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师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作为在校本教研中推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全校开展,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但详尽而且深刻,但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以及看法还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工作,通过学习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例如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由此,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它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显然,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这种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学反思有两大目的: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学会教学”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向自己的经历学习,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学会教学是反思教学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
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 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
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然后而知困”,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教学反思是教学研究成败得失,积累教学经验的一种新的极好的体栽。它贴近教师工作实际,教师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对教师的成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写教学反思教师很容易落实先进教学理念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助于教师互相交流研讨,提高其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的水平。
第二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可持续发展这个名词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日常的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及其他学科的教材和课堂上,都曾接触过,但究竟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包括哪些内容?我们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仅仅按照课本内容进行学习,我认为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为此教学时我向学生呈现了很多的感性材料和图片,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子系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明确在可持续发展这个复合系统中存在的三个子系统分别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通过三大系统间要素的流动情况初步判断出三个子系统在这个复合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即依次是条件、基础、目的;接着要求学生对照课本内容分析回答: “为什么?”“怎么样?”,如:为什么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学生基本按照课本内容回答后,我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和材料(分别与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有关),帮助学生从“发展”和“可持续”两个层面来理解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首先意味着数量上的增长,更应当是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可持续”在生产方面表现为“清洁生产”,在消费方面表现为“适度消费”。
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原则,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最重要的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原则,而是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来理解,也就是说通过一些具体事例,看其体现了什么原则。
对于“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目前环境和发展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全球在环境和发展领域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就行了。
最后我设计了问题:可持续发展已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是不是目前资源和环境正在向着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向转化了呢?为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得出: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三篇:反思现状,认识内涵
反思现状,认识内涵
素描作为造型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历来被大家所关注,如何组织与实施面向基础教学的有效素描课程,就成为素描教学的核心问题。怎样让学生在量化的练习中让学生明白基本的素描规律和绘画原理,让学生能够很快的“上手”和实践,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平时的素描基础课程训练中,常会听到学生反映素描难学,我也发现在每次进入阶段性训练时先讲课,再作示范、讲评作业,结束课题时又会做出总结,似乎能够做的我都做了,却时常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我也常反省自己,希望能找到突破口。下面我将结合素描基础教学的一些实际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以及如何提高素描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做出的一些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教师自身方面
我认为自己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过于呆板,缺乏反复或穿插。长时间地面对同一个课题是很枯燥的,学生对被描绘对象丧失了新鲜感,学习热情受到了一大堆“问题”的压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过于“坚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总以为学生必须过了某一关才能进入后面的课题,结果却挫伤了部分学生的激情,增添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要多点耐心,多鼓励学生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大小设定阶段目标,每个人与自己的过去相比,只要进步了,不管步伐的大小都要受到肯定,尽量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2.缺乏较为严肃的授课态度,对迟到和违纪的学生没有严厉的处罚措施,造成了对部分学生的长期放任。我总以为十七、八岁的学生应该懂事了,来专业班肯定是下了决心要考大学的,会珍惜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其实我错了,他们还只是一些孩子,在专业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性――你不用力推他,他是不会主动往前走的。我有次去一位美术老师画室里时,他们上课时的情形让我很惊诧:在她的班级里只听见铅笔在纸面摩擦时的声音,没有其它的杂音。我们其他几个同事私下都很佩服这一点,问她是怎样做到这一步的。她说班级管理很重要,一定要严惩有度,奖罚分明,学生都很怕她,因为不管是学生违反了哪方面的纪律,都得接受相应的惩罚。关键还得能让学生信服。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既能保证那些“以请假上厕所之名,行其他目的之实”的学生都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又能防止这些学生给其他学生的学习带来干扰。如果有谁不能接受,可以离开这个队伍。我偶尔会在课堂上发点闷气,总觉得应该照顾他们的自尊心。事实上,许多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现在这种不能有体罚的教育环境,“犯了错误”只要认个错、写份保证书就没事了,一般的纪律规章在他们面前形同虚设。看样子,要带出一支整齐漂亮的队伍,还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奖罚机制。
3.过于关注“问题”,忽略了他们的课堂感受。好几次听到学生的感叹:“要得到你的表扬真难!”,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会意识到这是一种过失。在我的印象中,我“表扬”过他们中的每一个人,但不是经常性的,采用的也可能不是他们期待中的那种方式。每次看到一些比较好的作业,我都会将它们贴在画室的墙壁上,供其他学生参考――这是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的一种充分的肯定,只是我很少给予某位学生的某张作业很高层次的评价,因为我总能从中点出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来。大多数情况下,我是从一名高考阅卷人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作业的,能够看到“扣分点”时,对他们的评价自然也会打点折扣了。我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稳”,就是要尽量控制好画面秩序,少犯“错误”,少给阅卷教师留下扣分的机会。对于考前训练而言,这个思路应该是对的,因为分数就是决定学生的高考命运的关键因素,没有什么比它更有说服力。一名美术教师对学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置合理的课程,给学生设计好行进的路线;二是及时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告诉他们如何做出调整。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看,符合了这两点就已足够,但是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和鼓励,在某些方面帮他们树立自信心。教学是需要技巧的,扎实的功底是一名美术教师不可或缺的素质,但是不见得“画得好”就能教好学生,也不见得“画得不好”就教不出好的学生来,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取得“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效果。我在教学上还不成熟,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心境还很浮躁,许多时候有些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引以为戒。
二、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不好谈,我觉得个别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学习热情,带有功利性的杂念太多。主要原因是:学习美术不是出于浓厚的兴趣,而是为了考大学;许多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来自卡通画或水墨画,而老师却让他们长年累月地画几何体、陶罐等“死物”,让他们兴致全无,不能把精力集中到课题或对象身上;沉重的文化课负担、高考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性格“叛逆”的学生还可能会有厌学情绪。因此,我个人认为作为专业老师不能只仅仅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主动去关心关爱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不能坚持刻苦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课只是“走过堂”。原因:家庭条件太好,没有养成勤俭朴实的生活态度;做任何事都不能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没有端正学习态度,好像是在为别人做事,没人催促、鼓励、夸奖就消极对待;不能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困境,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没有意识到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将应试作为训练的唯一目的,并且对考试抱有侥幸心理。我的建议是经常跟学生多沟通,多交流。
3.存在理解层面的误区,摆脱不了“前认识”带来的惯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似乎意识到作业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而且是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调整不过来;看别人画时觉得很简单,好像什么都懂了,自己动起手来却又是一团糟。原因:人云亦云,既没有积极思考、仔细琢磨,也没动手尝试;只理解了几个点,没有整合为一个体系;过于迷恋那种“很顺手”的感觉,意识到了问题还“舍不得”改;不按照老师讲的步骤要求作画,那么教师的东西学生学不到手,还是按照自己错误的方式去画,没有太多改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①将每阶段学到的东西和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启发都写在一个特定本子上(关于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要点结构及学习心得),再与相关的书本对照或与老师交流;②试着用橡皮擦掉觉得很满意的那部分画面效果(前提是这部分效果破坏了画面的整体效果),要根据画面的整体性学会取舍;③默画你的写生作业或是一些比较简单的物体,默画时一定要认真对待,尽最大努力去画好它,然后再与范画对照、寻找问题,这样能加强你对一些造型规律的理解。
三、解决对策
通过对以上教学实际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经过反思与总结,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对学生们落实以下具体、细致化的要求:“调整心态、抓住套路、狠下工夫、拓宽眼界、不断进取。”
1.调整心态: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眼下的美术训练呢?我觉得与其把它看作是一种考前准备,不如把它看成你发掘自我潜能、展望艺术人生的开始,大学录取通知书只是它的副产品。考试得出的只是一些很抽象的分数,体现不了一个人的全部价值,不应该成为你们学生全部的追求。尤其是对美术学习而言,对于基本功较好的学生来说我觉得现在不应该有值得他们自我迷醉的地方,因为他们接触的还只是些基础课程;对于基本功薄弱的学生也不应该有自暴自弃的地方,同样的工具和材料,别人能画出来的东西他们也有可能画得出来,只是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方法或是缺少某些方面的练习而已。所以,我们要调整好学习的心态,脚踏实地、不骄不躁地走好每一步。
2.抓住套路:这里的“套路”是指合理的方法,具体点就是步骤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步骤教学的意识。就初学者而言,作画的步骤必须得到有序的控制,让学生对作画步骤了然于心。对画面效果的控制应该由整体印象到具体细节,有条不紊地逐渐清晰化、具体化。只有认真把握每一个步骤,才能让画面少出现那些难以回复的“错误”,少出现遗憾。我建议学生在看老师作示范时,重点要看老师是如何安排和把握作画步骤的。如果说绘画有什么“诀窍”的话,就在于此。
3.狠下工夫:绘画终究是一种技术活,需要非常扎实的手上功夫,否则艺术就只能成为一种理想了。尤其是在基础教学阶段,学生必须老老实实地接受一系列的以理性为主的技巧训练,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学好美术,必须像学武术那样“拳不离手”,几十年如一日地勤苦操练。许多东西都得先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学习绘画也不例外。否则,你会连一些基本的造型规律都无从掌握,老师在课堂上说什么你都没办法接受,更不要谈你的什么经验、体会和收获了。对于一些起步较晚的学生来说,练习的强度要加大一些,不断地临摹、写生和默写。
4.拓宽眼界:这里的“眼界”主要是指一种认识的高度和宽度,必须在“看”的基础上加以理性的分析才能得到。在一般情况下,“看”只能得到一些感官印象,而分析得到的却是比较理性的认识,两种方式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常说,我们所画的是自己理解了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眼睛所看到的。有些学生就不注意这一点,不管是写生还是临摹,总是在麻木地抄袭对象身上的线和颜色,既没有进行比较、分析和改造的过程,也没有主动寻找画面中的问题――如果是这种学法,就算再给他几年时间,也看不到他有什么起色。“拓宽眼界”是要多找一些专业书籍认真阅读,找一些好的作品进行细细分析,拿自己的作画意识去与别人的尤其的外界的一些好的经验相碰撞,得出一些新的启发,为我所用。这对处于基础训练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打破你脑袋中的那些定性思维的局限,不断汲取新的养料,让你拥有更高远的视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学生感受性方面的训练及培养。
5.不断进取:学习美术最怕的就是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学生处于这个阶段是无可救药的,除非他看到了山外有山――当然,这样的学生很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碰到所谓的“瓶颈区”感觉不到进步有时反而感觉会退步,这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要想办法喜欢上自己的作品,将它们挂满你房间的四面墙壁,不断地对着它们看,不断地总结问题、寻找突破口。但是也不能太过了,太过了会让你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进而迷失方向。所以在你即将迷失方向的时候,要给自己敲响警钟,寻找新的起点。毕竟,这条道路没有止境,许多东西需要我们穷尽一生、苦苦探寻。
素描基础训练的途径,对学生而言,应该是多样的。对于基础课程的教师来说,从课程体系的构建所规定的中,应该尽一切努力,积极研究教学,加强教学反思,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在训练中观察、认知和表现的自主性。
第四篇:教学方面内涵工作思路
教学方面内涵工作思路
一、有效开展集体备课
根据课程相近原则,划分课程小组,指定备课小组组长,组织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开展集体备课,加强监督考核。
二、落实自习课目标学习
修订自习课目标学习方案,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组织学习部每天进行检查。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部门文化建设
本学期组织教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组织开展一些参与面大、文化性强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进行素质教育,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五、部门督导听课组对部门教师开展一轮听评课活动,尤其对年轻教师。部门内部举行说课比赛。
六、理顺工作思路,修订工作流程。
七、对照部门制度,逐项落实,加强考核。
第五篇:注重内涵突出音乐的表现性音乐教学反思
一般来说,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学生将会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所以,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以情感感人,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让他们不知不觉的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的音乐表演兴趣和欲望。如在欣赏《骏马奔驰》时,在教学中我结合了各种乐器模拟人声的演奏,让全体学生表演,这种载歌载舞的律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之中,既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直接的受到了艺术的感染,把自身的感情抒发出来,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演能力,鉴赏能力,使心灵和音乐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