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兴文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7:1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兴文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兴文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加快兴文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

加快兴文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 兴文县委副书记、县长 张平

中国经济在向城市经济侧重近20年后,正进入向县域经济侧重的阶段转换。最近五年,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态势,首次突破性地提出强化发展“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这表明对县域经济内涵的五年“明确探索期”已经完成;宏观经济部署也走出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这些转折性信号表明中国县域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一、加快兴文发展的机遇

当前兴文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向纵深发展,全国产业布局调整转移,外资西进,东商西移,台资内移以及东南沿海发展空间相对缩小,资本向内扩张,使我们拥有承接产业转移实施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

(二)富集而配套的矿产资源。兴文拥有煤储量11亿吨,硫铁矿储量13.8亿吨,盐储量48亿吨,石灰石100余亿吨,以及大量未开采的矿产资源,为我们发展矿业经济,构筑工业支撑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县是四川重点产煤大县,硫铁矿储备占全省的70%,盐和石灰石储量十分可观,在全球、全国能源危机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物以稀为贵”,将丰富的矿产资源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已水到渠成,兴文是一个“聚宝盆”,老天没有亏待我们,关键是我们有无独特的开发眼光和加快发展的意志力。

(三)独特的旅游资源。兴文是天赐的“风水宝地”,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旅游知名品牌,为我们加快发展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打造“城市名片”,搭建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平台,构筑“产业联动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06年第四届四川旅发大会在宜宾召开,兴文作为重要的分会场,全县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四)厚重的人文资源。兴文是骠悍的古民族——僰族最后的消亡地。留下一个个不解之谜,千古悲剧饱含了无穷追思和神秘色彩,这恰恰是打造僰文化吸引游人的最佳基因;兴文是四川苗族聚居最多的县,色彩斑斓的苗族习俗和浓郁的苗族风情,特色鲜明。兴文是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和川南游击队的重要活动场地,是革命老区县,红色文化也积淀丰富,这些都是我们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富载体。另外,申报“民族比照县”待遇工作有胜算希望,如果尘埃落定,这又为加快发展增添一大优势。

(五)良好的生态资源。差异明显的立体生态环境,丰富的竹木资源和宜人的湿润性气候,为发展特色农产品和观光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六)不断改写的地缘优势。我县地处川滇黔结合部,是川滇黔三省的重要“节点”,2006年借旅发会东风实施宜长路延伸石海黑色路面改造,已使全县可进入条件得以彻底改善,地缘优势得以改写。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西南交通大枢纽和区域性经济中心,规划建设的西南交通枢纽呈“丫”字形,其中,成贵铁路和高速公路出川南通道,极有可能经过兴文,渝贵铁路也可能经过兴文,且与成贵铁路交汇点很大可能性落在兴文。不管怎么说,纳黔高速公路从江门设连接线直达兴文,已很快会变为现实的事。兴文内地山区的封闭劣势将逐步转变为开放强势和招商引资优势,为我县加速融入“三圈”经济圈(即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和攀西-六盘水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学关于增长极拓展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实施平衡发展只不过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地区传导,经济增长在各个地区不可能有相同的速度。在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并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和部门,其增长速度往往比较快,这些行业或部门聚集的地区常常是城市中心,这些城市中心就成为“增长极”,对与它关联的地区发挥着扩散效应的作用。因此,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是推动空间经济极化发展、优先发展这些特定地区的目的。市委、市政府把共乐—古宋确定为宜宾的次区域中心,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极,这必将为我县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县城、快速提升城镇化水平提供更大空间。

二、加快兴文发展面临的挑战

优势使我们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问题和挑战我们更要理性地分析,胸有成竹地应对。

(一)思想观念落后是我们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我每次外出考察,对我的震动很大,启示很深,真正感到思维定式害死人。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在其他地方能做,而在我们这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为什么先进地区经实践证明完全行之有效的东西,到我们这里就难以推行?如果跳不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维定势,缺乏抢抓机遇的胆识和气魄,兴文绝对会丧失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抓住一次机遇,就赢得一次跨越,错过一次机遇,就落后一个时代。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正当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来临时,全县上下准备好了吗?

(二)县域经济总量小。2007年,全县GDP25.2亿元,在全省181个县(区)中位居119位(2006年),全市十区县倒数第9,人均GDP更是少得可怜,全国为18174元,全省为12893元,而我县为6652元,只是全国三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4.3亿元,居全市倒数第9,仅比屏山略多,但屏山已奠定了基础,短期就有可能超过兴文。我县去年工业经济综合考核名列全市倒数第2。实力才能决定魅力,加快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发展要用数据说话,空喊口号无济于事,如果不努力实施追赶,我们连在宜宾都说不起话,怎样去与世界接轨?

(三)“三产”结构不协调。2007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5:35.1:30.4,基本呈“三分天下”格局。第一产业的比重,全市为20.3%,全省为19.9%,全国为11.7%,我县占了三分之一强。第二产业,全市52.3%,全省43.7%,全国49.2%,我县不足三分之一,并以采掘业为主,产业链条不长,产品深加工少,初级产品多,经营粗放,发展提速慢,经济效益差。

(四)缺少重大项目支撑。有一个龙头企业就可能拯救一方区域经济。而我县规模以上企业仅40 家,2007年产值仅9.3亿元。这40家中,产值上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家,500万元以上企业仅5家,中型企业仅2家。整个工业发展缺乏龙头带动,没有重大项目支撑,工业发展严重滞后是制约我县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关键。

(五)发展环境不优。在硬环境上,县域通达力差,造成物流成本过大,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造成发展瓶颈和“怪圈”,在软环境建设上,也亟待改善,长期计划经济的惯性和惰性的驱动,加之封闭的“山地意识”的影响,政府办事效率、产业配套能力、市场秩序、社会信用以及融资环境等都不同程度制约着我们发展的速度和效能。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应对,用全新的理念代替旧的思维定式,用发展的方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机遇千载难逢,如何敏锐地捕捉?拼一拼就会追赶上去,松一松就会败下阵来。是成就胜利之师,还是败军之卒。这需要全县人民必须作出决断的选择。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力促兴文跨越发展,是我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三、加快兴文发展的战略重点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阶段,加大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是关键,产业承载是核心。纵观国家在“十一五”的发展战略和投资导向,结合我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商贸活县,科教立县”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县今后“十一五”时期要以投资拉动为突破口,重点应放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大对“工业强县”项目投资力度。“十一五”期间,兴文经济发展要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围绕“三个背靠”(即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构筑“四大支撑体系”(即巩固提升采掘业,大力发展化工业、稳步发展建材业、积极发展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一个园区”(即太平工业园区AB区)。今年县政府重点调度和全力推进和工作是突出抓好“12121”工程,其中第一项任务就是规划启动好一个园子(即太平工业园区AB区)。工业发展需要项目承载,工业项目将是“十一五”期间投资的重中之重。我县矿产资源富集,依托资源优势,以“抓安全促工业、抓环保促硫业、抓基础促盐业”的务实开发思路,依靠招商引资把矿产优势转换成优势工业是我县加快发展的关键,成都地奥、攀钢集团、粤华机械等进驻我县投资以来,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纷纷进驻兴文参与投资建设,这是兴文走向振兴的强烈信号。要强化对所有入驻企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变(JQK为“九十钩”),培植投资“洼地效应”,使兴文真正成为投资热土,创业摇篮。

(二)加大对“旅游兴县”项目的投资力度。兴文的旅游品牌和旅游资源优势可以转换为特色产业优势,我县依托这一大资源优势提出了“旅游兴县”,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换,要实现这一转换,靠什么?投资,对项目的投资。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要搞好与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实现世界地质公园主景区整体开发或合作开发;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景区内联公路和旅游公路建设;要引导民间资金和外资开发我县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参与我县规划的星级宾馆建设,完善“六要素”功能配套。

(三)加大对现代农业项目的投资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掀起热潮,我县提出“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县域经济发展全局”,以产业发展为关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培育以“四色产业”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从全国的政策取向来看,农村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也将迎来投资高峰。“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村的投资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农村通达工程项目,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项目,土地石漠化治理项目,农村安全饮用水项目,农村沼气工程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东桑西移”、“北烟南移”基地建设项目,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广播等社会事业项目,都有望获得国家资金支持。在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投资经营方面,这是我们走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走产业化经运路子的良好开端,我县在烤烟、蚕桑发展,乌骨鸡、生态肉猪加工,竹木加工,特色农产品开发上都独具优势,是企业投资的极具潜力的优势项目,可以断定:“十一五”期间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些领域。

(四)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投资力度。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为特点的循环经济将是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这一领域的投资必将成为投资的重点领域。如果我们成功列入“循环经济试点县”,那国家投资将是巨大的。目前我县尚属资源开发型经济,效益差、浪费大、污染严重,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也不符合我们建设旅游大县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必须转变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工业板块,加大煤、硫化工方面的研究,鼓励引进企业发展我县的煤硫化工业,延伸煤硫产业链,把太平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为我县的循环经济工业区,实现在二硫化碳、汽用酒精、高密度碳酸钙、合成铵、烧碱等煤、硫、盐化工领域的新突破。在农业板块,充分利用我县在烤烟、蚕桑、生态肉猪、乌骨鸡、竹木方面的优势,依托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种+养+能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节能、降耗、少污染、高效的农业经济。

(五)引导房地产和城镇建设项目投资有序发展。我县过去几年在房地产投资方面主要是旧城改造为主,房地产投资从1996开始启动至2007年累计投资4459万元,“十五”期间的五年中累计投资达3.3亿元,分别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1.9%、19.2%、15.6%、19.2%、10.7%,同比为下降63.2 %、增长16倍、40.7 %、25.9%和下降45.5%,尽管增长速度总体较快,但由于基数小,因此我县过去几年的房地产投资总体保持了适度增长。“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五年,城镇化率每年至少要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这就要求我县每年的房地产投资的竣工住房套数至少在1000套以上,才能满足新增城镇人口住房的需求。按照我县的中长远发展战略和城镇规划,我县将实施“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的城市发展战略,全面完成旧城改造,加快光明坝组团开发,不断完善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通过一大批市政工程的实施来提升城镇形象,完善城镇功能。

中国县域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大背景下,给发展西部地区带来了公平的历史机遇,机遇稍纵即逝,若把握不住,与发达地区差距就会进一步加大。我们只有立足县域的客观实际,在时代大潮流冲击下理性地分析我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利用“错位竞争”理念和超常规的举措,聚集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资源,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发挥后发优势,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坚定不移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在实践中升华出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决胜千里。

第二篇:加快发展龙华镇域经济的思考

加快发展龙华镇域经济的思考

屏山县龙华镇政府银西国

一、镇情分析

(一)比较优势。一是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集中“四古”资源,即古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镇——明清老街,古佛——八仙山大佛,古树——细沙溪桫椤树,旅游开发的潜力大,前景好。二是特色生态产业初具规模,生态好。地处岷江流域,空气湿润,雨量充沛,茶(1.65万亩)、竹(12万亩)、林(4万亩)三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森林覆盖率达到70%,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特色生态产业,为龙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是民间资金比较充足。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29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417元。2010年全镇人民存款余额1.2亿元。

(二)不利因素。一是草纸加工造成河流污染严重。初步统计,龙华小草纸1039户,每年消耗石灰2000余吨,全部直接排放在大小龙溪和箭板河,使青山绿水变成“青山黑水”,影响龙华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二是区位比较偏僻。龙华位于县域西北部,群山阻扰,交通不便。特别是县城东迁新发乡后,工作运行成本增加,尤其是接受新县城辐射带动的影响小。三是经济发展滞后。工业企业缺乏,现有的企业仅电站、纸厂、砖厂、矿石厂等11家,还没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主要对外通道屏龙路、龙永路仅仅“保通”,离“保畅”的要求还很远,龙商公路还是泥结石路,乡村公路硬化率低,全镇乡村公路190公里,硬化道路仅24.8公里。水利设施缺乏或年久失修不能使用,“靠天吃饭”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城镇化水平不高,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不发达。四是旅游开发严重滞后。受投入的制约,目前对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对重点景区景点开发严重不足,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跟不上,对外地游客吸引力不够。

二、发展思路

按照“生态立镇、旅游兴镇、产业富镇”的发展定位,围绕“一二三四五”推进工作,即:“紧扣一个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两大基础”——城镇基础和农村基础,“发展三大产业”——茶叶产业、林竹产业和旅游产业,“推进四个转变”——污染型向生态型转变、耕作型向服务型转变、散居型向聚居转变、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实现五个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质量持续提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9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7.43万元,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7029元,每年增加500元。

三、对策思考

(一)围绕旅游开发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争取交通、水利项目资金,硬化龙华至鱼孔公路、龙华至打鱼公路,建设八仙山后山公路,各景点的连接公路。实施场镇河提堡坎工程,实施场镇三级蓄水工程。完成全镇农村电网改造,实现通讯网络全覆盖,显著提升景区硬件设施条件。

(二)围绕旅游开发加快城镇规划建设。尽快启动场镇开发建设,配套建设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产品市场,新增餐饮、住宿、娱乐场所,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服务,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使日接待能力由现在的100人增加到1000人。引进业主投资开发龙华特色旅游产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集镇,使场镇人口由现在的3000人增加到5000人,增强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镇化发展。

(三)围绕旅游开发加快景区景点建设。积极创建龙华“3A”级景区,通过组建国有旅游公司或引进投资业主,逐步投资打造古镇古街、八仙山景区、乱山迷魂奇阵等景点,实现门票收入“零突破”。争取项目打造七大旅游园区,即打渔村百竹园、稻田村山茶花园、中心村梨花园、细沙溪桫椤园、鱼孔村映山红园、老君山杜鹃花园,增添旅游景点。

(四)围绕旅游开发加快草纸生产转型。严格控制新增小纸厂,杜绝新增污染源。积极引导和扶持小纸厂生产户产业转型,改卖竹片,改编竹器,或者养猪、养鸡、养兔,减少和控制污染源,建设“青山绿水”,凸显“生态优势”。立足“产业富镇”、“工业强镇”,因地制宜,引进竹笋、茶叶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城镇化和工业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五)围绕旅游开发统筹新农村建设。一是把“赶场路”变成“致富路”。发挥现有公路对村社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加大小货车,提升运输能力,彻底改变仅依靠摩托车、长安车运输农产品的局面,使茶叶、竹片、林木、干果等特色农产品快捷流通。新建公路结合景区公路规划、全镇路网规划,打通断头路,形成环线,畅通无阻。二是把“荒山坡”变成“金饭碗”。“靠山吃山”,在土地上做文章,荒山荒坡除发展茶叶、林竹,养牛放羊外,还可以结合旅游开发,打好“生态牌”,种时鲜水果、高山干果、笋用竹,养土鸡等,发展特色旅游商品。三是把“偏远村”变成“新农村”。按照“三打破三提高”规划要求(打破“夹皮沟”,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兵营式”,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群众集中建房,打造亮点。在山水等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发展农家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第三篇:加快追赶跨越发展思考建议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并先后被国家冠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大城市品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从一个为之自豪和骄傲的历史层面上,描绘和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新篇章。而今已由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江岸小商城,发展为具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百万人口、一百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正在推进形成之中,宜人、宜居、宜商、宜游的发展思路已定为城市经营理念。千亿**、活力**、和谐**已确立为建设**的战略性目标。然而,**发展虽然随着时代变迁而跨越,但纵横向比较之,**既聚集着历史的辉煌,又铸就着顽固守旧的思维定势,制约着开放,束缚着创新,凸显发展滞后。因此,市委提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应该说是切准**脉络。对此,笔者提几点建议。

一是正确把握好追赶跨越的切入点。**追赶跨越的切入点是什么?是重点着力于体制的变革?还是重点着力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或是重点致力于人文环境的革新?但问题是管理体制、经济发展、人文环境是一个有机的体系,三者在发展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从长期看,解决问题最终应当是三者综合推进,协调发展;但从短期看,发展总有个切入点。对**而言,发展历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切入点就是人文环境的革新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历史越悠久,人文环境越定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越大,所形成的管理体制必然带有功能固着性。所以实现**追赶跨越必须重视解决人文环境和管理体制中最突出的问题。

二是创建优质的人文环境。创建优质的人文环境必须从党员干部入手,全体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环境面貌。这次市委开展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个很好的契机。建议借助这个活动,开展一些有成效的工作,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工作热情,转变党员干部精神面貌。一要结合**经营环境不优问题召开专题讨论会。由市活动办统一协调,各活动指导组牵头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开展专题讨论,对讨论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专项报告报市活动办,同时,将行政审批、经济主管、行政执法等部门的讨论报告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开展公众评议。二要分行业建立规范的服务标准。各单位、各部门根据服务标准细化指标,并公布大众,明确监督和考评主体,开展每年一度的人民评公仆工作,以此强意识、转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三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新理念、新思想。通过强大舆论氛围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起新风尚,提高**人文化品质,进而优化经营环境。

三是改革城区管理体制保障追赶跨越。创新城区管理体制是宜城板块率先崛起的关键。因此,市委、市政府要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下决心启动城区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以块为主,重心下移,事权下放,强化督察,”的指导思想,赋予城区一级政府自主管理权。除关系全市全局的、国家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之外,其余事权应全部下放给城区,根据事权确定财权,实现城区责、权、利的统一,为完善区间竞赛构筑公正平台。市级部门要从转变管理方式入手,创新管理思想,增强服务意识。

四是建立有效创新机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地区加速崛起的法宝。所谓创新是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有效的服务和有效的工作方法的过程。即富有创新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更优质的结果。创新的核心就是强调“则有到优”,充分利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进行优化组合,获得更优秀的社会成果。如日本的汽车工业,严格地讲,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没有一项发明出自日本人之手。但日本在汽车工业生产中博采美国、德国等众家之长,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自己的优势,这就是典型的创新。所以,**要有花香不怕枝头小,巧借云梯攀高墙的精神,学会“拿来”“引进”的技巧,进行优化组合,创新更优措施,实现追赶跨越。如何实现创新?就是要在全市构筑人人都可能、可以成为创新者的空间环境,构筑与之相适应的机制。这个机制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就是要按照什么样的程序,沿着什么样的过程,提供什么样的激励,保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变样。好的体制,确保好的战略决策;好的机制,确保好的战略执行;好的制度,确保战略执行到位,三者有机互动,才能促进**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崛起。

五是打造全民创业平台加速工业崛起。全民创业是振兴工业的基础,只有形成全民创业的强劲势头,才能有效推进工业振兴。如何推动全民创业,必须有财政支持,建议每年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创业资金用于创业启动和创业辅导、人才培育、孵化基地设施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计划性开展“万名创业者、万名小老板”培训项目。赋予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的名称使用权,对新设立的注册资本在500万元

以下的各类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不含一人独资公司)只要股东出具承诺书、且在公司章程中载明注册资本到位期限的,即允许实收资本零首付注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中小企业贷款实际形成的风险,按照金融机构、担保单位谁损失谁受偿的原则给予适当补偿。

六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一批特色产业镇、特色园

区,努力加快化工、旅游休闲、建材、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的提升。对列入提升计划的特色产业镇和特色产业聚集区,按照本产业所形成的销售收入、实现税金、安置劳动力等情况进行考核,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并着手建立地方特色产品汇展中心。**地方产品缺乏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建议市政府规划建设容纳八县(市)和三区地方产品展示馆,并形成批发中心,以此提高地方产品市场占有率。

七是培养一支通晓精、强、稳、大型企业家人才队伍。创业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起始不在忽小而在于精;只有在精的基础上,才能向强势发展;企业做强后不能急于贪大,必须做稳,稳才是企业做大的基石。**许多企业由强到衰亡,教训就是企业忽视做稳的过程。市玻璃厂可以说是近年来的典型。因此,**缺乏的就是通晓精、强、稳、大型高端经营管理人才,我们必须尽快构造以善谋创业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环境,使之在社会上形成争当企业家很有荣誉感的氛围。

八是把握机遇真抓实干。经济学有三句话,即小富靠拼搏,中富靠机遇,大富靠智慧。三句话

切准**实际,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发展正处于小富向中富跨越时期。世界金融危机逼使市场格局大调整,为**经济大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因此,**要把握机遇实现“三个转变”

,即由传统的思维方式向科学思维方式的转变;由步人后尘理念向敢为人先理念的转变;由粗糙型产业结构向精品型产业结构的转变。

总而言之,只要**紧扣人文环境改造和管理体制创新两个切入点,就能够强势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突破。

第四篇:加快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

张宁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任务非常艰巨。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对“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工作做了总体部署,强调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如何贯彻落实省委的部署和要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论述: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突出农村体制机制创新。

按照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对“十二五”期间“三农”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十二五”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应当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联动并进,围绕农民增收核心目标,爬坡上行,跳起摸高,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速度,着力于保供给、促跨越、缩差距、做贡献,力争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三个方面在西部省区市中领先。为此,应当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突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2009年初开始,我省即掀起了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建设热潮,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多,“用水小省”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应当继续下大功夫加快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加速实施五年“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加快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尽快建成一批,尽早开工建设一批,积极准备申报和开工一批,同时加大农村小微水工程建设力度。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实施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前

提下,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面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要继续加强生态建设、灾后修复和保护,巩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突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确保粮食生产省内自求平衡。着力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重点县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优质蔬菜、名优茶叶、道地中药材,培育建成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现代种植业基地和示范区。加速现代畜牧业试点提质扩面,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小家畜禽和草原牧业。着力发展农民增收潜力极大的林产业和水产业。加快发展林下种养业、林竹花卉业和林果加工业,积极发展包括稻田养鱼在内的特色水产养殖业。着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积极推广种养林结合的多种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推进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继续发展农家乐等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带动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继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突出抓好带动主体的培育,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动结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突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的增强和带动作用的发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培育龙头,优先扶持一批行业排头兵,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大力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继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突出专合组织在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中的组织、联结和服务作用,积极促进专合组织完善和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和组织行为、拓展服务功能。继续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合同订单、二次返利、六方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股份合作、代养寄养等创新的利益联结方式。继续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加快区域性品牌培

育和地理标志认定,大力开拓省外、国外农产品市场,积极发展农超对接、农产品直销配送、网上销售等现代营销方式,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增收、市民受益。

突出抓好新村建设,加快全省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连片推进、以片带面的工作格局,继续以推进“50+10”省级示范片建设带动全省面上工作。加强成片推进的重点工作。切实做到 “两到户”:引导各地把主导产业、增收项目落实到示范片内所有农户,采取龙头企业和业主带动、专业合作社组织、市场引领等多种措施,确保每年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把遵循“三打破、三提高”要求的新村规划、民居设计和建设任务落实到示范片内所有农户,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新建、改建等多种方式,分实施建设。切实做到“三进村”:把农田水利和水电路气等生产性、生活性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建设到示范片内所有的村;把“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跟进完善到示范片内所有的村;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的工作落实到示范片内所有的村。加快探索建设“新农村综合体”。总结提升地震灾区新村建设的新经验,在10个整体推进县和具备条件的示范片中率先探索建设,形成人口聚居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农村新型社区。加速推进面上的新农村建设。及时总结推广示范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指导和推进每个县两个以上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同时,大力加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

突出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大力推广能带动农民增收的土地经营机制和流转模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构建统筹城

乡发展中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完善财政资金投入使用方式,确保农民群众成为受益主体。继续促进农村金融服务逐步完善。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三农”信贷资金投放,加快实现农村基础金融全覆盖,支持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逐步建立现代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积极探索推广运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解决贷款抵押问题的办法。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

任)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系四川省委农工委主

第五篇:加快追赶跨越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思考

当前,我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主题,紧紧抓住国家“增投资、扩内需、保增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为我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成功举

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体育热情,极大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事实证明,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体育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展示,是国民素质的集中体现,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更加活跃、更加积极、更加全面的综合作用。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市落后的体育场馆设施,与我市不断发展的体育事业、与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早日改变我市体育设施基础薄弱的局面,满足竞技体育训练和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已变得刻不容缓。

一、启动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建设,是着眼我市竞技体育长远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体育设施基础薄弱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市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在训项目少、竞争面窄、夺金点不多。在2006年省十一运会上,我市金牌总数排在第11位,其中赛场金牌数仅有12枚,排在第15位,安庆市竞技体育跌落至历时最低点。

自改革开放至今30年来,大型场、馆、池建设几乎是空白,只有建成于1999年的体育馆、一座2007年重新改建的体育场和一座80米室外游泳池。而省内其它各市体育场馆建设已呈火热之势,合肥、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蚌埠、阜阳等市,在原有体育设施基础上,建成或正在兴建造价达数亿乃至十几亿元的第二代体育中心,黄山、池州、六安、巢湖、宣城、滁州、宿州等市体育中心也正在规划建设中,我市体育基础设施条件在省内已处在严重滞后的状态。

2007年,市体育局围绕市追赶跨越的目标,提出了在2010年的省十二运会上实现金牌和总分“双七”的目标,并增加训练项目,调整训练布局,扩大训练规模,新开设了古典跤、跆拳道、射击、体操等竞技项目。截止目前为至,训练项目已由上届的5个增加到18个,在训运动员已达1100名。2007年8月,我市投资500多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始建于1918年的体育场进行了改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田径训练的环境,但大多数项目训练场地零散,训练条件简陋,“游击式”的训练模式难以保证训练上规模、上水平,而且承接全省综合性比赛和部分国际、全国单项比赛的设施条件还远远不具备。体育训练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市体育长远发展的“瓶颈”,我局积极做好体育场馆建设的前期工作,从2007年开始,邀请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市政协委员,分别考察了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等省内兄弟市的体育设施,并提出了我市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方案。

二、启动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是丰富我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彰显我市人文内涵的需要

安庆是历来受世人瞩目的文化之邦,三张“城市名片”使广大市民倍感荣耀。近年来我市围绕“千亿安庆、活力安庆、和谐安庆和文化强市”的目标,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显著的变化,今年又提出城镇化规模扩大1.5个百分点的城市建设目标,“双百”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增速,安庆充满生机、蓄势待发。

但受老城区改造难度大、公共财政投入有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体育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处在全省十分落后的位次,群众体育健身和业余体育训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很少,现有体育设施十分简陋,体育社团没有办公场所,一些群众体育活动只能靠租用和借用场地,无法进行规范化建设和开展上规模的活动。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难以满足我市群众体育的日益发展的体育需求,严重地影响了我市做为人口大市、文化强市在全省的形象和城市品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展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活跃、全面的作用,并且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民生不断发展、文化日渐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的重要力量。随着后奥运时代的到来,广大群众享受着“国运兴、体育兴”所带来的健康和欢乐。体育服务业发展能量将持续释放,体育消费热点不断扩散,全

民健身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据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群众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结果,将我国居民喜爱的余暇活动分为15类,体育活动排在前5位(占5%)。因此,在城市建设发展上,必须结合我市实际,启动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建设,通过提供较好的体育公共服务,不仅仅让安庆人民分享体育发展成果,也是完善我市综合服务

功能,提高文化品位,创造宜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增强安庆的影响力。

三、启动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建设,是服务我市经济发展,推动我市追赶跨越的需要

我市当前经济首要任务是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全力保增长。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保增长”不是相互排斥、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补余缺的关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在谈到城市建设上说:“城市建设可以搭建一个扩大就业、吸引人才、吸引投资的平台,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优化我市投资氛围,提升发展承载力,为广大投资者提供舒心、放心、安心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企业竞争力,迎接大规模产业转移在我市“软着陆”,变得迫切重要。并且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来扩大安庆的影响和知名度,带动休闲度假旅游等事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体育消费,增加对安庆市经济的贡献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在其它省市都有例可循,北京举办奥运会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要把“弘扬奥运精神、强健民族体魄”与我市“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主题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做好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开工建设,为改善我市体育场馆基础设施条件而不懈努力,以我市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下载加快兴文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兴文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发展 实现跨越(范文大全)

    “加快发展 实现跨越”大讨论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 满村镇党委书记李继游 (2010年3月20日) 同志们: 今天集合大家开会,主要是总结我镇2009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安排我镇2010年的......

    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加快转型 跨越发展 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 中国杂粮之乡而努力奋斗 ——中国杂粮之乡朱碌科镇发展纪实 辽西美丽小镇——朱碌科,素有中国“小杂粮之乡”的美誉,丰富的物质......

    加快推进兴文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加快推进兴文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兴文县委副书记、县长 沈 军 加快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兴文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

    发展沿江经济 加快江安新跨越(含五篇)

    发展沿江经济 加快江安新跨越中共江安县委书记曾 勇江安县地处宜宾东大门,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码头城市,38 公里长江穿境而过,依托天然的长江岸线资源,大力发展沿江经济,是推进......

    镇域经济的发展与思考(五篇材料)

    镇域经济的发展与思考(经济社会发展办狄占泰)镇域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它是一个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镇域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布尔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跨越发展新业绩》(最终版)

    跨越发展新业绩 长治久安新风貌 ——布尔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布尔津县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218公里,是全国少有的与三个国家接壤的......

    发展镇域经济经验交流

    发挥城区优势发展镇域经济兴国镇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城区人口24万人,辖6村12个社区,经济总量在全县位于前列。近几年,我镇围绕县委"一主四推"战略,着力抓好招商引资......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和建议[推荐]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和建议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到2010年,我县要培育起2—3个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支撑作用强的支柱产业,县域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在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