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中国推进绿色经济中的跨部门协同

时间:2019-05-13 16:1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八 中国推进绿色经济中的跨部门协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八 中国推进绿色经济中的跨部门协同》。

第一篇:专题八 中国推进绿色经济中的跨部门协同

专题八 中国推进绿色经济中的跨部门协同

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要素,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同级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科学分工基础上的有机协作。西方国家“协同政府”模式的提出对我国构建推进绿色经济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协同政府”的内涵及对我国推进绿色经济的作用

(一)“协同政府”的内涵

“协同政府”(Joined-up Government)又称“整体政府”(Whole of Government)或“全面政府”(Holistic Government),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等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官僚制政府和新公共管理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改革主张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施分权管理,以提高政府效率;但它忽视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造成了碎片化的制度结构①,带来了公共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困境。针对这种情况,协同政府模式主张采用协调、合作与整合的方法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目前,“协同政府”这一改革模式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得到普遍应用,并成为发达国家政府改革实践和学术研究的热门领域。“协同政府”的基本观点是: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既不能靠相互隔离的政府部门,也不能靠设立新的“超级部门”,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围绕特定的管理目标,在不取消部门边界的前提下实行跨部门合作与协同②。这种合作是全面的,它至少包括三个层面:横向不同部门间的协同、纵向不同层级间的协同、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协同等。其中,以横向不同部门间的协同最为重要。

(二)“协同政府”对我国推进绿色经济的作用

在推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学者开始关注西方“协同政府”模式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内涵、运行机理及对我国政府改革的经验借鉴,并将其运用于危机管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专业领域。在我国推进绿色经济的过程中,也有必要借鉴西方“协同政府”的治理经验,构建我国的跨部门协同机制。

首先,我国推进绿色经济建设需要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协同 ① Sylvia Horton and David Farnham.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Britain.Great Britai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9, p251.② 解亚红:《“协同政府”: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新阶段》,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5),58—61页。

机制。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GDP,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意识到降低能耗、节约资源、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科学发展、实现转型的重要性,但在优先措施和实施力度方面,却有着不同的立场和见解。中央政府希望通过“绿色GDP核算”来统筹全国的环境治理和经济转型,使得地方政府和中央政策保持一致;但是,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经济发展和官员仕途晋升,对中央政府的政策阳奉阴违。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能否在多轮博弈的基础上实现纵向协同,是推进绿色GDP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我国推进绿色经济建设需要构建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协同。以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为例,长江水资源同时具有灌溉、发电、供水、养殖、航运和旅游等多种社会功能和对工农业生产、城乡供水、城市发展、水力发电、内陆渔业、水上运输、休闲娱乐等人类活动的多方面利益。同时,水资源具有整体流动的自然属性,它以流域为单元,水量水质、地上水地下水相互依存,组成一种完整的生态系统;但在保护治理和开发利用上,其左右岸、干支流、上下游却被人为地划分成了多个行政区域,形成了实际上的分割管辖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地方利益的存在,各行政区域之间在水资源保护和使用上经常会发生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推诿责任的事情。没有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协同,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就难以实现。

再次,我国推进绿色经济建设需要构建同一级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以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为例,该项工作的主导部门是原建设部;制定政策的是国家发改委;具体管理资源回收产业链的是商务部;垃圾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归环境部门监管。划分到具体地区,一般来说,垃圾分类相关事务归城管部门管,有害垃圾归环保部门管,可回收物归商务部门管,过期药品属于药监部门管,而小区物业一般由地方建设、房管部门管。此外,相关垃圾中转站或区域垃圾楼的规划由地方规划部门管;土地审批由地方土地部门管;分类相关配套资金由地方财政部门管;资金审批归地方发改委管„„在这种“九龙治废”的格局中,没有同一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垃圾分类处理就难以扎实推进。

因此,我国推进绿色经济建设需要借鉴西方“协同政府”的理念与做法,既要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协同机制,又要构建不同区域地方政府之间和同一级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机制。

二、我国推进绿色经济中缺乏跨部门协同的表现与成因

在我国推进绿色经济建设的实际过程中,跨部门协同机制比较薄弱。除了遇到突发性环境事故、启动应急机制时,各部门能够做到较好的协同之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各部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现象。

(一)绿色经济管理部门林立,职能界定不清、交叉重叠现象严重

我国的政府管理在纵向上从中央到地方分成了不同的层级,在横向上又按照专业分工建立了不同的职能部门,注重纵向的行政隶属关系超过横向的分工合作关系,很容易出现部门林立、彼此分割的现象。与绿色经济有关的职能部门设置也受政府管理宏观体制架构的影响,历史形成的按资源要素分工的部门管理模式强化了部门利益,弱化了统一监管。环境保护行政部门总管和其他相关部门分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各自责任和义务不清的情况下是造成部门保护主义的主要原因。①在我国,有权行使经济、资源和环境管理权的机构众多,从而在同一治理客体上同时存在两套管理班子甚至多套管理班子。如对水资源的保护,《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对“水”的表述在外在表现上是非常一致的,都定义为地表水(主要指江河,湖泊,冰川等)和地下水。水资源管理机关是各级水行政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水污染防治的管理部门主要包括各级环保行政部门、水利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地质矿产部门、市政管理部门、主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除此之外,各级交通部门的航政部门、渔政监督部门也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享有一定的管辖权。上述管理机构各自职能界定不清,甚至职能交叉重叠。应当明确的是,跨部门协同机制构建的基础是各个部门的职能划分清晰,没有重叠;如果各个部门之间职能有重叠,利益有冲突,就基本上失去了协调与合作的可能性。

(二)缺乏高规格的专门性法定协调机构

在我国,绿色GDP建设的任务分散到不同职能部门中,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机构林立和职能交叉的现状要求加强不同部门间的沟通与协商,形成高度共识与一致行动,这就需要依法设立高规格的专门性协调机构来切实担负起跨部门协同的重要职责。但在我国1998年机构改革中,撤销了承担综合协调职能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对环境影响重大的宏观协调权和微观协调权全部授予国家环境保护部。然而就目前状况而言,国家环保部的协调权威不够,难当高规格的法定协调机构之责。一是《环境保护法》并未明确规定其为协调机构,根据该法第十五条的规定,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防治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二是宏观管理方面,因为国家环保部是一个只享有具体管理权限的机关,因而与国家发改委等综合决策部门的协调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三)不同部门在制定法律与政策时常有冲突

① 戴燕艳、余甫功:《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管理跨部门协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参见http://.在我国,与绿色经济有关的立法和决策权分散到不同职能部门,部门立法与部门决策的体制导致不同部门制定的法律和政策在价值目标、内容规定、具体措施上往往是冲突的。例如,林地同时被我国《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作为调整对象。由于三部法律的立法目的、任务和侧重点各不相同,起草部门和执行部门各不相同,各部门法之间必然出现某种程度的冲突性规定。《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侧重于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二者对林地的使用方式做出了相对一致的规定:“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森林法》则侧重于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良性维续,根据其第十五条的规定,可转让使用权的林地仅限于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林地,以及上述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等,这意味着单位和个人对林地的使用权转让是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的。三部同一位阶的部门法对林地使用方式的规定并不完全一致。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的林地依然由国家林业局按照《森林法》的规定进行管理,没有统一纳入

①国土资源部的土地管理中。为了实现法律与政策在推进绿色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必须避免部门法律与政策之间类似的矛盾与冲突。

(四)不同部门在联合行动上难以形成合力

我国部门立法与部门决策的体制在缺乏有效制约与监督的情况下,必然导致部门权力和部门利益的恶性膨胀,部门保护主义日益严重,“弱政府、强部门”的治理格局在所难免。部门保护主义把本机构的行政权行使同国家行政总权割裂开来,从自己部门的狭隘利益出发,对其他行政部门行使职权采取不合作、不支持、不协助的消极对策,不同部门在联合行动上难以形成合力。以绿色GDP核算框架的研究和建立为例,2005年初,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10个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这一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包括统计、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但此次试点工作由国家环保总局担纲,国家统计局负责配合。有人认为既然是以GDP为基础的经济指标,就应该由统计部门主导,其核算权、数据的发布权等都应该属于统计部门;有人甚至还批评环保部门的“高调”行为有“越权”之嫌„„②此类中央部委间的争议加上地方政府的抵制,使得绿色GDP险些被“乌托邦化”。

三、我国推进绿色经济中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的对策

绿色经济的国家性、全民性、长期性决定了该项工作必须由多部门共同参与、①② 周训芳:《<农村土地承包法>中的林地与林地权利》,载《中国林业企业》,2003(5),29—31页。

庞皎明:《绿色GDP:在部委争议中被“乌托邦化”》,载《理论参考》,2006(4),42—43页。

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的对策措施有:

(一)设立跨部门协同的领导和管理机构,加强跨部门协同机制建设

中共十七大报告已明确: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发展绿色经济的任务超越了现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的职能范围,有必要设立跨部门协同的领导和管理机构,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和日常工作机制。

首先要建立由国务院主持的跨部门协调机制。模仿国家能源委员会、反垄断委员会等机构,设立非常设的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解决下列问题:协调重大的国家环境安全责任、活跃的国际环境事务、复杂的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经济发展主管部门的眼前和短期目标与国家环境保护的长期目标存在的矛盾冲突;超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构职能范围的环境保护政策最终制定和执行等。

其次,根据环境保护内容和范围设立不同级别的协调机构。一是省与省、市与市之间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等形式,建立联动协同机制,定期对地区间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工作进行协调;二是由省级政府牵头,成立部门之上的协调机构,协调部门间、行业间、企业与社会间和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相关的利益关系;解决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之间、不同法律政策之间关于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三是在省以下政府设立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等定期协商机制和日常工作机制。

(二)通过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决策强化跨部门的规则协同

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将环境、能源问题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改变规则制定程序,将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全面、充分地结合起来,使经济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符合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需求。

具体说来,规则协同包括法律协同、政策协同和标准协同等相关内容。在制定与绿色经济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标准时,要引入“无知之幕”下的第三方立法和决策,确保立法、决策和标准制定超越部门利益而具有更强的中立性。“要明确环境法律(政策)与其他基础部门法律(政策)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法律(政策)体系,它们之间相互制约与合作,在促进各自利益和目标的同时,相互协调、妥协和平衡,以共同实现法律(政策)调节私人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相互关系的目标,环境法律(政策)只有在与其他部门法律(政策)良性互动、相互妥协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①

① 秘明杰、李梅:《环境保护部门法之间的协调运作》,载《法制与经济》,2006(8),24—25页。

(三)在经济与环境日常管理中实现跨部门的行动协同

资源法和环境法内容的综合性与保护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执法行为具有多部门性的特点①,所以资源、环境执法与管理应该强调各部门之间的行动协同。无论是在日常的环境管理,还是面临环境突发事件,都应做到多部门同时行动,相互配合。

为了实现各有关部门的环境管理、资源管理及其执法的统一协调、统一监管,国家有必要设立进行统一执法的机构,从而形成统一执法与分级、分部门执法相结合的环境执法体制。所以,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司法机关,无论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是环境保护行政相关部门,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切实履行其能源、环境保护职责,规范能源、环境执法行为。不容许有的部门忽视或放弃自己的能源、环境执法的职责,使各部门能源、环境执法的协调和配合受到影响。

(四)加强跨部门协同的基础设施投入,形成跨部门协同的长效机制

为发挥跨部门协同机制推动绿色GDP发展的实效作用,确保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规则协同和行动协同,各级政府有必要建立绿色经济信息共享平台,尽快实现相关数据信息的互通与共享;为此,需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拨出专项预算,加大投入。

总之,随着环境法的日益完善和发展,纳入环境法的管理对象越来越庞杂,环境管理部门的分工越来越精巧、细密、职能越来越独立,但环境要素是一体的,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这就需要环境管理部门在环境管理过程中,更加体现一体化的要求,行政体制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是一个分工协作的大系统。各机构的总体目标、总体利益是一致的。必须依法建立行政协助关系。②在我国,仅建立了不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还是相当有限的,还需要建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协同、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协同,甚至于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等。

参考文献

1、Sylvia Horton and David Farnham.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Britain.Great Britai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9.2、Geoff Mulgan.Joined-up Governmen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V.Bogdanor, Joined-up Government.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① 黄明生:《环境执法的多部门性与环境保护的综合整治》,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9),26—29页。② 武从斌:《减少部门条块分割,形成协助制度》,载《行政与法》,2003(4),20—22页。

3、Perri 6.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 The New Reform Agenda.New York: Palgrave, 2002.4、张兵生:《绿色经济学探索》,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5、赵弘志:《绿色经济发展和管理》,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6、戴燕艳、余甫功:《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管理跨部门协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7、秘明杰、李梅:《环境保护部门法之间的协调运作》,载《法制与经济》,2006(8)。

8、庞皎明:《绿色GDP:在部委争议中被“乌托邦化”》,载《理论参考》,2006(4)。

第二篇: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包装

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绿色包装

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包装在人类生产、流通、消费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人们生活和世界贸易往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过度包装造成的资源浪费已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发展绿色包装,把包装业纳入循环经济轨道,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循环经济和绿色包装

循环经济是21世纪最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它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绿色包装,是指在产品包装的全生命周期内,既能经济地满足包装的功能要求,同时又对生态环境不产生污染,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能够回收和再利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包装要求实现包装减量化(Reduce)、重复利用化(Reuse)、循环利用再生化(Recycle),Degradable(可以降解腐化原则),即通常的3R1D原则,它充分考虑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资源、能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着力降低包装材料的环境负载,实现包装功能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平衡和统一。

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显得十分重要、迫切。现在我国每年包装产量约3000多万吨,除纸箱啤酒瓶和塑料周转箱回收较好外,其它回收率相当低,达不到总产量的20%,每年产生的包装废弃物就有2500多万吨,废弃包装物占到垃圾总量的30%。因此,发展绿色包装,走循环经济之路,成为节约资源浪费、消除污染的必要而有效途径。

二、我国发展绿色包装的障碍

(一)绿色包装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也制订一系列包装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如《清洁生产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对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减少及合理利用固体废物、过度包装、废气物回收等作了规定。但上述规定仅立足于传统经济,没有将商品过度包装、有害包装材料、包装废弃物的管理等从产生的源头一直到最终的处理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对包装废弃物的规范也只是针对生产—消费—回收—再生—利用的环节中的一个或几个来进行,没有对其进行全程管理,违背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

(二)绿色包装产业缺乏政策支持绿色包装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技术引进和开发,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受到企业生产规模的限制等原因,绿色包装产品往往比传统的包装产品成本高,因此在与传统包装产品竞争时,不具备价格优势,这直接导致了绿色包装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而我国现在没有明确的绿色包装产业扶持政策。

(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的包装行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整体水平上要落后20年,如环保型聚乳酸在包装中的应用,发达国家自1992年申请了第1件专利起到2005年底,共公开了121个专利族,衍生出246个专利。而我国仅申请了12项专利,国内申请人到2005年底也只申请了4项专利,仅占3%。科技投入是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工业强国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投资占销售额的1%企业难以生存,占2%可勉强维持,占5%才有竞争力,而我国包装企业的研发投入平均水平不足1%。因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研发投入势在必行。

(四)绿色消费观念缺乏制度推动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等一些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涉及到对消费的节制和对绿色消费的倡导,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规范消费活动和行为的法规。绿色消费是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消费行为规范。而我国的绿色消费起步较晚,远未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据调查,有72%的人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状况有益,有54%的人愿意使用绿色产品,还有38%的人表示购买过绿色产品。从调查数字看,我国消费者对

绿色消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绿色消费观念开始形成,但真正付诸实施的人并不多,绿色消费观念需要制度推动。

三、完善绿色包装制度,实现循环经济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使包装绿色化,最有效的办法是实行立法,用强制性的手段对包装资源进行管理。从长远看,我国应制订《循环经济法》,作为过度,当前我国应抓紧制订《包装法》,解决过度包装包装废弃物等问题,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包装法》,实现绿色包装的全程控制

1、强化清洁生产,实行源头控制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清洁生产其根本目的是进行无废、少废生产,实现生产过程污染的“零排放”和制造产品的绿色化。就包装领域而言,要求生产者在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经济活动行为原则,使包装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包装法》中,应明确生产包装产品要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以立法的形式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如含有铅、汞等成分的包装材料;没有达到再循环比例的或不能再利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明确禁止过度包装或一次性使用的包装,尽快制定出过度包装的“度”量化标准,在经济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2、促进包装废弃物的避免、减少和再利用,实现包装废弃物生态化循环为促进包装物的再循环,许多国家制定了再利用法律,如日本的《新废弃物处理法》,德国的《循环经济法》和《避免包装废弃物法》,要求在包装上印有回收再利用标志。借鉴他国立法经验,在《包装法》中应明确包装废弃物的避免、减少和再利用原则,并贯彻“谁污染谁负责、谁开发利用废弃物谁将得到鼓励和支持”的原则。首先《包装法》要规定避免产生废弃物,特别是减少其数量和毒性;其次企业必须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或作为可用能源;剩下的包装废弃物以环境相容的方式填埋。要规定包装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包装物,其废弃时有正确的回收利用或合适处置的保证,当产品有毒成分过高,难以处理,不能保证与环境相容,就不许进入市场流通。再则,扩大生产者责任,生产者不仅对产品的性能负责,而且负有对包装物整个生命周期负责的责任和义务;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还应承担回收的有关费用。

(二)、强化鼓励与限制相结合政策导向,促进绿色包装的发展 政府应制定产业、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绿色包装。具体措施有:(1)采取排污收费、排污许可权交易、环境税收等手段,提高环境污染成本,使环境成本内部化。(2)大力推行环境资源和对资源进行补偿的税收政策,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采取收取资源税的税收措施;对节约资源、污染少的企业,可适当减免资源税。(3)对运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和少污染、无污染的产品要以经济政策进行扶持,如通过政府的采购政策,采购环境行为良好的企业的产品。(4)通过信贷政策导向,增加对企业的信贷规模,给予贴息优惠,使环境行为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5)通过减免税优惠政策,对原材料和成品的进出口,给予关税和配额方面的优惠,尽量降低其产品的成本,促进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三)、通过行业自律,倡导企业实施绿色包装行业自律是倡导绿色包装不可或缺的环节。任何制度的作用,都只有在人们自觉遵守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澳大利亚的油漆涂料公司为了缓解社会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共同签署了一个行业自律协议。根据协议规定,油漆涂料的包装容器将更好地加以重复使用,减少包装原材料的消耗,从而减少包装废弃物。这个协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赞扬。我国包装联合会循环经济委员会的目标就是在包装行业内建立一个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的绿色包装生产、消费和循环再生利用系统,促进包装行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包装行业协会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制定行业规范,要求企业执行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从而实现绿色包装。

(四)包装企业要强化绿色管理理念,积极参与国际认证包装企业应将绿色观念贯彻到全部管理活动中,首先要积极开展有关的绿色认证工作,推行ISO14000国际标准。实施该系列标准具有保护环境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双重作用。通过建立、实施认证体系,实现绿色生产,既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其次要积极实施环境标志产品制度,环境标志被称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目前,世界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这一制度,标志涉及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发达国家都建立环境标志,并趋向协调一致,相互承认。我国包装企业要在开展环境标准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志,获得国际产品出口的通行证,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

(五)、加强绿色消费制度建设,培养绿色消费观念在现代“经济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模式影响下,攀比、奢糜、浪费的消费观念在社会上还是相当严重地存在。对待消费者购买绿色包装产品方面,政府做得较多的是宣传,但仅靠人们的自觉还不足以推广绿色产品的消费,还要靠制度的约束。可以借鉴日本的《环保商品购买法》,先从政府消费这一个侧面进行,各级政府应率先提倡购买和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绿色包装商品,以向社会提供环保信息,支持环保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同时利用税收政策对存在比较严重污染的消费进行制约,把环境的代价纳入消费者的决策范围,以强制性手段规范消费者的行为,比如对使用不可回收的瓶子征税,开征塑料购物袋使用税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环保消费基金,把有关在消费中所征的环境税款作为消费基金,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与此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教育力度,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运动,使循环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总结

推行绿色包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发展循环经济思路出发,运用法律法规对产品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规范,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推动包装产业向生态节约化转型,从而实现绿色包装,使包装业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目录

中文摘要„„„„„„„„„„„„„„„„„„„„„„„„„„„„„„I

一、绿色经济....................................1

(一)绿色经济的概念与概念修订...................................1

(二)绿色经济战略与传统经济战略的差别...........................1

(三)夏季达沃斯年会刮起的绿色风.................................3

二、绿色经济之于中国...............................3

(一)中国队绿色经济发展的态度...................................3

(二)中国发展绿色经济任重而道远.................................4

三、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5

(一)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5

(二)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6

(三)发展绿色经济环保部门大有可为„„„„„„„„„„„„„„„„8

四、总结.......................................9 参考文献...........................................................10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中文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对地球资源的摄取与掠夺越来越激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形势日趋严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大气污染、森林衰退、草场退化、水生态恶化、生态功能衰退、食品安全、疾病横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地球已经很多次给人类发出了警告,如果人类再不珍惜地球这个唯一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那么,等待人类的将是地球给人类更严厉的惩罚,人类甚至难逃自取灭亡的命运。

于是,绿色经济应运而生。绿色经济本质就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绿色经济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当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努力去实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正式发展中的中国所需要的。

发展绿色经济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大战略。中国要抓住机遇,采取措施,为绿色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加快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关键字:绿色经济 中国 重要性

I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一、绿色经济:

(一)绿色经济的概念与概念修订: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指能够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等五项准则,并且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绿色经济”既是指具体的一个微观单位经济,又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甚至是全球范围的经济。

Jacobs与Postel等人在1990年代所提出的绿色经济学中倡议在传统经济学三种生产基本要素:劳动、土地及人造资本之外,必须再加入一项社会组织资本(social and organization capital, SOC)。并将其它三项成本的定义略作修正:

1、人类资本(human capital):强调「人力」的健康、智识、技艺及动机(motivation)。

2、将土地成本扩充成为生态资本(ecological capital),或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

3、人造资本(man-made capital)保持不变,或称制造资本(manufactured capital)。绿色经济特别提出的社会组织资本(SOC),指的是地方小区,商业团体、工会乃至国家的法律、政治组织,到国际的环保条约(如海洋法、蒙特娄公约)等。他们认为,这些社会组织不止是单纯的个人的总合而已。无论那一种层级的组织,会衍生出其个别的习惯、规范、情操、传统、程序、记忆与文化,从而培养出相异的效率、活力、动机及创造力,投身于人类福祉的创造。

(二)绿色经济战略与传统经济战略的差别:

绿色经济战略与传统经济战略存在六大差别,说到底,它们之间的差别就是“精细战略”与“粗放战略”的差别,“巧战略”和“拙战略”的差别。

第一,发展目的的差别。传统经济战略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物质需求为目的;绿色经济战略则以提高人类生存环境安全度、生活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为

第1 页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目的。

第二,经济性质的差别。传统经济战略以人的物质消费为结构重心;绿色经济战略则以天人平衡与天人健康为结构重心。

第三,衡量指标的差别。传统经济战略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衡量指标,绿色经济战略则以“天人综合指标EHII”(Environmental & Human Integrated Indicator)为衡量指标。

第四,产业结构的差别。传统经济战略以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产业结构安排;绿色经济战略则以第一产业物质资源与能源产业、第二产业生命与生物圈产业、第三产业智能与文化产业、第四产业国防与宇宙拓展产业为产业结构安排。

第一产业物质资源与能源产业:为生命和生物圈的健康安全提供物资和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包括低碳或无碳的轻重工业和可再生能源业。

第二产业生命与生物圈产业:这是绿色经济的重心产业,提供粮食、淡水和森林“生存三件宝”,包括农、林、牧、渔、生物圈保护、污染治理、生物工程、保健食品、医疗卫生及其相关产业。

第三产业智能与文化产业:为人的智力发展和人类文化交流发展相关产业,包括教育培训、通信、软件、计算机网络、创意、传媒、影视、文艺等文化产业。

第四产业国防与宇宙拓展产业:为国家安全和人类走向太空服务的产业,包括军工、火箭、卫星、宇航及其相关产业。

第五,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别。传统经济战略以消费市场为中心,在当前表现为以刺激社会购买力和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拉动经济;绿色经济战略以生命和生物圈为中心,在当前表现为以新能源创新产业投资、环保与健康产品生产与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

第六,消费概念的差别。传统经济战略在消费概念上是极为模糊的——分不清什么是良性消费,什么是恶性消费。因此,当人们为耗油汽车月销量创新高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实际上却忘记了这是给环境带来更大负担,让人类更进一步走近环境危机。由于绿色经济战略以生命和生物圈为利益中心,因此,它提倡扩大

第2 页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消费必须是对生命的生物圈有利(或者无害)的消费——这才是应该提倡的良性消费,反之就是应该反对的恶性消费。

(三)夏季达沃斯年会刮起的绿色风:

日前结束的夏季达沃斯年会刮起了绿色风,绿色发展成为年会的主要议题。在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此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对如何发展绿色经济做了具体部署,包括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复苏的重大举措,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需要。对于我国来讲,发展绿色经济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能源结构、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机遇,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绿色经济在金融风暴横扫全球的2008年第三季时,更被视为经济复苏的一盏超闪耀明灯。同一时期更有许多研究显现绿色经济即将带来的诸多绿色工作。以下是美国的State of Green Business整理的三大数据:(1)绿色经济将产生45种新兴职业,在美国所需人才超过1400万人;(2)绿色经济两年内在美国将产生200万个工作机会;(3)绿色经济在2030年以前,在美国将产生2000万个工作。

二、绿色经济之于中国:

(一)中国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态度: 11月13日,以“绿色经济与绿色责任”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会议讨论了多重危机下如何响应“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发布了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石景山宣言》。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哈萨克斯坦前总理捷列先科,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材现场致辞或发来视频演讲。

第3 页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李金华在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经济衰退、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短缺、淡水缺少等多种危机,造成这些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无节制索取。为带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联合国在去年11月启动了全球绿色经济计划。我国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绿色新政,提出了保增长、调结构、促内需、重民生和节能减排的目标。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有34%属于绿色投资。我国已将实施绿色转型、推进绿色城市化作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执政理念,大力植树造林,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型技术。他希望全国有更多城市的市长发展绿色经济,承担绿色责任。

李育材在演讲时说,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共识和行动。同时,要度过生态危机,就要从更深的思想文化层面来解决问题,通过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让人们了解生态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强调,在中国的现阶段,发展绿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快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包山到户,农民都开始种树,林下经济也发展起来,既满足了市场需要,又提高了农民收入,更有利于生态建设。这样一项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对中国发展绿色经济非常有好处。

(二)中国发展绿色经济任重道远:

近期奥巴马访华一个重要的议程就是签署能源协议,这也是奥巴马能源新政在外交领域的延伸。新能源、低碳经济既是中美两国利益的汇合点,也是利益的冲突点。事实上,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全球未来发展的总趋势。当前,一场没有硝烟的全球“绿色战役”已经打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经济转轨国家,无论是发展中大国,或是中小国家,都将围绕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产生新的冲突与博弈。中国如何通过既能实现经济增长与碳基能源消耗脱钩,又能实现绿色复苏的低碳经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是未来面

第4 页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对的最大挑战。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ERI)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各经济部门的效率,促进中国未来发展低碳经济战略构想。报告以能源需求情景为基础,对未来中国低碳经济进行了三种情景模拟:第一种情景是不改变当前趋势,到2050年,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达近130亿吨。第二种是“低碳情景”,年排放量减少到近90亿吨。第三种是“强化低碳情景”,年排放量在2025年前后见顶,到2050年时减少到50亿吨,将单位GDP能耗降低75%至85%,另外从能源构成上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在中期内,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比重将会增加;到2030年,50%的发电量将来自低碳能源;到2050年,新增发电量将全部来自低碳能源。可以说,这是我国继“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的“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之后又一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

三、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一)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

“绿色经济”一词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的。绿色经济鼓励经济持续增长,而不是以保护环境为由取消经济增长;主张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实现以“提高效益,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为特征的集约型经济增长;要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要与有限的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作为一种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经济形式,绿色经济旨在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有助于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使我国经济走出低谷,而且能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原动力,以应对发达国家大力推动绿色产业给我国带来的重大挑战。

我国经济三十年来的快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一些地区由于资源环境承载的压力过大,发展难以为继。与此同时,随着

第5 页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呈现高技术化、服务化、生态化的特征。如果不能及时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势必会削弱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冲击,但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机遇。在人口、环境容量、资源能源等一系列约束条件下,我国惟有发展绿色经济,才能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观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时强调指出,要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循环经济。在这次达沃斯论坛上,温家宝总理表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在总额4万亿元的政府拉动内需的投资计划中,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的资金达2100亿元;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这些决策措施不仅很有针对性,而且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对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产业大调整和全球分工格局的变化,同时也将带来发展观念以及生产技术的深刻变革。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深刻影响,也为人类重新思考发展方式提供了契机。从工业发展史来看,第一次产业革命以蒸汽机技术为标志;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技术的发展为标志;第三次产业革命以计算机技术、核能开发、生物工程等在内的新技术革命兴起为标志。每一次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但也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前,我们正迎来以清洁技术、绿色产业和新能源为主导的第四次产业革命,迎来了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国的经济发展重新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在这次达沃斯论坛上,专家们认为绿色产业、绿色投资、绿色增长是世界

第6 页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经济的一大发展趋势,绿色发展将在未来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绿色经济已不只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而且成为一种执政理念。处于推行绿色发展的第一阵营欧美、日本等国,一方面力图借此摆脱目前的经济衰退,另一方面又在谋求确立一种持续稳定增长与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在这场以发展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革命”中再次抢占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极力推动能源产业、绿色经济发展,推出了节能减碳、减少污染的绿色能源环境气候一体化的振兴经济计划。英国将发展环保和可持续性能源利用作为重振经济的突破口,财政部的“绿色复苏”计划核心就是发展和普及电动车。据汇丰银行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最新统计,在已公布的全球经济刺激方案中,与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有关的投资即绿色投资总额达到4360亿美元。面对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产业可能面临的大洗牌,中国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再生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抓住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先机,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否则,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

在发展绿色经济的道路上,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并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如各地大力开展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等创建活动,出现了一批实践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在全球4869个清洁发展机制城市中,中国已占到2023个。二是具备一定的绿色产业基础,并在一些新兴领域扮演着领导者角色。我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碳汇等方面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具有将低碳经济培育成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国。2008年,新增风电设备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三是企业的环境意识提高、绿色发展能力增强。一批先进企业制定从产品设计到回收全过程的绿色战略,不断推出绿色产品;一些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型产品。四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入清洁技术、低碳技术等新技术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我国2008年仅绿色能源投资就超过156亿美元。这些优势为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7 页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三)发展绿色经济环保部门大有可为: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要继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大力研发推广高效绿色适用技术,提倡和引导绿色消费。

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调节器”、“控制阀”,在推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进程中,环保部门大有作为。

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优化经济结构,构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经济。虽然我国“十一五”以来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短期内难以超越重化工阶段,环境压力不容乐观。我们必须把污染减排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国务院《综合性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各项措施,狠抓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强化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在减排中优化产业结构,在减排中改善环境质量。

严格执行环评制度,把好环境准入关,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过快增长。当前,在保增长、扩内需中,一些地区“两高一资”产业有所抬头,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增加。环保部门要把牢建设项目准入门槛,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严格把关;要提高服务水平,鼓励一批能够带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结构和布局调整的重点项目快速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加强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规划的环评管理,引导各地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

努力推进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发展绿色经济需要政策激励。环境经济政策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基于环境资源利益的调整,从而建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要加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要把环境经济政策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流通、分配、消费领域,实现全方位防范、全过程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8 页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要统筹兼顾投资、出口、消费三个方面的环境保护,促进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转型。

四、总结: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对地球资源的摄取与掠夺越来越激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形势日趋严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大气污染、森林衰退、草场退化、水生态恶化、生态功能衰退、食品安全、疾病横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地球已经很多次给人类发出了警告,如果人类再不珍惜地球这个唯一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那么,等待人类的将是地球给人类更严厉的惩罚,人类甚至难逃自取灭亡的命运。

古人尚且明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道理,当今世界也应当寻求一种更加积极有效的经济模式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和生存空间。自可持续发展概念被正式提出以后,引发人类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产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研讨。

绿色经济本质就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绿色经济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当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努力去实现的经济发展模式。

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绿色经济。一时间,“绿色增长”、“绿色复苏”、“绿色新政”、“绿色革命”成为各国领导人频繁引用的时髦字眼。这意味着,在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以可持续方式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未来发展的主流。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

发展绿色经济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大战略。我们要抓住机遇,采取措施,为绿色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加快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第9 页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数据库:

1、维普资讯 http://

第10 页

第四篇: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

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2012

总体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

2012年8月 北京

目 录

第一部分 论坛概况

一、论坛背景

二、论坛主题

三、论坛目标

四、论坛时间与地点

五、论坛规模及参加人员

第二部分 论坛议程

一、开幕式

二、主题论坛

三、专题论坛之政策解读与前沿探讨专场

四、各省市地区专题论坛专场

五、专题论坛之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专场

六、闭幕式

第三部分 论坛组织

一、论坛组织机构

二、组委会

三、联系方式

附件1 地区专场申请表 附件2地区专场合作条款

第一部分 论坛概况

一、论坛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为完成“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国家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即将出台,将通过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等具体措施,重点支持十大示范循环经济工程、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和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为贯彻“十二五”时期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部署,探讨循环经济的有效政策与实施机制,促进政府、产业、学术、科研、金融等领域的互动交流与协力合作,促进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循环经济向更高层次跨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特举办本次论坛。

二、论坛主题

深化循环经济 实现绿色发展

三、论坛目标

1、提高认识 促进行动

通过出席论坛的各部委领导官员、理事会高级顾问和专家学者对当前资源综 合利用、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形势和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对“十二五”期间国家循环经济政策的解读,积极宣传国家循环经济最新政策,深化社会各界对循环经济实践趋势和国家政策的认识,促进社会各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参与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社会层面循环经济体系,创建循环型社会,促进绿色发展。

2、探讨交流 建言献策

回顾循环经济领域的重要发展成果,研讨交流各行业、地区及重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成功经验与典型模式;研讨交流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及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实施;研讨交流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以及同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关联,为国家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强化技术和服务支撑、促进循环经济社会体系构建及与相关领域协同发展提供咨询建议与决策参考。

3、搭建平台 促进合作

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科技部、建设部、农业部等部委的指导支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下,发挥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的组织优势、政策研究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和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搭建高层次的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及战略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合作机制和新型实践形式,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典型实践模式、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积极推动产业、学术、科研、金融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沟通理解与务实合作,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论坛时间与地点

时 地 间:2012年12月15-16日

点:暂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北京)

五、论坛规模及参加人员

规模:500人。

参加人员: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科技部、建设部、农业部等部委负责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工作的部门相关领导和专家;中国社科院领导;有关省市和地方政府部门分管循环经济、环境的领导及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和工作机构主要领导;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等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各类循环经济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环保产业相关企业代表;相关环保组织、国际组织代表;部分媒体代表;其他特邀代表。5

第二部分 论坛议程

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设开幕式、主题论坛、专题论坛、地区专场、闭幕式。

一、开幕式

时间:12月15日 9:00-10:00

1、主持人介绍与会领导和嘉宾

2、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致开幕词

3、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致辞

4、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致辞

5、地区专场代表致辞;

二、主题论坛

1、题间:12月15日 10:10-12:30 目:当前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演讲人:国家发改委环资司领导

2、题目:环境保护的趋势与政策措施

演讲人:环保部科技司领导

3、题目: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与产业升级

演讲人: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领导

4、题目: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

演讲人:科技部社会发展司领导

5、题目: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与体系构建

演讲人:中国社科院 午餐及午休:12:30-14:00

三、专题论坛之政策解读与前沿探讨专场

1、题间:12月15日 14:00-18:00 目:国家“十二五”循环经济规划解读

演讲人: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题目:农业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

演讲人:国家农业部科技司领导

3、题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实践

演讲人:国家发改委气候司领导

4、题目:低碳经济与气候变化

演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5、题目:低碳技术与绿色发展

演讲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

6、题目:绿色化工发展趋势

演讲人: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7、题目:冶金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

演讲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

8、题目:清洁生产与绿色发展

演讲人: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由发言讨论 晚餐:18:00

四、各省市地区专题论坛专场

时说间:12月16日 8:30-12:00 明:各省市地区循环经济组织机构对循环经济越来越重视,现根据各省市地区循环经济组织机构的要求,特设地区专场,邀请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负责人出席现场,重点就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整体介绍、经验交流与合作探讨。

设地区专场,如需调整,请相关地区循环经济组织机构,向论坛组委会提交地区专场的增设申请及各地区专场的主要方案,由论坛组委会研究后确定,并及时通知各参会单位与代表。如贵单位有意在我们此次论坛设地区专场,请速来电商议。(附件:地区专场申请表、地区专场合作条款)7

五、专题论坛之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专场

间:12月16日 13:30-16:30

1、题

目:再制造技术前沿与产业发展趋势 演讲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2、题

目:城市矿产基地的政策措施与发展指导

演讲人:国家发改委

3、题

目:城市餐厨垃圾产业的政策措施与发展指导

演讲人:国家发改委

4、题

目:绿色发展的投融资与商业模式

演讲人: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

自由发言讨论

六、闭幕式

时间:12月16日 16:30—18:00 主持人介绍参加闭幕式的领导和嘉宾

1、各省市地区循环经济专场负责人讲话

3、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小结

4、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致闭幕词,宣布论坛闭幕

第三部分 论坛组织

一、论坛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

(二)支持单位

国家发改委资环司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环境保护部科技司,科技部社发司、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农业部科技司等

(三)会务承办单位

北京卓峰博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二、组委会 名誉主任:

李平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主 任:

齐建国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

副 主 任:

韩胜军 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科研处长 彭绪庶 中国社科院数技所产业技术室副主任

朱彩飞 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

秘 书 处:

杨 彤(秘书长)、范晓燕(副秘书长)

三、联系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010-52422190、010-57792194 电子邮箱:rccecass@live.com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五号 科研大楼1431室 邮政编码:100732

第五篇:张家口推进“四型经济”加快绿色崛起

张家口推进“四型经济”加快绿色崛起

“张家口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最大的机遇是奥运,最大平台是园区,最大的竞争力是生态,最大的空间是县域。”新年伊始,张家口市委就如何加速推进改革创新、绿色崛起作出了这样的判断,从而确立了今年乃至今后的发展思路,那就是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项目为支撑,以发展奥运、园区、生态、县域“四型经济”为抓手,加快绿色崛起。

张家口市委书记邢国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抓奥运经济,即加速京张全方位融合发展,紧盯时间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与北京联合申奥各项工作,全面深化与北京的对接,把奥运经济打造成为对接北京的“引爆点”,率先成为环首都新的发展增长极;抓园区经济,即加速集聚重大产业项目,促进项目集聚、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把绿色崛起落实到企业、项目、园区上;抓生态经济,即把绿色打造成为最鲜明的“底色”,把生态经济打造成为最响亮的名片,大力发扬“塞林精神”,加大造林绿化、高效节水、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生态产业,让张家口的山更青、地更绿、水更净、天更蓝;抓县域经济,即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机遇,坚持主城区、县城、小城镇、农村“四位一体”结合抓,促进城市与乡村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张家口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坚定走绿色崛起之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记者在张家口市委、市政府2014年工作要点中,看到了该市推进“四型经济”,加快绿色崛起的决心和恒心。

——在奥运经济方面,将争取滑雪场沟通隧道、京张铁路及崇礼支线等重大项目尽快立项实施。加快推进奥林匹克中心、媒体村、各类酒店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对接北京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协调机制,组建引进北京产业专门机构,重点引进北京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怀来东花园京北生态新区建设,打造对接北京的“桥头堡”。

——在园区建设上,每个园区都将引进和上马1—2个支柱项目,重点抓好4个市级产业集聚区和怀来新兴产业园、应急安全设备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在新区和机场科技园启动“北方硅谷”高科技新城建设,瞄准欧洲环保一流企业,设立高层次环保科技人才创业园,推动雷地安、国际绿色基金会等一批新型环保产业项目落户。

——生态经济建设围绕绿色崛起,着力打造国内空气质量一流城市。将彻底取缔高速公路及国省干道两侧的煤炭市场,于6月底前全部搬迁到专业的园区实行封闭生产经营。通过实施最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对重点企业全程监控,加快推进以钢铁企业为主的脱硫、脱硝、除尘治理,完成省下达的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的削减任务及污染治理任务。报废黄标车17706辆,主城区所有公交车全部更换为电动公交车。年内新增造林130万亩。推进坝上杨树林更新改造工程,3年内完成120万亩改造任务。完成村庄绿化2088个,建设100个绿化示范村。

——县域经济将在环首都3县和宣化县重点发展先进制造、轻型加工、高新技术和现代物流等产业。在坝上4县和崇礼县重点发展新型能源、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在万全、怀安、阳原、蔚县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以此形成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集群。同时,研究制定激活市场主体、改进招商引资的硬政策、硬措施、硬手段,最大限度地搞活民营,提高招商实效,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下载专题八 中国推进绿色经济中的跨部门协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八 中国推进绿色经济中的跨部门协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经济中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与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的形成基于绿色生活与产业的发展。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发达国家更早一步地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认为绿色环保与经济发展同等......

    达沃斯公开会议—打造中国的绿色经济

    达沃斯公开会议—打造中国的绿色经济 【视频回放:达沃斯公开会议—打造中国的绿色经济】 会议全景 [北方网]9月11日14:00——15:00,本网文字直播公开会议:打造中国的绿色经济。......

    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2012论坛说明

    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2012论坛说明一、论坛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支持单位国家......

    “绿色经济”成韩中合作新契机

    5月26日下午,以“绿色成长”为主题的“韩中绿色经济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大韩商工会议所会长孙京植、韩国国会知识经济委员会委员长郑长善,韩国驻华......

    金融绿色金融驱动淮南经济转型中作用[精选合集]

    题目: 绿色金融驱动淮南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目 录 前言................................................................1 1 国际背景...........................

    中国云通讯服务提供商推进绿色通讯技术

    中国云通讯服务提供商推进绿色通讯技术讯: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逐步关注,“绿色”已经成为通讯领域企业日益关注的话题。中国领先的云通讯服务提供商讯众通信,通过......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绿色生活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绿色生活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马凯面对过节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不断丰富和完善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