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档案内涵建设初探

时间:2019-05-13 20:0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教学档案内涵建设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教学档案内涵建设初探》。

第一篇:高校教学档案内涵建设初探

高校教学档案内涵建设初探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档案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通过教研室教学档案管理标准化制度及其监控体系构建的研究,形成完善的教研室教学档案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了教研室教学档案质量,规范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高校教学工作。

【关键词】教学档案;建设;监控

一、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成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尤其是新一轮高等教育资源的重组整合,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任务和要求。

二、重要性及必要性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直是档案学界研究的重点,随着教学评估等工作的开展,教研室教学档案的质量(齐全、完整、规范)引起了高校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成为档案界研究的重点。教研室档案能够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教学活动和管理的全过程,它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揭示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是衡量教学单位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教学档案质量监控能及时掌握档案管理动态,发现问题,反馈意见,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教研室教学档案的标准化建设及其质量监控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内涵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此,高校教研室档案质量监控体系构建非常必要。

三、教研室教学档案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一)目标和框架。目标和框架组成如“图1”所示。

通过教研室教学档案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教研室教学档案标准化管理是通过基础档案、制度规范建设、档案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绩效考核来保障和实现的。

(二)制度规范建设。通过制度建设,可以促进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规范的管理是通过规范的制度来保障的,教研室教学档案标准化管理需要制度保证。需要建立立卷、归档、保管、利用等相关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确定归档范围并逐年修订。

(三)档案管理系统。根据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用户需求,设计、开发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整个文件管理,规范各业务系统的文件管理,实现档案流水化采集功能。包括规范各业务系统的文件管理,档案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最?K构建完整的档案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支持档案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处理,包括:采集、移交、接收、归档、存储管理、借阅利用和编研发布等。

(四)引入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的监控,就是对教学质量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控制。对教学观察获得的情况,通过分析判断,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使教学工作获得完善,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质量监控包括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等方面的内容。引入教学质量监控手段,确保教学档案齐全、完整、规范。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手段的引入,可以进一步规范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同样,教学质量监控可以通过监控教学档案来实现。通过对教学档案的监控,实现对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对教学档案的评估来实现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以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并达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

(五)纳入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考核主体对照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评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职责履行程度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的过程。把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考核主体对照指标体系,通过科学的考核方式,评定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部门档案管理员职责履行程度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反馈结果用于改进工作和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

四、总结

本文围绕教研室教学档案的标准化建设及其质量监控进行,通过教研室教学档案管理标准化制度建设及其监控措施的建立,形成完善的教研室教学档案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教研室教学档案质量,规范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最终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工作。

【课题名称:高校教研室标准化教学档案内涵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6ZZX099】

【参考文献】

[1]张晓娴.试论绩效考核体系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J].山西档案,2014(5):94-96.[2]张晓娴,邵成林.层级档案管理模式之探析[J].兰台世界,2015(17):82-83.[3]于建云.昆明医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状况调查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1,32(9):118-121.[4]于建云.医学院校课程考试评价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100-101.

第二篇:高校内涵建设

健全现代大学制度,促进高校内涵发展

民盟江苏省委员会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各类教育都得到了优先、快速发展,教育的整体水平始终位居全国前列。高校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开始将重心逐步转向内涵发展,在科研水平、人才培养以及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江苏高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数124所,在校生176.73万人,普通高校数和在校生数连续多年均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现有普通本科院校45所,博士授权高校26所,一般本科院校19所。全省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79所,在校生75.69万人,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有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26所、独立学院26所、民办二级学院15所。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6个百分点。

(一)科研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124所高校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进入“985”工程前10位,11所高校进入“211”工程前30位;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4个,综合数量名列全国第二。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学科135个,国家和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3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7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重大研发机构19个。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81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26个,基本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覆盖所有专业、服务所有学生。“十一五”期间,全省有40所高校参与本科教学评估,所有参评高校全部达到国家教学水平评估良好以上标准,获优率全国第一。全省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精品课程分别达到131个和219门,均位居全国第二。省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达到689个、1010门。

(二)人才质量收到社会肯定。

1、师资力量越来越强,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十一五”以来,全省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1万余人,高校中有99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

高校两院院士人数达到7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3人。2009年,全省新增7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23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38名全国模范教师。

2、培养的大学生质量越来越高。2009年,全省大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力学、电子设计等多项竞赛,获奖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一。

3、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十一五”期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社会反响良好。

(三)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以科技创新能力为例,全省高校有20项成果入选2008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居全国前列;58项成果获2009高校科学技术奖励,51项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9年,又有2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8支高校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项目。66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常州市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新增苏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与此同时,江苏高校在内涵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自身办学实力不足:行政化治校模式不利于提升高校现代化管理水平;管理自治水平低,办学自主权不足;师资水平不如人意。二是人才培养质量还不高:规模扩张降低了优势学科的发展速度和人才培养质量;考核制度不科学,淡化了高校“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的理念;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较薄弱。3)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江苏现有高校院系设置、办学目标趋同,科研评价体系和利益分配机制单一,没有形成学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职业培训互相协调的办学体系;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能够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核心技术很少。

二、促进江苏高校内涵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全省高校办学水平方面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江苏高校急需加大改革力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重点,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工作重心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移,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多做贡献,力争在2020年初步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一)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自身办学能力。突出优势学科,重视特色强校。对于国家和省级重点高校,应以精英教育为主,学校规模无需扩大、学科设置无需求全,以便集中力量,提升办学水平。只有2000多人的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依靠理工学科品牌体系支撑,仅次于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排名世界第五。可见,学校规模大小、学科结构是否齐全等并不影响一所大学是否卓越,也不影响高校整体办学能力高下。

对于职业技术类高校,应加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培育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急切需要;对于一般性的普通高校,则需根据各自的特色优势,培养社会紧缺的不同种类的应用型人才。

坚持教授治学,发展民主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授治学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内部管理模式的共有特征,是高校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高校应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赋予他们诸如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学术人员聘任与晋级等的学术评价权力,以及事关学术发展的各项政策的决策权。其次,要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及校务委员会制度,强化教授群体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参与权以及教职工的监督权。

集中科研,联合攻关。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制度之一,没有科学研究做基础,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但具体到特定的教师、特定的时间段以及特定的科研项目,则并非科研与教学总是并重。对于高校每一个教师而言,一段时间侧重科研,另一段时间侧重教学,应该更为合理。因此,江苏高校应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集中相应的研究精英,专心攻关,联合攻关。这段时间内,应减少他们的教学任务。与之相反,特定时间内没有科研任务的老师,应集中力量搞好教学。

全省联动,均衡发展。建议实施全省振兴苏北高等教育计划,综合考虑江苏高等教育的区域落差,结合苏北教育发展振兴计划、新型工业化苏北发展规划、沿海发展战略等,整合江苏高校现有品牌资源,实行政府资助、高校对口支援等政策,提升苏北地区高校的办学水平。

加快高校国际化步伐。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高水平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声誉。还可以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逐步互通,在课程计划、教学标准及学历学分上互认。同时加强高端学术合作,赶超国际一流先进水平。

(二)坚持育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当坚持 “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的办学原则,根据高校具体情况,通过提高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提升高校教师质量与大学生质量。

首先,紧密联系实际,科学安排学科设置。积极争取学科设置方面的自主权,建立学科专业管理体制。通过制定学科分类目录、进行学科布局规划和学科评估等途径,对高校的学科建设进行指导、引导和调节,形成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对人才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

其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拟聘任的教师,除了在学历和科研水平方面的高要求外,还需增加对教学能力的高要求。教学能力欠缺的,必须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后依然胜任不了教学工作的,必须调离教师岗位。二是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尤其要改变目前盲目追求高学历的聘任行为,做到学历与实践经历并重。在重视学历的同时,要对教师的企业背景提出硬要求、高要求。要密切教师与企业的联系,让教师始终具备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一般性的普通高校,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理工科院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也必须逐渐予以重视。这也是国外许多大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德国,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和从事科学研究就被视为理工科院校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理工科高校普遍注重加强与企业及科研单位的联系,主动把年轻教师送到企业和科研单位学习锻炼,让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科学实践中得到提高。

再次,推进教师分类考核制度改革。高校资源配置与考核安排可以以不同岗位特点分别设置,以此体现先进的大学教师评价文化。建议江苏高校尝试按照学术、教书、科研、服务四大类,分层次、有区别、设期限、多元化、可选择的多岗位设置模式,完善相关考核激励办法,以此形成一种选岗责任制。特别要减轻甚至取消对教学岗位教

师核心论文的考核,以鼓励那些有志于教学的高校教师安心教学、专心教学、专业化教学、高水平教学。

针对目前许多高校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江苏高校还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养成,特别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坚持面向社会,提高社会贡献程度。

1、推广大师加团队模式,大力度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 带动一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同时,要加大高端人才储备,积蓄战略性高端人才厚发力量。

2、铸造独特的江苏名片,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全省高校需增强服务意识,多修传世精品工程,突显江苏人文研究高地;多做高端文化服务,发挥江苏文化凝聚力。

3、形成稳定的专家智库,提高技术服务和政策咨询服务能力。这方面需要以高校力量为主体,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稳定常态的江苏技术与思想智库高地,完善对策咨询的常规长效机制和专家体系,服务于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服务于江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4、创新引导推动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首先,成立江苏高校高新成果转化推进中心,构筑全省“产、学、研、金、官、用”综合协调高端平台。其次,组建专业的技术研究机构,构筑对接国家创新体系的高端技术攻关平台。第三,强化科技金融,完善风投机制,改善成果转化环境。第四,大力培育民间技术服务市场,推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篇: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

摘 要:教学档案是综合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真实地反映高校的教学活动。本文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应用信息化技术是解决相应问题的关键,并对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

高校教学档案是反映高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日常教学文档类(成绩单、点名册、样卷、试卷、实验实习报告、毕业设计等)、专业建设类(师资、课程、教材等)。教学档案可以全方位的反映高校的办学过程,是综合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就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真实还原高校历史面貌的重要工作。为了提高教学档案管理水平,保证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系统化,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先进的管理办法,而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便成为首选之策。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应本校教学运行的管理体系,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已出现乏力的现象,其中以下问题较为突出。

1.教学档案由于门类纷繁复杂,多以手工操作的手段完成收集、整理、统计、检索的工作。正因为手工操作的繁杂,取阅档案便成了一项恼人的工作,无人愿意为之。

2.教学档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其服务于教学管理的职能,所以会经常被调用,而教学档案多为纸质文件,多次使用后会对其造成损坏,不利于长期保存。

3.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多为教务人员或教师兼职,当出现职务变动时就会出现短时间的断档,大大的影响了档案工作的稳定性和系统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引入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以信息化技术代替人力,以系统来弥补人员变动中出现的真空。

二、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目标

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目标在于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即将教学档案管理置于数字化信息平台之上,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还可以调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以便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迅速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案。

三、推进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具体实施方案

推进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管理良好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了能更好更快的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信息化的管理观念,健全管理制度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教学档案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长期的手工操作,磨灭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是他们的思维变得守旧,有些时候不愿意新的事物出现在管理过程中,这是不可取,因为只有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才会提高管理水平,所以树立信息化的管理观念是首要条件。在此之上,将原有的管理制度去繁从简,整理出一套快捷的管理流程,在此流程之上健全管理制度,为研发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系统打下基础。

(二)根据实际需求情况,研发自有教学档案管理系统

为了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使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要从一线工作人员的需求出发,自主研发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角色权限设置:由于各级用户的职务和需求的不同,应将系统进行模块化设置,不同级别享有不同权限,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一般分为校领导、教务处管理员、各学院教学部管理员、教师等用户。

2.角色的基本功能

(1)校领导:具有查询统计的权限,为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教务处管理员:具有系统的全部权限,负责对教学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负责监督各学院、教学部教学档案收集,审查档案是否达标。

(3)各学院教学部管理员:负责在线收集、汇总本部门的教学档案,审查教师提交的档案是否达标,可查询统计本部门的档案信息。

(4)教师:负责提供所授课程的教学档案,并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档上传到系统。

3.教学档案在线借用:各级管理人员、教师可根据需求在线填写借用申请,由各级管理员进行审核,如可借阅,便将所需档案的电子文档检索出来发送到借用者的个人客户端。

4.教学档案借用分析:可根据月、学期、学年为单位进行统计,对各教学档案的借阅量进行分类统计,从结果中可以反映出借用人所关注的问题,学校可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方案。

通过以上功能基本解决了教学档案收集借阅难的问题,初步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的无纸化,逐步建立起一套权责分明、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三)总结经验,升级系统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通过收集一线管理人员的所反映的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使该系统更符合实际工作的需求。

三、结语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不能安于现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管理人员我们要做的就是从细节出发,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从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档案的分析工作中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

第四篇:浅谈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

浅谈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高校档案管理特别是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校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教学档案 归档范围 档案意识 数字化建设

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和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声像、计算机软件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的总和,全方位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高校评估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才能发挥其对教学的参考、指导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档案的特点及重要作用

教学档案不同与其它类型的档案,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多样性、系统性、周期性、分散性等特点。这是由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是一种很复杂的实践活动,其产生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尽管如此,高校教学档案对学校的发展却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学档案在高校教育教学评估中发挥的基础和依据作用,它能帮助教学、科研人员利用知识成果,促进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状态的记载,其中记录着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反映着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成果,对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水平,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要求,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另外,教学档案还可供院校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二、高校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

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重大,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包括教学管理活动和教学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材料,主要包括:上级机关下达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决定、规定、规章制度、校长有关教学工作的批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计划的报告及上级批复;全校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及有关材料;各专业教学计划,重点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学年教学运行计划,任课教师名单及职称;实践教学计划、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践环节指导书;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教学考核、课程安排进度表、考试试题、试题分析、优秀教学设计与教案等;教师培训的计划、进修成绩单、鉴定表等;教务处会议记录:召开的重要会议记录、文件材料;有关教学管理工作的各种统计表;各种教学工作简报;有关专业设置、调整、撤销、合并、更改名称的报告及上级批复;教学评估和各类教学情况调查材料;学校承担高等学校统编教材规划、上报推荐教材情况材料、学校召开的教材编审、编写会议纪要;校级一等以上教学、教材优秀奖,教学改革、建设成果奖评审材料及名单等;各类市级以上组织的竞赛通知、规则、赛题及获奖奖杯、奖状等;对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拍摄的有价值的照片、录像带以及制作的光盘等。

三、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从高校档案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教学档案工作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问题日渐突出,给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从目前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

2.对教学档案的重视不够。随着高校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少领导的兴奋点在发展上,而对发展的基础之一――教学档案的管理,不论在管理系统的设计、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还是现代化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人员的培训,都较少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

3.教学档案缺少开放性。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往往是建档入库,注重保藏而忽视其应用价值,缺少开放性。档案室门口“安全重地,严禁入内”的牌子让人望而却步,教学档案也被误认为是与其它的档案信息资源一样保密性极强,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4.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水平偏低。目前计算机教学档案管理还局限在目录检索上,利用率还较低。尽管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将长期共存互动,并不能完全替代原始手写档案和纸质文档,但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将大大改善其管理和利用的效率。

5.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给这些部门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教学档案的管理基本是由各部门的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兼任,而且人员更换非常频繁。由于他们身兼多职,往往忽视档案管理工作,到归档立卷时敷衍了事,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很大不利。

四、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要由学校分管的校长负责组织,由校档案室具体牵头草拟制订,以体现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主要的工作制度应当包括:档案的编目分类制度,档案的分级管理制度,档案的存储借阅制度,各级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奖励制度等。

2.提高全员档案意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使档案信息在高校各项工作和改革建设中发挥其作用。教学档案工作重点是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档案人员的劳动开发、挖掘,及时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高效能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应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学校其他人员应提高对档案尤其是教学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予以重视。

3.加强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高校电子教学档案数据库,通过将传统的纸制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完成“固化”档案资料到“活化”信息资料的转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学中相关文件、数据库,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网,使档案信息传递及时,通过网络向广大师生方便迅速地检查和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料,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4.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在于档案人员的配备。为此,须加强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以拓展档案人员的思维、知识面,提高其业务素质,以掌握新的档案管理技能和方法。同时,应引进高层次计算机专业及档案专业的人才。

总之,在信息被普遍重视的今天,做好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和开发利用工作十分重要。搞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档案研究人员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更需要学校其它部门大力配合。

参考文献:

[1]强春晓.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及现代化管理对策.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7,(07).[2]赵彦昌,刘柳.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与档案管理.学校档案,2007,(1).[3]高校档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王玉华,中国高等教育网,2007,(03).[4]王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9).[5]赵黎英.高校教学档案作用及管理策略散议.2007,05.[6]浅谈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7]蔡青.关于高校教学评估与优化教学档案管理的思考.高教论坛,2006,(02).[8]罗剑丽.浅议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模式.兰台世界,2006,(01).(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广东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侨光分校)

第五篇:高校教学档案三级管理模式初探

高校教学档案三级管理模式初探

[摘 要] 针对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以及目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实施三极管理模式,并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实施三级管理模式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5.21.107

教学档案是指各类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教学文件材料。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是改进教学工作,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活动、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同时也是衡量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高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评估等重大活动的需要,教学档案的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研究,对于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深化教学研究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概况

1.1 高校教学档案的内容

高校教学档案涉及面很广,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教育主管机关下达的指导性文件;综合性教学管理材料(制度、规定、统计表等);招生工作材料、教学计划、大纲、总结;学籍管理材料;学生奖惩材料;课堂教学材料;教学实习材料;教学实验材料;师资培训、业绩材料;教学质量材料;优秀教案;学位授予材料;毕业论文;教材目录与自编教材;在职教育材料(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及各类研讨班、培训班);涉外教育材料等。

1.2 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

(1)内容广泛、综合性强

教学档案涉及的内容庞杂,仅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就包括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总结、教材、课程信息、师生信息等。

(2)材料来源分散性较大

有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材料,有来自本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材料,如学工处的招生、分配名册,教务处的学籍管理材料;有来自教师的教材、教案、辅导资料听课评课记录、科研成果等;有来自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验报告等。

(3)多样性、多学科性明显

高校教学档案的载体多种多样,以纸质材料为主,同时还有照片、图表、录像带、录音带、光盘、奖旗、奖杯、获奖证书、奖状等实物材料。

(4)周期性、层次性、成套性

高校是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及培训班等多层次的教育模式并存,还有联合办学、跨校办学、国际合作办学等教学形式,使得教学档案的层次日趋多样化。由于教学周期的长短,教学活动的周期性、规律性,决定了教学档案的成套性。

1.3 高校教学档案传统管理模式

从管理方法上,现有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模式主要是分级、分类管理。分级管理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是指对教学档案实行两级管理:校级管理和院级管理,即在校级主要对各教学档案部门做统一管理,各院系则设立具体的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具体分工:校级管理的重点是对教学档案的总体管理上,主要任务是制定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对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立卷归档的原则及程序做出明确的规定;院系管理的重点是对教学档案的细节管理上,主要任务是保管各院系所产生的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文件及研究成果等。

分类管理的校级教学档案管理,主要负责教学文件及规章制度、教师档案、科研成果档案、教务考务档案、学籍档案、学位档案等。分类管理的院级教学档案管理,主要负责教学建设档案,包括教材档案、课程档案、教学档案和实习档案;教学管理档案,包括教学质量评估、课程表、考试安排等教学过程档案;教学成果档案包括科技制作、毕业生论文等三大类的教学档案。

1.4 高校教学档案三级管理模式

《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高校教学档案分级管理符合这一原则。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简单说,模式类似于定式,就是遇到反复出现的同一问题时所固定使用的解决方案。建立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目的就是实现教学管理的统一和规范。

高校教学档案传统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2.1 高校教学档案传统管理模式的优点

(1)组织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学档案采用校、院两级管理,各职能部门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教学档案,由相关职能部门集中统一保管和利用;二级学院或教学部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教学资料由二级学院或教学部集中统一保管和利用,这些材料由职能部门和院系或教学部的办公室秘书保管,等过了利用高峰期,再转交给档案馆保存。

(2)规章制度

健全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组织体系是管理工作的基础,有效的管理工作还要以规章制度为保障。规章制度由校档案馆统一制订。通过相关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规范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行为,使之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3)人员素质

重视了档案人员的水平提高。目前各高校为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与水平,都加强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拓展档案工作人员的思维、知识面,提高其业务素质,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新的档案管理技能和方法。

2.2 高校教学档案传统管理模式的缺点

(1)教学档案管理部门权责不明

由于教学业务部门与档案部门是两个独立的部门,而教学档案主要来源于业务部门。现实状况是,关于教学工作的文件、文件管理,档案、档案管理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出现了文件的形成与归档脱节,档案部门并不能参与到文件材料积累过程中,势必造成收集到的材料不全面。还有,部分二级学院或教学部领导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忽视,没有把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当成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做?,造成了教学档案建档困难,不能做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统一利用的良好运行模式。(2)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各二级学院或教学部缺乏有效的管理规定和监督措施。各二级学院或教学部教学办公室和教师缺乏建立及保存教学档案的意识,不能保证按时完成建档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中对参与教学活动的全体人员责任和任务不明,规定时限要求未得到充分执行,未辅以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措施。并且各个二级学院或教学部之间教学档案管理缺乏相互借鉴和交流。

(3)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欠佳

一是大多数档案管理员不是科班出身,缺乏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对归档文件及档案价值缺乏应有的鉴别能力,使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二是有些教学部门、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是由兼职档案员做,这些兼职人员一方面忙于教学、科研、人事、办公室等事务性工作,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也没有机会接受专门的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无法实现档案的优化管理,致使移交到档案馆教学档案材料不规范,不完整。开展教学档案三级管理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就高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认为解决办法是建立第一级:档案馆,第二级:教务部门,学务部门、招生就业等部门,第三级:各二级学院或教学部的三级管理模式,从而优化教学档案的建档质量。

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含义: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根据文件的价值属性,文件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运动阶段;在每一个运动阶段里,文件特定的价值属性,与文件的管理方式、存放场所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内在关系。因此,高校档案馆根据高校全部教学档案的价值形态、服务对象来划分保存范围、场所,采取三级管理模式是符合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完全具有可行性。

3.1 实行教学档案三极目标管理责任制

高校应成立 “教学档案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上级文件,统一制定本校的档案馆工作职责、档案馆馆长工作职责、各二级学院(部门)分管档案工作领导工作职责、各二级学院(部门)兼职档案员工作职责、以及本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教学档案工作基本原则,教学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教学档案的部门立卷和归档流程,教学档案的文件整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且明确各级档案管理职权的分配,实行三级目标责任制,以便各教学管理部门、各二级学院、各教学部的档案材料能够按期保质向学校档案馆移交。

3.2 建立教学档案三级管理的体制

教学档案三级管理是由档案馆、教务处、学生处、以及各二级学院、教学部等组成的服务网络。借助这个网络体系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在教务处、学生处、各二级学院和教学部设立专门的教学档案资料室和教学档案管理岗位,使得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学人员、各二级学院、教学部的档案工作能够遵守统一的规范和归档程序,按照本校的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本科教学档案管理办法等要求,并且按照形成者―时间―类别等分类标准收集、保管有关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的档案材料。定期由各二级学院、教学部将归档材料上交到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信息汇总审核,审核后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把档案材料信息再次汇总后(纸质版和电子版)统一上交到学校档案馆,最后由学校档案馆进行合理规划、统一编目,入库上架,从而保证了教学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使得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走上有序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3.3 健全各层级档案管理人员约束机制。

要加强监督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对教学档案材料的积累进行督促。采取行政干预手段,把教学人员、学院和教学管理部门教学档案的归档情况与年终考核挂钩。并且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档案管理业务考评制度和实施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校教学档案的管理进行业务考核和评估,适时进行必要奖罚。

3.4 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加强对高校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档案意识的培养和档案管理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在教学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种教学档案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管理员的培训上岗制度、健全管理员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有计划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爱岗敬业教育、业务培训和理论研究,缩短档案管理人员能力与档案事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技术技能、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档案管理者。

主要

下载高校教学档案内涵建设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教学档案内涵建设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内涵建设

    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一年来,我园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幼儿园目标责任书中建设“优质、多元、品牌”的发展目标,以贯......

    高校毕业生档案

    高校毕业生档案转接常见问题答疑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学历职称、社会关系等个人情况的文件资料,它与个人工资待遇、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

    高校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员岗位职责一、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四川省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四川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

    高校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员岗位职责一、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四川省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四川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

    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探讨

    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探讨 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档案信息化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变成了可能,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及其重要性做了必要的说明,其次针对目前高校在档案馆......

    浅析高校教学团队建设

    浅析高校教学团队建设 白 童 (甘肃政法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教学团队建设是推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探讨高校教学团......

    内涵建设总结

    管理工程系“关于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完成情况总结 根据学院《关于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任务分解......

    医院内涵建设

    内涵建设医院生存之本一年一度的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活动对我院的检查,虽然过去一周了,然而检查反馈会上那一张张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羞愧难当的“问题”图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