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查汇报
关于****水公司员工调查情况汇报
公司领导:
七月三日,**公司***及*****开展了对*****公司劳动用工及人员变动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截止2013年6月30日节水公司在册员工149人,一线职工99人,非生产人员37人,自行缴费人员10人,内养2人,工伤1人。
2013年退休人员共计11人,上半年4人,下半年7人。
由于今年***公司退休人数较多,还存在一些退休返聘人员和未办理手续的上岗人员,生产一线有缺员现象,为保障节水公司注塑车间下半年滴灌带生产线正常生产需求,经过调查计算,现需招录新的车间操作工补充一线生产队伍,以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公司办公室
2013年7月25日
第二篇:退耕还林调查汇报
4月10日,按照县上关于对退耕地区和困难退耕农户摸底排查会议的安排,同时全面了解全镇困难退耕地区和困难退耕农户有关情况,找准造成退耕农户困难的深层次因素,从而为拟定解决困难退耕农户长远之计的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我镇党委、政府迅速响应,立即开展针对涉及的9个退耕还林的村进行摸底排查,现将本次工作活动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镇上为了将这次排查摸底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成立了瓜坡镇《困难退耕地区和困难退耕农户摸底排查》工作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王仲斌担任,成员分别由各包村组长及各村会计担任,具体办公由林业站负责,层层落实责任,为这次摸底排查工作起到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严把三关、如实精确
对本次困难退耕地区和困难退耕农户进行摸底排查要严把三关,即:口粮田不足标准2亩的;家庭收入低于人均年均纯收入2500元的;必须是退耕还林户的。
对实施这次摸底调查工作的各村会计召开专题工作培训会,对于表格的如何填写、数据的的划分进行逐项培训,确保此次工作顺利完成。
并要求各村会计全面了解掌握摸排内容。本次摸排工作时间短任务大,涉及内容广泛,要求工作人员全面了解掌握
1表中所要填写的各项指标,实事求是填报,做到真实准确无误,确保摸排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夯实责任,强化合作
困难退耕地区和困难退耕农户摸底排查工作实行镇政府责任制,为此镇政府要求镇林业站为主体实施部门,民政、水利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层层落实责任,强化部门合作,从而确保本次调查任务的如期全面完成。
四、行动迅速、确保时限
本次排查工作涉及的9个村、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紧、要求在4月19日前完成,以村为单位上报镇林业站,对不能按时完成此项工作任务的各村书记、主任及责任人视为行政不作为的具体表现。
通过以上的多措并举,使我镇的这次摸排工作如期顺利完成,这次调查工作涉及9个村
1、总户数户,其中基本口粮不达标的户数是户,困难退耕农户户数为户,家庭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的户数户。
属于扶贫对象的户数户,属于低保户数户,困难退耕农户人数户,2、其中属于经济困难主要原因:
缺乏青壮年劳动力户,因病致贫户,缺乏致富技能户,3、口粮田不足的主要原因: 缺乏造地资源户,现有土地改造困难户,4、当前急需帮扶的措施: 建设口粮田户,移民搬迁户,配置能源设施户,提供技能培训户,扶持后续产业户,其中养殖
3户,种植户。
第三篇:调查问卷汇报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根据全国住建系统“窗口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视频会议精神和市市政局的安排部署,市路灯管理处根据自身工作情况,对所服务的企业和社区居委会就我单位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所做调查。
一、调查情况
根据市局要求和路灯处领导安排,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服务单位进行一次广泛的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份,有效回复 13份。
通过调查发现,各企业和社区居委会对我单位的总体工作满意度较高,尤其对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服务质量、工作作风和路灯维修及时率等都做出了满意的选择,但同时,被调查企业和社区居委会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宝贵的意见。
二、存在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及自我纠察,我们对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自身硬件条件的短板,还会在一定时间内存在,长此将影响我们服务质量的提高,影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有效实现。
(一)居民反映路灯工程建设效率不高。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问卷所反映的工程建设效率不高情况为项目立项通过率较低,是因我处上报市重点的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申请周期 较长,目前除北海路环岛周边区域亮化项目等有限几个项目获批并实施外,其它项目还处于程序审批阶段。
(二)在适应当前城市照明事业发展需要方面还有差距。尤其是数字化平台运行后,没有充分理顺好工作衔接。下一步需要着重做好与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工作对接,尽可能消除照明设施隐患问题。
(三)路灯处现有人员年龄老化现象日益突出。据调查发现,路灯处故障排除效率高,维修及时准确,但一线维修作业人员平均年龄已超过40岁,年龄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人员已出现高血压、心脏病等,身体状态已不适合高空带电作业,亟需补充年轻维修力量。
三、整改措施
(一)全面推进城市照明工程建设,推动建设项目立项通过率。针对项目立项通过率低,分析原因,固然有财政资金紧张,政府压缩项目建设规模所致,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项目立项的沟通、协调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协调力度,力争早立项、早实施,深入推进中心城区城市照明工程建设,超前主动,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围绕精细化管理的工作主线,推进《中心城区夜景照明考核管理办法》的修订出台,进一步探索新形势、新要求下城市照明管理的新方式、新措施,加大自身工作标准要求,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进城市照明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
(三)完善内部管理,加大维修保障力度。进一步充实内部管理体系,出台《关于切实加大督查、检查、巡查和维修力度,确保中心城区照明设施完好率和亮灯率实施意见》,建立巡查、督查、维修监管长效机制,划分责任,明确标准,严格落实,全面提升亮化管理水平。以潍管发[2011]37号文件(《关于加强质保期内路灯设施维修维护工作的通知》)为抓手,对施工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可行的保障措施,约束相关企业对责任区内的照明设施进行及时维修,确保维修及时率,切实做好城市照明管理工作。
第四篇:市政协视察调查汇报材料
打造江中品牌
增强竞争优势
——在市政协视察调查时的汇报
一、江中建筑业现状分析
(一)有关经济指标
八五期间,江中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118.01亿元,实现增加值37.59亿元,创利税总额5.49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6.95万元,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2477.1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52.17万平方米。1995年,施工单位工程个数1133个。九五期间,江中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279亿元,实现增加值68.5亿元,创利税总额9.4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98万元,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417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172万平方米。到2000年,施工单位工程个数已达1230个。2001年,江中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71.38亿元,实现增加值13.71亿元,创利税总额2.1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0.19万元,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92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20万平方米,施工单位工程个数已达1245个。
(二)现有企业状况
1、资质情况。从去年下半年起,我们按照建设部新出 1 台的《资质管理规定》,对全市建筑业企业进行新的资质就位工作。由于我市建筑企业资质基础好,就位工作抓得扎实,保持了江中高资质建筑企业的群体优势。到目前为止,具体情况如下:①已获得建设部批准的一级资质企业有8家(江南四建、江中建总、江南新华、江中四建、江南永峰、江中二建、江中设备安装公司、江中通宁设备安装公司),这8家企业共获得11个一级资质,其中6个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一级、3个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1个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和1个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另有1家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的企业已向建设部申报了一级专业承包资质,待批准(建设局申报)。②申报二级资质就位的企业共有25家(建工局22家,建设局3家),其中有6家企业申报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二级资质,其余企业均申报专业承包二级资质,所申报的专业有10个不同的类别:机电设备安装、化工石油管道、钢结构工程、建筑幕墙、建筑装饰、金属门窗、防腐保温、电梯安装、消防设施、起重设备安装工程。③拟申报三级资质就位的企业共有30多家,其中就位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的企业有20家,其余就位专业承包资质三级,目前正在申报就位过程之中。④拟申报劳务分包类的企业约有20家。
2、科技情况。江中建筑业多年来十分重视建筑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工作,形成了江南四建、江中建总、新华公司、江中四建等科技先导型企业,使我市建筑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全省领先。每年,这些企业积极推广应用建设部10项新技术成果,选择其中价值大、成果新、投资省的项目用于施工生产。不仅提高了工程施工的质量,而且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市每年都有10多项工程被列为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新华公司承建的省外贸业务楼推广9项成果,新技术应用水平国内领先,被建设部评为科技推广示范工程。同时我市建筑业还组织科技开发,建立江中市建筑工程研究所,专门研究建筑业新型技术的开发利用。1999年,建科所成功开发了塔机分块拼装式固定基础回收利用成套技术,通过了省级鉴定,并被省建管局列为全省建筑业推广应用项目。江中建总在浦东国际机场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工期紧的特点,研制了高空滑移脚手架,顺利解决了多工种同时在一个施工面立体交叉作业的难题。江中四建已与东南大学合作了多年,在承建南京国投大厦工程中,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知识优势,共同研究解决了4.2m高、1m宽、32.5m长开洞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大梁的支模、混凝土浇捣、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强拉等复杂施工难题,受到建设单位好 3 评。建筑企业QC小组活动成绩显著,江南四建一QC 小组参加1999年在菲律宾召开的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我市建筑业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27项,2家企业分别被评为“全国建设系统技术创新先进集体”和“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先进集体”。
3、市场占有情况。江中市建筑队伍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留下过足迹。2001年底江中建筑企业在全国各地有施工队伍的市场达23个。在江苏省内13个省辖市场有施工队伍,江中铁军目前有十大重点市场:上海、南京、北京、新疆、山东、江南、大庆、苏州、石家庄、西安,其中上海、南京、北京三大市场施工人数超过1万人。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江中铁军的集团优势尚未真正发挥出来。江中建筑业一级资质企业多,是全省高资质企业最多的市,形成了群体优势。这些企业都已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建筑市场上单独作战的能力都较强。勿庸质疑,这些单个的强势会聚成江中建筑业整体上的强势,是江中建筑业整体做强的一大特色。但面对同一个市场、同一个工程项目,往往会出现相互压价等现象,影响了江中建筑业的整体利益,使江中建筑业的整体优势有时难以完全发挥出来。这已引起我们的重 4 视,并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作用、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有效加以解决。
2、江中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亟等提高。由于我市建筑企业大多为乡镇建筑企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存在先天的不足,还缺乏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的管理与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还相去较远。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企业完成改制工作后,加快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企业“新三会”的各自作用。尤其是董事会要提高决策水平,企业的主要经营者要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企业的管理制度要不断创新,不断适合建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江中建筑业打造品牌,增强竞争优势的对策
(一)打造品牌的优势
近几年,江中建筑业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发扬拼搏、进取、创新、奉献的江中建筑铁军精神,全力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建筑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使江中以雄厚的综合实力居全省“建筑之乡”榜首。先后共获23项“鲁班奖”,其中独立承建的项目有14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22%。在江中建筑业这一发展历程中,我们主要做好培植行业发展优势这篇大文章,形成了机制、管理、人才、科技四 5 大优势。
第一,机制优势。机制问题是建筑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曾经制约了我市建筑业的发展。在与外省市特别是浙江建筑业的比较中,我们深切认识到,不改革建筑业就没有出路,就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就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赢得发展先机。这些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为总揽,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从承包经营责任制到股份制改造,每一次改革都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加快了发展步伐。从1996年开始,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我们率先在全省推行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市120多家建筑企业现已全部改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与此同时,我们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素质不断增强,焕发出蓬勃生机,多家企业在建筑行业脱颖而出,一跃成为省内外知名企业。目前,我市拥有一级资质施工、设备安装企业8家,总数名列全省第一。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勇于开拓,奋发进取,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使我市建筑业市场分布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运行质量越来越高,成为全省建筑业的排头兵。
第二,管理优势。企业的效益来自于管理,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于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三要素的最佳组合,以合作方式最大限度地释放效能。质量是建筑业发展的生命。我们在大力强化基础管理的同时,着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长期以来,我市建筑业始终坚持质量立业,致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逐步走上了以名牌树信誉,以信誉拓市场,以市场争项目,以项目创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在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中,我们充分发挥主导、服务、激励功能,在全行业扎实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大力推行国际质量体系、环境体系、职业与卫生体系认证,促使企业管理与国际标准对接。目前,我市已有8家企业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通过环境体系认证;有3家企业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并荣获“金屋奖”,多家企业获得“全国先进集体建筑企业”、“江苏省最佳企业”等光荣称号。多年来,我市建筑业保持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品率50%以上,企业的创优能力显著增强,先后获得“扬子杯”、“白玉兰杯”、“金陵杯”、“长城杯”等2800多项市级以上优质工程奖。2001年又一举独创三项“鲁班奖”,实现“十五”开门红。全市有5家企业独自夺得“鲁班奖”,其中1家企业8次荣膺“鲁班奖”,成为全国获得“鲁班奖”次数最多的企业。
第三,人才优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开发人才资源,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多年来,我们树立“以人为本、人才立业”观念,把培育人才、大造优势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努力构筑全行业的人才高地。我们坚持引才与育才并举,积极探索人才开发途径,不断扩充人才总量,加快提升人才层次,先后从市内外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并在全省率先创办了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从而使我市建筑业形成了一大批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企业家。如今,全市10万建筑铁军中已拥有1700多名项目经理和6600多名各类技术人员,形成了较强的人才优势。同时,在这支大军中涌现了全国建设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全国及江苏省优秀企业家、江苏省劳模,也诞生了全国青工技术竞赛冠军。
第四,科技优势。科技创新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加大建筑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力度,科技对建筑经济贡献率逐年提高,为我市建筑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建设部“四新”科技成果是我市科技推广的重点,这些成果在我市每年承建的100多项高大规模工程中都得到广泛运用,获得十分可观的科技转化效益。近几年我市年培育省级科技示范工程10多项,建筑科技转化能力全省领先,有的已达 8 到国内先进水平。我市有2家企业分别被评为“全国建设系统技术创新先进集体”和“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先进集体”。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组织自主开发建筑科技,先后获得27项国家发明专利,60项科研成果,10项省建筑业科技进步奖。
构筑机制、管理、人才、科技四大优势,提高了江中建筑业行业整体素质,加快了发展步伐,也为进一步打造江中建筑业的品牌优势奠定了基础。面对入世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自我加压,进一步发挥优势,构筑强势,加快实现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跨越。今后,我市建筑业打江中牌,要进一步健全企业经营机制,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理念;要大力培养引进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的高级人才;要大力调整组织结构,着力解决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
(二)具体措施
1、制度创新,创出发展机制
我市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结束,改制后企业经营机制正逐步转换,在企业用人等重大事项决策上已出现新的亮点。只有不断地创新机制,才能给企业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才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从而为做强企业做好准备。我们将抓住法人治理结构这一核心,在企业内部构造权 9 力制衡机制。指导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执行程序,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力职责,并严格按《公司法》和企业章程运作。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要在管理上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规范,要继续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形成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建立经理任期目标管理制度,积极推行企业管理者竞争上岗制度,认真实施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新型用工制度。推行经营者年薪制度,建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试行企业内部招标承包经营制度,使企业内部资源按市场规律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要正确处理新老“三会”关系,努力实现企业管理的最优化。充分发挥新老“三会”在新体制中的各自作用,提倡交叉任职,实现互补共进。
2、结构创新,创出规模行业
一是优化组织结构,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按照“扶强扶优、做专做精”的原则,通过联合重组,加快架构我市建筑业综合总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确保我市建筑业从总体结构上形成有力的竞争态势。我们将采取资产重组和强强联合等办法,培育组建实力雄厚、人才密集、融资能力强、社会信誉高的江中建工集团,10 打造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航空母舰”,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效提高江中建筑产业集中度。二是优化经营结构,形成大建筑产业格局。继续巩固土建施工强项。提高从勘察设计、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璜到基础工程、地下建筑等一体化的综合承包能力。进军专业施工领域。紧紧围绕基本建设市场需求,大力拓宽专业领域。尽快获得门类较多、等级较高的专业施工资质,鼓励大型骨干企业以嫁接、参股等形式与国际国内具有资质优势的企业联姻,加快向路桥、市政、水利、园林等领域扩张。拓宽建筑业经营领域,提高多元经营能力,创造条件向附加值较高的能源、环保、文化等相关产业渗透,拉长产业链,抵御市场风险。同时探索资本经营新路。引导实力强、素质高、基础条件好的建筑企业树立“跳出建筑做建筑”的经营理念,跳出产品经营轨道,向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结合,并相对突出资本经营、创造条件争取上市的方向转变;跳出单纯承包商身份,向承包与投资开发相结合的身份转变;跳出区域限制,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外埠市场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向“亮牌经营”与“借壳经营”并举转变。三是优化市场结构,力争实现建筑市场开发新突破。着力巩固新疆、大庆、上海等我市建筑业的传统市场,抓住省城承办十运会 11 契机,大力扩增南京等省内市场份额。在北京市场要组织精兵强将,大力承接标志性工程。同时树立全球经营策略,积极开拓海外建筑市场。我国入世后外资将大量涌入,要争取承接更多的国内外资工程项目。在经营方式上,大胆尝试集项目投资者、建造者和经营者于一体的国际经营方式,提高国际经营水平。此外,要积极调整市场竞争策略,提高整体竞争水平。实行资本换市场、管理占市场、联合跻市场、优质拓市场。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政推动作用和协会服务职能,加强组织协调,实行整体联动,打响“江中王牌”。
3、管理创新,创出品牌企业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行业科技含量。开发应用新科技,加强在建的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监督,着力培育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创树科技先导型企业,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开发能够推动结构升级的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根据高大难新工程施工要求,高标准、高档次、高质量地添置一批性能先进的大、中型机械设备,力争到“十五”期末,全行业人均技术装备率超万元。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尽快实现商务电子化、编标微机化、经营网络化、管理系统化,形成快速运转机制。二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造就建筑人才高地。培养和引进经营管理型、复合 12 多能型、策划整合型和专家管理型的人才。培育人才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建筑业人才信息,扩大招揽范围;做好人才评价推介工作,为企业提供参谋咨询;开展人事代理服务,排除不同地域、不同企业之间建筑业人才流动的障碍。三是大力加强质安管理,不断扩大品牌优势。继续创树一流工程,不断培育升华江中品牌。狠抓工程施工质量,保持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深入开展创优竞赛活动,每年努力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50项以上。大力推进质量、环境等多种体系认证,与国际标准对接。继续推进目标责任制,确保质量目标实现。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狠抓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持续开展创文明标化工地活动,确保全行业伤亡事故发生率低于国家控制指标的40%。通过行之有效的基础管理工作,保持我市建筑业的信誉优势,使江中建筑铁军的牌子响彻建筑行业。
第五篇:最新纺织业用工情况调查汇报-精品
纺织业用工情况调查汇报
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纺织产业迅速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纺织产业的建成,对于消化我县的优胜农产品资源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棉花生产的产业链,坚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使县域经济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企业“招工难”留人难“问题,也逐步显露进去,如不引起高度重视,极有可能成为我县纺织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历时一个月,县纺织企业用工的现状如何?招工难”留人难“症结在哪里?怎样缓解这些矛盾?带着这些问题。会同县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各乡镇妇联、劳动服务站,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一、基本状况和突出问题
4工作环境欠优。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特别是技术含量不高、设备
较为落后的条件下尤为突出。县的纺织企业,噪音、粉尘超标和不符合规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的员工的比例很大,少数企业甚至高达80%工伤事故发生频繁,年内工伤高达2617人次,平均每三个多小时就有一个人发生工伤。
6劳动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调查资料统计。其中女性劳动力7470人,这些劳动力恰恰是纺织企业所急需的但根据问卷调查,绝大多数人不愿到外地就业,特别不愿到纺织企业就业。这样,就形成了一边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一边又找不到合适劳动者的怪圈。
二、主要原因分析
对于我县来说,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熟练纺织工可能欠缺,但决不会招不到一般员工。造成纺织企业”招工难“留人难”主要原因在于:
1企业先天缺乏。自古就有“男不进矿、女不进纺”说法。技术装备较差,资金缺乏导致劳动维护的措施跟不上,个别企业甚至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采取措施,使得劳动条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特别是年轻女性,劳动力流动频繁的今天,哪个行业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更不想涉足纺织行业。
2行业竞争无序。随着外地纺织企业的迅速扩张。员工在企业间无序流动,导致企业招工更加困难。由于企业用工自身缺口大,加之熟练工的攀比心态,经常出现工人今天来、明天走的局面,老板无所适从,也使企业不能按计划正常安排生产。
3报酬水平过低。由于纺织行业竞争激烈。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需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本钱。物化利息受市场制约,企业只能从管理利息和人力利息上想办法。纺织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降低人力利息往往是企业的首选对象。一旦这个“度”掌握不好,就会形成“待遇过低—开工缺乏—效益低下—降低工资水平”恶性循环。
4劳动执法不严。执法不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证。就企业而言。由于企业不能提供有效的社会保证,雇佣思想十分明显,做一天算一天,和企业总是离心离德,难以和企业捆在一起。从而,加大了劳动力的流动性。
5管理机制欠缺。纺织加工企业的性质。如果没有较完善的奖励机制,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调查中我发现,许多企业对如何应对加班和空闲,如
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方法简单,吸引力不够。另外,一些企业在后勤和平安保证方面缺乏考虑,员工的食宿难以统一管理。而从事纺织工作的员工又多是一些年轻女性,平安保证跟不上势必会影响她安心工作。
6劳动力的心理原因。由于我县的工业起步较迟。外出打工致富的家庭比比皆是多年来,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已较为适应外面的环境,随着广东沿海地区劳动保证体系的完善,待遇的进一步改善,大都不愿再回乡务工;而新增劳动力受此影响,也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因此不太愿意到外地打工,更愿意到外面世界去闯一闯。
三、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教力度。首先。引导企业经营者从依法办企业的高度,认识落实劳动保证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依法办企业,就必需切实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否则就是违法经营。引导企业经营者用长远的眼光来经营企业,与员工建立互惠、互赢、和谐的劳动关系,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要引导员工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时刻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育员工树立遵守劳动合同的意识,切实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不能把企业当菜园子,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第三,要通过基层党政组织和群团组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引导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从县域经济的大局和长远考虑,投身纺织行业,以解企业用工缺乏的燃眉之急。
2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不会在法律法规上玩火的要加大劳动执法的力度,促进企业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企业和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人和事,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要通过严格执法,使企业的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报酬、劳动平安卫生、社会保证逐步规范到法制的轨道。范文目录网
3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大企业劳动卫生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劳动卫生设施尽快符合国家规定,为员工发明平安、舒适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经济发展、企业效益、物价上涨等因素,逐步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政府也要加大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把短缺、急需的人才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直接为县域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4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切实加强对企业和工人合法权益的维护。也不能因为是外地工
人而随意敲诈企业;要特别注重维护职工的合理工资待遇,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用工合同,协助调解企业与员工的劳资纠纷,注意保证员工人身平安。规模较大的企业,要尽快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和职代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加大政治思想工作力度,教育员工爱家乡、爱企业,稳定外地职工队伍。
5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尽快建立全县纺织行业协会。协调好企业之间的关系,防止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和相互拆台。把政府不该管又难以管好的事交出去,让政府从繁杂的事务中跳出来,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使我县的纺织企业竞争良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