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会区宜居城市建设的意见汇报
新会区园林处关于宜居城市建设的意见汇报
政协江门市新会区委员会办公室:
收到你办关于我区宜居城市建设的调研通知,现回复如下:
一、新会区园林处在推进我区宜居城市建设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新会区园林管理处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职能是管理养护现有建城区165.13 万平方米公共绿地、1.598万株绿化树木和城区周边2千多亩山林,财政对事拨款。
自1957年园林管理处成立之初,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当年政府号召“绿满全城、绿化美化”,全体市民和园林处历任领导和员工一起团结奋斗,披星戴月,几十年如一日为城市绿化建设工作尽心尽力,60年代后期,城区街道和荒山已全部绿化,做到满园花果、鸟语花香。由于绿化工作成绩突出,1983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城市环境卫生绿化系统”大会上,新会园林处被授予“先进单位”称号;1996年建设部首次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普查,新会园林处再次荣获“先进单位”。
新会园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到精,由默默无闻到蜚声全国,这些成绩离不开政府与各级领导的支持。80年代初,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由政府划地拨款兴建园林管理处办公场所,园林处一方面精心管理公共绿化,组织盆景协会、兰花协会,搞活民间园林文化活动,还开展多种经营,为稳定经济收入来源打下雄 1
厚基础,这一时期,园林工人热心工作、积极专研,我区园林绿化事业达了鼎盛时期。
二、面临困难与问题
当前,在我区公园建设与绿化管理,存在一些的问题,希望得到政协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公园建设问题 1)公园分布不匀
我区建成公园主要集中于旧城区北面和西边,其他地区基本以广场代替公园。每逢休息或节假日,群众都是往北走,主题公园、精品公园基本空白。近年新建的几个社区公园,但都属于小打小闹、规模有限,服务半径有限,社会效益有限,对比近年来城区人口增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还略有下降。2)街头绿地不足
重金投入的冈州广场、世纪广场、名人广场、小鸟天堂广场、圭峰入口广场满足了群众的活动建身需要,但是绿地比例过少,生态功能欠缺,无法满足群众休闲游憩的生活需要。街头公园的建设明显不足,部分公园甚至改成他用(如原来文化公园改成停车场),部分广场还沦落为商业广场,众群只好蜗居在家,不愿出门,也无处可去。
著名的小鸟天堂本该表现鸟类的生态主题,但花两千万元改造的效果却令游客们失望;圭峰路喷水池广场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项目,按常规,广场、道路、永镇山门入口三者应相互联系、呼应和补充,但实际效果却是各自独立,互相冲突和抵消!年前改造的停车场设置较成功,但对面剧院式广场的设置却只考虑利用地形,而忽视了更重要的景区入口服务配套。
20年来城市速扩张、居民成倍增加,会城以公园路、会堂为中心的绿地已无法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虽然规划控制绿地率,小区绿地有所增加,但街头绿地却鲜有增加。政府垂涎于地皮经济,城区旧工厂往往被商品楼取代,宜居城市的做法应是变为公共绿地,使珍贵的土地的使用价值让全体市民永久共享,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无大型综合公园
新会这20年的发展有不少亮点,如圭峰山的旅游开发、体育运动公园的建设、葵博园建设、小鸟天堂改造、梁启超故居等等,但这些亮点是以旅游经济为目的,与本地居民日常生活关系不大,或是政府忽视了当地百姓的生活需求,没有一个设施完备的大公园献给新会人民。现实是东湖公园被占,会城河被盖,河滨公园不再有。精神生活空间被物质需求强力挤压,新会人难拾当年的自信,对家乡的热情被摧残!
2、园林绿化管理中的问题
绿化管理维护投入不足,在江门五邑地区,新会绿化管理经费属于严重偏低,甚至比不上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维护费用不足的情况下,植物发生病虫害,易造成经济损失,降低绿地的生态效果和品质。由于维护费用不足,加上劳动强度大和工人及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低,高端人才和年轻人不愿投身此行业,园林工人招收难,专业人才转行谋求出路,人才流失严重。
肥料、农药、机械设施不足,绿化管理质量无法提高档次。加上物价上涨,各项费用支出增加,而下拨管理经费并没有按绿地增加比例和通涨比例增加。需要定期更新的植物无资金更新,需要追肥的肥料无资金购买,部分植物呈现过早衰老现象。与江门市对比,我区绿化管理质量相对落后、品味不高,我区一年的街道摆花投入不足江门两区的十分之一,这对提升我区城市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
3、园林处存在的困难
过去50年来,新会园林处在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工作相当出色,先进频出、成果丰硕,但近十年来区政府不重视园林建设,更不重视园林专业队伍建设,对园林处的实际困难视而不见,造成新会园林原有的先进优势丧失怠尽,不幸成为新会老大叔(缩)的“典范”!
90年代后期,政府为了“拆墙透绿”和城市改造需要,将上述物业全部清拆,园林处经济收入丧失主要来源。特别在2005年,园林管理处为了配合政府解决葵城中学、圭峰小学和陈经纶中学交通堵
塞问题而多次搬迁,租借民房办公,借用华发公司仓库停放工程车辆,这种流浪办公的状态至今已有五年多之久,这与园林工作所肩负的宜居城市建设重要角色落差委实太大。虽经多次向上级反映困难,但至今仍未有解决。
另外,新会园林管理处是一个有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单位,历史遗留下来问题不少,如退休工人就有120多人,医疗保险、抚恤金、退休补贴每年就要支出30多万元,而且逐年增多。除政府因清拆我处物业给予一部分的补偿用于支付上述费用外,还要想办法通过创收来解决。而区内绿化工程投标以价低者得为原则,部分个体户以低价低质投得绝大部分绿化工程。以至我处接管后却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改造管理,才能符合政府要求,对于经费紧缺的园林处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对策与建议
1、宜居理念,重视园林
我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2007年4月建设部科技司验收)共分6个评价大类--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与公共安全度,并且罗列了4条综合评价否定条件,符合任何一项否定条件,均不能确认为“宜居城市”。在各个评价类别中,环境优美度与生活便宜度的权重最高(均为0.3),占据了鲜明的重要地位。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城市景观等四个方面。而与园林绿化直接相关的具体指标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
盖率、城市中心区景观、社区景观、市容市貌、绿色开敞空间等等。此外,如果市区内有水质良好的海、大江、大河、天然湖泊、湿地和保护较好的国家重点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的还可获得加分。足以见得园林在宜居城市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世界宜居城市排行榜,新加坡是亚洲最宜居的城市。近几十年来新加坡通过绿色工程塑造了自己“花园城市”的形象,并始终保持着人均10平方米的绿地标准。国家公园署正在开发更多样的公园和绿地,并由绿带与海岸地区很好地连接起来,为人们漫步和骑车提供了绿色场所。宜居城市建设内容强调有适宜居住的城市环境,尤其是看重城市园林绿化的品质。城市园林绿化是宜居城市最直观、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标准。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因为少年代表未来和希望,园林事业则是代表我区的未来发展和希望。历史证明,新会园林兴,则新会经济必兴,反之亦然。
2、打造宜居,园林先行
园林建设能够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化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环境竞争力,最终提升城市整体实力;另一方面,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周边物业和商业的综合效益,而且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充足的休闲空间,促进消费,发展休闲度假经济。
园林具有生态、景观、休闲、抗震避灾等多种功能;园林包含有生态、艺术、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园林通过植物、造景、雕塑、建筑小品、山石、水体、休闲设施等载体,体现地方历史文化,反映当地人民的生活品味。通过园林绿地的合理布局,把城市的各种景观资源有机融合和谐,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方特色,这是园林特有的魅力。把我区的城市园林绿化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相融合,相互渗透,相互统一,显示出新会城市个性,提高美誉度,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新天地周边环境、苏州新加坡工业园、重庆北部新区等成功案例均充分体现了园林先行对地价增值、地区吸引力、城市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园林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体现,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需求,是物质生活的基本保障,是精神生活的活动平台,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公益事业,是一项引领我区未来高速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继发的战略投资。
以园林环境为依托,营造出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吸引高层次的产业的环境,为产业结构转型铺设道路,使我区以较快的速度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近期南车项目成功引进,进一步证明园林环境对招商引资的吸引作用。
营造舒适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可以吸引高端人才。21世纪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欠发达城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高端人才。园林先行是以最直观的手段改善城市生活工作环境的品质,是筑巢引凤,拉动发展。
园林建设是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处在关键的调整阶段,急需拉动内需,而园林绿化环境建设不同于其它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内需的金钥匙,绿道网的规划建设就是省政府高瞻远瞩,看到园林的社会功能、经济带动作用,是橇动内需的有力杠杆。
总而言之,宜居城市是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园林绿化在宜居城市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打造宜居城市,园林必须先行。
3、实施步骤:
1、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参与。
我区的城市园林绿化成功与否,及能否与经济同步发展,关键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广泛参与。多方筹措资金,确保规划实施,确保城市与经济发展同步,就应要加快大公园的建设步伐,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保护好现有绿化和绿线,保护好城市周边的绿色生态环境,通过林相改造,增强生态效效益,提高我区风景园林档次。
2、尽快实施中心大公园战略,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
城市中心区建设大公园是我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中明确提倡和鼓励的形式。新会城区南北纵横15公里,东西12公里,在新港大道与今洲路相交为中心的地域建一个200~300公倾,以水为主题的公园势在必行。该公园结合城市防涝防汛功能,沟
通区内几大水系,以此为中心,带动周边地域产业经济发展。以新会丰富的历史文化为题材,深化公园的文化内涵,重新树立新会人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要结合城市特点,建设城市特色园林。新会有山有水,山水葵树就是新会的特色,圭峰山、银洲湖是新会特色,马山、象山、大云山、葵湖、东湖、南湖也是新会特色和宝贵资源。这几年,我区开发圭峰山,带动了我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但圭峰山系列公园在城北郊,是森林公园,以渡假旅游为主,而对本地居民而言,就近的公园绿地广场才是他们常去享用的福地。
3、加强园林队伍建设
园林队伍既是管理型,又是专业型,还是劳动密积型队伍。园林工作内容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相关领导应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和艺术修养;人员结构除管理人员外,还应有园林、美术、建筑学、规划学等方面的各类专业人员;这支队伍应有敬业精神和务实的作风,有用智慧和汗水把我区建成生态园林宜居城市而努力的奉献精神。
尽快解决园林处办公场所是园林队伍建设的根本前提。
4、提高园林管理水平
进一步理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和充实专业技术队伍,强化机构职能,特别要加强对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的管理;加强公园服务的管理,提高环境文化品位,清理不和谐的因素,强化公园绿地功能,引导市民文明行为,加强城市花卉运用比重,建立网络化的管理系统,提高园林管理的技术含量,扩大园林监督服务范围,充实园林管养经费。
4、依法保护园林绿化。
创国家园林城市,规划的绿地,要通过政府规章,人大立法等建立绿线制度,严格依法护绿。要通过社会公示,加强社会监督,重罚毁绿行为。
江门市新会区园林管理处
二0一0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宜居城市建设环境汇报
XX市宜居城市环境建设汇报
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
XX北依京华,东接津门,唐设益津关,后周建州治,辽宋设榷场,有“锁钥三关,机枢冀中”之誉。特殊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为其发展赋予了特殊的地位,明清之际XX直隶京畿,名重一时。
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决策部署,是我们接续历史,重塑辉煌的一次机遇。乘势而上,以“大变样”统揽全局,以宜居城市建设为抓手,用大思路、大手笔、大投入促大变化,力促经济社会结构战略转型。
一、突出科学发展的时代特色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三年大变样”不仅仅是一个旧变新,拥挤变疏朗,“脏乱差”变“洁齐美”的过程,更主要的是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制约XX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实现“三化互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互动)。二是立足科学发展,实现包括人与自然、环境与资源在内的多重和谐。三是提升区域竞争,环境建设不但要适宜人居,更要吸引人入。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三点。
第一,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就是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求,按照“文化休闲、商务会展、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通过“腾笼换鸟”,先后开发了XX等20余处商住区。同时,面向京津,依托丰富的地热资源,规划了28平方公里的XX国际温泉公园,目前已引进8个星级酒店项目,匡算总投资30亿元。今年7月份,我们又与吉利集团签约,引进总投资60亿元的XX产业基地项目,一期F3国际赛车场项目已开工,明年可投入使用,每年可吸引10万人的观赛规模,二期1家五星级酒店和2个本科学院也将相继跟进。以国际温泉公园为支撑,市区先后谋划引进地下商城、中华戏曲文化大观园、京津金融服务中心、浙江商务会馆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链接带动了商贸、物流、餐饮、健身、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我们建设宜居宜业环境夯实了基础。
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强力推进“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推进16项二氧化硫减排工程和烟粉尘治理,1—9月份,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273天,其中二级以上天数233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全部达标。深入推进地表径流的综合整治,投资1.8亿元治理中亭河,目前总长17公里的河段已全部还清,恢复了河流的生态使用功能,再现了蒲柳摇曳、鱼虾竞游的水乡风情。目前,中亭河流域已被我市纳入文化旅游产业带的整体开发规划。全力打造具有平原城市特色的绿地系统,几年来,我市实施了近40项绿化工程,建设了火车站广场、市区南北出口等大面积绿地,打造了益津路、建设道、金康道3条省级园林式街道、15家省级园林式单位,新增绿地面积79.2万平方米。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1%。正在建设的生态公园,占地3400亩,建成后将成为市区的“城市绿肺”。借助“三大工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
经成为XX市民和企业的共识。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列统千万以上项目中,传统产业比重已由过去的80%降至20%。
第三,升华城市发展理念。一是充分考虑XX资源承载能力和毗邻京津的市场优势,创新中等城市的发展模式,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打造中等城市服务功能建设上,让其能够承载中等城市的流量人口服务需求。为此,我们把对接京津、融入京津作为XX未来发展主体战略之一,全面对接京津规划、交通、产业和环境。目前,我们已引进了天津双线电讯业务,大广、廊沧高速及保津城际铁路建设进展顺利,环京津无障碍交通圈正在形成。二是充分考虑建设工程的景观效应,从交通系统、改善道路绿化景观、优化建筑立面形象、提升整体亮化效果等方面入手,投资1.8亿元对益津路、金康道的景观和既有建筑物进行精细化设计和升级改造。今年启动的XX路,已完成投资5450万元,改造总长度7.67公里,重新铺装了路面,对5个道口进行了渠化改造,铺设了石材便道,并改建了19个港湾式候车亭,做到了移步换景。
二、打造意蕴深厚的文化主题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宜居环境建设,绝不仅仅是城市建设学,也不仅仅是城市经济学,从根本上讲它应该是城市人类文化学。因此,我们始终把“三年大变样”举措的高层追求和目标,放到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凸显城市文化特色上,确立了建设文化主题城市的目标。
第一,深入发掘XX的人文历史内涵,为制定百年规划,打造百年城市夯实基础。2008年,我们组建了历史文化研究会,分专题、分系统地研究XX的历史文化,整合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清人文遗脉,挖掘承载其中的地域文化性格魅力。目前,我们已经推出了《李少春丛书》、《XX民歌集》、《益津书院考》、《XX历史文化名人考》等系列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崇文尚德、开放包容、诚信和谐、超胜于人”的XX城市精神,以及十大城市文化符号,同时,撰写了《XX赋》,把XX城市发展的理念、构思、规划和目标,以词赋形式勒石立碑,形成具有独特景观效应的XX“规划墙”。通过系统研究,建立了一整套文化主题城市的目标体系,使全市各分线工作都能够与之有机接轨,形成工作抓手。
第二,把研究成果融入到城市建设发展。投资7.4亿元,建设了益津书院,李少春大剧院、纪念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清真寺,胜芳古镇、民俗博物馆和大悲禅寺。其中,XX博物馆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该馆由中国自行车博物馆、红色陶瓷收藏馆、名家书画馆、历史博物馆、民俗馆等五部分组成,其中自行车博物馆是世界同类展馆中藏品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河北省唯一的“国字号”博物馆。书画展馆,收藏有郑板桥、徐悲鸿、齐白石、启功、范增、娄师白等不同时期、不同艺术风格的书画精品1500幅。胜芳古镇建设工程投资2亿元,初步恢复了以“一河(穿心河)、两院(张、王两家古民居)、三街(中山街、河沿街、胜阳路)、三宝(文昌阁、古戏楼、古牌楼)、四桥(四座古桥)”为标志的中国北方水乡商业文化古镇风貌。今年,我们又启动了以“益津八景”为主
题的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以水乡风情为主题的胜芳湿地公园、以自然和谐为主题的生态公园、以荣高棠纪念馆为标志的体育中心、以广电中心为载体的传媒互动平台。这些精品文化工程已经成为XX城市建设的标志,在保存“城市记忆”的同时,也形成了XX人文化自信的根脉,放大了XX城市的魅力,为我们人居环境建设注入了全新的内涵。
第三,充分发挥文化服务设施和文化休闲场所的重要作用。依托精品文化工程,全力打造“四乡一镇”(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温泉之乡和胜芳古镇)的城市文化品牌,先后举办了两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XX文化艺术节,成功地推销了城市,提升了XX的美誉度。目前,依托益津书院,我们引进了中国国家画院和河北画院两个创展基地;依托李少春大剧院,引进了中华戏曲文化大观园项目以及“国际京剧票友大赛”等品牌活动;依托胜芳古镇,引进了亚细亚民俗研究基地、胜芳国际家具城项目;依托国际温泉公园,形成了温泉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群;依托XX博物馆创办了世界最大的自行车收藏馆。目前,“月月唱大戏、彩色周末、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特色文化品牌。城市文化的蓬勃发展带动了XX农村文化的兴起,全市书画创作队伍已超过3000人,农村业余剧团达百个,农民诗社20余个,形成独特的“XX文化现象”,成为我们推进“三年大变样”、建设宜居环境的软实力。同时,也带动形成了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XX已经形成了“一日游”“两日游”的文化旅游产业规模。
三、夯实百年城市的发展基础
第一,健全规划体系。科学的规划是打造百年城市的基础,而规划的权威又源于权威的规划。在推进“三年大变样”,建设宜居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规划工作放在第一位。今年,我市专门成立了规划局,并组建了规划委员会,形成“政府主导、专家领衔、群众参与”的三位一体规划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建设百年城市的需要,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加快控制性详规编制进度,全面提高控制性详规覆盖面。投资400多万元,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先后完成了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规,以及市区园林绿地系统、环卫设施、市政排水、旧城改造、消防、防洪、供热、燃气、给水等9个专项规划,为我们宜居环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建设百年设施。一是大力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投融资3.5亿元,实施了东环路、西环路、育华道、建设道、兴华路、金康道东伸等一批道路新建及改造工程,市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05平方米。二是大力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利用BOT等形式,融资建成了3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8万吨;建成了3座垃圾处理场,日处理能力达到450吨。另有3座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明年可投入运行,可新增日处理能力7万吨。同时,投资700余万元,在市区垃圾处理场建成了处理渗滤液的小型污水处理厂,是目前省内唯一的一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三是大力提高资源承载能力。在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稀缺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们积极发掘废弃地、河岸滩涂等资源,整理土地2500
亩,启动了胜芳湿地公园和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工程;另一方面,以大拆迁促大建设,积极抓好城中村改造、片区改造,累计完成拆迁33.6万平方米,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部启动。其中,孟家坟拆迁改造工程是廊坊市最先完成的整体搬迁项目,共搬迁居民365户,拆迁面积11.2万平方米,腾出土地315亩,用于建设总投资9.5亿元,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迎宾山水花园住宅小区项目,实现了城市容貌和农民安居的双赢。
第三,实施精细管理。一是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建成了市区路灯调控中心,对全市数万盏路灯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使市区路灯控制具备了根据亮度、时间自动开关、远程控制开关以及精准的路灯故障报警、通知功能,适应了XX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大大简化方便了市区亮化设施的控制与管理。二是在全省县级市中建成了唯一的“精细化、全覆盖”数字化城管中心,通过实行“一级监督、两级指挥”的城市管理,实现了市容市貌监控系统信息共享,构建了以人口、社会单位、环境和市政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网格化、科技化、信息化管理体系。三是全面整治市容市貌。年初,我市开展了市容市貌集中整治“百日行动”,累计拆违拆临141家,大型立柱广告23处,不合格广告牌匾400余块;查处违法建筑案件20余起;取缔、规范马路市场5个。全面取缔了扰乱城市交通秩序的非法营运电动三轮车,共取缔电动三轮车6340辆。
第四,强化住房保障。积极推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倾力做好“两房”
保障工作。目前,已建成廉租住房96套,建筑面积4730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开工面积4.47万平方米,年内竣工2.2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廊坊市下达的住房保障任务。二是全力做好旧小区改善。出台了《关于做好全市旧住宅小区改善工程的实施意见》。完成了迎宾小区、检察院住宅楼等4个小区,建筑面积5.87万平米的旧小区改善工作。近期,投资152万元启动了温泉小区北区改善工程,改善楼房20栋,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535户。三是着力抓好房地产市场和社区管理,使居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增强了XX城市的吸附能力,目前,在XX市区买房置业的域外人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回顾几年来我们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从2002年的燕赵杯竞赛C组倒数第二到2007年的A组第三,我们每次评比都要迈上一个新台阶,这主要得益于燕赵杯竞赛的激励,更离不开各位领导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这次,我们要抱着“冲顶”的信心,全方位、立体化的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切实让群众感受到XX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此,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同时,也恳请各位领导一如既往地支持XX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三篇:建设宜居城市经验交流
建设宜居城市经验交流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宜居城市
建设宜居城市,离不开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融入城市”的要求从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用发展产业、管理城市的理念,设计规划农业。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有机结合,对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产业布局进行全方位规划,使其融入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与环境建设、城镇建设、社会建设协调一致。
二、利用现代工业、科技的装备,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产,成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三、建立以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支撑体系,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提倡物质的多次重复和循环利用,形成循环经济。
四、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清洁、干净、绿色生态农业,建立人与自然、城市与农业和谐的生态环境。以生态农业进一步净化城市的水质、土壤和空气,使农业区域成为城市的花园和绿色生态屏障。
五、努力扩大有机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比重,通过生物技术来大幅度替代或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高农产品的内在质量,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
第四篇:怎样建设宜居城市
《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这本书根据《美国国家地理》和《中国国家地理》权威推荐和新浪网调查结果,选取了100个最具人气和旅游价值的地方,通过文字,图片和版式设计的有机结合,让读者在色彩绚烂的阅读空间里,体验到这100个地方的自然和人文魅力。看完不免想起一个有趣的问题,什么地方是人们终身最愿意生活的地方?作为一名××人,我衷心希望我的家乡××市成为最适宜居住地方,成为每一个××人的理想家园。
近几年来,围绕打造一个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现代化城市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统筹协调,深化改革创新,全方位推进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城市功能、城市品位、人文素质都有了明显提升。在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的基础上,2006年又分别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市、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等荣誉称号。但今后一个时期,人们对生活质量内涵的理解将逐步提升,资源能源缺乏、环境容量文秘杂烩网饱和、环境承载力脆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制约矛盾也将逐步显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我认为××市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还要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让××成为一个更安全的城市。一个城市的安全状况,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形象,关系到这个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市要建设现代化城市、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城市,就必须以安全作为保障。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民的生命价值越来越受到珍视,城市安全越来越得到重视,今年4月初,我市全面部署开展了平安镇、平安村(社区)、平安企业、平安家庭、平安医院、平安学校、平安道路、平安景区、平安工地、平安市场、平安场所、平安保税区、平安港口等13个方面的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但是仍然有个别区www.域和单位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安全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格格不入,这种违背科学发展观、违背以人为本原则的行为,是与我市城市形象极不相称的。
让××成为一个更公正的城市。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必然随之产生。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拆迁等方面,保持公正性往往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验。我们必须要能够为所有的居民提供包容性的公正居住环境,不管是穷是富,无论是老还是少,每个人都有权居住在在这个城市,有权享有体面的居住环境、清洁的水、卫生、交通、电力以及其他服务。同时,城市管理各项政策整体性的公正、平等,以及尊重和及时回应市民对城市管理政策的合理诉求,也同样不可或缺。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交通管理、公交服务、市政管理及服务,以及流动人口的管理等等诸多方面还应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异,同时要加大对城市特困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关怀。所以,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地配置各种城市资源,公平、公正的实现“人人公平享有”的目标是我市建设者和管理者面临的任务。
让××成为一个更舒适的城市。如果我们换位思考,很容易可以想到一个中国普通市民可能的遭遇:堵车烦、看病难、上学贵、房价高、水发臭……遇到这些事情怎么能让人高兴得起来。目前,我市已经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光荣称号,而且还在积极申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但在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城市交通环境、城乡绿化、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对照市委黄钦书记在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中等城市格局全面形成,城市综合功能和城乡一体特色明显增强”这一目标要求,下一步,我们仍然要以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个性、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着力增强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追求。“人一生要去100个地方”,但人的一生能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生活便捷、舒适宜人的地方就足够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相信××市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更有内涵、更富魅力、更具活力,最适宜人居的城市。
第五篇: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岳阳市委、市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城市园林绿化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人居质量不断提升。2006年,岳阳市迈入国家园林城市的行列。2009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社会效益,全面落实“秀美岳阳”的奋斗目标,按照“提速、升级、增效、惠民”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岳阳市继续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城市绿化建设活动,近两年城市绿化建设和提质改造投资近3亿元,城市绿化维护管理手段不断改善,城市绿化景观质量明显提高,城市绿地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绿化面貌显著提升。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质量,岳阳市委、市政府将城市绿化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大城市园林绿化投入,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着力扩大城市建成区内的绿地面积,均衡城市绿地分布,让最广大的市民以最低成本分享城市绿化成果,为此,市风景园林局于2009年着手对《岳阳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修编,经报请市政府同意,《岳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工作委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组织编写并于2010年3月通过评审,该规划在规划期末,岳阳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02㎡,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22%,最终将岳阳建成为理念先进、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滨水景观、特色明显、生态宜居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构筑“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园中”的城市绿色环境,《岳
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为城市划定了“大绿线”,也为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以规划为基础,我市近两年先后完成了巴陵广场、金鹗公园南大门、北大湖水景公园、羊角山种质博览园、李家冲游园、火车东站广场等公园绿地建设,完成了建湘中路、巴陵东路、青年中路的道路绿化建设,近两年新增城市绿地30余万平方米,组织开展了2009年冬季、2010年春季城区植树活动,动员城区各级政府,驻市各单位参与城市绿化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城区各级政府在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及庭院开展了栽植以市树杜英、市花桅子花为主体,兼顾香樟等乡土树种的植树活动,整个植树活动共计植树20余万株。
自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绿化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09年底,岳阳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了8㎡,岳阳也以其骄人的园林绿化成绩,是湖南省第二个迈入国家园林城市的行列。但是岳阳的城市园林绿化也还存在横纹色块过多、硬质铺装多、草皮面积多、乔木数量少、绿化水平不高等问题。2009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专家组在对我市进行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后,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为此,在2009年3月,市风景园林局将2009年定为“提质年”,着手对我市城市绿地进行以增量补绿为主题的提质改造。4月份,经报请市政府同意,市风景园
林局将岳阳大道、金鹗路、南湖大道、洞庭大道、南湖广场、桥西游园、青年路立交桥绿地纳为第一批改造范围,到国庆节止,第一批提质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同年国庆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市政府专题会议又研究城市绿化提质改造工作,作出了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绿化提质改造工程,将金鹗西路、岳荣路、巴陵路、岳东路、北港路、城东南路、琵琶王立交桥等多条道路纳入提质改造范围,总投资约2亿元。城市绿化提质改造工程按照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的原则,合理配置植物,着力打造城市生态廊道和斑块,构建稳定的城市生态群落,特别是在背街小巷、横纹色块和主次干道两侧补植乔木,增加绿量。到目前为止,我市城市绿化提质改造工程共栽植各类乔木6万余株,栽植各类灌木20余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