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县民营企业改革调查汇报
全县民营企业改革调查汇报
工作汇报 查阅次数:38次 发布人:范文网编辑
推荐阅读:
一、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状况㈠、现有营企业概况:㈡、对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评价:
1、县委、县政府对我县民营企业发展高度重视。近年来,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353”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一、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㈠、现有营企业概况:
继国务院“两个36条”及实施细则和市委、市政府加快民营经济发展“1+3”政策体系措施后,在本月初召开的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县委、县政府表彰了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民营企业、优秀微型企业和优秀个体工商户,并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为民营企业大干快干开启一扇致富门。
民营经济产值达342亿
近年来,荣昌民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从重工业仅有煤炭开采、土陶生产,轻工产品仅有夏布、折扇生产等已经发展成为机电制造、轻工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科技、电子信息等五大主导产业。
截至2011年底,我县民营企业户数达到2664户、雇工人数30191人,个体工商户达到24018户、从业人员40658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达到305户,产值达到342.1亿元,同比增长54.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43.6亿元,占GDP的69.19%。民营经济缴纳税收13.6387亿元,占总税收入的83.4%,出口总额达到2.83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28.08%,总量居全市同类考核组第一,增幅居第三位。
多举措突破发展“瓶颈”
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一直是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我们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设计的贷款新模式,先后引入民生银行、汇丰银行、恒丰银行、浦发银行、厦门银行到我县放款,并与银行协商推出了‘联保贷’、‘统贷统还’、‘订单抵押’等17个品种。”县工商联负责人说,不到一年时间,贷款规模达到1.6亿元,惠及82个企业。除在银行系统寻求突破外,县工商联还积极引进外地担保公司,努力扩大担保规模,其中重庆中色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将在2年内为我县民营企业提供10亿元融资信用担保,合作仅1个月,就为我县近10户民营企业提供了5450万元融资信用担保。
“建立商会也是我们努力发展民营经济的途径之一。”县工商联经济部部长杨玉成介绍说,“商会是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企业抱团发展比单个发展经济实力更雄厚,发展更快。”据了解,目前我县共有16个镇街商会、2个行业商会,其中远觉镇商会与旅游商会将于今年8月份左右挂牌成立。此外,浙商目前在我县投资人数已经过百,投资企业达到50多家,应他们要求,浙江商会也将于今年内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县第一个外省在荣昌成立的独立商会。
民营经济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条件下,我县四部门均制定实施意见,为民营经济打开新一轮发展大门。
县国家税务局:从今年起,从事蔬菜**、零售民营企业销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税;新办微型企业2015年前免征管理、登记、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条件的民营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民营企业,减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县地方税务局:从今年起至2015年底,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民营企业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经审批后可给予一定减免。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民营公司以实物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能依法转让的财产作价出资,可延长不超过法定一年的出资期限,试行注册资本货币“零首付”;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人员可直接向创业所在地工商所申请创办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开通“12315”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为民营市场主体提供申请注册、登记、变更、年检等服务。
县商业委员会:倾力打造三大百亿级市场,交易额“十二五”末突破50亿元。推进重点边贸集镇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建设发展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盘龙生姜及夏布、清江仔猪、河包粉条等特色农产品、工业品**市场。
据了解,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到2015年占全县GDP将力争达到73.01%,民营经济产业活动单位达到4万个,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增加8万人,全县民营企业上市达到2家以上;到2017年,全县民营经济产业活动单位将达4.5万个,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将达到18万人。(蒋海粒)
㈡、对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评价:
1、县委、县政府对我县民营企业发展高度重视。近年来,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353”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企发展,特别是在县财政可支配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近三年县财政已累计给民营企业兑现了各项奖励资金530万元,并挤出400万元投资创办了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民企解决融资难问题。在《调查问卷》中:认为我县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较优惠的占23%,一般的占50.6%;认为政策措施已落实到位的占19.5%,部分落实到位的占65.5%;认为因党政重视原因才到来投资办企业的占35.6%。
4、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发展出现了新特点。以资源为依托,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小水电和石材加工企业遍地开花。整合钨资源上大项目,吸引大型国有企业资本的投入。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促进了我县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带动了建材业的发展。解放思想,招商引资,打破国有资本对公益事业和市政工程的垄断经营局面,吸引了大量的民营资本投入我县教育、医疗、药品经营等公益事业领域和城镇建设、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工业园区建设,催生了一批新的民营企业,也为万顺特艺等老民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发展条件。“国退民进”不仅促进了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还裂变出了一批新的民营企业。商业企业、饮食服务企业正在向上规模、上档次方向发展,服装加工业已形成较强的发展势头。以货源组织、货物运输、仓储保管一条龙服务为特征的物流服务企业正在发展和成长,通过艰辛的培育,商贸市场的开发建设正在趋向成熟,民营资本向旅游业投资也初现倪端,茶叶、蚕桑、养猪、花卉等种养业个体专业户,有的已通过股份制扩张向企业化经营发展。
5、以中小信用担保机构为标志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社会中介服务的机构已经开始萌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松动,房地产开发业在发展中得到了金融机构较好的信贷支持,一些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也得到了金融机构一定的信贷扶助。特别是我县几家金融机构在自身转制处理不良贷款过程中,尽可能为我县部分民营企业免、缓了部分债务,为这些企业今后的发展减轻了压力。
6、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原有企业许多由个人独资经营转为股份制企业,特别是琴海、珠江、赣宁、绿冬、石顺等几户老企业规模扩张,资本增大,经营范围扩展,抗风险能力增强。新增企业大部分属股份制企业。承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造就了一批不甘贫穷,有强烈创业心、进取心、成就感的民营企业家。他们那种强烈的创业之心、立业之志,将是我县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
二、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根据调研情况分析,我县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㈡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缺乏用科学发展观进行整体规划和战略思考。从整体来看,我县民营企业没有突出主导产业,没有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特别是招商引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尚存在急功近利问题,只求量上有突破,质上严重发育不全。如宁州工业园的开发建设,虽已引进47家企业,但至今能开工生产的没有几家,实际达产达标的一家也没有。厂房建成还未交付,老板走了,留下一堆债务的有之;开工不几天就停产的有之;企业建成后,拿不到生产许可证而不能投入生产也有之。该园建设投资大,土地成本价格高,而入园企业纳税少,回报率低。
㈢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不够优惠或执行力度不大。如我县民企用地的土地价格与周边县市比较没有多大优势,民企税费负担也不轻,之所以我县许多人带着资金到浙江温州、广东深圳等地办厂,就是因为那里的政策更优惠。我县有关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缺乏政策导向作用,如利用资源开发能够获得暴利的企业,与从事其他投资风险大获利少的企业所能得到的政策在支持、扶助力度上是相等的。政策的执行力度也不强,无监督、检查措施,靠企业多方申请讨要,且中间审批环节太多,一件好事,有的变成了一件烦人的事。有的政策条块打架,涉及部门利益时,就受到阻挡,执行不能及时到位,有的还是记的欠帐。有的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如工业园定为零规费区,但政府文件中并没有标明所有规费不缴纳。在招商引资政策中出现的内商、外商优惠有别,使本土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优惠政策的可信度。
㈣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治理,还存在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一是政府决策层工作效率低,责权划分不明确,在微观调节上忙碌多,民营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如有家企业的项目环境评估问题已经请示一年多了,但至今无答复。二是我们有些部门公务人员自身工作状态差,对上被动应付,对下不求不理的作风比较严重,缺乏那种主动上门服务,忠实履行自身职能,想民企所急,解民企所难的真诚服务精神,特别是有些管理部门缺乏大局意识,总强调部门规章,一触及部门利益时,往往绿色通道就被关闭。三是部门单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随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乱设关卡和搭车收费。如新办企业或开店铺申办营业执照,提出要社区签字,先收取“门前五包”押金,方能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年检;房管局为加强店铺管理也要签字,才能允许工商部门发证。我县个协凭借其依托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管私营企业、个体户自愿与否,都强制入会、强制收费,并搭乘工商营业执照年检之车收缴,此问题不少民营企业和政协委员都反映多年。还有一些部门借监管、验收之权向企业要赞助。四是现在许多服务工作浮在面上的多,深入企业体内的少。特别是现在从上到下都从原行政管理机构中脱胎组建了一些中介服务组织,原被取消的行政收费项目,摇身变成了中介服务收费,部门以条块规章强制企业接受其胎生组织的高价中介服务,使民企有苦难言。五是目前我县对民营企业的监管,职能多头行使,但很不到位,基本处于一种有执法监督,缺乏长效服务型管理的状况。六是没有建立规范的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种主要管理模式,我县曾设立过制砖业协会、屠宰业同业工会、建筑业协会,但由于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动,都已基本流产。有些由于管理不到位,协调、引导的服务工作也就往往处于被动、应付、无力状态。七是硬环境建设也未到位。如我县石英资源丰富,如因我县的输变电线路达不到开发该产业的电负荷要求,使石英开发这个每年可增加财政收入3至5千万元项目至今不能就位。
㈥民营企业自身素质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大部分企业规模小、资本结构单一,都是采用家族式或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和治理机制,集责、权、利于业主一人之身,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与运行的要求。部分民营企业主自身素质应对不了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缺乏科技意识、管理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奉献意识和社会意识。有的还固步自封,看不到自身的弱点,不易接受新事物。在经营上还是一些小农经济思想在支配自己的行为,在企业管理、科技进步、创产品品牌、新产品开发、规模扩张等现代企业发展要素方面动脑筋少,下苦功少,总想在机遇上找出路,在关系上做文章,在酒席上找窍门,遇到问题怨天忧人的情绪较为严重,致使企业在逆境中无法前行。特别是部分企业过分依赖政策优惠、政府扶助,自立自强、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大部分企业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自身的战略思维,没有长远的计划安排,没有培养和创立结合自身实际、显示自身特色的经营理念,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缺乏科学发展观。大部分企业不是用制度去规范管理,而是管理杂乱无章,管理人员很不稳定,各项企业管理基础工作都未建立,完全由业主随意而为,没有治理机制、教育机制、激励机制。员工没有形成团队意识,完全处于雇佣地位,没有积极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缺乏是民企的普遍现象,虽然业主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没有自我培育人才的意识。在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上总想十全十美,一本万利,没有聚贤求人的气魄,没有努力创造一个人才生存、发展的环境,形成现在这种越是人才紧缺的企业越是无人登门的现象。民营企业职工的权益保障基本上处于一种有法未依的状况,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职工的社会保障几乎是块空白。
三、对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国务院“36条意见”和我县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对鼓励引导和支持我县民营企业发展,我们建议:
㈠制订战略规划,实施政策引导
认真搞好我县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十一五”规划,并制定相关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使我县民营企业的发展工作步入有序、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提高民营企业的发展质量。政策上要坚持四个基本取向: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各种体制障碍,确立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使各类企业能获得平等待遇,实现公平竞争;二是进一步实施大开放战略,打破垄断,突破体制、政策障碍,全方位、多领域扩大对民营经济的开放力度,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构筑更宽的平台;三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利用政策引导,使我县民营企业在产业结构、行业布局、自身责任上与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经济实力所能、国家经济政策所允更加合拍,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更紧密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轨道上,获得持续发展;四是要强化政策的引导力度,资源配制、信贷调控、税费减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策调控民营经济的主要手段,应充分利用这些手段来引导民营企业朝着健康、有序、合理、高效的方向发展。㈡发掘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
我县是个人口大县,有着丰富的劳力资源和80万人口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市场;我县是个农业大县,种养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县矿产、森林、旅游、水电、蚕桑等资源丰富,依靠这些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可以形成产业链,形成产业群。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民营企业的比较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比较优势去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充分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调整我县民企的产业结构,提升民企的发展素质,建议实施有效措施,从以下十个方面鼓励引导民企发展:鼓励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推动科技创新;鼓励各类仁人智士以个人才智和科技入股民营企业,推进民企技术进步、管理提升;鼓励各类资源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形成资源开发产业链;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鼓励日常生活食品和日用品加工业的发展,将家门口的市场做活;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开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通过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带动农村种养业的发展;鼓励民营资本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城镇公用事业领域;鼓励民企通过联营合股方式实行企业联合,在资源配置、资金扶助、服务措施上实施扶强、扶大的倾斜策略,使一些素质较好的企业尽快做强做大,成为顶梁柱;鼓励发展本土企业,给本土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发展平台,使他们获得更快的发展。㈢加大扶持力度,增强企业生机。
建议对我县民营企业的扶助政策进行一次深入实际的调研,作出一些必要的调整。一是将政策扶助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扶助那些社会效益好、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但自身投资收益小的企业,使有限的财力扶助产业更大的鼓励推进作用;二是扶助政策要充分显示引导力度,对一些朝阳产业和社会贡献大的企业,要放水养鱼,加大扶助力度,不仅将他们扶上马,还要想法送一程;三是要加强扶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力度,不能看人、看事个别立策,应将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汇编成册,公之于众,让民营企业能充分地了解和享受;四是要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和连续性,强化各项政策的监督力度和执行力度,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特别是要提高政策的诚信度和严肃性,定了的政策要兑现,立了的规矩要遵守,承诺的事情要算数,能办的事情不要拖,应负的责任不要推,不可为的事情不要讲。
㈣加强诚信建设,改变融资环境。针对我县融资难的特点,我们建议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努力改变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一要积极推进信贷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使诚信者得到各方面更多的支持,不守信用者及时受到必要的法律制裁,使其处于无立足之地;二是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政策的宣传,加强民企信贷业务的指导,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帮助民营企业完善信贷业务基础工作;三是民营企业自身加强企业管理,健全财务、资产、资金管理制度,真实地反映各种数据,提高自身的诚信程度,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确保金融机构的信贷安全;四是政府及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金融机构的信贷监管工作,依法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在资产评估、抵押担保登记、抵押资产处置、债务追偿诉讼等诸方面予以密切配合,给予真实、可靠、快捷、有效的服务,改变上级金融机构对我县信贷诚信环境的不良印象;五是加强与外地民资、外资金融机构的联系,引进他们来我县开展金融业务,扩大民企的融资渠道;六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以其为中介,激活民间资本,发展民间融资业务,充分利用民间资金来支持民企发展。㈤创新服务举措,建立长效机制。
要实施“两个加强”:一是加强和改善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从深层次问题着手,继续整治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推进民营企业发展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建议根据民企所需的共性服务内容,建立一个非经营性的服务中心,组织一些专业人才,为民企提供低收费性的服务。同时,要对中介服务收费进行清理,规范标准,建立市场竞争机制,解决裁判员与运动员同为一体的问题;二是加强和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监管。政府应在依法行政,强化对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施法律监督的前提下,改进对民企的管理方式,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弱化政府对民企微观、中观管理职能,推进行业协会、民间商会建设,让出治理空间,发挥行业协会的微观管理作用和商会的中观调节作用。要建立民营企业发展工作长效协调机制和定期的部门联系会议制度,改变现在民企管理职能多头行使的现状,使民企发展的引导、协调工作能落到实处,使民营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规范的方式来及时处理。特别是要严肃整治那种不顾大局的小团体主义,在机关部门干部中强化鼓励、支持、引导和推进民企发展的全局意识,使各部门的依法行政与建立宽松环境的矛盾在执政为民、使进全民创业的基础上高度统一。㈥加强素质建设,引导企业自强
一要引导企业清醒地明确自身定位,既要有企业意识,更要有社会意识;二要引导民营企业主提高自身素质,要扩大自己的视野,练就自己的“慧眼”,捕捉自己的发展机遇;三要引导企业主科学地制订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要想生存发展,仅靠业主个人的意志和聪明才智已经远远不够,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前瞻性、符合企业实际而又遵循时代前进方向的发展战略作为经营指导;四要引导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做到惟才是举,惟贤是用,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五要引导和帮助企业提升企业管理,加快技术进步,完善企业内部治现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方式;六要引导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不是去捡别人的口号,而是靠企业在自己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优良的思想作风、道德风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等,这是企业的品牌,与产品品牌一样是企业的一份珍贵财富,是需要加以不断完善和弘扬的。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特别是要尽快改善民企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状况,使《劳动法》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政策和法律在民企中得到贯彻、执行。要进一步推进党、团、工会组织建设,加强民企中党、团、工会组织工作,对完善内部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协调企业各方关系,促进和谐建设,共同推进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此次调研所收集反映的情况证明,我县民营经济已实实在在成长为我县经济崛起的支柱和脊梁,只要我们认真按照国务院“36条意见”中提出的四个“进一步”的要求,努力做好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我县民营企业定能获得持续健康更快的发展。
荣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次数:1 日期:2012年2月20日 11:11
——2012年2月9日在荣昌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荣昌县人民政府县长 谢金峰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7年换届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83万人民,按照“3456”工作思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五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五大显著变化。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0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是2006年的3.1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253元,增长16.5%,是2006年的3倍;县级财政收入36.24亿元,增长20.7%,是2006年的10.9倍;工业增加值105.49亿元,增长22.6%,是2006年的4.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2亿元,增长45%,是2006年的7.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6亿元,增长18.1%,是2006年的2.4倍;进出口总值2.84亿美元,增长128%,是2006年的8.5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295元,增长16.1%,是2006年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8356元,增长23.7%,是2006年的2.4倍。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38个区县排位较2006年前进了4—5位。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品质明显提升的五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市政府正式批复荣昌为渝西川东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实施“北拓、东扩、西进、南延”城市发展战略,城市主骨架由2006年的14平方公里拓展到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006年的14万人增加到26.5万人。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33%增长到42.7%。投入13亿元,新改建镇村公路1100公里,基本实现“半小时荣昌、20分钟镇村”目标。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成功创建新农村电气化示范县。新建移动基站280个,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淘汰关闭3家水泥厂。新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建成污水处理厂8座。城镇饮用水水质明显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产业发展明显加快的五年。成功争取成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三大体系、三大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扶持发展了生猪、笋竹两大农业主导产业,一镇一品、多镇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强化招商引资,着力打造了生物科技、机电制造、轻工建材(照明电器和水暖卫浴)、电子信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突出建设了老城区、北部新城“两大商圈”。重点打造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汇宇建材家私市场、五洲国际商贸城,不断完善水口寺、东门、民生、百安星城等农贸市场,积极扶持重百、新世纪、永辉、老百姓、苏宁、国美等连锁超市,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业态不断丰富,活力显著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民生明显改善的五年。在全市率先实施以扶助“贫弱困”、保障“医教乐”、关爱“老妇小”为主要内容的“333”惠民工程。认真落实“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五年来,完成民心工程41件,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一半以上。城乡学生免费享受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中小学校D级危房全部消除,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学生全部免费饮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免费提供3600部亲情电话。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五大保险基本完善。初步建立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城市廉租房2406套、12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24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10万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6万人。
——过去的五年,是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的五年。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完善了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和议事规则,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加强行政复议,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不断简化办事程序,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46个。整合应急资源,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相继开展“作风建设年”、“优化发展环境年”和“环境提升年”等活动,机关工作作风不断改进。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市县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445件、政协提案1777件,办复率100%。加强廉政建设,累计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33件。五年来,招商签约项目1036个,实际到位资金230亿元。先后被评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最佳投资环境城市”。
2011年,是十五届县人民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先导,按照“3456”工作思路,努力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圆满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一)兴工强县取得新突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及时调整和完善了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双百工程”活动。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3亿元,增长50%。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5.78亿元,增长47.7%。工业入库税金6.09亿元,增长18.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户,累计达到311户。万元GDP能耗下降4%。生产要素保障有力。成立了五大生产要素保障领导小组。加大电力协调力度,建成了黄金坡220千伏、吴家和荣隆35千伏变电站,全年没有出现拉闸限电。实施了张邓线天然气管道改造和城区天然气管道安装工程,快速推进城东CNG加气站和城市天然气储气站建设,生产生活供气紧张局面逐渐得到缓解。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增加银桥担保公司资本金,帮助29户中小企业融资2亿元。全面清理处置园区土地,协商解除合同5个,依法收回闲置土地1宗,调整用地1宗,优化节约用地1200余亩。园区发展势头强劲。“一区三园”实现总产值300亿元,增长55%;实现增加值80亿元,增长24%;入驻企业285家,新建成投产13家。新建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道路7.2公里,天然气管网5.6公里。表面处理项目有序推进,电镀加工项目成功落地。广顺工业园、杜家坝工业园初具规模,盘龙、河包、吴家、荣隆等镇街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成功争取将荣昌工业园区确定为全市第11个IT产业配套基地。招商引资签约90亿元,实际到位77亿元,增长73%。五大主导产业签约项目106个,实际到位66亿元。引进上亿元的项目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新项目投资强度每亩超过270万元,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园区产能不断提高。
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强兴工业,突出抓好五大主导产业。
夯实工业基础。围绕“一区三园多点”工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承接产业功能,加大水、电、气、用工、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和协调力度。出台园区企业人力资源保障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武城110千伏变电站和安富片区电网改造。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表面处理、物流工业园、园区道路及标准厂房建设步伐。新建6公里园区道路及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平整土地1500亩。突出五大主导产业。全力落实“1555”工业发展举措,着力打造生物科技、机电制造、轻工建材(照明电器和水暖卫浴)、电子信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千亿级承接沿江产业转移示范区。用好用活1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一批成长型企业。确保工业总产值增长30%。强化招商引资。充分发挥五大主导产业领导小组作用,坚持“招大商、大招商”,重点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链招商,形成产业集聚效益和联动效应。完成招商引资新签项目4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认真策划、包装、申报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现有工业企业。全年新开工项目100个,实现工业投资100亿元。
重庆荣昌工业园区是重庆市首批批准的16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是被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5.5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1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近250家,建成投产企业近200家,是荣昌工业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上海铭源集团、广东雷士照明集团、广东地中海卫浴、美国嘉吉公司农标普瑞纳、重庆力帆摩托车制造公司、重庆华森制药公司、华西希望集团、安徽华泰集团、四川巨星农牧集团、浙江汇宇集团、四川铁骑力士集团等世界500强和国内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已入驻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兽药)、饲料、机电、照明电器、水暖卫浴、食品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及产业集群。
杨庆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不错:2011年,全市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为61.7%,在25个有统计数据的省区市中居第4位,其中民营经济占GDP的48.9%,也位居全国前列。《意见》中有一段话描述民营经济的作用:它是全市经济生力军、改革开放助推器、扩大就业主渠道、优化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力量、社会和谐建设者。
但与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民营经济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增加值占比高但绝对量小,规模还不到浙江的1/3,广东的1/5;数量多但竞争力不强,主要集中在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传统行业,总体竞争力偏弱;小企业多,大企业、大品牌少;汽摩、餐饮、房地产等“老面孔”多,新行业、新企业涌现少。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充分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使其发挥更大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重庆日报:重庆即将迎来直辖15周年生日,市政府在此时出台《意见》,有什么特殊考虑?对于重庆下阶段的发展有怎样的战略指导?
杨庆育:市政府出台《意见》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另一方面是基于重庆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民营和三资)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两个“毫不动摇”,表明其重要性和地位一直在不断提升。2005年国务院出台“非公36条”,2010年再次出台“新36条”,并要求有关部委出台实施细则。目前,国家部委相继出台了17个配套文件和实施办法,多个省市也出台了落实“新36条”的相关细则鼓励和引导当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从我市的情况看,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税收、出口、就业以及企业“走出去”各方面看,民营经济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进一步充分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重庆及时出台《意见》,正是顺应大势,让重庆民企赶上全国民营经济竞相发展的热潮。
另一方面,直辖15年的重庆,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近几个月来,我市通过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国有经济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以笔电基地建设为契机,全市利用外资也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因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构建国资、民资、三资“三足鼎立”协调推动重庆科学发展的新格局,这是重庆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根据大量调研掌握的情况,《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实实在在地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重庆日报:《意见》出台经历了哪些过程?
杨庆育:遵照张德江书记的指示,今年3月底,市政府责成市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局、金融办、工商联等多个部门集中力量研究《意见》,起草班子打破常规,首先赴浙江广东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借鉴他山之石;认真听取处于一线的民营企业家的意见,掌握基层情况;市领导带队赴永川、荣昌等区县调研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市委统战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联等主持了多次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面对面听取100多家民营企业意见。初步成稿后,市政府领导又组织了多次讨论,并向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作了专门的汇报。从3月底到文件出台的60多天里,文件形成30余个版本,基本上2-3天修改一稿。
重庆日报:《意见》将从哪些方面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杨庆育:在调研的基础上,最终出台的《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扩大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创新金融服务、加强财政支持、改善发展环境。
这些政策中,有的是“照搬”国家政策和直接借鉴一些省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政策,有的则是创造性地贯彻国家政策和创新借鉴其他省市的政策。比如“照搬”的有国家“新36条”提出的开放电信市场、今年国发14号文件提出的面向小微企业的采购项目不低于年度预算总额的18%等。我们创新的政策则包括“新36条”提出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意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支持投资煤炭、页岩气开发等领域,另外,国发14号文提出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意见》也把上限提高到了50%,高于国家政策的标准。沿海省市提出的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经短期研究,《意见》就直接取消了15项,还将取消一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
将《意见》中的政策用好用活用足需要多方面的积极性。一是政府“有形之手”要引导和扶持;二是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三是作为市场主体,企业自身要学习和研究政策,把握好政策机遇
重庆日报:《意见》中的政策有哪些针对性和亮点?
杨庆育:针对性主要有三方面:金融、财政和税费政策。比如金融方面,《意见》规范了银行收费,严格限制收费项目,还放宽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限制,从两家银行扩大到多家银行。财政的支持力度也很大,《意见》明确表示,财政将设立每年20亿元的专项资金,在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中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规模最大。民营企业上市、技术改造、有订单的流动资金贷款贴息以及“走出去”发展等,都可以申请补贴,财政将通过减免、补助和奖励等方式进行支持。此外,《意见》将税收补贴政策覆盖到“十二五”期间新办的鼓励类民营企业,自登记之日起两年内享受与其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地方留成部分等额的财政补贴,税交得越多,财政补贴就越多,这也是一条“放水养鱼”的政策。
重庆日报:重庆从2003年开始,陆续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非公有制经济中长期规划》,今年又出台《意见》。如何保障这些政策都得到有效的落实?
杨庆育:这需要发挥好多个积极性:一是政府部门要落实好《意见》的各项规定,市政府将把政策分解到有关部门,使企业能够对接政策;同时通过投诉机制、查访机制、追责机制来督促政府有关部门落实。二是全社会要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和合力,要大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要努力倡导尊重创业、尊重劳动的风尚。三是民营企业自身要学习和研究政策,与时俱进地把握好机遇,将现有的政策用好用活用足。比如我国做得比较强的大型民营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我市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也应该努力,通过多个积极性的合力,使企业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得到实惠,让政策发挥最大的效益。记者 郭晓静
第二篇:企业改革发展汇报材料
渐进式改革
跨越式发展
☆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近年来,☆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原☆市歌舞团)在全省率先推行专业文艺院团竞聘上岗等内部改革,探索出一条“主体不变机制变、主业不变功能变、公益不变服务变”的文艺院团渐进式改革路子,实现了“一年一个样,几年大变样”的跨越式发展。其改革发展经验得到中央和省市充分肯定,先后被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一、企业改革及运营情况
1.一颗子激活一盘棋。☆市歌舞团成立于1986年,管理机制滞后,等着任务搞演出,靠着财政过日子,全团一年仅有十几场演出,全团40余人不足10人可以上台演出,发展举步维艰,一度面临解体,拖欠员工社保费达400多万元。2008年,借着文化体制改革东风,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提出“早改早脱困、早改早受益、早改早发展”的改革要求,通过了“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歌舞团内部机制改革方案,同时明确由市财政补助解决市歌舞团欠缴基本养老金以及人员分流辞职补助费,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内部的安定稳定。此后,歌舞团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采取了演员人员灵活招聘、与市艺校联合办学等一系列机制创新,激发和释放了内在活力,成功走出困境。
2.一个实体闯出一片天。2009年,内部改革初见成效的市歌舞团抢抓机遇、走向市场,注册成立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向管理要效益,转变经营方式,实现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作。特别是实行以岗定酬、岗变薪变的新分配制度,在10个县(市)分别设立区域经理分块经营,极大调动了演职员工闯市场、争效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传媒积极拓展盈利渠道,与移动公司、农行、三钢集团、经济开发区等大型企业单位和地方商会、社会团体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为其长期提供礼仪、演艺、广告等商业服务,形成以演艺为主业,兼营庆典礼仪、广告会展、艺术培训等衍生产品开发的多元经营模式。2013年☆传媒正式加入中国东部剧院院线联盟,策划引进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铁岭艺术团等专业团体来明演出,不断提升演出档次和品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每年的十几场到现在每年演出200多场,营业收入从改革前的不足80万,到2009年创收280万,2012年突破1500万(2013年因庆典业务缩减,营业收入为1200万元);演职员收入由每月平均500元到现在每月平均4000元,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整体实力和市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2014年被评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
3.一台车服务一方百姓。公司始终坚持公益性与经营性并重,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以公益服务锻炼队伍、展示实力,以产业发展推动公益事业。依托省上支持配备的流动舞台车,广泛开展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活动。近年来,通过团企合作,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开展声势浩大的流动舞台车百场送戏下乡巡回演出活动,在全市12个县(市、区)145个乡镇演出500多场,观看演出的农民群众超百万人次。此外,还以“周周有戏看”为载体开展公益性低票价文化惠民活动,以及“文化进园区”、“文化进社区”、“文化进军营”及慰问农民工等公益演出活动,中央与省级重要媒体多次进行了专题报道宣传,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建文明城市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并作为2012年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点获得充分肯定。
4.一路高歌唱响一个品牌。☆传媒在承办各类大型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逐渐塑造出了“☆”的品牌形象。近几年,先后策划承办了数届“海峡两岸林业产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及专场文艺晚会、“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会、“海峡两岸(☆)动漫画论坛”、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开(闭)幕式、“小焦实业创百亿产值”大型文艺晚会、2013环球比基尼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等重大活动,倡议发起了5.12赈灾义演募捐等大型慈善活动,新创办的☆艺术培训中心吸收了200多名学生参加公益培训。同时,实施文化产品和品牌“走出去”战略,开展赴香港、澳门、上海、福州等异地演出,选派演员参加全国性及省、市重大文艺比赛并多次获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团拥有演职员工83人,拥有舞蹈、声乐、舞美等中高级职称人员及优秀营销策划、企业形象设计人员30多名,具备了同时承接多场演出活动的能力和水平。2013年被评为“全市十佳成长型文化企业”。
三、下一步发展计划
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以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己任,着力更新理念、拓展领域、创新模式,努力成为全市演艺娱乐业的领军企业。
1.编排精品剧目,做强演艺主业。针对演艺娱乐市场需求,加大原创节目创作,既要有高雅艺术,也要有通俗娱乐节目,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积极参与☆旅游演艺等本土文化项目开发,加大地方特色的剧本创作、艺术创新和演出编排力度,通过文化旅游演出、动漫人物扮演等大型演出活动为演出产品的创作、运营带来新的模式,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挖掘演出消费的市场潜力。今明两年重点从☆历史文化元素中撷取最出彩的部份,邀请中国歌剧舞剧院策划编排一台大型舞台剧《☆意象》,将情景剧、歌舞、戏剧、民俗表演等融合其中、有机串联,打造一台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文化演艺剧目,使之成为一张“流动的☆名片”。同时,加盟福建省文艺演出院线,实现8家院团联网统一售票,从本地售票延伸为异地售票,进一步拓展演出市场。
2.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多元经营。针对去年来礼仪庆典业务有所缩减的形势变化,公司将进一步转观念、闯市场、增效益,全面拓展商业演出、广告会展、活动企划、艺术培训等相关业务,实现混业经营和跨界发展。近期重点突破四大业务:一是办好☆艺术培训中心。依托☆的品牌影响力和专业演员队伍,特别是“周周有戏看”等舞台演出机会吸引力,创办☆市最大规模、最具权威、最富影响力的中小学生艺术培训学校,开设声乐、舞蹈、国学等课程,既为孩子们提供理论学习的场所和展示才艺的舞台,又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二是扩大户外广告业务。在市区醒目位置新投资安装一块100平方米的LED显示屏,面向向全市进行广告招商,同时与商业演出和公益活动的赞助商广告相结合,提升商业广告代理的竞争力。三是积极拓展婚庆业务,占领高端婚礼市场。成立婚庆制作小组,安排团队到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观摩学习创意策划、现场布置、手工制作、花艺、摄影摄像等方面的婚庆业务, 逐步与我市高端酒店、婚车出租公司、花店、喜糖店、婚纱摄影店建立合作关系,打造“婚庆一条龙服务”。四是做大展会活动企划业务。发挥演艺、企划人才和演艺器材设备的优势,积极承揽各类展会活动策划、布展业务。同时针对中小演艺团队和企业单位的需求,开展演艺器材设备的出租业务。
3.创新营销模式,提升品牌形象。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积极借助现代传播媒体和公益活动做好宣传营销工作,做好自我包装和创意推广,进一步扩大☆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信度。着手建立☆传媒公司官方网站和微博、微信,及时发布最新演出资讯,并附介绍及相关演出视频。根据上班族的时间规律,在上下班高峰期利用车载电视滚动播出最新上演剧目的精彩片段,在人流量较大的天桥、路口设置LED屏投放企业宣传海报,潜移默化中激发市民的文化消费热情。按季度制作宣传册,将演出计划和剧目介绍以最形象的方式让群众一目了然,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从而吸引更多观众和客户。继续发挥客家文化艺术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做好“流动舞台车送戏下乡”、“周周有戏看”等公共文化服务,既可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提升☆的企业品牌形象。
4.完善激励机制,打造一流团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和人才激励机制,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制定人才队伍培训计划,继续从每年的营业收入中划拨2%作为专项经费用于各部室主任及编导外出观摩考察,鼓励公司演职员工赴专业院团学习本专业表演或拓展其他灯光、音响、编导等舞台技艺,不断提高演职人员专业水平。鼓励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北京大学企业总裁MBA高级研修班学习,不断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大高层次演艺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既懂表演艺术、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防止人才断层。进一步完善区域营销经理梯级式奖罚办法,在企业内部按职位定额业绩指数,按业绩指数发放月薪,每年评选营销标兵给予奖励,打造一个敢闯敢拼、多才多艺的企业团队。
第三篇:司马企业改革调研汇报
关于司马煤业有限公司对企业改革工作征集意见的
集团公司领导:
我公司依照潞矿改便字[2012]15号文件的要求,在公司领导及各部门中及时进行了征求意见工作,并对搜集的意见进行了汇总,现将征集结果汇报如下:
一、体制改革方面
1、集团公司现行体制方面
集团公司作为山西省国有重点企业,首先应该实现所有权清晰且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保证山西省国资委的绝对控股地位的前提下,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煤化工企业或者具有煤炭企业背景的战略投资者,同时吸收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企业的相关多元化发展。
其次,明确集团公司的企业使命,突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对企业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分析整合的基础上,对集团公司所有下属公司进行分类,根据核心竞争力所确立的方向对下属公司进行位阶排序,实现合理规划发展。
2、集团现行的非煤体制方面
现今,集团公司是以煤为主导,电、油、化、硅等产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企业,对于非煤体制的改革,主要从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两方面入手。对于相关多元化的产业要加强和集团主营业务的融合与衔接,并不断自发地寻求市场,实现其独立发展与依靠集团发展的双轨道经营;对于非相关多元化产业,集团公司应对其放松管制,实行目标引导,在审批制度方面尽量宽松化,增强其适应市场的能力,汇 报 并提高其办事效率,适应现代化企业所需的效率要求。
3、整合矿井的管理体制和煤炭销售体制方面
在管理体制方面,目前整合矿井的业务与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高度一致,适宜采用职能制组织结构,使其各部门的设臵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并实现对口管理,便于母公司对整合矿井进行有效监控。建议集团公司对整合矿井实行区域化管理,按照整合矿井所属的地域范围成立相应的集团分公司进行统一管理。
在销售体制方面,不仅包括整合矿井,整个集团的销售体制都有待完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即产品、价格、地点、促销。产品方面在煤炭传统市场上进行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同时利用新科技进行特色化产品的开发;价格方面,要想保持价格的刚性必须把握当今经济条件下煤炭市场的走向,合理化安排生产,保证既不过分开发现有资源又能实现集团利润目标的生产方式;地点方面主要是建立集团自身的直营销售渠道。
4、“大贸易运营、大管控格局、大融资平台”管理模式方面 所谓的大,并不单指规模方面,更重要的是一种立体式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在集团目前下属公司如此众多的情况下,要保证各业务单位不仅互相沟通也互相独立的局面并非易事,但是可以参照国际大公司的管理模式,建立矩阵式组织结构,实行双重管理。
5、本单位在推进分离办社会方面的工作
本公司成立伊始便按照《公司法》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并未承担过多的社会职能,不存在医院、学校等附属机构的分离。本公司紧紧依托地方学校解决好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建议集团公司在医保卡的运用方面与国家的医保政策接轨,实现多家重点医院、医药销售机构通用通行。
6、集团闲臵资源盘活方面
首先,需要财务部门及时对闲臵资源进行盘整与汇报,这样既能及时发现集团的闲臵资源也可以对闲臵资源进行量化管理;
其次,闲臵资源还应包括长期占用资金的资产,以金融类资产为例,可以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各种金融资产以转融券的形式盘活创收。
二、机制改革方面
1、关于如何深化集团公司人事、用工、分配方面的改革 深化集团人事、用工、分配等配套制度的改革要和建立完善高效的经营管理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相结合起来。(1)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实行激励机制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其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并发扬下去。
结合集团公司的现行薪酬分配体系,要想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必须进行分配方面的改革。
目前集团的薪酬分配还是采取以前的大锅饭思想,按照各大煤矿的在册员工人数乘以一个各大煤矿都基本相同的基数(及年人均工资总额)来作为各大煤矿的可供分配工资总额,由于我们司马生产员工所占比例较大,地面后勤人员所占比例较小,使得我们公司的工资在二次分配后,员工收入不如其他兄弟矿井。建议打破按照人头分配工资的大锅饭思想,应适度与各单位的年终效益挂钩,按照经济效益进行薪酬分配。
在薪酬方面,半年奖以及年终奖占比偏高,在职工每年的工资总额相对确定的前提下,半年奖和年终奖占比偏高易造成下属单位薪酬分配自主权偏低,建议集团公司将半年奖、年终奖均摊入月奖或月工资中,实现员工收入的稳定增长。
在用工体制方面,目前我矿职工子女入围后迟迟无法获得用工额度,该批职工子女被派遣至整合矿井以临时工的身份参加工作,致使员工人心不稳,无法全心投入工作,建议集团劳资部门及时解决我公司该批员工的待遇问题。
(2)企业的约束机制主要应从绩效考核工作方面入手,做好绩效考核工作。要让员工的职责履行情况成为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把实现组织目标视为绩效考核的根本出发点;让管理者变成绩效考核的直接责任者;对员工绩效通过量化方式来进行考核。
(3)建设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企业的内控制度。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立符合当今经济形势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进行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2、公务用车改革
公务用车改革是目前比较热点的话题,综合社会上的做法主要有两种模式,集团公司可以参考采用。其一货币化改革,主要做法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按月按人发放交通费用补贴。交通补贴的方式,可以由单位集中管理,个人在限额内凭票报销,超支不补,节余转入次年使用;也可以实行费用包干,按一定标准发放给个人,节约归己,超支不补。需公务用车时,可通过公交车、出租车或公车服务中心车辆等方式解决。
其二,集中统一管理。一般做法是将公车交由公车管理中心(机关车队)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使用。具体做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对集中办公的各机关车辆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管用分离。另一种做法是实行货币化改革的参改机关,将公车移交出来组建机关公车服务中心,参改单位可从公车服务中心租车,也可使用其他的交通工具。
三、其他方面
1、建议集团利用公司网页、各矿现有局域网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矿山、数字化集团、提高集团总部、各子公司内部信息共享,各类报表网上申报,文件传达,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公消耗。
2、建议集团公司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QC活动等各类创新活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管理、成为降低消耗、提高产出、减少支出、提升效益的工具,在创新这一领域树立“潞安”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关于如何办理新改版的《企业改革动态》杂志,其一要增加信息渠道,使杂志所传达的改革理念紧跟时代的脚步,其二,要增加杂志的销售渠道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杂志的受众多了,可以依据受众所提供的建议对杂志的内容进行完善。
以上是我公司对本次调研活动的建议,希望能对集团公司在企业改革方面提供参考。
司马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全民创业汇报材料
石人沟林场全民创业汇报材料
三年来,我场的全民创业活动在公司党、政、工和全民创业办公室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我局对全民创业活动的部署,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全民创业活动。动员广大职工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全民参与,多业并举,形成人人争先创业的良好局面,促进了职工就业和增收,推动了林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将全民创业工作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场的基本情况和全民创业工作现状
林场经营面积16239公顷、沟系3条。在册职工31人、总户数30户,全场共有创业户数24户。
林场发展食用菌种植户5户,种植木耳20余万袋。养殖户(不含养蜂户)2户,养殖猪10头,牛,32头。养蜂4户,养蜂70余箱。林下参栽培4户,面积约2公顷。商店2户。冬采运材车1辆,冬采集材车4辆。今年参与林副产品采集的职工有近15户。苗圃基地一个,面积14公顷。
二、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采取的措施
为实现林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中,我们注重措施的延续性与连续性,并不断改进不足,创新工作方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为鼓励林场职工开展创业,无偿提供木耳培植场地和粉碎机、装袋机、菌锅等设备。同时,在制菌方面提供低于综合成本价的枝桠材约320余立方米,价值3万余元,用于林场职工培植木耳、修建菌室等。
2、在培植木耳用人、用车紧张时,林场免费为职工木耳培植户增派车辆和人员。
3、继续采取了班子成员包保困难户,(崔:王新富,鲍:张树梓)以“一帮
一、结对子”的形式,在林场党政领导的支持与扶持下,张树梓、王新富两名同志的家庭收入均已达到近3万余元,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4、为了带动职工创业致富,林场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带头参与林场苗圃基地的育苗工作,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基地现已发展成集科研、造林苗木、繁育园林绿化苗木、生态绿化等一体化经营的育苗基地。目前基地内红松换床120万株、红皮云杉换床100万株,培育红(黄)刺梅、锦带、榆叶梅、木绣球、堰柏、金叶榆等绿化苗木10000余株。花卉15000盆,今年苗圃共为全局供应造林苗木265万株(其中:红松65万株;云杉:200万株),并逐步形成以造林苗木、观赏苗木、盆景花卉、草坪、鲜花为一体的园林式育苗基地。为林场职工投资苗圃增加了信心。
5、为了提高职工的创业能力,提高技术水平,我们在完成局部署的培训计划的基础上,还聘请了技术员对木耳、苗圃从业人员进行了授课讲解和现场指导,从而提高了林场职工的创业成功率。在林场“基本形成全民踊跃创业的良好格局,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深化对职工群众的创业培训工作,使之成为我们常抓不懈为民服务的基础性工作。
三、借款资金使用情况
我们石人沟林场现有14名职工借款,借款金额35.5万元,其中苗圃入股资金30万元,其它5.5万元投入到木耳、养蜂汽车运输等项目中。
四、全民创业还款情况
经过三年的努力,林场在公司提供的全民创业贴息借款共计35.5万元,现已全部还清。
总之,我场在全民创业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还
存在许多不足,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把各项工作全力抓好。为实现我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以上是我们石人沟林场的全民创业情况,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五篇:全民创业汇报范文
镇全民创业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年初以来,镇党委、政府对全民创业工作十分重视,把全民创业工作与当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工作结合起来,把全民创业与解决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结合起来,千方百计争取各类优惠政策,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采取多种措施激活民资,启发民智,增强群众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全民创业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宣传,深入发动,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
我们通过标语、横幅等宣传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向干部、群众宣讲全民创业的意义。同时,组织创业有成的人士和创业愿望强烈的群众多次召开创业经验交流会,镇党委、政府以全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契机,对创业成功的人士进行了表扬,鼓动群众创业,充分激发了群众创业冲动和激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首先表现在村干部对全民创业的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干部找
项目多了、干部办实体的多了,群众做生意的多了,干部和群众都在积极想点子,找路子,寻求致富途径。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全民创业落到实处为了加强对全民创业的组织领导和指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主抓领导任组长、劳保所所长任副组长的全民创业领导小组,并确定两名专职工作人员专抓全民创业工作,积极为全民创业需要资金的群众协调资金,搞好服务,全力为全民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多策并举,广集民智,掀起全民创业新热潮一是支持自主创业。镇政府对自主创业的干部和群众大力支持,扶持村村冯志东、文永强等育苗示范户8户,带动全镇油松育苗户12户,栽植油松等树苗130余亩,带动就业70余人。今年4月初我镇对自主创业的28家农家乐餐馆40余人免费进行自主创业方面的知识培训,并出资5万余元聘请四川剑门关豆腐宴厨师来我镇为农家乐厨师进行了现场培训,是我镇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接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已经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利用小额担保贷款积极创业。黄牛埔村返乡村民马焕军在镇政府支持下预计投资30万元流转石尧铺村土地70亩准备育白皮松树苗56
万株,预计可安置4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二是审时度势,创新思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我们积极与就业局协调,为全镇8各行政村农民举各类办培训班4期,培训群众150多人,10多人被安排到宝鸡西普公司就业,50余人在镇绿化管护、生态管护员,卫生保洁、劳动保障助理员等岗位找到工作。三是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创业中的难题。对创业遇到困难的群众,镇政府工作人员帮扶创业,从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帮助协调,解决创业中的实际问题。对有创业意向的群众,帮助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致富项目。目前已通过审批小额担保贷款40多万元,帮助3个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五是加强科技示范园建设步伐,建成堆子村,村村2各千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园,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增加农民收入。
四,优化环境,搭建平台,倾力为全民创业搞好服务
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以及浓厚的人文环境,给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在全镇大力弘扬“务实、奋进、发展、和谐”的创业精神,努力把群众的创业欲望释放出来,创业激情迸发出来,创业潜力挖掘出来。目前,我镇已初步形成了人人思创业、家家奔致富,真抓实干求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2家,新上企业1家,新上1个养殖项目,全镇项目投资已达----元。
五、我镇全民创业工作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
我镇全民创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集中流转推进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仅仅依靠现有的农民培训师资和设施,无法很快全部解决他们的就业、增收问题,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
度,积极探索办班培训、以工代训、结对帮带等就业培训新形式,充分发挥农村养殖、种植等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使本镇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都能有用武之地,使本镇剩余劳动力就业有新门路,增收有新渠道,使全民创业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在促进农村富裕、社会稳定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