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严禁向企业乱摊派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82602
【发布文号】甘政发[1986]42号 【发布日期】1986-03-27 【生效日期】1986-03-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甘肃省严禁向企业乱摊派暂行规定
(1986年3月27日甘政发〔1986〕42号)
当前,社会上向企业乱摊派的问题比较严重。一些单位、基层群众团体和协会,以各种借口向企业要钱要物,名目繁多,数额很大。对这个问题,国务院曾三令五申,严加禁止,但是由于有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重视不够,有的对某些费用的收取渠道和范围不明确,致使乱摊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制止。
乱摊派(包括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乱派工)带来了严重危害。有的企业将摊派的费用打入成本,有的在营业外支出或者在留利中列支。其结果,一是挤占了正常利润,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侵占了企业的利益;二是平调了国家留给企业的发展生产和技术改造资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三是扩大了计划外基建规模,加剧了能源、原材料的紧张局面;四是助长了不正之风。必须认识到,这种情况再不禁止,将会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动摇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为了切实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特作如下规定:
一、一、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要切实提高对制止乱摊派问题的认识。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向企业乱摊派的问题,不仅仅是一般的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而是当前社会风气不正的一种表现。要对广大干部加强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全局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严禁一切单位以各种借口向企业要钱要物,谋取私利或小集团利益。要把坚决制止乱摊派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同纠正其它不正之风一起进行整顿。
二、二、各部门、单位、团体及街道居委会等都不准以任何借口和形式向企业搞以下摊派。
1.不准以兴办市政建设和城市公用设施为名,向企业要钱、要物、要人;更不准向企业摊资金,建楼、堂、馆、所。
2.不准以经费不足为名,向企业摊派办公费、管理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制装费和其它费用。
3.不准以召开会议、举办各种活动为理由,向企业摊派活动经费和伙食补贴费。
4.不准借办文体娱乐、发行报刊、拍摄电影电视、播放电视录相等活动强行企业“赞助”、“资助”,向企业索要资金或物资。
5.不准擅自立规立法,任意对企业进行不合理的罚款。照章罚款的收入一律上缴国家,不得提成自行留用。
三、三、对个别有特殊意义,确需社会各方和企业集资兴办的公益事业,必须由有关地区和部门纳入计划,明确规定经费的限额和使用范围,报请省政府批准执行,并要实行预决算制度和财政监督。
四、四、加强对社会集资的管理。省上确定的集资建设项目,以及企业为了补充资金不足,进行集资活动,都要坚持有偿和自愿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五、五、各级审计、财政、银行、税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都要从各自业务方面加强检查,监督和稽核,并以审计部门为主,负责全面的审计监督。对所有搞摊派、集资的部门和单位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从1986年1月1日起,对违反者必须追回其非法收入。凡属违法集资和摊派,银行要坚决拒付。
六、六、企业必须维护国家利益,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对进行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的,要坚决顶住,并有权向上级主管部门报请处理。
七、七、违犯本规定的行为一律视为违法行为,其所得非法收入,能退还的要如数退还;无法退还的,全部上邀地方财政,并且要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要给予纪律处分,触犯法律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甘肃省物业管理暂行规定
甘肃省物业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根据____《物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新建住宅区和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的原有住宅区,应当实行物业管理。
配套设施不全的原有住宅区,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公有住房出售单位筹措资金,组织整治,创造条件,逐步实行物业管理。
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的大厦、工业区等其他物业,推行物业管理。
第三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物业管理活动的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扶持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物业管理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五条 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领取营业执照后___日内,向物业企业资质管理部门申请资质证书,并按资质等级从事物业管理活动。
第六条 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第七条 划分物业管理区域,应当充分考虑共用设施设备、建筑物规模、社区建设等因素,遵循方便生活和工作、有利于社区建设和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原则。
第八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物业所在地市、区、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其确定为___个物业管理区域,并由___个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物业管理:
(一)属于独立封闭式小区的;
(二)处于同一街区或者位置相邻的;
(三)配套设施设备可以共享的;
(四)商贸、办公、医院、学校、工厂、仓储等非住宅物业及单幢商住楼宇具有独立共用设施设备,并能够封闭管理的;
(五)其他可以整治成一个物业管理区域的。
根据前款第(二)、(三)、(五)项确定的物业管理区域,建筑物规模一般不小于___万平方米。
物业管理区域划分后,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第九条 物业所在地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物业管理区域档案。档案资料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物业管理区域的范围、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二)共用设施设备情况;
(三)建设单位、产权单位;
(四)业主总户数、居住人口、产权构成比例;
(五)物业管理企业名称、管理时间。
物业管理企业变更的,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向物业所在地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业主大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活动。
业主人数在___人以上(含本数)___人以下的,由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业主人数少于___人,且经全体业主一致同意,决定不成立业主大会的,由业主共同履行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职责。
业主人数在___人以上(含本数)的,可按幢、单元、楼层等为单位推举业主代表参加业主大会,业主代表一般不得少于___人。
第十一条 ___个物业管理区域内,已交付业主使用的房屋建筑面积达到___%以上,或者达到___%以上不足___%,但首个房屋单元出售并实际交付使用已满两年的,应当召开首次业主大会。
符合前款规定的,建设单位应当书面报告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并提供业主清册、物业建筑面积、物业出售并交付使用时间等文件资料;建设单位未及时书面报告的,业主可以向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成立业主大会的书面要求。
第十二条 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组应当在物业所在地的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业主代表、建设单位(包括公有住房出售单位)组成。
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在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组成立___日内,应当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第十三条 住宅物业业主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上的投票权,按套计算,每套1票。非住宅物业业主的投票权按物业建筑面积___平方米为___个投票权数;不足___平方米但有单独房屋产权证的,以___平方米计;___平方米以上的,以___平方米为___个单位四舍五入计算。单个业主所持的投票权数最高不能超过全部投票权数的___%。
业主代表参加业主大会的投票权数为其代表的业主所拥有的投票权数之和。
第十四条 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组应当在物业所在地的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业主代表、建设单位(包括公有住房出售单位)组成。
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在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组成立___日内,应当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第十五条 业主大会确定业主投票权数,可以按照下列方法认定专有部分面积和建筑物总面积:
(一)专有部分面积按照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面积计算;尚未进行登记的,暂按测绘机构的实测面积计算;尚未进行实测的,暂按房屋买卖合同记载的面积计算;
(二)建筑物总面积,按照前项的统计总和计算。
第十六条 业主大会确定业主投票权数,可以按照下列方法认定业主人数和总人数:
(一)业主人数,按照专有部分的数量计算,一个专有部分按一人计算。
但建设单位尚未出售和虽已出售但尚未交付的部分,以及同一买受人拥有一个以上专有部分的,按一人计算;(二)总人数,按照前项的统计总和计算。
第十七条 业主大会召开时间按规定公布后,业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书面委托代理人参加;业主代表因故不能参加的,其所代表的业主可以重新选举___名业主代表参加;未书面委托他人和另外推选业主代表参加的,视为弃权,但必须服从业主大会的决定。
第十八条 业主委员会委员的组成应为___人以上的单数,具体人数由业主大会确定。业主委员会根据业主大会赋予的职责作出的决定,对业主和使用人具有约束力。
业主委员会委员应当由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组织能力的业主担任。
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在业主委员会成员中推选产生。
业主委员会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其成员不得在为本物业管理区域提供管理服务的物业企业中任职。
第十九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在选举产生之日起___日内,将业主大会会议决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管理规约及业主委员会名单等向物业所在地的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业主委员会任期和换届由业主大会决定。
第二十条 首次业主大会工作经费由建设单位或原产权单位承担。无建设单位或原产权单位的,由全体业主承担。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工作经费由全体业主承担;经费的筹集、管理、使用由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具体规定。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工作经费使用情况每半年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接受业主监督和质询。
第二十一条 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招标投标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前期物业管理,未按照规定进行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的不得开展房屋销(预)售活动。
投标人少于___个或者房屋建筑面积少于___万平方米(包括同一建设项目内非住宅的房屋建筑面积),经物业所在地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采用协议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组织项目综合验收。分期建设的项目,其配套设施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经分期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交付使用,产权管理部门不得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建设单位应当自验收合格之日起___日内,将建设项目综合验收报告报市、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或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后,在业主委员会的监督下,办理资料、设施设备、物业共用部位及其他应管事项的物业管理移交验收手续。
第二十四条 商品房销(预)售前,建设单位应当参照国家建设部制定的示范文本,制定临时管理规约与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作为房屋买卖合同的附件。房屋买卖合同应包括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
第二十五条 规划、设计新建住宅小区时,应当按照不低于开发建设住宅总建筑面积的___‰—___‰的比例确定物业管理用房。但最低不能低于___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应为地面以上,且设有服务厅、办公用房、卫生间、库房等设施。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不得单独转让物业共用部分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共用部分。
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性活动的,应当在征得相关业主、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同意后,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所得收益应当主要用于补充专项维修资金,也可以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
第二十七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机动车停车场(库),应当优先提供给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使用人使用。停车位不得转让给物业管理区域外的单位、个人;停车位满足业主需要后仍有空余的,经业主委员会同意后,可以临时有偿提供给物业管理区域外的单位、个人使用。所得收益应按前条规定使用。
第二十八条 普通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级别管理,物业服务等级标准、基准价及浮动幅度,由省物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普通商品住宅小区以外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物业管理费按月收取,经业主同意,也可按季收取。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未售出的及业主购房未入住的空置物业,应当缴纳物业管理费用。缴纳比例为收费标准的___%,但不得因此而增加其他业主的负担。
第三十条 物业服务费主要用于以下事项:
(一)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费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用;
(二)物业共用部分、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
(三)物业管理区域清洁卫生费用;
(四)物业管理区域绿化养护费用;
(五)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维护费用;
(六)办公费用;
(七)物业服务企业固定资产折旧;
(八)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一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暖、燃气、通讯等单位应当收费到户,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损耗由供应单位承担:
(一)业主专有部分以单个业主作为最终用户;
(二)业主共有部分以共有业主作为最终用户。
第三十二条 专有物业部分有危害或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的,所有人应当及时修缮。业主委员会或物业服务企业通知后,仍未进行修缮的,经业主委员会同意,由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修缮。费用由所有人承担。
共用物业部分危害或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的,经业主委员会同意由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修缮,维修费用由共用物业部分所有人承担。
物业出现必须维修养护的情形,业主或者物业服务企业未进行维护的,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实施。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时限完成前期物业服务的招标投标工作:
(一)新建现售商品房项目应当在现售前___日完成;
(二)预售商品房项目应当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完成;
(三)非出售的新建物业项目应当在交付使用前___日完成。
市、县、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服务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
前期物业服务企业选聘后,建设单位应当和物业服务企业签订书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合同内容应当包括物业基本情况,管理服务的具体内容、标准和费用,双方权利和义务,合同期限,违约责任等。
第三十四条 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约的规定外,还应当经有利害关系业主的书面同意,且不得影响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空间使用、维护。
第三十五条 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或者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
专项维修资金属于业主所有,专项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六条 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经营单位,应当按以下规定负责物业管理区域内相关设施设备(业主自行增加的设施设备除外)的维修、养护和更新:
(一)业主终端计量水表及以外的供水设施设备;
(二)业主终端计量电表及以外的供电设施设备(集中设表的,为用户户外的供电设施设备);
(三)业主燃气用具、连接燃气用具胶管以外的燃气设施设备;
(四)业主户外分户阀及以外的供热设施设备;
(五)业主楼外排水井及以外的排水设施设备。
第三十七条 房屋业主或使用人不得随意改变房屋的总体设计功能和公共设施使用功能。确需改变的,应当符合规划设计要求和结构安全标准,并征得相邻业主、使用人和业主委员会的书面同意。
业主或者使用人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损坏房屋承重结构,破坏房屋外貌,擅自改变房屋用途;
(二)对房屋的内外承重墙、梁、柱、楼板、阳台、天台、屋面等进行违章凿、拆、搭占等;
(三)存放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危险物品和超过荷载的物品;
(四)利用房屋从事危害公共利益和侵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活动。
第三十八条 物业服务企业要求提前解除物业合同,应提前两个月告知业主委员会,按规定做好各项移交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业主大会决定解聘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应当提前___天通知物业服务企业。
业主大会决定选聘新的物业服务企业后,原物业服务企业拒不退出或不按规定移交物业管理用房和有关资料的,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退出或移交;逾期拒不退出或移交的,处___万元以上___万元以下罚款,并在资质等级核准时不予核准。
第三十九条 业主、使用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按情节轻重,可以并处___元以上___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他人损失的,应赔偿损失。
第四十条 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使用人违反本办法的,按照____《物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按规定履行职责,严重影响本行政区域物业管理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中以下用语的含义:
共用部位,是指住宅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包括基础、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户外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
共用设施设备,是指住宅小区或单幢住宅内,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天线、供电线路、照明、锅炉、暖气线路、燃气线路、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___年___月___日起施行。
第三篇:信托公司严禁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
银塔资本-信托理财最值得信赖的第三方!wwwyinta.net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下发通知,对信托公司开展房地产、证券等敏感类业务进行风险提示和规范,同时要求各银监局重视信托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信托 北京信托 信托理财 信托公司 信托产品
上海证券报周四报导称,通知要求,信托公司严禁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严禁以购买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附回购承诺等方式变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不得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用于缴交土地出让价款的贷款。要严格防范对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公司等的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房地产开发。
通知重申,严禁向未取得“四证”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严禁以投资附加回购承诺、商品房预售回购等方式间接发放房地产贷款。对于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门槛,则再次强调资本金比例超过35%、“四证”齐全、二级以上开发资质三个条件全部具备才能融资。
对于土地储备贷款,银监会要求各信托公司要审慎发放。对政府土地储备机构的贷款应以抵押贷款方式发放,所购土地应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证,贷款额度不得超过所收购土地评估价值的70%,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通知并规定,信托公司需高度重视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信托公司建立健全房地产贷款审批标准、操作流程和风险管理政策;进行尽职调查,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担保,密切监控贷款及投资情况,加强项目管理。
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共有55只房地产融资信托产品成立,超过2007年全年的房地产融资类产品总额。
报导援引行业人士的话称,目前一些地产商通过信托融资的成本甚至高达20%。成本过高加之地产商从银行融资无门,中小地产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非常大。
第四篇: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评析
《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评析 刘志云 厦门大学法学院
管理层收购(MBO)实质是市场经济对效率最大化追求的必然产物,对于亟须明晰产权与减退国有股的国有企业具有特殊意义。《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颁布将使今后中小国有企业Iv[go“有法可依”。然而,该暂行规定以及相关法律在国有企业MBO的主体界定、融资制度以及法律监管等方面尚有不足,对它们的进一步完善对于国有企业MBO的规范操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 国有企业MBO法律监管
管理层收购(MBO)实质是市场经济对效率最大化追求的必然产物,对于亟须明晰产权与减退国有股的国有企业具有特殊意义。但由于相关立法滞后与特殊国情,在实践中国有企业MB0弊端重重,积重难返。这正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于2005年4月正式出台《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背景。无疑,《暂行规定》的颁布将使今后国有企业MBO”有法可依”。然而,指出其与相关法律在国有企业MBO的主体界定、融资制度以及法律监管等方面的不足,对于国内MBO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暂行规定》对国有企业MBO的各方主体的法律界定
对于管理层收购流程中的各方主体界定,显然是国有企业MBO立法的首要任务。不过,由于立法的疏漏,现有法律制度仍然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一)《暂行规定》对代表企业国有产权的谈判主体的法律界定 尽管《暂行规定》反复强调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国有企业MBO中的各种作用,但其始终没有解决一个根本性问题,即谁来充当国有资产的权利代表与管理层谈判?对于私营企业来说,企业股权的所有者是非常明晰的,因而管理层在收购股权时,将会遭遇到强有力的谈判对手。但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是国有股权的代表人,但它们缺乏认真行使权利的激励,管理层本身对股权拥有事实上的处分权。结果在以前的国有企业MBO的实践中,国有资产的定价与交易基本上是管理层全盘操纵。这种自买自卖的游戏,注定了是不公平的,国有资产权益受到损害也是必然。对此,《暂行规定》也规定了许多防范措施,如第5条第2款明确规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的制订以及与此相关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底价确定、中介机构委托等重大事项应当由有管理职权的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组织进行,管理层不得参与。
然而,事实证明,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行业管理部门乃至地方政府,在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中,很难不受企业管理层的影响。不少案例表明,全盘操控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地方行政官员在管理层的影响下也完全可能作出错误决策。因此,界定合适的代表国有产权与管理层谈判的主体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困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多年的一个老问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人大乃是人民的代表机构,因而应当是国有股权最终的所有人。因此,我们认为,可以考虑由人大下设一个专门机构来介入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在人大设立的审议和监管国有产权转让的专门机构,可以借助其相对独立的身份,给国有企业产权交易找到一个极为有效的谈判者,并利用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自买自卖、内部交易等公众反应最为强烈的问题。当然,人大的介入虽然有《宪法》作为依据,但怎么介入、何时介入、介入程度以及专门机构的组织形式与职责等问题,都需要立法加以明确与具体化。(二)《暂行规定》对目标企业的法律界定 《暂行规定》第3条明确规定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已经建立或政府已经明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地区或部门,可以探索中小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而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及所属从事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的重要全资或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不向管理层转让。同时,《暂行规定》第4条规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划型标准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规定的分类标准执行。然而,《暂行规定》以及相关制度对目标企业的界定在操作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第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与《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对大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容易被规避。如果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层准备进行收购,他们只要提前把职工人数精减到标准以下,或利用会计调账手段把销售额或资产总额调减到标准以下即可。在目前的用工环境以及会计制度下,管理层要做到这一点是轻而易举之事。当然,把职工数以及销售额或资产额调减到标准以下,对于超出标准线太多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来讲,确实有点困难。但管理层还是有方法规避这种限制。例如,在2004年1月国内上市公司中首例MBO悬案终于揭晓,即作为主角的宇通集团从2001年就开始实施MBO方案,在一直未能得到管理部门批文的无奈之下,管理层绕道司法拍卖的方式竞买了宇通集团100%的股权,从而获得了对宇通客车的实际控制权。虽然该案例发生在《暂行规定》颁布之前,但却无法避免以后大型国有企业以类似方式绕过《暂行规定》有关对目标企业的界定门槛,因而需要引起相关立法与实践的注意。第二,目前的界定标准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而设的,对于非工业企业的划分则不够详细,操作性不强。而且,如果采用这种统一的界定标准,一些地区或部门所属企业,即使是关键行业、领域中不适合民营化的国有企业,也有可能被列入可以向管理层转让的范围。因此,对于这些情况,需要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或机构在实践中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发展实际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即企业国有产权转不转让、转让给谁,应由国有资产监督部门或机构结合各自的发展实际自主决定。因此,《暂行规定》所确定的现有对国有企业划型标准过于粗糙,应该制定更为细化与可操作的条例,包括规定国有企业MBO适用的具体行业与企业等,并授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机构对于某些属于中小型企业,但管理层不宜受让企业国有产权,应该采取其他改制方式的决定权。第三,《暂行规定》有关禁止上市公司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的规定存在不合理性。虽然这个条款只是将上市公司国有产权排除出MBO范围,而不是禁止上市公司MBO本身,但其中不合理之处也已是不言而喻:一方面,上市公司非国有产权可以流通,国有产权却遭禁止,同股同权原则何以维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何以实现?另一方面,目前很多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份占据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这种转让禁止对于试图控股的管理层无疑是一种打击。而且,企业上市本身也是国有企业股权改造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如果不上市的国有产权可以转让,而上市后的国有产权不能转让,结果是严重遏制管理层推进企业上市的动力,从而不利于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提高与产权改革的进程。此外,该条款仍然避免不了目标企业所持的上市公司国有股随着目标企业MBO后性质变更之问题。在国有股流通的意义上讲,这种变更与目标企业国有产权直接向管理层转让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三)《暂行规定》对国有企业MBO收购主体的法律界定 《暂行规定》第2条规定:“本规定所称‘管理层’是指转让标的企业及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直接或间接持有单位负责人以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是指向管理层转让,或者向管理层直接或间接出资设立企业转让的行为。”无疑,该条款所指收购主体包括作为自然人的管理层以及管理层直接或间接出资设立的企业。不过,该条款并没有对“收购人”的组织形式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必须依赖其他相关立法。但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制度对之规定皆有缺漏或不足之处,阻碍国有企业MBO的收购主体的创建与运作。
一方面,根据新《公司法》的现有规定,管理层设立的投资公司作为收购主体会面临某些制度障碍。由管理层发起成立全资或控股公司,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为其担保融资,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是西方MBO的典型做法。不过,国内现有法律对此尚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新《公司法》第15条有关公司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的规定,对于本身缺乏资金需要大量借贷资金并期望上演“蛇吞大象”的MBO操作显然格格不入。同时,新《公司法》第24条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的限制也对MBO运作不利,因为期望参与MBO的公司管理层人员不一定就只有50人。可见,新《公司法》立法时,并未过多考虑投资公司及MBO的特殊性。显然,推动投资公司的特别立法势在必行。另一方面,职工持股会作为收购主体所面临的法律障碍也必须引起注意。由于近几十年各国对职工持股计划(ESOP)的广泛推行,职工持股会也成为MBO的重要收购主体。国内MBO实践中已有借助职工持股会作为收购主体的成功案例,如“粤美的MBO”与“上海大众MBO”等。对于职工持股会能否成为国有企业MBO的收购主体,《暂行规定》并没有明确界定。不过,出于职工持股会与管理层的紧密相关性,对《暂行规定》第2条的立法理解应该是允许职工持股会作为收购主体的。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陕西、宁夏等地方法规都规定职工持股会必须以法人形式(公司法人或社团法人)运作。在“粤美的MBO”与“上海大众MBO”中,作为收购主体的职工持股会也皆以有限公司形式出现。如果以公司法人形式,无疑是意味着职工持股会也将面临《公司法》对投资公司设立与运作的种种限制。然而,即使某些地方法规将职工持股会界定为社团法人,表面上可以实现对《公司法》的规避,但其融资与收购操作却将受到作为非经营性及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本身的诸多约束。况且各地方法规关于职工持股会的法律地位、职工持股会所持股份占新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管理层在职工持股会中的持股比例、员工认股资金来源的规定各不相同。根据这些法规,要想借助职工持股会实现国有企业MBO,尚存有许多障碍,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得不寻求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鉴于对职工持股会的全国统一立法的缺漏所导致的混乱与问题,目前民政部门已对以社团法人为组织形式的职工持股会的审批暂时叫停。但显然,用“堵’’的手段只是对问题的暂时回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因此,配合《公司法》的革新,职工持股会的全国统一立法也必须同时进行,包括对职工持股会的法律地位、组织机构、职工持股的比例设置与资金来源、职工持股方式与流通、管理层控股上限比例等作出明确规定,为借助职工持股会进行国有企业MBO运作提供法律依据。
二、《暂行规定》与国有企业MBO融资方面的法律问题 在我国国有企业MBO的已有实践普遍存在不透明、不规范的现象,在收购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且,由于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产权交易不活跃,管理层融资渠道单一,MBO的资金偿还主要集中在收购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这样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实际上,在大多数国内MBO方案中,收购人对MBO的资金来源讳莫如深。《暂行规定》显然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并作出了近乎严苛的规定。例如,《暂行规定》第5条第5款规定,管理层受让企业国有产权时,应当提供其受让资金来源的相关证明,不得向包括标的企业在内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融资,不得以这些企业的国有产权或资产为管理层融资提供保证、抵押、质押、贴现等。同时,第6条也作出“无法提供受让资金来源相关证明的,不能向管理层转让股权”的禁止性规定。而一旦目标公司为管理层中的个人或“壳”公司收购的贷款担保在法律上并不可行,个人向银行只能凭信用贷款,而个人或“壳”公司在没有目标公司支持的情况下,也无法向银行提供良好的担保条件,申请贷款将受到规模限制。同时,现有金融法律制度对此也有相关规定,如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第7l条禁止借款人用贷款进行股本权益性投资以及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经营; 第73条对企业之间资金拆借也作出了严格限制。这显然限制了管理层依靠银行贷款方式筹集资金的规模以及增加了操作难度。同时,《暂行规定》第9条也禁止了管理层采取信托或委托等方式间接受让企业国有产权,因而这两年出现的用信托方式转让国有产权从而绕开融资限制的做法也被禁止。客观地讲,立法对管理层资金来源的严格控制是必要的,这也是对近年来国有企业MBO中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的应有反应。不过,在堵死容易产生问题的融资途径的同时,如果没有对国有企业MBO的其他一些资金来源作出合理与合法的肯定,与国有企业MBO立法的首要宗旨,即“是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在做强做大国有大型企业的同时,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保证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显然是不相符合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配套措施是必需的:首先,随着外资金融机构广泛进入中国,金融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改变国内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传统做法迫在眉睫,金融业务的管制必须进一步放松。因此,修改《贷款通则》有关规定,积极鼓励金融贷款以合理与合法方式介入国有企业MBO,是为必然。从实践中看,众多欲求金融创新的金融机构,亦表现出参与MBO的积极性,也已出现金融机构规避“不合时宜”的金融管制之现象,如民生银行等非国有银行或金融机构已开展对MBO的贷款业务以及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一项融资业务新品种——个人委托贷款等,都在试图规避一些不合时宜的限制规定。
其次,除银行贷款外,国外MBO所需剩余10%---40%的资金,一般是以私募方式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等发行优先股或次级债券而融得,也可以在市场上公开发行垃圾债券融得,即所谓的“夹层融资”。但这些方式依照目前国内法律制度一样难以实施,修改后的《公司法》与《证券法》仍然对无论是私募或公募发行股票或债券都制定了苛刻的标准及程序,这些规定只能让管理层设立的资本匮乏的投资公司叹为观止。至于发行信用低的高利率垃圾债券,在目前根本不可行,因为现行法律所规定的债券发行条件之一就是高信用。不过,随着我国证券发行体制的改革与证券市场的成熟,法律对于公司发行证券或债券的过程中发行方与投资方的“意思自治”的尊重程度必须不断提升,国有企业MBO的融资渠道也必须得到拓宽。
再次,在国外MBO实践中,养老基金与保险金也是重要的融资来源。然而,我国目前养老基金与保险金的投资方向受到很大约束。例如,原《保险法》第104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虽然2003年起实施的新《保险法》将该条第3款修改为允许向保险业内股权投资,但离配合国有企业MBO的融资运作,显然颇有距离。实际上,扩大养老金与保险金对国有企业MBO的介入,不仅是为MBO的运作提供广阔的前景,也是保证养老金与保险金的保值与增值的一种很好的选择,关键是需要立法者如何协调或均衡金融安全与拓宽国有企业MBO融资渠道之间关系。最后,《暂行规定》对国有企业MBO融资有关的政策优惠并无涉及,相关法律也无任何规定。但国有企业MBO操作时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在收购成功后,后期偿还债务的压力也无比艰巨。实际上,管理层在MBO完成后能够使公司良好运作以及按计划完成债务偿还,是检验MBO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因此,既然国家已将MBO作为国有企业产权调整的一种重要途径,就必须给予适当政策扶持。按西方开展MBO的经验,税收优惠政策能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并为此设计了诸多税收激励措施。如美国为促进职工持股计划,不仅对股票收益减免税,同时对于商业贷款的本息部分均从公司所得税的税收基数中扣除,对提供贷款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的50%免税。据估计,1977—1983年,对职工持股计划的税收优惠让联邦税收减少约130亿美元。与此相比,我国目前对国有企业MBO并没有任何特别税收优惠,无论是对由MBO计划而发生的股票转让收益,还是金融机构所得的商业贷款利息,均征较高税率,这显然不利于提高MBO计划的吸引力。因此,笔者认为,参考他国成功经验,建构国有企业MBO融资的优惠政策体系是必需的。
三、《暂行规定》与国有企业MBO的法律监管 现代公司治理的趋势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这种分离的必然结果是管理层容易背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这在国有企业MBO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企业股东位置常常处于虚置状态,经常是管理层自卖自买的操作,国有资产贱卖与流失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为了维持国家利益与管理层利益的均衡,防止MBO运作中损害前者的现象发生,法律有必要加强对其监管,而这正是《暂行规定》的立法重点。例如,第5条所列举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应当符合的各种条件以及第6条规定的管理层不得受让标的企业的国有产权的五种情形,都是在加强对国有企业MBO的法律监管。但由于对国有企业MBO法律监管的复杂性,现有立法仍然留有遗漏。
(一)《暂行规定》对国有企业MBO股权转让价格的法律监管
无疑,要做到转让价格合理,最关键是国有股权的定价问题。但从已有实践看,大部分国有股收购价格均低于公司股票的每股净资产。例如,粤美的MBO中第一次股权转让价格为2.95元,第二次股权转让价格为3元,均低于公司2000年每股净资产4.07元:深方大MBO中第一次股权转让价格为3.28元,第二次股权转让价格为3.08元,均低于’公司2000年每股净资产3.45元。当然,上述公司原有大股东持有的均为法人股,其转让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可能是考虑管理层对公司的历史贡献等因素,但这是否与保障国有股权益的基本原则相符,显然值得怀疑。当然,这种做法也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鉴于此,《暂行规定》针对已有的国有企业MBO实践中国有资产贱卖现象作出专门规定,即第5条、第6条明确规定管理层不得以各种名义压低国有产权转让价格;不得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或者与有关方面串通,压低资产评估结果以及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等。显然,这种规定对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评估价并不是市场价,并不能等于国有产权转让价格。如何公平地确定国有企业MBO中股权的转让价格,以及准确披露确认转让价格的各种因素与方法,使得转让价格能够受到其他股东与国有资产主管部门的监管,成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与遵循保障国有股权益原则以及保证其他股东利益的关键,而这显然是《暂行规定》亟须完善之处。无疑,国有股份转让的首要前提是对国有资产存量进行折股,而以重估价值和账面价值折股是当前评定折股价格的通常方式。重估价值是一种通用的资产评估法,指用当前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被评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被评资产已经发生的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性陈旧贬值和经济性陈旧贬值后得到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不过,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重估价值的结果无疑会高于账面价值。如果单纯按照较高的重估价值折股,似乎是有利于国际资产的保护的,因为从表面上看不仅是国有资产的数额增大了,国家持有的股份也增多了,但带来的后果却是盈利率下降了,每年提取的折旧额增多了,企业新股发行的溢价倍数小了,甚至只能按平价发行,显然不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在国有企业MBO中,国有股价格确定的可行做法应是,国有资产在折股时,应当按账面价值折股,以重估价值作为参考,并以溢价方式转让。鉴于此,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可以作出有关国有股的转让价格应高于净资产值,并参照重估价值确定一定的浮动比例实行溢价转让的立法规定。
同时,为避免国有股低价贱卖,我们还可以引入市场化的竞价机制,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指导下,以招投标的形式对国有股的价格重新予以确定。实际上,《暂行规定》第5条第3款已提及管理层应当与其他拟受让方平等竞买原则,只是需要在以后的立法中将其更加具体化,包括制定公开操作规范以及严格操作程序。其中,“进场交易、公开竞价”是关键。只有通过强制性的“进场交易、公开竞价”,才能对信息是否公开披露,交易方式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按照规范的工作程序进行交易等给予有力监督,从而保证产权转让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保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二)《暂行规定》与国有企业MBO运作中因信息不对称等产生的危害的法律监管 资本市场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公平性。作为资本市场上众多交易的一种,MBO必然要秉承公平性原则。在以前的国有企业MBO中,管理层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技术处理,先把公司经营业绩调为亏损,以压低标的资产价格。如有些管理层通过调剂或隐瞒利润的方法扩大账面亏损,从而压低股价;若股东不配合,甚至继续扩大账面亏损直至上市公司被ST、PT后再以更低股价收购。而一旦MBO完成,管理层再通过调账等方式使隐藏利润合法再现,提高年底公司分红,从而减轻MBO融资带来的巨大财务压力。管理层能操作这一点,主要是管理层比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掌握更多的关于企业价值的信息,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鉴于此,在国有企业MBO操作中,对于股东与管理层由于掌握信息不对称而产生危害的预先控制是《暂行规定》的重要内容。例如,根据《暂行规定》第5条与第6条,不仅要求管理层不能提供虚假资料,必须披露各种重要信息,而且规定经审计认定对企业经营业绩下降负有直接责任的管理层不得受让目标企业国有产权等。不过,这些规定不够明确、具体,其合理性也遭到质疑。一方面,是“负有直接责任”该如何认定的问题。众所周知,市场经营自然有亏有赚,存在风险是必然。由于市场大环境影响,即使管理层足够忠实与勤勉,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可能下降,这种情况算不算管理层“负有直接责任”?如果也算,那立法的公平性将备受质疑。而且,许多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与社会性负担太重,由于这些负担造成亏损,管理层是否承担“直接责任”?怎样区别以上的非经营性亏损与经营性亏损?这些问题都是立法必须明确之处。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管理层的责任机制,就必须均衡管理层的权利与义务,即此类条款须以“管理层能够证明自身已对企业与股东履行忠实和勤勉义务的除外”来补充,也须建立责任的界定机制。另一方面,规定对管理层隐瞒信息、误导股东的法律责任的同时,还必须赋予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以及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东,在MBO完成后的一定时期内保留对原公司财务状况的知情、质询、追查,直至提起诉讼的权利等。以上这些方面,皆是国有企业MBO法律机制中需要完善的地方。
第五篇:向学校乱摊派自查报告
向学校乱摊派自查报告(精选6篇)
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想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详情,有收获也有不足,为此一定要做好总结,写好自查报告喔。那么自查报告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向学校乱摊派自查报告(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向学校乱摊派自查报告1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工作,推动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我校严守财经纪律,财务收支运转情况良好有序,公开化、透明化。为更好地做好学校收费工作,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的收费检查,现对我校收费情况进行全面自查:
一、严格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做好学校收费工作
本学年中,我校全面贯彻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精神,严格按照规定的“一费制”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学校收费工作,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教育乱收费。自查情况如下:
1、学校不存在收取学生学杂费或借读费、择校费的现象,真正做到了“零”收费。
2、学校不存在以举办提高班、实验班、补习班、培训班和超常班等为由向学生收取费用的情况。也没有教师私自收费补课的现象存在。包括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双休日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收费的补课;以民办学校的名义,由本校动员、本校老师上课,举办以本校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文化补习并收费以及将教室出租给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用于举办针对学生收费补课的行为。
3、学校严格执行自愿原则和非营利原则,不存在强制收取服务性费用,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课外读物、报刊杂志,强制学生统一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强制服务、强制收费的现象。
4、学校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开展教育收费公示,按规定的内容和方式实行公示,收费政策调整后及时更新公示相关内容。
5、不存在将捐资、赞助等费用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
6、没有违规举办“校中校”或“校中班”,并收取费用。
7、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困难学生补助金的发放工作。
8、不存在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收费行为。
二、认真落实学校收费公示制度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在每学期开学时,都对各种应收和代收费用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张榜公示,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增强学校收费的透明度。同时,学校还制作了“一费制”收费项目及标准永久性公示牌,悬挂在学校显眼位置,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进一步加强收费票据和收入管理
学校收费票据的管理和使用按照县财政局有关文件和要求进行。学校收取的杂费、隹宿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及时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学校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平调、挤占收费资金。同时,学校还成立财务监管小组,组员既有行政干部,也有一般教师代表,他们负责对学校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审议。学期结束,将财务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向全校教职工进行通报公布。
四、切实加强教职工思想教育力度
学校加强了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力度,在教研组会议、年级组会议、学校工作例会等一系例大大小小的会议上三令五申,坚决不允许任何教职工以任何理由向学生乱收费,坚决制止教师搞有偿家教,坚决制止教师向学生推销教辅书等乱收费行为,一经发现,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义务教育法》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总之,一年中,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正确方案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收费管理情况良好,不存在乱收费的现象。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做好学校收费工作,树立学校良好教育形象,真正落实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理念。
向学校乱摊派自查报告2为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彻底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2017年春季开学,我校组织有关人员对治理学校乱收费工作进行了全面、严肃、认真的自查。经自查,我校在教育收费方面狠抓政策落实,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收费工作非常满意,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精神、树立形象
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及省、市、县有关治理教育乱收费文件精神,学校领导有正确的认识,统一思想,严肃纪律,从严治理学校乱收费,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学校收费管理的各项规定,认真查正我校收费行为,没有发现任何乱收费问题。
二、注重宣传、突出重点
1、充分利用校信通、米学网等形式大力宣传治理乱收费精神,让广大家长了解国家关于义务教育收费的政策,对教育收费有清楚的认识。
2、严格按照县教体局的文件及通知执行相关教育收费。
3、严禁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
4、禁止任何部门通过学校向学生搭车收费。
5、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重视治理乱收费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建立制度、从严落实
我校在深入学习、树立形象,广泛宣传、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能及时设立收费的规章制度,有力的.促进了这项工作的落实。经自查:
1、全校无一例教师补课收费、从事有偿家教或向社会培训机构推荐学生参加培训收费、在培训机构兼职及办班收费等问题,学校毕业班及需参加县竞赛的年级的集体补课不向学生收取任何补课费;
2、无强制收取服务性代收费问题,学生饮用奶 “收费”做到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规范程序。
3、学校无乱订教辅材料现象,学生所使用的教辅材料属学生家长自行购买,学校不存在教师宣传和推销教辅现象。
4、无办特长班收费、乱订教材、资料等收费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治理乱收费文件精神,树立教育新形象、为学生、家长、社会做实事,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治理小学乱收费工作的重要意义,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向学校乱摊派自查报告3为进一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根据山西省农业厅《关于开展涉农乱收费乱摊派清理整治活动的通知》,我乡全面开展涉农收费、摊派政策落实情况自查自纠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自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农民建房收费基本规范。我乡对农民利用集体土地新建、翻建自用住房,除按规定收取土地证书工本费和房屋所有权登记证书工本费外,基本上不再收取其他任何行政事业性费用。
2、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基本规范。我乡农村中小学校已全面实行学校收费公示制度,除空白作业本费外,已不再收取其他费用。保险、补课、校服、教辅资料等服务性收费在学生及其家长自愿的前提下,全部由相应的服务机构直接办理和收取费用,不存在强制学生购买保险、强制收取补课费、校服费以及强制订阅杂志、学习资料等行为。
3、对生猪养殖户、林木生产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收费基本规范。我乡有关部门在办理生猪养殖户、林木生产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等事项时,基本上没有收取费用,不存在违反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乱收税或搭车和变相收取其他费用的现象。
4、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执行基本规范。我乡一事一议操作程序规范,不存在超范围议事、超标准筹资和平调或挪用筹劳资金等现象。
5、修建通村通乡公路未向农民或村集体摊派集资款。我乡在修建通村通乡公路时,一贯坚持村民自愿捐款的原则,不存在强制摊派农民出资出劳的行为,也不存在向村集体摊派或变相摊派集资款的做法。
6、未发现其他乱收税、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我乡通过自查,未发现疾病防控、殡葬服务、计生、供电等部门存在乱收税、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
7、农村殡葬服务不出现收费问题,但仍出现攀比现象,殡葬费用持续上涨。
向学校乱摊派自查报告4为落实国家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部署,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推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我校在今年春季开学之后,组织开展了本校教育收费自查自纠。具体如下:
(一)提高认识,认真组织
在九届省纪委第四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重点纠正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强农惠农资金等涉及民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学校,要把治理乱收费工作检查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工作,认真开展、科学安排,层层落实检查责任,确保专项检查工作扎实开展,以有效地治理成果取信于当地群众。
(二)自查内容
我校在校内醒目位置,公示xx年以来各学期经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同时公示实际收费项目(包括代收费和服务性收费)、标准和依据,并公布举报电话:xxx
另外,根据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自查。主要内容如下:
1、我校属于全日制学校,学生上课时间为五天,不存在补课,不存在补课乱收费情况;
2、针对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使用情况,我校严格按照“一教一辅”政策,严禁教师向学生摊派资料。对于违反学校政策及上级有关政策乱向学生摊派资料的老师及职工,学校将给予严肃处理。
3、我校食用水是深水井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不存在向学生收水费等其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
4、针对中央教育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我校享受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中教学仪器、体育用品、班班通、图书、仪器柜的配备,享受到了农村学校对于住宿生的两免一补政策,学校积极落实,把国家惠民政策落实到学生身上。
5、我校属于偏远农村学校,生源有限,不存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情况。
6、我校总务处严格学校账目管理,坚持收费票据管理使用和执行收支两条线情况,有制度,有监督。完善学校资金管理。用好国家拨付的每一分钱。
7、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严格监管学校收费情况,严格按照政策执行。为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领好了路。
以上是我校关于教育乱收费工作的自查内容。这项工作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
向学校乱摊派自查报告5我校一直坚持从严治教,在学校收费方面,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狠抓政策落实,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收费工作非常满意,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乱收费的治理工作,学校决定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进行自检自查。
一、贯彻精神、树立形象
治理学校乱收费,是切实减轻群众负担的一项重大措施,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学校乃至全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此我校有正确的认识,在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严肃纪律,坚决贯彻“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方针,珍惜学校形象,贯彻执行关于学校收费管理的各项规定,并按照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认真自查我校收费行为,没有发现存在问题。
二、注重宣传、突出重点
1、严格按照区教育局、区物价局、区财政局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执行。
2、张榜公示教育收费明白卡,鸠江区民生政策宣传单,学校收费公示牌。
3、严禁各班级各教师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违规收费。
4、落实学校收费管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5、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
三、齐抓共管、防范未然
根据教育部“一费制”精神,按照区民生工作精神,我校在开学初就展开积极宣传,免收学生杂费,免费发放学生书籍费,免费发放学生作业本和基础训练一套,以上未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有效保证了学校开学工作的稳定。
四、建章立制、狠抓落实
我们在深入学习、广泛宣传、齐抓共管、防范蔚然的基础上,设立收费的规章制度,有力的促进了这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1、严禁擅立项目收费,所有工作严格按照市物价、财政、教育三家的文件执行。
2、严禁教师强迫学生统一订购教学复习辅导资料、知识读本和各类书刊。
3、严禁教师向学生推荐推销商品,包括教具、作业本、教辅资料、校服以及其他各类教学用品。
4、严禁教师乱办班、乱补课。
总之,我校在收费工作上认真贯彻区教育局的各项规定,无搭车收费,无擅立名目收取费用,廉洁从教,严厉治校,努力树立学校形象、为学生、家长、社会做实事。
向学校乱摊派自查报告620xx年春开学,我校在收费方面狠抓政策落实,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收费工作非常满意,为推进学校治理乱收费的工作,我校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经常进行自检自查。
一、学习精神、树立形象
我校认真有关文件精神,学校领导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统一思想,严肃纪律,从严治理学校乱收费,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学校收费管理的各项规定,认真查正我校收费行为,没有发现任何乱收费问题。
二、注重宣传、突出重点
1、充分利用墙报、宣传栏等形式扩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家长了解国家关于义务教育收费的政策,对教育收费有清楚的认识。
2、严禁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
3、禁止任何部门通过学校向学生搭车收费。
4、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重视治理乱收费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建立制度、从严落实
我校在深入学习、树立形象,广泛宣传、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能及时设立收费的规章制度,有力的促进了这项工作的落实。
1、全校无一例教师补课收费、从事有偿家教或向社会培训机构推荐学生参加培训收费、在培训机构兼职及办班收费等问题,学校集体补课不向学生收取补课费;
2、无强制收取服务性代收费问题;
3、学校无乱订教辅材料现象,学生所使用的教辅材料是都在省审定推荐目录范围内,做到“一科一辅”;无办特长班收费、乱订教材、资料等收费问题。
总之,我校将继续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树立教育新形象、为学生、家长、社会做实事,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治理小学乱收费工作的重要意义,办人民满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