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显微镜实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生物显微镜演示装置使用说明
一、实验使用方法
1、安装好一起的驱动及观察软件(见光盘使用说明)
2、将显微镜放在平整的台面上,调节镜筒的倾斜角度,使观察最为方便。
3、打开显微镜照明灯(或调节显微镜反光镜角度),使观察者通过目镜能看到较明亮的背景光线。
4、放入生物切片。先选择低倍物镜进行观察,调节显微镜的调焦旋钮,使观察到的生物切片图像基本清晰。然后再转换成您所需要倍数的物镜,调节焦距以获得图像最为清晰。
5、取下目镜,将生物显微演示装置的细筒部插入目镜的原来位置。插上电脑连线,打开软件,设置好各项参数。此时显示设备上将显示切片上的图像,即可再现切片放大后的图像。
6、再次调节显微镜微调旋钮,使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最清晰(当外界光线太强时可通过调节反光镜或调节显微镜下部透光孔以调整到合适的亮度。)
7、微转动显微镜工作台上纵,横向移动尺旋钮,切片就作前后,左右微量移动,使切片上所需要的组织位于视野中心,这时在屏幕上显示出您所需要展示部分的组织图像。
二、注意事项
1、每次使用完本仪器时应将镜头前端保护盖盖好,以防止前端镜片划伤,影响使用效果。
2、请在关闭应用软件后再从电脑USB接口拔下本仪器USB插头。
3、本装置为免驱动装置,如使用ACAMP软件可直接运行本装置的,可不进行软件安装,直接使用即可,电脑系统关系分辨率设置范围在1280*1024~1280*960进行配置,部分系统可进行至1600*1200及以上分辨率扩展显示。
4、仪器应放置于干燥通风处。
第二篇:七年级生物显微镜课件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
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本主题又包括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等两个二级主题。前面第一单元介绍了生物和生物圈,学生对生物圈等生物入门知识已有所了解。本单元逐渐深入生物的微观结构进行学习。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对学生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的基础知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三)教学对象
初一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于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兴趣。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去操作、观察和思考,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目镜、物镜各配备两个不同倍数的)、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上”字的不透明纸、永久玻片)、擦镜纸、显微镜操作步骤的视频、课前培训每组组长,以便课上帮助老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并结合导学案,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
(五)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操作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比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显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得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并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2、教学设计思路
二、教学反思
在《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节课中,大部分初中生第一次接触生物仪器,很多学生都充满了好奇;只有认真掌握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后,才能为今后做实验打下基础。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有许多规范和要求,如果讲解过于详细,他们会觉得找不到重点,但讲得太简单,学生则掌握不到要点与考点。所以,我认为在讲清要点的同时,应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和尝试,在动手实验中去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对较为直观、简单的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这节课对“显微镜结构”的学习,我采取的方法是:
1、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初步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2、教师引导全班同时观察手中的显微镜,竞赛说出结构的名称,顺带着分析其作用。
用最短的时间将这部分内容处理完,主要给学生建立一种直观上对显微镜的认识。而对“显微镜的使用”这一教学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学习,我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加强学习:
1、分步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认真观看显微镜操作步骤的演示视频;
2、学生两人为一组,自己动手操作显微镜,同组之间的同学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互相讨论和学习,从而加强学生的印象;
3、讲与练结合,强调重点,通过思考题和小结部分,再一次强调使用显微镜中的注意事项;
4、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找出视频中该学生的错误操作,从而达到强调的作用。
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认识清楚显微镜的结构,并且学会操作显微镜,在有效的时间内保证一定的学习效果。
第三篇:初三中考生物显微镜专题(选择题)
1、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与物像明暗程度无关的是 A.反光镜 B.光圈 C.镜头 D.通光孔
2、将一透明纸片书写“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⑴视野内看到的将是
A.b B.d C.q D.p ⑵若观察到的图像在视野的右上方,要将其移动到视野的中间,移动方向应该是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3、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应养成两眼睁开,右眼通过目镜观察的习惯 B.取用显微镜时,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C.观察的基本程序是对光→放置标本→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物镜接近装片→逆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看到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移动装片进行观察
D.实验完毕,应擦拭干净,如需擦拭镜头应用擦镜纸擦净;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并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后,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把显微镜放入镜箱,送回原处。
4、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观察不到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
5、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6、下列材料和用具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该用到的是
①生理盐水 ②清水 ③碘液 ④消毒牙签 ⑤刀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7、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处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时,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可能在
A.反光镜 B.装片 C.物镜 D.目镜
8、小红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视野的右上方有一污物(位于载玻片上),若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移动
A.左上方 B.右下方 C.左下方 D.右上方
9、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下列有关显微镜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对光后,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B.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他转动目镜,污点不移动,他判断污点一定在物镜上
C.两台显微镜,1号显微镜目镜10×,物镜40×,2号显微镜镜目镜15×,物镜10×,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2号显微镜
D.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
10、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光时,用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B.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
D.要使刚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1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染液是
A.清水 B.生理盐水 C.碘液 D.自来水
12、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①用镊子撕取实验材料 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擦拭载玻片、盖玻片 ④用碘液给实验材料染色 ⑤将实验材料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收收展平⑥盖上盖玻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②⑤④⑥ C.③②①⑤⑥④ D.①③②⑤⑥④
13、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暗淡且偏左上方,则以下操作中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的是
A.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1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转换物镜,需要调节
A.转换器 B.光圈 C.反光镜D.目镜
15、在下列镜头的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目镜5×、物镜5×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10×
D.目镜10×、物镜15×
16、在载玻片上面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 B.↖ C.↙ D.→
17、当显微镜视野过暗时,应该怎样调亮
①选用大光圈 ②选用小光圈 ③选用平面反光镜 ④选用凹面反光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pd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为 “bpdq”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C.在安放显微镜时,应把显微镜放在离实验桌边缘5cm左右的地方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对被观察物体长或宽的放大倍数
19、小明使用显微镜时,看不到白亮视野。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使用了低倍物镜 B.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C.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
20、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 A.显微镜、放大镜
B.放大镜、放大镜 C.显微镜、显微镜
D.放大镜、显微镜
21、小丽同学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若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该细胞,应
A.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B.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C.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D.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22、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内的物像 B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亮. C .换用高倍镜后,应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D .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液泡等细胞结构
23、.实验课上,小柯在低倍镜下看清某种细胞结构后,将显微镜轻移到小妍面前给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却是较暗的视野,她首先应操作的是 A.目镜
B.物镜转换嚣 C.反光镜
D.粗准焦螺旋
2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将视野亮度调得暗一些,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此时除调节遮光器(光圈)外,还可以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2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 用的目镜为16×,物镜为4X,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6×,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相比
()A.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个体增大
B.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个体变小 C.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个体增大
D.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个体变小
26、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如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2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
到的细
胞
数
目是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27、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状态转化为图乙所示状
态,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B.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D.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28、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①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广东梅州初三中考生物显微镜专题(选择题)答案
1、D2、⑴C ⑵B
3、A
4、D5、A6、A
7、C
8、D
9、B
10、D
11、C
12、C13、C14、A15、A16、C17、C
18、A
19、A 20、A
21、D
22、D
23、C
24、C25、C
26、C
27、B
28、B
第四篇:《显微镜下的生物》教学设计
《显微镜下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背景分析:
上节课,学生刚刚使用过的显微镜,观察动植物表皮,初步建构了细胞的概念。学生对显微镜所带来的新奇一定意犹未尽。本课,教师要继续引领学生正确操作显微镜,并观察酵母菌装片。并由此,揭示出微生物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微生物家庭的其他类生物,如病毒、细菌、霉菌。
以酵母菌为突破口,打开通往微生物世界的门,更容易使学生接受。首先,较之霉菌,学生可能更熟悉后者,但从安全卫生角度出发,还是酵母菌的培养与观察更易实施。第二,学生生活中对酵母菌、对发酵也常常听说,常有接触。很多同学家中会遇到做面食、积酸菜等情况,或多或少,耳闻目睹过发酵的过程。第三,相对与小学配备的显微镜精密程度而言,大多数学校的显微镜还不具备清晰观察病毒、细菌装片的条件。自制酵母菌溶液进行观察,既增强了可信度,同时也和一般学校显微镜精密条件相符。
教师课前需要做好制作酵母菌的准备工作,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干酵母粉,加入水中,置于温暖处培养二十分钟即可。制作酵母菌的装片时,先用滴管吸取一滴酵母溶液,滴在载玻片上,之后的步骤与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大致相同,不再赘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身边生活着肉眼不易看到的微生物,经常是形态各异的;利用显微镜能够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往往具有特殊的结构,能运动,以适应周围环境。
2、过程与方法:正确使用显微镜,并作观察记录;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意识到微生物是复杂多样的。
教学重点:
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由上节课静态的观察对象变成动态观察对象。
教学难点:
准确记录、如实描述。
教学准备:
a.分组实验材料:显微镜、酵母菌装片,有关微生物的图文资料。
b.教师演示材料:多种微生物的图文资料或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小生物世界。1675年,他观察到雨水中的不断运动的微小生物,倍感惊奇。随着显微镜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观察到了更多的微小生物,酵母菌就是其中之一,这节课先来观察酵母菌。
(二)制作酵母菌装片(略,此步骤也可以换用直接观察事先备好的酵母装片)
(三)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注意初步引导学生辨认是否观察到了酵母菌(可以运动、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2.要求学生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在观察记录进行的中期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汇报交流活动,进行必要的评价指导,提高记录的真实客观性。
(四)提供补充阅读资料。
1.如果本课观察与课外有不符的情况,鼓励学生课后接着去进行相关的调查。
2.提供微生物的整体介绍,着重展示病毒图片、细菌图片、霉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学生初步感知微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揭示微生物的概念:自然界中,还存在许多像酵母菌一样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科学家将这类生物统称为微生物,例如:病毒、细菌、霉菌等。
3.继续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读,了解微生物的知识。
(五)布置延伸作业:查找相关资料:微生物和自然界、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哪些事例可以说明?。
第五篇:生物显微镜常见故障的排除
生物显微镜常见故障的排除
(2009-03-24 16:24:50)
一、常见故障的排除
1.镜筒的自行下滑:这是生物显微镜经常发生的故障之一。对于轴套式结构的显微镜解决的办法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用双手分别握住两个粗调手轮,相对用力旋紧。看能否解决问题,若还不能解决问题,则要用专用的双柱板手把一个粗调手轮旋下,加一片摩擦片,手轮拧紧后,如果转动很费劲,则加的摩擦片太厚了,可调换一片薄的。以手轮转动不费力,镜筒上下移动轻松,而又不自行下滑为准。摩擦片可用废照相底片和小于1毫米厚的软塑料片用打孔器冲制。第二步:检查粗调手轮轴上的齿轮与镜筒身上的齿条啮合状态。镜筒的上下移动是由齿轮带动齿条来完成的。齿轮与齿条的最佳啮合状态在理论上讲是齿条的分度线与齿轮的分度圆相切。在这种状态下,齿轮转动轻松,并且对齿条的磨损最些现在有一种错误的做法,就是在齿条后加垫片,使齿条紧紧地压住齿轮来阻止镜筒的下滑。这时齿条的分度线与齿轮的分度圆相交,齿轮和齿条的齿尖都紧紧地顶住对方的齿根。当齿轮转动时,相互间会产生严重的磨削。由于齿条是铜质材料的,齿轮是钢质材料的。所以相互间的磨削,会把齿条上的牙齿磨损坏,齿轮和齿条上会产生许多铜屑。最后齿条会严重磨损而无法使用。因此千万不能用垫高齿条来阻止镜筒下滑。解决镜筒自行下滑的问题,只能用加大粗调手轮和偏心轴套间的摩擦力来实现。但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齿条的分度线与齿轮的分度圆相离。这时转动粗调手轮时,同样会产生空转打滑的现象,影响镜筒的上下移动。如果这通过调整粗调手轮的偏心轴套,无法调整齿轮与齿条的啮合距离。则只能在齿条后加垫适当的薄片来解决。加垫片调整好齿轮与齿条啮合距离的标准是:转动粗调手轮不费劲,但也不空转。
调整好距离后,在齿轮与齿条间加一些中性润滑脂。让镜筒上下移动几下即可以了。最后还须把偏心轴套上的两只压紧螺丝旋紧。不然的话,转动粗调手轮时,偏心轴套可能会跟着转动,而把齿条卡死,使镜简无法上下移动。这时如果转动粗调手轮力量过大的话, 可能会损坏齿条和偏心轴套。在旋紧压紧螺丝后,如果发现偏心轴套还是跟着转的话。这是由于压紧螺丝的螺丝孔螺纹没有改好所造成的。因为厂家改螺纹是用机器改丝的,往往会有一到二牙螺纹没改到位。这时即使压紧螺丝也旋不到位,偏心轴套也就压不紧了。发现这种故障,只要用M3的丝攻把螺丝孔的螺纹攻穿就能解决问题。我用此方法彻底解决了我校30台生物显微镜偏心轴套跟转的问题。
把以上这些步骤都一一做好后,镜筒自行下滑问题基本上是彻底解决了。
2.遮光器定位失灵:这可能是遮光器固定螺丝太松,定位弹珠逃出定位孔造成。只要把弹珠放回定位孔内,旋紧固定螺丝就行了。如果旋紧后,遮光器转动困难,则需在遮光板与载物台间加一个垫圈。垫圈的厚薄以螺丝旋紧后,遮光器转动轻松,定位弹珠不外逃,遮光器定位正确为佳。
3、物镜转换器转动困难或定位失灵:转换器转动困难可能是固定螺丝太紧。使转动困难,并会损坏零件。太松,里面的轴承弹珠就会脱离轨道,挤在一起,同样使转动困难;另外弹珠很可能跑到外面来,弹珠的直径仅有一毫米,很容易遗失。固定螺丝的松紧程度以
转换器在转动时轻松自如,垂直方向没有松动的间隙为准。调整好固定螺丝后,应随即把锁定螺丝锁紧。不然的话,转换器转动后,又会发生问题。
转换器定位失灵有时可能是定位簧片断裂或弹性变形而造成。一般只要更换簧片就行了。
4.目镜、物镜的镜片被污染或霉变:大部分显微镜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镜片的外面被沾污或发生霉变。尤其是高倍物镜40X ,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极容易被糖液污染。如镜头被污染不及时清洗干净就会发生霉变。处理的办法是先用干净柔软的绸布蘸温水清洗掉糖液等污染物,后用干绸布擦干,再用长纤维脱脂棉蘸些镜头清洗液清洗,最后用吹风球吹干。要注意的是清洗液千万不能渗入到物镜镜片内部。因为为了达到所需要的放大倍数,高倍物镜的镜片,需要紧紧地胶接在一起。胶是透明的,且非常暴一旦这层胶被酒精、乙醚等溶剂溶解后,光线通过这两片镜片时,光路就会发生变化。观察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在清洗时不要让酒精、乙醚等溶剂渗入到物镜镜片的内部。�
5.镜架、镜臀倾斜时固定不住:这是镜架和底座的连接螺丝松动所致。可用专用的双头板手或用尖咀钳卡住双眼螺母的两个孔眼用力旋紧即可。如旋紧后不解决问题,则需在螺母里加垫适当的垫片来解决。
若是目镜、物镜镜头内部的镜片被污染或霉变,就必须拆开清洗。目镜可直接拧开拆下后进行清洗。但物镜的结构较复杂,镜片的叠放,各镜片间的距离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精度也很高。生产厂家在装配时是经过精确校正而定位的。所以拆开清洗干净后,必须严格按原样装配好。
生物显微镜的镜片都是用精密加工过的光学玻璃片制成的,为了增加透光率,都需在光学玻璃片的两面涂上一层很薄的透光膜。这样透光率就可以达到97%— 98%。这一层透光膜表面很平整光滑,且很暴一旦透光膜表面被擦伤留有痕迹,它的透光率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观察时会变得模糊不清。所以在擦拭镜片时,一定要用干净柔软的绸布或干净毛笔轻轻擦拭,若用擦镜纸擦拭则更要轻轻擦拭,以免损伤透光膜。
显微镜的光学故障1.油浸物镜的渗油和前物片的脱落。油浸物镜的前片由于它直径大小及受工艺条件的限制,通常是粘固在物碗上,它要求既要沾牢又不能产生太大的拉(应)力,过去一般用虫胶(漆片胶)来粘结,浸油物镜使用后,清洗时,蘸取酒精乙醚液过多或长期使用后,就会导致胶层逐渐溶化,即所谓“渗油”造成成像模糊,严重时整个前镜片脱落。近来,一些长家采用了新型光学硅胶,光学环氧胶作为粘结剂,它耐浸液的浸泡又不溶解于酒精.乙醚.二甲苯等溶剂中,具有粘结牢固应力小的优点,是较理想的油浸物镜前片粘结剂。如 果发现前片脱落,先把整个镜头拆开(拆时应注意各组之间的位置和方向),逐组清洗,并把前镜片及前镜碗也清洗干净,把镜碗前平面(朝向标本的一面)置于清 洁的玻璃平板上。在镜坐孔内涂上少许光学硅胶然后将镜片小心放入,并在其上加一点重力,使镜片前平面与镜坐平面贴紧,放置阴干6小时后,把余胶刮去,清洗干净,在中心校正仪上观察中心,然后连同其他镜组装回镜坐内,进行整组物镜的星点校正。由于用户无校正用仪器,故脱胶后,应送维修部或生产厂进行维修。
2.镜组脱胶。脱胶是由于温度骤变.受力不均或受到剧烈震动等原因,使光学件的胶合层脱裂所致。脱胶弊病的出现,会造成像质的明显下降,严重时会使仪器报废。胶合时用的胶,通常用加拿大树胶(也称冷衫胶),此种胶在加热到40—70℃时即软化,使用时需加热,故称“热胶”。另外,常用的有甲醇胶(也称凤仙胶.片丙胶),尚有环氧树脂.丙烯胶等,胶合试不需要加热,故称“冷胶”。
切片脱落后,应重新胶合。先将镜片逐渐加热,使凹.凸两镜片分开,待镜片冷却后,用酒精疑谜混合液将胶层清洗干净,再将两镜片慢慢加热(尤其是大镜片.厚镜片谨防受热太快而炸裂)至80℃ 左右,在镜片上涂少许胶,待胶熔化后,将两镜片叠在一起,用竹子夹住上面的镜片,相对于下面的镜片慢慢的边转动边滑动使胶合层的气泡排出(胶合层不允许有 杂质),稍冷却后放在中心仪上边看中心边校正(两镜片可以相互搓动),直至胶冷,取下刮去余胶即可。用冷胶胶合的光学零件不易拆离,需放在甘油中煮上级小 时才能脱胶。
3.双象不重合。在双筒目镜观察中,有时会出现双象不重合现象,双象不重合的出现,不在乎是两镜筒长度补偿不一致.两目镜放大率差别较大,使用或运输过程中的震动造成双目棱镜的位置移动等三个原因所致。对于前两个原因,出厂时都经校正和选配,只要使用中注意方法和配用就可解决。第三个原因是较常见的,此时就应打开双目外壳,在平台处放一十字刻尺,用10X分划目镜分别插入左右两镜筒内观察,校正双目棱镜的位置和角度,并使双筒目镜转动到不同角度观察时,十字刻度的位置都在左右两目镜视场的相同位置处,然后固紧之即可。
双目观察时,有时还会出现左右视场亮度和颜色不一致,从而影响观察,这是由于分光棱镜分光膜已损坏所致,此时应取下分光棱镜送工厂重新镀膜后再装配使用。
4.显微镜镜头成像质量降低。一般因长时间使用后镜片膜层损坏,镜片表面生霉生雾等情况所引起,`除注意正常的维护保养外,生霉生雾的镜头也可分别用水杨酸甲脂,2.5二甲脂和五氯酚汞,二甲噻二等化学药品熏蒸和接触杀菌和方法杀死霉菌的孢子。另外,中倍以上物镜拆洗或横向受震后,会严重影响像质,因此,事后都应严格用星点法进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