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析王维的心态特征与诗歌创作
简析王维的心态特征与诗歌创作作者:梁志刚
时间:2010/7/9 14:11: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王维;心态特征;诗歌创作
论文摘要:大唐时代及个人经历使王维的思想心态呈现出前后两种特征,这两种心态特征又作用于其诗歌创作,使之在题材择取、风格境界等方面产生差异。从前期的多游侠边塞,呈阳刚之气,到后期的多山水田园,富阴柔之美,题材风格的变化,无不受其心态特征的影响,而其独特的心态特征又受其时代、经历等客观存在的制约。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蒲州人。父亲早逝,母亲笃信佛教,对王维影响很大。王维聪颖多才,21岁中进士,为大乐丞,因属下伶人擅舞黄狮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后得张九龄赏识,擢为右拾遗,后升至吏部郎中、给事中等,又受张罢相牵连被派往边地慰军,并留滞节度使幕为判官;安史之乱中陷贼并被迫做伪官,两京收复时因此获罪下狱,因其曾写反乱思主之诗《凝碧池》及平叛功高的其弟王缙请消己官以赎兄罪之力保,被赦罪降官,责授太子中允,后累迁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的一生,基本上与盛唐相始终。盛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尚及时代精神对其思想、仕宦、生活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他前后迥异的心态特征。这两种不同的心态特征又作用于其诗歌创作,使之在题材择取、风格境界等方面呈现出差异。人们往往根据其心态变化所引发的题材、风格变异,将其诗歌创作以40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一
在大唐帝国如日中天、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民心理蓬勃进取的时代环境中,前期的王维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对社会、人生、功业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呈现出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积极仕进、自豪自信的心态。《塞上曲》有“平生多志气,箭底觅封侯”。这是他前期人生理想的宣言,也是此期心态特征的真实写照。由此而来,他在诗歌题材的选择上往往以游侠、边塞为主,兼有政治感遇等,风格上呈现出雄放豪迈的阳刚之气。如游侠边塞诗《少年行》、《使至塞上》等。其他边塞诗如《燕支行》、《老将行》、《陇西行》等,描写边塞战争的雄伟场面,歌颂将士浴血疆场,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和飒飒英姿,豪气干云,神采飞扬,与高岑同调。
与边塞相关的前期送别诗也同样极富盛唐气象。王维有送别诗70余首,占其现存全部诗作的约五分之一。其送别的对象主要是两种人:一是同乡,一是同僚。送别事由多是友朋赴边、迁谪、落第和归隐之类,其诗中旨意往往跳出同情、劝勉、祝愿的常规和常境,借机发表对时事的看法,对开明政治的向往,表现出积极人世的建功理想和崇高的人格精神。他的送别诗一般都能别开生面,境界奇高,表现出踔厉奇发、壮亢激昂的风格特征。国家的空前强盛,经济的空前繁荣,文化的空前融通,拓边的空前需要,使唐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成为很有诱惑的现实。建功马上,立业边陲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精神深入人心,并成为盛唐士子人生价值的重要取向,盛唐诗人大都有从戎游边的经历。王维对自己的游侠和出塞经历有着很豪迈、很精彩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人生理想和时代崇尚的一致性。这种与时代相通的情感和心态特征,也同样表现在其送别诗创作中,如《送张判官赴河西》、《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等。
王维前期也写了一些政治感遇诗。这类诗批判当时权贵骄奢、贤士坎坷、荣辱不公等不合理的政治现象,抒发怀才不遇、宦海沉浮的愤慨,同情下层妇女的不幸,表明自己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如《济上四贤咏》写四位失意的下层人士的遭遇,表现出当时正直知识分子的不幸。《老将行》既是边塞诗,也是政治感遇诗,诗中写的是一位老将的经历:年轻时作战机智勇敢,身经百战,威震敌营,立下赫赫战功,却得不到应有的封赏,闲居在家,寂寞空虚。后边境遭扰,强敌压境,老将军不计前嫌,请缨杀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诗中既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冷酷无情。
前期王维诗作的山水题材,也同样呈现出明快热烈的色调,如l9岁时写的《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热爱。
又如《渡河到清河作》、《华岳》二首,或写水或写山。写水,写得积水淼浩,波光连天;写山,则是崔嵬峥嵘,黛色葱郁,一派廓大气势。再如《燕子龛禅师》写山间小径的盘曲险恶、山峰的陡峭、飞泉的吼喷、怪石的峥嵘等等,简直可与李白的《蜀道难》相媲美。故《芥子园画传》评此诗日:“王摩诘燕子龛诗,雄奇苍郁,非以李咸熙之笔写之不可。”李咸熙即北宋著名画家李成,其画山水,以力度著称,“骨干特显”、“挺拔坚实”为其特点。可见王维此诗表现出来的雄奇劲健、超拔挺迈之势。
从军入幕、游侠赴边是盛唐的时代风尚,这种风尚的形成,也与朝廷的鼓励政策密切相关。《新唐书·选举志》中有唐代科举把“军谋宏远”一科与选拔政治人才制并列的记载。唐玄宗亦曾明令:不及时行赏有战功的官吏皆斩,能擒贼首的士卒授大将军。这些特别的政策,大大地刺激了唐代读书人对边事军功的关注和投人,军幕中吸引了大批当时富有才华的墨客文人。在唐代布衣才士中,缘军幕而进身的大有人在,有唐以来文人仕途之最达者高适也由此而擢升至散骑常侍,封勃海侯。他在《塞下曲》中心满志得地写道:“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久佐戎幕而官至嘉州刺史的岑参在《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中更有“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豪情壮志。同样,王维以战斗为美,以豪迈为美的心态特征,也是这一时代心理和民族心理趋导的结果。
法国艺术批评家丹纳说:“一个以快乐为主的时代,比如那些复兴的时期,在安全、财富、人口、享受、繁荣、美丽的或者有益的发明逐渐增加的时候,快乐就是时代的主调……那时所有的艺术品,虽然完美的程度有高下,一定是表现快乐的。”王维所处的盛唐时代,政治开明、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思想自由,民族心理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沐浴在这盛世的阳光之中,王维的心态情感自然也为之感染,怀抱着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积极地追求功名,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开拓进取、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使前期的王维能以开阔的胸襟、炽热的情怀、辽阔的视野、酣畅的笔墨刻划游侠风采,描绘边塞风光,反映边塞感受,表现出那个时代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唱出高亢奔放的时代强音。风格豪放、境界壮阔、情调激昂、笔力雄健,流溢着阳刚之气,“盛唐气象”可见一斑。虽然在诗歌史上他没有被称为边塞诗人,但他确是盛唐第一个大量写作边塞题材的诗人,是高适、岑参之前边塞诗的最富有者。而这类题材的择取和阳刚风格的形成,又是大唐的时代环境、精神风貌及本人经历对其思想心灵感召后作用于其创作的结果。
二
平和淡远、宁静超逸是王维后期心态的主要特征。由于时局、经历等原因,40岁以后,王维的思想、观念、心态发生了极大变化,对仕途的失望、对官场的畏惧,不愿同流合污的品性,使他在难舍仕宦的同时,又对社会世俗失去了往昔的乐观执着;佛理禅旨的感悟、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吸引了他的情趣和心灵。他在田园里呼吸着无忧的空气,他在大自然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心态变得平和、淡远、宁静、超逸了。这一心态特征的变化,使他在创作中开始注重对这些带给他慰藉的山水田园题材的择取和心灵感悟的抒发。王维的这类作品,代表了盛唐山水田园题材创作的最高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诗坛上的大师地位。
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精通音律、善弹琵琶,又工草书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兼艺术家。这些饱含感悟的姊妹艺术对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能以诗人、画家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世界,感受生活,并把所见所闻所感用诗、画再现出来,形成一种既有神韵又有情味的美妙意境。在创作中他善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启示作用,唤起人们对光、色、音、态的联想,呈现出宛然在目的生动图画,托物达意,立象传情。苏轼对此评价极高:“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最能代表他后期创作特色的是在宁静超逸、平和淡远心态作用下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山居秋暝》展现秋山雨后的清新气象,《青溪》、《过香积寺》、《蓝田山石门精舍》等写深山溪涧或寺院幽清的景象,而《皇甫岳云溪杂题》5首、《辋川集》20首则是描写隐居幽胜的组诗,大多写得精致美妙,脍炙人口,犹如精美的绘画小幅。描绘田园风景的诗作有《赠裴十迪》、《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渭川田家》等lO多首,勾画了农村平凡而美丽的日常风光。王维把山林描得清幽雅秀,令人神往,把田园生活写得和平宁静,引人入胜。这些作品,表现出诗人对清幽山林和优美田园的感悟与陶醉,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与留恋。《辋川集》是王维后期山水田园绝句的代表,它反映了诗人的隐居生活,描绘了辋川的自然景致,表现出陶醉于其中的情趣感受,呈现出独特的空明宁静的阴柔之美。
王维后期诗歌中常有“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空谷归人少”等等。这些“空”字由于后文的意象,不能作“无”和“没有”义来理解,这种“空”是诗人对眼前景的一种心灵感悟,其中内涵着万物生命的实有和灵动,是“空而不空”的特定状态。“空山不见人”,却能听到人的生命之声;“夜静春山空”,却有桂花的飘落和鸟的歌唱。可见这“空”中自有生命的流动,自有诗人独特的心灵感悟。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诗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和田园风情的同时,都流露出诗人闲逸宁静的情趣和心态,透出佛学禅理的旨趣,表现出对现实漠不关心的情绪。表面上看,其思想心态是消沉颓唐的,但从其深层意蕴和后期创作总体倾向看,王维的“万事不关心”只是对现实仕宦的不关心,对山水田园之美他不仅“关心”,而且迷醉;他的“寂为乐,闲有余”是摆脱世俗利禄烦恼后的另种层次的生命感悟和生存方式,精神并不沉沦;“伤心”而销向空门,是对世俗险恶的失望和寻求心理慰藉的一个方式,这一方式引导他从另一角度理解人生和陶醉真善美的山水田园。从当时的现实状况看,玄宗沉湎声色,昏庸无道,贤者被贬疏,奸佞却当权,政治黑暗,权贵骄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等日益滋长并渐趋激化。而在这种情形下又不能决然离去的王维,要么与之斗争,要么同流合污,要么亦官亦隐、身官心隐。王维最后选择的是后者,走了一条既适合自己又无害他人的淡漠仕宦、寄情山水、研悟禅佛之径。根据当时朝廷、社会及王维个人的具体情况,应该说这一选择是正确的,是适合包括王维在内的大多数正直官宦设身处地的实际状况的。此时的王维倘若采取“积极”的态度,只能有两种形式:其一,与之斗争,结果是“玉碎瓦难全”;其二,同流合污,结果又与心志相违。无论王维选择何种“积极”形式,都将既是个人政治的悲哀,也是民族文学的损失。从某种角度看,现实中的王维似乎只能走这条貌似“消极”、实不得已、确也并非消沉的道路,并由此创造出其彪炳千古的人生辉煌。我们应该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审视王维后期的思想、心态、行为及创作,而不应超现实地简单武断地评判王维后期的思想心态是消沉颓唐的。由于现实和心态的变化,此期王维淡漠的对象只是仕宦功名,而对山水田园则情趣盎然,且渐深渐浓。诗人的追求仍在,志趣仍在,就不应该说其心态真的消沉颓唐了。由对仕途功名的热衷,转为对山水田园的钟爱,新的生命意义、价值取向使他寻觅到新的生命空间和独特自我,获得了另一番人生乐趣,心态特征也由前期对仕宦的乐观进取、自豪自信,转为后期的超脱飘逸、宁静淡远,并影响和作用于其诗歌创作。应该说这是王维对社会人生、宇宙自然的另一种理解和诠释,这种心态特征仍然是主动、积极、健康、充实的。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很难真正地理解王维以《山居秋暝》为代表的后期山水田园诗,在明洁空灵禅旨中所呈现出的生机与情趣,很难真正理解其中蕴喻的诗人对理想社会和高尚人格的期冀与追求的深层意蕴。变化了的心态特征带来创作题材和风格的变异,诗人开始更多地择取山水田园题材,并创造出空明宁静的独特风格境界。
王维在给好友裴迪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由此可见,在对自然山林的爱恋和陶醉中,其心态特征是主动、积极、充实的。
受佛学禅理影响及喜欢山水田园的心态特征,使他特别喜欢表现和感悟静谧恬淡的境界。明代胡应麟称王维的五绝《鸟鸣涧》、《辛夷坞》“却入禅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这种追求不似前期的高昂热烈,而是宁静明洁、空灵淡远、富有理趣,它是诗人此期独特心态观照世界、感悟人生的诗意反映。
综上分析,可见王维前后期诗歌创作中题材、风格等诸多差异变化,均源于其不同的心态特征,而心态特征的形成及变化,又均由其时代、经历等客观存在所致。王维的诗歌创作历程明晰地证明一条文学创作规律:客观存在决定诗人心态,心态特征影响诗歌创作。
第二篇:浅论佛学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论佛学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在学院: 文 学 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秦 晓 清 学 号: 1220110014 指导教师: 顾 晔 峰
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15日
摘 要
任何一种社会思想、宗教文化离开本土传入异国,都会受到异国文化的影响,总免不了被改造。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中国文化也对佛教文化加以改造,继而渗透到中国的诗歌文化中去。禅宗的盛行使文人与禅师的交游成为一时风尚,这样的一种社会现象,使佛学文化与诗歌文化两者间相互交映,彼此融合。唐代的王维就是因为能将诗歌文化与佛教文化极好地融合,由此得来“诗佛”的赞誉。
关键词:
佛教中国化;禅宗;王维
ABSTRACT
Any kind of social ideology, religion and culture from their home countries for incoming foreign, are affected by foreign cultures, the total will inevitably be transformed.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to China, Chinese culture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while the Chinese culture to transform the Buddhist culture, and then penetrate into the Chinese culture to poetry.Zen Zen prevailed so literati and make friends become momentary fashion, such a social phenomenon, so Buddhist culture and poetry reflect inter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each other, into each other.Wang Wei, Tang Dynasty poetry,because of culture and Buddhist culture can blend excellently, which agained “Poetry Buddha” praise.Key words Chianese Buddhism;Zen;Wangwei
目录
摘要
一、佛学对王维创作思想的影响…………………………………………1
二、佛学对王维创作风格的影响…………………………………………3
三、佛学对王维创作意境的影响…………………………………………6
四、总结…………………………………………………………………8 参考文献……………………………………………………………………9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时期的文学与那个时期盛行的社会思想或宗教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对于中国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艺术乃至于建筑等方面都有着无处不在的影响。比如说古代的中国,在佛教传入之前我们有自己的宗教文化与信仰,如道教、玄学、神话。可以说,不带有天帝信仰、祖先祭拜、鬼神观念的先秦文学的研究是残缺的,那么,要研究汉魏之后的中国文学更是要带入当时盛行的佛学。尤其是当佛教鼎盛于隋唐两代时期时,对唐朝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唐朝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辉煌时期,还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期。在这两者都盛极一时的时代,必然产生一方的内容反映到另一方中去的现象。所以唐代的大诗人几乎无一不受佛教的影响,唐代的诗僧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要多。王维正是这样一位深受佛教禅宗影响的诗人。
一、佛学对王维创作思想的影响
唐诗的种类极为丰富,有边塞战争诗、浪漫主义诗、现实主义诗、山水田园诗等等。虽然风格迥异、种类繁多,但是在每个领域中都有杰出的代表诗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是李白,边塞战争诗的代表是高适和岑参,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是杜甫和白居易,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则是王维和孟浩然。王维,字摩诘,因自小受母亲影响,熏陶于佛学之下,所以精通佛学。在王维留存下来的三百七十多首诗歌中,大多可以看到鲜明的佛教思想的痕迹,因此被誉为“诗佛”。
唐代诗坛是山水田园诗的大舞台,在众多的山水诗人中,王维是一位十分擅长写山水诗的诗人。因其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而被誉为“天下文宗”[9]。一个人的创作思想总是与当时盛行的宗教相关联的。王维一生深受禅宗的影响,他的许多山水诗都与禅宗高度融合,气氛幽静,画面优美,色彩空灵,神韵灵动。其实早年时候的王维并不是接受的佛教思想,他主要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虽然他从小生活在充满着佛学气息的家庭,但那时社会上所倡导的还是儒家思想。因此,从王维青壮年时期所作的一些诗歌中,可以看到儒学思想的积淀,可以感受到他流露出的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以及不可掩饰的政治热情和远大抱负。如在《老将行》、《<少年行>四
2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歌。这次事件是一个转折点,正是从此时开始,王维的归隐之心愈发强烈。现实的种种无奈,使王维步步向着禅宗思想靠拢。既然他无法做到“兼济天下”,那么他只能“独善其身”了。他需要在佛学中寻求心情的宁静淡泊,寻求心灵的解脱。天宝十五载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虽服药佯为喑疾,但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接受伪职这件事对于王维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挫折,对他的心灵造成了极大地伤痛。认为自己愧对玄宗,苟活于世,内心饱受摧残与折磨。可是像王维这样一个正直而又软弱的知识分子,没有能力上阵杀敌,也就只能把自己寄托在空山寂林之中,沉醉于佛法的世界中。一年之后唐军收复两京,王维因伪职一事而入狱。虽然后来释放出狱,并且屡有升迁,但是晚年的他已经淡泊名利,退朝之后便去诵禅。由此可见,佛教贯穿了王维的一生,佛教的世界观、佛学义理、写作手法无一不影响着王维的诗歌。接下来就从诗歌创作风格和创作意境来具体分析佛学给王维诗歌带来的转变。
二、佛学对王维创作风格的影响
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东汉时期是佛教的传入期,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原土地上掀起的第一个高潮时期。随后,由于中国的国情以及国民的心理素质等因素,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佛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不断融合,属于中国自己的佛教文化就这么产生了。中国化佛教虽然与印度佛教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但它毕竟已自成体系。既然佛教是东汉时期就已传入中国,那为何直至唐朝才进入鼎盛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上古《诗经》开始涌现那么多诗歌,那为何中国古代诗歌也是在唐朝才达到高峰呢?早在东晋以来,中国古代诗人与诗歌就与佛教有着密切却不深厚的渊源。密切,是从朝代来看,唐以前的朝代文学都多多少少与佛教有着联系。不深厚,是从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来看来看,佛教意识还是附加在叙述之上。佛教对于诗歌的影响还只是限于形迹,其原因就是唐以前的人们还处于接受、消化、理解外来佛教义理的阶段。真正意义上诗与佛教结合的诗歌始见于唐代这个中国佛教成熟的时代,也正是诗与佛教的真正结合使得唐朝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得以大放光彩。
中国诗歌受佛教的影响是极其漫长的,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在魏诗中,与佛教相关联的诗歌是极少的。虽然有一些探讨人生的作品,但大都是与中国上古神仙相联系,如伏羲、-
4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看到“大漠”、“长河”这些壮阔的景象时,心境就变得豁然开朗。这个时期王维的诗风就如同他的诗歌所体现出的苍劲有力。在第二个创作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变故,思想上的转化,诗风也由苍劲转变为冲淡平和。形成这种诗风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受诗歌描写的内容山水意境的影响,一个是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以《终南别业》为例,这是一首融合了山水与禅意的诗歌。诗云:“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独自游览的旅途中与大自然亲切交流的情景。首联诗人写自己中年时厌倦尘俗世道,晚年时隐居辋川的情况。颔联诗人写他独自游览大好河山的闲情逸致。“胜事空自知”,一个“空”字,就能感受到诗人此时内心的宁静。禅宗的审美理念认为:人们只有在没有杂念的寂静心态中,也就是在“空”的状态中,才有可能真正洞察大自然的真谛与美。颈联诗人写他游览时的随意而行、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心境。尾联诗人写他的游览行程如行云、似流水,任其自然。从颈联和尾联来看,无论是在思想还是诗风上都可以明显看出与前期诗歌创作时的不同。“行到水穷处”之时,一般人不免会哀怨叹气,扫兴而归,折路而回。诗人却不是这般姿态,行至此处虽然水“穷”,但我还可以盘腿坐下抬头看看天空的云。虽看着不一样的风景,但这份悠然自得的心境却是不会变的。这种超然的心境,不仅仅是王维欣赏到的风景所致,与禅宗思想有着必然的联系。禅宗后期分为南北二宗,王维与南宗关系更为密切。南宗的主要思想之一是“任运自然”、“无往”、“无念”。其意思就是,对于一切外境之物,都不生忧喜悲乐之情。王维将南宗这一思想融入诗中,把自己感受的禅境,领悟的禅意,与山水景物矫揉在一起,人们从中既可以欣赏描写对象本身的韵味,又可以由此领悟到诗中蕴藏的佛学哲理。这种创作技巧很好地体现了王维冲淡的诗歌风格。除了借助于外界山水幽静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宁静外,还有这样一些与山水无关的诗歌也可以体现诗人的这一心态,如《秋夜独坐》。诗云:“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这首诗是在居住山中时所作,但是没有看到描写山水的字眼,而似乎主要是在说禅宗修行的体会。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山中的别墅中,这时或许是青灯黄卷,他正在研读佛经;也或许是焚香静默,他正在修行禅宗。沉思默想中,忽然想到自己斑白的双鬓,不经悲叹人生易老。夜已深沉,-6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王维的诗情中所蕴含的核心是浓厚的佛学意味。以人世间的眼光来看人生,人的一生不过是短短几十年。但是以佛教的眼光来看人生,人不只是有一生一世。佛教中有个词语叫“轮回”。认为人有前生、今世、后世。在佛教的世界观中,空间和时间是没有尽头的。这样一个极其富有浪漫色彩的世界观已超出了目前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证实的限度,只存在于人对它的想象之中,并且能让人对它也产生想象。王维便是深受这一世界观的影响。这就使得王维的诗体现出“空”与“寂”的意境。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古人认为,诗歌中情与景的交融,读者才能在实景的描写下联想出超出诗中所描写的实景画面,能将诗中诗人看到的情景在脑海中转变为自己所想象的。再者,读者在这种想象的情景之下,又能产生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体会出诗人没有明写的“不尽之意”。中国文学史上以佛禅为内容入诗的佳作并不少见,尤其是像唐朝佛风盛行的朝代,这类的诗作更多。但是王维与其他写佛诗的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十分熟练地将禅机、禅趣蕴含到他的山水诗之中。早年政治仕途上的坎坷遭遇以及幼年时期深受家庭的影响,使得王维越老越信仰佛教,年纪越大越向佛教靠拢。诗人创作时的心境也会影响到这首诗的意境。王维早年的诗歌多是写他为官时期的感受、感想,对于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与批判。不少诗中都有描写到年少游侠征战沙场,奋勇杀敌的情景,这些描写都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当描写到自己辛苦拼命的来的功勋却被上头将军领走时的无奈,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因此,当时受儒家思想熏染的王维,对于这些丑陋现象都是有事说事,快人快语,在诗中直接有所揭露,有所批判。相对于王维后期半官半隐这种状态下创作的诗歌而言,其意境显然是比不上后期的诗歌。在后期创作诗歌时,王维从佛学的角度、世界观去审视自然、人生。所以,王维的诗歌总是蒙上了一层佛学色彩,造就了一种物我相容的大美境界,散发着浓郁的空寂意境。
除了佛教的无始无极的世界观对王维诗歌的意境有影响之外,佛教的写作手法对其也有深刻影响。纵览佛教的佛典、佛经,就会发现许多内容都是需要自己领悟的。南宗禅的参禅主旨就是要求“顿悟”、“明心见性”,所求的就是一种理解、悟性。禅宗义理向来都不是明说的,虽然也是用文字写出,但是在手法上都是用的比喻、暗示、象征等。魏晋南北朝是玄学盛行,唐朝时佛教盛行,因此诗人们与僧人广泛交游。禅师们写的诗谒都是属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册[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3 [2]孙昌武.禅思与诗情[M].北京:中华书局.2006(8):316 [3]赖永海.中国佛教文化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58 [4]苏渊雷.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54 [5]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话[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87 [6]张曼涛.佛教与中国文化(上)[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42 [7]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01 [8]陈敏直.佛教禅宗与王维山水田园诗[J].唐都学刊.1999.(4/15)[9]郑钟琪.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宗智慧[J].新闻爱好者.2007(11):52
--9
第三篇:王维与孟浩然比较
王维与孟浩然比较
摘要:王维与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并称“王孟”。王孟二人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和大谢、小谢的山水诗艺术,在学习借鉴中创新,创造出许多富有各自个性的诗歌。
第四篇:诗 画 情——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借鉴绘画手法问题探讨
标签:
自然物
山水田园诗
画家
王维
杂谈
唐代大诗人王维,其人其诗其画都备受历代文人墨客推崇。宋代苏轼曾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现代钱钟书先生则进一步补冲说:“作为神韵派诗人和写意派画家的王维,其在艺术主旨和表现手法上也是相溶一致的。"(《中国画与中国诗》)。但是,王维的诗为什么“诗中有画”?他的诗又怎么做到“诗中有画”的? 本文就王维在诗歌创作上如何借鉴绘画艺术及表现的问题上略作探讨。
— ·以画家的眼睛看取自然物。
王维的写景诗是以画家的眼睛看取自然物的。王维诗摩写的物象,体现了诗画景的共性。王维年轻时,有过政治抱负。他的边塞诗也有一定的生活感受,往往不乏佳句。但是最能代表他的诗歌特色的,是后期那些山水诗,田园诗。这类诗艺术成就较高,刻画细致,变化多彩,有独创的风格。的确,翻开他的诗歌集《輞川集》·《田园乐》·《游春曲》等,就像打开名贵的古代画册小品,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再看他的名篇《山居秋暝》、《新晴野望》,又仿佛在徐徐展开一卷卷条幅画和手卷画一样,令人赞不绝口,流连往返。王维的诗,尤其是山水田园诗,几乎每一首都有一个画面,而且每个画面都有一个意境,让观画者有联想的余地,有回嚼的余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梢白重泉。”等等,都是居辋川时所作。他的名画《辋川图》,是辋川胜景的写照。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说该画“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作为诗人,王维主要是山水诗人,作为画家,王维主要是山水画家。他的诗画表现对象都是自然
美景。表现手段虽有差异,但他的诗景也是以画家眼光看取自然物的。无论是诗还是画,都有共同的意境。描写物象,画家与诗人所同之处在取景上。“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董其昌说“非右丞工于画道,不能得此语。”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得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之取景是法于画家的。
二.诗画讲究经营位置
画家作画,讲究景物位置的布局,即画的经营位置。王维的诗中,每个画面都讲究“经营位置”。画面章法得当,自成格局,很少有雷同之处。
从自然景物中得来山水丘壑,还需剪裁,剪裁的高明在于对自然景物的取舍合宜,人巧夺天工。心中有了取舍,就得安排层次。讲究近看远观不同,近看只是笔,参差错落,不辨所写为何物,远观则层次井然,阴阳虚实处处地体。此外还要讲究疏密,做到疏处有物象,密处不窒息。
作为画家的王维正是借鉴绘画经营位置中剪裁层次,疏密之要而运用到他的诗歌创作上的。
例如他的《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含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写了一个春天的早晨,绿柳红桃,含雨带烟,娇艳欲滴,花落未扫,莺啼犹眠。我们面对这一幅画,需要把目光固定在不动的视点上,静静观察一个寂静庭院的画面,通过看还需听,似乎一个闲适逸趣的隐士形象活跃在画图中了。
再看他的另一首《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廓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日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幅画选择景点多,但作者交代极有层次,试想看这一幅画,从原野、渡口、溪口、廓门迎来,再从农家、水田、山后,翠峰送往。王维面对不同的经营布局方法,用文字给写出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
上面几幅画面说明了诗歌能反映形象的空间感。这种画面的空间构成正是借用了绘画中的表现手法的。
再如王维的名篇《使至塞上》中间两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者首先从俯视蓬草、仰望归雁的艺术形象入手,为我们竖起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自上而下的高耸的空间,接着又以浓重而酣畅的笔墨横向展示出一个遥望大漠的大跨度左右空间。随后在对句中又斜穿出一条大河,曲折明灭地消失在遥远的落日的天际。于是作者又为我们造成一个通往前方的纵深空间。至此作者从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位为我们开拓出一个广阔无垠的视觉天地。我们读此诗,就会有一种胸襟开阔、气势磅礴的感受。
三.象形赋彩、画龙点睛的功力
王维不仅在用文字象形赋彩、画龙点睛的功力上,也有独到之处。在他笔下,之所以能产生许多千古绝唱的名篇,是与他长期以来审美求彩、随类赋彩的扎实基本功训练分不开的。在王维的诗中,用色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种是随类赋彩的,如:
“月落红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
“萋萋芳草绿,落落长松夏寒。”(《田园乐》之四)
一种是以彩绘形的方法,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还有一种是绘声绘色的方法。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
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自然万物,在万物的诗中,经过音、形、色的交织运用,竟能渲化出一幅幅的图画来。
王维的是在对大自然进行应物象形、绘声绘色的描写时,也从不放松典型细节以及传神的字句。他的诗既有浑融完整的意境,又有精工刻画的描写。因此,他的诗歌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少发人深思的点睛之笔。如前面提到了的那篇《使至塞上》,作者在短短两对写景的句子中,既着力于开拓广阔的空间,同时又不放过“孤烟直”和“落日圆”这样两个典型细节。其中“直”和“圆”可谓点睛之笔。“直”指“烟”而云“孤”,可见景色的单调;接着又以“直”相衬,则又绘出了劲挺,服药直搏云天的壮美。也见得没有一丝的风,于是更带来了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一个“圆”字,也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的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字,一个“圆”字,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地线条,然和那旷远的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读后令人怅然凝望。怪不得香菱以为“要说再找出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也说不出两个字来。(《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这难道不是点睛之笔吗?
再看下面三组诗句:
“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宿郑州》)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渭川田家》)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奉和题石壁之作》)
其中每个诗句都包含着两个有对应关系的食物或形象。这里,如果没有非凡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是很难用这样简洁的笔墨去恰当地反映它们之间的典型细节变化的。
同样在另外四组诗句中: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别》)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
“花瞟和松屑,茶香透竹丛。”(《河南严尹弟兄宿弊庐访别人赋》)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
每句内都有两个不同的形象,它们个个原都是孤立、静止存在的物象,只有当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加以连接后,才立刻呈现出一个个“气韵生动”的画面来。这一点和画史上有关画龙点睛之笔又是何等的相似啊!
四、虚实相生,似与不似的意境。
山水田园诗是写景的作品,但纯粹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歌,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立不住脚的。因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不过,山水田园诗一般不容易直抒胸怀,诗人的思想是透过寄情山水的折光才反映出来的。因此,平板地临摹事物往往事倍而功半,即使从画面看,“诗中有画”但缺乏“情”好似只是一堆堆任意涂抹的颜色,让人感到形似而媚俗。在这点上,王维往往取法于中国虚实相生的离行形得似的手法。作为完全可以在画纸上任意挥洒笔墨的山水国画,尚且可以惜墨如金,讲究景物的虚与实,通过大片的“空而以虚写实,虚实相生地表现作者意中的画面,那么,仅以数十字谋篇的诗歌,又何尝不应珍惜笔墨而以少胜多呢?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是深通此理的。
我们在王维的作品中,不仅可以发现一些象“明月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桃源行》)“贺兰山下陈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老将行》)以及“经过柳陌与桃谿,寻逐春兄著处迷。”(《游春辞》之三)等以实带虚的诗句,而且还可以看到象“山中一夜雨,树衬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和“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等虚中有实得诗句。有时偶尔也会出现象“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这样完全以虚写实的手法。
这里,分析下《过香积寺》这首诗。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衫。薄暮空谭曲,安禅制毒龙。”
全诗描绘的中心是香积寺,可是全篇从始至终对香积寺却不做一句正面的描述。而只是在寺外的山峰、古木、空谭、钟声上大施笔墨。将寺庙留在一片很大的空白之中。其实作者的用意是要告诉读者:香积寺正是建筑在这样一个山高谭深、虎踞龙盘的密林之中。从而为香积宝刹罩上了一层高深莫测的神秘色彩。这就是画论中“虚实相生”的道理。这就是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应用。这样处理往往能把作品从“身临其境”的实感中升华为“神临其景”的更高的艺术境界。达到形骸俱释的陶醉。
还有,王维的名篇《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在上联中先以实景勾画出与友人道别的典型环境,以实景暗示依依惜别之情。紧接着作者收住了彩笔,而特意推出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的特别画面,这里没有人物形象的精雕细刻,没有衣物道具的吗、浓淡描摹。只是在杯酒中倾注了一种深情。而在句尾“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里,则完全脱离了具体形象,却又从显示出征人路上千辛万苦的无尽天地。全诗的高潮,它的最能动人心弦的地方,也正在于此。这句看似虚无飘渺,其实字字千钧,内涵千般景万般情。这较之用大量笔墨仔细涂抹征人路上的万重饥苦,不是更高明了许多吗?这就像画家画树一样,如果照实画下去,画成一棵直挺挺的树,必然缺乏生机,它需要变幻手法,既要实实在在联系看诗的主题,又需生发开去,表现上像是作家的疏淡笔墨,甚至是空白,若不看题似的,而实际上仍是以虚映实,为了更好的突现主题。
王维诗中“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在于以虚写实,可以说“不看一字,尽得风流”了。大胆地以情写景,既省去了许多笔墨,又取得了离形得似的艺术效果。可见,不仅在中国画中可以超脱形体,求得神似,在诗歌中同样可以表现离形得似的艺术境界。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粗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王维诗歌之所以在诗人辈出,名作如林的盛唐文坛独树一帜,不但是由于他有许多方面的艺术造诣,更与他成功地汲取绘画艺术中有益的经验是分不开的。这一点我们从王维的自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时人知。”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其实所谓“诗中有画”一方面是指作者有高度的形象感,能自然地融合绘画艺术的语言写出一幅幅给人以逼真的画面。另一方面是指作者抓住了绘画善于描写静美的画面的特点,常常用动中求静,以动带静的方法构成静态美的如画的意境。然而,“逼真”和“如画”毕竟不是诗歌,更不是诗的根本目的。如何在诗中将无情之景升华为有情之画,才是诗人所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这需要诗人有多方面的修养,读王维的诗,不仅仅是感到诗中有画,同时他的诗往往引我们深入到一种微妙隽永的意境。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这是因为他的诗正如他的画一样,呈现在纸上的虽是山林、丘壑和泉石,而诗人的品格、胸襟匠心和手腕却笼罩着全景,弥漫于笔墨卷轴间。他的名篇佳作之所以千古绝唱,不仅仅在于“诗中有画”,更在于“诗中有情”。如果说画面和音律是王维诗歌之所以能升华的双翼,那么思想、情感才是王维诗歌的中枢。而双翼无中枢是难以腾飞的。
苏轼关于“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说法,虽是评价王维的诗画,但也道出了姊妲艺术中除了各自独特的艺术特点之外,在创作规律上,也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面。各类艺术之间可以彼此学习,相互借鉴的。
因而研究和学习王维在诗歌创作中成功地借鉴绘画手法这一成果,对于繁荣诗歌创作,将会提供十分有益的经验。
第五篇:诗歌创作与朗诵比赛策划书
诗歌创作与朗诵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我国是诗的国度。所有的文学载体中,诗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最凝练最美的艺术。孔子言:“小子何莫学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生活不能没有诗,不能缺少诗意。诗,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引领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是写诗人和读诗者滋养灵魂的甘泉。
生活无处不成诗。为了扩大诗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诗歌提倡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现生活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热情,繁荣校园诗歌创作,营造校区良好的文化学术氛围,为广大诗歌爱好者提供一个更专业更集中的诗歌交流平台,使好的诗歌好的作品得到应有的肯定,使更多的人关注诗歌、关注文学,校学习部决定于日举行诗歌创作与朗诵比赛。
二、大赛主旨
1、弘扬中国传统诗文化,丰富现代诗歌写作;
2、挖掘有才华的校园诗歌写手、校园诗人,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
3、推介高品质诗歌作品;
4、活跃校园诗歌创作,为校区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5、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能力与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尺度。
三、活动简介
1、活动主题:在生活中写诗,在诗意中生活 —— 记华大生活的点点滴滴
2、活动时间:
4、活动对象:华侨大学全体学生
5、主办单位:华侨大学
6、承办单位:华侨大学校学习部
四、活动说明
(一)、活动形式:诗歌征稿,选稿,举行演讲
(二)、活动具体内容:
活动分五个阶段:
1、宣传阶段
(1)、积极争取团委、学生办领导对本次活动的支持
(2)、设计海报并张贴。(宣传部负责)
(3)、设计宣传单(张贴于公告栏和宿舍楼下的宣传栏)
(4)、向各团总支派发宣传单,争取各位辅导员的支持与落实。
预计所需时间:两周2、征稿阶段
投稿形式:自由投稿。
投稿方式:①打印版交到如下几个同学:
②电子版以E-mail方式发送到:
截稿时间:2009年4月底(具体时间待定)
稿件要求:
(1)、思想健康,感情真挚,题材不限;
(2)、体裁限定为诗歌(包括现代诗、散文诗、古典诗词等诗歌体裁);
(3)、来稿必须使用正规A4打印稿纸并且使用word文档;
(4)、为评选公正的需要,每个参赛选手每个作品必须交打印版和电子版两种版本,打印版
页眉处须注明作者的姓名、年级专业、联系方式,电子版也须注明。
3、评审阶段
初评由学习部执行,终评由指导老师执行,最后由学习部公布评选结果,通知选手参加演讲.4、演讲阶段
(1)、评委及嘉宾入场
(2)、屏幕上播放视频(中国建国以来具有代表性的阅兵式)
(3)、主持人上场致开场词,介绍到场嘉宾、评委及本次比赛规则
(4)、比赛正式开始。
(5)、环节一;选手依次上台演讲,评委举牌给各参赛者给分,同时,主持人当场计算报出得分,评委可适当给出评分原因和对参赛者的评语。
(6)、环节二;参赛者按在台上选到的礼仪小姐手上拿着的扇子背后写着的6个词语进行即兴演讲,演讲里必须包括给与的6个词语,演讲前给与5分钟思考。同样评委快速给各参赛者给分,主持人当场计算报出得分
(7)、环节三;才艺加分,参赛者自愿准备才艺,评委快速给各参赛者给分,主持人当场计算报出得分。
(8)、环节四;所有参赛者站在台上,用大屏幕上出现的一个词,轮流总结参加这次大赛的感想。由现场的观众给各选手打分,即主持人下台找观众给台上的选手打分,一名观众只能给一名选手打分。
(9)、用幻灯片展现中国近六十年的变化(加背景音乐及解说词)工作人员快速统计选手分数。
(10)、主持人公布获奖者
(11)、嘉宾颁奖(一、二、三等奖,最佳组织奖)背景音乐
(12)、主持人上场并宣布本次比赛到此结束,领导及评委退场
5、颁奖阶段
(1)、学习部负责举行颁奖大会。
(2)、颁奖时间,地点。
(3)、出席颁奖大会的嘉宾有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获奖同学,并邀请学生办老师、团委、学生会部分干部及其他兄弟社团负责人等有关人员参加大会。
(4)、主持人根据事先做好的PPT简单回顾本次活动的流程,并宣布获奖情况,随后由部分获奖同学自由上台谈获奖感受及创作经验,并选择适合朗诵的佳作朗诵。
(5)、由指导老师给获奖同学颁奖,并就本次活动作总结。
备注:场地申请、PPT制作等工作人员编辑部负责
(三)、活动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7名)
(四)、评比标准方案:
1、诗歌思想内容健康、立意新颖、文笔娴熟,思想深刻,语言意蕴丰富;
2、所有文章的评审工作将由评委会完成,并且成立监督委员会(简称监委会)对评审工作进行监督,评委会将由诗社编辑部成员组成,由指导老师进行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