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领导办工作小结(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17:1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领导办工作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领导办工作小结》。

第一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领导办工作小结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领导办工作

小结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领导办工作小结

今年以来,什邡市专合办、什邡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社党委正确领导和上级社的指导下,适应新的形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主线,自觉融入、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供销社贴近农业、农村、农民的优势,强化服务“三农”职能,积极引办、领办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协会等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搭建为“三农”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努力实现助农增收。

一、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我市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6个,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个,专业协会69个,有限责任公司3个。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龙头企业2个,全国百强协会 1个,全省百强协会6个,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个,其中: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个,省级示范协会3个,德阳市龙头企业4个,德阳市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7个,德阳市20强协会4个,什邡市龙头企业6个。目前,入会农户数30275户,带动农户数64215户。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户走“合作经营”发展道路

3月26日,市专合办、市供销社组织市食用菌协会、什邡市蔬菜技术协会、什邡市农资科技协会参加了在广汉市兴隆镇举办的“德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合作经济知识、技能、服务三下乡活

动”。通过赠阅、有奖知识问答、接受现场咨询等方式,共为农民赠送涉农科技书籍册,赠送涉农科技资料25000份,接待现场科技技术咨询5000余人次,有奖知识问答赠送奖品220份,现场免费发放蔬菜种3000袋,农药量杯1500个,深受农民群众好评。

坚持办好《什邡合作经济》期刊,传递经济信息和农村实用技术,向广大农村宣传“合作经营”的意识,把我市专合经济组织引上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二是抓发展,抓规范,依法组建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为专合社的规范组建和专合社成员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使“合作经营”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市专合办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到村组进行宣传动员,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帮助指导他们起草、完善组建合作社必须的合作社章程、会议纪要、建立入社

成员出资清单等相关基础资料,通过宣传动员,今年上半年,市社专合办按照“发展、规范、壮大、提高”的工作思路和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文件精神,今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农村专业协会1个。此外,马井金兴蔬菜专业合作社还被省农委授予“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极大地调动了全市农民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三是组织开展好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通过培训活动,一方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 提高对专合组织的认识、增强建设专合组织的意识。

今年上半年共组织200人次,先后到福建及郫县、彭州、广汉等周边县市学习参观当地发展较好的专业合作社,拓宽自己视野、借鉴他们先进的发展经验和技术成果,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看到了我市专合组织的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了我们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道路的信心。

四是抓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

按照“四个提高”,即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发展典型抓好5至9个典型专合组织示范点,及时总结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成功经验,及时解决示范社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工作。

树立一批可学可比的成功典型,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农民专合组织蓬勃发展。如,什邡市隐峰镇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10月经什邡市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经3年多的发展,由成立初期的50户农民成员人发展到现在的103户,带动农户1012户,合作社销售额达到1000余万元,实现利润14万元,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及农民群众好评,也深受法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专家、法国专家咨询协会高丹.菲利普先生

好评。合作社常年经营川芎、大蒜、车前子、杜仲等农副土特产品。以入股分红、签订订单、二次返利等形式灵活经营,为全体社员“二次分红”67000元,在解决农民“卖难”问题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该社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起步高、规模大、机制灵、技术新、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五是积极探索菌渣处理方法

我市食用菌种植规模达亿袋,是全国八大黄背木耳生产基地之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持续增收的同时也带来相当程度的环境污染,如不及时整治,将会给整个产业发展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今年4月市供销社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织我市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食用菌协会负责人、食用菌种植大户40余人参观了什邡市朝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新近引进的以菌渣作燃料的蒸汽灭菌锅炉。该套锅炉每天可解决8000-10000袋废菌渣的循环再利

用,该设备的引进至少有三大优势:一是消化菌渣,减少环境污染;二是降低生产成本;三是节约能源。按照我市每年生产2亿袋食用菌计算,若全部采用该设备灭菌,将每年节约能源3万吨标煤,降低生产成本3000万元以上,使广大菌农直接受益。

三、存在的问题。

1、我市专合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登记还不完全规范,组织制度还不够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2、运作中缺乏资金保障、缺乏人才支撑等问题,离做大做强尚有一定的距离。

3、组织化程度和带动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合作组织没有长期发展目标,缺乏创新精神和进取心。二是有的合作组织合作领域不够宽,只局限于生产领域的合作,向加工、销售环节延伸比较少。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和“三民”、“四自”原则,立足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新型专合组织。

1、把专合组织发展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优化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之路。那一世范文网

2、积极推行 “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农超对接”等经营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产品鲜销,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3、把专合组织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强化各类专合组织利益分配机制,不仅让农民能够取得入股红利、产品销售收入,还能通过专合组织的二次分配,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第二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随着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过程中,在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我县农村出现了一股新的合作发展潮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它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农民为主要成员,围绕某个产业或产品组织起来的,在技术、资金、购销、加工、储运等各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和技术组织,是农民自愿联合起来进行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实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方法,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下面,就我县实际,从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主要作法、成效、体会、存在的问题和加快发展的对策六个方面作汇报。

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3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50个、专业协会53个,已到工商和民政登记注册的占90%,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固定资产345万元,入会会员2.8万人,带动农户7.8万户。其中已有5家获得过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1家获部级(农业部)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水产专业合作社),获得农业部直补示范建设项目资金15万元。从总体上看,我县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部分属于非盈利性的组织,只有少部分属于经营性质的。

就我县目前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模式来看,大致可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合作组织+农户(种养殖大户、散户)”的运作模式。如米粮水产专业合作社、万古绿色黄金梨合作联社等,由合作组织将农户养殖或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照订单或契约形式实行保护价收购或经组织,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二是“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该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凭借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经合作组织将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照保护价收购,由龙头企业深加工成各类产成品,然后销往全国各地,增加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如珠溪冬菜专业合作社。

三是“政府部门、单位+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又称作“民办官助”、“官民结合”的模式。如铁山葡萄专业协会,就是通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组织行业协会,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活动,进行行业管理。活动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扶持和会员的会费。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和市的要求,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农民走专业合作之路,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我们突出搞好“六抓”,因地制宜搞组建和发展。

一是“抓样板”。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首先必须建立样板,抓好典型示范,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我们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认真抓好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工作。全县每年可以选择5-10个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潜力、组织有活力的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资金、技术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以带动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全面快速发展。

二是“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源于农民,萌芽于农村。通过了解和掌握农村发展动态,发现农民的合作意愿,发现可以作为专业合作基础的产业,发现有眼光、有奉献精神、有组织管理才能的农村能人,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就积极组织实施分类指导,加强引导,使其成为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农村经济能人牵头建立一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业服务中心领办一批”的办法,适时推动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三是“抓规范”。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合作组织一旦建立起来,就要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依法成立,对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要求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对具备社团法人条件的要求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取得社团法人资格。同时还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制定章程、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重大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决定。

四是“抓创新”。重点是体制、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在体制创新方面,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结成一定组织。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对处在起步阶段尚未规范运作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分类指导,加大扶持力度,逐步规范,达到专业协会标准后,再到民政或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在运作机制创新方面,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指导各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向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五是“抓培训”。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可能产生吸引力。因此,必须重视制度建设,要不断改善和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才能促使其健康发展。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引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势头较好,但仍然存在着合作组织规模小、服务层次低、运作不规范、辐射功能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数量少、规模小。一是社员占农业人口比率低。我县共有农业人口79.86万人,农户21.82万户,而入社社员只有2.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5%;带动农户5.6万户,占总农户的25.7%。二是专业合作组织自身实力不强。多数合作组织缺乏再生产资金和流动资金。

(二)紧密度不够高。一是多数合作组织只作不合,产销衔接不够紧密,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利益风险不紧密。有的专业合作组织在初创时期,由于资金缺乏,主要由几个大户出资兴办,会员一般只缴纳少量股金,或不缴纳股金只缴纳会费。会员按农产品销售量享受分配,按股金进行二次分配的很少。因此,当农副产品受到卖难冲击时,最终吃亏受损的还是农户,体现不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合作关系。

(三)内部运作不规范。一是《章程》不够规范。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大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不够规范,许多流于形式,写一套做一套。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机构即使是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的机构,但也是流于形式。三是内部制度不够健全。日常运作主要由会长一人说了算,民主管理意识淡薄,资金积累制度和风险保障制度缺乏,社务不够公开。四是日常活动未正常开展。据调查,大多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按照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有的成立之后一年连一次活动都没有,合作组织自成立之日起就处于松散状态。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动力不足。除了受生产力水平较低所影响之外,发展动力不足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政府的有力扶持,政府的发展动力不足,表现在政府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二是农民缺乏实力和积极性,农民的发展动力不足。大多数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经营意识不强,科技文化管理素质低,观望心理较强。三是专业合作组织经济技术力量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

(五)作用不够明显。一是多数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辐射的范围仅局限于本乡镇,而且局限于周边的几十户经营同一产品的农户,跨行业跨地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很少;二是多数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层次低,服务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等层面上,只是提供一些产前、产中服务,不能很好解决农民的销售问题;三是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绩突出的专业合作组织不多,充分让社员(会员)领略到参与合作的甜头的专业合作组织也不多,会员享受股金的分配很少。

六、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确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法规,明确其性质、法人地位、市场主体资格、登记注册管理等。

(二)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要象扶持龙头企业一样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发展。积极探索和研究在信贷、税收、用地以及财政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措施,鼓励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对涉及到的有关规费,有关部门应给予优惠政策,严禁乱收和摊派费用。

(三)强化职能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建议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使职能部门有条件开展工作。

(四)中央和市都应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范围,同时还应增加示范建设扶持资金。

总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坚持以合作社为依托,以拳头产品为经济增长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要在巩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稳步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及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示范作用,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篇: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情况的报告

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果品、蔬菜、畜牧、水产四大主导产业,以服务“三农”、助农增收为宗旨,按照“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思路,通过科学谋划、积极引导、典型带动、强化服务等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使全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

一、基本情况

按照市、县关于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坚持把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大力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县《关于在农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以农民自愿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为依托,以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突破,采取基层社领办,村干部牵头办,龙企参与办等多种形式,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目前县农合联会员由成立初期的66个发展到现在的275个,其中:合作社总数达185个,入社成员3836户,社员出资额3.5亿元,年交易额14.7亿元,辐射带动农户近4万户,年助农增收2.1亿元;全县农产品 经纪人3100多名,分布在种植、养殖、加工、储运、流通、机械化作业等多个领域,为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做法与成效

发挥职能,强化服务,为农合组织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一是打造农合组织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于XX年11月由供销社牵头成立XX县农合联,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农合联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建立XX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分会的意见》。全县14个乡镇在XX年12月底全部成立农合联分会,由主管农业的副职担任分会会长,办公地点设在镇(乡),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网络体系。二是扩大宣传。今年7月1日,与市供销社、市农合联共同在城南大市场隆重举办“XX·国际合作社年在中国”庆祝纪念、《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五周年宣传、特色农产品展示活动,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开办《XX农合网站》。不断更新栏目内容,为广大会员和农民群众提供政策、科技、市场供求等信息咨询和服务,为农民提供“网络快餐”。四是组织专业社成立服务队,拓展服务功能。金畅合作社利用网络成立果菜视频医院,随时和专家对话咨询,解决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难题。配备弥雾机12台,成立了一支高科技弥雾机喷服务队。秋利机械化作业合作社购置60台新型喷雾机,成立病虫害机 防队,免费为社员提供服务。金鑫合作社利用科技服务车,为社员提供巡回指导服务。五是提供资金扶持。近三年,通过项目申报,先后为大荣笤帚苗等6家合作社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85万元。六是创新服务载体。金畅合作社为社员开通“一卡通”服务,将社员的股金数额、种植品种、农资投入、产品销售等信息全部录入卡中,社员的交易活动可以直接刷卡办理,不用现金结算,社员卡兼具借记的功能,社员手头资金紧张可以透支,极大地方便了社员的生产和生活。

培树典型,示范带动,为合作社规范发展打造样板

按照“九个有”的标准,把制度健全、运作规范、带动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示范标准。针对各专业合作社基础不同,办公场地和服务设施不齐全的实际情况,协调镇政府和专业合作社,先后投入600多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建设。目前全县有绿野、金畅、惠民、佳音等十多个专业合作社,新建办公场所、培训中心、农产品展厅和农资服务部,添置电教设施,增设无公害产品检测设备,并做到名称牌匾规范、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基地分布图表上墙。为强化年终考评,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考评标准,年终予以总结表彰。几年来,先后培育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7家,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6家,88人被评为“十佳经纪人”。

创建品牌,提升档次,助推农产品占领高端市场

以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蔬菜产业发展示范县为契机,引导合作社、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到目前,全县有益农、秀忠合作社的“冯哨”牌和“赵滩”牌果菜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丞起、金畅、绿野、小捞、财运果菜等5个合作社的“颐天源”牌、“金畅王”牌、“唐硕”牌、“唐蔬”牌、“田硕”牌果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秋利有机水稻合作社的“第一斗”牌大米取得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并获得河北省著名商标。目前全县已注册农产品商标44个,“第一斗”有机大米成功打入XX上海世博会,这是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唯一一种进入上海世博会的食品类产品。合作社与经纪人的发展壮大,使我县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地打入京、津、沪及东北地区等大中城市高端市场,并向国际市场拓展,切实收到了“创名牌,闯市场,扩影响,增效益”的良好效果。

内引外联,农超对接,不断拓展农产品销售空间

为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积极开展农超对接活动,适时组织合作社参加省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全县有近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参加中国农产品交易会、河北蔬菜节洽谈会、唐山市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等40余次,有效地提高了XX县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展了销售空间,增加了市场占有份额。雷刚果树等合作社与XX京客隆 超市等省内外大型超市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成功实现了农超对接。大荣笤帚苗等合作社的产品出口到韩国、俄罗斯及东南亚地区,出口创汇年均200万美元以上。

外聘专家,内育人才,提升农合组织管理人员素质

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以开展“十万农民大培训”活动为契机,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集中办班与巡回讲座相结合、组织观摩与交流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和农民骨干进行培训。先后举办“农民合作经济管理师”、“庄稼医生”、“农产品经纪人”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有360人取得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供销总社颁发的中级、初级职业资格证书,有931人领取了由省工商局核发的《经纪人资格证书》。在集中办班的同时,指导合作社利用自身的培训阵地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绿野合作社被列入河北农大国家星火计划“环首都蔬菜安全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的产业技术联盟单位,成为河北农大的教学科研及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通过普及推广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集约化育苗、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培育较完善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挥了辐射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好作用;金畅合作社邀请县内知名农业专家及日本松井产业株式会社蔬菜专家,对社员和农民传授蔬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秋利有机水稻 合作社参与基层供销社改造工作,利用供销社场地成立XX县第一家农民综合驾驶技术培训学校,目前已办班5期,培训学员40余人,为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奠定了人才基础。

三、存在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和推广,提升了农产品的安全水平,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效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合作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辐射带动能力尚待提高。我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社覆盖面不广,规模不大,入社农户占农村农民总户数的比例还比较小。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基本停留在成员间的技术互助和信息互通水平上。

二是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农民合作组织与成员的利益关系比较松散,合作社与社员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盈余分配办法有待完善,内部管理需要加强。

三是外部环境需要改善。合作社发展受资金制约明显,贷款“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合作社在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和取得税务发票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农超对接的瓶颈;合作社用地问题日益显现,办公场所、服务场地、园区扩建、配套用房、冷链物 流设施等建设用地受到了制约,影响了合作社作用的正常发挥。

四是人才素质有待提高。合作社领办人文化程度有80%处于高中以下学历,大专以上学历不足5%,尤其是缺少经过正规院校学习的种植养殖人才,形成了目前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的现实状况。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健全规范运作机制。要引导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合作社章程、社员大会制度和财务管理、社务公开等配套制度,引导有效益的合作社开展二次返利分配,让入社社员得到更多的实惠。

2、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坚持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抓好从“种子”到“筷子”产销一体化服务,积极推行农产品“四子”流通方略,即晚上在园子里、早上在车子里、上午在篮子里、中午在盘子里,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指导有条件的合作社注册商标,搞好绿色认证,实行品牌化经营,提高品牌效益。

3、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从资金、税收、信贷和经营场地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县财政要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各涉农部门从上级争取的财政扶持资金,应整合捆绑使用,扶持重点要向合作社倾 斜;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合作社办理税务登记、出具税票提供方便;进一步放宽金融信贷政策,扩大对合作社的信用评定范围,采用“合作社+农户”和“农户联保”等灵活的担保形式,并在利率上予以优惠,切实解决农民在发展生产中资金短缺的问题。

4、提高管理者整体素质。管理人才缺乏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实施人才兴社战略。一是培养在岗人员。对合作社的管理人员,要实行定期培训或参加自学、函授教育,使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基本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二是吸收当地人才。积极引导有组织能力、有经济实力、有抗市场风险能力的社会能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引领创办合作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三是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组织人事部门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合作社创业,施展才华,为合作社注入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关于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研究

关于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研究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结合点,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和国际经济格局发展大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一、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指导服务,创新工作机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截止2009年,全市共组建各类合作组织303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8个,成员总数2.38万人,销售农产品4.58亿元,带动农户6.6万户;土地股份合作社68个,入股土地面积2.28万亩,入股农户1.24万户,连片300亩以上的34个;社区股份合作社27个,折股量化村组集体经营性资产4800万元,入社社员8200人。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有五个特点:

1、发展势头迅猛。自我市2005年第一家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都以新增几十家合作组织的速度发展,尤其是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速度迅猛,再加上多种利好因素的推动作用,2009年增速明显,新增各类合作组织128家,新入社农户1.38万户,全市合作组织及入社农户数迅速增长。

2、产业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项目从一开始的家禽、生猪养殖发展到水产、蔬菜、粮食、水果、林业、农机等多个产业,带动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培育出生猪、特水、葡萄等一批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此外,不少合作社开展了产前、产中、产后合作,提升了合作层次,延伸了产业链。

3、合作类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合作社的兴办主体有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技术能人、基层涉农部门、村级基层组织等,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各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在发展“三大合作”的基础上,部分地区萌发了开展资金互助合作及劳务合作的新趋势,合作内容更加丰富。

4、带动作用日趋明显。全市统一销售成员80%以上产品的合作社有115个,占总数的55.3%,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比例达80%以上的合作社有99个,占总数的47.6%。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总额达4.58亿元,参加合作社的农民增收额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6元。

5、运行日益规范。新成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都能依法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认真制定章程,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决策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及利润分配制度等,全市合作社的发展已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我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取得了较快发展成果,得益于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和开拓创新,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热情服务、大力扶持、悉心指导。有以下三点经验:

1、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一是围绕产业特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围绕生猪、家禽、水产、蘑菇、獭兔、葡萄等特色产业,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兴办各类合作组织。加快建设产业带动型、龙头带动型、市场带动型、能人带动型合作组织,力求将更多的农民有效组织起来,依托优势产业,进一步打开市场。二是围绕产业链延伸不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产业规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努力促进转化升值。如**市兴泰源鹅业专业合作社,在原来单纯养鹅的基础上,分步建设了种鹅基地、苗鹅炕孵场、肉鹅屠宰场和冷冻房,集苗鹅销售、养殖、初加工、贮藏、肉鹅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成员在养鹅产业的多个环节都能得到一定利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是围绕增强体量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水平。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各合作组织积极开展技术、信息等各项服务,把新技术、新观念、新品种传送给社员,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有条件的合作组织按照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统一制定并实施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标准,完善安全生产质量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创造条件在合作组织内部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帮助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至目前,已有10家合作社农产品注册了商标,3家合作社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

2、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运行。一是尊重农民意愿。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不限形式,不限规模,不限产业,农民需要什么类型的合作,需要办到什么规模,需要合作到什么程度,均由农民自主决定和选择。各级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始终如一地贯彻“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尊重农民的选择,不搞拉“拉郎配”,使农民合作组织真正成为自由联合体。二是突出农民主体。要求合作组织成员必须绝大部分是农民,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中,都要是以农民成员为主体。要严格遵循民主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成员参与管理的权利,重大事项由成员讨论决定,使农民真正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决策和管理。三是坚持办会宗旨。指导和督促各合作经济组织坚持“致富为本”的办会方针,对内讲合作,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最大限度服务成员、增加成员收入为己任。对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追求利润最大化,确保合作经济组织稳定和健康发展。四是规范运行机制。按照法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规定,指导和监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章程、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经营决策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帮助其规范和完善组织关系、利益分配机制、运营机制等,使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3、强化引导保障,优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环境。一是舆论发动。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社、板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相关知识,消除一些农民群众和干部的模糊认识;大力宣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效和作用,倡导自愿合作、互惠互利和民主管理精神;大力宣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功典型,使广大干部和农民认识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政策驱动。市委、市政府先后研究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性文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市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并将该项工作列入全市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强化考核激励力度。同时,还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财政、税收、信贷、项目审批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和帮助,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典型带动。积极探索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路径,选择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强化指导,提高合作水平。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成功经验,召开现场观摩会,典型示范、以点促面。全市涌现出广陵镇兴盈葡萄专业合作社、分界镇七贤家禽养殖合作社、元竹镇诚信兔业合作社、刘陈镇东建乳业合作社、横垛镇禽蛋合作社、曲霞镇蔬菜合作社、黄桥镇祁巷肉鹅养殖合作社、珊瑚镇镇前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特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四是培训推动。通过召开会议和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相关知识,先后邀请省农林厅领导和有关专家教授,加大对成员合作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队伍。同时,还组织力量逐乡镇帮助筛选项目,落实牵头人,明确合作内容,制定管理制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服务,努力提升合作水平。

当前,我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整体带动力不够强。总体而言,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组织覆盖面及规模偏小,据统计,全市入社农户数为3.86万户,占总户数的12.8%,与省定2012年入社户数达总户数40%的目标相差较大。大多数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其带动辐射范围仅限于本村,局限于周边几十户经营同一产品的农户,跨村、跨区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多。合作组织稳定性差,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开拓市场能力不强,不能实行有效的农超、农企对接,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的作用发挥尚不够。有的合作组织在市场行情不好时就不能正常运转,甚至停止运转。

2、组织运转不够规范。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活动流于形式,成员出资不到位,民主管理难以落实,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公开,存在少数人控制着合作组织的决策管理和利润分配的现象,一般农民成员从合作组织得益不多。

3、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一方面,部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淡化了为成员服务的宗旨,服务意识较弱,服务领域狭窄,服务手段落后,没有能更好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同时,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横向联合以及纵向产业链延伸上尚未有较好突破,没有能实现合作社的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有的社员存在“重得益,轻参与”的思想,并没有以主人翁的心态来看待合作社,使得合作社功能和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少数合作社出现“一年合作,两年红火,三年散伙”的情况。此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面临资金瓶颈制约,社员出资以及合作社积累不足难以持续扩大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4、农村社区股份合作难推进。一是村组经营性净资产总量偏小难改制,我市大部分村组集体经济薄弱,没有集体企业、物业、农业生产资源等经营性资产,不具备开展社区股份合作的基础条件。二是部分村组干部有思想障碍,怕社区股份制改革搞出矛盾,怕失权,怕麻烦。三是城中村、城郊村难推进,这些村已变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社区,农民与居民混合居住,社区成员难界定。

5、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弱势群体的联合体,需要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扶持和帮助。我市的合作社发展在财政、信贷、税务、工商等方面得到的支持还不够。目前,没有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直接扶持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向金融机构贷款存在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税务上的报税手续对合作社而言相对较繁琐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各级党委、政府应成立领导小组,由党政分管负责人担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成员由宣传、农经、农业、工商、税务、财政、民政、供销和农村信用联社等部门的领导组成,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排忧解难,搞好服务,同心协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大力普及合作知识,弘扬合作精神,唤起农民的合作意识,培植农民合作的群众基础,使更多的农民支持、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营造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舆论氛围。可在我市各类媒体上常年开设“三农”专栏,开展致富技能培训,宣传先进典型经验,解析合作社运行过程等。此外,应对各级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等,开展针对性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有合作思想、懂得如何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领导干部,培养一批具有管理才能的负责人和参与合作的农户,培育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具有营销、生产、技术本领的专业人员,使更多的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更好地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职能和作用,从而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变成自觉行动。

2、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一是增加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与项目支持。认真落实《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中的有关扶持规定,各级财政应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加快发展。对功能较全、带动面大的合作经济组织,还可在农业产业化和高效设施农业扶持等资金中切出一块,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建议扶持的合作组织必须是列入合作社名录的合作社,防止翻牌成立的伪合作社骗取财政扶持资金。二是引导、鼓励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帮助解决资金问题。对能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的产业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项目要优先给予安排扶持。有关金融机构应安排一定额度的贷款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并实行优惠利率,政府可对符合条件的合作社贷款实行贴息。三是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掌握了解合作社发展的情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大力治理经济环境,切实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不打折扣地落实合作社登记、税收、前置审批、用地、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坚决治理向合作社乱收费的行为。

3、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促进规范发展。坚持扩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举,从抓规范、促完善入手,积极引导合作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科学制定章程,坚持按章办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坚持惠顾原则,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健全财务核算体系,实行财务公开,引导和鼓励合作组织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运行机制,放大合作效应。

4、围绕培大培强,提升合作组织发展实力

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发展思路,多着并举,促进合作组织发展壮大。一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必须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特色产业,选择市场开拓能力强、综合效益明显的项目来兴办和扶持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二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突破单纯的生产合作的局限,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加工企业应制定专门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其加快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好合作组织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三要大力发展现代营销业态,促进农产品销售。政府应引导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通过订单形式建立契约关系。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社产品推介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条件的还可以加大境外促销的力度,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四要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品质量。要增强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顺应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的新要求,顺应社会对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的新要求。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做到以标准化,推动商品化和产业化,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围绕规模—质量—特色—营销—策划等多个环节培育优势、特色、品牌产业,做强做大合作社,努力把**打造成农业大市、强市。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探讨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探讨

朱树青(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

近年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丽水市莲都区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涌现出一批以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合作组织。目前,全区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3家,入社(会)农户2119户,带动农户3万多户。这些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转变农民观念、增强农民合作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连接产销,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这些专业组织地处欠发达地区,因此存在着许多主、客观因素,在制约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认识不清。目前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对合作经济组织概念不太清楚,有地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性质,因而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不能进行正确的职能定位和角色定痊,出现“越位”、“错位”的现象。有些农民对参与合作的作用不了解,误以为回到了50年代的合作化运动。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愿望比较冷淡。

(二)多种形式、多头管理,农民主体地位不明确。全区33家合作组织,主要有3种组织形式:一种是能人牵头型,有20家;第二种是协会型,有12家;第三种是农业服务部门组织型,有1家。这些合作经济组织被确认和审批的部门也不同。其中农业部门确认的15家,民政部门审批的有4家,科研部门审批的有1家,工商部门登记的13家。这种形式、多部门审批的专业合作组织给管理带来了难度,也对合作组织规模的扩大、农民市场主体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合作社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机构不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的组织还没有建立,有的即使建立了也没有发挥作用;二是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科学性和民主性不够;三是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造成要求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四是有关制度和财务不健全,约束力不强;五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四)经济基础较薄弱,规模发展难度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着先天不足的环境条件,如人多地少,信息滞后,运输线路长、交通成本高等,严重地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二、建议措施

(一)宣传引导。政府要以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同时要结合典型引路,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先培育一部分示范合作经济组织,总结成功经验,以此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和兴办合作经济组织,并充分体现合作、互利的原则。

(二)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一是要把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任务落实到一个部门来管理,便于协调。二是坚持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原则。要尊重多数社员的意愿,不能强行纠正。三是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四是坚持主体平行和民主管理的原则。五是要坚持逐步规范、提高的原则。规范是动态的,要与时俱进,循序渐进,先从制定规范性的章程入手,然后逐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理顺管理体制。

(三)必要的政策扶持。一是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制定产业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兴办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落实资金政策。政府一方面要出面协调信贷资金向合作组织倾斜,另一方面要落实一块财政资金,支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使农民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得到实惠;三是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应从有利于地方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制定一些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或者实行零税率照顾;四是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各有关部门应制定一些有利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服务政策和措施,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壁垒,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合作经济的发展。

(四)立法监督。国家应尽快出台专业合作组织的法律法规,以便为专业组织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在正式正式法律未出台之前,政府应指定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有效管理,从内部制度、财务管理、民主决策等方面加强监督。同时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着从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管理水平,从而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持续地发展。

下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领导办工作小结(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领导办工作小结(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农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小论文

    以合作经济方式促农村发展与分配和谐近年来,在经济发达地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创新举措,例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新时期下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和实现......

    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XX街道经济办月工作小结

    XX街道经济办月工作小结我办在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我办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统计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开展顺利,并......

    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 促进土地流转工作开展

    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产业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招商策划服务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 促进土地流转工作开展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 促......

    谈政府行为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作用(模版)

    谈政府行为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作用 摘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在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政府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总结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总结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总结2007-02-06 09:56:54我市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起步于1995年。近十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尤其是......

    关于农业服务体系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关于农业服务体系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 (2012年8月21日) 尊敬的张主席、周主席,省政协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考察指导......

    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

    九月下旬,我们在分管主任带领下,先后到市经管局、贾悦、吕标、郝戈庄等有关市直部门和部分乡镇,就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近年来,市政府把兴办农村合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