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察部门预防职务犯罪趋向调研报告
检察部门预防职务犯罪趋向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检察部门预防职务犯罪趋向调研报告2010-06-29 19:15:2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检察部门预防职务犯罪趋向调研报告检察部门预防职务犯罪趋向调研报告(2)
近几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全面落实高检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预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确立“党委领导、结合职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结合检察职能,按照“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精神,积极探索建立在党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配合,专门预防和系统预防、检察机关职能预防同社会预防相结合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起了积极的作用。但
是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如何进一步改进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方式也就成了摆在各级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发展方向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的现状和特点
1、保障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缺失
检察机关既是打击职务犯罪的职能机关,同时也是依据检察职能进行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部门,但是从目前来看,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原则、主体、职责、措施、程序和法律责任以及检察机关在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专门职能机构的法定地位、具体法定职权和工作程序等方面的立法相对缺失。尽管到2004年1月为止,全国各地共出台了13部有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地方性法规,但是这些地方性法规的条款依然呈
现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分散等特点,以至于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地区之间、领域之间、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预防工作缺乏综合系统性。
2、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和程序不完善
检察机关在近几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些职务犯罪预防的机制和规范程序。如个案预防的五个一工程、专项预防、系统预防等,但是,这些机制、程序同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制化、专业化要求相比起来,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其次职务犯罪预防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缺乏相应的知识培训。
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基础。
预防职务犯罪虽然在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里有规定,但是法律对预防职务犯罪的程序、任务、目标和评价标准等都没有具体的规范,更需要的是
在实践中的探索。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开展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基础的基本的立足点,就是法律监督。加强法律监督职能,任务是保证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核心是防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目的也在于通过维护法制,保证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防止腐败,维护公平正义;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从源头上探索遏制和防范职务犯罪的治本措施,其本质也是促进有关单位、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保证权力运作正当合法。由此可见,法律监督和预防是相辅相成的,预防和监督的目的是一致的。也可以说,法律监督的本质就是预防。其次,基于法律监督而产生的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权应该是一项具有行政属性的启动程序权,但不是一种能够作出实体决定的行政权,而具有作出决定行驶主体是相关重点行业、领域等单位。检察机关只是这种实体行政权启动主体,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个案预防、系统预防、工程专项预防,都
是为了让这些有权作出实体决定的单位进入决定的程序,堵漏建制,自觉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建设。社会各预防主体拥有预防权,检察机关拥有启动预防程序的预防监督权。以法律监督为根本确定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表明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职权性的预防。法律监督职能既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职权基础,也是其特色和优势所在。十六大提出在“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时要发挥司法机关的作用的精神”对检察机关全面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包括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和对职务犯罪的法律监督)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是有指导意义的。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发展方向
1、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①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为龙头,强化整体检察工作对于经济发展的“服务”
意识。预防思维就是服务思维,以预防思维改革行使检察权的工作方式就是检察机关的执法理念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总体要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的检察机工作也应当自觉服务和服从于社会的发展要求,服从于“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检察工作要服务于发展,预防工作服务的龙头。
②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通过强化监督职能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发挥作用。依法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同时,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通过强化监督职能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发挥作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通过查办案件形成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的氛围;用预防
第二篇:检察部门预防职务犯罪趋向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全面落实高检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预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确立“党委领导、结合职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结合检察职能,按照“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精神,积极探索建立在党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配合,专门预防和系统预防、检察机关职能预防同社会预防相结合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如何进一步改进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方式也就成了摆在各级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发展方向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的现状和特点
1、保障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缺失
检察机关既是打击职务犯罪的职能机关,同时也是依据检察职能进行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部门,但是从目前来看,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原则、主体、职责、措施、程序和法律责任以及检察机关在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专门职能机构的法定地位、具体法定职权和工作程序等方面的立法相对缺失。尽管到2004年1月为止,全国各地共出台了13部有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地方性法规,但是这些地方性法规的条款依然呈现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分散等特点,以至于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地区之间、领域之间、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预防工作缺乏综合系统性。
2、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和程序不完善
检察机关在近几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些职务犯罪预防的机制和规范程序。如个案预防的五个一工程、专项预防、系统预防等,但是,这些机制、程序同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制化、专业化要求相比起来,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其次职务犯罪预防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缺乏相应的知识培训。
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基础。
预防职务犯罪虽然在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里有规定,但是法律对预防职务犯罪的程序、任务、目标和评价标准等都没有具体的规范,更需要的是在实践中的探索。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开展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基础的基本的立足点,就是法律监督。加强法律监督职能,任务是保证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核心是防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目的也在于通过维护法制,保证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防止腐败,维护公平正义;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从源头上探索遏制和防范职务犯罪的治本措施,其本质也是促进有关单位、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保证权力运作正当合法。由此可见,法律监督和预防是相辅相成的,预防和监督的目的是一致的。也可以说,法律监督的本质就是预防。其次,基于法律监督而产生的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权应该是一项具有行政属性的启动程序权,但不是一种能够作出实体决定的行政权,而具有作出决定行驶主体是相关重点行业、领域等单位。检察机关只是这种实体行政权启动主体,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个案预防、系统预防、工程专项预防,都是为了让这些有权作出实体决定的单位进入决定的程序,堵漏建制,自觉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建设。社会各预防主体拥有预防权,检察机关拥有启动预防程序的预防监督权。以法律监督为根本确定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表明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职权性的预防。法律监督职能既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职权基础,也是其特色和优势所在。十六大提出在“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时要发挥司法机关的作用的精神”对检察机关全面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包括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和对职务犯罪的法律监督)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是有指导意义的。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发展方向
1、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①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为龙头,强化整体检察工作对于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预防思维就是服务思维,以预防思维改革行使检察权的工作方式就是检察机关的执法理念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总体要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的检察机工作也应当自觉服务和服从于社会的发展要求,服从于“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检察工作要服务于发展,预防工作服务的龙头。
②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通过强化监督职能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发挥作用。依法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同时,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通过强化监督职能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发挥作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通过查办案件形成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的氛围;用预防成果巩固查办案件的成果,建立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通过强化监督职能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发挥作用,把过去思想教育转化到了制度化的预防措施,成为可以操作的制度化预防措施、社会化的预防措施。
2、转变执法观念,树立“打防并重”的思想。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经验表明,只有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才能充分发挥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功效,达到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治安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反腐败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各级检察机关一定要以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高检《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把预防工作作为当前开展检察业务的“重头戏”,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真正在思想行动上树立“打防并重”的思想,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预防工作朝纵深方向发展。
3、加快预防立法步伐,赋予检察机关预防权。
要抓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仅仅依靠检察机关和外部的支持还不够,关键是要在立法上解决问题,赋予检察机关预防权。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一切活动均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和保障。作为国家立法机关,要加快预防立法的步伐,尽快制定出一部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贪污贿赂法》。这部单行法规,一方面应当吸收目前有关党纪、政纪处分的内容,并有严格区别;另一方面要将《刑法》中有关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分离出来,成为单行性法规,并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责权限和活动规则。将“预防权”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延伸,在立法上加以明确,将检察机关对执法机关的监督扩大到所有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把对刑事诉讼程序的监督延伸到国家公务活动的预防性监督。这样,检察机关有法律的“尚方宝剑”在握,就能真正担负起预防工作的重责,不断开创预防工作的新局面。
4、依靠地方党委支持和各职能部门配合,形成合力。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预防工作的领导核心。目前,在还没有立法保障情况下,检察机关应当主动争取党委支持,政府和纪委等各职能部门大力配合,将预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部署。这样,预防工作就从“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从而保证预防工作在组织、人力、财力上到位,营造社会化大预防体系。
5、设置专门的预防工作机构,强化管理。
设置专门的预防机构是预防工作的必要前提。机构中除了有法律方面的人才以外,还要配备金融证券、海关、工商、建筑房地产、税务、医药、会计等方面的专家,来共同参与预防工作。当然,局限于编制,专家也可以采用临时聘请的方式,类似于检察机关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机动开展预防工作。专门预防机构设立以后,就要配备专项资金和各种先进装备来进行运作。
其次在预防调查的基础上,建立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譬如说,通过对行贿受贿犯罪的查办和打击,建立行贿档案或查询系统。查询系统的数据录入与服务范围应当覆盖各部门、各行业,作为对行贿行为的非刑罚惩治手段,通过诚信评价的经济效应实现对行贿行为的打击与预防。档案对行贿人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超过刑法。从预防措施上讲,什么措施能够遏制腐败,就应该作为好措施,就是体现了是检察权的具体权能的衍进,不局限于现有法律规定,而以是否符合法律监督的本质和要求为根本衡量标准此外,还要建立一套规范的运作程序,使预防工作的组织、方法步骤、权限等均有严密的规范,并有一套规范、完善的监督体系,以避免预防工作变形为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工具,从而干预正常的经济建设。
6、制定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全面开展预防工作。
进一步加强预防网络的建设,尝试将预防网络向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延伸。同时要注意抓好四个预防:一是个案预防。反贪部门在办案中发现案发单位在具体的管理上存在漏洞,以检察建议形式来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这是检察机关运用最普遍的一种预防形式。在开展个案预防中,要加强案前预防、案中预防和案后预防,可采用“六个一”工程,即“发一份检察建议,责令写一份悔过书,开一次案例分析会,上一次法制课,制定一份整改措施,作一次回访考察”,来巩固预防成果。二是系统预防。主要是依靠上下级检察机关的协作与配合,针对易诱发职务犯罪行业特点,对行业系统的重点部门和重点人物开展预防,如金融证券、海关、建筑房地产、税务、工商、计算机、国有企业、医药等,要有重点开展预防工作。如依据检察机关的预防权,启动推行重点人员的交流与轮岗制度、会计委派制、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制,建立警示教育基地等。三是普遍预防。这是一种宏观预防,也是一种“战略性”预防,就是将预防工作纳入社会化大预防体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氛围,形成人人守法的社会环境。由他律向自律转化,这也是实现预防工作的最高形式。
7、加大预防宣传力度,使预防工作深入民心。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预防工作的根本路线。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工作中,一定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贯穿到工作的始终,使预防工作扎根于群众,成为一项“民心工程”。要加大预防调研宣传的力度,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特点及其规律,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和预测,提出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对策,来供党委和政府决策,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探索建立一套公共宣传机制,建立和健全公共预防职务犯罪情报网络,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加强与新闻媒体及公众的沟通和联系,使预防工作走向公众化、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不断开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检察部门预防职务犯罪趋向调查报告材料
检察部门预防职务犯罪趋向调查报告材料
近几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全面落实高检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预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确立党委领导、结合职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结合检察职能,按照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精神,积极探索建立在党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配合,专门预防和系统预防、检察机关职能预防同社会预防相结合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如何进一步改进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方式也就成了摆在各级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发展方向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的现状和特点
1、保障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缺失
检察机关既是打击职务犯罪的职能机关,同时也是依据检察职能进行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部门,但是从目前来看,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原则、主体、职责、措施、程序和法律责任以及检察机关在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专门职能机构的法定地位、具体法定职权和工作程序等方面的立法相对缺失。尽管到2004年1月为止,全国各地共出台了13部有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地方性法规,但是这些地方性法规的条款依然呈现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分散等特点,以至于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地区之间、领域之间、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预防工作缺乏综合系统性。
2、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和程序不完善
检察机关在近几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些职务犯罪预防的机制和规范程序。如个案预防的五个一工程、专项预防、系统预防等,但是,这些机制、程序同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制化、专业化要求相比起来,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其次职务犯罪预防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缺乏相应的知识培训。
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基础。
预防职务犯罪虽然在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里有规定,但是法律对预防职务犯罪的程序、任务、目标和评价标准等都没有具体的规范,更需要的是在实践中的探索。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开展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基础的基本的立足点,就是法律监督。加强法律监督职能,任务是保证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核心是防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目的也在于通过维护法制,保证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防止腐败,维护公平正义;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从源头上探索遏制和防范职务犯罪的治本措施,其本质也是促进有关单位、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保证权力运作正当合法。由此可见,法律监督和预防是相辅相成的,预防和监督的目的是一致的。
也可以说,法律监督的本质就是预防。其次,基于法律监督而产生的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权应该是一项具有行政属性的启动程序权,但不是一种能够作出实体决定的行政权,而具有作出决定行驶主体是相关重点行业、领域等单位。检察机关只是这种实体行政权启动主体,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个案预防、系统预防、工程专项预防,都是为了让这些有权作出实体决定的单位进入决定的程序,堵漏建制,自觉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建设。社会各预防主体拥有预防权,检察机关拥有启动预防程序的预防监督权。以法律监督为根本确定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表明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职权性的预防。法律监督职能既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职权基础,也是其特色和优势所在。十六大提出在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时要发挥司法机关的作用的精神对检察机关全面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包括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和对职务犯罪的法律监督)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是有指导意义的。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发展方向
1、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①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为龙头,强化整体检察工作对于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预防思维就是服务思维,以预防思维改革行使检察权的工作方式就是检察机关的执法理念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总体要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的检察机工作也应当自觉服务和服从于社会的发展要求,服从于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检察工作要服务于发展,预防工作服务的龙头。
②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通过强化监督职能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发挥作用。依法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同时,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通过强化监督职能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发挥作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通过查办案件形成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的氛围;用预防成果巩固查办案件的成果,建立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通过强化监督职能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发挥作用,把过去思想教育转化到了制度化的预防措施,成为可以操作的制度化预防措施、社会化的预防措施。
2、转变执法观念,树立打防并重的思想。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经验表明,只有坚持打防并举,标本
兼治的方针,才能充分发挥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功效,达到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治安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反腐败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各级检察机关一定要以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高检《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把预防工作作为当前开展检察业务的重头戏,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真正在思想行动上树立打防并重的思想,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预防工作朝纵深方向发展。
3、加快预防立法步伐,赋予检察机关预防权。
要抓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仅仅依靠检察机关和外部的支持还不够,关键是要在立法上解决问题,赋予检察机关预防权。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一切活动均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和保障。作为国家立法机关,要加快预防立法的步伐,尽快制定出一部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贪污贿赂法》。这部单行法规,一方面应当吸收目前有关党纪、政纪处分的内容,并有严格区别;另一方面要将《刑法》中有关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分离出来,成为单行性法规,并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责权限和活动规则。将预防权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延伸,在立法上加以明确,将检察机关对执法机关的监督扩大到所有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把对刑事诉讼程序的监督延伸到国家公务活动的预防性监督。这样,检察机关有法律的尚方宝剑在握,就能真正担负起预防工作的重责,不断开创预防工作的新局面。
4、依靠地方党委支持和各职能部门配合,形成合力。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预防工作的领导核心。目前,在还没有立法保障情况下,检察机关应当主动争取党委支持,政府和纪委等各职能部门大力配合,将预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部署。这样,预防工作就从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从而保证预防工作在组织、人力、财力上到位,营造社会化大预防体系。
5、设置专门的预防工作机构,强化管理。
设置专门的预防机构是预防工作的必要前提。机构中除了有法律方面的人才以外,还要配备金融证券、海关、工商、建筑房地产、税务、医药、会计等方面的专家,来共同参与预防工作。当然,局限于编制,专家也可以采用临时聘请的方式,类似于检察机关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机动开展预防工作。专门预防机构设立以后,就要配备专项资金和各种先进装备来进行运作。
其次在预防调查的基础上,建立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譬如说,通过对行贿受贿犯罪的查办和打击,建立行贿档案或查询系统。查询系统的数据录入与服务范围应当覆盖各部门、各行业,作为对行贿行为的非刑罚惩治手段,通过诚信评价的经济效应实现对行贿行为的打击与预防。档案对行贿人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超过刑法。从预防措施上讲,什么措施能够遏制腐败,就应该作为好措施,就是体现了是检察权的具体权能的衍进,不局限于现有法律规定,而以是否符合法律监督的本质和要求为根本衡量标准此外,还要建立一套规范的运作程序,使预防工作的组织、方法步骤、权限等均有严密的规范,并有一套规范、完善的监督体系,以避免预防工作变形为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工具,从而干预正常的经济建设。
6、制定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全面开展预防工作。
进一步加强预防网络的建设,尝试将预防网络向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延伸。同时要注意抓好四个预防:一是个案预防。反贪部门在办案中发现案发单位在具体的管理上存在漏洞,以检察建议形式来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这是检察机关运用最普遍的一种预防形式。在开展个案预防中,要加强案前预防、案中预防和案后预防,可采用六个一工程,即发一份检察建议,责令写一份悔过书,开一次案例分析会,上一次法制课,制定一份整改措施,作一次回访考察,来巩固预防成果。二是系统预防。主要是依靠上下级检察机关的协作与配合,针对易诱发职务犯罪行业特点,对行业系统的重点部门和重点人物开展预防,如金融证券、海关、建筑房地产、税务、工商、计算机、国有企业、医药等,要有重点开展预防工作。如依据检察机关的预防权,启动推行重点人员的交流与轮岗制度、会计委派制、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制,建立警示教育基地等。三是普遍预防。这是一种宏观预防,也是一种战略性预防,就是将预防工作纳入社会化大预防体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氛围,形成人人守法的社会环境。由他律向自律转化,这也是实现预防工作的最高形式。
7、加大预防宣传力度,使预防工作深入民心。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预防工作的根本路线。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工作中,一定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贯穿到工作的始终,使预防工作扎根于群众,成为一项民心工程。要加大预防调研宣传的力度,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特点及其规律,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和预测,提出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对策,来供党委和政府决策,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探索建立一套公共宣传机制,建立和健全公共预防职务犯罪情报网络,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加强与新闻媒体及公众的沟通和联系,使预防工作走向公众化、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不断开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篇:浅析职务犯罪新特点及预防新趋向
浅析职务犯罪新特点及预防新趋向
一、2012年以来我院职务犯罪查办情况分析
(一)案件基本情况
(1)从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分析,大专及以上文化占被查处人数的30%。(2)从犯罪时的年龄分析,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3)从犯罪嫌疑人身份分析,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占被查处案件总数的50%;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占被查处案件总数的33.33%;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被查处案件总数的16.67%。(4)从性别分析,男性犯罪居多。男性犯罪嫌疑人占被查处人数的92%,女性犯罪嫌疑人占被查处人数的8%。(5)从职务分析,单位内设机构部门负责人犯罪被查处的人数最多,占被查处人数的50%;其次是单位负责人(一把手)占被查处人数的33.33%;财务人员占被查处人数的16.67%。
(二)特点分析
1.贿赂案件、挪用公款案件窝案多串案多。如仅在2012年查处的12件案件中,有9件贪污、挪用公款、贿赂案件,占查处总数的75%。其中5件贿赂案件,均属于行业系统内部发生的窝案;4件贪污、挪用公款案件是属于同一单位的串案。
2.被查处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领域和农村基层组织。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案件,占查处案件总数的33.33%;被查处的农村基层干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占被查处案件总数的33.33%。
3.查处的大要案多,涉案金额大。如2014年上半年查处的8起案件均为大案,占查处案件总数的100%。其中涉案金额在80万以上的有3件。在立案查处的贿赂案件中,有2起属于严重贿赂犯罪。一件是受贿16万,一件是向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多次行贿20多万。在立案查处的挪用公款案件中,涉案金额在80万元的有2件,涉案金额在110万元的有1件。在立案查处的案件中,司法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占6件,其中法院法官受贿大案2件;公安民警受贿大案1件;监狱监管民警玩忽职守案3件。
4.收入支出不入账,作案手段更加隐蔽。我们查办的多家涉案单位,既有基层组织,也有政府部门,都存在收入支出不入账的现象,从单位的财务账面根本无法看出疑点,使案件的发案机率更低,取证更难;如我们查处的多起贪污、挪用公款案件,都是通过外围核实发现帐目存在疑点从而突破案件的。
5.单位一把手和关键部门的负责人职务犯罪多。查处的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案件基本上都是单位一把手和关键部门的负责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大肆受贿、挪用公款。例如,某起贿赂窝案中,某国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某利用采购原料选择供货单位的权利,收取四家公司给予的现金、购物卡等累计16万元,为了推销该单位的建材,李某又向某国有建筑工程公司一项目部经理陈某行贿3万元,而该国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器材科科长又收受了4家供货单位的好处费3万余。再如,在查处的某村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案件中,村委会前后两任主任均利用协助政府发放征地补偿款的职务便利,挪用公款用于放贷、注册公司、购置住房等,挪用金额分别是80万、110万元,放贷后收取的利息多达21万元;而该村的民事调解员、会计也利用经手管理征地补偿款的便利,进行贪污、挪用公款。其中会计王某贪污公款7万元,民事调解员挪用公款80万元。
从总体来看,该区职务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以下“几多”现象,即:工程建设领域和农村基层组织发案多,窝案、串案多;基层单位发案多;贿赂、挪用公款犯罪多;掌控实权单位一把手和关键部门的负责人犯罪多、金额大。
(三)犯罪原因分析
1.放松思想改造,享乐主义思想恶性膨胀是贪污贿赂犯罪的主观原因。从近几年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来看,绝大多数涉案人员平时不注重政治学习,不关心政治,放松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甚至恶性膨胀,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思工作,不干工作,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利用职权多捞钱财。有的甚至作风腐化,生活糜烂,沉醉于吃喝玩乐,打麻将搞赌博,缺少“经费”时,便将罪恶之手伸向公款,不择手段地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其中某村会计王某贪污7万元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沉迷赌博不能自拔。
2.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制度,明确规定既要抓业务也要抓队伍建设,但少数领导往往只顾压任务定指标,忽视讲纪律,提要求;只注重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数字,不检查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不检查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因此,工作上满足于一般化的部署要求,缺少深入检查;对违纪违法干部姑息迁就,缺乏严肃批评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表层,缺乏渗透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措施;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
3.财务制度不健全,制约机制不建立,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从查处的贪污、挪用公款案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单位,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虽有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约机制。有的单位“一把手”可以随意从财务人员处取现金,甚至取大额现金,连“白条”也不打,成了所谓的“良心帐”。
我们从查处的案件中发现,涉案单位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一把手和财务人员勾结,收入、支出不及时做帐甚至不入账,甚至私设小金库,为贪污、挪用公款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我们在查处某村委会工作人员贪污、挪用公款案件时,发现该村委会主管会计、出纳会计是一个人,长期不及时做账,直到离任审计时才补做财务凭证、账簿。再如,我们查处的某乡政府计生办人员贪污案件,即是因为其收取的社会抚养费不按照规定及时交给财政指定账户,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单位分管领导听之任之而导致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二、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该院职务犯罪案件查处工作始终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管理下,与预防部门加强案件信息交流,针对本区职务犯罪案件特点,共同研究制定预防对策。通过对2012年以来查处的案件分析,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预防工作:
(一)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提高公职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建立职务犯罪“不愿为”的自律机制
1.以思想教育为出发点。针对当前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注重政治学习,放松思想改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的思想实际,结合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宣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依法行政、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为目标,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为人民服务”权力观教育。
2.以重点部门为关键点。从该院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看,单位领导、关键部门发生职务犯罪多的特点凸显,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因此,要加大对单位“一把手”、行政执法人员、财务人员的思想束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增强宗旨意识、法制意识。
3.以警示教育为着力点。单纯的说教难以敲响警钟,要利用一些典型案例及身边发生的案件等反面教材予以警醒,如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前往监管场所接受“零距离”教育。此举既能够表明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信心和能力,又能够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加强自我约束,“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原则,分清是非,清正廉洁,依法办事。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职务犯罪“不能为”的长效防范机制
1.完善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缺乏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多一分监督,就少一分腐败,因此,推行政务公开,增强职务行为的透明度,完善监督是预防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关键。要进一步落实监督措施,实施“阳光财务”,真正实行财务公开;对财务收入和支出的依据、项目、金额,要一律向本单位本部门甚至向社会公开,接受来自内部、外部、上级、下级全方位的监督。
2.加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从办案实践看,职务犯罪之所以能够得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混乱。为此,要进一步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认真推行会计委派制、财务支出报帐制、财务公开制、收入申报制等制度,建立健全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制约机制,取消“一支笔财务审批制”,实行财务支出会签制,即由行政负责人、党委负责人(或纪委书记)、主管财政的副职、经办人等签字;大项支出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支出后班子集体审核;严格执行财经纪律,铲除腐败温床,严禁设立“小金库”,违者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3.结合办案,开展建议预防。以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为目的,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积极运用“检察建议”,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向发案单位提出防范对策和建议,协助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发案单位及时反馈整改情况,使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如在该院查处的教育系统涉嫌职务犯罪案件中,向发案单位提出加强购书折扣款财务管理检察建议,经回访,区教育局在《蚌埠市龙子湖区教育局财务管理规定》中就购书折扣款问题补充三条具体规定,预防建议落实情况良好,据此,区检察院研究制定了《教育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区政府专门下文,要求区检察院与区教育局共同遵守该工作机制。
(三)依法严厉惩治和打击职务犯罪,加强各专门监督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形成合力,建立职务犯罪“不敢为”的惩戒机制
1.加大举报宣传力度。利用“举报宣传周”、“江淮普法行”等法律宣传活动,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开展法律宣传,接受法律咨询;实施举报有功奖励制度,提高广大群众举报贪污贿赂犯罪的积极性,有效地发现和揭露犯罪;依托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引导在全社会形成从思想上增强抵御犯罪的意识和能力,推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
2.树立反腐信心和决心。要加大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使贪污贿赂犯罪分子无藏身之地;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无论涉及到哪一级干部、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公正执法、严格办案,查清犯罪事实,固定犯罪证据,把案件办成铁案,做到“让事实说话”。
3.以严惩促预防。“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要加大惩处贪污贿赂犯罪的力度,在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前提下,依法从重从严处理,该判刑的判刑,该开除的开除;公开曝光腐败行为,腐败行为的成本大大提高,从而使想腐败的人心有余悸、望而生畏,不敢越雷池一步,充分发挥出“打击”这一特殊预防的作用。
推进侦防一体化,把查办案件与预防工作结合起来。预防部门可以在不影响案件保密的情形下,适时介入案件,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了解其发案轨迹,分析犯罪本身原因;向发案单位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平时表现,单位的制度建设情况,分析发生犯罪的外部原因。在此基础上形成预防调查报告,做好案前预防工作。
第五篇:预防职务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对大同市城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推进我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要点安排,我局于2010年10月中旬深入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采取听取汇报、座谈、查阅资料的方式,对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山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0年以来,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保障文化市场安全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在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认真学习《条例》以及相关内容。颁布实施《条例》以来,城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设置预防职务犯罪联络处和专职宣传员,积极参加各类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在全局定期开展《条例》的学习和研究活动,1
并且印发相关学习资料,以党员带动群众、以干部带头落实,切实贯彻《条例》精神。防患未然阻遏蔓延,推动提高国家工作人员法律观念、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建立思想防线、推动体制、制度、法制、机制建设,建立制度和法制防线,推动加强监督,强化管理,建立监督管理防线。
(二)加强宣传,营造了较浓厚的预防职务犯罪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双效监督体制。自《条例》批准通过以后,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十分重视《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大了宣传力度。成立了宣传《条例》领导小组,制定了学习宣讲的实施意见,并将2010年作为《条例》的宣传贯彻年。宣传入市场、宣传入社区。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邀请我局宣教人员组织多次预防职务犯罪的相关讲座,张贴和悬挂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画,在做好对内宣传警示工作的同时,还将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工作深入到所辖区的文化场所和城区各个街道社区,对经营业主和广大群众进行义务宣传,公布文化娱乐场所预报热线,促进社会监督和执法人员自我监督机制的有效结合,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扩大执法人员行为的透明度,提高文化市场执法力度,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三)建章立制,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今年,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与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拟建立委托书制度。自《条例》颁布后,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建立健全《条例》精神的具体工作内容之一。执法委托书以《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办法》、《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处罚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39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92号)》、《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执法依据,对营业性文艺演出,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出租和放映、电影发行、放映,以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等所辖范围的执法权限、执法职责、执法义务和执法期限等内容进行具体规定。极大地促进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此次活动是在全区内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的一次专项调研,目的在于预防,在于结合办案经验,从检察督查的角度帮助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防微杜渐、整章建制,更加完善其预防工作机制。从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在领导组织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实施中还需要和具体工作紧密结合,制定方案,完善机制,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机制。
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条例》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预防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预防职务犯罪的浓厚氛围。要注重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创新教育的形式,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工作人员拒腐防变的“免疫力”。二是进一步强化预防措施,加强领导。要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组,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要通过加强内部检查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社会监督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不断拓宽监督的范围和层次,进一步推动大预防工作深入开展。三是进一步加强研究,增强预防对策的科学性。结合本部门执法办案件的情况或典型案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深入分析新时期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和措施,不断增强预防对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大同市城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二零一零年 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