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大全
道德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道家则认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学家把“德”称作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
德
[编辑本段]浅解道德
道德是由道与德两个并列的词组成。
道是道路、行径、方式。
德是行为的表现。
道与德组合到一起,意义上就发生了变化,就有了道德的新义。
道字变成动词。
德是由道决定的。有道产生的德,演化成了道德。
现在人们把道德的意思着重地表现在德字上。
意思就是,不论你以什么道,只要能产生好的德果,人们都是乐意的。
在学术方面,道就是道,德就是德,是不容混淆的。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可以把道德做为一个德字的意思去应用。
在很多事情上,人们只究其结果不问过程。对方不论采取什么道,表现出来的德是直观的。
所以,大多情况下,道德就是德的意思。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
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
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
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
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道德是行道积德——实践真理、发展真理。
真理就是大道。行道,就是创造条件、建立机制、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运用科学、实践真理。积德,就是不断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追求真理、发展真理。行道积德就是道德。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破坏和谐发展,是不讲道德;平等互利、诚信互助实现和谐发展,是一般道德;助人为乐、奉公为乐促进和谐发展,是高尚道德;舍己救人、为公牺牲在行道积德上达到了顶峰,是最高道德。道德的这种阶级(等级)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高尚道德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自然是高度和谐发展的社会。这是和谐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行道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普遍接受大道的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与指导思想,这是精神条件。
二、创造出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保证,在经济上首先要消灭贫穷与垄断这两极分化,普遍建立生活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物质条件。
三、建立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和谐制约与激励机制,就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与风俗习惯,这是社会运行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普遍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使社会向高度和谐发展的理想目标靠近。
什么是道德?简单地说,道德就是人类分辨善恶的标准。那么道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呢,还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心理学家发现,不管种族、信仰和文化背景,人类道德的基本标准是相同的,比如诚实、正直、同情、怜悯是善,欺骗和杀人是恶。而且,人类在婴儿期就表现出善恶的区分能力,看起来这种判断善恶的标准是天生的。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把这句话理解为“人生而知善恶”非常贴切。如果说道德与后天教育有关,那么,为什么中国这半个世纪以来,树立了许多道德英雄作为人民的学习榜样,而并不见得对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准有所裨益呢?到了今天,反而听到人们在惊呼道德沦丧,出现巨大的诚信危机。例如,这次华南虎照片被质疑造假,甚至“嫦娥”号飞船拍的月面照片也被质疑盗用美国航天局早期的月面照片,这不是很奇怪吗?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社会把本民族传统的道德体系彻底破坏之后,会不会改变人们对善恶判断的标准呢?我们知道,文革的“破四旧”运动,对中国整个传统文化的否定和破坏最为彻底,但我们并没有看到中国人内在的道德标准有所改变。俗话说,“老百姓心中有把秤”,或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把“秤”和“群众的眼睛”其实就是道德,这“道德”是无法用灌输某种意识形态或通过破坏传统文化加以改变。
科学家相信道德存在于大脑的某个部分,甚至可以遗传。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约舒亚-格林设计了“扳道难题”和“桥梁难题”,当受试者对问题做出选择时,用核磁共振测试受试者大脑,看看大脑哪一个区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最活跃。
“扳道难题”假设一条道岔上卧着五个人,另一条道岔卧着一个人,一列火车驶来,现在你会将道岔扳向哪一边?受试者大部分回答是将道岔扳向卧有一个人的那边,因为这样可以有五个人存活,这是理性的选择。
“桥梁难题”假设一条铁轨上卧五个人,一列火车驶来,这时如果你把桥上的一个胖人推下去,挡住火车,五个人就得救。受试者大部分拒绝推下那个胖人,而宁愿让火车压死铁轨上的五个人。同样有牺牲一个人而挽救五个人生命的选择机会,但受试者在这两个“难题”面前选择结果却不一样,后者,受试者做了情感的选择。心理学家发现,理性的选择和情感的选择是发生在大脑的几个不同的区域里,道德的确存在生理学基础。
心理学家进一步发现,某些在大脑负责感情的额前正中皮层发生病变的人,就会丧失道德判断的能力,对“桥梁难题”大都倾向于理性的选择.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无论是个人或一个政府,他们对类似“难题”的选择是遵循造物赋予人类天赋的准则去选择,什么时候应该用理性来选择,什么时候应该用情感来选择,基本上能恰到好处,这样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和进步。
以上两个心理学家设计的“难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例证。例如,某年黄河发洪灾,堤坝随时可能决口,现在必须分洪,于是选择一个小村庄作为分洪出口,这就是牺牲局部顾全大局的选择。政府做出这样的选择是理性的,可以认为是合理的,尽管在情感上人们是很不愿意那样做,因为对那个村庄的人来说是不道德的
再如,一个村庄有几百亩地被开发商看中,政府决定将这块土地卖给开发商,但给农民的补偿不足以维持他们将来的生计,于是农民组织起来要求提高补偿。现在政府面临这样的选择:一是派出特警镇压,将农民打伤、打怕、打垮,最后达到征地的目的。二是通过和平谈判,给农民合理的补偿。
第一个选择是理性的,政府考虑更多的是,提高农民的补偿会减少政府的卖地收入,同时可能损害开发商的利益而导致项目流产,这势必影响当地政府的GDP的政绩。第二个选择是情感的,从道德的角度考虑,政府和商人不愿看到失地农民的悲惨遭遇,意识到政治和商业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人,而非制造苦难。
显然,在文明的社会里,人们愿意看到后一种选择,然而中国的现实是理性的选择压倒了情感的选择。纵观中国历史,得天下者皆冷酷之徒,按心理学家的说法,在中国,有额前正中皮层发生病变的人易成就大事业,而有仁慈之心者多一事无成,这不能不是吾国吾民之不幸
第二篇:信念和内心的动力
信念和动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丰富而深刻,他是爱国的精神,他是高尚的境界,他是坚定的信念,他是道德的规范,他是处事的准责,他是„„
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有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匡扶正义、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
尊老爱幼,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说到“尊老爱幼”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黄香温席”这一则小故事吧。东汉人黄香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于是他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都倾注在父亲的身上,冬夜寒冷,黄香就钻到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烘热;夏季严寒,黄香就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黄香长大后,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言堪。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非常感动,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双。”
见义勇为、匡扶正义让我来总结出人们的话,那么有文不辱节的苏武;宁死不屈的颜真卿;舍身抢救朝鲜落水儿童的罗盛教;临危不惧舍身拦惊马的刘英俊,勇斗歹徒的徐洪刚;“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等人。
“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形象的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的确,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匡扶正义。诚实守信是很重要的。感恩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自然是值得感恩的,他给了我生存的环境;父母是值得感恩的,他们哺育了我成长;老师是值得感恩的,他们教会了我知识„„我们不光要感恩帮助自己的那些人,它让你知道了自食其力;感恩绊倒了你的人,它增强了你的双脚;感恩贬低你的人,它让你知道了自己的自尊;感恩„„可见,学会感恩是多么重要啊!“羊有跪乳之情”,连牲畜都懂得道理,我们也懂,毕竟,感恩是做人之本。
人是要有一点美德的,这是一种信念和内心的动力,很显然,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这样的,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并将它发明广大。
第三篇:内心之城情感散文
每每读别人的文字,总感觉心静如水。偶尔有跳动的情绪,就像顽皮的小鹿越过平静的山林。前方有雾妖娆的弥漫着,看不见,但感受的到,没有险恶。或许是一片世外之灵,是笔者心中曼妙之境。
我是喜欢这种心境的,淡淡的美好着。不似糖,却有糖的芬芳。
打开内心的门,在我们各自最私密的空间里,有人静淡弄舞,有人焚焰写情。有人坐卧废墟,有人飞扬荆棘……那我呢?
我邀你而来,你徘徊心门之外。一步之遥,我说是天堂,你如临了地狱。也许不,但你逃了,想必,我非你心中的舞者,亦非火焰,荒城,禁地。
我只是我自己。爱过太多内心虚幻的身影。
有人说,幸福的人都一样。
我想,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可以同框。我抚琴你起舞弄影,我悲悯你云海禅钟。我飞翔你展开天地,我累了你有港湾和四季。
总有一个人,奉献了内心世界让另一个人栖息。
早前些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再也无法爱上谁。只因为幻觉丰盛,所得尽然变得波澜不惊。于是拼命的寻找,寻找一个感情上的爆发点,寻找一位能让我低头害羞,小鹿乱撞的人。
终也是不可得的梦罢了。
后来,习惯了便好了。只不过,与孤独缱倦,有比过往更多的思绪,比爱一个人更宽广的情绪,只好累了指尖,终日与文缠绵,蚕思墨香。
停下来的时候,风未止。奔跑时,又逆着风。这便是生活与欲望吧。
而爱,是内心的城池,住了人进来就有了日月与天地。
第四篇: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领导干部代表党和政府履行职责,他们在群众心目中体现着党、政机关的形象。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道德建设。领导干部加强道德建设,应着眼于“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道德素养。首先是要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科学性,更好地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和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为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其次要学习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这有利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工作得心应手,精神饱满充实。二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断夯实自己的道德基础。权力观问题,说到底是个世界观问题。能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大影响。要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领导干部来说,权力只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人民把权力赋予各级领导干部,是用来为他们谋利益的,而决不能成为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巧取豪夺、中饱私囊的工具。三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领导干部要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建功立业,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深厚的思想感情。要虚心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养分。每个领导干部都把自己置于党组织教育管理之下,严肃而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也是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五篇:解读李白的内心情感
《行路难》教案
一、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
1、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能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情感目标:
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3、引导学生能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如意。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设计理念
1、“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良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迪激励。”所以诗歌教学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师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脉;通过涵咏、揣摩去体悟语言符号所蕴涵的生命意象。进而要求学生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在听、读、说、找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五、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起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和李白并称“双子星座”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曾经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学习过他许多的名篇名句。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
2、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板书: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多媒体:李白图像,认识李白。(三)分层推进式诵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教学气氛。(设计意图: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经过反复的诵读,自然就能体会诗人的用意和诗歌意境。吟诵还能够引发读者共鸣,体悟诗歌神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练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品读: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透过诗歌我读到了……如:透过诗歌我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透过诗歌我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行路难》是一曲交织 与 的急剧变化的音乐。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与激昂。
4、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5、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6、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7、背诵:(设计意图: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四)疏通文意
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2)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小组解答,学生不能解答,老师解答。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3)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生评价。(五)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辞?(夸张)
2、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心情如何?(极度苦闷、抑郁)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停、投、拔、顾)面对美酒佳肴李白为什么难以下咽,心里一片茫然?(仕途艰难)用了哪种写法?(以乐景写哀)
3、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不是,是想像、是虚写)我们知道诗有含蓄精炼寓意深刻的特点。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什么?(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道路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比喻什么?(对理想的追求)李白的理想是什么?(是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当时进行的是否顺利?
4、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5、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6、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从哪儿可以看出?表现了怎样的态度?(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
7、我们知道“文以载道、文以载情”,诗歌也是如此,谁能说说这首《行路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态度。)
8、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还要走进诗仙李白的内心世界,触摸他的灵魂,寻找我们心中的李白。
(师配乐范读,学生轻生跟读,体会诗歌中的诗人形象。)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
多媒体:我从_________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李白。因为_____________。
如: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本应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这句也常被后人作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