中心。1870年廷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任此职二十余年间极力兴办洋务运动,通过创办天津机械局及开创近代矿业、交通、邮电事业,天津成为中国洋务运动的中心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华北,天津成为争夺的目标,通过划分租界,设立银行,天津的半殖民地化随之加深。辛亥革命后,天津改为天津县,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1928年6月28日,直隶省改称河北省,省会仍设天津,以天津城及附近地区设置天津特别市,是为天津市之始。民国时期,天津的文化教育事业继续有所发展。1919年10月17日,张伯苓创办南开中学大学部,两年后,正式改称南开大学。
天津人民具有爱国、民主的光荣传统,20世纪以来的半个世纪里,天津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斗争为天津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平津战役,1949 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天津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畸形发展阶段宣告结束,开始跨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天津的城市建筑颇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歌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等,人们通常把这些西洋建筑称为“小洋楼”。在一座城市中,保存着大量民族风格的古建筑和如此众多的西洋建筑,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中都是少见的。故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天津国内生产
总值2003年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38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加快2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最高增幅,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前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由上年的22380元增加到25874元,按当年汇率折算,折合3126美元,比上年增长13.8%。GDP比重2003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9.7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是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1212.34亿元,增长17.8%,比上年加快3.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8%。第三产业积极化解非典负面影响,完成增加值1084.9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7%、50.8%和45.5%。
贫困人口和扶贫计划2001年,全市再就业人数为2万人,全年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3.15亿元,参加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为214万人。2002年,全市将创造8万个就业岗位,将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4%左右。
财政收入2003年,辖区内财政收入7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全市财政收入完成451.74亿元,增长20.2%,增幅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产值
和增长率2003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1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完成总产值4370.76亿元,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27.79亿元,增长20.1%;完成总产值4049.61亿元,增长26.1%。农业产值
和增长率2003年全年农业总产值193.50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外贸状况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9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进口149.97亿美元,增长33.5%;出口143.74亿美元,增长24%。外资利用
状况2003年全年新批三资企业941家,比上年增长15.3%;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35.13亿美元,增长74.3%;实际到位16.33亿美元,增长62.9%。全年新批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98个,增长60.9%。
支柱产业汽车机械装备、微电子和通信设备、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优质钢管和优质钢材为重点的四大支柱产业。
第五篇:参观天津城市规划馆后感
今天,在好友的一再推荐,和我平时的了解的驱使下,我观看了影片《秋之白华》,从而走近了瞿秋白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这部影片角度很新颖,用非常有诗情画意的手法从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纯真的爱情,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形势,瞿秋白的个人魅力这些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具体形象生动的革命前辈。
瞿秋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革命家知识分子,他儒雅的气质,让我非常喜欢,如夏花绚丽,如秋叶静美。从他文质彬彬的谈吐中我能感受到他胸怀大志,承担着救国重任,走在思想的最前沿,从他身上总能够看到希望的力量,充满感召力,难怪他的学生们会那样崇拜他,追随他。他还懂俄语,多次去过俄国交流。
电影中有一幕拍摄他的书房,我被他的那么多的藏书震撼了,我对好友说,难怪瞿秋白能成为一代伟人,纵观世界上那么多有成就的人,每一个人的书房都是堆满了各类书籍,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了这样满满几千本书,一个人想不做一番大事业都难!读书,能够拓展人的视野,增加人的阅历,丰富生活,使一个人变得富有内涵。我看了看自己的书房中那些书,从数量上就远远赶不上瞿秋白藏书的一半,而且更没有一本一本专研过去,而看看瞿秋白的藏书,每一本都是有着经常翻动的痕迹,想来他是花了多少心思在专研这些人类思想结晶身上。
《秋之白华》,“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又是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当瞿秋白临别把这四个字印在杨之华的掌心,并且说出这句台词的时候,我又被他们之间朴实坚定的爱情所感动,在那样动荡的年代,以他们的背景,走到一起实属不易,可以说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所幸他们各自的努力让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才有了让我们传诵的至死不渝的爱情。
或在那样的灰暗年代,他们之间的爱情与革命信念一样是支撑着他们的少数鲜亮。每一次要分开的时候,他们都坚信着会再次相见,所以才有勇气坚持。就像瞿秋白最后不幸被害,临行时穿着的杨之华亲手缝制的衣裳,微笑面对死亡。一个人,如果有挚爱的人,还有至高理想,那么他就是幸福的,无畏的。
让我震撼的还有瞿秋白说出在革命中牺牲的那些先烈的名字和年龄的一幕。在革命中牺牲的先烈前辈啊,都是那样的年轻,他们不是都没有好的家庭,不是没有安生的办法,但他们却为革命而牺牲,为了中华民族而牺牲,这是多么崇高的舍己为人的品德,这些灵魂让我肃然起敬!
看一部好的电影,能让我懂得很多很多,感悟很多人生的道理。特别是看革命电影,因为革命前辈的身上总有一种抱有信念的坚持的品质,这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才是无悔的,闪闪发光的,我越来越希望自己也能紧紧地紧抱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充实自己,升华自己。
5月4日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党校的同学们一同参观了天津城市规划展览馆。此前我刚来天津上学不久,本地的同学在带我游玩天津市区的时候就有提到过这个地方,然而我一直却没有机会来参观,直到今天参观了以后我才后悔没有早点来这里。
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出发前往展览馆,其路途中本身也是一种乐趣,增进了我们之间的交流。在展览馆那雄伟的建筑前集合,我们兴奋地互相谈论着将要参观到的一切,有的同学还帮我以展览馆的建筑为背景拍了几张照片作纪念。
进馆以后,有专业的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并且一路上都有他的指导和讲解。我们参观了各种各样制作精美的模型,真心感谢制作和策划这座展览馆的工作人员,真的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才让我们享受到如此生动的模型讲解。有的地方不仅是有模型,而且还配上了纪录片,在播放纪录片的同时,还有聚光灯来辅助我们观察纪录片中相关地点在模型中的位置,让我们从多维角度了解天津历史地理。
我们依次参观了市内六区,环城四区,滨海新区以及远郊二区三县,从宏观的角度观察天津,城市模型在我的心中逐渐形成。想当初报考大学,学校所在城市也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条件,我对天津非常感兴趣,此前也有查阅一些资料,而今天,更丰富了我的对天津的认识,真是收获颇多。
长久以来就想了解天津市的布局,规划区,今天总算得以满足,了解了各大区的各主要特色,让我明确了下一个想要调查的地方,要走遍喜欢的地方。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出众的建筑模型,我看到了天津很多标志性建筑,其中就有我一直很喜欢的充分体现对称美的南开大学主教学楼,看它的模型,我就能感觉到那庄严的气氛。还有很多建筑,平时是不容易看到其整体布局的,就像滨海国际机场。而今天,通过等比例模型,我也看到了它的全貌,深深佩服设计师丰富的想象力。
这次的参观时我们的一节党课,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我很高兴能上到这样有趣味的党课,让我们在学习党章知识,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同时,也了解社会形态,城市布局,对培养全面人才有着很大的帮助,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就应该积极地拓展自己各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