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0塑胶产品缺陷总结
塑胶产品缺陷总结
4.1、缺膠
4.2、縮水
4.3、燒焦
4.4、黑條
4.5、產品的表面光澤不良,呈云霧狀
4.6、銀色條紋:
4.7、流痕
4.8、熔接痕、夹水纹
4.9、噴射流(波流痕)4.10、杂質
4.11、光澤不均
4.12、斑点 4.13、磨傷
4.14、起泡1
4.15、起泡2 4.16、尺寸的稳定性
4.17、破裂
4.18、頂白 4.19、龟裂
4.20、產品強度不足
4.21、粘膜
4.22、彎曲,翹曲
4.23、頂出部分有凹凸痕跡
4.24、批峰、飞边 4.25、膠料的供應量的變化
4.26、膠料的塑化能力出現故障
4.27、鏡片的透明不好 4.28、表面雾状痕、光泽不良
4.29、拉伤
4.30、料花(俗称水迹纹)
431、变形
1、缺膠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流動性不好。(2)、润滑处理不当(修正使用部位及量的多少)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膠料的溫度過低。(2)、射膠的壓力不夠。(3)、射膠時太快轉為保壓或保壓過低。(4)、射膠速度太慢(5)、模具溫度過低(6)、逆流防止閥動作不暢
3、產品及模具設計(1)、流道太細太長。
(2)、注口太細或太長。(3)、入水口設計不良或入水太細和太長。(4)、流動距離太長(5)、冷料井不夠大(6)、如果多模腔中的一個缺膠,可能因為入水點大小不一,或是各模腔的流道長短有差异.(7)、模具排氣不好也能造成缺膠,但常常伴有燒焦.改善措施:
1、提高注射压力
2、提高料筒温度
3、提高模温,改变冷却水的流动路线
4、增加浇口数量及改变浇口形式。
5、开排气槽
6、改变流道结构
7、加快射胶时间及射速度
2、縮水
1、產品壁厚不均勻產生的縮水情況。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A.膠料的成型收縮率大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
A.保壓不夠
B.射膠的壓力不夠
C.模具溫度過高,在高溫处縮水.D.射膠速度太慢 E.料溫度過高
G.逆流防止阀動作不暢(3)、產品及模具設計
A.產品的壁厚過厚 B.流道太細
C.入水口設計不良或入水太細和太長 D.骨位的凸出部分過大 E.骨位的壁厚太薄 F.骨位的R太小 G.流動阻力過大
2、產品壁厚均勻產生的縮水情況。現象: 產品表面有波浪現象 产生原因:(1)、可能是注塑機的保压沒有或
不足.(2)、可能是逆流防止閥動作不暢.改善措施:
1、提高注射压力
2、提高保压压力及延长保压时间。
3、增加射胶时间;
4、降低料筒温度
5、增加溶胶计量行程。
6、调整冷却时间
3、燒焦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或添加劑受熱反應(分解,降解)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膠料溫度太高(2)、射膠速度太快或射膠的壓力太高
3、產品及模具設計(1)、模具的排氣不良(2)、入水口設計不良或入水太細和太長
改善措施:建议在模具上磨排氣,或是更改入水位到利於排氣處.4、黑條
現象: 產品由入水位置起黑條延伸出來.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或添加劑受熱反應(分解,降解)
(2)、膠料的潤滑性不夠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膠料在料桶內滯留時間過長(2)、膠料溫度太高(3)、注塑機料桶受損是膠料積聚
3、產品及模具設計(1)、入水口設計不良或入水太細和太長
5、產品的表面光澤不良,呈云霧狀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安全性不夠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模溫過低(2)、膠料溫度太高(3)、膠料在料桶內滯留時間過長(4)、使用過量脱模劑
3、產品及模具設計(1)、模具沒省好
6、銀色條紋:
特征:
1、在膠料流動的方向上出現一色線條。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乾燥不足
(2)、膠料的熱穩定性不夠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乾燥斗潮濕(2)、膠料溫度太高(3)、膠料在料桶內滯留時間過長
7、流痕
特征:
1、以產品的入水口為中心形成波狀.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流動性不夠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模溫太低(2)、膠料溫度太低
3、產品及模具設計(1)、冷料井沒有或不夠大
8、熔接痕、夹水纹
特征:在產品的孔穴處產生的融合線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流動性不夠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模溫太低(2)、膠料溫度太低(3)、射膠速度太慢(4)、射膠壓力太低(5)、使用過量離模劑
3、產品及模具設計(1)、冷料井不夠大(2)、入水口位置或入水方法不當.(3)、模具的入水口太細或太長,或位置不當.改善措施:
1、入水點的多少也影響熔接痕的數量.2、更改入水方法、入水位置。
3、增加排氣設備。
4、在熔接痕出現的地方加骨
5、提高注射压力、加快射速、增加注射时间。
6、增加螺杆转速、增加背压。
7、降低锁模力,方便排气。
9、噴射流(波流痕)特征:在入水部分起形成蚯蚓狀的線條(pc料较为常见).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流動性不夠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模溫太低(2)、膠料溫度太低(3)、射膠速度不當
3、產品及模具設計(1)、冷料井不夠大(2)、入水口位置或入水方法不當.(3)、浇口及流道截面面积过小,容易产生(4)、冷料进入型腔易产生波浪痕(5)、浇口的位置和形状设置不当,熔体从流道较小的截面进入截面较大的型腔时易形成波流痕﹑
改善措施:(1)、可以在入水膠料流入的地方加阻流針
(2)、适当的扩大浇口及流道截面面积(2)、在流道末端设置冷料井(2)、将浇口设在壁厚部位或直接设在壁侧,形状最好用柄或扇形﹑
10、杂質
特征:產品中混有杂質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受到污染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模具清理不妥當(2)、料桶受到損壞(3)、頂針上有雜質(4)、流道.潜水等沒有省光.使頂出時產生碎屑,留在冷料井里.使產品表面出現雜質(PC料更甚).11、光澤不均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冷卻速度和性質使光澤不同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在模具溫度過低的地方會出現光澤不均(2)、膠料溫度過低(3)、使用過量脱模劑
3、產品及模具設計(1)、模具的表面拋光不好
12、斑点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由於膠料的性質而在合流痕的末端變色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膠料的溫度過低(2)、模溫太低(3)、使用過量離模劑
3、產品及模具設計(1)、如水设计不良.13、磨傷
特征:在產品上出現磨損現象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由於膠料的性質而在合流痕的末端變色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膠料的溫度過低(2)、模溫太低(3)、使用過量離模劑
3、產品及模具設計(1)、如水设计不良.14、起泡1 特征:在透明胶件内产生气泡 产生原因:
1、注塑機及注塑條件
(1)、冷卻時間太短或太长(2)、适当调整料温(3)、模温低(4)、胶料内水汽含量较高
2、產品及模具設計(1)、模具冷卻方法不良(2)、模具排气不良(3)、浇口设计不合理
改善措施:
1、提高注射能量:压力、速度、时间和料温,使充模饱满
2、增加料温使流动顺畅;降低料温减少收缩
3、适当提高模温,特别是形成真空泡部位的局部模温。
4、改进模具排气状况
5、将浇口安排在胶件壁厚部位,改善喷嘴、流道和浇口的流动状况。
6、按要求烘干胶料
7、改善流道
15、氣泡2
1、在厚件的出現孔穴.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成型收縮率大(2)、膠料的流動性過強;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射膠壓力太低(2)、由射膠轉為保壓的速度太快(3)、保壓太低(4)、射膠速度太慢(5)、模溫太低
3、產品及模具設計(1)、注口或流道的直徑太小
2、在產品上出現細小的氣泡: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乾燥不足(2)、膠料或添加劑熱敏感性高;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螺杆背壓太低(2)、膠料在料桶內滯留太久(3)、料斗底部容易冷卻
3、產品及模具設計(1)、注口或流道的直徑太小
16、尺寸的稳定性: 特征:產品達不到公差範圍內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強度不夠
(2)、向上收縮率有差異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射膠壓力太低(2)、保壓太低(3)、模溫不適當(4)、冷卻時間太短(5)、鎖模力不足夠
3、產品及模具設計(1)、產品的尺寸公差太严格.(2)、模具不夠剛硬(3)、入水形式和位置不當
改善措施:
1、应增强模具的刚性
2、提高制作精度
17、破裂
特征:產品出現裂痕。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分子量太低;(2)、膠料的強度不夠;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射膠壓力太低(2)、射膠速度太快(3)、頂出速度太快(4)、冷卻時間太短
3、產品及模具設計(1)、頂出結構不良(如不平衡,頂針面積小).(2)、模具的扣位斜度不足(3)、入水形式和位置不當(4)、產品倒扣
改善措施:
1、加出模斜度,省順倒扣.。
2、如果產品中心旋轉裂痕,也可能由于中心部位太冷的緣故,或是中心部位的設計膠量不足.。
18、頂白
特征:頂針部位出現白痕。
产生原因:
1、注塑機及注塑條件
(1)、射膠壓力太高(2)、射膠速度太快(3)、頂出速度太快
2、產品及模具設計(1)、頂出結構不良(如不平衡,頂針面積小)(2)、模具的扣位斜度不足(4)、模具的排氣不良(3)、產品倒扣
备注:頂白多出現在HIPS,PP,ABS,等膠料上
19、龟裂
特征:品啤出,或放置一段時間以後出現細小裂紋。以PC+ABS最為常見 产生原因:
1、注塑機及注塑條件
(1)、膠料的分子量太低
2、產品及模具設計(1)、射膠壓力太高(2)、保壓太高(3)、模溫太低 改善措施:
1、改用高分子量,流動性較差的膠料。
2、施行退火處理。
20、產品強度不足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分子量過低;(2)、膠料的干燥不足或某些膠料過分乾燥;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膠料在料桶內滯留時間過長(2)、射膠速度太慢(3)、模溫太低(4)、膠料的溫度過低(5)、使用過多出模劑
3、產品及模具設計(1)、入水形式和位置不當(2)、模具排氣不良
21、粘膜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成型收縮率大(2)、膠料的流動性過強;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射膠壓力太高(2)、由射膠轉為保壓的速度太慢(3)、保壓太低(4)、膠料的溫度過高(5)、使用過多出模劑
3、產品及模具設計(1)、模具的拋光不良(2)、模具扣位斜度不夠(3)、模具倒扣(4)、頂出不良
22、彎曲,翹曲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流動性不好
(2)、膠料的流動方向上收縮率有差异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前後模溫差(2)、模溫不適當(3)、射膠壓力太高(4)、冷卻時間太短(5)、膠料的溫度過低
3、產品及模具設計(1)、入水形式和位置不當.(2)、模具冷卻不當(3)、頂出不當(4)、模具的打磨不良
23、頂出部分有凹凸痕跡
1、頂出部分有凹入痕跡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流動性太高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冷卻時間不足
3、產品及模具設計(1)、頂針頂出太長(2)、模具的硬度不夠(3)、頂出面積太小
2、頂出部分出現凸出痕跡.产生原因:
1、注塑機及注塑條件
(1)、射膠壓力太高
2、產品及模具設計(1)、頂出裝置損壞(2)、頂針頂出太短
24、批峰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流動性太強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射膠轉為保壓太遲(2)、射膠速度太快(3)、射膠壓力太高(4)、鎖模能力不足,模具的投影面積大於鎖模能力
3、產品及模具設計(1)、模具的平面配合不緊密(2)、模具的硬度不夠
改善措施:
1、降低料筒温度和模温
2、改善模具入水
3、加大锁模力
4、降低射胶压力
5、检修模具
25、膠料的供應量的變化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粒子大小不一.(2)、膠料的潤滑性太好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料杆的供應部分溫度太高(2)、螺杆的轉速太快(3)、螺杆的背壓太低(4)、膠料溫度太低
26、膠料的塑化能力出現故障.1、膠料的可塑化能力過大
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流動性不足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膠料的溫度過高(2)、螺杆受損
2、膠料的可塑化能力不夠.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流動性太高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螺杆轉速太慢(2)、螺杆的背壓太低(3)、膠料的溫度太低
3、可塑化時間太長.产生原因:
1、成型用膠料:
(1)、膠料的流動性不夠
2、注塑機及注塑條件(1)、螺杆轉速太慢(2)、螺杆設計形式不當(3)、螺杆旋轉馬達功率小
27、鏡片的透明不好
产生原因:
1、注塑機及注塑條件
(1)、膠料的溫度過高或過低(2)、射膠速度太慢(3)、模溫太低
2、產品及模具設計(1)、模具的拋光不良
28、表面雾状痕、光泽不良
1、由原料引起的原因及对策
产生原因:(1)、原料本身含水份或挥发物
(2)、润滑剂中含挥发物所影响(3)、不同材料混合造成
预防对策:(1)、预备干燥
(2)、适当地减少润滑剂使用量(3)、更新材料
2、產品及模具設計 产生原因:(1)、模温过高或过低或不均
(3)、冷料储陷设计过小
2)、汤口、流道、浇口过小4)、模面附着水份或油质
(((5)、排气不良
(6)、离型剂使用过多
预防对策:(1)、检查水路、水温及水量并修正之(2)、重新确认与修改
(3)、重新确认与修改
(4)、清洁及擦拭模面及顶出梢(5)、追加顶出梢或逃气槽
(6)、减少离型剂之量
29、拉伤
产生原因:(1)、模具脱模斜度不够
(2)、型腔表面很粗糙或损伤﹑磨损﹐塑料件就不容易脱离型腔造成拉伤(3)、动﹑定模板合模时的精度不高﹐易造成型腔的偏移或错位
(4)、模具脱模表面倒扣
预防对策:(1)、在设计时不损美观和功能的同时适当增加脱模斜度
(2)、尽量提高型腔表面的光泽度﹐对受损部位进行修复(3)、在加工安装动﹑定模板时注意加工精度及定位器的安装
(4)、提高加工精度、料花(俗称水迹纹)产生原因:(1)、排气系统不合理,不能使气体尽快排出这些气体,可能进入熔胶中产生﹑
(2)、冷却水路渗漏,进入模腔形成水蒸气﹑(3)、浇口过小,主流道和分流道截面面积过小,熔胶通过时流速快温度升高,熔体
降解的气体增加,从而增大银丝纹的可能性﹑
预防对策:(1)、改善排气
(2)、修复水路(3)、加大浇口,增大流道的截面面积
31、变形
現象:胶件的相对位置和形状发生变化 产生原因:(1)、成品顶出时温度太高
(2)、脱模困难,顶出不平衡(3)、注射压力不够,注射速度慢,时间短。(4)、胶件的厚与薄的过渡设计不好。(5)、模温不均匀、排气不良。(6)、产品结构因素自由冷却变形(7)、多浇口进料不平衡。
预防对策:(1)、降低模温、料温、延长冷却时间。
(2)、模面抛光,改善脱模斜度、顶出要平衡。(3)、增加注射压力、速度、时间(4)、过渡应有圆滑的设计(5)、模温应调整均匀(6)、改善模具排气,避免局部充模困难。(7)、采用加剧定型冷却。(8)、改善浇口。
第二篇:出生缺陷总结
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总结暨下一步工作安排
近年来,我县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及“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在上级人口计生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坚持“抓落实,见实效,促和谐,利未来”的工作思路,县委、政府始终将其列为事关全县科学发展大局的议事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组织落实,形成了以“政府
主导、部门合作、宣传倡导、群众参与、服务补贴”的工作格局,为各族各届群众提供了长期高效的出生缺陷预防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
一、政府主导,保障机制和资金落实
我县四大班子始终从促进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将出生缺陷干预和“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列为政府十分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有效发挥本源职责。领导各级各相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地将两项工作纳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总体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全社会联动的、常态的、多赢的工作机制,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全面健康有序发展。XX年,在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专门以县委、政府的名义下发了《X县关于加强综合治理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各乡镇的任务,宣传、广电、文化、卫生、民政、教育、科技、计生等部门的工作职责,构建了层级组织机构,健全了监督管理机制。XX年,全区“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开展以来,我县主动请缨,及时投入资金,开展了“一杯奶”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全面开展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二、立足实际,搭建综合平台
行政决策形成后,关键在执行。为促进该项工作的长期落实,我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开展协调会议,听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工作方法和对策;县人大、政协不定期开展调研,及时征求各族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立足单位业务工作实际,挖掘工作切合点,广泛开展了宣传教育、舆论倡导、政策引导等项工作,提高了群众的认识和参与的自觉性。卫生、计生服务机构有效加强技术服务能力建设,从硬件、软件等多方面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过程中健全了“政府买单、计生培训、妇幼配合、群众自愿、免费婚检”的服务机制:首先,为受检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跟踪服务;其次,分期分批组织开展生殖健康、孕前、婚前集中培训,提高群众的自我防预意识;三是认真组织开展高清晰B超筛查、“健康母亲”行动、叶酸跟踪发放、“三查一治”等系列综合服务,提高了服务覆盖面。XX年,全县共开展高清晰B超和血清五项检测108例;提供婚检328对,占本期新婚总人数的96%;通过调查汇总,全县统计时期内无出生缺陷婴儿。
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的运用,该项工作日趋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群众的参与自觉性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加强建设,提高计生网络功能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离不开基层计生网络。为此,我县结合该项工作的实施,全面加强了计划生育三级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了计生协会的作用,提高了网络附着带动力。首先,以各级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库为依托,以加大三级计生专干业务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县、乡镇、村的信息掌握、分析、反馈能力,为上级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实施提供完备的准备、实施、评估等数据依据。其次,健全计生协会机构,有效开展群众自治活动,加强会员示范引领作用,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提高群众自觉、主动接受出生缺陷查诊服务。第三,发挥计生村长经常走村入户,了解情况,群众信任的优势,及时帮助农牧区群众摆脱“怕羞、不好意思”等思想顾虑,个别开展预约式的出生缺陷查诊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总之,我县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和“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县各级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具体分析我县人口形势和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我们还存在流动人口服务不到位、服务形式单一等不足,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贯彻落实上级出生缺陷干预暨“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整合公共政策和社会资源,调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大局。
具体工作措施为:
一、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战略作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宣传倡导、群众参与、服务补贴”的运行机制。做为计生部门要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搞清楚基本情况,做到情况知晓、心中有数,为县委、政府的决策提供准确的资料;完善督促机制,明确各级各相关部门职责,加强合作,积极在实践中将运行机制转化为实践层面的意见和措施。
二、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奖惩机制,加强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建设。按照“更新理念、改善条件、搞活机制、提高水平、满足需求”的
第三篇:零缺陷-质量管理总结
零缺陷-质量管理总结
11号观看的零缺陷质量管理的视频,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质量的重要性,杨刚讲师幽默而又有深意的话语让我听得津津有味!
杨钢讲师首先介绍了创立“零缺陷管理思路”的世界质量先生、大师克劳士比先生,他的“质量管理”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应用,引发质量活动由生产制造业扩大到工商企业领域。零缺陷是一套系统的经营哲学和管理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改变人们做人做事的态度,引导人们"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工作中,由于马虎大意会在一些很简单的小事上犯错误,比如说我的工作,品管IPQC组,一不认真,就会取错料,一走神,就会判错结果,这些都会对生产过程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认知去对待他,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零缺陷管理核心内容是:零缺陷是一种工作的执行标准,是从事工作者的标准,而不管他们的工作任务是什么。每个人都坚持第一次做对不让缺陷发生或留到下道工序或其他岗位,那么工作中就可以减少很多处理缺陷和失误造成的成本,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可以大幅度提高。零缺陷不允许重复犯错误。
在零缺陷管理中,质量的定义是符合要求的(客观的要求,不是主观得好),“好、卓越”等描述都是主观和含糊的。预防从源头抓起,预防产生质量,检验不能产生质量。取料时,看见二车间挂的条幅“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有时候一批料差一点点合格,车间的员工就开玩笑说,你们给我们判合格了不就行了,我说检测的就不合格,你让我们怎么判合格呀!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在质量管理中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其结合点是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即人们在每一时刻、对每一工位都需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所以说生产人员质量人员与研发人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控制系统做得再好、质量手册编得再精美、通过的认证再多,如果没有人执行,那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零缺陷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把工作做到零缺陷,会努力做到不犯错误
IPQC庞飞飞
第四篇:零缺陷管理总结
零缺陷管理理论是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P.B.Crosby)提出的现代质量管理学说,现已风行全
球。零缺陷的内涵既是广义的,也应该是明确的和具体的(即狭义的);既涵盖了矛盾的普遍性,也涵盖了其特殊性。企业质量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目标就是追求零缺陷。质量是整个企业的纲,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技术部分。
在企业中,零缺陷明确的和具体的内涵是:各项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第一次就做好;型号研制、生产和服务中各环节、各零部件、各项操作全面优质、准确无误;各种测试、试验一次成功。我们要通过追求工作的“零缺陷”来保证产品的“零缺陷”,以每项工作、每个产品的“零缺陷”来奠定“一次成功”的基础。
思想上,我们要大力培育、弘扬追求零缺陷的理念,进一步形成追求零缺陷的文化氛围和激励机制。调整心态: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地扫除心理障碍,从思想上认识到实现“零缺陷”有利公司也有利于自己,改变做人做事的不良习气,树立超凡脱俗的理念。
我们更要全面形成一套零缺陷管理的系统,从流程上抓起,从源头上抓起,强调吃透技术,要更全面,更深入地钻研技术,对各个产品制造到产出的系统进行全面的高质量化管理,使质量控制更精细,质量监督更有效,质量问题归零更彻底。
对于企业的员工更要从思想根本来形成零缺陷管理的精神灌输,培养起零缺陷管理的企业文化,并上纲上线,必须要求员工学习,强行灌输员工刻苦钻研,永不放弃,技术归零的思想,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培养员工追求一次成功的自信心,同时在成功达到一次成功的工作上给予员工充分的肯定和表率,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来确保零缺陷管理的充分落实。
学习总结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零缺陷管理思想体系可以总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三个需要。一个中心指的是零缺陷管理。零缺陷管理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每个人都坚持第一次做对不让缺陷发生或留到下道工序或其他岗位,那么工作中就可以减少很多处理缺陷和失误的成本,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可以大幅度提高。
两个基本点指的是有用的和可信赖的。有用的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思维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它有用,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来审视最终的结果是否有用。但是,如果做的每件事情都有用,也未必可靠。因此零缺陷管理追求即有用又可靠的结果。
三个需要分别是指客户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和供应商的需要。任何一个组织首先要承担的是客户,没有客户,组织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这三个需要形成了一个价值链,因此必须统一看待客户、员工和供应商的需要。
在零缺陷管理中,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卓越”等描述都是主观和含糊的。预防产生质量检验不能产生质量。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
在质量管理中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其结合点是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即人们在每一时刻、对每一工位都需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
控制系统做得再好、质量手册编得再精美、通过的认证再多,如果没有人执行,那所做的一工发都是徒劳的。因此,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执行的重要性,必须确保质量经理确实是在开车,而并不仅仅是编制一些文件。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对零缺陷管理的理解并不准确。零缺陷管理不是质量控制的方法,而是全公司的管理运行系统;不是重在事后的补救,而是重在事前对问题的预防:不是“贴金”和“作秀”,而是结果导向的绩效突破法:不是仅仅控制内部过程,而是通过过程为客户创造价值。
公司现在的有些管理阶层的人缺少远见。对客人的投诉视而不见,对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听之任之,以至于客户收到货物后发现少了部件,让公司承担装配费。
另外也缺少服务意识,没有以顾客为中心。客人已经说明有一款产品要装的电容型号,把国内的几家代理商联系方式也提供了。但高层领导人理解为是用国产的替代品。这就是典型的误解顾客意愿、缺少为顾客服务的意识。顾客满意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变化的目标,要想质量管理成功,就必须集中精力了解顾客的期望,开发的项目要满足或超出顾客的需要。
缺少成本和利益分析。许多企业既不计算质量成本,也不计算改进项目的利益,即使计算质量成本的企业,也经常只计算明显看得见的成本和容易计算的成本,而完全忽视了有关的主要成本,如销售损失和顾客离去的无形成本。例如,不了解由于顾客离去而带来的潜在销售损失等。
所以,零缺陷管理应该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作为企业的领导阶层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第五篇:2012年医疗缺陷总结
2012年医疗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和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患者的健康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逐步增大,维护个人利益的观念越来越强,导致纠纷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现在总结2012年医疗纠纷的基础上对纠纷产生的原因及下一步应积极采取的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一、原因分析:
(一)、医疗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医疗行业本身的风险大、难度高,尤其是新开展的诊疗项目更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副作用、后遗症、确实难以预料的事件等。我院虽为三级医院,在青州市称得上是医疗技术水平最高的医院,但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知名医院相比医疗技术水平仍较低,尤其是个别科室、个别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甚至还达不到一个普通三级医院医务人员的水平,而凡是因医疗技术水平较低而引发的纠纷都必然会产生较大额的赔款,这无疑对医疗安全来讲是最根本的隐患。
(二)责任心不强
医务人员因责任心不强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在临床上很多见。集中表现在:
1、询问病史不细致,入院查体不够认真、仔细,导致误诊、漏诊。
2、没有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全面的进行辅助检查。
3、不按时查房,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4、没有及时、积极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导致患者及家属不理解。
5、病危病人没有及时下达病危通知单,延误最佳抢救时机。
6、手术病人术前讨论不认真、全面,知情告知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违反规定行医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违反核心医疗制度及国家、医院规定的其他相关规章制度,致使医疗纠纷发生,如:
1、没有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手术审批、准入制度,尤其是新技术的引进及开展。
2、没有严格执行病历管理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书写病历,导致病历中出现漏洞和错误。
3、没有严格执行术前讨论、知情告知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4、没有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度及查对制度,致使出现手术部位错误、检查部位错误等严重失误。
5、没有严格执行会诊制度,致使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
6、没有严格执行医疗纠纷预警制度,致使某些本可以消灭于萌芽之中的纠纷发生并产生较大不良影响。
(四)、忽视患者的权益,缺乏与患者的沟通
临床上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不能很好地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对医患沟通不重视,缺乏沟通观念和
技巧,只重技术操作,而轻沟通和理解; 只重视患者的躯体疾病,忽视患者的心理健康需求。以致于出现了侵权行为,但始终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医务人员对病情的发展、转归及预后估计不足,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发布病情。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急措施跟不上,以至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服务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影响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从而导致医疗纠纷。
(五)服务态度欠佳
医院现在从主体上来讲也属于一个服务性的部门,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要求越来越高,而我院现在部分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服务态度仍较差,尤其是高年资质的医务人员,服务观念仍没有转变过来,对病人大吼大叫,不屑一顾,最终导致病人投诉。事实上,近几年,因服务态度而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每年都能占到全年医疗纠纷的一半以上。
(六)法律知识淡薄
部分医务人员只重视学习专业知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淡薄,对医疗行为缺乏从法律层面去认识和思考,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违反医疗行为操作常规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七)、医德医风较差
医德医风是衡量一个医务人员是否合格最基本的准则,然而我院仍有个别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较差,只顾个人利益,金钱至上,全然不顾病人的安危及负担,一旦产生医疗纠纷无论对医院还是对个人的影响都是致命性的。
二、防范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
1、进一步加强全院业务学习及三基三严培训,在全院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继续选派医务人员到北京各大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将最新的医疗技术带回医院。
3、继续鼓励各科室努力开展及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4、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做好后备人才培养及人才梯队建设工作,确保我院医疗技术水平持续、稳步提升。
(二)、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尽量避免差错发生。
1、通过全院学习、院周会及科务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教育,科室内努力营造出一种对病人认真负责,工作积极上进的良好工作作风。
2、医务处通过定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各科室医务人员对病人是否认真负责,发现问题立即反馈到相应科室并限期整改。
3、对因责任心不强而引发纠纷的医务人员和相应科室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
(三)、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力争按制度行医。
1、严格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告知制度、查对制度、首诊负责制度等核心医疗制度及医院规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坚决按制度行医。
2、严格按照医院新修订的“质量评价体系及实施细则”定期对各科室、各部门进行督导检查,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3、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医疗纠纷预警制度,高度重视高危人群和高危疾病以及易误诊、漏诊而导致纠纷的疾病,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努力把医疗纠纷消灭于萌芽状态。
(四)、强化沟通意识
医务人员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善于用热心、诚恳、宽容、和谐的语言,把深奥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术语通过深入浅出、让人易懂的科学方法,圆满答复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并做到有应必答。
(五)、强化服务观念
要把握新时期医患关系特点,加强医护队伍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教育,强化服务观念,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优化服务流程和服务环境,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从医院、医护人员方面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六)、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通过学习与教育,使医务人员充分认清医疗行为的“高技术、高风险、高期望值”性质,严格依法执业,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常规,认真按规章制度、临床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常规开展各类诊疗服务,消除安全隐患,依法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伊春市第一医院医务科2012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