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亲情流淌的课堂
亲情流淌的课堂
——《荔枝》案例分析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具有面对一朵野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题记
【上课前集体备课的思考】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当学生用情感领悟着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熏陶着学生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关于教材:
《荔枝》是现代著名作家肖复兴的一篇感情真挚、文笔优美的散文,是引导学生受母爱,感悟人性美,形成人文素养积淀的好素材。
课文以荔枝为主线,叙述了几个“母慈子孝”的感人事例,赞扬了母亲的伟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念念不忘母亲的恩情,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芒。其中几个片断的描写细致传神,值得学生细细揣摩,学习写法。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含义隽永,令人百感交集。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是人类文化永恒的主题。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感人的文章,比较典型的除了《荔枝》,还有《麻雀》、《金色的脚印》、《游子吟》、《小抄写员》等。课本之外更有丰富的阅读材料,从古代到现代,从诗歌、散文到小说。
关于学生:
在学习《荔枝》前,学生已经通过语文课和课外阅读的积累,有了一定的情感和语言储备。孩子们天天沐浴着父母爱的阳光,徜徉在父母爱的怀抱中。在他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演绎着感人的亲情故事。但由于孩子们不善于细心观察、用心感受,他们很少能从生活的琐事、细节中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感受到母亲的伟大。通过文本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的情感敏感起来,心思细腻起来。
关于教师:
作为教师的我,既是父母亲的孩子,也是孩子的母亲,双重身份集于一身。对孩子我要付出母爱,对父母我要报答他们的恩情。因此对课文的感受更真切、丰富。特别是经历了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后,再阅读课文《荔枝》,更觉得母爱的伟大。文章的字字句句都撞击着我的心灵,母亲慈爱的笑容、举手投足仿佛就在眼前,每读一遍课文我都会泪流满面。中秋前夕,我情不自禁写下《中秋月儿依旧圆》。将教师丰富的人生经历作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加以开发,能够更好地引领孩子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
关于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那份穿越时空的母爱和人性美,形成人文素养的积淀。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在课文重点片段、词句的品味中,领悟文章的情感和作者遣词用句的匠心。知识与能力:学习抓住细节,品味文章的情感。掌握课后10个生字和“思考*练习”中的问题。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的细节描写中体会思想感情。揣磨细节描写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理解、感悟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关于教法:
情感型文章以丰富的情感“感人心,动人情”。教学这类课文要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在读悟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者、人物同悲欢,共爱恨,以文章美好的情感涤荡孩子的心灵,净化孩子们的灵魂。根据教材和学情,采用“情境——对话——体验”的阅读教学模式,具体的教法:情境教学法,对话教学法,学法:读、悟、议结合,体验情感。
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开发课程资源,引进丰富的情感之水。语文世界是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情感教育的源头活水在语文课程中。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教材、教师、学生等课程资源,把握课文内在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意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疏通情感之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阅读教学要“披文入情”,借助文字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本课的教学,用教师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多媒体色彩鲜艳的图片和舒缓优美音乐等创设教学情境。用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对课文的感知,疏通学生情感的渠道,调动学生精神层面的享受,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平等对话,滋润孩子的心灵。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平等性和民主性是教学对话的必要前提。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教材丰富的情感因素才能融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以课程的情感之水滋润学生心灵之洲。教学中教师力求始终以参与者的身份,真诚地与孩子们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母爱的感悟,尊重孩子的个性体验,聆听孩子的想法,去打开孩子心灵的大门。
【教学主要环节实录】
一、语言渲染,奠定情感基调
师: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有一个最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有一种最无私的爱,那就是深沉的母爱。母爱是参天的大树,母爱是温馨的港湾。同学们一定也吟诵过这些美丽的语言,但真理解它们吗?但愿通过学习《荔枝》,你们能早一点领悟母亲与子女的绵绵之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母子深情
1、认识“细节”,从文中寻找细节。
2、以“母亲第一次吃荔枝”为例,学习从细节中体会情感。
师:多媒体出示“(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这是课文对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描写。你觉得在这个片段中,哪些描写细致非常?
生:作者把母亲吃荔枝时的动作描写得非常细致。师:圈出这段话中表示母亲动作和描写这些动作的词语,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不停地抚摸”我母亲到了母亲第一次吃到荔枝特别高兴、激动。
生:我从“小心翼翼地剥开”、“托着”、“爱怜地望着”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待荔枝,好像不像对待一般的水果。
师:(引导)是啊,荔枝不过是一种水果,可是母亲那样的小心翼翼,目光中充满爱怜,让我们感觉不像对待无生命的水果,像是对待什么? 生:好像对待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师:母亲从一颗荔枝上看到的这有生命的东西是什么? 生:可能是他儿子的心吧。
师:你说得真好。一颗颗荔枝,是儿子的一片片孝心啊!生:我体会到了母亲爱吃荔枝。
师:从一连串的动词中,我们体会到了那么丰富的情感。同学们能用朗读来把这些感情表达出来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组合作,品读文中的其他细节描写。(过程略)
4、感悟“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师:(多媒体播放伴随着悲凉、舒缓的钢琴曲的画面)看那,在浓密的绿叶丛中,一颗颗荔枝在夏日的风中轻轻摇曳,荔枝又红了。然而,我慈祥的母亲啊,如今你在哪里呢?您勤劳节俭了一生,唯一的喜好就是吃荔枝,我却连这个愿望都没让您满足,这是何等的遗憾,让我产生了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一句“荔枝依旧年年红”包含了作者多少复杂的情感和没说完的话呀。此刻,如果你就是这位儿子,你想说些什么呢?用你的笔,写下你心中的千言万语吧。生:课堂练笔,交流。
三、叙述故事,体验亲子之情
师:其实,对于我们自己的父亲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为我们承受着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总把最好的东西让给我们。(多媒体出示我写的《中秋月儿依旧圆》,学生浏览)
同学们,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位深爱着你们的母亲,大声地说出来吧,说说母亲无微不至关爱你们的点点滴滴。
生:妈妈整天工作,都是为了我。
生:有一次我病了,妈妈非常着急,陪着我上医院。生:我有学习上有什么不懂的妈妈就教我。
生:妈妈为我买好吃的,为我买新衣服。自己却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新衣服。
师:妈妈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为了孩子,她们可以不惜一切。我们又给了他们多少报偿呢?去爱她们吧,因为她们值得你爱;快去爱她们吧,趁现在你们还有母亲可以孝敬,不要像老师和作者那样留下深深的遗憾!
四、回归生活,升华亲情
帮妈妈做一件事情,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听她说些什么,然后写下来。注意细节的描写。
【第一次评课内容】
新课程观下的课堂教学资源是宽泛的,也是开放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老师不仅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还将自己的经历,作为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这样,不仅用教师自己的情感经历帮助学生架起了走进文本的桥梁,而且这种平等的对话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所以本节课的课堂氛围很好,其一是与文章的主题十分吻合,孩子们始终沉浸在一种温馨的爱之中;其二,师生关系十分融洽。但是学生思维不是很活跃,不能积极参与对话,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比较肤浅。
原因分析:学生虽然生活在母爱中,但是,很多时候他们把父母亲的爱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因此不能与课文发生共鸣。
改进意见:有必要让孩子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课文,一起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亲的付出。把家长资源也引入课堂。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活与课文联系起来。【修改后的教学主要环节实录】
课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亲情文章,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阅读课文和相关资料,一起谈谈读后感想。与父母一起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点点滴滴的付出。并选择一件小事记在日记中。
一、语言渲染,奠定情感基调
师:今年暑假,老师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痛苦。7月19日早上,与病魔抗争了四年多的母亲静静地走了,没有任何痛苦的呻吟,更没有作些许的挣扎,以至于坐在床前的我都不知母亲离开我们的具体时间。母亲不愿惊动我们,不愿我们有更多的痛苦,她把所有的痛苦都一个人承担了。不管我怎样的千呼万唤,也无法把她从上帝那儿唤回。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有一个最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有一种最无私的爱,那就是深沉的母爱。母爱是参天的大树,母爱是温馨的港湾。老师以前多次吟诵过,可是对于这些话的理解一直是肤浅的,但经历了失母之痛后,我才真正懂得了它的内涵。这似乎有些迟了。但愿通过学习的《荔枝》,同学们能早一点领悟母亲与子女的绵绵之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母子深情
1、认识“细节”,从课文中寻找细节。
2、以“母亲第一次吃荔枝”为例,学习从细节中体会情感
师:多媒体出示“(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这是课文对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描写。你觉得在这个片段中,哪些描写特别细致? 生:作者把母亲吃荔枝时的动作描写得非常细致。
师:圈出这段话中表示母亲动作和描写这些动作的词语,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小心翼翼地剥开”、“托着”、“爱怜地望着”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待荔枝,好像不像对待一般的水果。
师:(引导)是啊,荔枝不过是一种水果,可是母亲那样的小心翼翼,目光中充满爱怜,让我们感觉不像对待无生命的水果,像是对待什么? 生:好像对待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师:母亲从一颗荔枝上看到的这有生命的东西是什么? 生:可能是他儿子的心吧。
师:你说得真好。一颗颗荔枝,是儿子的一片片孝心啊!生:我体会到了母亲爱吃荔枝。
生:母亲那么爱吃荔枝,不仅因为她第一次吃到荔枝,而且因为荔枝是她儿子买的,她是因为爱儿子,才这样高兴的。
师:这就叫爱屋及乌。同学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交流略)
生:从“不停地抚摸”我母亲到了母亲第一次吃到荔枝特别高兴、激动。
母亲为了儿女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子只是买了一斤荔枝,她就这样高兴、激动。母亲的涌泉之恩,却只要滴水的回报,母亲是多么的无私啊!
师:你的体会非常独特,也很深刻,说实话,老师也没有你想得这么深入。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体会到吗?
生:昨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老师你写的《中秋月儿依旧圆》,里面有一句话“母亲一生的付出,只图在她生命的尽头,女儿能陪上一程,说上一句知心的话。”妈妈说:“老师的母亲给子女很多,却只要儿女陪她说几句话,这就是涌泉之恩,只要滴水的回报。”刚才我读了这段话就想到了。师:你真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
师:从一连串的动词中,我们体会到了那么丰富的情感。如果此刻,你就是这位母亲的儿子,看到自己的母亲这样的小心翼翼地吃荔枝,你会说些什么? 生:妈妈,您吃吧,吃没了,我再给您买。生:妈,好吃就多吃点,不要心疼钱。
生:妈妈,您为了我们一直省吃俭用,直到这么大年纪才第一次吃到荔枝。我对不住您!师:真是善良懂事的孩子。同学们能用朗读来把你们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组合作,品读文中其他的细节。(过程略)
4、感悟“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师:(多媒体播放伴着悲凉、舒缓的钢琴曲的画面)看那,在浓密的绿叶丛中,一颗颗荔枝在夏日的风中轻轻摇曳,荔枝又红了。然而,我慈祥的母亲啊,如今你在哪里呢?您勤劳节俭了一生,唯一的喜好就是吃荔枝,我却连这个愿望都没让您满足,这是何等的遗憾,让我产生了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一句“荔枝依旧年年红”包含了作者多少复杂的情感和没说完的话呀。此刻,如果你就是这位儿子,你想说些什么呢?用你的笔,写下你心中的话吧。生:课堂练笔,交流。
三、叙述故事,体验亲子之情
师:其实,对于我们自己的父亲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为我们承受着那么多的风风雨 雨,总把最好的东西让给我们。每当我给母亲买些水果、食品,她都会责怪我太破费。可是,每次她来看望我们,总会带一大堆好吃的,那都是她亲手种的新鲜蔬菜、水果。就是在她病重得不能走路时,还吩咐父亲早早种下我们爱吃的玉米、香瓜。还记得家门前满树鲜艳的西红柿,那是她为孙女准备的,她自己从来不吃。同学们,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位深爱着你们的母亲,都有像老师一样的感受,那么,大声地说出来吧,说说母亲无微不至关爱你们的点点滴滴。生:讲述放学时妈妈带病送雨伞的故事。(略)生:妈妈熬夜为我打文章。(略)
生:为了到车站接自己,妈妈在车站等一个多小时。(略)生:妈妈为了不让我担心隐瞒了自己的病情。(略)„„
师:是呀,为了孩子,妈妈可以不惜一切。我们又给了他们多少报偿呢?去爱她们吧,因为她们值得你爱;快去爱她们吧,趁现在你们还有母亲可以孝敬,不要像老师和作者那样留下深深的遗憾!
四、回归生活,升华亲情
帮妈妈做一件事情,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听她说些什么,然后写下来。注意细节的描写。
【再次评课内容】
平等对话,情溢课堂
(由子课题组长唐莉娜整理)
新课标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地位,根据课程的特点,将其贯穿于各阶段的目标中;并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
一、角色变换,构建对话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这个对话过程所要求的教师角色不再是一人高高在上唱独角戏,而是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通过各自对文本的理解,构建平等、民主的互动课堂。在〈荔枝〉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并没有直接将学习方法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读书、学习的经验,交流一下,“按照我们已有的经验,你认为该怎样学习?”学生畅所欲言。老师不失时机,“今天,老师为大家提供一种新的体会文章情感的方法。课文有些地方描写得特别细致,这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抓住细节,细细品味,能够体会文章的情感。”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主动地要求学习,新课程为师生双方搭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变为了师生互教互学,教师与学生的位置由从前的以教师位中心变为了平等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真情交流,创设情感课堂
情感也是儿童发展的内在动因、手段和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善于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感为纽带,学生才能展开想象,启动思维,才能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荔枝》教学伊始,教师叙述了暑假失去母亲的亲身经历,为文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文末,老师又饱含深情地抒发了她对母亲的怀念。此刻,有的学生眼圈已经红了,有的学生泪水溢满了眼眶„„在这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中,学生被老师那富有真情的话语所感动,被自己的身边那富有真情的事例所感动。接着教师顺水推舟,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母亲那深沉的爱,讲讲自己的亲情故事。学生的发言虽然是身边的小事,但那足以证明,孩子已经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心中无私的爱。
教师的真情流露,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探索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
三、个性阅读,激活内心体验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文本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有着许多的空白点和不确定性,具有开放的“召唤结构”。有待读者用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填充这些描写的空白处,需要读者富有个性的阅读。课文中细节描写颇多,老师为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提倡个性阅读,“你觉得作者哪里写得比较好?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作者对母亲的动作描写非常细致,从这简单的几笔中,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的爱”,有的说“我觉得作者对沙果描写得很细致,可见母亲平时很节俭”„„又如:讲到母亲爱屋及乌,因为爱儿子,所以也爱儿子买的荔枝时,老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孩子们跃跃欲试。再比如:在学到母亲第一次吃荔枝这一细节时,老师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此刻,你就是这位母亲的儿子,看到自己的母亲这样的小心翼翼地吃荔枝,你会说些什么?”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回答正是他们的内心体验:“母亲,您吃吧,吃没了,我再给您买”“妈,不贵。好吃就多吃点,不要心疼”„„老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和体验激发了他们内心的体验。
【教学后的自我反思】
浇灌孩子生命世界的绿洲
——《荔枝》教后感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当学生用情感领悟着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熏陶着学生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用情悟文,以文本丰富的情感浇灌学生生命世界中的绿洲。《荔枝》的教学过程中,我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的:
一、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课程,引来情感之水。
二、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对课文的感知,疏通学生情感的渠道,调动学生精神层面的享受,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平等对话,润情感之洲。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教材丰富的情感因素才能融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以课程的情感之水滋润学生心灵之洲。
一、开发课程,引情感之水
语文世界是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情感教育的源头活水在语文课程中。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把握课文内在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促进学生情意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首先,挖掘教材中的情意发展因素。《荔枝》一课,以荔枝为主线,叙述了几个“母慈子孝”的感人事例,表现了那份穿越时空的母爱,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芒。文章描写十分细腻感人,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通过对重点词句与段落的读、思、议、悟,领会文章中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其次,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荔枝》对于一个已为人母,又刚刚失去母亲的教师来说那种感受刻骨铭心。每读一遍课文,我都禁不住泪流满面。特别是课文含义隽永的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更是令人百感交集。于是我用泪水写下了怀念母亲的散文《中秋月儿依旧圆》。这文字是一个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是联结学生与文本的桥梁。在这里教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第三,挖掘学生和家长等丰富的素材性课程资源。每个学生拥有或曾经拥有母爱。但是由于学生个性、生活经历、情感等的差异,他们对母爱的体验各不相同。大多数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他们很少能从生活的琐事、细节中体会到母亲的伟大。而家长则不同,他们有为人子(女)的经历,也有为人母的感慨,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更真切。可以借助家长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因此,第二次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与父母一起阅读《荔枝》和《母爱是一把伞》及我的拙作《中秋月儿依旧圆》,读后各自谈谈感受,并与父母一起回忆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感受亲子之爱。
这一举动,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应答,请听家长的心声:“父母养育我们的年代正是国家面临困难,家庭生活十分贫困的六十年代,就是在那样困难的日子里,他们把我们养大。今天我们的父母已经年老体弱,需要关心和照顾。带着我们的孩子,去关心照顾我们的老人,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常回家看看,哪怕是帮妈妈洗个碗。” “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只知道奉献,不知索取,只知节俭,不知享受。读了文章让我想起了韦唯的《我用什么来报答我的父亲母亲》。”“趁父母健在,好好地珍惜父母。”家长的肺腑之言,无疑为孩子学习课文作了最好的情感铺垫。
第四,发挥媒体等条件性课程资源的作用,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前让学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歌颂母爱的文章、图片、歌曲等,并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在教学课文时,适当地运用音乐、图片资料,渲染情境,强化情感。
二、创设情境,疏情感之渠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阅读教学要“披文入情”,借助文字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对课文的感知,有利于疏通学生情感的渠道,调动学生精神层面的享受,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荔枝》最后一段时,以多媒体出示荔枝红了的画面和悲凉、舒缓的钢琴曲,教师声情并茂地描述:看那,在浓密的绿叶丛中,一颗颗荔枝在夏日的风中轻轻摇曳,荔枝又红了。然而,我慈祥的母亲啊,如今你在哪里呢?您勤劳节俭了一生,唯一的喜好就是吃荔枝,我却连这个愿望都 没让您满足,这是何等的遗憾,让我产生了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一句“荔枝依旧年年红”包含了作者多少复杂的情感和没说完的话呀。此刻,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学完课文后,我真情表白:其实,我们自己的父亲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为我们承受着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总把最好的东西让给我们。记得每当我给母亲买些水果、食品,她都会责怪我太破费。可是,每次她来看望我们,总会带一大堆好吃的,那都是她亲手种的新鲜蔬菜、水果。就是在她病重得不能走路时,还吩咐父亲早早种下我们爱吃的玉米、香瓜。还记得家门前满树鲜艳的西红柿,那是她为孙女准备的,她自己从来不吃。同学们,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位深爱着你们的母亲,都有像老师一样的感受,那么,大声地说出来吧,说说母亲无微不至关爱你们的点点滴滴。
教师一番深情的话语,触动了学生,引起了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孩子们眼睛里闪动着泪花,伟大的母爱温暖着他们的心田。那些平时不在意的小事,此时在孩子们的嘴里都变得情意绵绵。
三、平等对话,润情感之洲
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教材丰富的情感因素才能融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以课程的情感之水滋润学生心灵之洲。
教学时,教师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痛苦与快乐与孩子们分享,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在引导学生从细节处体会文章的情感时,老师鼓励学生:“同一个句子每个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读,那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你有什么想法要大胆地说出来,老师有什么感受也与大家分享。”于是,对课文中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动作描写,便有了下面具有独特个性的情感体验:(1)母亲第一次吃到荔枝特别高兴;(2)母亲对待荔枝像对待一个生命。一颗颗荔枝,是儿子的一片片孝心;(3)母亲为了儿女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子只是买了一斤荔枝,她就这样高兴、激动。母亲的涌泉之恩,却只要滴水的回报,母亲是多么的无私啊!
在接下来的自选细节体会感悟的环节中,学生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孩子们得知:“肖复兴在写这篇回忆录时,亲妈妈早在他儿童时代就去世了,这位妈妈是他的后妈。”时,孩子们肃然起敬。一位跟着和后妈生活的孩子露出了惊异的目光。另一位男孩也在当天的日记中向我透露了他跟后妈生活在一起的秘密,要知道这是一个像刺猬一样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的孩子啊。至此,文中那浓浓的情感已经学生深刻体会到了。
我真情表白:其实,我们自己的父亲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为我们承受着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总把最好的东西让给我们。记得每当我给母亲买些水果、食品,她都会责怪我太破费。可是,每次她来看望我们,总会带一大堆好吃的,那都是她亲手种的新鲜蔬菜、水果。就是在她病重得不能走路时,还吩咐父亲早早种下我们爱吃的玉米、香瓜。还记得家门前满树鲜艳的西红柿,那是她为孙女准备的,她自己从来不吃。同学们,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位深爱着你们的母亲,都有像老师一样的感受,那么,大声地说出来吧,说说母亲无微不至关爱你们的点点滴滴。这时候,让他们联系个人讲自己的亲情故事,学生为情所动,都能从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到母亲那深沉的爱。比如:放学时妈妈带病送来雨伞;深夜,妈妈熬夜为孩子打文章;为了接孩子,妈妈在车站等一个多小时„„一篇《荔枝》融化了孩子心灵的坚冰,展现了孩子如此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这就是语文教育的魅力所在。学完《荔枝》,我让学生用饱含情感的笔记下自己的亲情故事。阅读着孩子们的日记,感动着孩子们的感动。
一位教育家说:“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具有面对一朵野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读着孩子们质朴、真诚的文字,感受着他们细腻的情感,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心灵之洲上绽放的片片新绿。
【学生的日记片段】
片段一:今天,我偷偷地买了一面镜子,送给妈妈。这镜子用了我所有的零花钱。妈妈一见到非常欣慰,说我真的长大了,会孝顺父母了。此时她的脸颊上已经多了几滴热泪,慢慢滑落下来。妈妈仔细地端详着,连声赞叹:“真好看。”然后用一张餐巾纸包住,小心翼翼地把镜子放入皮包。
片段二:现在我一回到家就等待母亲回来。妈妈进家门,我就送上一声“妈妈辛苦了!”然后倒上一杯茶给她解疲乏,再给她按摩按摩肩膀。
片段三:今天老师跟我们学习了肖复兴的散文《荔枝》。作者的母亲是那样爱儿子,处处为孩子着想。后来老师说,作者的母亲并不是亲生母亲,是后妈。真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后妈,儿子对后妈也这么孝顺。这时我觉得这位母亲更伟大了。我的妈妈也不是亲生的,亲妈妈跟爸爸离婚了。(老师请你不要告诉别人)其实新妈妈对我也不错,可是我对她有时好,有时不好。我觉得很惭愧,对不起新妈妈。
白鹿小学 徐 敏
第二篇:让亲情在课堂里诗意的流淌
让亲情在课堂里诗意的流淌
——动作彰显亲情
一、营造氛围,导入课题
课前播放flash《天亮了》并展示歌词
你听完这首歌你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
导入:在韩红空灵的声音下隐藏的是无尽的悲哀。1999年,在那个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孩子的哭声响彻贵州马岭河风景区,两双无力却坚定的臂膀托起了一个生命的奇迹。缆车坠毁的黑暗中,滑落是潘子灏那无助的眼泪,留给他的是永远的伤痕和思念,就像是彼岸花的花语。也许两岁半的他还不懂得父母这一行为,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多么伟大,令人震撼。“一拖一抓一笑”一系列动作演绎了人间感人肺腑的亲情。今天,刘老师教你们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让亲情在课堂里诗意的流淌,创造写作高分的奇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动作描写的概念,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要点。
2.能够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把作文写得真实、生动。
方法与过程:引导——启发——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动作细节之美,从而热爱生活,体悟亲情。
三、课内研讨:
1.什么是动作描写(多媒体显示)
动作描写,就是运用动词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过渡词:实在太精辟了,不多不少,它就在那里。我们很难看出来使用的方法,注意的要点。但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2.、品位经典,提炼动作描写的要点(多媒体显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朱自清《背影》
过渡词:段落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这一父爱是通过买橘子这一情节体现出来的。那么(1)家道艰难、年老多病的老父亲在月台给临行前的儿子买橘子的时候运用了哪些动词?
走、探、穿、爬、攀、缩、倾
过渡词:买橘子这一行为分解为一系列动作,前后词可以颠倒吗,所以具有 提炼要点:连贯性(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板书)
其实ppt上语段还有老师的“良苦用心”呢,这里有一字我把它偷换了,谁知道是哪一个字?(2)为何用“缩”不用“蹬”?
(根据当时的情景、环境 “缩”字更准确。因为当时向上攀,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脚底下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所以使劲向上时腿自然一缩。提炼要点:用词要准确,符合实际情况。(板书)(3)“倾”字为什么用的好?
(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能看出这位父亲的内心是多么的坚定,一定要为儿子买橘子,让他在路上解渴。)
提炼要点:选用的动词能突出人物特点,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4)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这是一种真挚而又深沉的爱。提炼要点:最后写完能够表达思想情感。
四、总结:(板书)
1.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且动作具有连贯性(连贯性)。(准确性)2.能突出人物特点,能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显特点)3要表露思想感情。(表感情)
过渡词:方法来源于经典,实践高于经典
五、迁移训练:(小组合作探究)1.再现经典,考验能力。
请同学们想象孟郊为即将临行儿子缝衣的场景,揣摩母亲心理,抓住母亲动作、神态的细节,能够准确而又恰当地填入连贯性动词,表现浓浓的母爱。
例文:母亲把线头在舌尖上咂了咂,又用指尖轻轻一捻。她年纪大了,那细小的针眼仿佛也成了一道难闯的关。她一手拿着衣服,一手捏着针,眯着眼睛,凑到油灯前,就着油灯的亮光,颤抖着将针线穿来引去。那密密缝织在一起的是母亲对游子的浓浓牵挂。
提示: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亲的一针一线,一连串动作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无限的牵挂。所以议论文写不好不能以理服人的话,你写记叙文,以情动人同样可以征服阅卷老师,我们来看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父亲的根》
过渡词: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自己的生活,捕捉感人瞬间,用手中的笔让亲情肆意流淌…… 2.再现生活,笔韵亲情
从你的生活中捕捉一段感人的画面,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表达人间最伟大的亲情。(学生自由写作然后展示、并且互评)
结束:人间最伟大的情感由你手中的笔荡漾开来,充溢着整个课堂,拨动每一个人的心澜。这节课即将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情感还在不断荡漾,所以课下完成这个作业:
七、作业布置
以“真爱无声”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动作描写,字数不少于800字。
“……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己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
《牵着母亲走过马路》 注:亲情,特指亲人之间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要爱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互相的,不是单方面的,母爱是亲情,爱母也是亲情;二是立体的,不是专指母女情,也不是专指父子情,如父子(父女)情,母子(母女)情,手足情(兄弟姐妹),祖孙情(祖辈与孙辈),甚至朋友之情,都是可以是亲情。“亲情”重在“情”字。不是亲人也可以有亲情;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亲情。【诗】今生今世 / 余光中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名言:母爱之爱,春天常在(法国)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有一幅最动人的画面,就是母亲期盼孩子的归来)
第三篇:《让亲情在细节中流淌》精选
《让亲情在细节中流淌》精选范文
一美丽的苹果
祖母爱吃苹果,尤其是爱吃妈妈削的苹果。
妈妈削苹果的姿势很漂亮。她安详地拿起水果刀,飞快地在苹果上转着,果皮便宛如一只轻盈点过水面的燕子,绕着苹果自由地飞舞。片刻之间,圆圆的苹果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完美得就像一件艺术品。削完后,妈妈总会拿过碟子,将苹果一片片切好,递给祖母。那一瞬间,妈妈那写满微笑的双眼那么美丽。祖母每次递给我几块,而我吃完后总是不懂事地嚷着还要。望着妈妈那似嗔却笑的样子,我乐滋滋的。不过,心里总想,要是能吃上一个完整的苹果该多好啊!
岁月流逝,祖母年纪渐渐大了,但仍然和以前一样搂着我看妈妈削苹果,妈妈依旧用她那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沁人心脾的“艺术品”。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她亲手削出的大苹果。品着那甜甜的苹果,我时常想,要是自己也能够这样为祖母或妈妈削一次苹果,那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那年深秋,祖母病了,昏迷了好几天。我依稀记得她那慈祥的容貌和那被疾病折磨的身体。那天,祖母奇迹般地睁开双眼,吃力地说着什么。我急忙把耳朵贴到祖母嘴唇边,才听清祖母说的是“苹„„果”。爸爸在上班,妈妈上街了,谁来为祖母削苹果呢?看来只能自己动手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模仿妈妈动作操作起来。可那小刀好像特意与我作对似的,我越想削好,刀子越不听使唤,深一刀浅一刀的,果皮果肉洒落了一地。当我颤抖着将那仅剩下半边的“丑八怪”苹果递到祖母眼前时,分明读到了一种幸福的笑容。如今,祖母的病好了,我们晚饭后吃苹果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不过,水果刀已经掌管在我的手上。每每望着祖母和妈妈那惬意的笑脸,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传递爱心的“小天使”,快乐着家人,也快乐着自己。
[点评]本文值得借鉴的地方:
1、写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这一点已经说过,不再重复了。就像牛顿看见一个萍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齐白石画虾画成世界名人一样,好文章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小事情。
2、描写细腻生动。“只有一点材料,怎么写?字数都凑不够!”这是很多同学对小材料的意见,也是不敢写小材料的原因。作者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写细它,写生动它,写深刻它。
二
凝 聚
春天对花朵的爱,凝聚在那一阵阵花信风中;夏天对鸣蝉的爱,凝聚在那一滴滴露水中;秋天对大地的爱,凝聚在那一片片落叶中;冬天对稻田的爱,凝聚在那一个个雪花中。我们对姥姥的爱,就凝聚在那一粒粒盐晶中,凝聚在这善意的谎言里。那天,我与妈妈去探望姥姥。姥姥听说后十分高兴,摆了一桌子的菜。我们刚进家门,姥姥就招呼着我们:“来了,上桌吧,不用帮忙。”她自己则迈着小碎步,摇摇晃晃地移到了厨房中,吃力地伸出她那枯树枝一样的手,握紧了银白色的盐罐,又蹒跚地摇回了餐桌。原来她是要给这凉拌海带丝放盐。不锈钢盐罐反射出惨白的灯光,映射出姥姥苍老的脸。
姥姥走向了海带,眯起她本来就很细小的眼睛,重重地挖了一勺盐,又嫌不够,又重新挖了一勺更多的盐,直接洒在了那盘不多的海带上!我在一旁看得“触目惊心”:天哪,绝不会有人敢去吃这个的。姥姥说:“好了好了,你们吃吧。”墨绿色的海带上盐粒星罗棋布,晶莹得像钻石一般。
这时,妈妈居然夹了一筷子的海带,和馒头一起放入口中!果然,妈妈的表情是那种极力掩饰的痛苦。姥姥察觉到妈妈的异样,问道:“怎么样,咸吗?”“不,刚刚好,不咸也不淡。”姥姥又转向了我:“尝尝看,咸吗?”
在灯光下,我又看到了姥姥那饱经沧桑的脸。她脸上满是皱纹,头发早已变得全白,而她不大的眼睛中射出的目光中包含着慈祥与期待。我夹了一筷子的“钻石”放入口中,说:“不咸的,姥姥啊,您的手艺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姥姥笑了,她脸上每一道皱纹都在笑,这是我看到她最舒心的笑容。
春天在哪里?她就凝聚在花朵里。幸福在那里?幸福就凝聚在那小小的盐粒中,那未融化的盐晶中凝聚着我们对姥姥浓得化不开的爱。
三
凝
聚
夜深人不静。全因为所有的施爱和被爱,所有的付出和回报都在此时凝聚。
在我久攻一个数学或是物理“堡垒”而不得克,且正欲缴械投降时,一股热烫的气流从桌子底下冲出来,把我的镜片弄得有些模糊。
“干什么呀,你!”母亲没声响地举动起初总会引起我的小烦,我吵嚷的语气里甚至有些责备。
“这是今天新买的泡脚木桶,试试怎么样!”母亲做事从来不多做解释,我也已经习惯,任凭她一如既往地麻利地脱了我的袜子、挽起我的裤腿,我保持着原来的坐姿,自然地看着蹲在桌子底下的母亲。
然而她并非教科书或是文学作品中所写的母亲那样老:她的头发依然是那么乌黑而且亮泽,她的皮肤仍然是那么青春而且富有弹性,她此时正在试水温的手依然还是那样温润而且细腻!她太年轻了!我对自己有些不满了!不一定头上有一根白发了才是母亲,不一定鱼尾纹爬上眼角了才是母亲,也不一定一天到晚只是唠叨的才是母亲,恰恰相反:此时蹲在桌子底下因为女儿而消耗掉青春的她才更是母亲!
“不能一下子放进去的!”母亲一手拿着我的脚,一手撩着仍有些烫的水朝我脚心里泼!痒痒的、暖暖的,熨帖到了身上所有的部位。热水快乐地在桶中打着旋儿,热气缭绕在桶的周围,整个房间都弥漫着木头特有的香味儿。
两只脚在母亲的手里被轮换着用水撩着,我很顺从地任由母亲操纵着我的脚,因为这时的木桶属于我们母女,这时的温度是我们母女的温度!
水流如丝缎般包裹着我的双脚,我只觉得一股暖流由脚底直沁心头,一天的酸胀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除了幸福还是幸福。
“舒服吧?”妈妈仰起头,“要中考了,功课紧、作业多,太辛苦了!”妈妈边揉着我的脚边念叨着,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和女儿谈心!虽平淡,但每一个字都那么动听,说得我心里暖洋洋的。
“妈妈,其实您最辛苦!”我情不自禁而且有点儿哽咽。
“嗨,这算啥呀,女儿要比妈累得多!”妈妈眉宇和眼角间突有一瞬的愁云但倏忽间就又消逝了。
窗外北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镜片刚刚清晰却又再次被弄得模糊,但不止是热气的缘故!久蹲着的母亲终于把水撤走,她同往常一样嘱咐我早些睡,然而此时脚下有着这样的幸福,身上有着这样燃烧着的温度,我又怎睡得下呢!
所有的力量和激情再次凝聚!夜深了,我无法静下来!
第四篇:让亲情在细节中流淌
让亲情在细节中流淌 ——细节描写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
2、学习怎样用细节描写表现亲情
3、练习描写细节刻画亲情 教学重点
学习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用细节表现亲情 导入
课前播放《妈妈,洗脚》广告 学生自谈感悟,导入语:广告中那浓浓的亲情感动了你,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生活中,总有许多感人的瞬间,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欣慰的笑容,这些看似普通的细节,却带给了我们生命中许多的感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细节记录亲情,留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
二、了解细节,明确方法
微课堂展示《细节描写的魅力》
三、关注细节,体验亲情
通过短片,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细节描写的内容和方法,那么,如何用细节来表现亲情呢?老师认为要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课件展示一组亲情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上的故事以及图片打动自己的细节 教师适时点评
教师小结: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把结实的伞,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为我们遮风挡雨?亲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衣,在我们寒冷时,为我们抵御严寒……
四、回忆细节,描摹亲情 展示课件:
回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回忆亲情的每一个细节,我想每一位同学都有许多话要说,每一位同学都有许多情感急于表达,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让你感动的亲情细节。
学生小组交流
自谈让自己感动的亲情细节,教师点评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述的亲情细节深深打动了我,是啊,亲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让我们用笔记录下这份感动,留住这感人的瞬间,好吗?
(要求:写下一个感人的亲情片段,注意用细节表现亲情,时间5分钟。)
课件展示:小组合作
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
学生上台展示,组长点评,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与亲人们朝夕相处,爱的细节无处不在,她是春雨,是夏花,是秋叶,是冬雪,四季相随,一生牵挂,正因如此,亲情成了我们永恒的话题,成了永远在我们心中流淌的温泉……
教师展示下水作文,配乐朗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小结:亲情总是在不经意间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的心变的柔软而又温暖。
五、感悟细节,抒写亲情 课件展示作业: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用细节彰显亲情,其实生活本省就是我们写作的源泉,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用爱去体验生活,用心去聆听感动,做一个生活有心人。
让我们铭记那些亲情的细节,让细节这一叶小舟载着亲情,扬帆远航!
第五篇:和谐在课堂中流淌
和谐在课堂中流淌
我怀着一颗“淘宝”的心参加了丰都县
烈的掌声,江幼华老师的提问:铁罐对陶罐奚落了几次?就充分调动学生去读,去对话,去尽情表演,这不是体现了主导与主体的和谐吗?
创制媒体,让课堂锦上添花。创制教学课件,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媒体能将事物的图相、声音、文字集为一体。在课堂上播放,真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江老师制作播放的铁罐傲慢相,陶罐谦虚情,让学生一目了然。上《慈母情深》的老师播出的段句课件,让学生能把握重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上《伯牙绝弦》的老师(记录中忘了记下他的姓)播放的泰山的“高”,江河的“浪”课件,一下子就点明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的内涵,让学生对古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体现了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这几位老师的课教得轻松自如,学生学得快乐,真是让我回味无穷,受益匪浅。我再三思考,归根于“和谐在课堂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