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小企业委员会法中经济文化促进会

时间:2019-05-12 02:4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小企业委员会法中经济文化促进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小企业委员会法中经济文化促进会》。

第一篇: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小企业委员会法中经济文化促进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小企业委员会法中经济文化促进会 中欧商务文化交流协会 中企研中小企字[2005]第019号

关于赴欧洲参加中欧中小企业合资合作洽谈会的通知

各级政府及有关企事业单位: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在加速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安置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既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欧共体国家的中小企业已占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是其国家经济的主体,也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实体,为进一步促进中欧中小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小企业委员会、法中经济文化促进会、中欧商务文化交流协会联合组织2006“中欧中小企业合资合作洽谈会”。届时将由欧洲中小企业协会、法国政府中小企业部、巴黎大区工商会等数家协会和企业的有关领导参加,同时将考察相关企业的实际投融资环境及服务体系。

洽谈会定于2006年4月17日在法国巴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特此通知!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法中经济文化促进会中欧商务文化交流协会 研究会中小企业委员会

2005年12月1日

中欧中小企业合资合作洽谈会内容细则

当前,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4年,中欧贸易总额达到1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和欧洲企业在很多领域中进行着优势互补,如何审时度势,正确把握合作机遇,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更准确的了解中国和欧洲目前吸收外资的政策法律和投资走势;如何提高企业的资本运做能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等等,都将是在新形势下您和企业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欧盟和中国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中欧中小企业合资合作洽谈会即将隆重召开,鉴于您所取得的成就和社会影响力,特邀请您作为正式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现将活动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地点

1、时间:2006年4月17日 — 4月30日

2、地点:法国巴黎国际会议中心

二、组织机构

主 办 方: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小企业委员会

法中经济文化促进会

中欧商务文化交流协会

协 办 方:欧洲中小企业协会

法国政府中小企业部

巴黎大区工商会

承 办 方:北京世纪商旅商务有限公司(中方)

法国波士达国际交流公司(外方)

支持机构:中国商业联合会北欧瑞典-中国文化商务总协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咨询公司法国国会中国之友小组亚太前沿(北京)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巴黎大区理事会

中国国际合作促进中心北京金企融信息中心

媒体支持: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中国青年报

法国电视台经济频道中青在线网

欧洲商旅报新浪网

欧洲时报中国世纪考察网

三、出席人员

中方: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各省市政府、各

地商务局、招商引资办、各重点中小企业等相关领导及代表

外方:欧洲中小企业协会、法国政府中小企业部、法中经济文化促进会、中欧商

务文化交流协会、中国驻法大使、巴黎大区-省政委员会、北欧瑞典-中国文化商务协会、巴黎市政府、法国雇主协会、法国国会中国之友小组等相关领导及中欧中小企业代表

四、行业类别

基础设施、电子、机械、化工、环保、轻工纺织、服装鞋帽、工艺品玩具、畜牧、养种植、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部件、建筑建材、生物制品、食品、保健品等

五、活动内容

1、开幕式及颁奖仪式

(1)中欧领导人讲话及嘉宾致辞

由商务部、商业联合会、企改委、欧洲中小企业协会、法国政府中小企业部、巴黎大区-省政委员会、中国驻法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法国雇主协会相关代表及中欧各企业家代表出席并讲话。

(2)“最具创造力企业”、“最具创新企业家”、“中欧企业产品金(银)质奖”颁奖

仪式

由与会领导为部分优秀企业及企业家颁发上述奖项,以表彰他们在企业创新与

发展方面的卓越功绩和突出贡献。

2、项目洽谈(分会场进行,配备专职翻译,专题对口洽谈)

(1)中外企业产品推介及项目发布;

(2)中欧各城市招商环境与政策介绍;

(3)中外企业产品代理;

(4)海外投融资及对华采购

3、新技术新成果展示

为树立中方企业的科技型品牌形象,宣传优秀企业的新成果,扩大其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企业及产品走向国际领域,特在活动期间进行“新技术新成果展示”活动。

4、“巴黎之夜”中外嘉宾畅游塞纳河联谊活动

全体代表将与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新闻记者、知名人士等一同参加夜游塞纳河联谊活动

5、实地参观欧洲相关政府及企业

结合此次经贸洽谈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欧洲的投资和贸易环境、部分企业规模、产品加工流程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做实地参观考察,同时签定合作意向协议。

六、拍摄电视专题片

活动全过程将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做全程跟踪报道并摄制电视专题片,同时制作成VCD光盘赠送与会代表。

七、编印大会特刊

刊登参加此次活动的中欧领导和与会代表的讲话文稿,中欧双方企业简介及双

方投资合作项目摘要等。

八、新闻宣传

邀请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中国青年报、法国电视台经济频道、欧洲时报、欧

洲商旅报、中青在线、新浪网等新闻媒体报道本次活动和与会代表。

九、活动须知

1、费用说明

报名费:RMB2800元/人(含邀请函费、组织费、签证费等)

会务费:RMB29000元/人(含全程国际机票;境外食、宿、交通、保险费;翻

译费;新闻媒体发布费用等)

2、办理程序

(1)参加此次活动的单位接到通知后请将报名表逐项填写,由本单位领导签署意

见并加盖公章后传真至组委会;

(2)组委会收到报名表经审查合格后,将给企业发正式邀请函并传真签证所需资

料表,同时企业将报名费汇入组委会指定帐户;

(3)持因公护照代表经组委会审查合格后,将报名费与批件费汇入组委会指定帐

户,组委会将下发征求意见函、任务通知书及任务批件;

(4)办理签证结束后,参会代表须将余款付清。非组织单位原因代表未能成行,报名费不予退还;

第二篇: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十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中小企业为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十五”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从原有的国有、集体一统天下演化成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快速发展局面。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到2005年底,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登记企业805.7万户,包括:国有集体等内资企业350万户,外商投资企业26万户,私营企业430万户。此外,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登记个体工商户2463.9万户。个体私营企业在数量上构成了我国各类市场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成倍高于全国经济增速,非公经济投资已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50%。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以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为例。由于统计口径变化1,“十五”期间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概况应分为前两年和后3年。2002年全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单位数为172805户,与2000年154902户相比增长了11.22%;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59%(详见表1)。

表12002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工企业主要指标比“九五”末

增长

资源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相关年份,增长率据其计算。

“十五”后3年我国中小工业企业继续稳健高速发展。就企业数量而言,呈现出“马鞍型”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3年全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数量为19.42万户,2004年为27.33万户,2005年为26.38万户。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多数还是直线上升的,这说明企业平均规模有所扩大,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详见表2)。

表2“十五”后3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有国中小工企业主要指标一览

资源来源:1.2003年数据来自《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工交司;2.2004年数据转摘自《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信息快报》之八;3.2005年数据摘自《中国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快报》,2005年12月,国家统计局工交司。

二、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1.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来看,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着三大矛盾:第一是宏观管理不协调的矛盾;第二是地区之间的“外部性”矛盾;第三是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基础与市场激烈竞争需要提高素质的矛盾。

从第一个方面看,中国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宏观管理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强化的表现就是不同的管理部门的存在和权力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就载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的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3现在的问题是,县以上和省以下地方各级政府主管中小企业的部门正在逐步统一,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局(厅),而中央单位“多龙治水”的局面依然存在。这种局面不利于统一规划中小企业长远发展,不利于统筹使用相关资源,促进中小企业更快发展。

就第二方面矛盾而言,所谓“外部性”是指落后国家或地区资源不合理地被发达国家或地区使用所造成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人力资源由落后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动所造成的“边缘化”现象。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到东部打工,客观上解决了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由此所形成的“外部性”问题也很严重。一方面这些劳动力的成长费用都出自中西部,而东部地区没有负担费用,却能够使用,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也都记在东部的帐上;另一方面这些人即使在东部打工多年也还算外地人,临时的,得不到培训与提高,连子女上学都得不到安排,长此以往遗留问题不能解决,后患无穷。

关于第三方面。中国中小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基础低下,只能以低成本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种状况应采取措施尽快扭转,否则企业竞争能力难以很快提高,将弱化发展后劲,极大地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2.加速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为了更快地促进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针对以上3大矛盾,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议成立国务院直属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国家级的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有的国家国会有中小企业委员会。而像中国这样急需要发展中小企业的国家,却没有国家级的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如果及时设立这样一个部门,对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将产生有利影响。

第二,要在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促进中西部经济更快发展的同时,安排好长期在东部打工者群体。特别是长期在东部务工经商的群体,要安排好对他们的培训,以提高文化知识技术水平。要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子女入学问题。有突出贡献的要在职称评定、受奖等方面一视同仁。同时要解决好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要使他们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

第三,国家应采取经济政策手段促进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譬如,建立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基金,实行税前还贷,资助引进先进设备等。为了快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可以鼓励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战略咨询,凡这样做了的各级政府机构可以视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还可以组织退休工程师、老教授等担任志愿者,无偿地为中小企业提高经营水平服务等。

第四,从实际出发,对东中西部实行分类指导。根据中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应针对各自发展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促进发展措施。总的来说,东部的重点措施应放在结构调整上,中西部应优化环境。东部结构调整重点应包括: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市场结构调整,重点开发国际市场;三是组织结构调整,要在继续发展产业集群的同时,大力开展专业化协作;四是技术结构调整,改造生产技术设备,采用新工艺,创造专利知识产权;五是产品结构调整,开发新产品,创造知名品牌;六是资本结构调整,改革家族和国有独资企业资本结构,发展股份制企业。中西部优化环境的重点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特别是要杜绝乱收费;二是降低进入门槛,使千家万户都有条件创办企业,特别要鼓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季节性的生产、传统手工制作型生产等都可以开展,形成铺天盖地、遍地开花的局面,不设任何限制,能办什么企业就办什么企业,微型企业可以不登记,也可以不收税费,待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办理。

第五,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各级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都应当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应实事求是,科学可行。特别是规划中的措施,要从实际出发,能办

什么事就规划什么事,规划了的事就一定去做;规划措施要具体可行,避免一般性号召。在这方面要利用社会服务系统,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都可以委托咨询机构做。

第六,大力培养人才。人才缺乏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要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就人才成长而言,实践的锻炼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教育更是不可缺少的。根据国际上中小企业比较发达国家的经验,要将从事中小企业创业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纳入到普通教育,开办与中小企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日本、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专门设立中小企业学院;大量开办中等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学校,培养高级技术操作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与此同时十分重视业余培训,很多国家和地区成立中央一级的政府辅导委员会,由财政出资开展中小企业各种人才的业余培训。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但力度不大,蜻蜓点水对更快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作用不大。人才资源丰富是中国的最大财富,有了好的经济体制,加之大力开展教育和培训,丰富的人才资源就可以如原子核似地裂变,发出更大的能量,这是中国的希望之所在。(来源:《中国科技成果》2006年第22期)

第三篇: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汽车文化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汽车文化论坛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汽车文化委员会成立大会

暨首届中国汽车文化论坛

一、大会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国汽车报社

承办单位: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汽车文化委员会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汽车零部件联营公司

北京百援特福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未来中汽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清华大学汽车系

北京世纪锦鸿汽车维修有限公司

天下车盟(北京)汽车文化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经济日报 科技日报 中国汽车报 中国汽车要闻 人民日报市场报 中国工业报 中国青年报

中国消费者报 中国经济时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汽车报 财经时报 北京青年报 北京晚报

车友报 法制晚报 京华时报 精品购物指南 科学时报 参考消息北京参考 现代司机报 车王

时代汽车 汽车之友 汽车族 汽车与运动 家用汽车 商用汽车新闻 摩托车趋势等

新华网 新浪网 央视国际网络 卡尔网 第一车网 tom在线 中国汽车网 易车 中国汽车报网

汽车爱好者网 中国汽车人力资源网等

中央电视台 旅游卫视 中国数字电视车迷频道 北京电视台等

FM103.9 101.8 96.6 等

特别支持:

大会主题:汽车与文化 时

间:2007年6月8日

点:人民大会堂

北京理工大学

二、大会组委会

名誉主席: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许嘉璐

文化部副部长

周和平

名誉副主席: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

胡茂元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付于武

中国汽车报社社长

李庆文 大会主席: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由青云 副主席: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汽车文化委员会会长

申崇明 秘书长: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汽车文化委员会秘书长

晨 副秘书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顾翔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

中国汽车零部件联营公司总经理

田亚梅 执行主任: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办公室主任

王云涛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办公室主任

司小军

中国汽车报社品牌推广总监

未来中汽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三、拟邀嘉宾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许嘉璐

全国政协副主席

周铁农

文化部副部长

周和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原全国政协常委、机械工业部部长

何光远

奥组委执行副主席

蒋效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张兴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张小虞

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原总经理

陈须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

胡茂元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腾伯乐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

孙伟林

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

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

陆耀儒

国家科委科技干部局原局长

金履忠

国家科委办公厅原主任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

长明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于武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

夏德明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

张京伟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顾翔华

北京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北京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

王笃湘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

何东平

中国汽车报社社长

李庆文

中国汽车要闻出版人兼主编

邢文军

全国政协委员 著名节目主持人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赵方宽

张小

由青

尚保明

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常务副书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书记

王东辉

长安汽车集团公司副总裁

四川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

张才林

中国汽车工业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

王建平

中国汽车零部件联营公司总经理

田亚梅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福特(中国)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

国祯

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村克己

德国大众汽车原公共关系总监

现代-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驻北京代表

德国欧中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会会长

佩昌

德国国际发展办公室项目代表

德国国际发展办公室项目代表

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戴.克东北亚地区副总裁

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戴.克东北亚地区副总裁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事务总监

赵家佑

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中国代表

李星斌

德国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南大学校长

李赫

钟志华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

孙逢春

全国政协常委

清华大学汽车系主任

欧阳明高

吉林大学汽车学院院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系副主任

徐向阳

时代汽车杂志社社长

王裕平

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副会长

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

李京生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

北京中联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

北京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总经理

李振声

北京西郊汽配城总经理

付大庚

四、议程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汽车文化委员会

成立大会议程

6月7日

全天报到

领取请柬(人民大会堂入门凭证),停车证,会议资料等,8号上午人民大会堂门外不设报到处!

17:30-20:00 欢迎晚宴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宴会厅 6月8日

9:30-11:30

成立大会

地点:

人民大会堂 重庆厅

主持人: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由青云

8:40-9:20 入场

9:20-9:40 全体合影

9:58

成立大会开幕

主持人

介绍来宾

由青云秘书长

领导致辞

许嘉璐副委员长

领导致辞

周和平副部长

揭牌仪式

周和平副部长

何光远部长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致辞

张兴业名誉理事长

宣布理事会领导成员名单

威副会长

汽车文化委员会会长讲话

申崇明会长

文化部社团办领导讲话

马俊英副主任

成立大会圆满结束

11:30 —12:30 退场 统一乘坐大巴到北京理工大学就餐

12:30 —13:30 午餐

首届中国汽车文化论坛议程

14:00-14:10 入场

14:30-17:30

论坛开幕

嘉宾演讲

地点:北京理工大学中教报告厅

主持人: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

孙逢春

张兴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村克己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

孙逢春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

田亚梅

中国汽车零部件联营公司总经理

帅石金

清华大学汽车系副书记

李庆文

中国汽车报社社长

许国祯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吉林大学汽车学院院长

涂进军

北京百援特福莱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继英

清华大学教授

邢文军

中国汽车要闻出版人兼主编

约翰 博克曼 尤尔根

德国大众汽车原公共关系总监

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克莱斯勒集团东北亚地区副总裁

贾新光

汽车市场评论人

17:30 闭会

嘉宾返程

今年“两会”上,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提出有关汽车文化的主题,在构建和谐社会

同时,汽车文化已发展成为重要一环。

如今,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4000万辆,去年我国已经成为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而且预计2020年将达到13000万辆。

随着我国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汽车这一科技产物已逐渐成为我国民族精髓文化的载体。“ 汽车是载体、文化是主体”,汽车文化已渗透到汽车品牌、设计、流通和应用的各个

环节。

在倡导企业设计生产时融入我国民族文化,可启发流通企业用文化来营销;倡导文化主旋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使车主文明用车、节约用车、理性用车、科学用车,让车成为和

谐社会的和谐音符。

目前,北京拥有2000多家各类车友会,每年以汽车为载体组织的各类活动近万起,汽车

已经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每年全国组织各类汽车展览50余场次,观众达数百万计,并且已经有北京国际车展、上海国际车展等在国际范围内有较强影响力和品牌的展览,也在推动汽车文化不断向前。

借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汽车文化委员会成立之际,我们举办此次汽车文化论坛,意在传播、引导汽车文化,促进人车和谐及社会和谐的进一步发展。

本届论坛将以年会形式举办,届时,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和汽车界人士,将集聚北京,围绕汽车文化与社会和谐、汽车的平民化与驾车文明及如何培育塑造中国特色汽车文化等论题展开讨论。论坛集各路英才之智慧,采产业文化之精华,构筑起汽车与社会发展理念交汇、交换的平台,并将成为链接中国与全球汽车产业文化发展的桥梁与纽带。

今后,我们每年将定期召开汽车文化论坛,以促进国际交流和互动,并以汽车文化为主

题,推

动汽车文化进程,搭建广阔的汽车文化交流平台,塑造全新理念的汽车文化品牌 论坛。

本次论坛是由行业权威机构主办的一次汽车文化高峰论坛。

论坛得到政府的赞同和支持:不论是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还是政府政策咨询、决策部门,都对汽车文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对这次论坛表示了支持和兴趣。

中国文化界、中国汽车界、外国汽车企业,政府政策高层次咨询机构的加盟使得这一论坛具有更加全面反映各方观点的特点。

论坛交流主要面向汽车企业建立科学的发展观,挖掘与探索汽车文化发展对汽车产业传统的战

略、生产、管理、营销和服务的带动;同时,探讨如何借助文化理念得以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等议题。

论坛除了正式发言外,专门为参会代表安排了互动式的讨论时间,在全天的论坛时间内,还有各种机会与有关代表、媒体(网站、报纸、电台、电视台)代表、政府机构代表、研究机构代表之间的沟通。

论坛突出主题报告、专题讲演和互动交流等多样形式,着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加代表除中方代表外,还有各合资企业的外方代表参加,届时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行业组织、大专院校等都会派人员参加,是一个针对的高层次,广泛代表性的重要论坛。

第四篇: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2008年圆桌会议情况报告

经部批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2008年圆桌会议于4月22-23日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新一届国合会新设立的会议机制,目的是传播国合会政策研究成果,更好地发挥国合会对内对外的对话与交流平台和窗口的作用,配合国内环保工作进展,扩大对外影响,具体落实部领导要把新一届国合会办成最好的一届国合会的要求。

圆桌会议主题是“创新与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及其全球影响”,会议受到部领导和中外高层人士的重视与积极参与。周生贤部长会见了来京出席会议的部分外方委员;李干杰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做演讲;国合会副主席布兰德和祝光耀秘书长共同主持了会议。

出席会议的代表包括国合会14位中外委员、地方17个省市的官员、发展改革委、中研室、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门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国内外企业界代表、来自挪威、瑞典、美国、南非、韩国、缅甸、法国、德国、欧盟、UNDP和国内的特邀专家以及有关国家和国际机构驻华机构代表等,共约160人。

一、周生贤部长会见参会外方委员

周生贤部长4月21日会见了来京出席圆桌会议的外方委员,并应邀介绍了自2007年年会以来中国国内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取得的新进展。他指出,2007年对中国的环境与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比2006年分别下降3.14%和4.66%,表明了中国加大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的行动开始初见成效。中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协调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环境保护部的成立表明中国掀开了环境保护的历史新篇章。

周部长回顾了温家宝总理2007年11月会见出席国合会年会外方委员时对国合会工作的要求,并表明新一届政府将全力推动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我们过去两年多来的工作实践表明,中国的环境保护已经在艰难与奋进中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周部长指出,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国合会已经发挥也必将继续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国合会能够取得今天的进展,与中外各方的贡献与支持是分不开的,我们期待着国合会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国推动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加会见的外方委员祝贺环境保护部的成立,认为这不仅对中国的环保事业有重大影响,也有利于中国在全球环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委员们特别赞赏中国政府以十分开放的态度,听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与发展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愿意积极参与国合会工作,发挥应有作用。

二、李干杰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4月22日上午,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出席会议圆桌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李副部长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同时指出中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正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和更为严峻的环境形势。未来一段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转型期,也是资源环境矛盾凸显期。妥善处理好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不仅对中国本身有着重大意义,全世界也将从此中受益。

李干杰副部长介绍了中国为实现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做出的新的发展战略、政策和体制的调整,以及过去一年来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强调指出,中国重视全球重大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问题。为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将在全社会范围内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治理模式。

三、会议情况

会议围绕中国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工作进展及国内外热点问题进行了坦诚对话与交流,使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面临的挑战与中国政府坚定的决心。

会议分三个专题进行了发言与讨论:1)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全球影响与政策建议;2)低碳发展与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对策;3)企业论坛:创新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会议就国合 会关注问题与政策建议、中国发展战略转型的全球影响、低碳城市发展、绿色奥运行动、企业界应对环境挑战的行动、地方与城市面临的挑战等听取了中外专家、部门、地方和中外企业界代表的发言。

与会代表和专家对中国政府在进入2008年以来做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给与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政府领导层正从体制机制和政策着手,通过推动实施科学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尤其是以成立环境保护部为标志,中国的环境保护已经进入国家决策主流。与会中外专家同时认为,世界上没有现成的发展道路可以让中国来遵循,中国必须通过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妥善处理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环境等诸多的矛盾。中国的发展不仅要符合国情,还要符合“世情”。

会议实现了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向与会的地方政府决策者和工商企业界代表传播与分享了国合会2007年年会提出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成果;二是中外决策者、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之间借助国合会的平台进行了坦诚对话;三是会议为政府与企业界、学术界与决策者之间搭建合作的桥梁。

祝光耀秘书长为会议做了总结,认为会议达成了以下共识: 第一,实现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主题。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 凸显期,如果不能确立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将面临着巨大的环境风险,也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的影响。必须坚定不移的推动中国实现环境发展的战略转型,坚持长期的不懈努力。

第二,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和低碳发展,是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途径。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的模式,制定激励政策,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正确的选择。地方政府的领导,公众的参与,企业界的行动,是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所在。

第三,通过创新,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要不断地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在这一进程中,企业是创新发展的承担者、推动者和实现者;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伙伴关系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国合会圆桌会议的机制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肯定。圆桌会议作为国合会会议机制的一种改革,得到了这次会议中外各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进一步拓展和发挥了国合会中外对话的平台作用。

与会中外委员、代表和国合会捐助方及合作伙伴感谢中国环境保护部重视与支持国合会工作,对本次圆桌会议的精心组织表示满意。圆桌会议的举办情况将向11月份召开的国合会2008年年会进行报告。

第五篇: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在中国科协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依靠广大会员和各专业委员会、分会,组织参加各种会议,积极开展管理科学的学术交流、普及与推广,在刊物出版发行以及组织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现将2007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2007年研究会开展国内学术交流11项,参加学术交流人数1452人,交流论文572篇。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3项,参加人员442人,交流论文396篇。

(一)学术会议

1、积极参加2007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我研究会作为牵头学会组织并主持了第四分会场的学术交流会议。由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计算机模拟分会具体承办。研究会徐伟宣理事长到会并作讲话。会上,专家的精彩主题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并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主题及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了学术交流。达到了较好的交流目的。会后,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收获颇多。

2、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会议以‚现代管理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为主题,于2007年11月2日-11月5日在重庆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科研机构以及部分企业70多家单位的200余位学者、代表参加此次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学术论文400余篇,经专家审核后决定录用162篇将在学术会议上交流,同时刊登于《中国管理科学》杂志2007年专辑上。会上,中国控制论专家和系统工程专家于景元教授、国家基金委管理学部刘作仪处长、重庆大学副校长张宗益教授分别做了题为‚系统工程与管理科学‛、‚科学基金的发展要求‛、‚中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外溢和收敛分析‛的大会报告。重庆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刘星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刘作仪处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华中生教授、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池宏研究员、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陈国权教授等杰青获得者及学科带头人就管理科学前沿与热点问题作了大会主题报告,报告内容为管理学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资助工作介绍、海关选择查验决策方法与应用、公司治理与企业投资行为、学习型组织研究、企业的责任等。《中国管理科学》蔡晨主编、《管理学报》刘继宁副编审分别介绍了《中国管理科学》和《管理学报》期刊近年发展状况等工作。与会代表还围绕‚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市场与投资分析‛、‚供应链与资源管理‛、‚企业经济管理‛等专题进行了热烈地分组讨论。会议评选优秀论文11篇,优秀论文将按《中国管理科学》期刊标准修订后刊登在《中国管理科学》期刊上。

年会总结了学会26年来的研究和应用经验,组织国内管理科学届的专家学者,从政府管理、企业管理、科研管理、公共管理等角度,共同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现代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更好地发挥管理科学的社会责任,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经过各主办方的大力努力,与会专家对会议的内容安排与会议组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代表们普遍反映,这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对推动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由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主题为‚项目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第六届PMRC中国项目管理大会于2007年10月25、26日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召开,参加人数达到286人。大会设置了5个分论坛共计46人次进行了专题交流和发言。参加国防项目管理分论坛人数约达到60人;以第六届中国项目管理大会为平台,项目管理的专家、学者、工作者齐聚一堂共享了目前中国最高水平的项目管理思想、智慧和成果。大会出版论文集一册,收集了69篇优秀的项目管理学术论文。4、2007年11月7-8日由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复杂系统研究委员会协办,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能源企业资助的‚第二届海峡两岸能源经济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研讨会主题是‚两岸能源经济与科技合作‛。国家能源办公室、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以及台湾岛内研究院所和高校的70多位能源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两岸学者围绕能源经济、能源供需与市场、能源环境、新能源科技与节能、以及能源公共政策五个方面的问题,开展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

5、计算机模拟学会于2007年7月在烟台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计算机模拟学术会议。会议共有100余人参加,发表论文81篇。会上回顾了计算机模拟学会的发展历程,探讨了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确认了下届会议的承办单位。

6、工业工程分会于2007年10月20-21日在北京举办了第11届全国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会议由中央财经大学承办,学会管理教育分会、决策与信息系统分会、青年分会(筹)等为共同发起单位,会议征稿86篇,经严格评审,42篇论文被会议录用进行交流并收入会议论文集,由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增刊发行。与会代表约100人,特邀4位专家作会议主题报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二)国际交流

1、‚2007年IEEE灰色系统与智能服务国际会议‛于2007年月11月18日~20日在南京成功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及全国各地的学者250多人。本次国际会议是经IEEE总部批准并主办,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双法)研究会灰色系统专业委员会协办,并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灰色系统研究所具体承办。

会议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南非、俄罗斯、土耳其、马来西亚、伊朗、中国台湾、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学者的投稿1019篇,最后决定录用论文332篇,其中192篇作为专题报告论文,140篇作为张贴展示交流论文。根据与会代表的提议,大会国际程序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授予邓聚龙教授灰色系统理论创始人奖,授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会组织突出贡献奖。这次会议共评出大会优秀论文5篇,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

会议就灰色关联理论及其应用、灰色聚类理论及其应用、灰色决策及灰算子、灰色评价理论及其应用、灰色预测理论及其应用、模糊数学、粗糙集理论等不确定性系统理论以及智能服务模型及其应用等领域安排了32场专题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交流。2、2007 年 8 月 30 日 至 9月2 日,复杂系统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江苏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日复杂性系统与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本次主题为‚复杂系统模型方法与风险管理‛(Modeling and Methodology for Complexity and Risk Management)。

本届中日讨论会共有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神户大学、中国科学院、江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苏党校、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结构的45名研究人员做了学术报告。与会人员围绕复杂系统与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应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增进了中日学者之间的沟通了解和友谊。

3、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0月27-28日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城市应急管理‛。一百多名来自国内外和军内外的应急管理专家、学者及从事应急管理及公共安全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学生等参加了会议,共同就国内外应急管理概况、城市和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特性、突发事件的机理研究与技术开发、应急管理手段和技术的区域和行业应用实践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4、2007年6月18日至20日PMRC与中国建筑业协会组团参加第21届项目管理全球大会,主题为‚企业与政府项目管理的发展‛的第21届项目管理全球大会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召开。此次,共有二十多位项目管理专家和不同企业集团的项目经理的团体,作为中国区代表团参加了盛会,与世界优秀的项目管理专家学者和项目经理们进行了高层次的学习和交流。同时,中国军团带去的三个项目还在国际项目管理大奖的评比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向国外项目管理界展现了我国项目管理的优秀技术和水平。5、2007年7月7日上午,由中国(双法)研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甘肃省项目管理学会联合国际项目管理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分会、及甘肃省第十四届兰洽会组委会共同举办的‚西部首届国际项目管理高峰论坛‛在甘肃省博物馆隆重召开。甘肃省副省长咸辉女士代表甘肃省政府出席论坛并作了重要讲话。出席论坛的嘉宾有来自中国项目管理界高级专家、甘肃省政府机关、在甘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各地州市招商局、投资局,来自新疆、青海、陕西、河北、北京等地的200余名代表也参加了此会。该论坛旨在依托甘肃省‚发展抓项目‛的重大战略决策,引进国际项目管理的先进理念,为政府管理项目提供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为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为提高项目管理专业组织与个人项目管理水平搭建平台,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契合点,也为甘肃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对西部地区项目管理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二、积极参与并完成科协委托项目 1、2007年7月学会承担中国科协‚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展研究及发展报告编制‛课题研究任务,本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报告‛工作以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为依托,由学会理事长徐伟宣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组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研究,在充分占有资料和掌握信息的基础上,牵头组织编写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本次报告除综合报告外,还就‚管理科学新方法‛、‚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工业工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项目管理‛、‚ 复杂系统风险管理‛、‚ 应急管理‛等7个近年在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内比较热门的学科方向进行专题研究,并邀请本学科著名专家担任专题负责人。在课题组成员的认真研究基础上,经过2007年7月至12月间共六次研讨会,本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报告‛目前已基本成型,并将于12月底上报科协。

2、研究会承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委托的‚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项目。项目启动半年来,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工作,系统总结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模型和方法,分析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完成了《文献综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理论分析框架与模型》三份专题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组织的中期评估。

三、研究会组织建设

1、在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年会期间召开了研究会七届四次理事会工作会议,徐伟宣理事长代表理事会做了学会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两年来学会开展的主要工作,也提出了今后研究会的主要工作安排。

根据理事会会议议程,增补了张宗益、华中生等11名理事,此外与会理事就明年开始设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杰出青年奖‛事宜进行了讨论。

2、在学会组织建设上,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复杂系统研究委员会、灰色系统专业委员会分别召开了工作会议和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经民政部批准成立‚营销工程专业委员会‛。3、2007年经专家评审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入围中国科协组织建设项目资助‚会员服务平台及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工作,在现有研究会网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网站及网页的设计,完成与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管理服务系统的对接,实现学会网上会员登记管理工作,实现与中国科协所属学会个人管理系统的配套。本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四、刊物出版发行

1、由研究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中国管理科学》再次评为国家基金委管理学部重要期刊,连续四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科技期刊排行榜(3),期刊影响因子逐年稳步上升。

2、科普期刊《数理天地》初中版、高中版全年发行30万册,发表论文800余篇。

3、研究会全年出版学术期刊16800册,发表论文237篇;科普期刊540300册,发表论文950篇;编辑论文集12本,发行4000册,发表文章969篇;科技图书13本,发行72000册。

五、科普工作

1、数学教育委员会在今年夏天成功组织了‚第二届‘希望杯’获奖学生科普夏令营‛。来自全国8个城市的90名获奖学生和他们的指导老师参加了本届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期间,营员们参观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军事博物馆、国家气象局科技馆等博物馆,并游览了北京著名景点。短短的6天当中,营员们不但收获了知识,同时也收获了友情。

2、由本研究会与中国少儿新闻出版社、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等联合主办的‚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全国共有100个城市,3000多万少年儿童参加了比赛。‚华杯赛‛宗旨是:教育广大青少年从小学习和弘扬华罗庚教授的爱国主义思想、刻苦学习的品质、热爱科学精神、;激发广大中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开发智力、普及数学科学。‚华杯赛‛深受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的欢迎。

3、为纪念华罗庚推广项目管理四十周年、现代项目管理诞生五十周年,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筹)追思前贤,重走华老当年路,特联合中科院研究生院安排创新培训《看经典影片,学项目管理》送教上门。活动中,基业长青为约万人听众送教,近200家国内大中型企业送教,送教企业涉及国际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制造业、电信、IT、政府、金融、服务业等近20个行业,送教区域远及北国冰城、天山脚下、大别山脉、橘子洲头。走过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国际工程公司、北京复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第六建筑工程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北京国华电力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首钢设计院、中建一局、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爱立信(中国)、西门子研发中心、百度在线、山东网通、黑龙江移动通信公司、中关村丰台园生命科学孵化中心、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国药广告公司、北京纺织控股公司、北京市科协等多个企事业单位。

六、存在问题

1、研究会分之机构的工作开展不均衡,总会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分之机构的指导与沟通,使研究会的工作得到全面的发展。

2、研究会还需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将‚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走向国际。

下载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小企业委员会法中经济文化促进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小企业委员会法中经济文化促进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教育与经济文化发展论文

    大学城建设与区域经济相互结合,可促进产业集群价值链整体的增值与转型升级。在集群与联盟、网络与竞合视角下重点分析了三地大学城如何通过集群与联盟的耦合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

    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2012 总体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 2012年8月 北京 1 目 录 第一部分 论坛概况 一、论坛背景 二、论坛主题......

    【中国物流—实体经济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大全

    【中国物流—实体经济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 改革难,不改革更难!2013年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调低经济增长目标,专注打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版,其实质便是提振和壮大中国实体经济实力......

    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2012论坛说明

    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2012论坛说明一、论坛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支持单位国家......

    中国情感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几个特点

    中国情感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几个特点 一、 起源 文化的类型分为三种:引入型文化、改造型文化、发源型文化。 引入型文化是指完全不具备创造文化的能力,只能引入外部的文化为自......

    论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论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摘要:中国旅游文化与旅游关系紧密,不可分割.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是中国旅游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叙述了旅游......

    论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论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摘要:中国旅游经济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业要与世界接轨、走向现代化,必须以发展旅游文化为本,走文化型旅游经济发展的道路。旅游就其本质......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价值与意义摘要: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把气候问题和经济发展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低碳经济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