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意象内涵,还原诗人情感
把握意象内涵,还原诗人情感
——浅谈诗歌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宁波中学语文组 柴汛汛
[摘要]: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往往是“言在此意在彼”,借助于一系列积淀着丰富文化内涵和特定审美情趣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但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就面临这一个阅读难点:如何通过意象来还原作者的情感。这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在诗歌阅读时面临的一个难点。本文力图从把握意象的内涵特点,明晰意象在抒发作者情感时的作用这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解读意象歌,领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在诗歌阅读中,意象毫无疑问是解读诗歌,把握诗歌主旨的关键。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才会有深挚的审美情感。如果对意象没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体会,那么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也必然是模糊的,对诗人情感体会也是肤浅的。
从目前来看,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的意象,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但是这同时也是现在学生学习诗歌的一个难点。学生除了像小和尚念经一样会背诵一些名句名篇之外,一碰到陌生的诗歌,对诗歌中的意象,大多不解其义,或者只会简单地套用已学意象的内涵,对诗歌的内容无法正确理解,更别提对作者蕴涵的情感的理解,对写作手法的鉴赏。
那么如何解读意象,积累意象,从而达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的目标呢?我们不妨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入手,先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诗为什么需要意象?
最简单的回答是化抽象为具象。语言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特点与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性是矛盾的。因此,诗人必须寻找到一个途径,将语言符号通过一定的技巧转换为艺术符号来完成审美传达。这就是古人所谓的“立象以尽意”。
如“旅人愁思”这种抽象的意义,就需借助“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中“孤馆”“杜鹃”这样两个意象来表达。当然,诗人也完全可以借助“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颖《黄鹤楼》)中“日暮”“烟波”这样两个意象来表达。这就是诗歌含蓄、凝练的表现,诗人往往不是直接流露情感,而是借助于一系列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审美情趣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是“言在此意在彼”,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言效果。
但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就面临这一个阅读难点:如何通过意象——这一表达特定情感意义的语言符号——来还原作者的情感。于是,我们就明晰了目前学生学习诗歌的症结所在:学生缺少通过意象来还原作者情感的能力。
为解决这一诗歌教学的难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分两步来解读意象,还原诗人的情感:
一、把握诗歌意象的内涵特点;
二、明晰意象在抒发作者情感时的作用。
把握意象的内涵特点,是解读诗歌意象的基础。请看下面两句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和“落日”是两句诗中很精彩的意象。这两个意象应怎样理解?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这两个意象的内涵特点。“浮云”,来去匆匆,漂浮不定;而“落日”,倚着黄昏的树梢缓缓而下,似是对万物的眷恋与不舍。正是因为“浮云” 与“落日”的这一特点,才让人不禁联想到只身在外漂泊的游子,联想到对熟识故人的浓浓依恋。
因此,理解意象,我们必须把握意象丰富的内涵。一个意象的内涵,与这个意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关,而正因为这些意象本身具有浓厚的诗意内涵,才触发了不同诗人的不同感慨。比如大雁,为什么总会在诗人心中投下浓郁而忧愁的影子?就是因为大雁是候鸟,每年秋分后飞往南方,据说到衡阳即止,不再南徙;第二年春分后北返,路过中原,回到北方大漠中。于是定期迁徙回家的大雁在漂泊者心中自然就成了思念亲友、感伤飘零、盼归故乡的情感的触发点。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分析诗歌意象的内涵特点时,还必须关注意象内涵具有多层面性。诗人总是依据自己的表达需要,选取意象的某一层面,来抒发自己的情思。这就需要在解读时深入体会、分 析具体语境中诗人选取意象的侧重面,从而准确把握意象内涵特点。
例如“柳”是古典诗歌中文人骚客较衷情的一个意象。最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关于“柳”的诗歌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而贺知章和李白又云②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杜甫诗云④“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而王昌龄却说⑤“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白诗云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而曾巩却说⑦“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通过仔细揣摩,分析各个意象的修饰语赋予意象的指向和强度,我们会发现各首诗句中“柳”有着不同的内涵特点:①是随风飘拂的依依杨柳②是长长地,挂满嫩绿色绿叶的垂柳,再现春景之美③是报春的柳,悄悄传达春的希望④是袅娜美丽的杨柳⑤是春日青青、充满生机的杨柳⑥是送别时赠送的柳⑦随风飘忽不定、放肆狂舞、柳絮漫天飞舞遮住日月的柳。正是因为作者在诗歌中选取的意象内涵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推想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也就不尽相同了。
紧接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把握了诗歌的内涵特点之后,我们如何准确还原诗人当时在诗中寄寓的情思呢?例如上文曾巩诗中提到了“杨柳”具有随风飘忽不定、放肆狂舞、柳絮漫天飞舞遮住日月的特点,那么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这是诗人在借着“柳”与“柳絮”这意象来讽刺在权势的庇荫下猖獗一时的小人呢?
因此,我们还必须了解在诗歌中意象抒发作者情感时所起到的作用。所有的意象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浸染着诗人的情思,它的目的是来抒发诗人所表现的是某一个特定的情思。
不了解意象的抒情作用,就很难真正把意象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如骆宾王的“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愁”(《在狱咏蝉》)和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雨霖铃》)中的意象“蝉”,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意象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明确意象抒情的作用来领会诗人的情感。“蝉”生长在夏季,餐风饮露,古人常以“蝉”象征高洁。在这里诗人骆宾王以蝉喻自己品行的高洁。另外,立秋以后的蝉活不了多久,秋雨后蝉声更是悲凉,在这悲凉的寒蝉的烘托下,柳词所表现出的别离之时抒情主人公的凄清悲凉之情更是跃然纸上。
对于意象的抒情作用,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三类:
(一)比喻、象征作用,(二)正面烘托情感作用能,(三)正反对比衬托情感作用
(一)比喻、象征作用。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体化,从而增强诗的表达效果,这是诗人寄寓情感的常见手法。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意象“就是来比喻、象征抒情主人公,意象本身与意象所隐喻的抒情主人公有一定的相似点,这个相似点便是理解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关键——意象的内涵特点就是抒情主体的精神特点。如意象“梅”不畏严寒、凌寒绽放的特点就通常比喻抒情主人公品行性格坚毅、不畏艰难品质,而“荷”出淤泥而不染、洁白无瑕的特点,也通常来比喻抒情主人公不同流合污、保持自我高洁的品质。
再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在词中刻画了在风雨中寂寞开放,零落却依然保持清香的梅的形象,如果我们理解了这是诗人以“梅”自喻,那么我们就能比较容易的理解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寂寞、却依然不愿同流合污要保持自己高洁品质。
(二)正面烘托情感作用。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营造一种悲伤或喜悦的氛围,从而更好地来烘托诗人的情感。通常我们所说的以悲景衬悲情,以乐景衬乐情就是意象烘托抒情作用。
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诗都由各种意象所组成,枯萎的藤条、苍老的古树、暮色思归的乌鸦、漫长的古道、凄冷的西风、旅途劳顿的瘦马、缓缓落山的夕阳,这些具有衰败、凄凉、孤寂特点的意象,巧妙地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很好地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仿徨悲苦的情怀,我们也更容易地体会到诗人这种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孤寂与思念之情。再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意象为全词奠定了离别时的凄凉、伤感的基调。而其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杨柳”与别情有关,“晓风残月” 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的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酒醒后的惆怅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凄凉的意境,更烘托了伤别离的悲凉情怀。
(三)正反对比衬托情感作用。对比反衬情感作用,一是指通过把诗的上下联中,以某类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不同意象组合在一起,借以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组合方式。对比式意象组合由于将截然相反、相对的物象艺术地组合在一起,突出了抒情主体情感的变化。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又如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首诗同样是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对比式反衬作用,还可以指用对立面的意象来反衬抒情主体的心理,比如用良辰美景气氛来衬托忧思愁苦的心情,来突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所说“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的抒情效果。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在诗歌中,诗人用意象描绘了一派怡人的风光: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于是我们也能顺理成章地领悟诗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
综上所述,在诗歌学习中,虽然诗歌的意象复杂多变,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意象入手,学会分析意象的内涵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明晰意象的抒情作用,来还原诗人倾注在诗歌中的情感,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读懂诗歌,并且把诗歌的学习引向更深,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第二篇:把握素质教育内涵
把握素质教育内涵、锻造教学质量品牌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王安元
近年来,百家湖小学在上级教育、教研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分析当前教育教学形势,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准确把握素质教育内涵,突出以教学工作为重点,努力消除盲点,以锻造质量品牌为归因,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不断巩固和发展学校综合教育教学质量的领先而又持久的竞争力,为十年百小谱就了一段绚丽的华章。
一、重在引领,实施“人文与制度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实现向管理要质量
明确的管理目标,务实的管理举措是打造质量品牌的坚实基础,抓教学质量,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办法。依管理促规范,靠管理出效益,已成为我校全体教师的共识。本,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坚持严格要求的同时,更体现出“人文性、务实性和导向性”,有效调动了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凸显出了管理的质量效应。我们的主要管理运作机制有:
①目标机制。每学年初,教务处一班人依据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结合部门实际,讨论并拟是出部门及个人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并与此同时校长室鉴定“目标责任状”,责任状中涵盖了教学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常规管理、师生文化活动、质量建设乃至校本教研的数量和质量等)。这样的“责任状”,对工作既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更有监督作用;既增加了工作的压力又提供了动力。
②监控机制。我校的教学监控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行政视导”。每学期四次,视导坚持听、查、评、议相结合。期间,既可以发现教学中成功的典型案例,又可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适时的反馈与交流,引领教师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二是“五认真月查”。五认真工作是教学质量最基本的保证。为了更好地敦促管理此项工作保质、保量的落实,我们采用了每月“一查一反馈”的方式,每月月底组织教研组长、部分教师代表与教务处负责同志一道检查,检查后由教务处执笔形成文字和数据,集中反馈。对五认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中肯意见并限期纠正,对其中一些创新性的举措或设计,我们给予充分肯定,并倡导推广。如“集中备课”中的群体疹断、个案反思以及生成性教育资源的捕捉与应用;“作业”中的“五人一小组,两周一批阅式的循环日记”、“我的作 业我设计”等诸多新颖创举,均通过我们的月查得以发现并推广。三是“质量调研检测”。每学期除期中、期末学校统一组织学科质量检测外,我们还对各年级的主要学科进行不定期的阶段性调研抽测,以便及时发现学科质量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提供导向性指导意见或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了各科质量的均衡提升。
③激励机制。在李洪祥校长的办学理念中,一直追求文化立校。他多次告诫我们:抓质量,首先是“抓人”,抓人的思想和境界,抓人的态度、价值观和主观能动性,这是质量提升的根本所在。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学校通过“与大师对话”、“激情演讲”、“树立典型”等多种途径不断地唤醒和激励教师对教育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树立对教育事业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珍惜境遇、静心以待”、“让高尚站立,那是一生的雕琢”、“投入百分百,质量百分百”等为题的征文演讲,正是我校教师群体精神境界的真切写照。除了基于精神领域的引领与塑造,学校还加大了对质量建设作出贡献的物质奖励力度,制定并设施了“百家湖小学质量建设奖励办法”,对质量建设有功集体与个人给予重奖。仅04上半年,此项兑现奖励资金近达万元。
④垂范机制。早在学年初的第一次行政例会上,校长室就对学校所有中层提出了“三多三少”的要求:少空谈、多做事;少计较、多奉献;少应酬、多学习。在百小,有严格的领导重范制度。学校专门制定了“百家湖小学行政干部年级组蹲点式管理办法”;每学期校长室与行政人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严格推行“行政献课周”与“青标、带头人教学示范周”活动;学校绝大部分中层干部均担任语、数等主学科教学,并从教学工作质量和教学绩效上作出硬性规定。
领导的垂范是无声的号角。老师们看在眼里,敬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上半年的毕业班有两位行政在该年级担任主要学科教学,学校没有作什么硬性的时间规定,但他们带头起早贪黑、提优补差。很快整个年级组所有主要学科的任课教师自动加入到了这个行列。像是得到了无声的命令,又像是铆足了劲的发条,全身心地投入到提优补差之中。“五认真月查”,我们专门设立了行政五认真展示区,并要求比教师提前一小时摆放在指定的区域,以便供后交五认真材料的老师检查或参阅。这是一种垂范,一种暗示,更是一种激励。
二、基于校本,以科研促教研,促进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是教师。新课改的成败与得失,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理念与专业化水准,而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推进器,是吸收、消化与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催化剂。近年来,我们已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与教研模式。如:“一二三四五”模式(即一个论坛、两块阵地、三课活动、四个学习组、五个一工程);“三性五结合”模式(即全员性、针对性、前瞻性,自学与讲座相结合、请进来 与走出去相结合、自我钻研与拜师学艺相结合、专题研究与教学比武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成果交流相结合)。除了继续坚持这些传统培训与教研模式外,今年我们还提出并实施了“课题驱动式”的校本培训与教研的新思路,即以省级课题“开发区儿童文化建设的研究”总揽全局,把文化作为课程之魂(成尚荣语),以“儿童文化与新课程”、“儿童文化与课堂教学”等相关子课题的研究为突破口,以科研促教研,有力促进了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现场一:让儿童文化流淌于课堂教学之中
这是某个星期天的上午,全校的教职工都来了,市教科所副所长宋宁、主任章宏也到了。阶梯教室里一股研究的热浪扑面而来。悬挂的横幅、本次研究的专题——“让儿童文化流淌于课堂教学之中”异常醒目。两位青年教师在众多目光的期盼中登台亮相。其中一节语文课教师利用古诗中的情节,课中把表演带进了课堂,原汁原味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一节数学实践课——单脚跳,把游戏引入了课堂,孩子们在与同伴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知识、领悟到了内在的思方法。课后,全体教师就“儿童文化进课堂”为话题与两位市内专家进行了互动式交流,问题尖锐、场面火爆,把本次教活活动推向了一个个新的高潮。
现场二:撰写教育循环日记
受苏州市朱永新教授“教育在线”的启发,我们发动全体教师都来撰写教育循环日记,可以是教育叙事、可以是案例反思、教育随笔,让教师对“儿童文化的研究”与对“新课程的诠释”落到实处。共分成两个组——教育教学组、行政科研组,要求把自己的理解与思考每天撰写完后在第二天8:00前务必把循环日记本递交到下一位教师手中,日记可长可短,但要有感而发,由情而生。目前,我们已整理记录了四大本教育手记,遴选出的部分佳作,准备出版一本专著。部分青年教师在循环日记的带动下,已养成了每天写“教育日记”的好习惯。
现场三:话题展开式的教研活动 我校的教研专题是在“儿童文化”课题指导下的有关新课改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我们在双周三下午进行校本教研时,要求每个教研组都带着一种思想,带着一个研究专题去“做课”、“评课”,杜绝盲目性。围绕某一个话题“深入展开研究”,切实使校本教研发挥出实效。做到研讨前有准备,研讨中有诠释、研讨后有提升。
现场四:头脑风暴式的科研沙龙
围绕着省级课题“开发区小学儿童文化建设”的研究,我们每月科研骨干教师都要在一起以沙龙的形式研讨。交流子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中的困惑、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儿童文化、如何营造校园“儿童文化”等,每月的科研沙龙也是我们校本培训的一个重头戏,她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舞台。沙龙的内容不仅及时地记录、整理,还要在家教互动刊物《桥》上发表,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内驱力。
在课题研究的驱动下,教师对新课程、对儿童文化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更多的感悟。与课题有关的教研论文在近两年省教海探航征文大赛中,三篇获一等奖,十篇分获二、三等奖。
三、立足课堂,努力实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的零距离,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质量高低在乎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课程理念只有在真正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后,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与效益,才能转化为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是我们提高质量的最关健的环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的整合与效益最大化是我们的追求的理想课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我们倡导的课堂学习方式。为了突出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我们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观摩、示范、竞赛等活动,着力引导教师将目光投向课堂,将质量的成败引向对四十分钟效益的追求上。
校内的三课活动。即行政领导的放样课、区青标、带头人的示范课、各教研组的每周献一课活动。这是我们锤炼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硬性规定,也是检验课改成效的试验场。“每周献一课”由各教研组在教师申报的基础上统一协调安排,上报教务处备案(由教务处督促实施);“行政放样课”“青标、带头人”的“示范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一般分别安排在每学期的第六周和第十周。在此期间,每天安排两节示范课,所有空课教师现场观摩。上完课后要求做课者联系课程理念与 标准谈一谈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方法运用、课后得失等。听课者可提问亦可发表听后意见,这样的互动交流使得此项活动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和研究性。无论是做课的还是听课的,都能从中得到诸多的思考与启迪。
“五四杯”赛课活动。我校的“五四杯”青年教师的赛课活动,每年一届,今年为第五届,计有三十位青年教师踊跃参赛,经过首轮激烈的角逐,最终有13位新秀闯入最后决赛。课堂上他们各施所能,尽展才华,充分展示了百小青年教师群体的优秀素质和蓬勃朝气。受邀参予活动观摩的兄弟学校领导由衷的羡慕道:“难怪百家湖小学发展的这么快,我们是没办法同你们比的,我们没有这么多的青年教师,更没有这么多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不仅是为青年教师们构筑成长切磋的平台,也是对学校落实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检阅,精彩纷呈的课堂也同样昭示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与兄弟学校会课活动。除了开展本校的课堂教学活动外,我们还积极参与或组织与其他省、市名校或区内兄弟学校的教学交流活动,借他山之石不断打磨与雕琢自身之玉。如:04上半年,我们与安徽马鞍山市健康路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会课活动;与北京东路小学的作文教学互动观摩活动;下半年与游府西街、五老村等名校名师的语文、体育、美术等学科的课堂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广大教师创造了良好的锻炼契机,也为学校打造效益课堂、雕琢精品课堂,孕育了厚重的底色。
仅04,我校青年教师在市、区组织的课堂教学优课评比中,2人分获市一等奖,另2人荣获区一等奖。
四、着眼两全,准确地把素质教育内涵,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领先而又持久的竞争力
面对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强烈呼声,区教育局已是连续三年召开以“质量”为主题的教学工作专题会议。面对逼人的形势,参会的李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一面传达区局会议精神:“理直气壮抓质量”、“讲质量有理,抓质量有功”,同时又告诫全体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处理好课改与考试,考试与质量的关系,既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又要区分考试与应试;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质量观。对质量的理解他还作了一个简洁而又贴切的界定:“分数≠质量,分数+基本素养+个性特长=质量”。李校长的这些观念无疑准 确地把握住了素质教育质量的方向与内涵,为我们制定教育教学措施、抓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正确导向和坚强的思想支撑。
1、以抓毕业班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促进各年级学科质量的全面攀升
毕业班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质量的终端显示,历来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本适逢全区多年末遇的大统测,更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学期初,我们即提出毕业班工作要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排除一切干扰,全力以赴,时间上给足,物质上保证,集中群体智慧,研究课堂、研究复习、研究命题。毕业班的十三位语、数、外教师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对照本班教学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家校联系、互动辅导、提优辅差、分类整理、针对训练、资源共享、协同教学等,他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到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之中,为学校在全区统测中最终夺冠付出了超乎寻常的汗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毕业班老师工作精神的感染下,全校各个年级的老师都自觉得以他们为榜样,视学校荣辱为个人荣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质量建设之中。紧接着毕业班之后的三年级市、区统测,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举摘得全区第一的。
2、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指向,大力开展丰富且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素质教育质量观的全面落实
为了避免教师抓质量走进应试的误区,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一次全校范围内的大讨论:“我们应当确立怎样的教育质量观”。通过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应当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力为主要追求;应当在承认功利的同时,追求功利的超越。讨论也使老师们认识到:追求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与当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质量观并非水火不容。试想,“一个学生如果有一手漂亮入体的钢笔字、有一口纯熟的普通话、有相当数量的课外阅读和积累、还能常常写一些言之有物、叙之有情的日记或周记……他的语文考试成绩会差吗?一个学生如果形成了较强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建立了相应的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动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他的数学考试分数会低吗?”——一定不会!
在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了质量的实质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活动,力图通过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也是想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导向:不 要一味地钻进题海里,搞机械、重复式训练,这样做教师辛苦学生也乏味,效益自然不会高。我们就是要大力开展一些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保证学生学习力的活动,以提高我们教学质量持久而又全面的竞争能力。
本,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先后开展了“读书节”、“信息技术节”、“体育节”和“艺术节”四个大型的校园文化特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热情。他们或在书海里神游、或在互联网上点击、或在优美的旋律中陶醉、或在运动场上欢呼雀跃……活动中学生们展示出了儿童特有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兴奋力,恣意发挥着他们的灵性和才智,尽情享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愉悦。校园文化活动不仅缓解了学生们紧张的学习生活,调节了身心,更重要的是将他们引向了生命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每次活动,学校都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各条块协同运作,确保了活动的成功与成效。以其中的读书节为例:我们设计了五项内容:藏书小状元评比、“我最感动的一本书”主题征文、现场作文竞赛、百科知识竞答和美文诵读。为了使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爱书、读书和写书的热情,养成以书为伴、与书为伍的好习惯。我们从宣传造势(打出醒目横幅:“读一切好的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全员发动(全校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悉心组织(设立五个工作组,协同运作)最后到总结颁奖(本着引领与激励的原则,百分之百的班级获得了集体奖项,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获得个人奖励),历时一个整月,让孩子们充分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体悟到了读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收获。适逢六一期间,来校庆祝的嘉宾耳闻目睹了其中的部分活动,他们对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热情与智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十年百小,对于教育质量的追寻是永无止境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咬定青山,目标高远,以我们一贯的勤勉和执着,打造出社会满意的一流的素质教育质量品牌!
第三篇:把握诗歌的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探究
意象是融入情感的物象。把握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对意象的理解,要分步进行,一是意象的确定,要明确哪些词语可以成为意象;二是要明确意象的物象特征,即“象”的自身特征;三是体味“象”中之“意”,即诗人寄予于物象中的情感因素。而理解意象还要理解古典诗歌的意象隐喻性的特点。
第一种是带有诗人独创性的隐喻意象。例1: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这里的“石”与“竹”在诗人心目中都隐喻着诗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例2: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诗中的的“春雷”隐喻着新的社会变革,“只待新雷第一声”是抒发了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的迫切愿望。例3: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诗中的“荦确坡头路”,正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之路。理解了这一隐喻意象的含义,再结合对“莫嫌”、“自爱”的品味就不难理解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的品格了。例
4、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诗中的“风水”的意象暗示了作者仕途坎坷的经历,“风浪”既指自然的风浪,也指社会的风浪、政治的风浪。“瀑布”、“滩雷”隐喻艰难险。理解了这几个意象的隐喻的含义,我们就理解了诗人表达的是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高洁傲岸气度。例5:[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①,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诗中的“鹦鹉洲”隐喻隐士所居之所,“青山”、“白云”、“门前流水”、轻“舟”“小径”构成的]了极澄至净的世界,何尝是“红尘”外的仙境,又何尝是现实中实有的景观,它乃是“渔父”心灵中的圣所,理想中的“隐士”精神世界的“物化”罢了。“渔父”形象象征了不求功名、不慕荣华富贵而独善其身的人格精神象征,诗中同时也有,以“青山”、“白云”喻其高洁脱俗,以轻“舟”、“流水”状其自由洒脱的意思。例
6、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中以“蓬莱文章建安骨”来隐喻东汉建安的诗文,以“清发”来比喻谢朓诗的青丽及在诗歌上的承上启下之功,以“欲上青天揽明月”来隐喻他们的 伟大的抱负,以“抽刀断水水更流隐喻排解不开的愁绪,以“散发弄扁舟”来指代隐居。诗的后半部分,几乎句句包 1 含隐喻。
例
7、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以“沉舟”、“病树”比喻过去坎坷的政治经历,以“千帆过”、“万木春”来隐喻美好的前景,情感表达含蓄有力,生动形象。
第二种是具有约定俗成的隐喻意象。
1、“日”:“日”一般隐喻皇上或皇上的恩遇,例如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就以“日影”隐喻皇上的恩遇。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以“日”来隐喻皇上。杜甫的“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亦是如此。
2、“云”:“云”往往隐喻一种超逸的心境或指代隐居,如:柳宗元的《鱼翁》“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杜甫的《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王维的《归辋川作》“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云”有时与“浮”及其他的字组合,又指代游子或远别,如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杜甫的“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云”还有隐喻奸佞、人事沧桑等,如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句和杜甫的“锦江春色来天地,与垒浮云变古今。”
3、另外唐代还用“白鸟”、“白鸥”、“海鸥”、“麋鹿”、“松”、“江海”、“采药”、“鸾”、“鹤”来隐喻隐居或一种隐逸的心境。
4、“落花”隐喻青春、生命的短暂,司马扎的《宫怨》“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是借助“落花”的意象来表现宫女的青春白白流逝,以慨叹宫女的不幸命运,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中的“落花”隐喻王朝的衰落和身世的凋零。
5、“流水”往往是时间流逝和繁华如烟云的象征。如“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刘长卿的《经漂母墓》“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流水还有隐喻愁和超逸的心境等意思。如李白的“昔日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中“流水”的意象就隐喻着长久流逝的时间的含义。
6、古人有关离愁别绪、思乡思亲、春思秋悲的隐喻主要有“草”、“春风”、“水”、“江”、“雁”、“雨”、“烟雨”。“蓬草”(隐喻流落飘零)、“枫树”、“梅”、“柳”、“捣衣”、“砧”、“芦荻”、“蒹葭”、“凫雁”、“梧桐”、“啼猿”和“笛”(笛声最易勾起人的离愁别绪)。
先看“草”的隐喻: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杜牧的《 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杜牧的《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刘长卿的《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江皋见芳草,孤客心欲绝。”以上五个以“草”为意象的句子,都是表现愁绪的。“草”的意象,已经积淀着离愁别绪的意味,只要表达离愁别绪,诗人就用这个意象来表达出这样的愁绪。“春风”也是表现愁绪的。例如:崔国辅的《怨词二首》“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李白的《春思》“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贺的《男园十三首》其一“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熊孺登的《湘江夜泛》“江流如箭月如弓,行尽三湘数夜中。无那子规知向蜀,一声声似怨春风。”以上四例都是用来表现愁绪,往往带有对比的性质,二到三例,除隐喻“春情”外,还带有写景抒情的渲染映衬的意味。
“水”或“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诗中的“江”和“水”,来表现离愁别绪、思乡思亲、春思秋恨。另外,“水”也往往与“烟”结合起来表现愁绪。“雁”:“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温庭筠《苏武庙》)“梅”、“柳”一样,往往隐喻离愁,“梅还暗示相思,思乡思亲等。如:“胡儿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闻笛》宋济)。梅暗示相思,跟与它的出处有关系(如南朝民歌《西州曲》“忆梅下西州,折梅寄江北。”就以“梅”起兴寄托思念。
下面再介绍几种常见意象所表达特定含义的例子: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菊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⑥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陆游、王冕都有咏梅的杰作。⑦松——坚贞高洁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⑧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又由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又成为诗人笔下高洁的象征。
⑨梧桐——常常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⑩其他如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鸟,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常作离愁别绪的象征;鸿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等等。
看看以下的两首诗,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感情的? 《长城闻笛》杨巨源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诗人以“笛”为核心意象,还用了“霜砧”、“夜月”、“秋风”、“梅花“四个意象生动形象含蓄宛转地表现了边关将士思念家乡的情感。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 刘长卿
万里猿啼断,孤村客暂依。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旧路青山在,馀生白首归。渐知行近北,不见鹧鸪飞。
诗人运用“猿啼“的意象,渲染出浓浓的凄凉之情,接着用了“雁”、“暮”、“鹧鸪”的意象来强化这种感情。
第三种是有些词语具有特定的借代的含义。例如:“采薇”代隐居,“七尺”指男儿,“轩冕”代官,“双阕”指宫殿,“投笔”指从军,“请缨”为杀敌,“钟鼓馔玉”、“钟鸣鼎食”指富贵,“丝竹”、“玉箫金管”代乐器或乐手,“折腰“指屈就,“趋走”代官场经营,“纨绔”指贵族子弟,“儒冠”代书生,“柴荆“代破门或破房子,“蓬荜”指穷舍,“渔樵”代流落乡野,“草泽”、“蓬蒿”指民间乡居,“刀尺”、“砧杵”指做衣,捣衣,“雕虫”指读书做文章,“沾衣”、“湿襟”代流泪,“翠薇”代山,征棹“代行船,“銮舆”代帝王的车,“烟尘”代战争,“一卧”、“高卧”、“卧”代隐居出世,表现隐居者的闲适,“书剑”既指通过读书求取功名,通过从军、投笔来获取功名,也指文才武略。“丹青”、“粉绘”代绘画,“吴钩”、“玉龙”代兵器,“紫骝”代马,“秋香”代桂花。
大连市旅顺中学语文组
戴勇
第四篇:把握题目的内涵
把握题目内涵,拒绝贴标签
第一步
一、原题回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修炼始于点滴,走好第一步才能奠定人生的基石;智能发展重在探索,迈出第一步才能呈现预约的精彩;梦想成真贵在创新,尝试第一步才能做到出发就会到达……前行之路沟沟坎坎,走稳自己第一步,才能走好今后每一步。
请以“第一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榜上有名(57分以上)
宋力 张颖慧 王涵 邵庆龄 丁萍 周璐
三、题目内涵
第一个步伐,是一个过程的起始
第一步不是第一次,第一个。
第一次包饺子,包饺子的第一步是擀面皮
看材料:可以但不拘泥 第一步是点滴的积累 第二层意思强调“第一步”探索性的意义
第三层强调“第一步”贵在创新
四、如何打开思路
1.第一步很重要,奠定方向。(一般)
反:第一步并不重要,人生路长不在于第一步。
2.怎样走好第一步。
选角度:
讲清内涵,将一个词变成一句话。
童年时人生第一步。
成功第一步是挺起脊梁
作文第一步是积累,而不是精心打造华美的开头。
文学创作第一步是关注生活。
例:黄土坡,破窑洞,北风吹。路遥把他的第一步扎根在黄土高坡弥眼的风沙里,把自己定位为农民文学的平凡作家。他踏出了这一步,便似踏尽了他的一生,从容不迫地诠释了农村百姓悲欢离合的人世百态。路遥将他的第一步烙印在腥腥苍凉的黄色泥土上,便注定了他的方向只能是高坡上那个亮着煤灯,烤着灶火的“平凡的世界”。
五、贴标签的现象
那民国时期的才子李叔同,当他无法
找到梦想与现实的出路时,他辗转反侧,思量再三,终于解下一切束缚,超脱世俗,专注佛学,迈出坚定的第一步。
那民国时期的才子李叔同,当他无法找到梦想与现实的出路时,他辗转反侧,思量再三,终于解下一切束缚,迈出坚定的第一步。超脱世俗,专注佛学。
第一步的坚定,成就了弘一法师隐逸而自由的余生。从此,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著书说法,实践躬行,成了佛教界的著名高僧。倘若没有当初坚定的第一步,何来一心向佛的余生?何来后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的高度评价?
底气
一、原题回放
底气:原指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后常引申为基本的信心和力量。请以“底气”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榜上有名
夏泽宇
崔璨
石颖
张颖
移雯雯
徐颖
高子绚
张颖慧
翁丽影
严婷
蒋雅雯
周志强
李扬
曹译之
张宇
王焱
宋力
三、题目内涵
底气是信心和力量的结合体,信心是内在的“底子”,力量是外显的状态(或气场),底:财富、学识、家庭背景、专项技能等都能成为你的底,气: 不畏山高路遥,就会有生活的方向,就会有了希望„„
反例:
“我爸是李刚”代表了现代人尤其是年青人对“底气”的误读,例:拥有财富则如手握重兵,一切皆可有之。好一股底气!所以,李天一一声“谁敢报警!”是如此豪气,仗父欺人吼一句“我爸是李刚”是霸气,烧人毁容以泄愤只因有个当主人的爸爸是王者之气。呵,我笑了。灵魂的光线被底气熏成了一股青烟,人,渺小了。
辨析:
要有活下去的底气
要不是为了家人,才不来受这份罪呢?想到这,那口支撑他活下去的底气强了许多。
田维,妈妈是她活下去的底气。坚守底气。
四、如何打开思路
选角度:
讲清内涵,将一个词变成一句话。
大的方面
1.国家的底气是丰厚的文化底蕴。2.时代的底气
可这个时代缺乏底气,人们随波逐流。浮躁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有人曾说过“没有底气注定被历史的洪流裹挟,无论是人或是一个时代。”
小的方面 1.某一类人 ①人的底气是思想。人的底气是实力。
享誉世界的中国建筑师贝聿铭,自信中国人的建筑才能绝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他饱读中外文学史、哲学史、美学史,了解各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对建筑的影响。他具备了作为一个优秀建筑师应有的底气,凭借它,他让世人看到了出自中国人之手的晶莹剔透的巴黎玻璃馆,瑰丽不凡的美国肯尼迪图书馆。世界人民开始用敬仰的眼光看待中国人的建筑才能,是他的底气赢得了他事业的辉煌,赢得了中国建筑业的辉煌,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
如果没有平日的刻苦努力,勤奋踏实,怎么会拥有良好的素质,怎能有底气在
人生的考场上挥洒自如,睥睨对手?底气,底气,有底方能有气!②知识分子的底气是担当意识 ③少年的底气。④三轮车夫的底气。2.某一领域
城市的底气是向上的精神。足球的底气
五、积累方向
人物
历史上的人物
近代女性作家:张爱玲、萧红、林徽因 受迫害的知识分子:傅雷、老舍 坚持真理的女性形象:张志新、林昭
民国初年学者:王国维、陈寅恪、辜鸿铭 被贬谪的官吏:白居易、刘禹锡、林则徐 生活中的人物 教师、医生、底层人物
领域
教育、绘画、电影、文学
六、总结 1把握内涵 2分析内涵 3选准角度
第五篇:诗人毛泽东的闽西情感
[龙岩] 诗人毛泽东闽西情感
福建之窗2005-12-07
●徐明
一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读了这首词的人,一定会猜测,词作者对闽西如何这般熟悉,如何这般深情,踏着这方热土,又如何这般豪迈?这就要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革命和人生历程。那是1929年12月,毛泽东在闽西上杭古田村主持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他亲自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在会议上通过,即著名“古田会议决议”。自此,按照会议决议,红四军进行战略转移,由地方武装留在闽西坚持斗争,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四军分头回师江西。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一部分从古田出发,向北经连城、宁化、清流、归化等地,越过武夷山到达江西。红军到达武夷山时,毛泽东异常兴奋,选择了一座山头,登高远望,只见山下苍松翠柏之间,人头攒动,红旗迎风招展。此时正好是农历正月初一,过去称这一天为“元旦”,红军战士在武夷山下欢度春节,庆贺再次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企图,取得胜利,气氛非常热烈,回想起一年多的征战,从闽西到赣南一路艰难跋涉情景,又浮现在诗人毛泽东眼前,他即兴吟出这首《如梦令·元旦》。
为了扩大革命发展大好形势,1929年1月,他和朱德亲率红军从井冈山东征,辗转于赣、粤、闽三省边界,打了许多漂亮仗,相继建立了赣南和闽西两个革命根据地。这一年,诗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战地度过的。也就是在这一年的10月11日,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诗人放眼江水与云天之间,看到天地是那样的宽广与高远;展视万里,经霜的一片片树林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那样的绚丽与斑斓,诗人一弃普通人眼里的秋天风光不如春天那样明媚的俗套,按捺不住多次征战胜利的喜悦之情,脱口高吟: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二
诗人毛泽东与闽西的不解之缘,还可追寻更远。为粉碎敌人对井冈山“围剿”的图谋,彻底打消党内部分同志“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忧虑,毛泽东于1928年10月发表著名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指出,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争斗,恰恰提供了一种便利条件,使共产党领导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缝隙中生存和坚持下来。根据他
这一真理性指导思想,1929年1月由彭德怀带领红五军驻守井冈山,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红四军向闽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这一年,红军一路横越赣南,2月渡过汀江,直逼闽西首府长汀县城。恰好这年3月间,蒋桂战争爆发,红四军乘机在3月14日猛烈攻打长汀。接着,红四军又攻占了龙岩,自此,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9月,红军又打下上杭。
征战的胜利,证明了毛泽东预见到军阀争夺地盘的战争给红军政权提供了崛起的机遇,是那样的准确,再次证明了毛泽东雄才大略。战争,同时成为诗人毛泽东与闽西一条特殊的纽带,在闽西一带领导土地革命期间,1929年秋,他欣然写下《清平乐·蒋桂战争》一词: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诗人毛泽东以他那瑰伟奇特的手笔描摹了闽西在特殊年代的美妙景致,更以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胸怀,表达了他在那特殊年代对闽西的特殊情感。特殊的地域,特殊的年代,塑造了特殊的诗人。
三然而,追忆起来,革命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平坦。正当红军蓬勃发展之时,党内出现了路线斗争,“左”倾思想一时盛行,形成了李立三“左”倾机会主义路线。1930年6月11日,在李立三把持下,中央政治局通过《新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错误决议,否定了毛泽东的创建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主张,并制订各军团攻打中心城市计划,强令毛泽东率领第一军团攻打南昌,冒进地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错误口号。经过慎重考虑,1930年6月底,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从福建汀州向江西进军,抵制了李立三路线,避免了攻打中心城市南昌的错误,并在江西广大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扩大革命根据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当时的形势可用《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来概述:“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这是毛泽东亲率红军从福建古田出发后,经武夷山进入江西,于1930年2月到达江西东部的广昌时,在行军途中写就一首词。后来,毛泽东于1930年7月从汀州向长沙的一次行军途中,挥笔写下《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两首词读来,亦有同工异曲之妙:
六月天兵惩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两首词的用语都是那样铿锵有力,是伟人的大决心,更体现诗人的大气魄。
闽西,这方热土,洒满一代伟人毛泽东热血情感,既是他革命新起点,他挥戈铁马,转战南北,力挽狂澜;又是他诗意人生的平台,他对闽西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露,是那样的熟悉,在他的心田久久停留,他对闽西一山一水,一域一角,是那样深情,在他笔端尽情流露;在这方热土,他驻足深思,豪迈从容,高瞻远瞩,指点乾坤——闽西,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眼里,是那样地充满诗情画意!
〔来源:闽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