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3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4.学生个人读悟。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评价。
4.背诵: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
yàn
空蒙kōng
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g
nóng
mǒ
相宜xiāng
yí
3.读通课文: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天晴和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第三课时
一、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
二、诗词讲解
1.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2.解读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3.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4.主旨概括:《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随堂练习
《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________和长江的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川的_____之情。
四、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断
开
相对出
日边来
长江的壮阔气势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晴
好
雨
奇
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月
山
水
和
五、课堂小结
三首诗歌都是山水诗歌中的名篇。愿我们可爱的同学们将来也能像这些诗人们一样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请同学们课后收集类似的山水诗歌,自己阅读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