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责备和抱怨用语小结
责备和抱怨用语小结
在对方做错了事或者没有能够做好某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去责备或者抱怨。值得注意的是,语气要委婉。当我们受到别人的责备或者抱怨时,我们也要表示歉意。
[典型表达] He is to blame.他应负责任。She blamed him for the traffic accident.她为交通事故责备他。He shouldn’t have done it.他本不该干那件事的。
Why can’t you do something about it? 你为何不能为那件事出点力?
—He couldn’t find the place.他找不到那个地方。
—You told him how to get there, but perhaps you should have drawn a map.你告诉了他如何去,但是也许你本应画张地图。
[案例探究] —I was really anxious about you.You shouldn’t have left without a word.—________ A.Why not? B.Really?
C.I don’t know.D.I’m terribly sorry.答案与解析: D。做了错事理应表示歉意。
[巩固练习] 1.—You shouldn’t have chosen that kind of book for me.—_______ A.Oh, don’t complain about a gift.B.Sorry.I’ll give you a better one next time.C.What’s wrong with you? D.What can I do for you?
2.—How could you say that?
—_______ I didn’t mean to hurt you.A.Excuse me.B.I won’t regret.C.I’m really sorry.D.That’s all right.3.—Everyone blames Dick for breaking the window.—_______ He was busy doing his homework then.A.It’s unfair.B.He is to blame.C.Why not? D.Not surprising.Key: 1-3 BCA
第二篇:初中英语课堂用语小结
初中英语课堂用语小结
Class begins.上课。
Please turn to Page 12.请翻开书到12页。
We’re going to have a new lesson today.今天我们要上新课。First let’s have a revision.首先我们复习一下。
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你们有问题吗?
Let me see.让我看看/想想。
Raise your hands, please.请举手。
Hands down.把手放下。
Read after me/Follow me.跟我读。
Listen to me, please.请听我说。
Look at the blackboard/screen, please.请看黑板/屏幕。Who wants to try? 谁想试一试?
Terrific!/ Wonderful!/ Excellent!很棒!
Can you follow me? 能跟上吗?
Do you understand? 你听懂了吗?
Don’t be nervous.不要紧张。
Any volunteers? 谁自愿回答?
Take it easy.请放心/别紧张。
Be brave / active, please.请勇敢/主动些。
Who wants to try? 谁来试试?
Let’s play a game.让我们玩个游戏。
Take notes, please.请作笔记。
Are you clear? 明白了吗?
Are you ready? 准备好了吗?
Yes.You’re right.对,你对了。
That’s all for today.今天就到这
We stop here for today.今天就到这。
Class is over.Thank you, class.下课。谢谢!
Good-bye./ See you tomorrow.再见/明天
一开始学生可能听不懂,开始的时候讲完英语后可以给他们说出汉意,然后再慢慢只说英语,去掉汉译,如此循序渐进,学生听得多了,慢慢就会掌握那些课堂用语了。老师应尽量在课堂上多说英语,学生一开始听不懂没关系,重要的是给他们塑造一种英语氛围!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所以尽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第三篇:责备孩子有学问读后感
今晚,我们一家三口又来到了文化宫广场。今日,微风徐徐,空气清新,让人心情格外轻松。
昨天,孩子一直在练侧手翻,而且在花坛周边15公分宽的石栏上也打成了。当时我真以为孩子不敢在石栏处翻,没想到,儿子一下就打过去了。当时,他爸爸说:“你只要克服了自己,就一定没问题。”今日,再在同一个地方,儿子却怎么也打不过去了,他害怕了。越练越怕,越怕还越练,看得我有些心惊。我就让孩子在平地上练,他能在地缝处直线打侧手翻,在15公分宽的石栏上却打不成,一打身子就歪。我远远地看着,儿子跟爸爸杠上了。
儿子一时克服不了自己担心掉下来的心理,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僵硬了。为了让他放松一点,我让他洗手跟小朋友们一起吃点葡萄,他想吃却放不下架子,一个人别着劲在一边僵化地站着。我一下子发火了,训他:“那么别干什么,没练成侧手翻就什么都不做了吗?”他听了,委屈地坐在石栏上,其实我一开口就后悔了,当着别人的面训他让他多难看呀。他虽然洗了手,但是没有吃葡萄,自己一个人骑车到广场上转游去了。
时间不早了,我们一家三口郁闷地回到家里。放水让儿子洗澡,本来轻松的心情,现在却沉重了。到底该怎么对待孩子呢?
看看博文吧,今日特别推荐《责备孩子有学问……》,我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文中提到北京师范大学医学教授曲黎敏讲的关于孩子教育的 “七不责“的原则,让我的心慢慢进入反思状态。其实,孩子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们的本意是想让他克服心理障碍,由于操之过急的思想,让孩子受了更大的委屈,当众训斥,只能让孩子更没有信心。我就触犯了“当众不责,愧悔不责”这两条。看看那七条:当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生活中我基本上都犯过,甚至明知故犯,因为遇到孩子问题就失控了,我真是个太不称职的妈妈。老以为大声的训斥会镇住孩子,却深深地伤害了他。现在,每每遇到一些让我困惑的事情,我就会到校信通博客里寻找答案,看看别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经常和一些孩子家长交流教育问题,交流遇到的困难,交流解决的办法。
儿子其实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我知道我性情急躁,对他过于严厉。他洗完澡就睡觉了,没跟我和他爸爸道晚安,我真的伤着他了。育儿“七不责”原则,将伴随我一生,我会好好用心地对待儿子。儿子,妈妈会改的,原谅妈妈,妈妈爱你!
第四篇:常用逻辑用语小结第1课时
常用逻辑用语小结(第1课时)
张园园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解析
本次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选修2-1》第28页,常用逻辑用语小结.这是学完第一章内容后的一节小结课,“命题”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全章的始终.本章由四个板块构成,首先介绍了“若p则q”形式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归纳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若p则q”形式命题真假性的讨论,认识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规定了由逻辑联结词联结的复合命题的真假法则;介绍了两种特殊的命题: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在判断命题的真假性方面,可以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真假性相同,互为否定的两个命题真假性相反的结论,采用正难则反的策略,利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在学习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等概念时可以类比集合、联系开关电路等帮助理解.因此,数学思想的教学也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变题串通全章四个板块的知识要点,掌握联知编网的小结方法,体会类比联系的学习方法以及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2.教学目标设置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正确地使用逻辑用语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是进行思考、交流,还是从事各项工作,都需要正确地使用逻辑用语表达自己的思维.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利用这些逻辑用语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本节课作为章节小结课,力图通过回顾、梳理本章的知识点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探究,帮助学生回顾、再现、反思、梳理本章的知识点,加深并巩固对本章的各个概念的理解,掌握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建构本章知识网络图,系统地认识本章内容,完成新的知识建构,提高整合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个命题的分层探究,学生能将特称命题、全称命题、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等知识要点有机地联系起来,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结合对问题的变式探究,学生会用命题的否定、补集的思想和逆否命题处理正难则反的问题,会利用集合的观点和类比开关电路理解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以及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3)学生会采用变题抽知的方式梳理本章的知识点,会利用联知编网的方法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框图,能系统地列出本章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的特点.
3.学生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完新课后,已对本章的知识点有了大致的理解,但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还比较模糊、头脑中欠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高二学生对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不能很熟练的应用.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变题串通和探中抽知的方式把常用逻辑用语的知识点系统化,并有效建构本章知识结构图和思维导向库.
4.教学策略分析
小结课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全面系统地回顾,归纳概括本章主要知识,提炼主要数学思想方法,进而理清知识脉络,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澄清疑点、突破难点、升华认知、提升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本节课采用“变题串通式”的教学设计,实施“趣味情境—问题探究—探中抽知—分段呈现—动态生成—有效建构”的教学策略,即通过对一个命题变式、分层探究的形式,将本章主要知识、思想方法有效串通起来,其特点是线条清晰、整体性强.
作为章末小结课,教学容量大,要求学生参与度高,需采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流程:
故事烘托提升小结品位变题串通促进认知深化联知编网实现有效建构珠联璧合升华认知情感5.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故事烘托,提升小结品位】
(一)故事烘托——巧扣柴扉门自开
通过故事烘托,以打破小结课单调乏味的知识罗列和例题讲解,激活小结课的育人功能,提升小结课的教学品位.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国会,有些激动,他说:“国会议员中有人是混蛋”.一些议员知道后,纷纷给他打电话说自己不是混蛋,并且组织起来游行示威,让马克•吐温道歉,马克•吐温其实也不想闹别扭,于是决定道歉,他在广播里说:“我曾经说过,国会议员中有人是混蛋,我现在道歉,国会议员中有人不是混蛋.”
【设计意图】此环节这样设计的直接作用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了本节课要研究的命题,但更深层次的用意是让学生认识到用数学符号去代表生活中的人或事,就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了,说明数学从生活中来以及学习逻辑用语的必要性.【环节二:变题串通,促进认知深化】
(二)问题探究——一石激起千层浪
从故事中抽象出特称命题xA,x0,利用变式提出问题(它是引发后面问题探究的源头,简称为“源问题”),自然联系到对“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小结.源问题:若x1,2,使得xc0成立,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学生探究后可以得到c2,从而得到一个“若p则q”形式的命题: 原命题:若x1,2,xc0,则c2.【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求解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复习了特称命题与全称命题的形式及它们互为否定的关系;二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的思想;三是得到一个“若p则q”形式的命题,从而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四种命题及其关系.(三)拓展探究——抽丝剥茧获真知
从原命题出发,通过如下问题进行拓展探究,自然过渡到对“命题及其关系”的小结.问题1: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形式如何? 问题2:这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问题3:它们在真假性方面有什么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块内容的设计理念为:单元小结课应将知识、方法和思想融入问题情境之中,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加以归纳总结.(四)自主探究——曲径通幽引深思
从原命题为真命题出发,通过如下问题,采用类比探究、开放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自然过渡到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小结.问题4:原命题为真命题说明若p则q成立,也就是说,由p可以推出q,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说明若q则p成立,也就是说,由q可以推出p,称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综上得:p与q互为充要条件,你能类比地分析出其它几种情形吗?
问题5:如何从命题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开放探究】在类比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如下开放性问题进一步探究.问题6:如何改变q中c的范围,使得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问题7:如何改变q中c的范围,使得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类比探究】在开放探究的基础上,通过类比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一步探究.问题8:如何从集合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设计意图】以上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命题的角度、集合的角度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合作探究】分小组开展一个活动:设计电路图来表示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其中p对应:开关A闭合,q对应:灯泡B亮.材料:灯泡B、一个电源、包括A在内的最多三个开关、导线若干.(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电路图画在白板上,在全班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数学问题;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五)变式探究——登高望远好风景
再次从原命题出发,通过如下问题进行变式探究,自然过渡到对“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的小结.问题9:变换原命题可得到命题q:x[0,1],xc0,那么当q为真时,实数c的取值范围又是怎样的呢?
命题p:x1,2,xc0,它为真命题时,c2.命题q:x0,1,xc0,它为真命题时,c1.若pq为假,pq为真,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c1或c2.问题10:pq,pq可以分别和以上四个电路图中的哪个电路图对应?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用以复习pq,pq的真假法则,和电路图对应从而进一步体会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环节三:联知编网,实现有效建构】
(六)联知编网——碧玉妆成一树高
通过对以上“变题串通”和“探中抽知”过程的回顾,让学生养成独立“理知识线、画结构树、列线路图、建方法库”的小结习惯.问题11: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运用了本章所学的哪些数学知识或技能方法? 问题12:你能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概括本章主要知识,提炼主要数学思想方法,进而理清知识脉络,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课外作业:
1.教材30面:复习参考题A组 1.3.4.6;
2.写篇小论文:举生活中与本章知识有关系的例子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进一步内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弄清知识和方法上的易混点、易错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环节四:珠联璧合,升华认知情感】
(七)珠联璧合——五彩乐曲奏华章
用本章的关键词写成一段立志文字,用诗朗诵的形式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如果人生只有一种选择,那会毫无趣味,正是因为存在多种可能,每个人才能有不同的生命姿态.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准坐标,只有敢于挑战自己,才能书写生命传奇.或精彩,或平凡,不蹉跎岁月,且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设计意图】这样的结尾人文气息浓郁,情感得到升华,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同时和本节课的开头首尾呼应,说明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了生活中,让人回味无穷.二、课后反思
为了摆脱传统的单元小结课面面俱到式的题型演练以及一招一式的技巧模仿,而将本章看似庞杂零碎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有机串联起来,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的认知深化,从本节课所经历的预设与生成的过程来看,有如下可取之处:
采用了变题串通式的小结方式.即通过对一个典型问题及其若干个变式的探究,再现本 单元主要知识方法、形成知识网络,其特点是能有效调动学生,便于问题的拓展与延伸,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梳理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本节课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引入命题,进行变式与分层探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能将本章的知识要点有机地联系起来,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中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以及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并会利用联知编网的方法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框图,能系统地列出本章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的特点.同时为了提升小结的效率,在本章的大框架上做了调整,通过几次试讲,发现将“特称命题和全称命题”调到最前面,整个流程是最为顺畅的.展现了课堂多样化的结构形态.好的教学设计要靠形式多样的课堂结构加以呈现,尤其是要让小结课散发出生动性、互动性、有效性和人文性的气息.本节课针对小结课的特点,一是运用了多种活动形式,如独立思考问题,同桌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活动等,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改变了以往小结课堂沉闷的气氛,使小结课变得生动有趣;二是设计了分层探究方式,如从问题探究到拓展探究,以“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小结为例,学生从命题的角度类比探究其它情况、采用开放探究类比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再通过合作探究联系开关电路来进一步理解概念,让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对比联想、类比转化等一系列活动过程,探究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使小结成为思维活动的有效课堂;三是营造了人文关怀氛围,如教师面带微笑,用各种语言鼓励学生,“很好”、“不错”、“你表达的很准确”、“你描述的很清楚”、“你的反应很敏捷”等,使小结教学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突破了小结课的开头与结尾的现状.主要体现在趣味故事烘托式的开头和励志散文朗诵式的结尾上.开头利用图文并茂式的谐音趣闻讲述马克•吐温的故事,引入本节课要分层探究的特称命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沟通日常生活中的逻辑用语和数理逻辑的联系与区别.结尾利用朗诵明文暗理的励志散文链接本章的核心概念与关键的数学符号语言,既蕴含着人生哲理名言,又隐含了数理逻辑语言,使数学的人文精神与理性思维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因此,激趣式的开头和抒情性的结尾,无疑激活小结课的育人功能,提升小结课的教学品位.当然,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特别是对小结课的大胆尝试后,感觉本节课还有如下值得改进之处:
一是本节作为本章小结的第一课时,其教学重心放在了串通知识结构上,因此,对本章的易错点、易混点没能做出设计分析,需要在后续小结中适当加强;
二是如何使“变题串通式”的小结方式更加同步、自然、有效地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和思维导向库,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改进和探索的问题.三、教学点评
本节课最新颖之处是打破了常规单元小结课的格局,从实际情境引入,巧妙引发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变式递进探究,将学生对本章知识和方法的认识层层深入,采用“趣味情境—问题探究—探中抽知—分段呈现—动态生成—有效建构”的教学流程,既较好地兼顾了全章认知结构的形成和知识要点的梳理,又突出体现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整个设计“一线串珠”,新颖独到,既体现数学知识在探究过程中的自然生成过程,又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吻合,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有如下特色:
1.质疑激趣,精心创设新颖别致的问题情境
古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在疑.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在小结复习课中尝试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背景,从中发现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并在主动质疑中巧妙生成本节课要重点探究的问题,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领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又体现了学以致用,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变题串通,自然生成层次分明的探究环节
本节课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变式引申,自然生成四个方面的探究问题,问题引发一线串珠,设计独特.所有探究问题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由浅入深,所设计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过程的发问,都力求做到“把问题定位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引申、变化,引起学生新的认知冲突,将对问题的讨论层层引向深入,重点突出、分析到位,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不断深化,同时通过问题解决,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科学性、批判性等良好品质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教师在对教材内容深层次的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精加工”,变换了知识呈现的顺序,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重新整合,不仅能完成预定教学目标,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3.探中抽知,知识在动态变化中实现主动构建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所有知识的呈现都是在探究中生成,这样的教学方式合理、高效,符合新课程理念.所设计的问题强调了基础性、探究性、层次性.这种“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上不再是简单的“师传生受”,而是让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的建构,实现了教师主导下的主体建构.4.协作小结,思维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有效发展
善于通过协商进行合作学习.协商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学生主体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学生最明智的选择和立足社会必需的本领,也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采用提问、学生自主讨论、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合作学习.教 7 学中教师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与交流、讨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与能力的效率无疑得到明显提高.说明学生必须善于探索、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协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这节课还能充分显示出“多媒体课件”与探究合作式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的教学优势.借助于电脑多媒体课件,全体学生参与空间增大,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自悟、自练、自查,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第五篇:《夸奖和责备的力量》读书心得
《夸奖和责备的力量》读书心得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已进入年末的十二月,我来到的一学期的工作也临近总复习。去年此时我还在中学的教室和一群将要参加统考的学生们讨论着今年可能考什么题材,而今年就转换成在小学教室中和一群小学生讲数学题。转变很大,一开始适应起来觉得很别扭,不懂应该如何和小学生交流,许多老教师也给我提了很多的意见,但是实践起来还是觉得很困难,无法“蹲下来”和孩子交流。经常上课时,看到有学生不听课,我便发一通脾气,久而久之,学生们竟然对我“敬而远之”。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不该把对待成年人的语气和行为来对待一个孩子。就在这时我看到了一本书韩国尚真儿老师的《夸奖和责备的力量》,更让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用一句话培养出众的孩子!
我们知道孩子们都希望得到各方面的认可,而被认可的方式一般都是家长和老师的夸奖。我们不仅要把把夸奖放在结果的满意度上,还要要放到孩子为取得这样的成果做的努力和孩子自己感觉到的喜悦、自豪的心情上。对此,书中也介绍了一下七种夸奖法则:
把夸奖的焦点放在孩子身上;夸奖孩子的努力;夸奖要适当;夸奖过程而不是结果;不要夸奖凡事都忍耐的孩子;夸奖孩子的孩子气;避免之夸奖孩子的某一优点。
我想,这七种法则不仅可以用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用在学校教育中。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些法则对学生做适当的评价。例如面对成绩很好的学生,我们完全可以夸奖他的努力和认真而不是聪明,这样他才会继续努力学习,并且不会有负担。而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我们则应该让他们知道其实是方法的问题才导致这样的结果,而不是自己不够聪明,这样他才会有信心学习好的方法,继续努力。总之,面对未来充满了未知数的孩子们,只有采用合适的夸奖,才会让他们不断地进步。
其次,对孩子的责备也需要技巧。作为孩子,他们总会不断地犯错误,并且在错误中成长。孩子只要一犯错误就受到批评的话,他们会产生反感。夸奖和责备保持均衡的时候才会发挥最大的效率。孩子失误时一味地责骂、惩罚的话,孩子不认为自己有错误,反而会抱怨别人、怪罪别人。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
道自己做的事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可以让他们做一些错事,然后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在责备时,还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针对事情来说,不要对孩子有人身攻击,更不要给孩子烙上“坏孩子”的印记。
只有正确的教育,孩子才会更好地成长。孩子们也是会有情绪,会生气、会伤心,他们不是大人的附属品,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他们的内心仍然还很脆弱,所以我们在教育他们的同时,也要换位思考,无论是夸奖还是责备,都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并且要因人而异。只有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会起到正面的做用。虽然,教育孩子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通过读这本书,我感受到只要用对方法,就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