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粮食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好助推作用
粮食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好
助推作用
粮食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好助推作用2007-12-15 22:55:2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粮食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好助推作用粮食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好助推作用(2)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助推器作用找文章到第1文秘网更多原创-(http://)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的发展和升华。粮食部门是主要涉农部门,是践行“三农”政策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工程中,必须主动融入,找准工作定位,做出应有贡献。
一、XXXX年粮食部门在为农服务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1、继续贯彻落实粮食购销市场放开政策,通过粮食收购极力引导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指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市场趋向,本着“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积极开展各种市场粮食的购销业务活动。粮食市场、价格放开以来,国有粮食企业除经营小麦、玉米主要粮食品种外,还不适时机地开展大麦、茴香、油料等农作物购销业务活动。特别是在收购旺季,购销企业职工分组分片带秤、带钱、带车走村串户积极开展粮食收购活动,克服农发行收购贷款不能到位的实际困难,由职工垫资进行收购,既方便了农户售粮,又为企业开展经营活动争取了一定数量的粮源,全年共收购各种市场粮食1500万斤,做到应收尽收,体现优质优价。
2、开展积极有效的粮食销售活动,促进粮食流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展以购代销、边购边销、薄利多销、加工转销、兑换促销、推陈储新等形式多样的粮食促销活动,不断扩大优质畅销粮食
品种的销售比例。在扩展粮食销售渠道上,准确把握粮食市场行情,随行就市,灵活销售,促进粮食销售,活跃粮食市场。全年共销售粮食2563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602万元。
3、做好粮食监测系统建设,准确分析粮食市场形势。粮食市场放开以来,粮食宏观调控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为确保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增强对全社会粮食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加强对区域内粮食生产、需求、库存、价格、质量状况、市场动态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启动构建全市粮食收购、加工、储备、运输、供应体系、市场监管和应急报告系统。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提出了全市重大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综合运用市场调解和各种调控手段,促进市场粮价在合理区间运行。适时开展本辖区内粮食供求总量和结构平衡的调查研究工作,为上级有关部门判断粮食形势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4、管理粮食市场,维护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市场秩序。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部门的职责,依法管理粮食市场。一是依法做好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组织落实粮食收购主体资格审核制度,为符合条件的12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了粮食收购许可证,并进行了年审。二是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甘肃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要求,对全市用粮涉粮企业进行了调查,最后确定全市近7家企业进入流通统计的范围,并督促按时报送统计报表,为做好粮食供需平衡预测做了一定的基础工作。三是认真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在夏粮收购季节,深入全市各乡镇,检查了各粮食经营企业的收购资格,督促落实了社会粮食统计制度、粮食收购许可制度,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粮食流通秩序依法履行了部门工作职责。
5、积极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充分为农户服务。一是开展了放心粮油进农村活
动,粮食企业生产的“耕耘、口口香、陇上星”等面粉占领了部分农村市场,深得农户欢迎。二是开展代储、代加工和品种兑换为主的“两代一换”业务,这是粮食部门多年来传统的支农项目,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三是拓展经营业务,适时开展化肥、籽种、农户取暖用煤等项目的供应销售活动,方便了广大农户。
二、XXXX年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设想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粮食部门应全力助推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切实维护种粮农民利益。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粮食生产和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对社会经济发展会带来严重影响。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农业和粮食生产出问题,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就会受到影
响,所以说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既是确保粮食安全,也是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粮食产量过低,粮食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粮食供大于求,就会造成粮价下跌,影响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部门必须始终保持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把藏粮于地、藏粮于库、藏粮于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市场的优势,加大各项扶持粮食生产的粮食流通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通过收好粮、管好粮、用好粮,引导农民种好粮,努力做到粮食供求总量、品种、区域的基本平衡,使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能持续增加,粮食安全有可靠保障。
粮食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好助推作用
第二篇:粮食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好助推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助推器作用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的发展和升华。粮食部门是主要涉农部门,是践行“三农”政策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工程中,必须主动融入,找准工作定位,做出应有贡献。
一、XXXX年粮食部门在为农服务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1、继续贯彻落实粮食购销市场放开政策,通过粮食收购极力引导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指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市场趋向,本着“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积极开展各种市场粮食的购销业务活动。粮食市场、价格放开以来,国有粮食企业除经营小麦、玉米主要粮食品种外,还不适时机地开展大麦、茴香、油料等农作物购销业务活动。特别是在收购旺季,购销企业职工分组分片带秤、带钱、带车走村串户积极开展粮食收购活动,克服农发行收购贷款不能到位的实际困难,由职工垫资进行收购,既方便了农户售粮,又为企业开展经营活动争取了一定数量的粮源,全年共收购各种市场粮食1500万斤,做到应收尽收,体现优质优价。
2、开展积极有效的粮食销售活动,促进粮食流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展以购代销、边购边销、薄利多销、加工转销、兑换促销、推陈储新等形式多样的粮食促销活动,不断扩大优质畅销粮食品种的销售比例。在扩展粮食销售渠道上,准确把握粮食市场行情,随行就市,灵活销售,促进粮食销售,活跃粮食市场。全年共销售粮食2563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602万元。
3、做好粮食监测系统建设,准确分析粮食市场形势。粮食市场放开以来,粮食宏观调控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为确保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增强对全社会粮食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加强对区域内粮食生产、需求、库存、价格、质量状况、市场动态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启动构建全市粮食收购、加工、储备、运输、供应体系、市场监管和应急报告系统。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提出了全市重大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综合运用市场调解和各种调控手段,促进市场粮价在合理区间运行。适时开展本辖区内粮食供求总量和结构平衡的调查研究工作,为上级有关部门判断粮食形势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4、管理粮食市场,维护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市场秩序。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部门的职责,依法管理粮食市场。一是依法做好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组织落实粮食收购主体资格审核制度,为符合条件的12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了粮食收购许可证,并进行了年审。二是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甘肃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要求,对全市用粮涉粮企业进行了调查,最后确定全市近7家企业进入流通统计的范围,并督促按时报送统计报表,为做好粮食供需平衡预测做了一定的基础工作。三是认真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在夏粮收购季节,深入全市各乡镇,检查了各粮食经营企业的收购资格,督促落实了社会粮食统计制度、粮食收购许可制度,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粮食流通秩序依法履行了部门工作职责。
5、积极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充分为农户服务。一是开展了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粮食企业生产的“耕耘、口口香、陇上星”等面粉占领了部分农村市场,深得农户欢迎。二是开展代储、代加工和品种兑换为主的“两代一换”业务,这是粮食部门多年来传统的支农项目,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三是拓展经营业务,适时开展化肥、籽种、农户取暖用煤等项目的供应销售活动,方便了广大农户。
二、XXXX年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设想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粮食部门应全力助推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切实维护种粮农民利益。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粮食生产和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对社会经济发展会带来严重影响。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农业和粮食生产出问题,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说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既是确保粮食安全,也是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粮食产量过低,粮食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粮食供大于求,就会造成粮价下跌,影响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部门必须始终保持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把藏粮于地、藏粮于库、藏粮于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市场的优势,加大各项扶持粮食生产的粮食流通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通过收好粮、管好粮、用好粮,引导农民种好粮,努力做到粮食供求总量、品种、区域的基本平衡,使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能持续增加,粮食安全有可靠保障。具
体要发挥好以下五个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是根据粮食生产、搞活粮食收购、加强重点贸易集散地辐射作用,确保城市和农村粮食供应的原则,在边远粮站退出国有的同时,做强做大保留的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继续发挥粮食主渠道作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二是引导粮食市场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坚持优质优价、市场定价、企业自主收购的原则,积极创新收购方式,扩大收购
量,切实满足农民出售余粮的要求。三是充分利用省、市、县三级储备粮的吞吐保护农民的利益,保持粮食价格在合理价位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切实把握和控制好储备粮轮换销售出库的节奏和力度,引导农民适时出售余粮,形成合理稳定的价格预测,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四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精心组织实施,规范操作程序,落实直补资金,切实保护种粮农户利益。五是调查研究粮食市场,形成发现价格的有效机制,不断完善保护粮农的长效机制。
二、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粮食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内容之一,也是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加快以粮食购销、加工为龙头的粮食产业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在深化改革中,以资产、技术为纽带,组建一批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大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搞活粮食购销、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中发挥骨干作用。通过龙头企业连结基地,带动农户,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企双赢。二是鼓励和发展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鼓励龙头企业向农民推广“生产者好销、经营者好卖、消费者好吃”的优质粮食品种,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种植技术等需求,引导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粮食的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鼓励农民为粮油加工提供优质原料,让农民分享加工增值的效益。三是大力发展“两代一换”。以代农储存、代农加工和品种兑换为主,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企联营模式,让民户从中得到方便和实惠。四是做好面向农村的粮食仓储服务工作。一方面加强粮食仓储设施的改造和维修,充分为方便农户售粮服务,加一方面为满足广大农户租借场地提供便利条件。
三、积极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促进农村粮食流通有序竞争。
放开粮食市场和加强管理是粮食流通管理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以来,粮食购销市场的主体明显增多,在粮食流通中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数量和经营规模都已占很大比重。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搞活粮食市场流通。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存在经营条件参差不齐,诚信度也有差异,给监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市场管理主体地位,为此粮食部门必须依据条例,依法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查处坑农害农行为,规范粮食市场秩序,维护种粮农户利益,为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宽松、和谐、公平的环境。
第三篇: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007年4月26日,按照乌苏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安排,我们第十六期中青班赴山东考察学习,考察目的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更好地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服务。5月3日,我们对寿光市展览馆、寿光的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和三元朱村冬暖大棚蔬菜种植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通过看专题片、阅读资料、听讲座等,对寿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引发了对自己所从事的妇女工作的思考,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一、寿光三元朱村基本情况及新农村建设成果
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坐落在渤海湾南畔,寿光市最南端,紧靠济青公路,南靠胶济铁路,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土质肥沃,是一片古老而又文明的土地,早在五千年前就受到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熏陶,是巾帼英雄陈少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就是出生并成长在这片热土上。
三元朱村是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发祥地,在王乐义书记的带领下发展特色经济取得辉煌成就,为群众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致富之路。作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三元朱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发展冬暖蔬菜大棚,1989年由17名党员带头建的17个大棚,创造了平均每亩收入2.7万元的世界最高水平,1990年该村又建了181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寿光全市已建冬暖式大棚5130个,当年为寿光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现在的三元朱村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服务站和蔬菜加工厂,乐义品牌蔬菜销往世界各地,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低效问题。目前,三元朱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期工程,全村81栋楼房已经完工,幼儿园、敬老院相继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重要项目高科技示范院开始动工建设。
王乐义说:“三元朱村的发展关键是靠生产的发展,我们有了好的政策,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起一支好的队伍,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在农业结构上调整了三次,这个村的经济上了三大步。”
三元朱村发展经验,一是立足实际确定发展方向;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走特色农业、科技农业之路;四是把握时机,发展外向型农业;五是坚持科学规划村庄,立足长远发展。这个村在发展过程中,妇女能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真正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乌苏市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妇女的智慧、参与和创新。为全面掌握当前我市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职能作用,引导广大妇女为建设新农村作贡献,依据我市各乡场镇妇联有关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汇报,通过座谈、走访了解、数字统计等形式,对全市20个乡场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
1、农村妇女致富本领显著增强。近年来,乌苏市各级妇女组织充分认识促进农村妇女发展,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意义,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妇女工作的首要任务,深人开展“三学三比”活动和“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加强妇联组织网络建设,采取上下联动,着力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构建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示范三大网络,建立以农村妇女学校为重点、各类教育培训基地为补充的科技培训网络,形成了文化教育、实用技术、绿色证书、职称评定和学历教育五个梯次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体系。2005年组织讲师团深入20个乡场,培训了村级妇女科技推广骨干2000多人。广大农村妇女立足各类活动载体,在劳动中学,在学中做,目前全市有70%以上的妇女接受政策规定、农业科技培训,60%的农村妇女掌握了2门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树立妇字号龙头大户27户,“新农村巾帼示范村”20个,“巾帼科技示范村”6个,全市派出第一批4名女农民参加了全国女农民经纪人培训,并取得全国农民经济人证书。农村妇女科技致富本领普遍增强。
2、农村妇女致富渠道明显拓宽。各级妇联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渠道不断拓宽,在更广阔的生产领域中实现增收致富。形成了蔬菜种植业、养殖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八十四户乡妇联积极贯彻该乡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方针,结合本地优势和产业方向,把农村妇女组织起来,带头种植“绿色蔬菜”,带头销售农副产品,她们兴办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为农村妇女开辟了新的致富门路。夹河子乡面向市场,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向妇女推广优质高效农业新品种、标准无公害生产技术及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新技术,仅葡萄保鲜技术就使该乡80名妇女受益,靠保鲜技术平均每户收入 2万元。皇宫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开展科技养殖竞赛,引导妇女发展名优新特品种养殖,探索公司+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涌现出象许云霞、加玛力汗、王亚萍等一批年产值10万元以上专业大户,养殖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1%。另外,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村妇女的又一条增收渠道。古尔图镇一次为汇通棉纺厂输送30名女工,2005在农牧区开展了“转变观念走出去,艰苦创业为家乡”活动,我市输送到乌鲁木齐市从事宾馆服务、家政服务的女工32名,2006年实现市乡转移1530人次。
3、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广大妇女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市妇联抓住时机,适时引导,组织学习,相互观摩,使各类女农民经济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市场信息和最新技术传递,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各乡场妇联积极组织农村妇女进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知识培训,大胆尝试成立了适合妇女群众的专业协会32个,初步完成了制定规章、召开理事会、成立专业小组、建档、营销活动等工作。其中,八十四户乡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协会、西大沟镇的番茄协会、石桥乡的手工艺品协会、古尔图镇的大芸中草药协会、百泉镇的巾帼奶业协会等协会较为成熟。据调查显示,随着各类农村妇女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广大妇女的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的能力较以前明显增加。
但由于传统观念和历史原因,农村妇女工作中还普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妇女总体素质偏低。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与男性相比,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仍然偏低。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由于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女性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平均少于男性。二是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仍然存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认为致富兴家是男人的事,满足于自家经营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主动性较低,严重制约妇女的发展潜能;三是缺乏农业科学技术。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化农业机械、生产技能等,不能有效地掌握,对一些生产经营、政策措施、网络信息等,更是知之甚少,影响了她们的劳动回报率。
2、妇女就业观念保守和懒惰思想还很严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靠近家门的就业机会虽然增加了很多,但仍有不少农村妇女观念保守,认为自己没什么文化和本事,只能在家做家务,尽管有很多活儿可以做,但她们嫌挣的钱太少,大事做不来,小事也不愿做,一有时间沉缅于麻将桌上,生活满足于过得去就行。
3、妇女获取信息渠道闭塞。由于信息不畅,缺少行业协会的帮助等原因,农村妇女不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致富信息主要来源于“你种什么,我也种什么”、“别人赚钱了,我也跟着干”,造成生产的盲目、被动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欠缺。
三、今后工作的思考
1、继续强化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要在建立健全农村妇女培训网络的基础上,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次培训。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妇女劳动者、培养合格新型女农民为主要任务,创新教育培训思路。具体操作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式多样,以满足不同层次妇女的需要。政府补贴的专项培训中保证妇女占一定比例。
2、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妇女致富意识。鼓励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拓展增收渠道,要广泛树立妇女致富典型,大力宣传她们的创业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引导广大妇女实现自主创业,要充分利用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帮助和扶持农村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帮助做好创业前的培训、资金扶持工作等。对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要促其向规模化、特色化、集团化发展。
3、大力开展“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要结合地区妇联的要求,各级妇联组织特别是乡场镇妇联要着力抓好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出能带领广大农村妇女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示范村,使“三学三比”活动的对象由示范户到示范村,带动效应由点到面,发展当地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壮大和培育各类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各类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各级妇女组织要成立女经纪人联谊会和女能手协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突出抓好结构调整、龙头企业、特色基地建设,提高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抗风险能力。
5、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要充分发挥妇女劳务输出基地的作用,加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进一步畅通输出渠道,做好权益维护,为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大跨度、大规模、有组织的转移创造条件,通过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达到富裕农民的目的,同时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第四篇:如何发挥林业在全市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林业是基础产业,也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我市林地面积1561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5.75%。60%的农村人口拥有林地,可以说林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的林业。充分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对加强我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加快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真正做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造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些内在动力将推动林业不断发展。
一、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加速农村产业出规模
1、工业原料林产业。我市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是全国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等速生树种的中心产区,杨树在我市平原地区也生长良好。根据国家“南用、北休、东扩、西治”林业发展方针,通过科学经营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使之成为林区群众稳定的增收渠道。近期,我市对320国道改造砍伐的杨树的生长、流向、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小头直径10厘米及以上的木材就地交货价600元/吨,主要流向山东、江苏等地;10厘米以下的枝丫材320元/吨,由罗宾公司收购;14年生杨树单株平均材积0.759立方米,年生长收益18.9元。我市“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河滩面积大、土质好,一家农户如能种植1000株杨树,年收入可达2万元,不仅农民增收,而且彻底解决了我市木材加工业原料紧缺的问题,促进我市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
2、高产油茶产业。油茶业是一次投资、长期受益。如丰城市白土镇江下村的120亩高产油茶林,造林仅六年,平均亩产40多公斤,其收入超过了全村水田的总收入,2006年卖接穗收入就高达16余万元,使农民在经营中得到了实惠;高安市农村人口人均1亩油茶林,每人平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油茶业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中具有明显优势。
3、毛竹产业。我市毛竹面积333万亩,蓄积量3.2亿根,亩平立竹96根,2006年采伐量2389万根,亩年平均产出100元左右,而浙江省安吉县毛竹面积78万亩,蓄积量1.35亿根,亩平立竹173根,年采伐量2500万根,亩年平均产出500元以上。如果我市毛竹经营能达到安吉的水平,可年增加收入14亿元,可见,我市毛竹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开辟林农增收新途径
特色经济林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是使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迅速有机结合的最佳林种之一。我市特色经济林的发展已有成功经验,如铜鼓温泉凤山村圳上组吴唐钱的七亩南方优质早熟梨,2001年下种,2004年试产,当年产量2800公斤,而今年产10000多公斤,亩收益3000多元,总收入近3万元,产品供不应求。又如靖安的椪柑,奉新、宜丰的猕猴桃,樟树的药材,大部分亩年收益都在千元以上。实践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林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好途径。过去,特色经济林虽起步早,但因品种劣、规模小、产量低,多数产品处于有展品无商品的状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规范区域布局,发展规模经营。多形式加强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基地建设,实现专业化生产。科学布局,集中连片抓准一两项重点突破,进行集约化经营以增强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2、加强产品流通,促进产业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生产与流通同等重要,市场是核心。我们要有明确的产品定位以满足社会的生产、消费和市场多元化需求。如开发初期,规模小、产量低,要选择采取能迎合主消费群体的流通形式,而随着产业不断壮大,市场定位和销售策略要相应地调整,切实解决有市场没产品、有产品没市场的问题,走出农产品“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怪圈。在组织形式上要以实业公司为主,通过销售提高企业效益、促进生产,使林业生态产业走销—供—产一体化良性循环的路子。
3、建全服务体系,推广先进科技。一是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为确保良种化,可由县级政府和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开展长期合作并健全相应的赔偿责任机制;二是建立以林业技术推广站为核心的技术推广体系。直接面向基地、农户或其他专业户推广先进科技,开办各类培训班,传授良种良法模式化栽培技术,确保产品优质高产;三是建立全国商品信息网络。在发展初期各级政府可给予必要的支持,而对如科技、良种、信息这类商品可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以增强自我调节力,使之良性持久运行。
4、发展“龙头”企业,加速产业进程。要发展储藏、深精加工、有高附加值的龙头企业,以带动和促进产业基地的形成。调整好企业与农户之间种、养、加、销的利益关系,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
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延伸深度加工,实现梯级增值增效。
三、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既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又有利于发展林业经济,更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现代生态文明的资源开发方式,也是新农村建设需要而且必须发展的新兴产业。我市地域宽
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物产丰饶,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条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自然、高雅、保健、文明、舒适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近年兴起的无景点休闲度假,过过农家生活,品品农家饭菜,成为都市人的休闲时尚,这也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亮点。
1、注重保护森林公园和自然景区。把小型自然保护区和村庄的龙脉山、风水林结合起来,融入民俗风情,植树美化,在保持原始风貌的基础上统筹规划,使之有序发展,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景观典范。
2、因地制宜开发生态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经济来源。实物一般以工艺品为主,作为旅游纪念品推向市场。还可与林业生态产业相结合,如请游客下到果园、菜园亲手采摘,使大家不仅品尝到各种绿色食品,更增添了乐趣。
3、高起点规划森林旅游发展。做到生态型施工,防止旅游业重蹈工业发展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如普及对太阳能、沼气、冷能等非化学能源的利用;推广可降解性日常生活用品的使用;在满足旅客基本食宿需求外,尽量减少对空调、汽车、饭店等奢侈消费品的供求;对生活污水及垃圾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处理,实现物质循环利用,使三大效益协调发展。
第五篇:浅析如何发挥好乡镇人民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定推进新农村建设。乡镇人民政府是当前中国农村的基层政权组织,直接面向农村工作,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规划组织乡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以及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农村发展水平下,正确把握和发挥好乡镇人民政府在建设新农村中的职能,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认清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重视乡镇人民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涵盖了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当前,随着农业税彻底取消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乡镇干部与农民群众间的催粮催款矛盾逐步缓和。但与此同时,乡村干部可以援引国家强制力的渠道不复存在,受拜金主义的冲击和封建小农思想的影响,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往往因为少数人的不合作就把符合大家利益的公共事业“搅黄”。农民合作精神的缺失、社会责任的淡漠,使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难以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据调查,在2005年试点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有近20%农户非自愿参加。而在农村实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后,部分农民考虑的不是将现有子女培养成才和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而是违法再生育一个孩子享受国家义务教育。目前,农村的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在总人口中占70%,农村低素质农民群体的客观存在与新农村对新型农民要求间的差距,需要政府用先进文化理念来引导,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得到提高。乡镇人民政府作为负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工作直接面对广大农民。乡镇干部在多年从事农村工作的过程中,与当地农民群众既有不尽人意的矛盾冲突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当地农民所思、所想、所盼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因此,应加强乡镇人民政府在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重视乡镇人民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宣传、引导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妥善解决好当前乡镇人民政府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乡镇人民政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职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重视乡镇人民政府的作用,但当前乡镇人民政府普遍存在的债务繁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自我监督约束乏力等问题,不仅有损乡镇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而且影响到机构的正常运转及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一)妥善处理好乡镇债务问题,重树乡镇政府威信
目前,乡镇债务已经使得农村的政治环境、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分析乡镇债务的形成,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与上级政府的决策调整与失误有关。例如: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存在与补偿、“普九”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冒进,这些政策调整、取消而产生的后续费用,最终由乡镇政府买单,并使这些债务没有资产作为偿债来源。实行“乡财县管乡用”虽然可以节制乡镇债务不正常增长,但乡镇收支的刚性缺口及巨额债务并不能得到有效化解,同时,还使得乡镇政府丧失提供农村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因此,乡镇债务的化解应首先遵循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使乡镇政府有权有责、管事做事,增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通过发展地方经济增收化债;其次是建立更科学的乡镇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加强离任债务审计,防止给下一届班子留下包袱沉重的假政绩和面子工程;其三是营造良好环境,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增加偿债来源,变现经营性资产,严格支出管理,逐步偿还债务。
(二)妥善解决乡镇政府机构臃肿、人员过多等问题,建设精干、廉洁、高效的政府
乡镇人民政府没有用人权,人员进出往往仅凭上级的一句话。这不仅造成乡镇政府机构臃肿、人员过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也使得进入乡镇机关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的进人管理,加强对现有乡镇干部的培训,完善干部考核机制。针对乡镇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差的状况,上级各部门要强化为乡镇提供好服务的意识,促进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乡镇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将工作重点从直接抓生产经营、催粮催款中转移到示范引导、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妥善剥离乡镇经营性事业机构。
(三)妥善解决好乡镇政府自我监督约束乏力的问题
乡镇政府虽然接受乡镇人大审议,但乡镇人大代表对乡镇财政预算外收支状况并不了解,很难有效监督政府运行,而上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审计往往停留在职务犯罪和财政预算上。这使得乡镇政府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缺少相应的有效监督,为乡镇政府决策失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应加强对乡镇政府不定期审计,将审计内容扩展到乡镇债务、乡镇政府各部门和财政预算外收支状况等,要加强乡镇人大代表对乡镇政府实施重大项目的事前审议、事中监督、事后听取汇报工作,加大乡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设廉洁、高效、民主的乡镇人民政府。
三、突出乡镇人民政府工作重点,发挥好乡镇人民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以组织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要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乡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培育新型农民,不仅要组织好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而且要组织对农民的进城务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同时倡导农村社会新风尚,通过对农民进行精神文明常识和村民自治、法律法规以及农业科技知识的宣教,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规守法、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勤劳致富。
(二)以优势产业发展为支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政府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首先应科学分析本地的气候条件、地质地貌、传统生产习惯等来确立主导产业,并根据当地的优势找准产业的切入点。其次,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初期,应重点抓好主导产业发展的宣传动员、技术培训、科技示范和典型带动,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为产业发展夯实群众基础。在初具产业基础和产品规模时,要及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化合作经营组织,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协调好农民发展主导产业的小额信贷资金,将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成为地方优势产业,增加广大农民收入。
(三)以落实好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为切入点,强化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功能
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政权组织,要深入领会贯彻执行好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让每个农民都享受公共财政支持。同时,还要深入村组、农户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掌握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和政策运行、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上反映。将国家扶持引导与农民投工投劳相结合,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镇、村两级诊所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加强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农村道路、水利、能源等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改水、改房、改厨、改厕、改圈,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