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游记》中的诗词研究

时间:2019-05-13 14:1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西游记》中的诗词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西游记》中的诗词研究》。

第一篇:关于《西游记》中的诗词研究

关于《西游记》中的诗词研究

摘要:《西游记》是一种叙事文学,为了把小说的思想、内容阐述清楚 西游记在叙事的过程中,合理的借助诗词作为辅翼,具有总结故事,引出故事,渲染气氛,优化描写的作用,除此之外,使用的诗词并不干涩,有很好的融合度,下面就对这些诗词进行研究,掌握诗词在小说中的使用,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西游记》;诗词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结晶,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这种俗文化也向诗歌这种高雅文化靠拢,在发展的过程中,二者有了很好的结合,在小说中大量穿插了诗词,例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在《西游记》中就有180多首诗词,可见其在小说叙述,表达,描写中的作用,下面就对这些诗词进行研究,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一、《西游记》中的诗词研究

(一)诗词可以引出故事

在《西游记》中诗词可以引出故事,这不是小说中开的先例,开始来源自话本,但是在小说中使用的更为直接。例如《西游记》第一回就是用一首诗引出的: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1]。该诗开始于开辟天地,仁善育物谈起,阐述的道理是人们想要懂得造人总汇的道理,就必须来研究《西游记》,由此可见该诗的作用就是合理的引导读者去了解全书的主旨,及早的掌握整书的脉络。除此之外,《西游记》中的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回目中还引用了诗词,诗是:都城大国实堪观,八水周流绕四山。多少帝王兴此处,古来天下说长安。在这首诗中引出大唐王朝的长安城,从而以此为开端来阐述长安城外泾河中有一条老龙王,之后的故事是其怎样触犯了天条,最后被魏徵梦斩的故事,这些引用都是非常到位的,恰到好处,增加了小说揣摩的趣味。

(二)诗词对故事进行总结

诗词对故事进行总结的应用也是源于话剧,在小说中的第49回写白鼋驮唐僧师待渡过八百里通天河,叙述故事到一个阶段之后,作者就用一首诗作出的总结,诗为圣僧奉旨拜弥陀,水远山遥灾难多。意志心诚不惧死,白鼋驮渡通天河[2]。不仅终结了该章节,而且对唐僧师徒进行了赞扬,表达了小说作者的一些观点,除此之外,在小说的第一百回中也用诗词进行了总结,当唐僧师徒等人取完真经,来到长安之后,整个取经过程的九九八十一难就完成了,作者还是用一首诗作为该段落的总结,与此同时,还留露出对唐僧师徒的歌颂之意,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流传。

(三)诗词对景物进行优化描写

用诗词对景物进行优化描写,这种方式比零散的描写作用效果更好,描写的景物也更为集中,与此同时,也更能凸显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另一方面,小说语言描写和诗词这种字句规范,后缀押韵,整饬和顿挫的美不能比拟,这样在读者观看小说的时候,可以提高小说的表达效果,提高这段的可读性,读者在阅读时也更具感染力。除此之外,诗词对景物进行优化描写,但是也分为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对于正面描写而言,就是完全是从作者的观点进行观照,所谓的侧面描写,就是以作品中不同人物的观点进行描写,表达不同性格、不同地位的人物对其他人物的观点,例如在小说的第四十八回中对灵感庙妖魔的描述,诗是这样写道的:金甲金盔灿烂新,腰缠宝带绕红云。眼如晚出明星皎,牙似重排锯齿分。

足下烟霞飘荡荡,身边雾霭暖熏熏。行时阵阵阴风冷,立处层层煞气温。却似卷帘扶驾将,犹如镇寺大门神。

(四)诗词可以渲染气氛

很多时候当唐僧遇到危难的时刻,其气氛就要求紧张,或者危机,如果还是使用语言平铺直叙,那么表达的效果不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使用诗词,当危机来临的时刻,作者会先从周围的环境写起,从而有效的暗示恐怖和惊险。例如在小说的第六十九回就写唐僧四众到了妖邪假设的小雷音寺,为了渲染气氛就引用了这首诗:林中风飒飒,涧底水潺潺。鸦雀飞不过,神仙也道难。千崖万壑,亿曲百湾。尘埃滚滚无人到,怪石森森不厌看[3]。有处有云如水,是方是树鸟声繁。鹿衔芝去,猿摘桃还。狐貉往来岸上跳,獐出入岭头顽。忽闻虎啸惊人胆,斑豹苍狼把路拦。通过对这些景物细致入微的描写,表明唐僧师徒会遇到非常大的灾难,这些描写也给读者作出了暗示,让读者有一种形象的直观感受,如果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描写,那么表达出的效果就不同,通过对这些诗词的分析可以看出,白话小说虽然是通俗小说,让广大的读者都有能力来欣赏,但是如果只用白话进行平铺直叙的描述,那么读者就不会有直观的感受,可读性也会下降。在这种通俗小说中应用诗词,可以增加了抒情性和咏叹色彩,使民间化、通俗化的市井语言又融进许多文士化、典雅化的情味,除此之外,在西游记中所使用的诗词,还增加了小说的诙谐幽默的特点,在诙谐幽默的同时,小说整体语言风格又不乏严肃性和诗意性,也就是诗词使用的恰到好处,没有破坏小说的整体氛围和架构,增强了文学因素。

二、结语

通过以上对《西游记》中诗词的研究发现,通过合理的运用诗词,不仅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而且可以渲染整个小说文章的氛围,增加小说的幽默性和规范性,除此之外,其能发挥诗词自身的作用,让市井之人和高雅之人都乐于阅读,提高了小说传播的范围。

【参考文献】

[1]薛梅.龙溪心学与《西游记》诗词的哲学内蕴[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50-54.[2]李冰玉,栗丹丹.《西游记》诗词的英译――选自W.J.F.Jenner英译版中一首写景诗[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207-208.[3]黄晋卿《西游记》.诗歌艺术性分析[J].芒种,2012(02):114-115.

第二篇:西游记中的优美诗词

《西游记》是中国最出色的神魔小说。最出色的自然就有于总不同之处。它不同于一般的神魔小说那样充满说教意义。它的目的不仅仅是劝人向善,没有浓重的教化世间的宗教味道。它更像一部世俗小说。它的语言是活泼的、幽默的、明快的。同样《西游记》中的诗词没有中国传统神话哲学中的那种神秘色彩,虽然也带有一定的佛道思想。我们选取几篇重要的简单分析下。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

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这首《满庭芳》是孙悟空去灵台方寸山求道时听一樵夫所唱。据樵夫所言此乃一老神仙(菩提祖师)见他家事劳苦,日常烦恼,在遇烦恼时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这首词直接作用就是为孙悟空(当时还没名字)求道指明方向。此词意思甚是简单,即劝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中国儒道互补的典型思想。此词为菩提祖师所作。关于菩提祖师这一形象是神秘且值得玩味的。从形象上来看他无疑是道家真人,但是关于菩提这一称号却又仿佛是佛教中的人物——须菩提为如来佛的弟子。再从他的言行举止上看仿佛又是位精于世故的江湖术士。如他开始要传与悟空的“术”“流”“静”“动”等都是江湖上算卦驱魔、看经念佛、采阴补阳等旁门杂学。而他“壁里安柱”“窑头土坯”“水中捞月”等比喻也甚是浅俗。后来他告诉悟空不要卖弄本领、免遭麻烦的道理又显得他饱经世故。可以发现《西游记》虽然表面看谈神论怪,但却是对世俗生活的重构。就比如这首《满庭芳》虽是仙家之笔,却并不是游仙体。虽结尾有“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之句,却没有劝人求道之意。此词乃陶情之作。

你去乾坤四海问一问,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

书中有不少长诗是出场人物的自我介绍。这些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唯独这两句具有不同非凡的气势。这两句是孙悟空对偷袈裟的黑熊精时自报家门时说的最后两句。我们只看这两句。孙悟空自得道以来一向是无往不利。闹龙宫、闹地府,在花果山聚集四万八千群妖,统摄七十二洞妖王,后来又闹天宫,这种种惊天动地的壮举为他迎来巨大名声。在花果山自称美猴王,后来又自称齐天大圣。可是在五百年后孙悟空最自己的评价是什么?是妖!“你去乾坤四海问一问”多么的从容,“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又是多么的自豪!这是对世间传统的热情宣言。妖在神话传说中一直没有好的地位,不管是人还是仙对其都嗤之以鼻。而孙猴子却自豪无比称自己是妖,而且是“第一”。可以说孙悟空天生就是个叛逆者,不管何时对自由都保持大胆追求。我们注意这次宣言的时间。此时孙悟空刚皈依佛门不久。对黑熊精是孙悟空第一次真正的施展身手。这是五百年束缚后一次尽情发泄。此时孙悟空还可以说是野性未除,还是老孙他五百年前本色。鲁迅曾评价孙悟空一开始是阶级压迫的反抗者,后来又向旧势力投降反过来压迫其他反抗者。这种说法实在有些牵强。孙悟空其实由俗性向神性,野性向佛性发生转变。作者的思想现在看来略显保守,但当时实在是了不起的创作。毛泽东在《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中有一句:“不周山下红旗乱”。为旧有的反面角色翻案,热情歌颂了压迫下反抗者。而吴承恩的这两句比毛早了——具体多少年也懒得算了。

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青更新。

好句漫裁抟锦绣。佳文不点唾奇珍。

六朝一洗繁华尽,四始重删雅颂分。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此乃在木仙庵唐僧与劲节老、孤直公、拂云叟、凌云子四人吟咏合作。细读此诗除了唐僧的三句其余的实无可称道的地方。唐僧取经一路坎坷。除了对付那穷山恶水,还无时不刻不担心在哪个妖精锅里给煮了炖了或者给炸了,还有什么时候给哪个女妖精摁到床上施暴夺了童子身。但此次遇妖却另是一番光景。四位妖精丰姿清奇,“霜姿丰采”“” 绿鬓婆娑“虚心黛色”,都是仙翁派头。而且四位极善吟诗,加上木仙庵风景非常,唐僧感受到难得的轻松。唐僧毕竟也是个凡人,在此环境下禁不住得意起来。这段描写可以说是书中最风雅最幽静的一段。我们看第一句“禅心似月迥无尘”,一看便知是禅者所言。禅心者,清净无尘也。以月喻心乃禅宗惯有比法。《楞严经》中就有“第二月”的说法,也是谈心与月的比较。但这一句未得禅宗真意。禅心似月,说的过于直白。禅宗讲究的是不说破。而且“无尘”恐怕也非禅家最高境界。六祖慧能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灯会元》记载,客问希迁:“如何是净土”,曰;“谁垢汝。”可见禅宗的最高境界是物我不分,一片空明。我倒是最欣赏最后两句。感觉这倒有些禅宗真味。“半枕松风茶未熟”,古人就有“茶蝉合一”的说法。“半枕松风”是意态之闲矣。而茶未熟之际,气氛未浓时,即“吟怀潇洒”了。殊不知茶熟时那种处于酝酿的浓郁气氛就破坏了。而“吟怀潇洒”,乍一看似风流才子的林间月下的得意高吟。“满腔春”之春意与佛门的清净不相符。但“吟怀潇洒”岂独儒者所为?佛门亦有飞天顿舞之举。而释门广大,岂无盎然春色?佛家亦有漫天花雨,地涌金莲之景。是真名士自风流。唐僧的几句让我们看到真正高僧情致。说几句题外话,这四位诗翁连同后来出现杏仙最后都被猪八戒一顿钉耙筑倒。这几位都没什么大恶,却落得这种地步让人惋惜。西天取经途中多少妖精因为跟神仙菩萨有关系而逃脱了惩罚。可见不仅朝中有人好做官,朝中有人还好做恶。这茫茫世道,腐败啊!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这四句看似简单,但却是无上妙语。“灵山只在汝心头”可以说是取经团队面对千山万水所秉持的信念。此时悟空口里已无“你去乾坤四海问一问,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的狂言,可见亦是修行之果。这四句对佛家来说叫做偈。此偈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一切修行都是修心。用悟空的话就是“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但只要一片佛心未灭,千难万难都是虚幻。第二层意思是人人皆有佛性。人有佛性还不行,还是需要修行悟道。这头两句虽是讲佛,但不仅限于佛理。可以说把他放置我们生活中任何一处都有指导意义。这后两句也与儒家的一些观点想通。孟子的“性本善”的观点与人人“人人有个灵山塔”道理是一样的。光有善心还不够,还要有“趋善”的意识。所以说《西游记》的哲学精神绝不仅是佛道的宗教哲学。

总结一下,《西游记》中的诗词有着禅道色彩,却是指向世俗的。含义隽永,但又不觉晦涩。此外里面有好多写景的诗句语言清丽,因为没有什么代表性就不详述。还有好多诗句如“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胜似在家贪血食,老来坠落臭皮囊。”平白似家常话语,很有特色。这里也不一一分析了。

来自: 北溟之鸟

第三篇:李清照诗词研究

李清照诗词研究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著名女词人,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历代以来对其词作的艺术成就,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清照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李清照词的语言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她遣词造句,自出机杼,创造了自然率真的语言。正是由于词人的独具匠心,使词的语言通俗而又雅致,常见而又觉得新鲜。她的词作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她的词作就是她的一部思想情感的发展史。她的“易安体”词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地影响,被推为“婉约之宗”。本文试着剖析易安词的艺术特征,易安其人的思想感情轨迹,来认识她,学习她。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出身于书香味浓郁的上层士大夫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使李清照受到了很深的影响,父亲李格非对其的管理和教育宽松且开明。李清照从小能够博览群书,读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笔记小说,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了丰富的养料。李清照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反对以作诗之法作词,严分词与诗的区别,重视词自身的艺术

特点,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艺术风格独特,形式上善用对比、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词现存七十多首,总体来看完整地反映了李清照一生的情感轨迹。前期作品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房相思,内容缺乏深意,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后期多抒发孤寂凄凉的身世之感,情调感伤,并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凄凉,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本文将从词作的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语言运用的创新性和其词清晰地反映其思想情感的发展历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一)婉约中的丈夫之风。自明以来论词以婉约、豪放为限。所谓婉约,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抒发含蓄微约的感情,简言之即“曲径通幽”。然而同是婉约,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李清照扬长避短,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即前人所云“李易安词无铅粉气”,《醉花阳》是词人向爱人倾吐重阳佳节深切思念之情的名篇:

薄雾浓云愁永尽,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

凉初透。

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片写白昼、夜间的孤独难熬,下片追忆从前夫妻同赏秋菊,而以“人比黄花瘦”作结,传达了自己因刻骨镂心的思念而面容憔悴的情形。全词无一字言及相思,而相思之深切又充溢字里行间,可谓委婉含蓄,“无一字不秀雅”,但意思却直率明白,“令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

李清照词风韵之多样性,以及其“神骏之致”,最集中地体现在其词中所谓“倜傥丈夫气”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易安词中激荡着大胆、强烈、真率的感情,易安词与传统的词有所不同。李清照为人,爱则热烈,愁则浓重,思之刻骨,怨之断肠,形诸笔墨,则是抒情大胆、强烈、真率。刻骨的相思和浓重的愁怨,本是易安词的重要内容之一。她词中所表现出的相思缠绵、离愁别绪,却于“话中有骨”,而不似一些婉约词人陷入姚鼐所言的“颓废而幽”的境地。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同时,易安词反映了作者孤傲的性格和超旷的情怀,因而构成了高远的意境。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处两宋交替之际,士大夫多沉溺苟安之中,常有众浊我清,众醉我醒之感。反映在词作中,则是其弧傲的性格特征。“雪里已知春信至,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寻里已知》)、“屈平陶令,风韵正相直”(《多丽·小楼寒》)。显然,在这些词句中,作者把自我注入了这些所咏的花木中,梅之超群,菊之高洁,桂花之脱俗,银杏之纯净,实际上都是词人自我写照。易安词所表现的情感,压抑而能自振,哀怨而能自拔,凄苦而能自强,显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坚毅,其词中豪气正蕴于此。

(二)多样性的创作手法。李清照词作表现手法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充分表现了她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创作才能。易安词表现手法新颖巧妙,主要表现在:

1、善于移情于物。李清照喜欢将个人的主观感爱揉合于客观景象中,使景物成了感情的载体,既增强了词的含蓄性,又丰富了词的意韵。如《醉花阴》中的起拍,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愁”与“难熬”,分别揉进了客观的空间景物与时间中,巧妙地再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传达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2、善用对比。李清照一生的际遇就是一种强烈鲜明的对比,她把这种传统手法予以翻新,将对比运用于全篇的艺术构思中,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天真单纯的佳女(卷帘人)与“浓睡

不消残酒”的主人形成对比,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多愁善感和细腻多情;《永遇乐、落日熔全》通过良辰佳节个人处境和情绪前后截然相反的对比,传达出作者思慕昔日家园与忧愤目前时局的心情。她又将虚实融为一体,进行对比,使时空高度浓缩。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词人将“天气”、“衣”、“情怀”与往昔比较,目下为实,从前为虚,实虚参照,形成对比,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情绪。

3、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据统计,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这既与秦观的“少故实”不同,也不象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更无辛弃疾“掉书袋”的习气。其显著特点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道之典,为避生僻晦涩;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比如“鸿雁传书”,易安词中所用典故较多,且多出新意。如 “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声声慢》)。这既用典,又似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4、善用铺叙手法。李清照写词提倡抒情不可局促,要把感情

展开,在凝炼中求得舒展。这种手法既能丰富人物形象,又能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感情。在<<声声慢>>中,词人把自己的心情和节令、天气景象,等等结合在一起,融以对往事的追忆,过渡到眼前的伤感,既让它们纷沓而至,又让它们一排布阵,而且越写越细,越写越深,感情不断得到推进。当然作者在写作时铺叙手法的运用并非单一,为避免文章的呆板和感情的平淡,结尾警策语句,如《一剪梅》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等等,都是步步推进,作者以铺叙的手法刻画了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动作,从而达到抒情的目的。

5、她还常用白描手法,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渲染环境,将景与情自然巧妙地组织在一起,情因景而抒发得更加具体形象,景因情而充满了感情色彩,情景相生,韵味无穷。

二、语言的创新性

李清照又是一个语言大师。她的词语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表现力。词不同于诗,词本身是用来歌唱的。这就要求词的语言大众化,口语化,既便于唱,又便于听。易安词的语言尤其注重了词的这一本色要求,这构成了易安词在艺术上的又一重要特色。

(一)口语入词。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推陈出新,化俗为雅。李清照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斧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李清照对语言的锤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诗意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话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

(二)富有音乐之美。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诣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她特别善于运用双声迭韵来增强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迭字,除了“觅觅”、“冷冷”之外,全是齿声字,读来齿牙敲击,短促轻细,造成了一种凄清的效果,用来表现词人孤寂、凄苦的复杂心理状态是再合适不过的。而最后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舌音和齿音交加重叠,又给人一种啮啮叮叮的感觉,生动地表现了忧心情况的情绪。这些又声迭韵字在音节、情调及气象营造方面,与内容紧密配合,续来朴素自然,不露痕迹,得到历代词评家好评。

(三)化用典故。李清照语言的独创性,还表现在用典上。她的词中有不少语言是从前人的诗、词乃至散文的句子而来的,可贵之处是她用典是那样自然妥贴始终保持着她特有的明白易懂的语言风格。如《凤凰台上民吹箫》中“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是化

用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之离天台比拟赵明诚之离家。化用《列仙传》仙人萧史与弄玉之典,以“秦楼”代指词人自己的住所。词人用两个仙凡恋爱的故事,暗示她与丈夫美满的婚姻。而今天各一方,人去楼空,从而将意思表达得更加凝炼,丰富,深刻。

李清照在语言上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文人词语言的新高度。李清照从口语中吸收有生命力有表现力的成分,创立了生动、清新的语言风格,这对发扬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坚持词健康发展的方向,是一个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三、思想情感的发展史

(一)青春激情的少女时期和新婚期。

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嗥。(《点绛唇》)

此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这首词通过人物行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轻灵姿秀、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这恰恰再现了作者少女时代不受封建礼教过多约束,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这首词当中不难看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充满着无忧无虑。

心绪激荡,任性豪逸的少女时代过去了,李清照于18岁时适

赵明诚。赵明诚也生于官宦也家,其父赵挺之曾官至徽宋朝宰相之位。而他却自幼爱好金石书画,同是一个才华横溢、诗文俱佳的青年。夫妻二人在艺术志趣与文学修养方面颇多一致,经常一起唱和诗词,一起整理古籍,共同搜集和研赏金石珍品,陶醉于艺术世界里,生活得十分幸福,真可谓“金石姻缘”。明赵杰称其“佳人才子,千古绝唱”(《古今女史》)。这既是夫妻,又是诗友、学友、知音的甜蜜生活,更增进了二人的文学涵养与夫妇情感,也使得每一次夫妻别离却给李清照的感情带来强烈的冲击。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验,融进了词篇,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一词中,作者以活泼、清淅、浅俗的话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以及她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

李清照婚后至南渡前这段时期,是其生活最为幸福美满的时候,夫妇同志,伉俪情深;也是其艺术创作的成熟期,无论慢词、小令均达到很同造诣。其学识更为渊博,艺术技巧更加娴熟,已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易安体”。而词中所蕴藕的情感多在于个人情感,独抒相思离愁及悠闲适的生活情趣。

(二)、绵绵思愁的婚后生活

让我们先来看两首脍炙人口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和《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两首词中,词人一改往昔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你看她出去划船已不似昔日那样“惊起一滩鸥鹭”,而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她已不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而是要去等待“云中谁寄锦书来”。你再看她的等待有多么长久,多么辛苦!“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种相思之情又是多么难排?多么难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又是多么深切?多么惆怅?“薄雾浓云”,“愁之昼”,这种相思又是如何地折磨人啊,它已使我们的女词人“人比黄花瘦”了。这两首词真是把一个思妇的相思愁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在饱尝了两年多的相思苦后,李清照又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丈夫赵明诚的身边。这自然会给词人带来一时的喜悦,一首《小重山》抒发了她此刻的欢愉心情:“春到长门青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匝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仍然好

景不长,厄运又一次降临这个家庭。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也不幸在朝廷争斗中败下阵来,并撒手西归。赵明诚三兄弟则不仅被罢官,而且遭人诬陷入狱。这个结局无疑又使词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

仕途受阻的赵明诚,在出狱后即带着李清照回到了青州故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这十年给李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十年的幸福时光转眼即逝。正当李清照沉浸在“泽畔东篱”式的世外桃源之中,“甘心老是乡”的时候,赵明诚却不甘寂寞地重返仕途了。这无异于打翻了一个五味瓶,霎那间,酸甜苦辣千般味,一起涌上了词人的心头:“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委婉地表达了她此刻的心情:

香冷金税,被翻红浪,起来慵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阵。凝眸处,从今更添,一段新愁。

是什么原因折磨得词人又消瘦了呢? “多少事欲说还休”,这个“多少事”,当指使李清照夫妇深受其害的仕途之路。回想起仕途艰险,李清照心中自然会志忑不安,因此她唱起了“千万遍阳关”,心中又增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在这个时期的情感和心境波动较大。除了隐居青州的那十年令她备感幸福而难以忘怀外,其余大多数时间则沉浸在愁情之中。此期只有一首词颇具欢快格调,那便是词人夫妻经历了久别之后又重新相聚时所写的《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可见李清照在这个时期是愁多于乐,悲多于喜的。

(三)、充满悲愤忧患的中晚年时期

“靖康之变”后赵明诚与李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家和大量未能带走的书籍文物,则在“青州兵变”中化为灰烬。李清照以其过人的才气和锐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一首颇具阳刚之气的豪放之词《渔家傲·记梦》倾诉了词人的这一情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磋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中的“有惊人句”,表明了女词人的自信自负,然而一个“漫”字,又把自信自负的情怀陡然引向了对摧折人才的现实社会的指控。的确,在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女子即便满腹经纶、语出“惊

人”,那又有什么用呢?既不能报国也不能卫家,就连“甘心老是乡”的生活也由不得己。词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梦中呼唤“九万里风鹏”加大威力,以便将她乘坐的“蓬舟”吹往那憧憬已久的仙山。

赵明诚不幸病逝无疑给李清照“又催下干行泪”(《孤雁儿》)。她只能夜夜悲吟《南歌子》了:“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一场卑鄙的骗婚使得李清照凄凉的心境更为雪上加霜。她的愁情与日俱增,已经“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纵观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作,一曲《声声慢》将词人忧患余生、孤独无依的凄凉晚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词以非常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词人在一个秋日里,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境,这实际也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曲折然而又典型地概括了词人南渡以后漂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悲哀的内心世界。词中所表现的“愁”情,显然是个人不幸与国家沦亡交织在一起而进发出的国愁家恨。这种“国愁家恨”与词人南渡前那种“离愁别恨”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包含着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内容,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李清照南渡后正是在这种愁苦和悲愤中度过余生。

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一部描述个人思想情感变化,展示心灵历史的宏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以其独创的“易安体”影响和推动以后的词的发展。

总之,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创造性的语言,真挚朴素的情感,构成了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特色。她以独特的风格和词品,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派,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因此,她的作品才盛传不衰,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和沾溉了历代无数作家和读者。

李清照的文学作品在思想、艺术上也有其局限和不足,调子比较低沉,感情比较柔弱,但是,瑕不掩瑜,从总体说来,李清照的诗词艺术还是精湛高妙的。我们可以在她作品的字里行间,在中国文学千百年的发展史上找到她的身影,听到她的声音。

第四篇:范仲淹诗词研究现状

2.对其诗歌的研究

台湾辅仁大学包根弟指出:范的文章诗赋皆为其本性学养之表露,因此范公诗中无一咏及男女私情和家庭亲情之作,由此亦可证范公自言“许国忘家,亦臣自信”所言不虚。观其诗歌,查其主张,见其行事,可知范公实为一言行合一之君子。张念书、[57]陈光宪 [58]、王兆鹏 [59]、周先慎 [60]、王玉梅 [61]、陈柯、刘洪生、诸葛忆兵、郭艳、汪锋、周兴涛等人的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范诗。

如陈柯从当时诗坛的总体形势入手,通过对范仲淹人格影响和其诗作进行全面分析认为:范仲淹激扬了宋代的士风,积极倡导诗文革新,力矫晚唐“三体”余风的不利影响,为宋诗革新拓宽了发展空间。同时,其诗作对抵制东州逸党诗人的狂狷诗风,推动宋代诗歌创作革新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62] 而刘洪生对5卷《范文正公文集》中的250余首诗歌的考察之后把他的诗总共分为6大类:揭露社会矛盾,关心民生疾苦;描写边塞生活,反映当时尖锐激烈的民族矛盾;抒怀诗;咏物诗;描写山水风光的诗;酬寄诗。同时他还指出,从艺术角度纵观全部范诗,古体、近体,长篇短制,五言、七言、杂言,以至于歌谣等,各体具备,而且技巧娴熟。具体而言,有如下四个特点:长于比摹,善于捕捉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清新自然,纯真质朴,诗如其人;长于议论、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从源流关系看,范仲淹反映社会问题的诗,风格接近王禹称,同属于当时的“白体”,学习和继承了白居易的新乐府精神。最后他总结指出:范仲淹的诗歌成就是显著的,不仅在宋代诗坛上、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应有他的一席之地。而人们讲论他的文艺成就时,只谈他的文和词而不论其诗,或者无意识地使他的诗淹没于他的文和词之下,这都是不全面的,也有欠公允。[63] 诸葛忆兵称范仲淹的诗歌“浩然之气不可及”,他指出,“诗言志”,因此,诗歌更能够恰如其分地从文学的角度表现范仲淹的精彩人生。对范仲淹诗歌创作进行全面的疏理研究,是范仲淹研究过程中亟待弥补、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由此,他指出,范仲淹基于现实治理之立场,本乎儒家“诗教”之主旨,诗歌创作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因此,他的诗歌创作首先是他政治家品格和胸襟的从容展现。同时,范仲淹辗转各地为官,浏览了诸多大好湖山,诗人将对景物的欣赏和仕途挫折带来的情绪波折,都寄之诗歌,显示其生活审美情趣的丰富多彩。范仲淹为人刚直不阿,充满浩然之气。这股浩然之气贯注到诗文创作中,形成其鲜明特色,但范仲淹日常待人却

极其平易,其诗歌总体风格与之相似,皆以“平和温洽”见长。[64] 郭艳重点论述了范仲淹诗作的分期问题。他指出,范仲淹诗歌以庆历新政失败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以积极进取、忠君济民为主旋律,后期则增加了对倾慕闲隐、向往归退的表现,而忧心天下和旷达自适之情则贯穿他一生的诗作。在艺术上,他的诗五言七言皆有,古体近体俱备,特别是他的一些五言小诗,或寓意高古,或托志清虚,意境高远,自然清新,恬淡质朴,醇和雅静,可称得上是宋诗中的精品。他的诗歌创作无疑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引导当时宋诗向平淡简约的方向发展,为欧阳修、梅尧臣等人诗歌革新拓宽了发展空间。[65] 汪锋则探讨了范仲淹在饶州的诗歌创作情况,他指出:宋景佑三年范仲淹被贬谪到饶州府,他在饶州任上仅有岁余,但却留下了很多的诗歌,且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范仲淹诗歌创作第二次高潮中的重要一段,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期,它为奠定范仲淹在宋代诗坛的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66] 周兴涛则在总结前人著述的基础之上,重点论述了范仲淹诗歌之“清”。他指出,范仲淹的诗歌数量不多,不过300余首。但内容丰富,或揭露社会矛盾,关心民生疾苦;或描写边塞生活,反映民族矛盾;或描述壮丽的山川,抒发壮志情怀;或咏物咏史,反思过去。形式上,近体多于古体,晚年律绝更是炉火纯青。诗是他人格的外化,以淳朴浑厚为显著特点,表现手法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清新,也擅长议论,因师承多家,风格不拘一体。从微观的角度,用细读的方法,周兴涛从范仲淹诗歌发现了“清”字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在初布梳理的基础上,他认为其诗语言清新、意象清淳、意境清空灵动。最后,得出结论:范仲淹以清为美的诗歌审美追求对宋诗特色的形成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67] 3.对其词的研究

台湾师范大学王熙元指出:范仲淹词以精粹的语言,细腻的手法,融合其高才,情思与深情,发挥其高度写作技巧与表达艺术,留下几首文学精品,为词苑增添奇葩,其情韵风骨,卓尔独立,影响后来的词风,则范词的文学价值当可肯定。

新加坡大学皮述民禁不住赞叹道: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今天所能见到的五首范词,不但篇篇是佳作,甚至使人有字字珠玑之感。范词不载于其全集,他的词都是后人零星收集的;也就是说,今天传下来的范词,全属其传诵人口之作,是令人百读不厌的的精品。就仅仅存的五首词说,古今词选者均异常重视它们的存在,这就证明了范公的词做确实是精品,成就非凡。总看范公词

做,历代选词诸家,肯定了他的成就;近代部分治词史者,也承认他对后人后世词风之影响。范公虽仅传词五阕,也可以说算不朽了。

韩国檀国大学车柱环指出:我们通观范公的五首词,就可以发现其写景入微,用事恰当,抒情真率,格调自然,实不愧秀逸之作。而且范公的五首词都能够吸引词评家的积极关心,这一事实已经充分的证言范公词保持有其独特的价值。

内地学者方健指出,尽管传世范词仅有5首,但其出手不凡,笔调幽婉,理致深蕴,情景苍凉,语言典雅,温润秀洁,堪称大手笔。乃至汤圭璋誉之为苏辛两家的先驱,称其词“有境界,有气魄,豪迈沉雄”。[68]同时,方还指出,关于范词的风格,五首词似各有侧重,但无疑以《苏幕遮》、《渔家傲》、《御街行》为佳。尽管对于范词的理解,不妨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为好。但范词品频高,多能即景抒情,突破之写一己悲欢的模式,而能开拓词之意境,却又情景交融、脍炙人口,堪称大家。[69] 而张震英则在对欧(阳修)范(仲淹)词比较后指出,范仲淹一生功业彪炳,本无意在文场上争名,因此作品不多,但仅从其存留的少数词作及其表现出的词境上,即可看出范文彩之盛与气度之恢宏,范可以说是宋初文坛上不以文显却又独树一帜、不同凡响的大家。范词兼有婉约和豪迈两种风格,对后代词风的发展有着相当的影响。他的词作已超越南唐的藩篱,显示出词坛开拓与解放的先机。[70] 韩富军则称范仲淹的词是“志”与“情”的统一,他指出,范仲淹的词作不丰,《全宋词》仅存五首,但他的词对豪放派和婉约派都有影响,后人评价很高。词作不仅表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还诉说了他的百转柔情,展示了这位北宋名臣的另一个侧面。而且,无论是范仲淹的勒石燕然之志,还是他的千回百转之情,都令后人读之回肠荡气,余味隽永。[71] 张艳在分析范仲淹的词做成就时以《苏幕遮》和《渔家傲》两首词做为例进行了论述,她认为,范仲淹的词作,在题材上拓宽了当时宋词的内容,表现出宏深阔远的艺术境界,有力地冲击了宋初“诗庄词媚”的观念,是北宋豪放词派的先导,在宋词发展中的影响非常深远。[72] 陈鑫、刘尊明两位指出:北宋初年,一代名臣范仲淹在荒凉苦寒的塞外边关写下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千古绝唱。这一佳作在当时即引起了巨大的震撼,在其身后更是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接受史长河。范氏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和革新精神带来了词体的开拓与新变,对以后的词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后,苏轼、黄庭坚、周邦彦继承范仲淹的革新精

神,分别向着三个不同的方向努力开拓,各自衍为一派。[73] 张晓艳在比较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和崔与之的《水调歌头?题剑阁》这两首不同风格的边塞词时指出:尽管它们内容表现、情感表现、风格表现各有侧重,但均具有鲜明浓烈的时代特征、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和豪迈壮阔的艺术境界, 这也启示我们对古代文学流派风格的探讨是没有止境的,文学的多元化发展问题将是我们研究的永恒主题。[74] 沈鹏云、阮素芳均以“羌笛幽愤,苍凉悲壮”为题对范仲淹的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进行了赏析。沈鹏云指出,这首词的上阕写塞外秋光,作者用“雁

阵、边声、千峰、长烟、落日、孤城”构成了塞下秋时的特异景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由于“燕然未勒”不能还乡,伴寿悠悠的羌笛声,“征夫”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75]阮、沈二人均指出,此词属边塞词的先声,在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写的羌管忧愤,慷概悲壮,书写出戍边将士身孤而心不悲,力薄而思趁业的可贵精神,奏响了一首名留千古的戍边之曲。他一改北宋初期的“灯红酒绿”、“ 男女相悦”的文人词,开辟了“羌笛幽怨,苍凉悲壮”诗词范例,也在词史上开了边塞词的先河。从我国词史发展的角度看,这首《渔家傲》实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76] 谢晓红以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为题就范公词作内容、艺术上的特点以及其以民为先的为官之道进行了阐述。指出,范仲淹一生虽词作不多,全宋词录有五首,而字字玑珠,颇具大文豪风范,其词风上承唐诗遒劲之风,词作慷慨悲凉,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开源导路。真可谓是为官为文均堪称楷模,流芳百世。[77] 姜艳秋则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为“宋词奇葩,词坛一帜”,他指出:《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描述了边塞独特景象,表现了守边将士在极艰苦的环境中思乡而又功业未就无以回归的心情。在内容上开拓了词的新领域,在风格上开豪放派词的先河,并且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谈词不能不谈《渔家傲》,论词人不能不论范仲淹。[78]韩杰则从补缺的角度,对范仲淹《渔家傲》进行了赏析,他认为范仲淹的《渔家傲》写的苍凉悲壮,慷慨哀婉,忧国忧民。戍边将士身孤而心不悲、力薄而思建业的精神充溢全诗,真可谓是一首名留千古的戍边之曲。[79]

第五篇:西游记中的痴男怨女

西游记中的痴男怨女

不论看的是电视剧还是原著的《西游记》猪八戒始终是观众读者映像最深刻的人物之一。

《西游记》的作者是借天上的神怪故事来讽刺凡间的封建统治。孙悟空就是天界的“农民起义家”,是反抗封建的典型,他具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性格特点,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至于八戒大家一直将其视为搞笑的对象,他憨态可掬又有点好吃懒做,最大的缺点莫过于立场不坚定,每逢师傅被妖怪掳走首先想到的总是“分行李”。事实上这仅仅是表相,八戒其实是一个标准的性情中人。

八戒原本是天界的天蓬元帅,“掌管八万水军”是他常夸耀历史的资本。天蓬元帅也要食人间烟火,也有七情六欲,当他见到嫦娥仙子的时候便难以自持,趁着无事就去了广寒宫找嫦娥,本来踌躇满志的要去表白一番,偏偏嫦娥很不给面子到玉帝那参他“调戏”之罪,天篷就被贬到下界,还错投猪胎变成丑八怪。

在这一事件中八戒挑战的是整个天庭的封建礼教制度。玉帝自己可以娶妻生子,却不允许手下神将迎来嫁娶,甚至连自己的妹子思凡下界他都下旨擒拿,当他见到为了追求真爱而犯错的天蓬元帅理所当然要充分展示他至高无上的王权,于是八戒就成了统治者巩固专制的牺牲品。其二是嫦娥,她当初抛弃后羿私逃上天,无处可去才来到月宫,之后又后悔莫及,每日望凡兴叹渴望回去,遇到有男人向她表白她却假正经起来。要怪也只能怪咱们的八戒不解风情,至少也得带上一束玫瑰什么的,抑或是嫦娥嫌弃天篷长的不够帅也可能。

作者的这段描写不光是为了给日后师徒四人聚会埋的伏笔,也是为突出八戒的敢于挑战封建统治的勇气,可惜他不像孙悟空那样敢于斗争到底,玉帝判他的罪他供认不讳,表面上八戒是封建阶级的一员,本质上他是被压迫和剥削的受害者,当他所做的事情和封建礼法发生冲突他就首当其冲的成为替罪羊。

八戒被贬到凡间一呆就是五百年,后来受观音点化被悟空收降扶保唐僧。他背着悟空化身的高小姐时无意中说出了五百年前在天庭的“桃色新闻”,由此可见五百年来八戒对嫦娥仙子一直念念不忘,哪怕是他看上了高小姐——八戒始终是个男人,会同时爱上两个女人是被允许的,但嫦娥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并不因此而改变。后面故事中有一个大家记忆深刻的情节,嫦娥下凡帮助唐僧收服天竺国的玉兔,驾云而去,八戒紧随其后追上:“嫦娥仙子,五百年不见还真怪想你的。” 1 这难道不是一个痴情男子的真情告白吗!

男人为骗取一个个女孩上床而发誓之后能做到八戒一样把誓言遵守五百年吗?八戒的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应当成为男同胞的爱情教父。八戒完全可当古今第一痴男的称号。

天界有痴男敢于追求真爱,凡间更有怨女不顾祖训礼法,清规教条挑战封建制度,虽然注定失败也不惜一搏——她就是女儿国王。

历史上是没有女儿国的,在小说中我们必须当回事。这个一心想嫁给唐僧的国王在唐僧到来之前刚刚登上皇帝宝座,在她之前肯定有男人来过国内,可以想象前几任国王都是遵守着祖宗家法安分守己的。直到这一位,见到唐僧情窦初开,一见倾心,便一心要抛弃江山社稷和玉帝哥哥喜结良缘,特别是经电视明星朱琳演绎之后的女儿国王更让人直观的体会了书中描写的美,也从侧面反映唐僧当时受到的诱惑有多么大。

遗憾的是唐僧有着和嫦娥一样的假正经,明明很动心了还用清规戒律麻醉自己,要不是琵琶精及时将他摄去,当晚必定沦陷于国王的牙床之上。可悲的国王只能送唐僧远去,“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闫肃的这首歌词形象的刻画了女儿国王敢于打破旧制度,追求的新生活的勇气——作者借天界讽刺地下,借国王暗喻群众,手法巧妙,早期《西游记》没有被禁正是出于此。后来读的人多了,体会的深入了,慢慢就惊动了上层社会,惊动了封建统治阶级,也就逃不过被禁的下场,所幸我们还能看到这些书。

其实当干部的倒是可以来学习嫦娥唐僧的立场坚定的优点。读《西游记》有感作此篇。舒昶 2009-6-15

下载关于《西游记》中的诗词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西游记》中的诗词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猪八戒见高小姐 —— 改换了头面猪八戒见了白骨精 —— 垂涎三尺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 —— 压根不配猪八戒招亲 —— 凡心难丢猪八戒进了女儿国 ——......

    西游记中的人物[范文模版]

    〈西游记〉中的人物 〈西游记〉中贯穿作品始终的四大典型人物就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对他们四人的性格形容呢,就是皮猴·憨猪·严师·忠僧。这,也是我们经常评论......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孙悟空吃仙桃——正合口味 孙悟空变土地庙——藏不住尾巴 孙悟空跳出水帘洞——好戏还在后头 孙悟空的金箍棒——随心所欲......

    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

    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 唐僧:”悟空,这便如何是好?“ 悟空:”嗳···师傅放心,有俺老孙呢!“ 八戒:”师傅又被妖怪抓去了,怕是早被煮了吃了!大师兄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回我的高老庄,沙师......

    《西游记》中的哲学思想

    《西游记》中的哲学思想《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西游记》中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重点分析其中的人生哲学思想和教育哲学思想。《西......

    西游记中内容摘抄

    导语:《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西游记中里容摘抄。欢迎阅读!西游记的摘抄1、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

    西游记中128个细节

    西游记中128个你没注意到的事实 2014-10-29 这里列举出那些令人吃惊的事实,却都是西游记原著所描述的,可能会颠覆人们过去某些固有的观念。比方说,孙悟空自己亲口说自己曾在花......

    酒中诗词中酒五篇

    祝酒论人生,挥洒谈天下。 一代枭雄,若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陨灭之时。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曹操感叹人生短暂,应有所作为的诗句。从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