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4古诗三首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人教部编版5篇

时间:2019-05-13 15:2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4古诗三首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人教部编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4古诗三首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人教部编版》。

第一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4古诗三首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人教部编版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张炎《清平乐》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唐】杜牧《山行》

4、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宋】周密《西塍废园》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6、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7、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来鹄《偶题二首》

8、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9、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唐】窦巩《秋夕》

10、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唐】孟浩然《初秋》

11、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12、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唐】白居易《秋思》

13、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唐】白居易《立秋日登乐游园》

14、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15、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唐】白居易《中秋月》

1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杜甫《登高》

17、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18、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0、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2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八声甘州》

23、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 3

24、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宋】秦观《满庭芳》

25、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宋】陆游《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27、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28、秋芸有春绿,疏篱照孤芳。——【宋】范成大《秋芸有春绿》

29、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30、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

31、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32、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宋】秦观《木兰花》

33、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34、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35、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秋歌》

36、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37、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宋】陆游《秋波媚》

38、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唐】杜甫《客亭》

39、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宋】程颢《秋月》 40、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黄?——【宋】范成大《秋芸有春绿》

4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宋】苏轼《中秋月》

42、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宋】秦观《浣溪沙》

43、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唐】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44、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4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6、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宋】秦观《虞美人》

47、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

/ 3

4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49、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50、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宋】柳永《八声甘州》

5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唐】刘禹锡《望洞庭》

52、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53、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唐】刘禹锡《秋风引》

5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

55、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王维《秋夜曲》

5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元】白朴《天净沙·秋》

57、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宋】秦观《秋日》

58、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59、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宋】柳永《八声甘州》 60、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宋】黄庭坚《念奴娇》 61、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唐】白居易《立秋日登乐游园》

62、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唐】高适《河西送李十七》 63、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64、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唐】杜牧《秋晚江上遣怀》 65、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唐】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66、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唐】孟浩然《初秋》 67、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 3

第二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4古诗三首

学生版

第一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

▏读准拼音▶(把正确的读音打“√”)

擎雨盖(qínɡ

qín)

挑促织(tiāo

tiǎo)

赠刘景文(zēnɡ

zènɡ)

▏静心练字▶(按照笔画顺序写一写)

寒笔顺:

斜笔顺:

送笔顺:

▏词语解释▶

(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产生、生出。

:举,向上托。

◎整体感知

▏初知内容▶(读课文填空)

《山行》写了山路、、、,赞颂了秋色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

《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中导学导练

◎随堂测评

一、书法展示。

(读拼音,写词语)

shí

jìnɡ

shuānɡ

yè

jú

huā

jūn

zi

()

()

()

()

二、汉字魔术。

(照样子加偏旁,变新字组词)

挑()

赠()

橙()

桃()

僧()

澄()

三、精挑细选。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选项)

1.夜书所见()A.著作

B.书写

C.文件

2.夜深篱落一灯明()A.明白

B.公开

C.亮

3.远上寒山石径斜()A.地名

B.深秋时节的山

四、能说会道。

(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

红于:

句意: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傲霜:

句意:

3.只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

句意:

五、小小法官。

(判断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1.《古诗三首》都是写秋天景物的诗。

()

2.“促织”是一种叫声好听的小虫,又叫蟋蟀。

()

3.《古诗三首》的三位诗人都是宋朝的。

()

4.《夜书所见》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句写生活场景,三四句写自然环境。

()

第二课时

六、课内阅读。

(一)山

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将古诗《山行》补充完整。

2.首句由下而上,“

”字点明深秋季节;“

”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

”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3.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按由

到的顺序,先写远处的、、、,然后着眼于

处的,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晚秋美景图,表达了诗人

之情。

4.诗中“远上”一词能否改为“远看”?为什么?

(二)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5.将古诗《赠刘景文》补充完整。

6.“

”、“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与“

”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景象,含蓄地赞扬了。

7.诗中写了、菊花两种花,写了、两种水果。

8.诗中的“擎雨盖”指的是

。“君”指的是。

(三)夜书所见。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9.将古诗《夜书所见》补充完整。

1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见:

客情:

11.《夜书所见》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人名),诗的前两句写作者的之情,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技巧点拨

怎样理解古诗:首先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再紧扣诗题,了解内容;最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了解诗人的写作目的,并体会诗人当时的感受。

课后能力提升

◎课时作业

七、拓展提升。

(连一连,记一记)

杜牧

靖逸

清明时节雨纷纷

苏轼

樊川居士

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

东坡居士

淡妆浓抹总相宜

4古诗三首

教师版

第一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

▏读准拼音▶(把正确的读音打“√”)

擎雨盖(qínɡ√

qín)

挑促织(tiāo

tiǎo√)

赠刘景文(zēnɡ

zènɡ√)

▏静心练字▶(按照笔画顺序写一写)

寒笔顺:寒寒寒寒寒

斜笔顺:斜斜斜斜斜

送笔顺:送送送送送

▏词语解释▶

(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生:产生、生出。

擎:举,向上托。

◎整体感知

▏初知内容▶(读课文填空)

《山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赞颂了秋色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友人的勉励和支持。

《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的思想感情。

课中导学导练

◎随堂测评

一、书法展示。

(读拼音,写词语)

shí

jìnɡ

shuānɡ

yè

jú

huā

jūn

zi

二、汉字魔术。

(照样子加偏旁,变新字组词)

挑(挑战)

赠(赠送)

橙(橙子)

桃(桃子)

僧(僧人)

澄(澄清)

三、精挑细选。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选项)

1.夜书所见(B)A.著作

B.书写

C.文件

2.夜深篱落一灯明(C)A.明白

B.公开

C.亮

3.远上寒山石径斜(B)A.地名

B.深秋时节的山

四、能说会道。

(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由于。

红于:比……还要红。

句意:停车是因为留恋夕阳映照下的枫林,经霜后的枫叶红得比二月的春花还要鲜艳。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句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3.只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句意: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五、小小法官。

(判断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1.《古诗三首》都是写秋天景物的诗。

(×)

2.“促织”是一种叫声好听的小虫,又叫蟋蟀。

(√)

3.《古诗三首》的三位诗人都是宋朝的。

(×)

4.《夜书所见》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句写生活场景,三四句写自然环境。

(×)

第二课时

六、课内阅读。

(一)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将古诗《山行》补充完整。

2.首句由下而上,“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诗中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先写远处的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然后着眼于近处的枫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晚秋美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深秋枫林美景的喜爱之情。

4.诗中“远上”一词能否改为“远看”?为什么?

不能。因为“远看”只表明了诗人在山下驻足而望;而“远上”写出诗人由山下来到山上,既紧扣题目,又为下文描写山间景色并抒情做铺垫。

(三)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将古诗《赠刘景文》补充完整。

6.“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景象,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7.诗中写了荷花、菊花两种花,写了橙子、橘子两种水果。

8.诗中的“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君”指的是刘景文。

(三)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9.将古诗《夜书所见》补充完整。

1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见:看见。

客情:旅客思乡的情。

11.《夜书所见》这首诗的作者是

南宋

(朝代)诗人

叶绍翁

(人名),诗的前两句写作者的孤寂落寞

之情,后两句抒发了诗人

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情感。

技巧点拨

怎样理解古诗:首先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再紧扣诗题,了解内容;最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了解诗人的写作目的,并体会诗人当时的感受。

课后能力提升

◎课时作业

七、拓展提升。

(连一连,记一记)

杜牧

靖逸

清明时节雨纷纷

苏轼

樊川居士

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

东坡居士

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三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同步练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正)

B.天门中断楚江开(清澈的江水)

C.山色空蒙雨亦奇(也)

D.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2.人间四月芳菲尽。()

A.千朵万朵压枝低

B.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知转入此中来

3.下列诗句不是描写秋天的一项是()

A.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4.山色空蒙雨亦奇()

A.空空荡荡的样子。

B.云雾迷茫的样子。

5.碧水东流至此回()

A.到这里回还。

B.回到这里。

6.《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A.春季

鲜花

B.夏季

时雨时晴

C.秋季

西子

二、诗词曲鉴赏

古诗赏析。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

8.诗中的天门山给人以雄伟壮观之美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请具体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

9.默写古诗。

10.诗中的“西子”指________。

11.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正。

B.亦:也。

C.欲:贪心。

D.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1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________和雨天的景象。

13.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_,突出了西湖的_______。

14.在诗中,诗人_________(谁)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美。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中描写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6.给下列生字注音。

亦(______)

宜(______)

庭(______)

未(______)

17.看拼音写词

duàn

chǔ

zhì

ci

ɡū

fān

()

()江

()

()

18.比一比,组词语。

饮(________)

晴(________)

淡(________)

宜(________)

吹(________)

睛(________)

谈(________)

且(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19.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A

6.B

7.唐

李白

8.从“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可以感受到长江一泻千里,势如破竹,撞开“天门”,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又借水势衬托出天门山的雄伟壮观。

9.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0.西施

11.C

12.晴天

13.西湖

西子

美丽

14.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5.山色空蒙雨亦奇

16.yì

tíng

wèi

17.断

至此

孤帆

18.饮酒

晴天

平淡

适宜

吹气

眼睛

谈话

而且

19.《望洞庭》改写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大诗人刘禹锡

乘着马车去来到了

洞庭湖边。

刘禹锡静静

地站在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月光洒在洞庭湖湖面上,那皎洁的月光和洞庭湖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色。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诗人远远望去,在皓月银辉下,湖中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白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刘禹锡被眼前这美景陶醉了,于是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含答案)

古诗三首

读记与抄写:

读一读,背一背,并正确地抄写。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积累与运用:

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挑促织(tiāo

tiǎo)石径(jìn jìnɡ)

霜叶(suānɡ shuānɡ)

菊残(cán

chán)

二、辨字组词。

首()

刘()

君()

道()

对()

军()

径()

增()

桃()

经()

赠()

挑()

三、在括号里正确的字上打画“____”。

荷尽(己

已)无擎雨盖。

白云(升

生)出有人家。

停车(座

坐)爱枫林晚。

一年好(景

影)君须记。

四、加偏旁换新字,再组词。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五、解释下面词语意思。

擎:__________  萧萧:__________

挑: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

篱落:________  君: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行》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诗人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喜欢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哪个季节)__________(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

“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__________的感情。

“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诗人还写出自己猜想的情景(用诗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他这样想的根据是(用诗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赠刘景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__________。作者抓住()、()、()、()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4.《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季的美丽景色。

七、把作者与相对应的诗句用线连起来。

杨万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寇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八、默写古诗《山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感悟:

九、课内阅读。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结合诗句,写出下列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1)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喜欢大自然及其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行》描写了美丽的枫林景色,如果让你根据诗的内容画一幅画,那么画上至少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②半江红。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④。

注释:①残阳:将要落山的太阳。②瑟瑟:碧绿色。③怜:爱。④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弯如弓。

1.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是从________这个词判断出来的。

2.诗歌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读古诗完成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诗句描写的是()季的景色,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动的景物有()、(),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来了,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诗中的哪几句是实际的景物?哪几句是作者的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生活:

十一、我能把古诗补充完整。

1.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

2.天似穹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4.______________,门泊东吴万里船。

十二、请分别写出描写春、夏、冬的诗句。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三首

一、tiāo

jìnɡ

shuānɡ

cán

二、略

三、已 生 坐 景

四、枝

树枝

好人

枫叶

荷花

五、举,向上托; 风声; 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蟋蟀 ; 篱笆;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六、1.唐 杜牧 寒山 石径 白云 枫林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 叶绍翁 秋 晚上  思念 梧叶、秋风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3.宋 苏轼 荷叶 菊花 霜 橙黄橘绿 4.秋七、八、略

九1.⑴在山中行走。⑵因为,由于。⑶比……红。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寒山

石径

白云

枫林

4.高处是月、霜,低处是江枫、渔火。

十、(一)1.秋季 九月初三 2.露似真珠月似弓(二)1.苏轼

桃花

江水

蒌蒿

芦芽

春天

对春天的喜爱   2.诗中的前三句句是实际的景物,第四句是作者的想象。

十一、1.飞入菜花无处寻

2.笼盖四野

3.飞流直下三千尺

4.窗含西岭千秋雪

十二、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不唯一)

我会读——火红的枫叶

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

每当我拾起一片枫叶时,总以为找到了一片最红的。可是不久,我又找到一片更红的。

啊,我终于找到了一片最红最红的枫叶!它比朝霞还红,样子也很好看,就像我小小的手掌。

我把枫叶贴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再写上一首小诗,做成一张贺卡,送给我的老师。

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有一天是老师的节日。

——本文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

《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自学生字新词、读熟古诗;

2.搜集资料,了解王昌龄、王翰、李清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录像,引入新课

1.谈话:我们今天来学习王昌龄的《出塞》。《出塞》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题目《出塞》,教师引导学生破题。

“塞”是什么意思?(边关,关塞)

“出塞”是什么意思?(远出边塞)

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写边塞生活和战事)

3.播放关于古代战场、边关的荒无人烟、寂寥的场景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中的场景给你什么印象?心里会产生什么感受?

追问:如果让你去视频里的地方生活你愿意吗?为什么?(预设:环境差)

4.简单介绍边塞诗及本诗的历史背景。(PPT出示)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边塞诗派”。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我们今天学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5.过渡:边塞诗或悲壮、惋伤,或豪迈、勇敢,或凄厉、惆怅;既有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也有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王昌龄的《出塞》属于哪一种呢?让我们走进诗歌。

设计意图:播放关于古代战场、边关的荒无人烟、寂寥的场景视频,能够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直观感受边塞诗的基调。用问题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直接指向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

二、朗读古诗,检测字词

1.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要求:(1)听准字音,为读不准的字标音。

(2)听准诵读节奏,画好停顿符号。

(3)感受古诗的韵脚。

2.检测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出塞 秦朝 长征 歌词

(2)给多音字“将”组词,并说说字义。

强调“将”在本诗中读jiànɡ,有“将官,将领”的意思。

3.学生齐读古诗。

要求:(1)读准古诗。

(2)读好诗歌中的停顿。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比较少,借助注释,学生课前可以自学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本环节引导学生在自学中自主识字、学词,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为深入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注释读诗,掌握方法

1.学生自由读古诗,借助书下注释,初步理解古诗。

2.学习第1、2句诗,讨论交流。

(1)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

(2)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出征的时间长)

(3)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4)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战争时间长,老死边关;战死沙场)

(5)古代诗人在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时,几乎都会写到明月和边关。大家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提到“明月”“边关”呢?(想念亲人)

(6)齐读古诗1、2句,要读出悲壮与无奈之感。

3.小结:这明亮的月光仍然像秦汉时期那样照着边关,边关的战争从秦汉时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歇过,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被迫告别亲人,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边关守卫边疆,一直不能回到家乡,有的老死边关,有的战死沙场,还有的葬身于沙漠戈壁上,活着的还要继续镇守边关……

4.学习3、4句诗,讨论交流。

(1)此时此刻,诗人和将士们最渴望的是什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运用“龙城飞将”的典故,写出了保家卫国的愿望。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3)指名读古诗3、4句。

设计意图:“学会抓住重点句段,理清文章的结构,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学生的一项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以上环节设计,旨在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意。

四、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导言:我们学习了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再给大家介绍一首边塞诗人王翰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教师解题。

(1)简介作者王翰。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位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凉州词》是他的代表作。

(2)教师解题。

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这首诗是为戍边将士饯行的诗,让我们品读边塞送别诗的别样风情。

3.朗读古诗,读懂诗句。

(1)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并读好诗歌中的停顿。

(3)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沙场:战场。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能够借助书下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的能力。充分发挥诵读对理解诗歌的作用。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两首诗。

2.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注意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六、观察示范,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塞、秦、征、词、催、醉。

2.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进行点拨。

4.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投影展示,师生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观察、交流点拨、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生字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说,边塞诗实际上是连年不断的战争的产物,无论哪个朝代的战争带来的只会是国破家亡。在风雨摇曳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板书课题)

2.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思考:老师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朗诵诗歌的?(悲愤、激昂)

引导学生对比前两首诗的情感,体会这首诗的不同。

3.介绍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她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公元1127年,李清照因北宋灭亡而南下,公元1129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

仃地度过晚年。

4.指名学生朗读,全班评议。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之情。

二、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的气节。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项羽是秦末起义军的领袖。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了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的英雄,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三、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1.根据三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对比范读。

2.小组内赛读。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由“感”入“悟”。

3.全班展示。

四、朗读比赛,指导背诵

1.赛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2.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

3.交流诵读。师生从正确、流利、有感情、富有韵律四个方面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五、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2.说一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杰”四点底要托住“木”,“雄、项”左窄右宽。

3.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范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5.布置作业:搜集描写边塞生活或战事的诗句。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如何把字写规范、写正确,初步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反思

窦桂梅老师说过:“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质(精神)。”长课文要短上,短课文要长上。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如何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需要搜索不少资料。课前搜集了四处资料进行整理、组合、浓缩、改编,尽量做到精炼,符合学生口味。具体是课前预热时项羽的简介、表现人杰的成语补充、“不肯过江东”时的历史资料再现及南宋的历史背景。缩短学生的年代感,更容易体会古诗要表达的感情。

下载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4古诗三首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人教部编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4古诗三首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人教部编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