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教育厅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市教育厅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20**年,在委厅的正确领导下,我所紧紧围绕委厅中心工作,按照群众路线和作风建设的要求,大力倡导并践行教育实证研究,以省教科规划办、中文核心期刊《教育学术月刊》和省教育学会等平台建设创单位特色和品牌,较好地完成了职责和委厅赋予的工作任务。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树立教育研究样板,大视野、高起点推进“家校合作”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探索“以研究为基础的”研究与实践互动新模式
在以十年时间为规划的全力推动省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创新中小学家校合作教育机制》工作中,我们坚持以研究为先导,推动家校合作政策和实践的持续改进。两年来,我们广泛梳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前沿成果,科学移植和改造国际先进的家校合作实践框架;在全省开展大样本调查(样本数超过6万),基本明确了江西省家校合作的基本现状;选择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从农村到城市、从薄弱到优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61所试点学校,连续沉到学校一线开展系统实践指导并搜集经验;面上培训校(园)长、骨干教师近两千名,为相关学校培训家校合作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着眼凝聚理论提炼经验,出版(即将出版)“家校合作丛书”6本(计划20本),分别是《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家校合作的经验和行动指南》、《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行动手册(第三版)》(译著)、《家校合作:理论、经验与行动》、《在路上:江西省家校合作试点学校工作案例选编》、《家庭背景与家长参与关系的实证研究》和《家庭优势:社会阶层与家长参与》(译著),系统动态地反映研究与实践推进中的成果。目前,无论从研究成果看,还是从实践推动成果看,基本完成了项目的第一周期工作。在11月教育部关工委家庭教育工作南京会议,12月中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中,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这些属于国内家校合作领域最好的科研成果和实践推动,令人震撼。
除家校合作课题外,我所还开展了以下比较规范而有质量的合作研究课题:学术与行政的变化规律——江西师范大学办学历程研究、地方高校与经济社会互动关系的历时研究——基于宜春学院的编年史、本土高校创新型教师成长——对东华理工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陈焕文的研究、儿童学习天赋的早期特征观察研究等。组织编写出版了《书法练习指导》(1-9年级,共9册)以及《普通高中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指导》高中选修教材,均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
二、严把评审质量关,加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导向性建设,积极普及规范的研究方法
在全国率先摈弃有明显计划经济痕迹的“课题指南”,明确提出“规范研究导向、实证研究导向、专业视角导向、连续性研究导向和事实判断优先价值判断的导向”5大研究立项导向,大力支持开创性的真研究。积极鼓励确立长久研究方向的个人申报课题,做到选题有明确的问题指向,研究有真实的经验事实,有客观性可验证研究结论。
同时,积极宣传和普及实证研究知识、技能和技巧。针对很多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热情高,但不会规范研究的实际,免费举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习班,邀请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导陈向明教授主讲“行动研究法的理论与实践”。讲习班按北京大学小班授课方式,充分实现教学互动,组织完成课前阅读和作业,参与课堂讨论,实现了教学相长,受到参训者高度好评。
三、突出“有学理基础实证研究”的用稿导向,确保《教育学术月刊》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学术品位和质量
《教育学术月刊》定位有学理基础的实证研究,努力打造权威的专业刊物形象。以“实证导向、学理基础、专业视角、全球视野”为指导思想调整办刊方向,鼓励规范的定量研究和不同学科视角的质性研究。每期发文数量压缩一半以上。大幅提高稿件的学术质量,刊发思想上和学术上具有高标准、高水平的创新力作,境外、国外学者来稿逐年增加,省内作者稿件水平大幅提高。通过刊物鲜明的办刊风格和导向,对全省教育研究风气和范式的转换,起到一定的风向标作用。全文转载量位居全国教育类期刊第三名,综合指数位居全国教育类期刊第六名,期刊学术创新力位居全国教育类期刊前十名,发达国家权威学术机构用户总数达到328家,分布20余个国家。
四、继续加强省家长学校建设,努力提升家校合作教育质量和家长学校公益办学形象
1、认真抓好教材编写修订、报纸改版、网站建设和面授教学等办学工作。建设家庭教育面授精品课程库、家庭教育专家资源库以及直播面授课程、在线答疑、家庭教育知识测试等在内的在线学习的平台,并开展一系列的面授教学活动。本学年安排家教专家赴全省各地巡回讲课达470多场,听课家长近20万人次,面授范围不断扩大,讲课质量普遍提高。开展大规模的实证性调查,从教学中发现和归纳家庭教育问题。
2、举办家校合作及家长委员会建设指导教师专题培训活动。依托“省培计划”,在井冈山教师培训中心举办了两期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指导教师培训班,参训人员共800人(每期400人)。学习先进的家校合作理论和实践经验,确保家校合作顺利进行和家长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3、推出家庭教育系列公益讲座,积极开展公益创投项目活动,努力提升家长学校公益办学形象。省家长学校与《信息日报》社联合,先后两次(9月21日,10月20日)派出家教专家在江西日报社传媒大厦举办大型公益讲座,指导家长科学参与子女教育。省家长学校“关爱留守、贫困和孤残儿童家庭教育公益巡讲与服务”项目,获准立项为省民政厅、团省委、省妇联、省慈善总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江西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以科研引领、驻校指导等方式,指导各地开展留守、贫困儿童等群体的家校合作实践。
五、按照委厅统一部署和要求,继续承担并全面推进《江西省教育志编纂工作,为历史留下宝贵的资料文献
在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教育志初稿撰写工作方案、各环节工作计划和编纂纲目,印发了新版教育志篇目结构(共16篇,72章),明确了资料收集、整理、编写的原则和具体方法,并对承编、参编单位修志任务进行了分解安排,并把修志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了大量的组织准备和收集资料等工作。
六、关注教育领域重大问题,充分发挥教育学会在推进全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举办专题学术活动,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行动研究的方向。5月中旬,在南昌举办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单位专题学术报告会。特邀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向明教授作了题为“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报告。专题学术活动对学校教学研究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好的启示,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明确基础教育行动研究的方向。交替编辑印发《江西省教育学会简报》(分“综合版”与“教研版”)共4期,及时反映学会工作动态和分支机构活动开展情况。
第二篇:教学工作总结-市五小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2014-2015第二学期
霸州市第五小学
2015.9
霸州市第五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教改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各项工作。现就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教学内部管理,以制度强化教学管理
学校着力构建符合学校实际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管理体制,努力实践“以情感管理为基础,以制度管理促规范,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关键”的管理思路,坚持了“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求进步、以机制求活力”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了“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和完善了学校管理制度。
1、学校实行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教育教学目标责任制,对教师进行动态管理;修订和完善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职责,实行了教学教研工作教研组长负责制,在教学常规活动中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的主动性;
2、为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继续实施每月教学常规检查。每个月学校领导亲自参加每月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严格对每位教师的备、教、改、辅、听、评、析等日常工作,实行“多劳多得、奖勤罚懒、质优多得、提高质量”的原则,并将结果纳入学校教师绩效考核;
3、加大培优补差的力度。根据学生实情分析,我校制定了培优补差计划,并制定培优补差的目标,要求教师认真落实,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有针对的进行辅导,确实不断提高让学生的成绩有进步。
二、积极优化课堂教学,以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1、构建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学本校积极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工作中心,面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将“以人为本、自主发展”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针对课堂效率不很高的现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活动。通过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寻找存在的问题的症结,积极构建有效的学科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局面,大多开始运用“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和构建学生精神生命的过程。同时,通过组织集体备课、组织好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抓好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强调了行动的全员化、多元化、提高了教师研讨的时效性,提高了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水平。每位教师按自身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寻找到了新的支撑点。
2、推进特色教育,凸显教学品牌
为了推进特色教育,凸显教学品牌,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学校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同时,认真开展学科竞赛和艺术特长教育,紧紧依托音乐、美术、英语、体育、信息、科学等特色科目,认真进行学生艺术、特长的培养,积极开展这些学科的兴趣小组活动。一
三、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以师资促进持续发展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学校35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针对青年教师增多、素质教育对教师要求日益提高的现状,学校强化内部造血挖潜,提高师资素质。
首先积极选派学科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获取先进的课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本学期12人次参加了市、区各类学科培训,教师业务素养有了很大提升。
第二,狠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同科教师上好指导课、示范课和组织好集体备课;积极推举优秀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武活动,打造名师;充分发挥有经验的老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在下一学期,我校将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效益这个中心,迅速将硬件设施优势转变成教育质量强势,埋头苦干,克难制胜,开拓创新,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之路,以务实创新谋求发展,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强化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切实将我校教育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5.9
第三篇:湖北省教育厅“课内比教学
湖北省教育厅“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2月14日
[编者按] 12月5日下午,湖北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首席专家(基础教育)、湖北省教科所原所长叶平研究员在全省中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暨“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推进视频会上作了一场精彩的辅导报告。叶平研究员从九个方面就进一步认识“比教学”的目标指向,完善“比教学”的方案设计和组织推进工作提出很好的建议性意见。现予印发,供各地在下一步工作中参考。
围绕建立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 深入推进“比教学”活动的建议
自从全省中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视频推进会召开以来,各地“比、访”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对“比教学”活动的理解,已经从“一次性的竞技型比赛”,拓展到全员参与和全科覆盖、比武与练兵相结合的常态性工作,并涌现出许多新鲜经验。在这样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加冷静地思考,进一步认识“比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完善“比教学”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推进工作。下面将就我们应该“如何比、比什么和如何评”,如何围绕基本目标,进行“比教学”的活动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提出若干不成熟的建议。
一、“比教学”活动的定位是什么
——“比教学”的基本目标:除了目前已经形成共识的,如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等等之外,它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以教师职业规范为基本准则和起点标准,建立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的中小学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因此,“比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师评价”。无论是当前“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的“教学比武”,还是逐步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覆盖“德、能、勤、绩”诸方面的评价体系,所有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努力凸现“四新”目标,继续完善活动方案、活动组织、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制度设计,让“比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促进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和机制建立的载体。
——从开展“比教学”活动时间上看:“比教学”活动虽然具有长期性,但这种长期性指的是“一个机制、制度的探索、建立和完善的长期工作”,并非指“天天比”。今后,学校持续进行的是“教学练兵”,而“教学比武”将具有周期性。我们可以把它定位为每一学的年终(或期末)教师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评价结果将是教师年终考核中“能力评价”的内容之一;从更大范围讲,它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素质评价的内容之一。
——从“比教学”活动的指向上看:“比教学”虽然是一种以“竞技”方式组织的“教学比武”,但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出几个优秀的选手,而是针对学校每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开展的评价活动。能力评价为什么要“比”?这是因为,课堂教学能力是所有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而教师能力的高低只能根据情境(课堂教学)才能够被确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专家罗杰斯语)。“比教学”将改变过去那种年终总结“投票评优”方式,通过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表现,对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进行“真实性评价”(实作评价),从而解决困惑学校教师管理多年的“能力评价”难题。
二、学校应该如何把握“比教学”活动的重点 学校“比教学”的活动方案,建议包括两个方面:“教学比武”(比武)与“比常规教学”(练兵)。
——重心下移,强化全员性“教学比武”。一般概念上的“比武”是“打擂”,经过层层PK后,选拔出入围选手;但是,“教学比武”更重要的目的是形成教师全员参与的评价,重点在于关注备课组(或教研组)“全员比武”的各个环节。
——“教学比武”建议采用“同课比武”方式进行,需要包括比教案、比讲课、比说课,以及比教师参与观课、评课等课堂教学全过程。分别考核其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以及教学观察和教学评价能力,以“比武考核”的组织形式进行评价。
—— 随机评价。“教学比武”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常态,建议与学校考评组“推门听课”式的评价,以及以随机抽查形式的“比教案、比教学反思”等方式相结合,把这些随机评价与“期末比武”的结果按一定的权重,综合为个人“教学比武”的成绩。
——“比常规教学”即“教学练兵”,指的是教师在整个学年(或学期)内,常规教学各个环节的“练兵”,包括:备课(含集体备课)、上课(含公开课)、观课、议课、导学(辅导)、批阅作业、命题、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等内容,并强调凸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评价。有的学校(如宜昌市伍家岗实验小学等),把上述常规教学各环节的“练兵”建立在教师校本研修的载体上,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围绕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新课程实施中的疑难问题,采取行动研究、案例/课例研究、反思叙事、专题研讨等方式,围绕问题解决进行评价,重视集体备课、观课和议课,倡导合作、互助式的教研文化,虽然没有直接着眼于提高教师在某一课“比武”中的成绩,但更能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教学的专业能力,是值得倡导的有效“练兵”模式。
——“教学比武”、“随机评价”和“比常规教学”将构成全员参与“比教学”的基本项目,并分类设计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指标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形成评分细则。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的拟定 全员“比教学”的类型 评价指标的范围 权重(评分)
总结性评价(比武)教学比武
有关“备课”的评价 有关“课堂教学”评价 „„
随机评价
随机抽查教案、推门听课等
过程性评价(练兵)比常规教学
备、教、观、导、议、考、思、研
三、学校应该如何组织“比教学”的全员评价
“比教学”评价活动的组织,实际上是教师职业素质评价机制构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比教学”的评价,强调以“业内同行评价”为核心。学校考评委员会的组成,要以骨干专业教师为主要成分,分别不同学科组织专业委员会评课。对教师上课的评价,特别强调同一学科的教师评价,体现评价的专业性。为了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可以考虑引入若干校外同行教师评课,避免人情干扰。
——评价方式要包括:个人自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对执教课进行自我评价);同行教师互评(通过课堂观察,在议课中对执教者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同行骨干点评(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骨干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指导建议)。需要探索的是如何综合各方意见,最终形成综合性的评价等级(或分数)。
——建议在“教学比武”中,组织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包括: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效果等方面以评价量表方式打分;以组织教学测试(后测)方式,用学生测验成绩作为“教学比武”的验证手段之一。
——建议在“教学比武”中,以组织家长代表进课堂观课的方式,对教师的“比武”进行评课;同时,与“访万家”活动结合,组织家长对教师职业素质进行评价,探索“社会认可评价”的方式。并且按照一定的权重,把不同评价途径(同行教师、班级学生和家长代表)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判。
——“比教学”的结果,建议记录到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中,内容包括:教学比武成绩、比教学常规成绩,以及教学设计(教案或学案)、说课稿、课堂观察表、评价量表、教学反思。教研成果等。它既是当前教师“教学比武”结果评价的依据,又可以呈现教师进步和专业成长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亦可组织单项评优(如最优教案、最优研究成果等),以发现每位教师的闪光点,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比教学”的结果将作为每一教师年终(或期末)考核的“课堂教学能力”方面的评价记录,构成“能力导向”的教师职业素质发展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学校应该如何组织“比教学”的选拔性比武
学校全员性的“比教学”完成后,已经自然形成了“选拔比武”的基础。备课组(或教研组)所有教师“比教学”评价结果的排序,既包括了“教学比武”的成绩,也包括了“比常规教学”的成绩,最优者将自动取得了晋级到学校参加“教学比武”资格。
——将学校组织的“选拔比武”的主要环节,定位为“上课”和“说课”。可以采用集体备课方式,同伴互助,共同研讨,使“比武”的成绩,既反映出个人的教学能力,也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实现“教学比武”既比个人又比团队的目的。
——学校组织的“选拔比武”,建议仍采用“同课比武”方式,但内容和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采取随机选课方式,突现公平性;也可以采取定向选课方式,充分展示教师专业能力的某些层面和要素。既可以是“同课异构”(不同结构的个人教案),综合考察个人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能力;也可以是“多人同课”(集体备课研制的相同教案),重点考察其教学组织能力,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课程的能力。
五、“教学比武”评价的导向性是什么
——无论是“全员比武”还是“选拔比武”,都需要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给这些要素在“教学比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赋予更大的权重。
——建议在教师“全员比武”前,组织开展“什么才是一堂好课”的讨论(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生会学知识;教师基本功扎实、掌握新技能;教学目标达成、课堂高效、常态真实;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得等),从而在评课指标体系设计和评价标准方面达成共识,把“四新”目标中的“新课改、新技能”要求落到实处,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为了凸现“新课程”和“能力”导向,可以探索试验“综合比武”(一般性赛课)和“专项比武”(如:比教学设计能力、比教学评价能力等),以及“专题比武”(如:比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比学案导学式教学等)相结合的“比教学”方式。
——建议将“比武”要求中的“说课”,定位为“课后说课”。除遵循“说课”的一般要求外(说教材、说三维目标、说教学设计、说教学策略等),把“说课”的重点放在“教学反思”上,认真反思本课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反思个人教学基本功的差距,以及专业能力发展中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效果等。
六、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如何组织“比教学”活动
根据学校不同的类型,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尽相同的组织方式。
——规模较大的学校,通常采取“备课组→教研组→学校”三个层次开展“教学比武”;规模较小的学校,也可按照备课组(或教研组)、学校两个层级组织“比武”;或者在全校范围内分批次直接组织全员“比武”。
——规模较小的学校,因同学科教师人数少不易进行“同课比武”的,可采用个人选优课展示,然后组织学校评审组和教师进行评价。
——已经实施了联校办学的农村学校,应该在联校范围内组织同学科教师评价。——农村学校的小学科教师(体、音、美等),以及农村教学点教师的“比教学”,建议在一个区域内采取联校比武的方式进行,以达到同学科教师评价认可的效果。
七、“比教学”主要比哪些内容 “比教学”活动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进行的评价,集中地指向了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每一学校都必须拟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包括总体评价、教学比武、比常规等评分细则。评价标准必须强化指标体系设计中的能力要素。
——“教学比武”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中,不仅要包括对上课优劣状况的判断(如教学目标和教材把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重点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把评价导向实现“高效课堂”;更需要设立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和教学技巧(教学基本功)的评价标准。要研究和探讨究竟设立哪些教学能力评价的指标以及能力评价的方法,使“教学比武”的评价,更进一步地导向于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状况的判断。
——有的学校(如华师大一附中),把“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直接导向了新课程改革,如:设立的一级指标为“情境设置、逻辑建构、问题意识、交流讨论”四个维度,创造性体现了新课程关于“什么是一堂好课”的价值取向,值得借鉴和推广。
——结合课堂教学对教师“新技能”(新的基本功)的要求,需要组织研究: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应该掌握哪些新技能,重点是“教学生会学知识”的“学”的技能,如:“以学定教”的技能、学习指导技能、观察指导技能、阅读指导技能、探究指导技能、讨论指导技能等。根据“比武”的需要,合理选择若干新技能指标进入评课指标体系,拟定评价标准,并给予更大的权重。
——即使是省级比武,今年确定的重点是“比教学基本功”(传统的基本功包括:导入技能、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课堂控制技能、结束技能等),并且以“裸讲”为主。我们有理由相信,省级“比武”的评价也会凸现对教师新技能的要求,增加对新基本功的评价要素。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方面 教学过程与效果
有关教学目标和教材把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指标,重点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
教师专业能力
有关教学设计能力的指标 有关教学组织能力的指标 有关教学评价能力的指标 教师基本功
有关教学技能(基本功)的指标 有关教学新技能的指标
八、“比教学”评价结果如何与教师个人发展挂钩 “比教学”活动是一个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在过程上涉及到教师课堂教学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在实验的基础上,把在活动过程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比教学”活动的制度建设,是整个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和机制的有机组成,也是评价结果与教师个人发展挂钩的前提。
——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比教学”的各种制度,包括常态化全员“比教学”的学校组织管理制度、以评课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为基础的评课制度、教师同行评价制度,学生评教和家长评教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评价制度等。
——需要着重探索的是“比教学”评价结果的应用制度。“比教学”的位次要排序,但它主要是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是教师个人发展的一个方面,还必须与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经历和工作业绩等结合起来,才能与考核、职称评聘等完全挂钩,全面体现出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要求。
——“比教学”评价结果的应用,除了必须在教师全面考核中占有重要的权重外,还可以像一些学校实施的那样,给予综合奖(教学能力奖)或单项奖(教学设计奖、课堂教学奖)等奖励。
——在制定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案时,必须做到公开公正,使全校教师达成共识,评价结果要透明。当然,“竞争”应该是一种“和谐竞争”,“排序”也可以是“末位不淘汰”,通过培训和研修,给后进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九、如何把“比教学”活动引向深入
“比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仅仅走出了第一步。要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等要求,我们必须把“比教学”活动继续引向深入。
——以建立“教师职业规范”为标志,使全体教师明确教师职业生涯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起点”要求。
——以“比教学”为突破口,由点及面,全程贯通、逐步拓展。即:从“教学比武”发展到全程贯通的“比教学”;然后逐步扩大到“比师德”,“比工作”,“比业绩”。
——按照教师职业素质的内涵,从“德”(师德素养)、能(专业能力)、勤(一线实践经历)、绩(教育教学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设计,继续开展评价试验,构建完整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成为考核、绩效考核、评先表彰、职称评定、岗位聘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考核和获得专业成长机会的依据。
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供参考)起点标准 教师职业规范 教师从业基本要求 评价体系 比师德(德)师德素养 专业态度 比能力(能)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育人能力 研究能力 比工作(勤)完成工作量 工作实践经历 比业绩(绩)教育教学工作实绩 评价机制
以能力与业绩为导向 教师同行评价机制 学生评教机制 家长评教机制
——以“访万家”为突破口,逐步建立社会参与制度,完善学生和家长评教制度,加强家校合作制度,建立和健全社区评校制度等。
——探索建立完整的教师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建立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相衔接的评价制度;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
第四篇:教育厅专业评价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教育厅专业评价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莲山
课件教育厅专业评价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评估过程描述:xxxx两个专业,迎接省教育厅的,专业评价工作,从10月16日(学院17日布置工作)到11月3日(共17天时间,封网后,在2014年11月16日(星期天),系主任和专业带头人,又加班一天,行管专业到下午3点,xx专业到过半夜1:30。时间紧,任务重。各位老师都有课,还有mpa评估也在准备材料(后期mpa准备材料也让给本科专业评估),周六、日还有老师上mpa课,同时赶上mpa答辩。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些必须要办的事情,各种事情交织在一起,觉得时间紧,任务中,压力大。
尽管如此,在领导的重视下,大家共同努力下,还是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先进事迹和榜样。
这次专业评价的规律:定量部分要求填写全覆盖,准确,评价分数固定,定性部分是专家主管给分,占总分数的三分之一,需要认真整理材料。因为专家不进校,网上看材料,所以,材料准备的好与坏,支撑材料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专家评价给分。
所以,这次评价的定性材料部分,基本上是,把2013年6月校内评价时的材料全部推翻,重新写,重新准备支撑材料。工作量很大,涉及到的各方面资料,几乎是全员出动,全员参与。包括两个专业的全体老师,工商的陈xx老师,王xx老师,张xx老师等都参与了这次工作。
首先要提及的是,xx专业在启动会议以后,给老师开了会,量化材料整理部分,调用了大量的研究生,定性材料部分,xx老师主动承担下了写作任务。
为了敢写材料,xx老师、系主任于xx老师在这住了四个晚上,一个晚上过半夜1点才回家。
于榕老师,在调动、协调人力、认真细致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原来在家里是负责孩子的学习的,专业评价阶段,还是也老不及管了,正赶上学院的复印机出故障,从家里拿来了打印机,带领学生在这整理材料,日夜奋战,场面很感人。保障专业负责定量统计的沈xx老师很细致,负责定量部分的信息录入和检查,做的很好。还有很多其他的老师,不一一表扬和提及了。
行政管理专业的张韬老师,系主任芦xx老师,在这住了一个晚上,有两个晚上是晚上10点才回家。张韬老师,凭着自己做过教务管理的经验,还有对专业的热爱,敬业精神,在专业评价的定性材料准备上做出了贡献,写的认真,付出辛苦,甘于奉献。
芦xx老师,颈椎还不好,课多,加班加点完成任务,这种奉献精神,担当的勇气,值得表扬。张韬老师,家里水暖管道漏水,上午修完,下午还没有试水,就回到学校,投入工作,二楼很冷,11月2日晚上住了1宿,很感动。当然了,我也陪着在这住了3个晚上,在调配资源的同时,帮助两个专业完成了质量监控部分的7.1,7.2,7.3的定性材料写作部分,感觉到成就感。因为白天调配资源,晚上写,芦xx见着就催要7.3,跟我催的还真是不得不抓奸完成。说明系主任是得力的,负责任的。
孟xx老师,负责行政管理专业的定性材料审查,看着这些写的定性材料后,觉得很兴奋,11月1日,2日认认真真地做了修改,连逗号句号都修改了,一方面做事认真,一方面对于写出的定性材料,还是感觉下了功夫,感觉满意。孟老师到晚上8点才走。
11月1日(周六),怕工作完不了,通过翠艳给大家打的电话,两个专业的老师几乎都到了,让我很感动。行政管理专业的老师,郭xx老师正赶上孩子感冒住院,但是仍然坚持来了,还有xx,那天晚上都是快到10点才走的。
还有值得提及的是,陈xx老师主动提出来,有什么需要帮助的,10月31日,11月1日两天,来学校,给提供营销专业评价时候,支撑材料包,各种材料,在这整整2天的时间,帮助从学院的角度,核查系统材料的输入,需要完善的地方,让我也很感动,年岁大了,一直坐整整1天后,感觉体力不支,很晚才走。
还有很多感人的事,就不一一例举了。当然,这里也有往后退的老师,因为家里的事多,特殊缘故,学院也表示理解。
两位系主任于xx老师,芦xx老师付出是巨大的,在这里提出表扬,不展开。看到系主任这么努力,担当;看到专业带头人这么努力,看到全体老师这么努力,我觉得管理学院有希望,付出和奉献值!有意义!
还有一个特点,本科生中有一些优秀的学生。这次评估,尤其是行管录入部分,由行政管理专业大三的杨帅承担下来,云盘数据上传的部分由学生会主席曲涛承担下来,任务都完成的非常好。还有公共管理大二的武琪茗、王博文、刘xx(共管大二)、施xx(公管大二)、王xx(公管大二)等同学,给予表扬。他们中的一部分,晚上也住在了楼里。没有他们,任务很难完成。
xx老师、于xx老师,这次动员了保障专业的研究生,研
一、研二几乎全员参与,研究生的潜力挖掘的好,调配的好,为研究生参与应急任务,趟出了一条路子。
这次专业评价,涉及到了方方面面,评价五个优秀在校生部分,评价十个优秀校友部分,统计学生各种获奖部分,我们把行政管理专业的任务给了xx,保障部分给了xx,他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涉及到,图书馆的丁xx查论文他引次数,xx通知给位老师,周xx、谢xx等都作出了贡献。
总结:迎评工作,顺利完成,取决于三个方面:
第一、领导重视与支持(组织活动上的支持、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经费上的支持);
10月16日上午,学校开动员会。学院10月17日下午启动了评价工
作。但是,张院长、索书记都参加了启动会议,学院高度重视。尤其张院长,10月26日(周日)教务处来指导工作时,也从家里赶来,参加会议,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出差的突出,发来短信,询问情况,并提出老师们真是太辛苦了,给大家买些水果,表示关心慰问。在实习基地申请上,打印机硒鼓等购置上都给予支持。支持力度很大。对于老师们周末加班,5点以后加班,晚上住在楼里的,也表示给予一些适当的补助,表示学院领导班子重视这次专业评估事情。最后,那两天,老师啊,因为过度疲劳,都不想吃饭,给大家订餐满宝混沌,肯德基的早餐。xx,于xx半感冒,咳诉,让周xx给买了些白梨,压一压。表示关心吧!
第二、组织与管理方面,吸取了2013年下半年人力资源专业评价的准备材料的经验。任务分工明确,组织与后期支持到位,时间安排上有序(原定10月28日完成任务,打了提前量,所以28日没能完成,就及时在周六,让老师全部过来加了班),过程管理上及时调整与控制;两个系的老师都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集体努力,在这里要感谢大家!
第三、收获:①强化了专业意识;明确了专业建设思路;②凝聚了教师队伍,团队意识增强;③系主任于榕老师,芦刚老师敢于担当,敢于奉献,尽职尽责,都很优秀;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专业评估,我们的实践基地建设已经突破20个。要感谢两位系主任做出的努力,感谢相关的老师(xx,xx老师等)动用社会资源,鼎力支持。⑤评估工作收业内高人的指点,会走一些捷径。教务处刘xx处长,10月26日来了以后,提到国际化人才培养定性材料的写作方法,尽管没有国际商学院那样的明显的做法,但是还是有些技巧。可能对mpa评估也是一个借鉴。让教务处陈瑞浮老师,从大学外语部要了一些材料,又搜集了一些其他材料,避免这一项得0分。还有,可以借用外部资源。经过协调,保障专业又填了许铁老师;行管专业,应系主任芦刚的要求,又填写了鲍明老师(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加分的),夏敏校长(用博士学历),博士学历超过师资队伍的60%,会得满分的。
第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1,通过专业评价,根据专业评价的指标体系,去衡量我们目前的专业状态,一个最明显的感觉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肯定是不行的。本科专业是教师的生命线,从长远的视角打算:老师们除了按部就班的讲自己的几门课以外,要积极投入一部分精力,搞好专业建设:要关注教改项目,教研论文的发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积累和申报,大创项目的指导,教学团队的组成,对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实践课教学的重视。
2、根据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发现了很多“短板”。例如,根据专业评价,发现:两个专业的教研论文不多,教材不多(要有长期的建设思路),学生除了为了获得学位发表的论文以外,为从事科研而发表的论文不多。高端的“国字号”的各种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精品资源共享课没有。目前,能够天上表的一些项目,数量还是太少。需要积极投入,根据专业评价的得分情况,补足短板。尤其是,精品资源
共享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些东西是决定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还要进一步培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第五、下一步的工作。
1.教师要搞好自我管理。搞好常规教学和个人教学档案的管理和相关资料的积累。每一门教师要有自己的品牌拿手课。要长时间建设,投入精力建设,不断地完善个人的教学档案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各门课程的教案、学生的作业的备案和存留、授课用的ppt文档,平时学生考核记录材料,平时的课程教学资料积累、实践课等教学资料的积累。这些资料完善了以后,不管有什么专业评价,都随时可以从自己的教学档案库中,调出资料,不用花太多实践,就能提交相关材料,形成资料积累的有序化、常态化。
2.发挥系主任作何用,以系为单位积累教学材料。系主任是各专业的行政负责人。要注意平时本专业材料的积累,可以建立档案或移动硬盘。平时注意积累本专业具有价值的资料:实践课程的活动、各种具有意义的教学资料痕迹,照片,视频资料,集体教研活动资料、相关课堂教学改革文档、实习基地签约协议等。有专业评价的事宜的时候,大部分都不用到别的地方取,只要稍加补充,就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资源库。
3.院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关于院级活动、质量管理、听课检查、教改资料备案、小学期各种活动、专业建设档案、教师各种荣誉证书、取得成绩的材料的存档等。学院每学年整理一次相关教学材料,每学期征集一次各种荣誉证书,成果等材料,经过扫描或复印后,予以存
档。以准备各种检查评价的需要。形成科学的管理。
4.由系主任负责专业系统库的建设、完善和管理。目前有三个专业,每个专业的本科教学数据库,都是定期更新与维护。更新维护的任务由系主任来负责。涉及到教师的信息填报、成果更新、定性材料的定期完善,不断地更新、维护和补充,形成习惯以后,将来的专业评价,绝大部分是来自于专业数据库,直接提出数据,用不着教师花大力气现准备各种材料。形成良性循环。
5.学院的专业建设工作要稳步推进。随着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成为各教学单位的生命线,专业搞不好,就有被淘汰的危机。在挑战和危机共存的今天。学院教师不能图暂时的安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式样的生存。尽管本着“不折腾的”原则管理教学。但是,要稳步推进专业建设:这包括逐步推进的:基础课要实施题库制度,实施教考分离;实施多元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推进教改项目或教改论文的数量;推进教学编写的建设;推进网络教学建设;培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孵化各级教学成果;抓各级大创项目;抓学生的科研活动等等,陆续推出一些专业建设举措。
让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把管理学院的专业建设搞好。最后要说的是,这次专业评价,老师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学院从方方面面也尽力了。专业建设是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昔的事,专业评价和排名到什么程度,也认可。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做的工作,都做到了,期待后期建设还要做些事情。
莲山 课件
第五篇:海南省教育厅
海 南 省 教 育 厅
文 件 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
------------
关于做好2008年全省各教师
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聘任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教育(教科)局、人事劳动保障局,省农垦总局教育局,洋浦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厅直属各单位(学校),有关单位:
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起社会公认的人才评价体系,根据中央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教育系统的实际,现就做好2008年全省各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聘任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新修订的评审条件
2006年以来我省重新修订高校、中专、中小学教师系列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并在评审工作中已全面执行。通过修订条件,提高了评价标准,完善了评价办法,较好地体现重水平能
琼教师„2008‟28号 力、重业绩成果导向的作用。各单位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做好政策宣传,明确评审条件,把握申报标准,为教师申报评审积极创造条件。
高校教师系列评审执行琼人劳保专„2006‟36 号文件,中专教师系列评审执行琼人劳保专„2007‟15 号文件,中小学教师系列评审执行琼人劳保专„2007‟14号文件。
二、继续推进“评聘分开”
2008 年教师系列职称评聘工作,除了中小学教师系列外,其他系列均实行评聘分开。今年中小学教师系列在原有开展“评聘分开”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要扩大改革的范围,增加中小学试点学校,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进,为我省中小学教师系列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评聘分开”工作做好准备。已实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市县,要创造条件全面推行“评聘分开”工作。
已实行评聘分开的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自己现有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对照我省各系列新修订的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自主申报评定一个或多个专业技术资格。
三、加强申报预审工作,规范申报材料制作
近年来,我省调整了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强调了量化评审,并从2005年起,教师系列执行新的申报材料制作标准。为了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完整、规范,今年申报材料要按此标准进行规范,因个人材料不齐全影响评审结果的,责任由个人承担。从 2008年起,申报材料册只需上报一份。
申报人要实事求是地填写申报材料和提供各种证明材料,在— 2 — 《海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本人专业技术工作述评”栏的最后填写承诺语:“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证件不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
学校要对申报人拟上报的所有申报材料在本单位公示七个工作日,对材料真实、群众无异议的,予以上报;对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进行调查核实,调查结果不影响其申报的,方可上报。在《海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基层公示结果”栏中,应注明“经公示(公示日期为××年××月××日至××日),材料真实,同意上报”。同时学校必须做好申报人申报材料真实性的鉴定工作,市县(单位)和学校要组织专人切实做好送审材料的预审工作。今年凡因不预审或预审有误而引发的后果,一律由送审单位负责,具体经办人要承担主要责任。
四、继续加大对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的评估力度
结合教师职业特点,积极探索科学化、多样化的评审办法。根据琼人劳保„2004‟186 号文关于要“设计出具有本职业特点、符合实际的评审方案,实行量化评审”的要求,教师的职称评审,重点应放在如何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的考核评估上。推荐申报阶段,学校必须认真做好申报人的课堂教学评估工作,达不到标准者一票否决;评审阶段,评委会必须根据答辩、说课成绩,认真评判申报人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达到规定标准者,方可进行表决。
— 3 — 高校、中专教师系列的评审继续加强对申报人的面试答辩工作,主要了解申报人掌握本专业知识及业绩成果情况,在表决前进行。
要巩固中小学教师系列的说课考试改革成果,不断完善对申报人的教育教学能力考试工作(即笔试和说课答辩)。中小学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教师的说课评估考试由省教育厅组织。
五、做好中小学教师在农村任教或支教人员的登记确认工作 根据国家及省的有关文件规定,我省县城以上学校评聘中学高级和小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必须有一年以上时间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支教)的经历。各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分期分批,做好支教工作。鼓励县城以上民办学校参与支教工作。已经参加支教工作的教师,要做好确认登记工作,按琼教师„2006‟ 20号文件要求,填写《海南省城镇学校教师支教人员考核登记表》或《海南省城镇学校教师兼职支教人员工作量登记表》,兼职支教人员的工作量要具体到每一节课时的具体内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认定其工作量;已有农村学校工作一年以上经历的,要填写《海南省城镇学校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情况登记表》。支教材料要求各校长亲自把关负责,材料不实,弄虚作假的经核实后对当事人和相关校长通报批评。
六、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工作
— 4 —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教师要努力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每年参加培训所取得学分必须达到 10 学分以上方可申报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参加职称评审的教师必须提供《海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手册》。
七、关于申报材料中论文的有关要求
(一)坚决打击非法报刊。对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4年以来分4批取缔的169种非法报刊,在我省各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中予以坚决打击。今年报送的论文材料,经核实属于上述非法报刊之列的,其申报材料实行一票否决,请申报人及所在学校上报材料前认真核查。
(二)从今年起试行对提交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专著材料实行上网检索
1、为了进一步匡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提高我省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鉴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已经建成,客观上已经具备条件,决定从2008年起,对高校教师系列评审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申报者提供的学术刊物和学术著作实行网上检索、验证,以查证真伪。在上报材料时将学术刊物、著作与网上检索页一同附上,并加盖学校人事(职称)部门公章。从2009年起未经网上检索、验证,又没有充分的材料证明其真实性的,不予受理。各单位对查出冒名、抄袭、剽窃他人学术论文、著作的,要按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和三年内不准申报评审等处理,对不进行网上检索后被发现弄虚作假的,要追究学校和主办工作人员的责任。
— 5 — 中专教师系列、中学教师系列、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参照执行。
2、检索方法和步骤
(1)学术期刊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库基本囊括了我国近百年来6000多种学术期刊的每篇文章全文、引文目录、作者简介,全部可以查询。可登陆“中国知网”(www.xiexiebang.com)的样式,以市县为单位,统一印制,材料规格以表格上要求为准,确保规范。
(六)关于充分利用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复查结果的问题 2005年省教育厅对全省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进行了一次全面复查并重新核发了证书。今年申报各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律提交全面进行复查核准核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七)进一步调整补充教师系列备选专家评委库(具体文件另发)。
(八)各市县教育(教科)局要将本市县城学校、在乡镇的完全中学、直属学校名称和本市县纯少数民族乡镇名称,列表加盖行政公章在上报评审材料时送交省教育厅职改办。
二○○八年六月三日
主题词:教育
教师
职称
评聘
通知
抄送:有关厅,局,办。
海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8年6月3日印发
校对:王奋 打印:蔡秋梅(共印1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