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巢湖市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
关于巢湖市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
告
——2014年8月26日在巢湖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巢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马恩俊
(一)经济发展平稳增长
1-6月份,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38亿元,增长8.0%;工业经济增长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24亿元,同比增长11.4%;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完成财政收入13.79亿元,同比增长0.4%;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55亿元,同比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平稳增长,累计实现总额达29.59亿元,同比增长7.9%;外贸进出口总额1.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689元,增长12.2%;农民可支配收入6196元,增长12.9%。
(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明显。今年上半年,建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及机械加工、渔网、化工五个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41.76亿元,占全市规上企业比重为84.8%,主导带动作用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半年实现产值15.58亿元,增长16.4%。积极培育天意环保、远景风力、国力航标、华晨防爆成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启动环湖北岸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示范区核心区已开工建设,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实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建设,建立粮油棉高产创建示范片35个。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9家,新增家庭农场150家。上半年,实现粮总产量6.4万吨,比上年增长20.9%,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65.8亿元。环湖旅游业加快发展。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以中庙姥山岛为核心,环湖旅游道路为轴线,确定19项建设任务,着力加快中庙、烔炀、滨湖湿地等节点提档升级步伐。加快旅游项目的合作,积极推进安徽星期九生态农庄和中坤集团姥山岛旅游项目,加强与天津市东丽区开展两地旅游合作交流。加大旅游创建和宣传。湖润紫竹苑生态农庄和龙清山庄已通过合肥市四星级农家乐评审,紫微洞景区被定为“国家AAAA景区”,深业半汤御泉庄正在积极申报4A级景区。开展牡丹观赏节、绿地杯2014国内(巢湖)马拉松邀请赛、2014年中庙旅游文化活动周等活动,并编制印刷巢湖旅游指南、旅游招商手册、《巢湖好风光》导游词,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1-6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232万人次,同比增长8.9%,旅游综合收入7.45亿,同比增长5.7%。
(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今年我市申报省“861” 行动计划项目28个,总投资24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4亿元,1-6月份完成投资14亿元;入围合肥市“1346”计划项目47个,总投资345.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1.97亿元,1-6月份完成投资18.7亿元。
我市实施“1235”计划项目277个,总投资569.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4.9亿元,1-6月份完成投资25.43亿元。彩色印刷及包装生产线、中投龙信标准化厂房、远景巢湖观湖二期风电、春潮年产600万套派对文化用品、巢湖光电标识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华能巢湖电厂二期、重型钢构件三期生产线建设、年产5万吨饲用糖脂肽工程、中广核100mw光伏发电项目、巢湖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今年以来,各争取项目资金单位及时捕捉各类投资信息,准确把握中央、省、市级资金投向,积极储备、谋划、申报项目,切实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1-6月份,全市19个单位共94个项目争取项目资金2.94亿元,占全年任务7亿元的42%。
(四)城乡建设继续加强
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今年上半年,我市城市建设项目共61项,总投资约9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8个,总投资84亿元,新建项目23个,总投资6亿元,目前,已完成9个,在建52个,完成投资6.3亿元。建成巢湖北岸绿道工程(300m试验段)、滨湖大道慢行系统工程、健康园小区整治工程、滨湖大道入口处牌坊修复等9个工程。同步在建S105、人民路小学二期工程、(国家级)环巢湖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一期庙岗昂集山治理区、巢二路路面改善工程、散兵至巢湖市防汛通道工程、安成路污水提升站及污水管道等52个工程。新型城镇化(旗山枫景一期和新港雅居三期)和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裕溪河畔、滨湖景城东区二三期、滨湖南苑、凤凰之家)加快推进,总投资达35.7亿元,申请国开贷款28.4亿元。完成7宗集体土地征收工作,面积达500.96亩。扎实推进房屋征收工作,涉及157户,征收面积达22454.7平方米。
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今年美好乡村建设任务共11个中心村,投入资金概算近5000万元,截止目前,各中心村道路、污水、亮化、卫生改厕、公共服务设施等正在加快建设,1-6月份完成投资近20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13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已全面动工,农村清洁工程正在实施,19座农村危桥改造工程正在推进,4个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工程(26.4公里)正在施工,国家小农水重点县柘皋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大中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8个,总投资277万元,已全面启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正在推进中。
(五)环境治理初显成效
国开行项目加快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国开行一期3个项目共完成投资5.21亿元,占实际需要投资5.70亿元的91%,已使用国开行各类款项2.42亿元。环巢湖防洪大堤(巢湖段)一期工程完成工程量的95%,即将竣工,裕溪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工程量的90%,预计12月份完工,落沈圩防洪除涝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工程量的92%,预计10月份完工。国开行二期项目19个,总投资25.15亿元,申请国开行贷款18.81亿元。目前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14028万元。国开行三期项目共4个,分别是巢湖市入湖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巢湖市烔黄片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环湖部分圩区排涝工程及巢湖市龟山—槐林段环湖生态修复及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达8亿元,目前正在开展可研编制工作。柘皋河、烔炀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花塘河河口生态湿地工程、巢湖市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3个亚行贷款项目,总投资5.8亿元人民币,申请亚行贷款5300万美元,目前已分标段陆续开工建设。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制定了《巢湖市空气质量达标阶段工作方案》,42个单位和部门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全面推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共投入4800人次,资金3800多万元。开展“三线三边”整治工作,切实对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湖河塘渠沿线进行整治,城乡环境卫生进一步得到改善。
(六)民生工程全面推进
今年来,我市实施41项民生工程(省32项,合肥市9项),其中,工程类项目14项,补助类27项;41项民生工程计划筹资8.24亿元(中央省级补助6.15亿元、合肥市补助0.65亿元、巢湖市配套1.42亿元),1-6月份,实际到位资金6.74亿元,资金到位率81.81%(中央省级到位资金4.93亿元,资金到位率80%;合肥市到位资金3713.86万元,资金到位率57%;巢湖市已配套1.44亿元,资金到位率101%)。已发放(使用)资金3.79亿元,资金支付率56.23%。
1-6月份,41个实施项目中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省级职工书屋标准化建设3项工程已完成;14项工程类项目中11项已全面开工建设,均达到序时进度要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扶贫开发项目建设7月份开工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跨年度工程)正在编制实施方案;补助类24项,全部序时补助发放。
(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高度重视教育体育发展。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完成58所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建设7所农村学校食堂、4所中心学校运动场、5所学校教辅用房;优化发展高中教育,继续实行一、二、四联招,充分发挥一、二、四中的引领作用。整合优化高中资源,三中、学院附中高中停招;推进义保改革,农村、城市义保经费拨付率均高于省目标34.13%、28.9%;积极开展校车试点,黄麓镇、坝镇2个乡镇的4所学校开始试点,24辆校车已正式投入试点运营,服务学生513名;顺利完成中、高考工作,并投资24.9万元首次实行中考网上阅卷工作;加强体育中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设施功能,引进社会机构进行运营管理。成功举办首届巢湖(国内)马拉松邀请赛等体育赛事近20次,完成国民体质体能检测目标任务的89%。不断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城乡全面覆盖,参合人数727331人,参合率为99%;开展妇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孕产妇保健服务26720人次,儿童保健服务31821人次;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完成婚检人数为7242对;开展重大传染病救治,救治补助艾滋病病人30人,救治补助贫困结核病病人45人;做好春节期间医疗保障,高考保障,环湖马拉松医疗保障等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加快推进坝镇卫生院项目、庙岗卫生院项目、黄麓镇中心卫生院周转宿舍项目建设,预计年内投入使用。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举办了巢湖市首届戏剧爱好者演唱比赛、安徽省首届广场舞大赛(巢湖专场)、巢湖市首届少儿器乐大赛、“六一”少儿书画展、中庙旅游文化周等多项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送去图书近3000册,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已演出85场),成功举办2014年巢湖市非遗展,完成了“巢湖八大碗”系列特色菜品征集评定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75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了46个建设点安装任务。6个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工程建设正在推进中。市图书馆、市文化馆、12个文化站、市汉墓博物馆和三将军故居免费开放工作有序开展。完成了黄麓镇洪疃村和上吴村、烔炀镇南湖方村、银屏镇岱山村、散兵镇项山村5个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就业、社保事业发展。开展2014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04人。多种形式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全市8家定点培训机构开设就业技能培训班49个班次,人数约2010人;切实做好就业服务,就业实名制登记人数达4469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6534本。全市共征收社会保险费3.5亿元。
第二篇:巢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巢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五年大变化”的总体要求,积极创新破难,在国家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在机构改革调整中开拓进取,在战胜各种灾害中奋力前进,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全市经济保持稳健发展,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完成 “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句号。
一、综 合国民经济稳健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01.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08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11.91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114.88亿元,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136元,比去年增加916元。“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0.1∶32.8∶37.1变化为2005年的24.9∶37.1∶38.0。
“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速
“十五”时期全市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
市场物价涨幅回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涨幅回落4.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0 %,消费品价格上涨1.4%。分大类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2%,其中粮食下降3.6%;烟酒及用品类下降2.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4.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 2.5%,居住类上涨
9.9%;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业人员稳定增加。年末在岗职工16.65万人,比上年增加0.36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52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6.2%。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5万个,下岗人员再就业1734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6.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村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农民增收空间有限;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等。
二、农业
2005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1号和省委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继续提高,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79万公顷,比上年扩大715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33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44万公顷。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建立了市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新创12个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志农产品,农产品进超市新增22个品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扩大50万亩,成立了粮食、渔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协会,新增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6%。“大平”牌菜籽色拉油被评为“中国名牌”,“皖江”牌蔬菜荣获全国“三绿”工程畅销品牌。
受多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农产品有所减产。全年粮食产量195.54万吨,比上年减产4.32万吨,下降2.2%,为“十五”以来的第二个高产年;油料产量31.21万吨,下降3.2%;棉花产量6.06万吨,下降12.5%;蔬菜、水产品在扩大优质品种的基础上平稳发展分别增长4.4%和1.0%。
表1:200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粮食作物产量195.54-2.2
油料产量31.21-3.2
棉花产量6.06-12.5
肉类总产量21.931.7
水产品产量18.521.0
蔬菜产量136.764.4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林业产值4.24亿元,营造林面积6.1万亩。全年肉类总产量21.93万吨,比上年增长1.7%;水产品产量 18.52万吨,增长1.0%。
“十五”时期全市粮食总产量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25.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农用拖拉机9.33万台,增长9.3%;农用运输车1.18万辆,增长3.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1.82万吨,比上年增长2.2%。农业用电量30611万千瓦小时,增长7.1%。有效灌溉面积280.73千公顷,新增0.3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37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28.13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6.33亿元,增长20.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5.75亿元,增长18.5%。集体企业增加值0.39亿元,下降2.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2.87亿元,增长19.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47.3%。重工业增加值41.98 亿元,增长19.3%;轻工业增加值14.35亿元,增长25.6%。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8%,比上年高0.56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中,增加较多的有:纱增长95.1%,中成药增长69.5%,化学药品原药增长53.8%,电力电缆增长36.2%,化学农药原药增长23.6%,化学纤维增长23.1%。
表2:200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 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精制食用植物油吨117818-0.8
软饮料吨104541-8.0
化学纤维吨2163023.1
纱吨2130495.1
人造板立方米112196-36.4
化学农药原药吨1123823.6
化学药品原药吨99853.8
中成药吨186869.5
塑料制品吨1350914.9
水泥万吨6060.0
日用陶瓷万件5004-4.2
电力电缆千米30653836.2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实现利税16.41亿元,增长11.8%,其中利润8.25亿元,增长8.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6.6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产值26.99亿元,增长6.7%;实现利税总额1.51亿元,增长4.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9万平方米;当年新开工264.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1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6.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城镇投资91.63亿元,增长27.2%;农村投资45.48亿元,增长26.4%。“十五”时期,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3.95亿元,年均增长16.2%。
“十五”时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比重上升,农业投资增长较快,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投资得到加强。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9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倍;第二产业投资43.88亿元,增长29.4%;第三产业投资45.80亿元,增长21.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31亿元,增长17.6%;商品房销售额14.00亿元,增长65.0%。
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全年施工项目605个,比上年增长26.5%。建立了50个、总投资1500亿元的重大项目库;投资44亿元的上海华谊集团安徽化工园已奠基,投资37亿元的巢湖电厂一期项目开始征地拆迁,皖维、铁鹏、大江、润基等4个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嘉泰化工一期、娃哈哈茶饮料生产线建成投产,华星苯氧菌酯、富煌重钢结构和大平米糠油项目土建工程基本完成,海螺集团民生水泥项目完成了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90亿元大关,达9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分城乡看,市、县消费品零售额51.80亿元,增长13.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8.82亿元,增长1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75.82亿元,增长12.0%;餐饮业零售额12.16亿元,增长14.4%。住宅、通讯、汽车、文化教育等消费继续升温,吃、穿、用全面增长。“十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5%。
“十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135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5%。其中,出口11615万美元,增长47.4%。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农产品增长较快,两者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达30.4%。“十五”时期,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达36285万美元,其中出口32375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9.6%和28.5%。“十五”时期全市进出口额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内资69.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1%,其中利用省外资金47.61亿元,增长34.6%。全年新设境外投资企业19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82万美元。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接待海外游客5970人次,比上年增长1.9%;接待国内游客208.4万人次,增长15.8%。旅游总收入8.1亿元,增长15.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40万美元,增长9%。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相继起动,香港地中海集团姥山岛开发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甘肃国芳集团烔炀国际度假村开工建设;汤池温泉度假区景观公园等5个项目建成开业,金孔雀温泉度假村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香泉温泉度假区香泉湖大酒店建成营业;半汤温泉项目成功引进新加坡诚毅集团投资开发;2家四星级旅游饭店相继挂牌。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650406万吨公里,其中,公路200046万吨公里;水运450360万吨公里。全年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299040万人公里;水运旅客运输周转量2010万人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 1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37亿元,增长14.5%;邮政业务总量1.32亿元,增长21.8%。年末本地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4.3万门,比上年增加11万门。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88.92万户,增加9.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6.28万户,增加8.53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快速发展,年末已达4.6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收入19.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43亿元,增长6.7%。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增值税增长63.0%,营业税增长22.0%,企业所得税增长10.0%。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全年财政支出26.74亿元,增长14.9%,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18.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5.2%,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49.5%,基建支出下降17.7%。“十五”时期,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2%。
“十五”时期全市财政收入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271.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1.0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4.14亿元,减少2.90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0.57亿元,增加31.6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8.1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35.04亿元,增加8.29亿元;中长期贷款41.13亿元,增加10.42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12.20亿元,现金支出702.26亿元,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9.94亿元,同比多回笼4.74亿元。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80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35亿元,增长8.9%;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4.45亿元,增长1.1%。赔款和给付1.21亿元,增长42.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70亿元,增长10.8%;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0.51亿元,增长129.3%。多家保险公司相继登陆巢湖。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末,全市有高等学校2所,当年招生4924人,比上年下降2.3%,在校生13864人,比上年增长 9.9%;中等专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所,当年招生895人,在校生2629人;职业高中21所,当年招生13330人,在校学生24296人;普通高中60所,招生29321人,在校生81830人,毕业生21097人。普通初中178所,招生75839人,在校生224181人,毕业生74052人。小学1318所,招生47839人,在校生352370人,毕业生76326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5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8%;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1.51%和0.58%。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数3613人。全年共扫除文盲2639人。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9家,高新技术产品达36项,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新的跨越。全市新增民营科技企业36家,新增2个市级民营科技园,省级民营科技园1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园6家。全年全市专利申请公开量70件,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外观设计专利18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9177人,其中:高级职称1929人,中级职称14633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5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台5座。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国家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资料433416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12643平方米。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71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医院、卫生院床位670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535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4010人,注册护士2630人。乡村卫生室136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751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86.3%。全市共有151个村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在国内的重大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22枚金牌、14枚银牌和14枚铜牌,其中,亚洲武术锦标赛冠军2个,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1个,全国田径锦标赛(青少年)冠军1个,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划艇一千米双人划亚军1个。2005年末,全市共有二级运动员331人,新增52人,二级裁判员260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8.5‰,比上年下降0.7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1‰,比上年下降1.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4.4‰,上升0.25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53.06万人。城镇化率为3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
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8元,比上年增长 1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128元,增长13.1%,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3.2%,交通与通讯支出增长13.6%,医疗保健支出增长63.5%,衣着支出增长21.3%,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10.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2%,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19元,比上年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86元,下降1.7%,其中食品支出下降2.5%,衣着支出增长18.6%,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增长16.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7%,比上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十五”时期,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6%。
“十五”时期全市城乡居民收入
城乡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3.2平方米,其中,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3.4平方米。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建房档次也逐年提高,住房面积和配套功能不断增强,年末农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为25.6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16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1%。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7.21万人,全年为3.20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全年救助各类困难人群39.8万人,发放救助资金1.01亿元。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6.29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0%。
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推进。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4065张,收养各类人员3520人。全市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81处。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13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66.9万元。
第三篇:巢湖市主要工作情况汇报
巢湖市主要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巢湖市委 巢湖市人民政府(2012年3月2日)
尊敬的吴书记,各位领导:
现将巢湖市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行政区划调整以来的主要工作
自去年8月23日县级巢湖市正式挂牌运行,至今已有半年时间。半年来,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围绕行政区划调整重大决策部署,顺利完成职能交接、人员分流安臵、事业单位划入和资产交接等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平稳有序,特别是在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和2月3日召开的合肥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围绕合肥市委市政府对巢湖发展的新定位、新任务、新要求,抢抓机遇,强化举措,扎实工作,巢湖经济社会正呈现平稳有序、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在融入合肥中实现了三个对接。按照等高对接、全面融合,积极并轨、同频共振要求,及时与合肥市直各部门、各县区、各经济开发区实行无缝对接,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年初,我们开展“跳出巢湖看巢湖活动”,到肥东、肥西、长丰、瑶海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实行导则对接,在城市建设、绿化美化、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方面,全面按照合肥市有关《导则》的标准施工,提升质量品位。实行机制对接,对合肥的好方法好经验实行“拿来主义”。按合肥建设管理体制,实行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城市建设资金按照借、用、还“一体化”和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建设“六分开”机制。充分总结近年来征地拆迁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借鉴合肥模式,对“十大工程”涉及的拆迁范围,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做到净地出让、便捷施工、快速推进。坚持群众利益优先,通过“三榜公示”、“模拟拆迁”等办法,确保公平公开公正,确保群众合法利益不受损害。
二是在加快发展上取得三个成效。即在理清工业投资上取得实质性成效。在合肥市支持巢湖发展的“十大政策”帮扶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两个“十大工程”全面启动。我们的经济总量、规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方面,都实现了新提升;特别是进一步理清工业投资,坚持环保优先、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控环湖区域和乡镇工业集聚区,不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举全市之力建设居巢经开区,赋予其更大的自主权,实行只收税、“零收费”等效能建设办法,优化投资环境,全力打造工业发展主动力、主引擎。经开区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完成税收1亿元、增长61%,招商协议总投资80.5亿元。在城市建设上取得实质性成效。城市建设“十大工程”首批项目全面启动。今年1—2月份,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4亿多元,投资重点是交通畅通、城市拆迁、安臵房建设、活水靓城、城市景观绿化美化工程等方面。其中,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重要节点拆迁滞后,影响城市建设的共有9处917户26.32万平方米,近期已完成拆迁890户25.42万平方米,剩余27户0.9万平方米确保3月底前全面完成。在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上取得实质性成效。全年筹集各类资金3.92亿元,33项民生工程任务全面完成。从去年8月23日以来,通过深入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我市信访批次、总量都有较大幅度下降。区划调整以来,我市赴省、赴合肥、到巢湖上访,同比分别下降18%、27.2 %、11 %。其中,重点解决了城区168万平方米拆迁户办理房产证事宜,成功处臵了出租车上访突发事件等。总之,我们在工作方向上努力与合肥等高对接,在建设效果上努力与合肥等高对接。
三是在工作方式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过去城市服务型向城市建设管理型转变,由单纯抓农业农村型向抓城乡一体型转变,由被动服务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
四是在工作目标上实行了三个调整。即经济指标上,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目标,由过去的区转变到县级市的发展要求上来,力争今年进入中部百强县。工作布局上,工作重心由主要在农村向主要在城市、由主要发展农业农村向主要发展工业经济、现代服务业和改善民生上。远景规划上,及时调整“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力争“十二五”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0亿元以上,朝着全国百强县目标迈进。
二、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2012年目标任务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同比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2亿元,增长9.9%;财政收入10.5亿元,增长42.1%,其中散兵镇第一个突破2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亿元,增长17.4%;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增长34.3%;农民人均纯收入7009元,增长20.1%。
2012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城乡统筹、项目带动四大战略,深入开展工业建设年、城市建设年、效能建设年活动,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全力推动巢湖发展迈上新台阶。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力争今年进入中部百强县。
三、2012年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当前,巢湖的发展已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新挑战、新机遇、新目标,要求我们要有新姿态、新思维、新举措。我们将认清差距,把握机遇,强化措施,着力做好以下工作,确保实现“两年大变样”。
(一)实施工业强市,建设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当前,工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产业不优、支撑不强是我们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全市深入开展“工业建设年”活动,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0亿元。
一是抓好经开区。今年,将投资8.23亿元,加快经开区主要路网建设;启动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完成首期20万平方米建设任务;继续推进经开区南扩北移,完成20平方公里银屏拓展区和巢北拓展区5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评审报批工作。2012年,我们要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完成工业投资60亿元,报批土地3000亩。目前,已初排续建和新建项目11个、总投资36亿元,仍有24亿元项目任务没有着落。
二是推进大项目。重点培育富煌钢构、新型建材、渔网渔具、锚链及机械加工、轻工等5个特色产业集聚区,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快中粮油脂、中建材石膏、云海镁业、建华管桩等已签约和在建重大工业项目推进速度,提升骨干企业竞争力。突出科技创新,加快环巢光电产业园、远景能源风力发电和广得利胶囊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科技、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做合肥新型工业化发展主战场。
三是开展大招商。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巢湖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当前的“第一要事”,在过去的基础上,又增加10个招商分局,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抽调百名干部大招商,把招商任务层层分解,力争全年引进市外资金120亿元,引进外资1亿美元。借助省会城市“金字招牌”和推介平台,发扬“四皮”精神(跑破脚皮、磨破嘴皮、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大型央企和上市公司,发挥驻外巢湖商会平台作用,集中优势资源,在招大引强上实现重点突破。学习合肥经验,强力推进“效能革命”,建好“客商之家”,为投资者打造一个起点公正、机会公平、易于进入、法治高效的制度环境。着力解决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制约,注重节约集约用地,供地上在“亩均投资强度”、“亩均产出”和“亩均税收贡献”等方面进行严格约束;加强“政银企”合作,挖掘信贷潜力。
(二)推进城市大建设,提升新兴中心城市新形象。按照“活水、靓城、扩容、增绿”思路,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十大工程”。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围绕打造全国著名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这一目标,立足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按照“生态优先、城湖共生、区域协同、产城融合、特色彰显”的思路,加快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湖光新区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前瞻性的规划引领巢城建设与发展。规划过程中要突出一个“美”字,对巢城内所有建筑进行色彩规划,制定统一标准。公共建筑以浅灰色为主,居住建筑以黄色调为主;对城区所有道路进行“建筑设计”,并严格按设计标准施工;对已收储的1.4万亩土地,全部完成拆迁并进行绿化,扩大绿量,美化城市。我们认为,打造全国著名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应打响“五张牌”,即,一湖(环巢湖生态建设)、一泉(将半汤温泉建设成为集休闲、疗养、度假、会议中心、康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区)、一山(拆除原地委行署办公楼及望湖宾馆,沿卧牛山、龟山、凤凰山、岠嶂山、龙山、汤山、鼓山、旗山一线打造山体公园)、一水(理顺环城河、天河、浴溪河、巢湖水系,活水靓城)、一网场(改造河南网场,打造临窗读雨,一见倾城的优美胜境)。
二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对原地级巢湖市确定的扫尾工程,原则上按原来的办法,但对工程质量、建设方案等方面,能优化的尽量优化。在此基础上,加快速度推进,确保按时间节点尽快完成任务;对今年新开工建设的项目,等高对接“合肥模式”、“合肥速度”,完全按照合肥市大建设思路、办法、体制、机制和速度,快速推进。
三是加快拆迁安臵工作。当前巢湖城市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拆迁。我们将牢牢把握拆迁是“各种矛盾的总暴露、各种力量的总较量、各种资源的总调度”这一特点,学会做群众工作、学会让群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学会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调配好各种力量、调度好所有资源,按“三榜三公示”、“模拟拆迁”等基本办法,加快拆迁进度。其中重点是要加快安臵房建设。将安臵房建设作为头号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今年,在原地级巢湖市确定的安臵房建设79.05万平方米的基础上,按照3月份完成扩初、4月份完成征地拆迁、5月份全面动工的时间要求,新安排建设安臵房500万平方米。
四是规范城市建设管理。城市建设总的要求是按“十大工程”思路,只做雪中送炭工程,不搞锦上添花工程。各类建设(含拆迁)、各类工程,包括经开区建设、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建设,全部纳入城市大建设范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既要确保“十大工程”快速推进,也尽量做到不扰民,不搞摊大饼、铺摊子,处处是工地,对老旧城区尽量成片改造,启动湖光新区龟山东的成片开发。每年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加强常态管理,重点做好城市环卫保洁和美化靓化工作;大力实施生态截污工程,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强化规划管理,打击违法建设。加大文明创建力度,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五是进一步捋顺工作关系。目前,已初步捋顺了和供水、供电、电信等部门关系,雨水、污水规划以及供水规划正在编制。但城市建设内公交、燃气、安广网络等城市配套设施私有化,这些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捋顺。
(三)改革体制机制,加快建设投融资新平台 等高对接合肥市投融资管理体制,成立巢湖市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同时下设办公室,对政府投融资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一是加快平台建设。建立“借、用、还”一体化,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管理体制,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建立财政偿债基金,不再使用新的银行贷款、土地出让金还本付息。我们将整合好现有的3个融资平台,原地级巢湖市城投公司退出融资平台;县级巢湖市城投公司保留融资平台,争取农发行、国开行的政策性融资;巢信公司重点参股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目前,巢湖城市建设“十大工程”153个项目,总投资129亿元,随着“十大工程”的快速推进,总投资会逐步增加。因此,我们今年融资必须不少于60亿元,明年不少于120亿元。下一步,我们必须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一是拿出部分财政资金(尽管今年巢湖市预计财政收入20亿元左右,财政支出需要24亿元左右),设立偿债基金,争取农发行、国开行等银行的授信额度。二是利用土地收储中心融资,在节约集约用地、土地增减挂、矿山修复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土地瓶颈制约,围绕文化产业、大型商场、城市商业综合体、旅游、汽车城、新型建材、家俱服装市场等产业出让一批土地。
(四)实施倍增规划,培育城乡统筹发展新典范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今年,将围绕滨湖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启动15万亩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打造城郊蔬菜、环湖莲藕等6个万亩生产基地,提升畜牧、水产和都市型农业比重;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就业非农化进程,推动农民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二是建设中心集镇。进一步完善小城镇总体规划,重点加强环湖小城镇及中心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布局合理、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体系。突出中庙-黄麓新城建设,打造滨湖旅游新城。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城镇和经济强镇,力争将槐林镇建设成为山水名镇,烔炀镇成为滨湖新镇,黄麓镇成为文化强镇,柘皋镇成为千年古镇。
三是改善农村环境。今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农村环境面貌有较大改观。市财政继续配套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坚持生态环保,建设旅游休闲度假新胜地 一是加强生态环保。继续推进矿山关闭和生态修复工作,关闭拆除剩余18家矿山、7家轮窑厂、38座石灰窑,开展生态植被恢复,不断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按照建设“森林巢湖”要求,投资1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成片造林4万亩,建设绿色长廊60公里。
二是发展休闲旅游。要加快姥山岛综合整治、龟山广场旅游码头、紫竹园生态农庄、中国热气球基地等旅游项目建设;抓好“三将军”故居、巢父生态园等景区提档升级。着力创建半汤温泉度假区、中庙姥山岛两个4A级景区。举办牡丹、温泉、美食等地方特色节会,提升巢湖旅游知名度。
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城区大型、高品位商业综合体,完成望城、向阳、圩墩等3座农贸市场改造。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新网工程”,提升农家店经营范围和服务功能;规划建设裕溪河两岸港口物流园区,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专业物流基地。
(六)着力改善民生,开创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继续加大投入,深入实施33项民生工程。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较大幅度提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巢湖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七)提升执行效能,实现加速崛起挺进百强新成效 一是在深化“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活动中见成效。2月16日,我市召开巢湖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全面传达贯彻合肥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精神,突出“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主题,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着力找差距、改作风、提效率、树形象,同时在建设口开展查、摆、找、补、创试点工作,不断锤炼干部作风本领,营造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为实现巢湖“两年大变样”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在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中见成效。我市一些干部在思维方式、工作作风、执行能力等方面,与合肥相比有较大差距。我们将着力在投融资管理、城市建设与管理、招投标管理、财政管理、土地管理、行政审批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合肥等高对接,实行“拿来主义”。坚持为发展配班子,注重选拔熟悉现代经济、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树立科学用人导向。今年,将推动市直单位中层干部交流轮岗,着力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三是在强化责任、改进作风中见成效。当前,对巢湖来讲,就是要强化“责任重于泰山”意识,重点强化三种责任:即强化发展责任,实现经济总量有新提升、城市面貌有新变化、人民生活有新改善;强化岗位责任,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强化维稳责任,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大建设大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第四篇:巢湖市居巢区教育局
巢湖市居巢区教育局
少先队居巢区工作委员会
居青[2010]37号
关于表彰全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少先队员”的决定
各团(工)委、中心学校、局属学校、民办学校,城区小教办,黄麓师范:
为树立和宣传在全区争当“四好少年”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典型,团区委、区教育局、区少工委在近期开展了全区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评选活动。经过全区各级少先队组织推荐、书面评审、考试考核等步骤,决定授予束仁玲等39名同志全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授予方鑫等70名同学全区“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名单附后)。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励,努力为红领巾事业再作新的贡献。希望各级少先队组织要通过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 全区少先队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附:
1、居巢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名单(39名)
2、居巢区“优秀少先队员”名单(70名)
巢湖市居巢区教育局 共青团巢湖市居巢区委员会
巢湖市居巢区少工委
二0一0年六月一日
抄: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
共青团巢湖市居巢区委员会 2010年6月1日印发
(共印60份)主题词: 少先队 表彰 决定 附1: 居巢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名单
(39名)
束仁玲
童建国 童俊丽 郑 凯 钱春燕 周玉荣 杨素敏 张婷婷 徐 莉 王容舟
季星星
郑宏培 何显龙 刘祖敏 黄海梅 汪亚萍 尹 玲 薛文龙 熊庆菊 刘雪梅
苏 正
梁贵云 梁云生 唐 庆 陈直财 陈 勇 胡 林 郑兴红 张宁娟 庞平
王 慧
王守明
刘志国
林 惠
茆 骥
马 丽
鲍守云
金平
褚慧芳
附2: 居巢区“优秀少先队员”名单
方 鑫 王心月 黄 瑞 丁悦悦 周君豪 耿 倩 赵娇娇 徐旸 聂忆晴 贾梦婷 王兴洲 靳祥胜 成晶晶 金 斌
张 祯 任文婷 尹成远 尹秀娟 郑一鸣 唐凌霜 罗翔宇 胡文恺 路欣冉 马文思 刘鹏芸 刘思悦 肖雪雅 丁媛媛
(70名)
费俊贤 王文丽 梁子健 童 星 陈美玲 纪颖茹 方梦雅 徐伟彦 黄雅洁 陆雪晴 黄亚萍 李玲玲 韩天康 王亚玲
马燕婷 班宏辉 丁雨欣 朱东军 任 敏 孙爱民 李 想 汪雯雯 袁咏蓉 秦天润 周子凡 赵玙璐 夏峻芃 倪作伟
宋天佑 陈映雪 朱鹏飞 王洁颖 陈云川 毛子漪 陆思聪 孙迎春 张明年 翟一鸣 向欣然 候佩玥 王 艳 潘羽欣
第五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巢湖市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巢湖市委员会
委员提案书
年第号
(类第号)
注意事项
1、提案内容应围绕着国家大政方针、地方重要事务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应按“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的要求,力求提出有事实、有分析、有措施的提案。做到一事一案,案由简明扼要。
3、提案书应使用钢笔或中性笔填写,字迹务求工整清晰。
4、党派、团体、政协专委会集体提案请单位负责人在“提案者”栏签名并加盖公章。
政协巢湖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编印
批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