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人行(1次翻译部分)医院介绍

时间:2019-05-13 17:3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赵人行(1次翻译部分)医院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赵人行(1次翻译部分)医院介绍》。

第一篇:赵人行(1次翻译部分)医院介绍

Abbreviation: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A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医院前身为北京康益德医院,创建于2001年10月10日,坐落于北京市怀柔区开放路50号,是非营利性二级规模中西医结合股份制医院。医院占地22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50张。医院拥有西门子双排螺旋CT、数字DR、大生化、支气管镜、肺功、砝码西亚过敏检测仪、鸟牌呼吸机、全自动血气分析仪等大型设备近百台件。是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北京市怀柔区新农合定点医院。是北京肺纤维化研究所挂靠单位。是卫生部呼吸病面向全国适宜技术推广单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呼吸病面向全国适宜技术推广单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交流中心肺纤维化科技成果推广单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 重点专科肺病科成员单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肺痿”(肺纤维化)成员单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肺积(肺癌)成员单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哮喘”成员单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儿科反复感冒”成员单位;是中国中医冬病夏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是中国民营医院发展联盟副主席单位;是北京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医院2006年在北京京郊首家通过ISO质量认证。

Kang Yi De hospital of comba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formerly known as the Kang Yi De Hospital of Beijing,which is founded on Oct 10th 2001 in Beijing,located in No 50 of Kaifang road in Huairou District in Beijing.It is a non-profit shareholding hospital ,as well as a 2-scal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he hospital covers an area of 22 acres,with a building area of 12,000 square meters and 150 hospital beds.It possesses almost a hundred of large equipments such as Siemens double helical CT, digital DR, large biochemistry, bronchoscopy, lung power, weight West allergy testing device, Bird ventilator, automatic blood gas analyzer and so on.It is design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insurance in Beijing,as well as a New rural cooperative designated hospital in Huairou District in Beijing.It is an affiliated units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Pulmonary fibrosis,a promotion units for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respiratory disease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facing the whole nation,a promotion units for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respiratory disease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ATCM).It is a promotion units belonging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change Center of the SATCM for the SATCM fo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pulmonary fibrosis.It is also a member unit for several Branches which are among the“Eleventh Five-Year” key specialists of the SATCM,including the lung section, the “Lung wilt”(Pulmonary filbrosis)a member unit for the “Lung wilt”(Pulmonary filbrosis), lung cancer,”asthma”,and “children’s repeated cold”.It is a chairman member unit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hinese TCM winter disease with summer governance,a training base for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respiratory disease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In addition ,it is a vice unit of the development Alliance of the Chinese private hospitals,a deputy director unit of the Pirvate Hospital Board of the Beijing Hospital Association.In 2006 the hospital became the first hospital in the suburbs of the Beijing who has passed the ISO quality certification.医院由中国呼吸界泰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原副主任于润江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中医冬病夏治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董瑞主任医师担任院长。医院聚集了一批中西医结合呼吸病精英,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0人,副主任医师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 人。

The honorary president of the hospital is Professor-Runjiang Yu,who is a dean in the respiratoty disease area,as well as the former deputy director of the repiratory Branch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dean of the hospital is the chief Physician Rui Dong,who is a CPPCC member of Beijing, the head of the Chinese TCM winter disease in summer Governanc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a Standing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Chines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n Repiratory Branch combining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The hospital has gathered a group of elites o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 Medical Repiratory Disease,including 10 chief physicians ,10 professors,10 assocaite chief physicians,and 2 experts who enjoy a special allowance of the State Department.医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八年来共减免挂号费、诊费,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上千万元,捐助慈善事业200余万,受到了国家、北京市、怀柔区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北京市人大原副主任王维成、北京市政协常务副主席沈宝昌、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葛建平及怀柔区委书记王海平等四大机关主要领导多次视察了康益德中西合医结医院。全国政协报、健康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对医院的事迹给予了报道。

The hospital takes an active part in the social welfare activities.During a period of 8 years,the hospital has reducted the registration fees,consultation fees,poor patient care costs to an amount of tens of millions of yuan in total,with more than 2 million yuan for charitable contributions,having received encomium from the nation,the city of Beijing,the leaders of the Huairou District.The main leaders of the four organs have visited the Kang Yi D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everal times.The visitors include that the CPPCC Vice Chairman Zhang Meiying, former deputy director of Beiji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Wang Wei Cheng, executive vice chairman of Beijing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Shen Baochang, vice chairman of Beijing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Ge Jianping, Secretary of Huairou District Wang Haiping,and some other main leaders of the four organs.The deeds of the hospital have been reported by more than twenty news media such as CPPCC NEWS,HEALTH NEWS,Beijing Evening News,and Beijing TV.医院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集体;中国民营医院先进医院;中国民营中医优秀医疗机构;全国民营医院最佳科技创新医院;连续3年获得全国民营医院“群众满意医院”;北京市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先进私营企业,北京市AAA信誉企业;北京市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北京市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单位;北京市民企公益大使单位。

The hospital has been selected successively as the advanced group fighting SARS of Beijing,advanced hospital of the Chinese private hospitals,excellent medical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private TCM,the optim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ve hospital of the Chinese private hospitals.What is more,it has won the title of “Hospital with the satisfaction from the masses”as a national private hospital in the three consecutive years.It is also a advanced group of Beijing for Double Support Work,a advanced private enterprise of Beijing , a Credit Enterprise AAA Class of Beijing,an advanced unit of Beijing on Donation for Education.Additionally ,it is also an garden unit for the Beijing capital afforestation and beautification,an ambassador unit of the Beijing private enterprise welfare.医院其他重点专科有:中西医结合风湿骨病科、中医肝病科、中医皮肤科、中西医结合妇科等特色科室。医院坚持依法建院、依法执业,医护人员的依法执业率、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医院高度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通过八年的发展,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基本奠定了名院、名科、名医、名药的发展格局。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医院将会为有志于呼吸病研究的中西医结合学者搭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为患者打造一个医疗、护理、服务、环境并进的百年肺病专科医院。

Other key specialities of the hospital are : Rheumatoid bone disease Branch Comb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ver disease Branch,TCM dermatology,gynecology comb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some other featured departments.The hospital sticks to building the hospital adhering to the law ,and practicing according to the law.The rate according to the law practice of the medical care staff reaches 100%.The hospital highly promote a considerabel respect for the knowledge and the talents.Through a development of eight years,a reasonable Echelon Personnel has formed;with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famous hospital,famous Branch,famous doctor,famous drugs basically laid.The Beijing Kang Yi De hospital of In 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willing to build an open platform for the scholars combining the TCM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who are aspiring to the study of the respiratory disease.building a Century lung disease specialist hospital with the areas concerning the medical treatment ,nursing ,services and environment neck and neck.中文:1210 英文:866

第二篇:翻译汇总介绍

翻译研究资料汇总

翻译期刊

国际翻译期刊(可在proquest、EBSCO等数据库检索)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IJT)

Language International

Machine Translation

Meta

Multilingual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ing

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ranslation Journal

Translation Review

The Translator

国内翻译期刊(可在中国期刊网检索)

中国翻译

上海科技翻译

上海翻译

中国科技翻译

外语与翻译

外国传统翻译理论

Cicero: On the Best Style of Orators Horace: The Art of Poetry Quintilian: Insitutio Oratoria St Jerome: Letter to Pammachius St Augustine

Martin Luther: An Open Letter on Translating

John Dryden: Preface to Ovid's Epistles, Translated by Several Hands Perrot d'Ablancourt: Prefaces to Tacitus and Lucian Charles Batteux

Alexander Fraser Tytler Novalis: Blutenstaub M.V.Lomonosov A.Pushkin

V.A.Zhukovsky V.G.Belinsky Matthew Arnold Francis Newman

Schlegel: Homers Werke von J.H.Voss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Dichtung und Wahrheit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

Wilhelm von Humboldt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支谦:法句经序

道安:五失本、三不易

鸠摩罗什:嚼饭与人

慧远:文不害意

彦琮:十条八备

玄奘:五種不翻

周敦义:翻译名义序

严复:译事之难

鲁迅:寧信而不順

傅雷

钱钟书

当代翻译理论

Benedetto Croce

Walter Benjamin: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J.P.Postgate K.I.Chukovsky

The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

I.A.Richards

Jonans Zdanys

Ezra Pound: Guido's Relations

Frederic Will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Noam Chomsky

J.C.Catford

Eugene A.Nida: Principles of Correspondence;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Wolfram Wilss

Albrecht Neubert

Kaharina Reiss: Type, Kind and Individuality of Text: Decision Making in Translation

Hans J.Vermeer: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 Theory

Mary Snell-Hornby

Early Translation Studies

Jiri Levy

Frantisek Miko

Anton Popovic

J.S.Holmes: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ndré Lefevere: Mother's Courage Cucumbers: Text, System and Refraction in a Theory of Literature

R.Van den Broeck

Susan Bassnett

Polysystem Theory

Turij Tynjanov

Itama Even-Zohar: 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ry Polysystem

Gideo Toury: The Nature and Role of Translation

Deconstruction

Michel Foucault

Martin Heidegger

Jacques Derrida: What is a “Relevant” Translation?

Gayatri Spivak: The Politics of Translation

Willard V.Quine: Word and Object

Jorge Luis Borges: The Translators of The 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 Vladimir Nabokov: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Onegin in English Jean-Paul Vinay and Jean Darbelnet: A Methodology for Translation Roman Jakobson: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1960s-1970s Peter Newmark: Textbook of Translation;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George Steiner: The Hermeneutic Motion;After Babel;L.Barkhudarov V.Komissarov George Mounin Danica Seleskovitch

Philip E.Lewis: The Measutre of Translation Effects

Antoine Berman: 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

Shoshana Blum-Kulka: Shift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

Lori Chamberlain: Genders and the Metaphorics of Translation 1990s and Beyond Annie Brisset: The Search for a Native Langauge: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Douglas Robinson: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Lawrence Venuti: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我 国 翻 译 研 究 书 目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350页.鲍刚.口译理论概述.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43页.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本书编委会编.语言与翻译(论文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2.蔡小红.口译评估.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266页.蔡新乐.翻译的艺术哲学——文学翻译的含意本体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蔡新乐.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蔡新乐.翻译的本体论研究——翻译研究的第三条道路、主体间性与人的元翻译构成.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84页.

蔡新乐.翻译与汉语——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学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55页.蔡新乐.相关的相关:德里达“‘相关的’翻译”思想及其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05页.蔡新乐,郁东占.文学翻译的释义学原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曹菡艾,赵兴民.联合国文件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曹明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河北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289页.曹汀.关于翻译标准的几个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曹炜等.文言文今译方法和规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柴明颎主编.口译的专业化道路: 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论文集,英文、中文).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58页.柴秀娟.翻译描述中的语域: 英汉虚构类翻译平行语篇的语域分析模式(英文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000.521页/527页.陈菁.口译交际过程中的跨文化噪音.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80页.陈明瑶,卢彩虹.新闻英语语体与翻译研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34页.陈蒲清.文言今译学.长沙:岳麓书社,1999/2000.陈伟.学理反思与策略重构——英汉词典中例证翻译的目的性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17页.陈伟.翻译与词典间性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427页.陈秀等编.浙江省译家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17页.陈玉刚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稿.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陈肇雄主编.机器翻译研究进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成昭伟.文学翻译概论(英文本).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418页.程永生.描写交际翻译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445页.程镇球.翻译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14页.褚东伟.商业翻译导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268页.丛滋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254页.崔长青,张碧竹编.翻译的要素.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党金学.中外翻译理论选读.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董乐山.董乐山文集(第二卷).李辉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24页.董明.翻译:创造性叛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17页.杜承南,文军主编.中国当代翻译百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杜建慧等.翻译学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330页.杜瑞清,党金学主编.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术论丛(第六卷)——翻译的艺术.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段初发.文学与翻译论稿.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57页.顿官刚.湖湘译林与外国翻译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6.范守义.翻译研究:另类视野.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66页.范祥涛.科学翻译影响下的文化变迁——20世纪初科学翻译的描写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72页.方华文.20世纪中国翻译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651页.方梦之编选.译论纵横.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334页.费小平.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50页.

冯建文.神似翻译学.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83页.冯庆华主编.红译艺坛——《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87页.冯庆华.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476页.冯文坤.翻译与翻译之存在——关于翻译的存在论思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冯志伟.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冯志伟.机器翻译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841页.冯志伟,杨平.自动翻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佛雏.王国维哲学译稿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82页.傅浩.说诗解译:中外诗歌与翻译论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傅勇林.文化范式:译学研究与比较文学.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247页.高华丽.翻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54页.高黎平.美国传教士与晚清翻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高圣兵.Logic汉译研究——跨文化翻译中的“格义”、视域融合与接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13页.葛校琴.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79页.耿龙明主编.翻译论丛.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龚光明.翻译思维学.北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485页.辜正坤.中西诗鉴赏与翻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448页.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48页.辜正坤.译学津原.郑州:文心出版社,2005.364页.顾铁军.外国新影片翻译与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428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论稿.上海:百家出版社,2003.316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理论探索.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417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491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文化探索.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449页.郭建中编.文化与翻译(论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440页.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郭建中.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94页.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87页.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2005.601页/477页.郭云生.古文翻译法.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郭著章等.翻译名家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465页

岸选编.中西诗歌翻译百年论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708页.韩江洪.严复话语系统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40页.韩子满.英语方言汉译初探(英文本).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119页.韩子满.文学翻译杂合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30页.何三宁.翻译多元论实证分析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38页.何元建.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及翻译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61页.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黑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编辑.翻译论丛.哈尔滨:黑龙江省译协,1988.

侯国金.语用标记理论与应用:翻译评估的新方法(英文本).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83页.胡翠娥.文学翻译与文化参与——晚清小说翻译的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74页.胡德香.翻译批评新思路: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6.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胡庚申主编.翻译与跨文化交流:转向与拓展(2005年首届海峡两岸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50页.胡开宝.英汉词典历史文本与汉语现代化进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02页.胡明亮.语篇衔接与翻译.成都:巴蜀书社,2007.239页.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编.翻译论文集.武汉: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1987.湖北省译协,武汉市译协编,华先发主编.翻译与文化.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08页.黄杲炘.英语诗汉译研究—从柔巴依到坎特伯雷.第2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黄杲炘.英诗汉译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53页.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分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47页.黄河燕主编.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82页.黄嘉德编.翻译论集.上海:西风出版社,1940.黄龙.翻译学(英文本).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黄龙.翻译艺术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黄勤.英语新闻汉译的跨学科分析(英文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82页.黄少政.翻译还是演绎——功能主义翻译研究.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457页.黄维木+梁,江弱水编选.余光中选集(第四卷:语文及翻译论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黄雨石.英汉文学翻译探索.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黄振定.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黄振定.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46页.黄中习.中华对联研究与英译初探.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272页.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黄忠廉.翻译本质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3页.黄忠廉.变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296页.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44页.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379页.贾正传.融合与超越:走向翻译辩证系统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13页.姜秋霞.审美过程:文学翻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英文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57页.姜治文,文军编.翻译批评论(论文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605页.姜治文,文军主编.翻译标准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蒋坚松.英汉对比与汉译英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227页.蒋坚松,黄振定主编.语言与翻译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17页.蒋坚松,彭利元主编.刘重德翻译思想及其他.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蒋述卓.佛经翻译与中古文学思潮.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蒋骁华.符号学翻译研究——文学语言的理据及其再造(英文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15页.蒋翼振编.翻译学通论.上海:上海美利印刷公司印刷,商务印书馆发行,1927.234页.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402页.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92页.金圣华.桥畔译谈——翻译散论八十篇.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金隄.等效翻译探索.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1998.167页/235页.靳涵身.诗型广告翻译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402页.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孔慧怡编.中国翻译运动经纬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孔慧怡,杨承淑编.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7页.黎难秋.中国科学文献翻译史稿.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黎难秋.中国科学翻译史料.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黎难秋.中国口译史.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466页.黎难秋.中国科学翻译史.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650页.李宝初.日出山花红胜火:论叶君健的创作与翻译.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589页.李德凤等编.法律文本翻译(论文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487页.李德俊.平行语料库与积极型汉英词典的研编——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词典编纂系统CpsDict的研制与应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50页.李河.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解释学视野中的翻译问题.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李和庆,黄皓,薄振杰编.西方翻译研究方法论:70年代以后(英文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26页.李寄.鲁迅传统汉语翻译文体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26页.李逵六.口译——理论与实践、语言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李林波.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考察:1981—2003.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77页.李美.母语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368页.李明.翻译研究的社会符号学视角(英文本).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李明,卢红梅.商务翻译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李爽学.得意忘言:翻译、文学与文化评论.北京:三联书店,2007.376页.李伟.中国近代翻译史.济南:齐鲁书社,2005.334页.李亚舒等编.科技翻译论著集萃.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李亚舒等主编.科技翻译论著新萃.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李亚舒,黎难秋主编.中国科学翻译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744页.李延林等主编.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英文本).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83页.李玉良.《诗经》英译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7.396页.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24页.李占喜.关联与顺应:翻译过程研究(英文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96页.李照国.译海心语——中医药文化翻译别论.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李照国.译海心悟——中国古典文化翻译别论.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292页.李照国.熵化·耗散·重构——汉英翻译理法探微.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52页.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七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27页.廖七一等.当代英国翻译理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472页.

廖七一.胡适诗歌翻译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44页.林本椿主编.福建翻译家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林本椿.福建翻译家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林相周.英汉翻译中的语法问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刘法公.商贸汉英翻译专论.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刘法公.商贸汉英翻译评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99页.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238页.刘华文.汉诗英译的主体审美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36页.刘靖之,林戊荪,金圣华主编.翻译教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翻译学会,2000.569页.刘宓庆.现代翻译理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301页.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14页.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59页.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71页.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2007.317页/288页.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007.547页/536页.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2007.614页/586页.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334页.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546页.刘宓庆.刘宓庆翻译散论.王建国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457页.刘绍龙.翻译心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87页.刘绍龙,何家宁,王柳琪.翻译实证研究方法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刘世聪主编.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597页.刘涌泉等.机器翻译论文选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9.刘涌泉等.中国的机器翻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英文本).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刘重德.浑金璞玉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刘重德主编.三湘译论.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刘重德.西方译论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66页.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22页.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58页.刘重德.翻译论稿.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4页.刘宗和主编.论翻译教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60页.卢红梅.英汉语篇回指对比研究与翻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陆文慧主编.法律翻译——从实践出发(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71页.吕国军.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17页.吕俊,侯向群.翻译学—— 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82页.马会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英文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50页.罗新璋编.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罗选民主编.外语·翻译·文化(第二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罗选民主编.中华翻译文摘(2000卷,汉英对照).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81页.

罗选民主编.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罗选民主编.中华翻译文摘(2001年卷,汉英对照).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30页.罗选民编.文学翻译与文学批评.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罗选民编.语言认知与翻译研究.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罗选民主编.中华翻译文摘(2002—2003卷,汉英对照).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48页.罗选民编.文化批评与翻译研究.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罗选民,佘协斌主编.外语·翻译·文化(第一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罗选民,屠国元主编.阐释与解构:翻译研究文集.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麻争旗.影视译制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329页.马爱英.中英文化翻译——当代中国文本译释个案研究(英文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60页.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224页.马红军.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许渊冲的译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27页.马乐梅.中文和合本圣经翻译原则之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运动以前部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1998.331页/458页.马祖毅等编.汉籍外译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717页.马祖毅.中国翻译史(上卷,周代——清代).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796页.马祖毅等.中国翻译通史(古代部分全一卷;现当代部分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精装本〉.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古代部分全一卷538页;现当代部分第一卷729页、第二卷857页、第三卷474页、第四卷411页。

毛华奋.汉语古诗英译比读与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235页.毛荣贵.翻译美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484页.美国法律文库暨法学翻译与法律变迁研讨会.法学翻译与中国法的现代化:“美国法律文库暨法学翻译与法律变迁”研讨会纪实.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162页.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43页.密立根.新约圣经流传史(附《汉文圣经译本小史》).上海:广学会,1934.苗菊.翻译教学与翻译能力发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莫爱屏.话语分析与翻译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穆雷.通天塔的建设者——中国当代中青年翻译家研究.北京:开明出版社,1997.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19页.穆雷.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穆诗雄.跨文化传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潘炳信,李正栓主编.翻译研究(论文集).河北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潘文国主编.翻译与对比研究——2002年汉英对比与翻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英文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426页.彭萍.伦理视角下的中国传统翻译行为模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彭卓吾.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205页.平保兴.五四翻译理论史.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224页.钱钟书等.林纾的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03页.钱钟书.七缀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994.乔曾锐.译论——翻译经验与翻译艺术的评论和探讨.北京: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397页.

秦建华.高健翻译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秦文华.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77页.仇蓓玲.美的变迁——论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意象的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51页.任东升.圣经汉译文化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450页.任虹.翻译引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356页.单德兴.翻译与脉络(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9页.单继刚.翻译的哲学方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08页.商瑞芹.诗魂的再生——查良铮英诗汉译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266页.申丹.文学文体学和小说翻译(英文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68页.申迎丽.理解与接受中意义的构建——文学翻译中“误读”现象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30页.沈苏儒.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90页.司显柱.翻译研究:理论•方法•评估.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228页.司显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46页.宋德文编.国际贸易英文合同文体与翻译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0页.宋广礼,赵忠颖主编“翻译”.科学的艺术:科普广播研究文萃.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424页.宋学智.翻译文学经典的影响与接受——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97页.孙会军.普遍与差异——后殖民批评视阈下的翻译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71页.孙慧双.歌剧翻译与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334页.孙艺风.理论 经验 实践——再论翻译理论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孙艺风.视角 阐释 文化: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01页.孙迎春主编.译学词典与译学理论文集(2002烟台全国翻译学词典暨译学理论研讨会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527页.孙迎春.张谷若翻译艺术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326页.孙迎春编.2004翻译学词典与译学理论文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孙迎春主编.翻译学词典博士文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孙迎春主编.汉英对照翻译学论说.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孙迎春.第二次大水——归、异翻译策略辩证.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孙迎春.科学词典译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252页.孙致礼.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239页.孙致礼.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206页.谭载喜编译.奈达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谭载喜编译.新编奈达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004.324页/333页.谭载喜.翻译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353页.屠国元主编.外语··翻译··文化(第三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屠国元主编.三湘译论(第四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屠国元主编.三湘译论(第五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屠国元.翻译研究的多维视角.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屠国元,廖晶.英汉文化语境中的翻译研究.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255页.

万江波.双语词典的翻译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06页.汪榕培,李正栓主编.典籍英译研究(第一辑).河北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259页.王宾.翻译与诠释.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58页.王斌.翻译与概念整合(英文本).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246页.王秉钦.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319页.王东风主编.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论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401页.王恩冕主编.进入21世纪的高质量口译——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汉、英).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08页.王宏主编.翻译研究新论:2006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王宏印.《诗品》注译与司空图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195页.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291页.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研究论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36页.王宏志.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14页.王宏志.翻译与创作——中国近代翻译小说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04页.王洪涛.翻译学的学科建构与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理论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07页.王建开.五四以来我国英美文学作品译介史1919—194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341页.王金铃.文学翻译新论.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王军.翻译中语篇解构与重构的思维模式(英文本).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60页.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70页.王宁.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6.343页.王平.文学翻译批评学.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40页.王汝丰.论严复与严译名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王铁钧.中国佛典翻译史稿.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93页.王文华.翻译的概念.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300页.王宪明.语言、翻译与政治——严复译《社会通诠》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44页.王向远.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概论.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448页.王向远.翻译文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73页.王向远.王向远著作集•第八卷,翻译文学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446页.王向远,陈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264页.王颖,吕和发主编.公示语汉英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394页.王友贵.翻译西方与东方:中国六位翻译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213页.王佐良.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英文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王佐良.论诗的翻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王佐良.王佐良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823页.魏立智.翻译转换论.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魏向清.双语词典译义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31页.温秀颖.翻译批评——从理论到实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241页.

文军等主编.当代翻译理论著作评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文军.翻译:调查与研究.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258页.文军.翻译课程模式研究——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方法.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文军.科学翻译批评导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350页.翁显良.意态由来画不成?——文学翻译丛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吴南松.“第三类语言”面面观——文学翻译中的译作语言探索.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73页.吴青.文本显征及其在翻译中的差移:从文本看翻译效果的认知基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吴新祥,李宏安.等值翻译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吴友富主编.国俗语义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404页.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第一辑,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653页.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第二辑,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260页.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第三辑,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14页.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第四辑,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93页.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第五辑,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第六辑,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119页.奚永吉.翻译美学比较研究.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奚永吉.文学翻译比较美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107页.奚永吉.莎士比亚翻译比美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293页.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291页.萧立明.新译学论稿.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81页.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91页.谢思田.“信、达、雅”解构视界下的中西译理融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谢天振.译介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谢天振主编.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50页.谢天振主编.翻译研究新视野.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258页.谢天振.译介学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82页.谢天振,查明建主编.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66页.辛红娟.《道德经》在英语世界:文本行旅与世界想像.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411页.徐来.英译《庄子》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24页.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许国璋.论语言和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49页.许钧等.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87页.许渊冲.翻译的艺术.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223页.许渊冲.翻译的艺术(增订本).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325页.

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从《诗经》到《西厢记》(英文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许渊冲.唐诗翻译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许渊冲.翻译与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84页.许渊冲.译笔生花.郑州:文心出版社,2005.342页.薛范.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40页.严辰松主编.中国翻译研究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44页.严晓江.梁实秋中庸翻译观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20页.阎佩衡.英汉与汉英翻译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9页.颜林海.翻译认知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94页.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杨立武,罗波编.龙文鞭影译评.成都:巴蜀书社,1993.376页.杨柳.林语堂翻译研究——审美现代性透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杨沐昀等.机器翻译系统.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76页.杨文秀.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84页.杨宪泽.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杨晓荣.小说翻译中的异域文化特色问题.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218页.杨晓荣,边彦耀编.中译外研究.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6.杨自俭主编.译学新探.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431页.杨自俭主编选.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81页.杨自俭主编选.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638页.杨自俭主编选.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850页.杨自俭主编选.英汉语比较与翻译(6).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653页.杨自俭,刘学云编选.翻译新论(1983-1992).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849页.叶笃庄,马珂等主编.全国第八次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集.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于国栋.英/汉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余光中.余光中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203页.俞佳乐.翻译的社会性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85页.俞政.严复译著研究.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袁锦翔.名家翻译研究与赏析.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370页.岳峰.儒经西传中的翻译与文化意象的变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臧仲伦.中国翻译史话.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曾东京.英汉/汉英语文辞书研究.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曾东京.翻译学词典编纂之理论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239页.曾剑平,况新华主编.翻译技巧与研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221页.曾文雄.语用学翻译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48页.查明建,谢天振.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上、下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1713页.张保红.汉英诗歌翻译与比较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293页.张柏然,许钧主编.译学论集.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张柏然,许钧主编.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论文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675页.张彩霞.自由派翻译传统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张光明.英汉互译思维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01页.

张今.文学翻译原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张今,张宁.文学翻译原理.修订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93页.张经浩.译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张经浩,陈可培主编.名家名论名译.修订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45页.张军平.翻译中的语段研究 : 形合与意合的“字本位 ”视角.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张克亮.面向机器翻译的汉英句类及句式转换.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265页.张梅岗.英汉功能翻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25页.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33页.张梦井主编.比较翻译概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411页.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79页.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修订第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18页.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21页.张岂之,周祖达主编.译名论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张思洁.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14页.张文,韩常慧.口译理论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33页.张旭.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39页.张燕清,席东编.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理论篇).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张振玉.翻译学概论.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张政.计算机翻译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19页.张智中.许渊冲与翻译艺术.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568页.章鸿猷.英文计算机术语译名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赵德全.纯理功能的传译——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翻译研究(英文本).河北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202页.赵东林.基于语篇类型的翻译对等研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赵光育.中国翻译小说史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赵洪定主编.巴蜀译论(论文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赵化勇主编.译制片探讨与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636页.赵铁军等.机器翻译原理.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419页.赵文静.翻译的文化操控——胡适的改写与新文化的建构(英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98页.赵稀方.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44页.赵雪琴.英汉双语词典中搭配信息认知模型的构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76页.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24页.赵彦春.翻译诗学散论.青岛:青岛出版社,2007.248页.郑吉雄,张宝三编.东亚传世汉籍文献译解方法初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郑诗鼎.语境与文学翻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44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选编.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277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选编.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130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联合国翻译论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164页.《中国翻译》编辑部编.诗词翻译的艺术(论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503页.

《中国翻译》编辑部主编.文化丝路织思——献给许渊冲学术思想与成就研讨会(文集).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489页.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编.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编.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中国翻译协会编.中国翻译年鉴2005—2006.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1010页.中国翻译协会编.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光盘版论文集.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机器翻译论文选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9.191页.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编,孙光成,赵芝编.翻译技巧:翻译技巧学术研讨会文集.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257页.仲伟合主编.翻译研究:理论▪技巧▪教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仲伟合.口译理论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周方珠编.英汉翻译原理(英文本).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2002.周方珠.翻译多元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312页.周国伟.鲁迅著译版本研究编目.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周煦良.翻译三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周兆祥.汉译《哈姆雷特》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449页.朱纯深.翻译探微:语言•文本•诗学.最新修订版.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朱健平.翻译:跨文化解释----哲学诠释学与接受美学模式.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朱庆编.科技英语翻译思维探索.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182页.朱志瑜,朱晓农.中国佛籍译论选辑评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88页.祝朝伟.构建与反思——庞德翻译理论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420页.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33页.卓振英.汉诗英译论要.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227页.邹振环.江苏翻译出版史略.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邹振环.二十世纪上海翻译出版与文化变迁.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485页.曹仕邦.中国佛教译经史论集.台北:东初出版社,1986.参话等.佛典翻译史论.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396 页。陈大安编.译评.台北:书评书目出版社,1976.206页.陈鹏翔主编.翻译史•翻译论.台北:弘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75.466页.陈祖文.译诗的理论与实践.台北:环宇出版社,1971.230页.董佩兰.翻译批评《红楼梦》德译本的删译现象.台北:著者,1995.87页.杜东璊主编.翻译学研究:西语翻译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辅仁大学西班牙语文学系,2005.231页.范文美编.翻译再思——可译与不可译之间(论文集).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271页.辅仁大学外语学院编.第十届台湾国际口笔译教学研讨会.台北:辅仁大学外语学院,2006.422页.何伟杰.译学新论.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89.490页.胡功泽.翻译理论之演变与发展:建立沟通的翻译观.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4.187页.黄朝茂.日中翻译研究论文集.台北:致良出版社,2003.445页.黄宣范.翻译与语意之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304 页.金隄.等效翻译探索.增订版.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269页.金莉华.翻译学.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334页.

金圣华编.傅雷与他的世界.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李奭学.经史子集:翻译、文学与文化札记.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430页.李永安.三民主义重要名词英文翻译之商榷.台北: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282页.林以亮.林以亮论翻译.台北:皇冠出版社,1984.林以亮.《红楼梦》西游记:细评《红楼梦》新英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6.128页.林以亮编.翻译丛论.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158页.林语堂等.翻译论集.台北:龙田书局,1981.298页.刘靖之主编.翻译新论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刘靖之.神似与形似——刘靖之论翻译.何伟杰主编.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6.405页.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466页.刘宓庆.文体与翻译.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7.581页.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579页.刘庆刚主编.翻译在英文写作认知过程中之定位及其影响.台北:国科会微缩小组,1997.刘人鹏.近代中国女权论述:国族、翻译与性别政治.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0.309页.吕理正主编.翻译的研究.第3版。台北:万人出版社,1990年.342页.吕正惠.大陆的外国文学翻译.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印行,1996.106页.裴源.佛经翻译史实研究:中国翻译史纲(上编).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83.120页.裴源.明末淸初东来耶稣会士翻译著述之研究:中国翻译史纲(中编).台北:建一书局,1984.107页.彭镜禧.摸象——文学翻译评论集.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7.227页.普润编.翻译名义集新编.台中:佛教莲花社,1989.220页.沈苏儒.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0.263页.释道安.中国大藏经翻译刻印史.台北:庐山出版社,1978.430页.释道安.中国大藏经翻译刻印史.台北:中华大典编印会,1978.430页.释法云撰.翻译名义集(七卷).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宋淇编.翻译论丛.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3.王文颜.佛典汉译之研究.台北:天华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4.415页.王文颜.佛典重译经研究与考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吴锡德主编.翻译文学&文学翻译.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380页.萧立明.翻译新探.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152 页.萧雄淋,许智诚.翻译权强制授权之研究.台北:内政部,1991.198页.谢天振.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论文集).台北:业强出版社,1994.276页.行政院新聞局.台灣翻譯產業現況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新聞局,2004.许渊冲.文学翻译谈.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457页.严复,鲁迅等.翻译论集.修订版.刘靖之主编.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387页.杨承淑.口译的原理与方法——兼论中日文口译问题.台北:大新书局,1988.126页.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2000.殷张兰熙等口述.翻译艺术.胡子丹编.台北:翻译天地杂志社发行,1979.172页.印顺述义,昭慧整理.《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第2版(增订本).台北:东宗出版社,1993.125页.曾虚白等.翻译论粹(论文集).台北:第一文化社,1957.189页.张家焌撰.海德格形上学研究与翻译.台北: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印行,1976.124页.张振玉.译学概论.第6版.台北:华南图书出版公司,1973.452页.张振玉.翻译散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223页.张中良.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台北:秀威信息科技,2005.369页.周广荣,葛维钧,张美兰.梵语《悉昙章》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从《正法华经》看竺法护

 的翻译特点、《五灯会元》动量词研究.台湾:高雄县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3.445页.朱纯深.翻译探微:语言•文本•诗学.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1.336页.卓志诚编著.翻译科学论文选集.台中县乌日乡:小豆芽文化,2002.蔡小红主编.口译研究新探——新方法、新观念、新趋势(论文、译文集).香港:开益出版社,2002.陈惠荣编.中文圣经翻译小史.香港:中文圣经新译会,1986.陈善伟主编.Translation in Hong Ko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会议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300页.韩迪厚.近代翻译史话.香港:辰冲图书公司,1969.151页.贾保罗编.圣经汉译论文集.香港:基督教辅侨出版社,1965.金隄.Shamrock & Chopsticks(《三叶草与筷子》).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1.金圣华编.傅雷与他的世界.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4.325页.金圣华主编.翻译学术会议:外文中译研究与探讨(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550页.孔慧怡编.译学英华:宋淇翻译研究论文奖1999—2004文集•第1卷(中文本).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2005.213页.孔慧怡编.译学英华:宋淇翻译研究论文奖1999-2004文集•第2卷(英文本).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2005.22 3页.孔慧怡.重写翻译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187页.孔慧怡,朱国藩编.各师各法谈翻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1993.151页.赖恬昌.翻译艺术与翻译专业(The Art and Profession of Translation).香港:香港翻译学会,1976.林草原.忠信与操纵——当代基督教圣经中文译本研究.香港:岭南大学,2003.林以亮编.翻译丛论.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158页.刘靖之编.翻译丛论(一).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3.刘靖之编.翻译丛论(1986).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6.180页.刘靖之编.翻译丛论(1987).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7.163页.刘靖之编.翻译丛论》(1988).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8.刘靖之主编.翻译新论集——香港翻译学会二十周年纪念文集.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1.504页.刘靖之.翻译与生活.香港:The Dharmasthitii Buddhist Institute(法住学院),1994.226页.刘靖之编.翻译新焦点(论文集).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3.310页.刘靖之,林戊荪,金圣华主编.翻译教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翻译学会,2000.569页.刘翼凌主编.译经论丛.巴贝里:福音文宣社,1979.卢纪新.翻译的诗歌与诗歌的翻译.香港:中国世界语,2002.陆文慧主编.法律翻译论集:从实践出发.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02.397页.吕理正主编.翻译的研究.第3版.香港:万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342页.普润编.翻译名义集易检(影印本).香港:正因精舍,1980.300页.钱歌川编.翻译的技巧.香港:开明书店,1981.567页.宋淇主编.翻译丛论.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158页.天主教香港圣经协会编.天主教中文圣经翻译简史.香港:编者印行,1991.31页.王金玲等.现代翻译论文集.香港:信风出版社,1992.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编.翻译教学研究论文集1996.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1997.168页.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编.翻译在香港:回顾、现况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1999.72页.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编.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w Horizons in Theorietical Translation Studies(会议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2006.201页.许宝强,袁伟选编.语言与翻译的政治.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2001.349页/397页.严复,鲁迅等.翻译论集.刘靖之主编.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1.387页.殷德厚,张必锟.文言语译概说 香港:香港宏业书局,1983.275页.张曼仪.卞之琳著译研究.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1989.赵维本.译经溯源:现代五大中文圣经翻译史.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1993.204页.郑雅丽.Translating Literary Texts: Theory and Practice.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2000.周寿昌.译刊科学书籍考略.香港:孟氏图书公司,1972.62页.周兆祥.汉译《哈姆雷特》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1.435页.庄柔玉.中文圣经译本权威现象研究.香港:国际圣经协会,2000.澳门理由工学院翻译暨跨文化研究中心编.英语教学,翻译与 21 世纪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澳门:澳门理工学院出版社,2003.李长森,崔维考主编.新千禧翻译工作坊论文集.澳门:澳门理工学院出版社,2002.145页.我国翻译、引进出版国外翻译研究书目

阿尔瓦雷斯,R.;比达尔,M.C-A.编.翻译,权力,颠覆(英文本,论文集)[Translation, Power, Subversion(1996)].毛思慧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57页.埃利斯,R.;奥克利—布朗,L.编.翻译与民族:英格兰的文化政治(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Nation: Towards a Cultural Politics of Englishness(2001)].陈德彰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25页.安德曼,G.;罗杰斯,M.编.今日翻译:趋向与视角(英文本)[Translation Today: Trends and Perspectives(2003)].穆雷等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32页.奥洛汉,M.编.超越文化断裂——翻译学研究模式(I):文本与认知的译学研究(英文本,论文集)[Intercultural Faultlines: 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 Textual andCognitive Aspects(2000)].吕俊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79页.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翻译.蔡毅等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215页.巴斯内特,S.翻译研究(英文本,第3版)[Translation Studies(3rd edi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6页.巴斯内特,S.;勒菲弗尔A.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英文本)(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43页.鲍克,L.等编.多元下的统一?当代翻译研究潮流(英文本,论文集)[Unity in Diversity? Current Trends in Translation Studies(1998)].朱志瑜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96页.贝尔,Roger T.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98页.贝尔,Roger T.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秦洪武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95页.贝尔托内,L.E.巴别塔揭秘:同声传译与认知、智力和感知(英文本)[Entorno de Babel—Estrategis de la interpretacion simultanea.Buenos Aires: Hachette.1989][英译本:The Hidden Side of Babel: Unveiling Cognition, Intelligence and Sense through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trans by Enrique Robert from Spanish.Argentina: Buenos Aires:2006].仲伟合,王斌华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435页.

贝克,M.换言之:翻译教程(英文本)(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04页.陈德鸿,张南峰主编.西方翻译理论精选(汉译本).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287页.陈永国主编.翻译与后代性(翻译学译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11页.戴维斯,K.解构主义与翻译(英文本)(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5页.道勒拉普,C.翻译研究基础(英文本)(Basics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56页.德利尔,让.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孙慧双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202页.费道罗夫.翻译理论概要.李流等译.北京:中华书局,1955.159页.费拉德,L.v.翻译与性别——女权主义时代的翻译(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Gender: Translating in the ‘Era of Femini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4页.福柯,斯皮瓦克,刘禾等.语言与翻译的政治.许宝强等编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82页.福西特,P.翻译与语言:语言学理论解读(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Linguistic Theories Explained(1997)].陈国华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60页.冈萨雷兹等.律海同传.罡文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478页.格朗热,S.等编.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和翻译研究(英文本,论文集)[Corpus-based Approaches to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2003)].秦洪武,柯飞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19页.格特,E-A.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71页.根茨勒,E.当代翻译理论(英文本,(第二版修订本)[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revised 2nd edi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32页.辜正坤,史忠义主编.国际翻译学新探(翻译学译文、论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303页.哈蒂姆,B.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英文本)(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35页.哈蒂姆,B.翻译教学与研究(英文本)(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Translation,200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254页.哈蒂姆,B.;梅森,I.语篇与译者(英文本)(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58页.哈蒂姆,B.;梅森,I.话语与译者.王文斌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10页.哈庆(Hutching, W.J.).机器翻译:过去、现在、未来.致远科技公司编译.台北:致文,1993.487页.海恩波.道在神州——圣经在中国的翻译与流传.蔡锦图译.台北:国际圣经,2000.285页.赫曼斯,T.系统中的翻译——描写和系统理论解说(英文本)(Translation in Systems: Descriptive and System-Oriented Approaches Explained).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95页.赫曼斯,T.编.跨文化侵越——翻译学研究模式(II):历史与意识形态问题(英文本,论文集)[Crosscultural Transgressions: 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I,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Issues(2002)].廖七一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17页.

霍姆斯,J.S.译稿杀青!文学翻译与翻译研究文集(英文本,论文集)[Translated!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1994)].孟凡君,辜正坤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17页.基特尔,H.;富兰克,A.P.编.跨文化性与文学翻译的历史研究(英文本,论文集)(Interculturality and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Literary Translations,1990).申丹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51页.加切奇拉泽.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蔡毅等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122页.酒井直树,花轮由纪子主编.印迹:多语种文化与翻译理论论集1:西方的幽灵与翻译的政治.钱竞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369页.卡坦,D.文化翻译——笔译、口译及中介入门(英文本)(Translating Cultures, An Introduction for Translators, Interpreters and Mediator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71页.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穆雷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165页.科米萨诺夫.当代翻译学.汪嘉斐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36页.赖斯,K.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英文本)(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罗得斯,E.F.译(英语).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27页.勒代雷,M.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刘和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99页.勒菲弗尔,A.编.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英文本)(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book).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82页.勒菲弗尔,A.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英文本)(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6页.勒弗维尔,A.文学翻译:比较文学背景下的理论与实践(英文本)[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ntext(1992)].孙致礼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65页.李养龙.西方翻译理论文献选读(英文本).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2007.270页.鲁宾逊,D.编.西方翻译理论:从希罗多德到尼采(英文本)[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1997)].谭载喜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337页.鲁宾逊,D.译者登场(英文本)[The Translator's Turn(1991)].谢天振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18页.鲁宾逊,D.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Empire: Postcolonial Theories Explained(1997)].文军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31页.鲁宾逊,D.什么是翻译?离心式理论,批判性介入(英文本)[What is Translation? Centrifugal Theories, Critical Interventions,1997].毛思慧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19页.罗斯,M.G.翻译与文学批评:翻译作为分析手段(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Criticism: Translation as Analysis(1997)].王宏印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01页.罗选民主编.2004年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翻译·认知与跨学科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芒笛,杰里米•芒笛(Jeremy Munday).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李德凤等编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320页.茫迪,杰里米.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李德凤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30页.米兰,G.翻译算法.李锡胤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29页.米乐(J.Hillis Miller).跨越边界:翻译・文学・批评.单德兴编译.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198页.

莫洛佐夫.文学翻译问题.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翻译教研室组译.北京: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材出版科,1959.69页.奈达.跨语交际.谭载喜编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奈达,E.A.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英文本)(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89页.奈达,E.A.翻译科学探索(英文本)(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31页.奈达,E.A.;泰伯,C.R.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文本)(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20页.奈达,尤金·A·语言、文化与翻译(英汉对照).严久生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401页.奈达,尤金·A·语际交流中的社会语言学.陈健康校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纽马克,彼得.翻译敎程:翻译的原则与方法.赖慈芸编译.台北:台湾培生敎育发行出版,2005.321页.纽马克,P.翻译问题探讨(英文本)(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00页.纽马克,P.翻译教程(英文本)(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92页.纽马克,P.论翻译(英文本)[About Translation(1991)].郭建中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84页.诺德,C.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英文本)(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54页.诺德,C.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张美芳,王克非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219页.诺德,C.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英文本)[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Second Edition,2005)].第二版.张美芳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74页.皮姆,A.翻译史研究方法(英文本)[Method in Translation History(1998)].李德超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20页.切斯特曼,A.;瓦格纳,E.理论对译者有用吗 ?象牙塔与语言工作面之间的对话(英文本)[Can Theory Help Translators? A Dialogue Between the Ivory Tower and the Wordface(2002)].穆雷等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48页.塞莱斯科维奇,达尼卡;勒代雷,玛丽亚娜.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汪家荣等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赛莱斯科维奇,达妮卡;勒德雷尔,玛丽亚娜.口笔译概论.孙慧双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申雨平编.西方翻译理论精选(英文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34页.榊亮三郎编.(梵藏•汉和四译对校)翻译名义大集(2册).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编译委员会译.台北:华宇出版社,1985.升曙梦.翻译与研究五十年.文之译.上海:上杂出版社,1953.斯内尔—霍恩比,M.翻译研究:综合法(英文本)(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70页.斯内尔—霍恩比,M.翻译研究:综合法.李德超,朱志瑜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10页.

斯塔纳,G.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英文本)(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38页.斯坦纳,乔治.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庄绎传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泰特勒,A.F.论翻译的原则(英文本)[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179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39页.提莫志克,M.后殖民语境中的翻译——爱尔兰早期文学英译(英文本)(Translation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 Early Irish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36页.提莫志克,M.;根茨勒,E.编.翻译与权力(论文集)(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Power(2002)].王东风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44页.图里,G.描写翻译学及其他(英文本)(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11页.托贝尔等.文艺翻译问题.李石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69页.威尔斯.翻译学:问题与方法.祝珏,周智谟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140页.威尔斯,W.翻译学——问题与方法(英文本)(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92页.威廉姆斯,J.;切斯特曼,A.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英文本)(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9页.韦努蒂,L.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英文本)(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53页.西蒙,S.;圣皮埃尔,P.编.变换术语:后殖民时代的翻译(论文集)(英文本)[Changing the Terms: Translating in the Postcolonial Era(2006)].邵璐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05页.西蒙,谢莉.翻译理论中的性别(1996).吴晓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希基,L.编.语用学与翻译(英文本)(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42页.谢芙娜,C.编.翻译与规范(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Norms(1999)].朱志瑜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40页.谢天振主编.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论文选译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601页.亚里斯多德,罗曼・罗兰等.名家论翻译与写作.台北:志文出版社,1970.198页.尤思德(0.Z.Jost)..和合本与中文圣经翻译.蔡锦图译.台北:国际圣经协会,2002.512页.扎内廷,F.等编.语料库与译者培养(英文本)[ Corpora in Translator Education(2003)](论文集).穆雷,刘康龙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53页.仲伟合主编.西方翻译理论(英文本).广州:广州外语音像出版社,2001.Alcaraz,Enrique& Hughes,Brian.法律翻译解析(英文本)(Legal Translation Explained).宋雷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Asensio,Roberto Mayoral.公文翻译(英文本)(Translating Official Documents).陶友兰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Cao,Deborah.法律翻译(英文本)(Translating Law).宋雷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Dollerup ,C.;王宁主编.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英文本)(第一卷).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11页.Dollerup ,C.;王宁主编.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英文本)(第二卷).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03页.

Dollerup ,C.;罗选民主编.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英文本)(第三卷).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32页.Jin Di,&Nida,Eugene A.(eds.)On Translation(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198页.Jones,Roderick.会议口译解析(英文本)(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柴明颎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Liao Qiyi.Modern Theories on Translation in the Western World.重庆:四川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95.Landers,Clifford E..文学翻译实用指南(英文本)(Literary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朱振武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Mikkelson,Holly法庭口译导论(英文本)(Introduction to Court Interpreting).杜金榜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Nida, 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208页.Nolan,James.口译:技巧与操练(英文本)(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 and Exercises),柴明颎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Phelan,Mary.译员的资源(英文本)(The Interpreter’s Resource).王晓元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Quah,C.K.翻译与技术(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Technology).李正栓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Zatlin,Phyllis.戏剧翻译及剧本改编:一位实际工作者的观点(英文本)(Theatrical Translation and Film Adaptation: A Practitioner’s View).程朝翔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我国翻译研究工具书书目

奥斯特米勒,F.译者的电子工具(英文本)[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2001)].冯志伟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92页.贝克,M.编.翻译研究百科全书(英文本)(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54页.本辞典编写组编,林辉主编.中国翻译家辞典.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780页.陈善伟主编.英汉•汉英翻译学词汇(A Glossary of Translation Terms).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3.226页.迪里索,J.;利加恩克,H.;科米尔,M.C.编.翻译研究关键词(汉英对照).孙艺风,仲伟合编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300页.方梦之主编.译学辞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502页.胡子丹编译.国际翻译手册.台北: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0/1984/1988.619页/683页/769页.黄河清主编.中华百科要览·中国译学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康格拉特-巴特勒,斯蒂芬.国外翻译界.赵辛而,李森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203页.林煌天主编.中国翻译词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327页.林煌天,贺崇寅主编.中国科技翻译家辞典.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402页.刘靖之编.翻译工作者手册.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1.440页.路式成,魏杰主编.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198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780

页.路式成,魏杰主编.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0—1994).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85页.路式成,魏杰,孙志主编.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75页.撒缪尔松—布朗,G.译者实用指南(英文本)[A Practical Guide for Translators(2004)].文军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87页.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编辑出版.中国当代翻译工作者大辞典.西安: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1.陕西译协本辞典编写组.翻译家辞典.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孙迎春主编.译学大词典.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1167页.孙迎春.汉英双向翻译学语林(A C-E E-C Verbal Forest of Translatology).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450页.孙迎春,刘新芳主编.语言类核心期刊翻译学论文索引(1991—2005).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孙志,周俊等编.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2000—2004).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339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批评百年回眸:1900—2004中国翻译批评论文、论著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468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教学五十年回眸:1951—2005年中国翻译教学论文、论著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248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史研究百年回眸:1880—2005中国翻译史论文、论著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252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理论百年回眸:1894—2005中国翻译理论论文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651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技巧研究百年回眸:1914—2005中国翻译技巧研究论文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574页.文军,穆雷主编.西方翻译理论著作概要(英文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940页.夏特尔沃斯,M.;考伊,M.编.翻译研究词典.谭载喜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54页.颜婉云,江伟萍.英汉汉英翻译参考书书目汇编.香港: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2000.415页.中国翻译协会编.中国翻译年鉴2005—2006.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1010页.Chan,Sinwai(ed.)A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Technology.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2004.Chan,Sinwai and E.Pollard,David(eds.)An Encyclopedia of Chinese/English,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1995.pp.1150.Shuttleworth ,Mark & Cowie ,Moira.翻译学词典(英文本)(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33页.

第三篇:芜湖中心城区部分人行过街通道规划方案介绍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畅通工程的精神,依据综合交通规划和中心城区畅通工程规划,为缓解市中心城区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保障行人的过街安全,提高道路快速通行的能力,规划部门多年来对中心城区的许多重点交通节点进行了严格的规划控制,芜湖中心城区部分人行过街通道规划方案介绍。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对于可以建设地下通道的,拟先行选择在侨鸿酒店·汇金广场交叉口、华衍水务处、赭山公园西大门三处建设地下过街通道,对银湖路交叉口、银湖中路胜利渠、银湖中路文化馆处拟建人行天桥。方案业经专家反复论证评审,市规划委员会进行了集体审议。现予以介绍,敬请关注。芜湖市城乡规划局二0一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专题网站:芜湖中心城区部分人行过街通道规划方案介绍专题回顾:芜湖规划展示馆、博物馆规划设计方案公示汀棠公园规划方案意见征集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征求意见(规划实施评估)(联系邮件或QQ号:)好事情!不错!回复芜湖市终于开始向大城市模式迈进了,随着道路的拓宽,行人与车辆的矛盾日渐突出,人行道过街的通道化势在必行,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过街通道都从是高架开始的,无怪乎也成为芜湖市规划设计的首选,高架当然有其优点,施工简单,标志明显,然而存在着一个重要弊端,就是人性化不够,过街高架受车辆高度要求至少要6-8米,台阶也需要在30-40级,一般正常的健康人都会望而生畏,更何况需要无障碍化的伤残人士和老弱妇孺。考虑对步行行人的人性化喜好与方便,一线大城市开始选择地下过街通道,与高架相比较地下通道可以设计深度能大大降低,台阶坡度减少后还可以保留无障碍通道,只要给予一定的广告宣传权益,更有过街通道附近的商家愿意提供手扶电梯服务。综上所述,建议芜湖市的人行过街通道规划方案,应当具有超前的人性化设计意识,芜湖市曾经在奥顿路口实施过地下通道,可能是当初施工的技术问题,在解决深度和路面强度之间没有找到平衡,以至于仍然存在深度过高而导致人性化不够的问题,但是如今中国大城市新建的过街通道设计已经具备质的飞跃,芜湖市理所当然更要坚持地下通道的设计,再者芜湖市各主要道路绝大数都有无障碍设计,而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将会使得这些原有设计得以延续。人性化的地下过街通道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但是城市规划宁缺勿滥,希望城市设计者不要抛弃人性化设计的理念。回复终于盼到芜湖有动作了。支持。美中不足步行街口没在其中。回复太好了,天桥不止是交通方便,也是一道风景。看楼上的图片就是一种享受。回复市领导您好!有没有考虑在中山路步行街设置人行天桥呢?每年的节假日中山路步行街人满为患啊!行人和汽车抢道现象十分严重的。一个中队的交警都上在一个路口了啊!每次都是这样中山北路的交通压力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还有在已经考虑设置人行天桥的天桥上是否会增加电梯呢?这样会给需要帮助的行人提供方便的!本人不建议建设地下人行通道,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地下人行通道投资成本大;二,地下人行通道施工难度大,工期长,一次投资很难在短时间里见效的,本来芜湖就是老城市。地下管线复杂,中国的管线铺设和建设都不是象美国,对城市的管线没有合理的规划。现在城市天空没有“蜘蛛网”了,但是城市的地下“蜘蛛网”密集,所以开挖起来比较难;在保证地面交通次序正常的情况下,要挖洞(地下通道)是很艰难的!没有几年的时间是很难建成的,所以人车抢的现象一时解决不了的!设置人行天桥的话时间短!见效快!如果资金到位和充足的话三四月份施工到秋天和年底前就能用上了,规划方案《芜湖中心城区部分人行过街通道规划方案介绍》。投资又少见效也快啊!还有一个城市过多的建设了地下人行通道对于以后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势必带来很大影响,对轨道交通建设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不适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三,有挖几个地下人行通道的资金不如合并起来,在九华山路改造时从五一广场路口建设一条贯通赭山的隧道,出口分别通往黄山路和环步行街单行线上。这样芜湖的交通就会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回复还有通过多年的体会,我发现芜湖最早的芜湖饭店(奥顿酒点)地下人行通道使用率并不是很高!很早以前到是给安师大的学生过马路提供了方便,但在这之前和之后都没有很多行人通过.回复希望规划局考虑一下芜湖的主要路口上的行人天桥要设置步道电梯,能给需要帮助的行人提供方便。回复人性化是城市的重要标志,支持格老的建议,人行过街通道应采用深度不高的地下通道,在行人天桥要设置步道电梯似乎不可能,大城市现有的行人电梯都是地下通道设计。回复看起来很不错,回复支持,希望家乡的芜湖越来越好。回复设过街人行通道是好事,说明我市城市建设又上了一人档次,但必须预设残障人士的无障碍通道。回复源丰装饰城到润安小区路口真应该修建地下通道或天桥了,另外还有弋江路上的铁路小区也该右个地道或天桥!回复记得一次和一位浙江朋友去铜陵,发现铜陵市区在建设天桥,我朋友说你们安徽怎么还在建天桥这个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产物?。天桥建起来肯定有立树见影的效果,可是“十二五”是芜湖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芜湖政府的财政“不差钱”,能不能超前的修建一些地下通道呢?!南京最近几年在大拆天桥,大力发展地下通道,效果很明显,美化市容,增加城市现代感。芜湖市城市规划部能不能去经济比芜湖发达的地区去考察考察呢?看看人家在做什么在设计什么呢。前段时间安徽省政府还去江苏省政府学习去的。银湖路和胜利渠两侧没有什么高楼,光秃秃的,突然路中间搞个天桥,活丑。再说这两个地方的行人不是最多的,而是骑电动车骑自行车的乱闯马路。回复本人支持此规划,怎么不考虑在二街与中山路步行街交汇处的中山桥北建立过街天桥呢,这样与新百天桥也可呼应,大大缓解中山桥北交通拥堵状况。回复规划部门设计定位有问题。现在的芜湖设计几座过街通道能解决多大问题,过街通道是为了方便行人过街,不是为了好看,没必要花太多的钱建一两座天桥。现在急需用有限的资金建很多过街通道,方便行人过街。回复当年发的帖子,近日看见很快要变为现实非常高兴。另外,请问规划领导:九华山路怎么没有?是不是九华山路有大动计划?回复感觉是在做面子工程!最需要的地方怎么不建啊?步行街的北出口和鸠江饭店的交叉口急需通道或者天桥,规划的人去看看:人和车是怎么在过马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真的要三思!但愿这次不是为了面子,我们要花小钱干大事!令缺勿滥!回复个人觉得胜利渠没有必要。但是在北京路应造天桥,也就是华忠那里,步行街客流量大,过马路人多,车子也多,目前人们都是通过斑马线过马路,第一不安全,第二影响了车辆的通行。回复为什么我的帖子没出现啊?难道我说错了?要是这样的话还在这里讨论什么呢?回复去过一些大城市,发现杭州,上海的一些行人过街比较集中的地方还是设置了人行天桥,不过对老旧桥梁在上下台阶一侧建设了电梯。从亲戚那里也了解到南京撤除人行天桥是暂时的,为了建造地下轨道交通的需要而移开,新街口将成为南京轨道交通的最大中转站,将象上海一样,向地下发展的更深!地下场站和通道将不能承受更多的行人流量,也就是说扩容是很有限的。南京市政府考虑恢复新街口的天桥,这样可以使只是过街的行人分流到天桥上。而且地下不比地上安全,如果发生灾害或火灾等危险人员在地下疏散起来比较困难!个人还是支持建天桥。工期短,见效快!建设不复杂!投资成本不大!这样看行人过街还是比较方便的。就在上下天桥台阶旁建个象超市或商场的电梯就可以了。回复

第四篇:房地产部分翻译专题

21世纪早期美国房地产泡沫

Fannie Mae CEO在2001年曾说:投资房地产是安全的,对大部分家庭来说是唯一一种的杠杆投资,同时也是拥有最好投资回报的投资项目之一。房地产会持续增值。房地产价格预计增长速度会超过1990年代。他的乐观部分是源于美国人对拥有房产的重视程度。这种重视程度在Fannie Mae的座右铭中有体现“我们的业务是美国梦”

Raines 并不是唯一在推销投资房地产的好处的人。即使房价在特定地区会有暂时的回落现象,而全美平均房价自1975年开始就稳步上涨(如图1)。这种趋势在96年有加速,在05年末06年初达到每年12%的增幅。许多观察者认为价格上涨部分与自从2001年衰退后联储局保持低利率政策有关。在1908年到2001年期间,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同行隔夜拆借利率,类似LIBOR)在大体上跟随着经济的情况(如图2)。2001年到2004年7月,即使有产量与价格增长的现象,联储局仍保持着低利率。也许是惧怕根本没有发生的衰退,在2003年7月到2004年7月,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只有1%。在此之后,对通胀的忧虑似乎占了上风,而利率也稳定上升,在2006年9月联邦基金利率达到了5.25%。

一场对房价的辩论在2004年开始了,部分经济学家,如 Dean Baker,中央经济与政策调查会主任,认为房价如将要破灭的泡沫,经济将要在房屋财产承受2万亿到3万亿美元的损失。其他人认为,即使房价已大大超过了租房价,然而在低利率政策下是合理的。

甚至在经常能听到提及房事泡沫的2005年10月,发展商Bob Toll否认和抱怨说:“为什么房地产市场像其他行业一样取得繁荣呢?为什么我们必须会产生泡沫后破灭呢?”与此同时,一些经济学家指出房价上涨集中在特定区域如旧金山和纽约,那里因为有区域限制而较难扩张房屋市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Chris Mayer认为这些地方本身的吸引力结合了无力增加供给的因素,导致了在这些地区“基本永远”的高房价。提及到东京房地产价格仍大大高于曼哈顿的房地产价格,他声称:“没有自然律阐述美国的房价会止步于此,没有一条!”

在1990年代前的家庭金融

在美国,人们经常谈论到“传统的”30年期固定利率房贷按揭。这项金融工具要求借款人在30年间每月有稳定的现金流去支付贷款。支付额是事先规定好的,因此贷款利率是固定的。许多这些传统的贷款允许借款人没有任何处罚地“预付”他们的房贷。当利率下降时候,借款人经济利用这种优势去再为他们的房产融资。

虽然美国存贷协会(S&Ls)只有不到12年的历史,他们在大萧条前已经开始提供了有固定支付额的房贷按揭。当时,其他贷方大部分提供短期的再融资按揭,因为他们在最后会有“气球膨胀”式的支付。在大萧条期间,许多家庭因为在再融资方面变得困难而部分违约了。其中一个政府的反应措施是设立了HOLC,一个同时帮助借款人与贷款人的组织。若双方同意,贷款人会得到HOLC的债务去交换对借款人的索偿,即使这项交易要求银行去承认这是一项资产损失。借款人同时通过承认新的基于全新的家庭资产评估有固定支付额的“自我分期偿还”按揭,从而从之前的债务中解放出来。

在二战后,银行和S&Ls 创造了很多30年期固定利率的房贷并且持有它们到期。这结果通常都不乐观。当80年代早期短期利率上升,按揭资产的收益率低于了他们对存款所支付的利息成本。这种不对称被认为是导致了在1986年仍存在有32234个的S&L中的一半都失败了的原因之一。因为政府保证了S&L的存款者,所以它引起了相当大的损失和不得不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去处置这些失败了的S&L的资产。

这场S&L的危机加速了由两个政府资助企业(GSE),Fannie Mae与Freddie Mac所引导的房贷按揭证券化。Fannie Mae最初在1938年作为一个政府机构被创立。与Freddie Mac相似,一个在1970年被国会特许成立的孪生兄弟企业,Fannie Mae 最终变成了一个私有的公众交易公司。从捆绑起从抵押原有者买来的抵押贷款开始,这两家GSE创造了与出售了这

种以这些抵押贷款所收来的资金来支付给此证券所有者的有抵押证券(MBS)。作为交易的费用,GSE确保了这些债务的利率与委托人。这意味着,假设GSE保持着有偿付能力(或若在他们有财政困难时候政府会来挽救)的话,MBS的持有人唯一的支付风险就是潜在的抵押贷款会被提前偿还(理解为预付风险)。

国会限制了GSE能接受的贷款的大小。在2006年,举个例子,给一栋住宅的最大的贷款额是417000美元。以限制他们的信用风险,GSE使用与那些传统发起人类似的标准。为了保证有效的抵押物,他们只收取高级的抵押贷款与通常有贷款价值比(LTV)不超过80%的要求。LTV是产生时抵押贷款与资产的市场价值的比率。在承诺支付债务之前,GSE也会观察借款人的收入与就业情况、其他资产的状态,止供与破产的历史。与GSE的规定相一致,住房贷方在1990年之前只会借钱给被认为有良好信用的借款者,这些借款者大体需要以上列举因素的书面证据。直到这项措施被1977 law所处罚,大部分贷方同样否认生活在所谓“被歧视”群体中人们的抵押贷款,那里主要是市中心社区的黑人聚居地。

一条对有信用问题历史借款者的道理仍保留着,就是去传统的贷方申请被联邦住宅管理局(FHA)投保的贷款。这些贷方需要去确认贷款是否符合FHA的要求和这过程会比非FHA抵押贷款花费更多的时间。除了这些标准,大约有8%的FHA贷款在1993年过期了,而标准抵押贷款的拖欠率只有3%。FHA贷款被一家叫Ginnie Mae的政府控有专门处理联邦保证抵押的公司打包进了MBS里面。

止供率的崛起

当借款者止供,贷款者可以开始执行止赎的程序。除非借款者还清欠款并重新供款,或者和贷款者达成协议,否则赎回权就会被拍卖。借款者就会被驱逐出房。借款者被驱逐出房的相关记录不多。抵押贷款银行协会(MBA)做了一项有关贷款的调查,报告了止供或者正在止赎的比率。但次级贷款在这份报告里是不完全的。

根据报告,总止赎率从2002年第二季度的1.23%跌到2005年第一季度的1.08%。同期总止供率从4.77%跌到4.31%。常理来说,次贷增加会推高这两项数字。一种解释是房屋增值使借款者可以再融资。另一种解释是,房屋增值,借款者卖房清供。

止赎率和止供率在2006年至2007年有所提升。止供率:2006年第四季度4.95%,2007年第三季度5.59%,2007年第四季度5.62%。Realtytrac,专门帮助买家寻找止赎房屋的公司发表报告,认为止赎率正大幅提高。MBA宣布,2007年第三季度,一般贷款止赎率是0.79%,次级贷款止赎率是6.89%。一家联邦储备银行认为有20%次级抵押集资而来的贷款会被止赎。房价下跌导致次级贷款止供率上升。

止赎的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是巨大的。由于拖欠还款,借款者的欠款在止赎过程中要承受高额的滞纳金和其他款项,而在此之前借款者一般对此毫不知情。更悲惨的是,失去房屋对借款者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我感到失败,我觉得我之前为此所做的一切都白费了。”

在止赎过程中,维护房屋一般都会被忽视,由此造成了房屋市价降低。有部分情况,愤怒的借款者对房屋发泄,在被驱逐之前对房屋造成损伤。由于在拍卖时买家出价不会太高,银行一般都会自己留着房屋产权。根据Realtytrac,银行在2007年10月11月如是处理了50000份产权。这些产权被弃置无用,追究毁坏责任。

破坏对城市造成严重的打击,诸如克里兰夫和底特律。这些城市有时会出现衰退,止赎潮把一些中产阶级逼入绝境,因为被止赎的房屋有时只用$1000就能买到。小团体和移民团体受到的影响更大,因为与其他相比他们承受了更多的次级贷款。从全国范围来看,止赎率在有建筑潮的城市里也很高,诸如弗罗里达,加利福利亚,而斯托克顿是全美最高止赎率的城市。止赎不只影响房屋持有者,还影响了租户,他们也经常被驱逐出房屋。

止赎对双方都造成巨大损伤,有人会认为贷款者和借款者会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一种可能

性是在止赎之前和平卖掉房屋,贷款者忍受卖房屋所得的钱与贷款应收的钱之间的差额。另一种是借款者留在房屋里还更少的款。贷款者声称他们有尝试和借款者商讨,但只要一提到止赎,商讨就不了了之。借款者则说他们经常不被贷款者理睬。实际上,不少借款人被声称要有效针对抵押物重新谈判的诡计屈服了。

一些观察者指责抵押证券化,认为抵押证券化使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缺少商讨。实际上,服务协议给借款者留下的余地很少。同样有人认为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的任何交易都对抵押债券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影响,由此引发诉讼。

房地产组方面:

除了要对房地产价格,成交量有些研究,包括形成动因,贡献什么的,都需要有些研究或者数据支持,这些研究和数据主要来自一些研究房地产市场的paper,自己google一下。还要介绍一下这种形成机制,形成机制应该很多文献里都会有

第五篇:翻译部分

环境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1、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生态平衡是指自然界中由各种环境因素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协调关系和平衡状态。人类一旦破坏了这种平衡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包括资环的丧失以及由于环境结构和环境机能的破坏所带来的对生物生存条件的威胁。

2、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资源和环境。我们今天的发展不要对明天的发展带来危害,应是支持性的发展,而非掠夺性的开发;少用不可再生的资源,有条件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及对自然的污染。现在以至未来,可持续发展逐渐突破了自然环境的范围(即生态的可持续性,它是可持续性发展的最基本的内涵),扩展到社会、文化、经济领域的可持续性。

3、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人类不求发展,不求进步,就不可能获取完美生活,问题是要从全局,长远的观点去认识这个“发展”。

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艺术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它,不仅需要环境艺术设计师、建筑师和规划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和材料、技术手段,还需要决策者、管理机构、社区组织、业主和使用者都具备深刻的环境意识,共同参与环境建设的全过程。

5、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6、所谓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艺术,即是由构成城市硬件的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以及构成城市软件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组成的具有极高艺术美学价值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已经进入城市科学、生态科学、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是人类面对生存环境的挑战所选择的一种“生态对策”。旨在指导人们走向一种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清除人类在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建设性破坏。

7、我们应该对传统城市空间艺术的设计理念加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继承,并在创作实践中发扬光大。把传统艺术形式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取出来,经过抽象,集中提高,作为母题,寓以新意,以启发未来的设计创作。其中既有创作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又有形象的借鉴与创作。就是吴良镛教授提出的“抽象继承”的观点,应该成为我们继承与发展传统城市空间艺术的基本原则。

下载赵人行(1次翻译部分)医院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赵人行(1次翻译部分)医院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会喜欢!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

    满江红赵鼎全文翻译

    导语:这是一首反映作者当时思念境界和处境的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满江红赵鼎全文翻译,欢迎借鉴!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①惨结秋阴②,西风送、霏霏雨湿③。凄......

    部分景点介绍

    1.鼓浪屿 厦门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面,与厦门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轮渡5分钟可达。鼓浪屿是一个面积1.78平方公里的小岛,与厦门隔鹭江相对,因景观秀丽多姿,素有“海上花园”......

    清明节介绍翻译

    清明节是我国的24节气之一,通常是在四月四号到四月六号之间。 第一句,清明节是我国的24节气之一!重点在清明节和节气的翻译上! 清明节有两种翻译,tomb-sweeping Day和pure bright......

    机械类专业英语部分翻译

    第二单元力学概论 力学的基本概念: 力学是用来处理运动,时间和力的科学分析的分支,它由静力学和动力学组成。静力学研究静态系统的分析,这时,时间不是一个考虑的因素;动力学则是......

    初中文言文部分翻译

    孙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

    翻译题部分答案

    英语翻译第一章1. Their argument ended when she slammed the door and left without a word.她砰地关上门,一声不吭地走了,他们间那场争执就此结束2. The guest at the dinner......

    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及赏析

    《次北固山下》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湾。其古诗全文如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