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7:3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关于XX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乐安县XX乡党委书记

王XX XX乡地处抚州与吉安交界处,距县城50公里,素有乐安县西南大门之称,属山区丘陵地带,总面积仅63平方公里。全乡有8个行政村、3个直属村小组和1个居委会,总户数近4300户,人口约17000人。全乡有耕地15300亩,山林5万余亩,人均耕地仅9分地,人均山林不足3亩,是一个典型的山林耕地少、资源少、人口稠密的乡。近年来,XX乡党委、政府在乐安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以乐安县全面推进“五大战役”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赶超发展战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但作为一个边远贫困山区,发展经济依然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难题,为突破这种发展困境,进一步破解山区发展难题,我对如何加快发展山区经济,实现XX乡赶超发展进行了调研。

一、XX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XX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经济发展还是以农业为主,矿产加工业、服装鞋帽生产业及粮食加工业为辅的产业构架。工业及服务业在总体产业中所占比例较小,与兄弟乡镇相比经济产业层次比较低,还有待于逐步优化。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带领下,在乡党员干部共同努力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全乡的赶超发展热潮中,立足乡情、开拓创新、排难而进、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农业发展平稳提升。一是农业基础不断夯实。近

3年来,我乡致力于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我乡累计完成耕地园田化近万亩,完成烟水配套工程400亩,极大的改善了耕种环境;新修建山塘3座、水陂4座,完成了2座小

(二)型以上水库的除险加固,并修建了部分渠道,确保水利灌溉能有效进行,为我乡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农业产业加快调整。以种植粮食为主的传统农业格局正在逐步改观,目前我乡烟叶发展至2677亩,品质也在不断提升,油茶和蚕桑呈良好发展势态,以烟叶、水稻为主,油茶、蚕桑为辅的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二)社会发展和谐有序。XX地处两市交界,人员稠密,群众家族观念强、民风彪悍、社情民情较为复杂。乡党委、政府始终绷紧社会维稳这根弦,做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介入及时、措施得力,合力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保架护航。一是强化网络、提前介入。我乡大力加强维稳信息网络建设,把每一名村干部当作一个信息网点,在每一个村小组安排一至二名信息联系员,做到信息网络不留死角,一有纠纷迅速上报。二是沉下基层、扶贫救困。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倾听民声、了解民情、解决民忧,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及时调处群众的问题、矛盾、纠纷,引导群众把精力放到发展产业、优化结构上来,把思想统一到赶超发展战略上来,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数量。

(三)新农村建设快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着力点,是发展产业的催化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

器。一是新农村点建设稳步发展。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本着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打造精品、典型示范的原则,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对试点村进行了合理规划,实施了公路硬化、改水、改厕等各项工程。截止目前我乡累计打造新农村建设点二十八个,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力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二是集镇建设逐步完善。乡政府在街道拓宽的基础上着力实施街道美化亮化工程。街道两边铺设了彩砖近1200平方米,种植樟树60余株;两边安装了路灯24盏,电子监控探头5个;街边房屋粉刷一新,井然有序,极大地提升了XX集镇的承载能力和聚集能力,促进了市场繁荣和经济流通。

二、当前存在的难题

(一)传统思想制约,发展意识淡薄。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发展农业、优化产业、发家致富的障碍。我乡是一个传统农业乡,受几百年耕种劳作的生活习惯影响,老百姓与身俱来的“山沟意识”、“小富则安”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改革意识,总是习惯于从事粮食生产而极少主动去发展效益型农业、现代化农业;总是习惯于在别人安排下工作而极少主动去融入市场、开创另一片新天地,从而导致发展信心缺失,发展后劲乏力。

(二)财政资金薄弱,发展财力不足。我乡区位差、资源少、基础薄弱,乡财政收入较其它乡镇少,可用财力严重不足,除维持乡政府正常运转、投资必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外,难再拿出多余的财力发展乡域经济、扶持工农

产业。

(三)人力资源外流,发展智力缺乏。在经济和发展中,人是最关键因素。相比在家种地而言,外出发展或外出务工收入普遍较高。外面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对农民也有极大的诱惑力,基本上所有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更不用说哪些头脑灵活、善于经营、思想先进的农民,留在山区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或者一些自身素质偏低的劳动者,无法在产业转型、结构优化中充当主力军的作用。

(四)乡情社情复杂、维稳压力较大。XX乡地处吉安与抚州交界处,是庐陵和临川两种文化交汇地,受这两种文化影响,历来宗族观念强、民风彪悍;且XX面积仅63平方公里,人口却有17000余人,人口极为稠密,山林、耕地、宅基地等变得十分紧张,不可避免地成为产生矛盾纠纷的主要焦点,也导致了我乡维稳压力较大。

(五)产业结构层次低,基础较为薄弱。我乡资源少、交通不便、区位优势差,发展工业的基础较差,目前经济增长主要还依赖于农业生产。虽说乡里有非煤矿产加工业、服装鞋帽制作业、粮食加工业等企业十余家,但大部分都是一些规模小、层次低的作坊式企业,其所作的贡献也只局限于吸收了部分村民就业,在拉动经济发展、为乡缴纳税收上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三、加快山区经济建设、推运XX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在谋划上下功夫。交通不便、区位不好、资源匮乏是我乡实情,按传统发展方式难以在发展上有所突破。我

乡党委政府必须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以实现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一是农业产业全面优化。要想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寻找适合我乡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我乡地处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呈南高北低的小盆地地形,空气湿润且温度较其它乡镇略高,极有利于农作物生产。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地理和气候的优势,着力提升烟叶品质、扩大烟叶种植规模;着力推动油茶、蚕桑的发展,把其打造成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效益产业,并争取扩大规模,把油茶、蚕桑发展为我乡除烟叶外的支柱产业;着力推动蔬菜种植业及畜禽鱼养殖业发展,丰富产业结构,形成特色产业。二是招商引资出实效。县抚吉高速通车已在弦上,多条省道也是紧锣密鼓的修建之中,乐安交通劣势逐步转变为优势。厚发工业园区完成“五通一平”土地五千亩,并对基础设施进行了规划,承接招商引资能力将极大增强。我乡将以此为契机,组织精干人员走出去对我县交通、环境、服务以及扶持政策等进行大力宣传,把区位和交通优势转化为客商前来投资的动力;进一步优化招商服务、简化程序、改善环境,把软件服务优势转化为客商前来投资的潜力;进一步加强与我乡在外成功人士联系,把他们的资金、信息、技术、学识、经验转化为我县赶超发展的推力。我们也将充分利用我乡的劳动力资源、矿山资源及山林耕地资源引进一些小加工厂、小企业来乡投资,带动产业转型、盘活经济资源,促进乡域经济的发展。三是城镇规划上档次。以打造“边贸明星乡镇”为目标,紧紧围绕着拉框架、改环境、塑形象、促发展的城镇建设思路,坚持宜商宜居、适度超前,全面对我乡城镇进行规划,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打造靓丽宜居新XX。

(二)在引导上下功夫。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思想先行,要让老百姓从心里认可才能带领和发动群众,才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赶超发展上来。基于此,我们要切实做好引导工作,帮助他们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工作思路。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乡政府根据实情作好产业规划,并把规划通过宣传引导群众落实到行动上来。加大对群众的宣传,通过下乡走访、发放宣传单、出宣传栏、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让群众对我乡规划的产业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并鼓励他们投身于我乡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当中。二是走典型引导之路。大力扶持和培育各种致富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组织群众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们的先进做法,结合实际发展适合自身的产业,由点及面的促进我乡产业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在扶持上下功夫。一是加强服务力度。当前我乡正处在产业转型期,服务变得尤为重要,它是一项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保证,根据当前产业调整发展,为前来投资的客商做好专项服务,为乡域工场企业提供对口服务,为农业产业发展做好协助服务。密切与投资企业联系,全方位为客商服务,帮企业处理好进驻程序、办理证件、征用土地、招聘工人等有关事宜,让客商来得放心、感觉贴心、工作安心。结合我乡当前发展的烟叶、蚕桑、油茶等重要产业,加强与

农户的沟通,协助好农户做好土地流转、贷款、技术支持等多项工作,为农户全方位服务,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了产业发展当中来。二是开展好帮扶活动。坚持干部一线工作制及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制,乡班子成员每人联系5户帮扶对象,乡普通干部及村书记、主任每人联系2名帮扶对象,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帮助他们处理生产问题,扶助他们发展效益产业、特色产业。鼓励一些在产业发展好、工作成效佳、致富能力强的名人富人能人与有困难群众、有志于创业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并为他们出点子、想法子,结合实情为困难群众量身打造产业发展规划,帮助他们发家致富。

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是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经济矛盾的根本之道,是实现跨越发展、提速进位的必然选择。只有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立足当前实际,认真谋划、开拓创新、排难而进、真抓实干,才能保证XX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实现富裕、和谐、生态、秀美、幸福的小康社会。

2013年4月16日

第二篇:铜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铜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铜山区委

铜山区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17日)

铜山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淮海经济区的中心,环抱历史文化名城徐州。2010年9月,铜山撤县建区后总面积达2010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辖21个镇(场)、8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十一五”期间,铜山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千方百计调结构、保稳定、促发展,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全区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夺取全市综合考核第一名“三连冠”,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5年高于省、市平均水平,2010年完成GDP463亿元、增长14.6%,财政总收入完成68亿元、增长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4亿元、增长40%,实现“总量进苏南,均量进苏中,综合实力江北前5强、江苏15强”的历史性新跨越。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全面小康建设25项指标全部达到省全面小康目标值,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先后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国字号”殊荣30多项。

今年以来,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全力以赴稳增长、抓创新、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综合实力持续跃升。认真落实省、市部署,出台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的措施,千方百计破解要素制约,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着不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苏北第一,1-9月份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 亿元、同比增长14 %;实现财政总收入61.14亿元、增长31.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79亿元、增长 4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4.44亿元、增长27.73%。完成工业用电量27.31亿千瓦时、增长30.5%。

二是经济运行质效良好。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加速调整、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创新型经济培育、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四大行动计划”,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位居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第14位。工业运行质态良好,1-9月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407家,预计完成销售收入1207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利税178亿元,同比增长58%;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84亿元,同比增长24.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0.8亿元,同比增长60.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8.3%;46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6个项目获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徐州高新区荣膺2011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园区前十强和“中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示范推进基地”称号。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东南钢铁1280立方米高炉、东亚钢铁有限公司二期综合技改、维维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吕梁风景区综合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批外资企业12家,总投资1.12亿美元,实际到帐注册外资1.05亿美元。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三产增加值达100亿元、占GDP比重达3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亿元、同比增长37.1%,总量首次位居全市第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夏季产调完成3万亩,夏粮总产量实现“八连增”;高效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高效农业面积7.5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52万亩,被命名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三是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心镇创建步伐加快,取得阶段性成果,汉王、利国、郑集等镇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加快推进六大类50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开工率达86%以上,珠江路绿化、徐济高速公路绿化、黄河故道绿化等9项工程竣工,南洋国际商城、中汉广场商贸、凤凰山安置小区(一期)、二堡农贸市场改造、城区安全供水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城市形象明显改观。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河道疏浚整治、农田水利改造、小型公益农桥建设等实事工程积极实施,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逐步改善。

四是社会事业和谐共进。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扎实办好改善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3%。加快保障房建设,完成300套限价商品住房、2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继续实施文化下乡“三送工程”,建成行政村健身网点318个,率先在苏北实现全覆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认真组织实施9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科教、计生工作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等称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建设,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敏感时期和重要时间节点的风险防范控制,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十二五”期间,铜山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六个注重”,重点实施“八项工程”,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将铜山建成“两大中心”(把徐州高新区建成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徐州城市副中心)、“四大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食品工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现代生态都市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着力发展工程机械、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特种车辆制造、冶金、电子、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全力加快“五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统筹协调区、国家级生态区、和谐幸福区)建设,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现代化城区框架形态和布局结构,实现GDP超千亿、一般预算收入超百亿的“双超”目标,综合实力进入江北第一、全省10强、全国百强县50强,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全速迈进。一是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建国家高新区。举全区之力,大力支持徐州高新区“二次创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徐工重卡等产业龙头项目建设,支持云意电子、徐航压铸等高科技企业加快上市,着力构建装备制造、安全科技、电子信息三大创新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科技园区对创新要素和创新企业的集聚作用,着力推进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园铜山分园等各类科技园区建设,以园区建设带动高新区加快提档升级。按照块状发展的思路,加快打造开发区企业总部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娇山湖商务片区、科教集聚区、行政集聚区、徐州师范大学邻里文化创意区等六大片区以及珠江路工业走廊,形成块状发展的集聚效应。突出招大引强,重点加强与央企、省企、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50强企业的合作,大力引进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尽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以上,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是更加注重农业发展,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着力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样板示范区。以获得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实施农业提档升级行动计划,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抓好重点园区建设。按照分层推进原则,区重点抓好万亩以上核心园区和重点园区建设,镇重点抓好千亩以上园区建设,村重点抓好百亩以上园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博览园、维维产业园、月亮湾生态农业园等9个特色产业园和育种育苗基地、云台山香菇产业基地、吕梁休闲度假基地等10个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苏台(铜山)农业合作创业园,确保建成生态型现代农业和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先导区。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重点招引建设一批规模大、带动强的农业项目,支持国内农产品加工行业龙头企业进驻铜山。大力支持现有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裂变扩张,重点发展乳品、果蔬、食用菌等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拉长“从田头到灶头”农业产业链条,建成徐州市区主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抓好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优质种苗繁育体系、农产品仓储流通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设施农业智能化科技应用体系和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等六大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综合服务保障,大力提高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

三是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顺应徐州现代化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要求,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着力点,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妥善处理好发展城区与发展农村的关系,大力推进“五个一体化”,促进城乡加快发展。加快各项规划修编对接。按照“高水平、一体化、全覆盖”要求,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修编区域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做好产业发展、城镇布局、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各项专业规划,促进城乡功能布局基础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规划有机融合和衔接。加快提升城镇化水平。突出功能完善,每年实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公共性重点工程;加快与主城区供水、供热、燃气、公交、电信等基础设施衔接配套,尽快实现同城同网同价。围绕“产业城区、生态城区、人本城区”目标,全力打造徐州南部现代化新城区,把徐州高新区建成徐州城市副中心。加快中心镇创建和新型城镇建设步伐,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形成同城化的城镇体系布局。加快推进农民转市民。以“城镇化、产业化”为引领,推进农民转市民,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集中,加快农民转市民步伐,2015年城市化水平达55%以上。深入推进百村整治工程、“清洁城乡、美化家园”活动,加快建设“民富、村美、风正”新农村。

四是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争创国家级生态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一区三园”为载体,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产业体系。推广循环生产模式和清洁生产技术,建设一批绿色企业和绿色园区,从企业、产业、园区三个层次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体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和高效利用。全面引进市场参与机制,完善多元投入体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生态经济建设。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千方百计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最佳人居环境。以解决饮用水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坚持不懈加强绿色铜山建设,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深入实施“二次进军荒山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吕梁风景区、微山湖风景区等生态风光林带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建设工程,加强采煤塌陷地、工矿废弃地和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与治理,推进凤凰山、娇山湖、银山等生态保护区和小沿河等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大力开展淮河流域(铜山段)综合整治,确保国控奎河黄桥断面水质达标。巩固提高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水平,积极推进生态镇村(社区)创建活动,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积极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铜山建设,积极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绿色消费”的理念,让爱护生态、亲近自然成为所有铜山人的自觉追求和行为规范。深入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生态保护成为广大市民的价值取向。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绿色的消费方式,推动全社会共创共享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文明的生态文化。

五是更加注重和谐发展,加快“幸福铜山”建设,打造和谐幸福区。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幸福铜山”建设。积极实施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拓宽增收渠道,突出农民增收、职工工资增加和困难群体帮扶等重点,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推进养老保险等与主城区并轨,尽快实现“同城待遇”。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鼓励城镇的师资、医务人员和文化工作者向农村流动,建立城乡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机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进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由事后处置向事中控制、事前防范转变。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完善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铜山”、“法治铜山”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第三篇: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有利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今年1-11月份,全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利税5100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41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5 %。

1、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乡新上项目5个,分别是:投资3000万元的##项目;投资2500万元的##公司的电缆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项目。

2、立足板材优势,延伸产业加工链条。一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培育特色板材产业摆上发展经济的重要位置,形成了公司组成的特色板材产业集群,做好板材产业的延伸化、集群化、规模化这篇文章。今年全乡新上板材加工户300余家,建筑模板企业23家。截止目前,全乡板材加工户已达近千家,形成年产板皮1亿张,建筑模板1000万张,中高密度板10万平方米,木地板1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我们按照“面向市场、突出特色、着眼效益”的原则,把农业产业调整的重点放在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上。我乡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行种、销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了苹果、葡萄、圆葱等订单产业,1

全力构筑农企对接新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传统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优势,培植壮大两大产业。1—11月份,全乡新上冬暖式大棚305个,大中小拱棚130个,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西葫芦、芸豆等。目前,全乡冬暖式大棚已发展到2200个,蔬菜种植面积达16000多亩。我们还在20余家饲养场推广畜牧养殖新技术,使我乡畜禽存栏量迅速增加,效益可观。

4、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打造优美商居环境。我们充分利用城郊优势,精心谋划乡镇驻地建设新思路,坚持高标准定位,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积极引导鼓励个体工商户、经营能人到乡驻地建房买房,经商创业。目前,乡驻地已形成南北长2公里的中心商业街,新建、改建临街商住楼1000余间,近600家商户落户经商。

5、各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扎实推进。投资400万元的教学楼已全部完工,9月份已经投入使用;投资30万元建设了乡中心文化站,改建、新建11处村人口文化大院,12处农家书屋,新建设了乡综治维稳中心。在县领导和县交通局的关心以及侨润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事关2万群众出行的也已修建完工,大大改善了我乡的交通条件。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民政等各项工作也都有了新的提升。在11月份省计划生育调研检查中,我乡所查两个村庄以较好的成绩得到省市领导一致好评。

6、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党员评星定级活动顺利开展。在7月20号

2省组织党建调研检查中。

总之,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有我们知耻而后勇的勇气和决心,我们、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第四篇:乡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唱响和谐曲实现新跨越

大邢庄乡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前言站在2010年,回望沈丘县大邢庄乡走过的路,那上面印浸的有拼搏,也有汗水;有耕耘,也有收获,为了做好2010年的工作,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每一份硕果都孕育一簇崭新的希望,每一项荣誉都是一盏引路的明灯,共同激励着全乡干群在发展的道路上奋进。,大

邢庄乡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本乡实际,打造两个基地(黄牛、生猪),突出一个亮点(抓好沿边经济),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底,全乡生产总值达到……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先后被荣获“周口市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周口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周口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周口市畜牧发展先进单位”、“周口市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沿边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大邢庄乡抓住依靠省道217线和东依安徽临泉、西靠沈丘老城物流方便的优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沿边经济。规定凡在邢庄东西省道两侧投资办厂、搞“种、养、加”的农户,优先帮助解决小额贷款、解决场地,帮助办理各种手续,乡村干部提供全方面服务。先后吸引了安徽、河北、浙江24家客商在邢庄开办面粉、服装、电器、建材销售。形成了八里湾至后王庄2公里的收购、面粉、食用菌、建材、加工、养殖、建筑等100多家民营经济发展集聚区。沿边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产业链条,带动了全乡多人创业,户均收入达2万多元。

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农业种植结构得以调整,粮林、粮菜间作比例大幅度提高,订单农业面积由原来的5000亩增加到1.5万亩。在畜牧发展上,乡里把争做全市畜牧强乡镇作为发展目标,把畜牧业发展与农业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着力壮大养殖规模,建立养殖小区。依托星华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组建了2个万头养猪场,成立了畜产品专业合作社;依托黄牛育肥基地,辐射带动50个养殖专业大户,成立了星火黄牛育肥专业合作社。为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养殖专业合作社,万头猪场和黄牛育肥基地对部分困难户提供了以低于市场价格,先饲养后付款并供给饲料的优惠措施,由于实行了统一配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有效措施,带动了全乡畜牧养殖业的大发展。全乡存栏生猪、黄牛、槐山羊等家畜家禽10多万头(只),各类养殖大户216户。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资金、农机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及“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专业市场带动的仓储、物流、餐饮等服务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民工得到有序流转,有32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技能培训得到落实,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在巩固好原有“村村通”工程的同时,新修了6个村的10.5公里水泥路,形成了五纵三横的交通网络,全乡21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饮水安全村村通。实施了省抗旱应急工程建设,新打机井90眼,维修老井40眼,水利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村电网、通信事业发达。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开展了大邢庄、八里湾、宋庄、后李庄、赵老家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清洁家园行动和村容村貌整治。集镇建设扮靓点。新建商品房50套,启动建设农贸市场4个,新建了垃圾池、公厕、安装了路灯,门店开业率和入住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被评为“周口市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平安创建成效显著。农村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日志提高;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高标准完成了5个村的村室建设工程,加强了乡所基础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省、市、县调研中取得较好成绩;强化了农村“三资”管理;运用“4+2”工作法解决了农村低保等村务。充分发挥“社会法庭”优势,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实施了技防和平安互助网工程。平安建设和食品安全工作被评为周口市先进单位。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乡公民综合素质、文明程度、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后李庄行政村李国政获周口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唯一的段庄“两仪拳”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荣誉榜

5月大邢庄村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全省党员干部远程教

育示范点”

6月大邢庄村被表彰为“全省‘五好’先进村党组织”

2010年1月被周口市评为“廉政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3月被周口市评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1月被周口市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1月被周口市评为“信访工作先进乡镇”

2010年3月被周口市评为“现代畜牧发展先进乡镇”

2010年3月被周口市评为“文明创建活动先进乡镇”

7月食品安全示范乡镇通过市验收

乡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第五篇:发展山区经济的思考

发展山区经济 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党在新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东阳市根据这一目标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由于各方面因素,东阳市山区经济发展缓慢,与平原乡镇相比,差异明显,且差距有不断拉大趋势。没有山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城市的现代化,所以在今后一个时期,努力发展山区经济,对东阳市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东阳市山区经济现状

山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信息不灵。综观发达的平原乡镇,起初都是依靠信息,掘到了改革开放的头一桶金,而当时的山区,还停留在农耕农作上,当山区农民认识到仅靠土地不能给自己带来致富时,而平原乡镇的建筑业主、商业主等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创业就容易多了。

2、交通不便。交通不便同时带来信息不灵和企业的成本提高,在原来东阳市的18个山区乡,几乎都办过企业,但成功的企业廖廖无几。

3、观念陈旧。①接受信息速度缓慢,有好的信息如果农民接受速度慢,就会错过赚钱的机会,信息加速度就是金钱。龙井茶加工能使茶园单位面积的经济收入增值了十几倍,八十年代末与东阳市相邻的新昌、嵊州龙井茶加工搞得红红火火,东阳市原宅口乡依托集市(集市中有大量嵊州人流动),信息就率先传到该乡,办起了东阳市第一茶叶市场。而三单乡接受该信息的时间迟了整整四年,也就是说这里的茶农错过了四至五年的赚钱机会,信息传递接受速度之慢,简直是不可思议,难怪拥有一万亩茶园的三单乡其市场的兴旺程度还不如五千余亩茶园的原宅口乡。②部分群众思想惰性,容易满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区农民温饱已基本得到解决,有的群众就满足了,陶醉了,“过去当皇帝都没有电灯亮,现在我们有电灯亮,生活比过去的皇帝还惬意了”,但他们忽视了时代在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在提高,他们对外界高质量的生活只是在电视画面上能看到,看到人家高质量的生活也不心动,反正摸不着,从而缺乏追求,出现了山区部分群众“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懒惰思想。③嫉妒性强。有的山区群众虽然自己不能致富,但当人家富起来时又会产生嫉妒心,“穷也要多个伴儿”。三单乡的青石业是该乡的特色工业,该行业一哄而上,现已拥有17家。但该行业的创始人现已停产近一年,引起停产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嫉妒性所致也是原因之一。④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近几年出现的果(菜)贱伤农事件时有所闻,前几天三单乡前田村一农妇挑着香料烟叶到嵊州销售,由于价格贱,舍不得卖,却只能蹲在那里流泪……究其原因是当时种植时忽视了“供过于求价格就跌”这一经济规律。

4、政府扶持政策见效缓慢。市政府为了扶持山区经济,无论在资金上和政策上都给予了倾斜,但见效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应当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即扶持不应流于形式上,应注重其效益。

5、未能有效地实施土地流转影响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户解决温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出现了规模种植者缺少田,不种田的荒着田,制约着发展特色农业和规模经营。

6、缺乏法律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叫合同经济,几年来实施的订单农业为发展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在订单农业中,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近年来商贩在订单时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最终导致农民权益受损事件时有发生。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发展山区经济的思考

1、更新群众观念。一是扶贫先扶志,更新“温饱即安,满足于现状”的观念。二是淡化群众的依赖思想。三是增强群众致富的信心。

2、政府引导。①信息引导,山区经济落后最大的原因是信息迟到。抓住信息就是抓住金钱,如三单乡的龙井茶加工,为什么靠近新昌、嵊州的村率先搞得红火,为什么宅口的茶叶市场办得好,其主要原因是宅口每月有6个集市,集市上流动着大量的嵊州人,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对于信息传递缓慢的山区,政府部门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是加快信息传递的有效途径。②培植特色农产品市场。东阳市各山区都盛产着特色的农产品,如虎鹿的香榧、马宅的药材、八达的蚕桑、佐村的食用笋、宅口及三单的茶叶等等,但这些特色农业到目前尚没有一个上档次的特色市场,似乎是“深藏闺秀无人知”的感觉,市场能使农产品效益提升的同时,也能起到传递技术的作用,三单乡善部坑村龙井茶的加工技术就是从新昌茶叶市场带来的,所以政府应重视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培育。③引导劳动力转移。山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山区经济发展缓慢的表现,要使山区经济发展,政府部门要加以引导,使剩余劳动力走出去,向二、三产业转移,

这一点今年三单乡党委、政府可谓是抓到了点子上,该乡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建立了劳动输出信息窗等。

4、政府扶持。①资金扶持。资金短缺是山区农民兴办特色农业的困难之一,需要政府资金扶持。近几年,通过政府扶持,涌现了许多农业龙头企业,但据目前的情况看,扶持的社会效益不很明显。政府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使其能产出效益,要注重资金使用效益的回访,变现在的无偿拨款为有偿使用,以迫使经营户产出效益。②政策扶持。山区未能处理好土地流转是山区特色农业的又一制约因素,政府部门要制订一定的政策来制止抛荒和推动土地流转。

5、加快下山脱贫步伐。山区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山区的经济,山区部分村居住在穷山僻壤,有的至今未通公路,生活之原始令人心酸,对这部分山区群众唯有把其搬下来,才能使其走向富裕。

下载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田心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田心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县工作调研组: 按照县委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调研起草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现将相关内容汇报如下: 一、2007年的工作 2007年是我乡深入贯......

    2009年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位于环县西北部的××乡,全乡总土地面积6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4万亩,共辖16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4203户,总人口2.67万人。1958年12月,原××人民公社曾被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

    破解乡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几点思考调研论文专题

    破解**乡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几点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对于广大的贫困地区来说,是一个艰巨的工作任务。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

    发展山区经济的思考[精选五篇]

    文章标题:发展山区经济的思考发展山区经济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党在新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东阳市根据这一目标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乡三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乡三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根据区委办公室金办发[2006]37号文件要求,现将我乡近几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今后五年的工作设想汇报如下: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好范文......

    关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市人大**华侨外事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罗**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年工作要点安排,我们调研组于6月6日至10日,对我市辖有**乡的*****......

    XX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XX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XX乡委员会XX乡人民政府 2017年9月18日 今年以来,XX乡党委、政府在X委、X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级各部门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南丰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介绍

    南丰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介绍南丰乡党委书记赵建军南丰乡,位于县境南部,东与山丹、永昌县接壤,南以祁连山分水岭与青海省交界,西和肃南县毗邻,总面积146.2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