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模版)

时间:2019-05-13 13:0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模版)》。

第一篇: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模版)

近年来,各高校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环境育人的途径。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是大学校园文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其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可是看今日的大学校园大学精神何在?是在发展中消失了吗?还是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过浓的功利性,使大学把更多的资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去研制新型的科学技术、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实用性成果、如何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而对人文精神大为忽视。不少理工科学生连基本的中国历史常识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或许这对他们来说有点苛刻。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只在于他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实用性财富,还在于他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和谐需要的是文明的精神。刘海洋与马加爵的学业水平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但是他们却不能算是合格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文明发生了太大的偏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大学一味地突显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洪堡曾说,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纽曼也说,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不论是高深学问,还是普遍知识,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作为研究主体的知识分子,更应该保持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受社会物质化浪潮的侵袭,学术世 俗化倾向凸显。不少教师为了金钱与地位,可以放弃了自己本应遵循的价值取向,把学术当成是谋求获得金钱与地位的路径,大量制造学术垃圾,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这样的校园里,在大学精神失落的校园里,如何让大学生去追求提高人文素养、去热情地追求真善美呢?

(二)运行机制不当。管理者群体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的策划者和引导者,但目前不少大学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来开展,把校园文化建设仅当作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和主力,但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责甚至于使少数人沦为市侩;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 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学生本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可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将大学教育视为投资或机会。目前的工作机制使大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极大地制约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三)校训重复雷同。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的校训,最集中地反映了大学人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表达的是大学管理者对求学者的热切

希望。久而久之,它融入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血脉和灵魂,形成为一种大学精神。因此,古今中外名校都很重视校训,并以此长期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但是,不少高校在校训用词上出现严重反复,一些学校的校训不仅用词完全一样,甚至连词的排列顺序都完全一致。付进军老师的统计表明,我国139 所高校,在校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求是”,使用的院校有57 所,占41%;其次是“创新” 一词,使用院校为54 所,占38.9%;排在第三位的是“团结”、“勤奋”两词,分别为47 所和46 所院校使用,占33%左右。同时“严谨”、“求是”用的院校也不少。校训严重雷同,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和风格,难以对教职工及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四)师德考核流于形式。高校虽已建立教师考核制度,但偏重于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考核,忽视对其政治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考

核。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业务工作仍然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在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中未能很好地体现教书育人的联系。在师德考核与教学评估、优秀教学成果评比、学术带头人的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的破格晋升等诸多方面缺乏统一的考核办法,甚至自成体系,形成多张皮,不能互相促进。在师德考核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考核内容及指标。久而久之,师德考核就成为一项例行公事,走走形式而已。至于考核成绩,则可以用业务成果来代替,一好遮百丑,谁的业务成绩多一些,谁就被评为师德考核优秀。如果大家的教务成绩都不突出,那么考核优秀的名额就来一个“轮流坐庄”。由于师德考核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因此考核的导向性作用不能很好的得到发挥,甚至还会使教师出现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产生负面效应。

(五)学风建设缺乏长效机制。学风建设出现常抓无长效的局面原因诸多。一是忽视教风、机关作风对学风建设的示范作用。学风建设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与教风、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统一的系统,在大力加强学风建设的今天,高校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只重视学生学风,而忽视了教风、机关作风对学风建设 的示范作用,没有把抓学风建设同抓教风、机关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其实教风、机关作风建设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学风建设,教风搞不好,就很难搞好学风。而高校对学风历来重视,但对教风、机关作风方面的问题,一般很难恰当处理,客观上给学风建设增加了难度。二是部门间协作性不强,没有形成合力。一种现象就是只有学生工作部门在抓学风建设,其他职能部门则认为与己无关。相关部门,如教务处、组织部、宣传部、图书馆、网络中心等没有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只是学生工作部门进行“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这显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与长效机制。最近几年,许多学校已明显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学风建设究竟该如何抓、怎样抓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系统的可操作的措施。或是虽有可操作的制度措施,却没有落实到实际。如:许多学校在学生一入学就叫喊着“抓学风、促校风”,但是临到毕业也只是发几个文件,开几次会,听几次讲座而已。再者就是缺乏创新,学风建设工作打不开新局面。大多学校在学风建设中都会搞运动式的管理,被一些学生戏称为“严打”,风声一过学生又恢复到散漫姿态。所以,缺乏加强学风建设的得力的、创新的措施导致无法建立良好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开拓多种渠道重塑大学精神。首先,精心制定和宣传校训,让大学精神深入人心。要积极制定出体现学校明确的办学方向、反映时代要求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校训。这既是学校办学目标的集中体现,又能促进教职工爱岗敬业,团结拼搏的精神的形成,推进莘莘学子刻苦钻研、奋力进取 的治学态度的确立。如北京大学“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校训体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和雍容高雅的大学风范;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体现出清华人自强不息、严谨求是、奋发向上的精神;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愿自由之风劲吹”集中反映了斯坦福大学学术上追求真理、倡导学术自由的思想,是其大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哈佛大学的校训“让真理与你为友”体现出求真务实的大学文化。要充分发挥大学精神在校园精神中的灵魂和主导作用就必须大力宣传校训。高校应利用校报、广播、板报、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校训,使之成为大学精神深入人心、团结全校师生、促进学校发展的强有力的重要载体。其次,不断扩大教师贤良品行及高尚德性的示范效应,让学生感同身受大学精神。从根本上讲,大学教师尤其是学术大师的品行与德性决定了大学精神及校园文化在内容上的崇高性和在性质上的先进性。因此高校应大力打造一支具有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并不断扩大优秀教师贤良品行及高尚德性的示范效应,使大学的“思想站起来”。高校应通过多渠道、分层次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来提高教师的品行与德性。常州工学院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通过几上几下的广泛讨论制定师德规范;成立由校领导牵头,人事处、教务处、工会、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师德建设工作小组,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开展式的规范主题教育;定期举办师德先进评选活动,表彰和奖励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对新教师和专职学生辅导员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举行师德规范宣誓仪式;将师德建设情况作为考核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重要内容,二级学院、专业系部各自负责其所属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二级学院与其所属的专业系部签订师德建设责任 书,专业系部与其所属的教师签订师德建设责任书,建立齐抓共管的师德建设责任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在教师聘用、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在校园内设立师德师风投诉电话、师德信箱,开通网上师德电子信箱,建立学生参与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一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扩大教师贤良品行及高尚德性的示范效应,在校园营造出师德至上的氛围,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了大学精神。再者,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身体力行大学精神。高校应该重视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等,做到真正的身体力行大学精神。如将学生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将学术科技创新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文化艺术奖学金等纳入奖学金的评定范畴;设立学生学术科技与创新基金,资助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实行实验室、活动中心等场所的开放制度,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成立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加大对学生科技实践创新活动的指导;鼓励和倡导有科研任务的教师接纳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在教师考核体系中将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给学生作学术讲座、报告等作为重要指标,促进全校教师关注学 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拨出专款,邀请本地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到校作高水平演出,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能够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使学生从中感悟科学的力量和人文韵味,产生追求真理的乐趣。

(二)建立上下齐抓共管的校园文化建设运行机制。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现阶段,应建立在党委领导下、以行政实施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做到条块结合、分层管理,把建设校园文化的工作落到实处。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建意识,学校各部门、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积极参与。大学内部结构主要由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三部分组成。管理者群体在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层次、构建优秀校园文化上应担负导向性职责,要理清创新理念,明确工作定位,进行制度保障。要明确规定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教师群体在育人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这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学生群体是学校的主体和工作对象,校园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充分发动、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才能达到提高他们素质的目的。因此,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要切实进行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调整与变革,处理好三个群体之间的定位、机制、关系、作用方式,构建系统合力,这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健全、合理的微观基础。

(三)建设良好学风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首先,就是建章立制,强化全院学生的学风建设意识。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内容、目标和主要措施,使全校学风建设有章可循。通过建章立制,把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计算机等级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和学生违纪率等作为二级学院、相关部门的业绩考核指标,强化全院师生的学风建设意识。高校还应该加快推进教考分离和考试制度改革,考试形式多样化,以遏制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其次,就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以奖学金为主导的学生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主动学习和奋发成才上来。如常州工学院通过改革奖学金设置方式,分设综合奖学金、分类奖学金

和专项奖学金:综合奖学金引导学生“学友专长,全面发展”,分类奖学金鼓励学生“学有所得,学有专攻”,其中还新设了学业优秀奖学金、学术科技创新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文化艺术奖学金、体育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奖励面总计达全校在校生的50%,最高奖项奖学金额达5000 元。通过评优树典型,极大的鼓励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再者,就是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培育正确的舆 论氛围。学校应注重发挥物化环境的育人功能,对校园的绿化、美化都应进行科学规划,只有科学规划,才能营造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校园内每一座建筑、每一条道路以及每一个绿化、美化景点不只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受,而且应该蕴涵着一种向上的精神,应该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在校园营造人文景观,寓人文知识于校园景点、环境布局、建筑风格、绿化美化之中。如常州工学院积极发挥常州历史上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资源优势,建造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教育。像“院士语林”(主要汇集常州籍院士的人生感悟、治学格言及对后学的寄语)、“秋白园”(纪念常州籍政治家、文学家瞿秋白)、赵元任先生雕塑(纪念常州籍语言学家、音乐家、科学家赵元任先生)等景点相继建成,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此外,应该尽量开设高层次的讲座。请大专家、大学者到校内讲学,内容也应涵盖教育、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学术氛围,使学生的科技和人文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不断提高。学校应该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严守学习纪律、规范学习行为。高校还应该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强化正面引导、监督,利用橱窗、广播、班会以及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以诚信为主题、以考风、考纪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只有营造出勤学、上进、文明、守纪的良好校园氛围和正确的舆论氛围,学风建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

题及其对策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与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昆明市内的大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还不够高,在构建与创新方面存在诸多的困难和疑惑。正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选择性、渗透性和持久性的影响,对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全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有着他的迫切性、科学性和必要性的。一般来讲 ,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即物质文化层次 ,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简单来说就是校园环境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 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如教育引导、激励约束、团结凝聚等许多重要的积极作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在成立几十年以来,校园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已初具规模 ,初有建树.但仍受多种因素的响和制约,校园文化建设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首先是物质文化建设有待提高,精神文化建设需大力加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和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虽然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但是其核心内涵仍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可是现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背离了这一宗旨。在新校区建设中,一味地追求规模和现代气息,致使新校区的建筑与旧校区的文化积淀相脱节,大学文化的魅力和个性物质文化的缺失,往往造成学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竞争力。而且,新校区地处郊区,与外界相对隔绝,校园文化易出现边缘化倾向。校园文化从内在看是一种精神,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要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指导,它是校园人格风貌和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精神文化建设隐含在物质文化建设 中,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目前很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普遍都偏离了这一宗旨。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功能作用无法充分彰现,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在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我个人认为应该突出特色性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特定的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特定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追求和办学理念。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更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对全校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进而提高大学的社会声誉。各高校只有在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上下功夫,才能扬长避短,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确立学校良好的形象,如学校的社会地位、社会声誉、领导水平、师资队伍和科研水平等,学校独特的礼节、仪式、传统、习惯以及学校的校徽、校歌、建筑、校园环境等符号标志等。其次应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另外,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她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对大学的生存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各高校要通过不断的总结提炼,提出自己的大学精神来引领广大师生员工朝着建设本校特色校园文化而奋进。

其次是空有规章制度,落实力度不够。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 和队伍,因此,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迫在眉睫的。制度文化建设应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是对网络带来的影响研究不够。信息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和普及,上网已经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校园时尚。它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行为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心理发展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校网络已成为学生的“第三课堂”。网络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开阔视野,扩大交往,更新知识的重要渠道,但网络文化资源的共享性、信息的开放性、环境的无序性使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的挑战。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同时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沉湎于网络世界,荒废了专业学习,甚至还有的学生对参加其它集体活动不感兴趣,这冲淡了校园文化的主题教育意义。一些非科学的世界观、伦理观、价值观趁机欲占领思想阵地,造成了严重的信息污染。.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强烈冲击研究不够,在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建立有效的管理化机制上,明显缺乏足够的思想和技术准备。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崭新载体,网络使学校校园文化从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相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法,互联网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并且正在逐步地改变着学校的多种工作方式。按照网络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抢占 校园网络文化阵地,应该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要健全网络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校园网和论坛的监管工作,加大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文化工作队伍,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以网络为平台与学生交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运用能力,能够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判断,能针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学生思想问题及时提供有效帮助的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另外,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逐步普及,我们相信今后的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必将发生质和量的巨变。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反映,也是一所大学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反映。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良好的校园文化还可通过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必将对社会主义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建设的当务之急。

第三篇: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答辩序号:1516053

目 录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 1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 2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 2

(二)二者都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 2

(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 2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2

(一)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理解存在偏差 …………………………………………… 2

(二)忽视企业成长阶段,盲目建设企业文化 ……………………………………… 3

(三)忽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 4

四、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4

(一)坚持因企制宜,构建实效文化 ………………………………………………… 5

(二)坚持开拓创新,构建特色文化 ………………………………………………… 5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文化 ………………………………………………… 6

五、结论 …………………………………………………………………… 7

参考文献 ………………………………………………………………………………… 8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将经营理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潜移默化整合到员工日常工作中,这是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本文试从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分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 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人员言行的集合,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思想、经营作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传统习惯的综合反映。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崭新的管理文化,企业文化具有人本性的特点,表达了一种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它从更高的点来研究企业管理,寻求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这与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来进行开发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获取价值最大化是一致的。因此,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核心地位的确定,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管理,将带来企业高效率的良性循环,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作为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自身,同时会对企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尤其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著名人力资源学者E·麦克纳指出:“人力资源的真正关注点就是组织文化,以及它的变革和管理。文化与组织战略、结构紧密相连,并对员工招聘、选拔、评估、培训及奖励等均有影响。”这个观点接触到了企业 文化与人力资源关系的实质内容。因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但是为人性发展寻求一条科学途径,也要使群体组织的力量得到最大化发挥,取得优异的组织效益。那么,就必须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目标,在个人与组织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能够担负这一任务的就是企业文化。同时人力资源政策本身也决定企业文化的性质和强度。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承担行政事务工作,还要更加关注组织的战略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力求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人性化。企业文化论者把组织看作一种文化,总结卓越企业的八条文化特征就可归纳为:行动至上;接近顾客;自主创业;以人为本;价值观念;本业为主;精兵简政;宽严并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这既是企业文化运用于管理的目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二)二者都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也逐渐从单一的职能管理向综合管理演变,企业的战略落地也需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支撑。一方面,企业要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另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也必须围绕着战略落地进行设计和运营。此外,企业核心资源日益知识化,使得人力资源愈来愈成为企业的“主动性”资产,使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并不是“服装、口号、徽标”等一些脱离企业管理实践而发生作用的纯粹精神号召,而是一种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为基础,在长时期实践中形成的综合性人际关系氛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公平适度的报酬、友好合作的工作环境以及个人长期职业发展的机会,同员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这样,企业和员工之间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契约关系:企业为员工提供种种经济和非经济的福利,员工则贡献出自己的工作热情和能力以及对企业的忠诚。这种互惠合作、相互信赖的关系,即是企业文化产生的土壤。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理解存在偏差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在国内得到认同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很多企业文化观

念和思想都没有得到共识,从多种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我们就可以窥见出我国目前对于企业文化理解的混乱状态。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特点、结构、影响因素、产生条件、产生模式、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理解偏差,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时出现了种种问题。我国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理解,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研究企业文化的时间不长。企业文化理论从出现到目前,也不过三十年的时间,发展不是很成熟。而我国对企业文化研究的则更晚一些,真正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原来我们并没有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因此也就谈不上去认真探讨企业文化的问题。所以,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就可能不深刻,不深刻就可能有差异,有差异就统一不起来,因而不可能使每个人都能全面理解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

二是对国外企业文化理论引进不成功。我国目前流行的有关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国外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及内容,存在着不同的流派,但是我们在引进该理论时并未加以区分,因而造成了国内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认识偏差。

三是研究人员的基础不同。我国研究企业文化的人员,有的是经济学界的人士,有的是哲学界的人士,甚至还有文化界的人士。这些来自于不同研究领域的人士,由于知识背景的不同,理解和信息来源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他们对企业文化理解的差异。

(二)忽视企业成长阶段,盲目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执行力,一方面因为企业对务虚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企业也对企业文化在实际中能发挥多大效用存在质疑。对于第二个方面,我们首先要明白两个问题:企业文化对什么有用?其衡量指标是什么?

我们知道,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反之,则降低企业的经营业绩。既然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那么衡量企业文化优劣及其作用的大小的指标,必然包含企业经营业绩这一方面。那么,反过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有哪些?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而言,影响其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

事实上,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有内外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

会、技术和法律等;内部因素包括战略、组织结构、制度、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国内企业从生存能力、规模、效率、管理和无形竞争能力等方面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优秀企业具有较大差距。根据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约3.5岁。很多中国企业遭受“幼年夭折”,而这些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为市场业务拉动增长型企业,处于企业成长的第一阶段。对于这类企业而言,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在于外部因素(如国家产业政策、资源优势)和内部因素(如战略、市场、人力资源等)而不是企业文化。因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企业文化建设会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为什么企业经营者直接负责的主要工作是战略制订而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原因在于,对中国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并非是企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与其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收效甚微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还不如多制定些战略、制度,多进些公关活动。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促进良好经营业绩的产生,但是,良好的经营业绩却不必然由优秀的企业文化而来。

(三)忽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由于领导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权力和个人魅力,使他可以通过他的决策、组织、指挥和控制行为,强行使员工接受他的意志和理念,以及有更多的机会展示他的个人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接受并模仿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因此,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正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领导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一把手”工程,所以才忽视了员工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被广大员工奉行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员工在企业中占绝大多数,他们是企业文化主要认同者和实践者。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创新是海尔文化的核心,员工的普遍认同和主动参与是海尔企业文化的最大特色,在海尔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将创新文化体现在各自平凡工作的实践中的模范人物。正是由于这些平凡员工直接实践和体现着海尔的创新理念,才使得海尔的创新文化在企业得以建设成功。因此,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达到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最终目的。

四、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为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因企制宜的原则,采取妥善措施,提升企业文化执行力,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普及,充分发挥员工主体作用。

(一)坚持因企制宜,构建实效文化

针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和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的人、财、物和建设内容上会有所差别和侧重。必须以企业的成长阶段为基础,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现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建设企业文化。

一是完善机制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企业性质及企业发展的长远出发,统筹规划、系统实施。在国有转制企业中,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合力共建企业文化的体制;在合资和独资企业中,可参照国际惯例,建立机制,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更能被投资商、公司领导及广大职工所接受。企业的各个层面紧密结合,互相协助把企业的各种理念规范物化企业的各种文化,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是要营造管理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文化滋生发展的土壤,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维护,有容纳企业文化同时又能反映企业文化的管理机制,企业文化根植于这样的土壤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借鉴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和国外先进经验,吸收先进的管理文化,因企而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借鉴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要联系自身实际,要有选择,不能一味模仿。

(二)坚持开拓创新,构建特色文化

先进文化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切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先进文化。对企业来讲,创新意味着创造性地破坏,就是要把自己原来成功与平衡破坏掉,创造一个动态平衡,要把自己原来成功的经验否定掉,不断地战胜自我,否定自我,这样,企业将会在所有的竞争中取胜。

一是要树立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是很难找到立足之地的。西方世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培育了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使冒险、创新成为民族的心理特征。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缺少创新的意识和开拓的精神,宣扬的是“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

所以谁也不敢冒尖,人云亦云,随大流,成了行为的准则。而现代经济的发展,靠的就是开拓、创新。敏锐的市场反应,极强的创新能力,果敢的开拓精神,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是要倡导个体创新。企业创新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它的主体和中心是人,人才是最重要的基础,而知识型、创新型人才成为这个时代支配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应当努力创造优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不断壮大企业的综合实力,使企业踏上一条更加辉煌的创新之路。

三是要提倡团队创新。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仅是依靠个人能力、个体创造来实现,更是企业所有员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的文化创新应着力引导、营造、开发一种与知识创新相适应的氛围,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源和知识资源形成最佳配置,推动团队协作创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并获得最佳效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文化

“以人为本”要求在企业的薪酬设计上与企业业绩相联系,并对业绩之衡量不仅是以单纯的数字为标准,而要更注重员工的潜力以及为公司所做的贡献,对那些具有执行力的员工给予更多的精神及物质上的回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执行力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一是明确并分析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实践表明,执行力需要一个明确目标。只有当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后,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让员工看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前途和方向,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二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企业的“执行力”最终表现为团队力量,要形成团队强大的执行力。正如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但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

三是重视员工,发挥其主体作用。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领导个人无法代替员工整体。个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努力实践无法代替企业整体的实践。重视员工,发挥员工主体作用可以从改革用人制度,合理选用人才,树立企业英雄等方面入手。

四健全民主制度,让员工直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企业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员工,让广大员工直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这样做有助于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五是关心员工生活,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企业要尊重和关心员工,在工作上理解和信任员工,经常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时时刻刻把他们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处处为他们分忧解难。只有这样,员工心中才会装着企业,才会真正关心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

五、结论

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着成功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人是管理的资源,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的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此在突出企业文化背景下谈人力资源,更具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总之,人力资源开发只有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更富有生命力,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处理技术性工作,也不单单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独有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从而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建立起在市场竞争中特有的竞争优势。事实上,一个企业只要能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一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坚,企业文化修炼,蓝天出版社,2005。

(2)陈维政等编著,人力资源管理,北京:高度教育出版社,2004。

(3)孔祥梅,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公共关系理论与技巧:[硕士学位论文],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10。

(4)张仪华,浅谈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活力,2007。

(5)欧绍华,刘志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与思考,中外企业文化。2010

致谢: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 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四篇:校园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校园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加强校园安全的重要性

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建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学校和上学的途中;而在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中,又以15~19岁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最高。

意外伤害不仅造成了大量儿童的永久性残疾和早亡,消耗巨大的医疗费用,而且削弱了国民生产力。不仅给孩子及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而且给社会、政府及学校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据调查,1999年~2002年间,北京市共发生学校赔偿经济损失的学生伤亡事故360余起,其中有一半以上学校在处理事故时遇到困难。

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妨害校园安全的隐患到底有哪些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二、校园安全常见的安全事故

一是不当活动事故。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

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二是挤压、践踏事故。放学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校园设深水池;体育设备不定期检查、维修、更换,有些危房在带病使用;校园设施老化。

三是交通事故。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

车等造成的交通事故。乘座货车或超载车辆而造成车翻人伤亡的事故。

四是体育活动事故。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

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五是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

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

六是校园暴力事故。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哥们义气拉帮结伙;为小摩擦使用武

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不良交往拉人下水;少数教师有体罚行为。

七是消防事故。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一是侥幸心理严重,导致老化的供电线路和设施仍在凑合着使用、消防器材不足、楼房过道设计不符合消防规定等等。二是消防知识缺乏,大多数师生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课极少上,发生火情更不知如何处理。三是管理措施松懈,如学生随便使用电器,煤气,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

八是学生身体特殊事故。因学生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

心理状态受到意外冲击而造成的伤害。

九是自然灾害事故。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差,遇到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防卫造成的伤害。

十是卫生事故。学校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

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卫生设施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已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

三、加强校园安全对策

(一)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属

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担负起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将行政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纳入监管范围。

一要进一步落实学校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中小学安

全和管理工作。

二要将加强学校管理和安全工作纳入各地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力量,健全制度,从思想上、组织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

三要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安全工作。要指导学校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四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及时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寄宿制学校建成后出现的治安、卫生、饮食、交通等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宿舍、食堂等建筑用房建设和使用标准严格把关,不留建筑上的安全隐患。

五要认真抓好学校防火、学生食堂和宿舍管理、学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坚决防止火灾、集体食物中毒、交通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六要组织开展面向本地区全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民工子弟学校的安全检查,逐一检查这些学校安全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校舍、食堂、自备水源、厕所等易发事故环境的隐患排查情况,做到制度预案不健全不放过,重大隐患不整改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二)加强检查消除隐患中小学校要在春秋季开学前,普遍开展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地方各级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要以农村中小学为重点,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指导督促学校把上级部门对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和措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要将督导检查情况向当地政府反馈,并在行政区域内进行通报。要把督导检查结果和学校安全工作情况作为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指标。

(三)加强教育提高意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与当地公安机关和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密切配合,围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主题,深入组织学生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日”、“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等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中小学校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一次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分级分批组织开展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安全管理培训。要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培训计划,将安全管理纳入校长园长培训内容,通过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培训内容为有关中小学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常见事故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校长园长和学校其他安全管理人员集中进行安全管理专门培训。中小学要组织全体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学习安全知识,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保护能力。

(四)加强合作齐抓共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安监、卫生、文化、建设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重点问题,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把中小学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要会同卫生部门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效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五)落实《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一是对发生在校园及周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实行专案专人责任制。

二是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

三是根据需要向学校、幼儿园派驻保安员,负责维护校园安全。四是选派民警担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负责治安防范、交通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每月至少到校园工作二次。

五是在外地交通复杂路段的小学、幼儿园上学、放学时,派民警或协管员维护校园门口道路的交通秩序。

六是在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设置完善的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设施,在学校门前的道路上施划人行横道线,有条件的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

七是在城市学校、幼儿园周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上学、放学时段的临时停车泊位,方便接送学生车辆停放。

八是对寄宿制的学校、幼儿园,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监督检查;对其他学校、幼儿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并督促指导其依法履行消防职责。

(六)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六条措施》一是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认真落实《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切实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二是迅速组织力量对学校周边地质和校舍情况进行排查,凡发现地质隐患的要迅速报当地政府妥善处置,对排查出的具有安全隐患的教室要停止使用,必要时可以临时停课。

三是每逢开学、放假前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安全意识,特别是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四是学校每学期要对校车的安全保障、驾驶员资格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禁租用个人车辆接送学生,凡是用于接送学生的校车必须经交管部门审核合格。

五是寄宿制学校要配备教师或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宿舍,落实夜间值班、巡查制度,坚持对寄宿学生实行晚点名和定时查铺制度。

六是杜绝将学校校园场地出租用于停放社会车辆,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活动。

校园安全是一件忽略不得的大事,只有群防群治、加强管理,才能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

第五篇: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青铜峡市第四小学

马金环

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品位,促进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纵观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绩显著。近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德育功能,努力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从总体上来讲,我校校园的主流文化是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

首先建构了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学校围绕“管理上档次”,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规范了教学行为,优化了学生管理,提升了后勤服务质量,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其次是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培育精神文化。学校通过网络、橱窗、标语等宣传教育阵地的建设,营造和谐进取的精神文化氛围,促使广大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态势。通过大力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主题教育,打造积极健康的活动文化,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挖掘了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发展个性,增强自信心。

第三是高度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不断推进校园环境美化、净化、亮化工程,优化了校园环境,营造了浓郁的人文氛围。在校园物质文化创建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在创建文明校园中的作用。

二、当前我校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比较单一。目前我校校园文化更多地是依托于活动文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的人文景观非常单调,缺乏系统的有个性的校园宣传标语。教室美化工作还没有形成气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面墙都说话。一草一木,一楼一石,一墙一砖都应成为文化的载体,我们任重而道远。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要进行总体规划、系统的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实施。所以我校亟待制定一个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三、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认真制定措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

1、实施精神培育与弘扬计划

----重视对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修订校训,征集校风和校歌。

----要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唱响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旋律。----对学校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要及时组织采写报道,进行广泛宣传。

----重视与学校相关的重大的节日、纪念日的活动,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纪念日确定为学校重大活动,由学校统筹组织,使有关部门形成合力,把这三个活动办成隆重、热烈、有影响力的活动。

----重视对反映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史资料的各种文书资料、声像资料的搜集与归档工作。

2、实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计划

----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为养成中的功能。

3、实施师德建设计划

----大力倡导“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良好师德风范,鼓励和引导教职员工自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教风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教职工德才兼修。校党委每学年评选表彰一次师德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包括优秀班主任),同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教职工,要予以及时处理,达到严肃教风,净化师德环境的效果。

4、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精品计划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培养学生尊师、爱校、敬老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文体艺术活动。按照“大型活动精品化、中型活动特色化、小型活动经常化”的活动思想,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

下载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浙江嘉兴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曹小明 (载《当代社科视野》2012.10)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嘉......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篇)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 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不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胡 蒙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北碚 400712) 摘 要: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国有企业对于经济的增长......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社会不断发展,市场经营环境越来越为复杂,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提升。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于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肖惠(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 湖南省娄底市 417009)【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源,对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凝聚企业员工的思想,激发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都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在通过不断地努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尽管取得了......

    浅谈县级会计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浅谈县级会计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与会计文化建设是息息相关的。会计文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道德等社会环境下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