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8:1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

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

党的十五大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并鼓励“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几年来,我市广大民营企业主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自觉把自身企业发展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之中,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为扭转我市国有企业亏损局面,搞活我市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振兴重庆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我市民营企业计有4000余户参与改组、改造国有、集体企业4300多户(有的企业参与改组改造2个以上),重组国有、集体资产达21亿多元,直接安置下岗职工15万人以上。

据调查,在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中,一些企业实现了“二次创业”,如重庆跨越集团以6200万元收购重庆钢球厂,以3300万元控股(51%)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一些企业却背上了“包袱”,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如重庆国际康乐集团公司收购重庆印染厂。为更好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实现党的十六提出的“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目标,党和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创造宽松环境,推进好这项工作。

一、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不仅发展了自己,也不失为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一条有效途径。据我们初步调查,当前重庆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组改造的民营企业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参与企业主综合素质和员工队伍素质较高,如跨越集团现有员工600余人,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均为大专以上文化,80%系中共党员;两级班子平均年龄34岁;管理、技术人员中9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博士4名。二是这些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较好,效益较佳,自身已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拥有一定实力,具备进一步拓展的条件,如重庆力帆集团。三是行业发展前景看好,这些企业大多属从事房地产业、高新技术和生物制药等朝阳产业。即使有的企业从事传统产业,其产品仍有较好的市场份额。如重庆川江针纺有限公司其“川江“牌毛线销售辐射西南地区农村市场,受到市场欢迎。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不仅自身得到了发展,也搞活了国有企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国有企业带来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营机制,使老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如重庆跨越集团控股重庆钢球厂之后,精简了厂级领导机构,厂级领导干部由原来的8人,精简为1人,只设1名经理;科室由原27个,精简为5个;管理人员由原250人,减为40多人;科级干部由原47人,减为7人。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不仅降低了行政费用,而且还减少了内耗,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

2、注入资金,或提升原有产品,或转产进军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见效快,使企业迅速扭亏为盈。如重庆跨越集团控股重庆钢球厂后,其钢球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由原主要生产初级的G16级钢球,升级到以生产市场需求量大、精度更高的G10级钢球为主,仅8个月就使连续6年累计亏损达7800万元已资不抵债的企业实现产值1400万元,并于第二年实现盈利。

3、有利于妥善安置职工,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重庆跨越集团充分尊重原企业职工意愿,使用现金1000余万元安置原企业职工500余人,并安置200余名重新上岗。重庆力帆集团控股重庆柴油机厂后,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汽油机,柴油机及相关产品,使该企业起死回生,解决就业职工342人。

二、对成功经验和目前存在问题的几点分析

1、就我们掌握了解的成功例子看,民营企业主无一不对政府及有关部门所给予的指导、帮助和支持表示出感激之情,认为他们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对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组改造、实现改制后企业整合起着十关键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政府有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指导参与双方规范操作,对原企业职工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参与企业排忧解难等方面,使重组工作正常进行。

2、从参与企业的角度看,大多能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情况,结合自身企业实际和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参与对象、方法和途径,使重组取得成功。如:重庆跨越集团根据国家有关发展农业和汽车工业的政策,看准西南农用车市场前景,通过参股合资的方式,于1998年10日,以51%的股份取得对长安集团的品牌、技术、设备优势,并与跨越集团的机制优势结合起来,以高技术、高起点、高效率,抓好长安农用车的改型设计和增扩生产线,研制成功长安跨越轻型卡车,2002年产值超过2亿元,上交税收1298万元。

3、重视双方企业的行业联系,注重对方企业规模与自身承受能力,不盲目追风贪大,以稳扎稳打求发展。如:重庆川江针纺有限公司业主,这位80年代初肩负货担,从田埂里走出来的企业家,向以稳健著称。为充分发挥企业销售网络遍布西南的优势,98年元月收购綦江县织布厂(破产企业)后,合理使用原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并购置国内最先进的毛纺设备,三条毛线生产线、染色流水线毛条流水线,达到年产羊毛条1000吨、绒线1500吨,染整2000吨的生产能力,除能生产全毛、混纺、全晴开司米、高级防虫蛀精装毛线外,还开发生产高级丝光防缩绒线,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使自身企业由以前单一从事商贸跃升为集产销于一体的企业,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4、据参与企业反映,影响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组改造的最大难点就是原有企业职工的观念问题,其思想工作难做。“当一辈子„主人翁‟,一夜之间这个„主人翁‟地位变了,成了私人老板的„打工仔‟、„打工姐‟。”怎么也想不通。从而产生一定的对立情绪,加之“大锅饭”的惯性作用,使有的参与企业的管理迟迟无法到位。如:重庆国际康乐实业集团自1997年收购重庆印染厂后,原有企业职工,甚至连买断工龄自谋职业的职工生活用水、电、气依旧用厂里,几次意欲分离未果,使参与企业苦不堪言。

5、有关产权交易方面的立法滞后是造成许多参与企业顾虑重重的原因之一。由于立法明显滞后于市场和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各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可能造成撞车,使得政府相关优惠政策难以兑现,产生负面效应,从而影响民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如:重庆国际康乐实业集团在响应政府号召收购重庆印染厂时,政府曾承诺收购国有企业的收购方在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贷款立户、邮电、房屋、土地、水、电、气设施过户有关部门应简化手续只收过户工本费,按规定免收其他费用,并按国家政策规定,享受兼并企业的优惠待遇,同时享受“重府发(1996)92号”文件规定2年免征、3年减半,6—8年返还40%所得税,3年返还增值税地方部分的15%的政策。然而,因种种原因并未落实到位,导致收购最终失败。

三、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组改造的几点建议

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企改组改造,实现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对于调整产业结构,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提几点建议:

1、加强立法,健全法规,依法操作。应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法规并依此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以规范交易行为,消除交易过程中人为因素干扰,避免或因随意低估国有资产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因故意压低民营企业资产评估值,伤害民营企业主积极性。

2、政府及有关经济职能部门应加强指导,为顺利推进这项工作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不能采取简单消极的“一卖了之”的作法,要加强协调,督促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切实加强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而具体的交易行为则应充分发挥产权交易中心的市场功能,通过市场渠道按市场要求来运作。相关职能部门都来关心和支持做好这项工作,不人为设置障碍,不巧立名目乱收费,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办好事、实事。如:建立起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信息、管理咨询、技术创新、人员培训、贷款担保等服务体系。

3、加强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社会新闻媒体应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精神,从搞活整个国有企业的高度来正确看待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这件大事,要唱响主旋律,为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二篇:关于我市棚户区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

棚改贫困山区城镇建设的新良机

——关于我市棚户区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

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发展工程。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科学高点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市县聚力联动,全市棚改工作起步良好、推进有力、成效初显。2015年,市本级3个,商州区5个,洛南县2个,丹凤县3个,商南县4个,山阳县4个,镇安县5个,柞水县2个棚改项目全面启动实施,房屋征收、拆迁安置、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条不紊向前推进。调研中,我们看到我市棚改工作有不少亮点,并有诸多启示。

“上天”“入地”寻空间

土地是商洛城镇发展的最大瓶颈。我市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区,山大沟深地少,特别是各县镇更是寸土寸金。受地理制约,山区城市建设不可能像平原地区那样摊大饼式发展。商洛城镇建设,空间在哪里?

向空中拓空间。镇安县张家巷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县河新区张家巷6号(原和德市场),项目总占地面积6456平方米,拆迁居民377户,拆迁面积24077平方米。规划建设5栋地上建筑面积51235.20平方米的高层(其中安置房面积为48000平方米,商品住宅面积为3235.20平方米);骊珠路南段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5434.78平方米,征收房屋196户,拆迁面积13170平方米,拟建两栋地上建筑面积24639.33平方米的高层;电力塔材厂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占地4760平方米,拆迁面积12820平方米,拟建两栋18层、21层总建筑面积18180平方米的安置房,能有效解决300户群众住房问题。通过新建高楼,向空中要空间,节约了土地。

向地下延空间。柞水县体育场及周边棚户区改造(一期)项目位于县体育场(原柞水县中学操场),是城区广大市民从事文体活动和大型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因资金缺,设施不配套,加之周边居民住房年久失修、破乱不堪,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柞水县委、县政府根据《柞水县城总体规划》《柞水县旧城改造规划》,决定对原县中体育场及周边区域进行改造。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3335平方米,规划建设地下负一层9699平方米的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可停放600多辆车的地下停车场。负二层是1.5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购物广场,顶层是1.5万平方米的大型文体活动广场和灯光球场。现体育场改造部分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夜跑晨练的居民说:“体育场改造极大地方便了我们日常健身、购物、停车需求,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低变高腾空间。原柞水饭店位于柞水县临河路中段,房高四层,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酒店管理不善,房屋年久失修,加之周边居民住房低矮、破烂,影响县城形象,县委、政府决定拆建柞水饭店及周边住房,建设迎春小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规划占地面积21625平方米,建筑面积188675平方米,建设一期3号住宅楼30层,1号、2号住宅楼26层,解决拆迁安置户215户,开发商品房1100户,商业综合服务面积17750平方米,棚户区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面积达13600平方米。小区项目土地利用率高,容积率为7.8,绿化、老年健身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已入住1号、3号楼棚改安置拆迁居民说:“棚改使我们告别了低矮陈旧的老房子,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洋房子,活得更有尊严了,工作生活更有信心了。”

多措并举找资金

我市各县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基本上都是吃饭财政。城镇建设特别是棚户区改造,更是花大钱的事情。县穷民不富,推进棚改,钱从哪里来?

紧盯政策“跑”资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棚改工作,2015年新年上班第一天就召开了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和包抓项目的市级领导任副组长的棚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级四套班子20多名厅级领导分别包抓中心城市十大棚改项目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认真研究中省关于支持棚改工作的扶持政策,瞄准资金项目投向,主动跑省进京汇报工作,加强对接,最大限度地争取更多棚改专项资金,为县区和部门争取政策扶持、申办棚改项目资金铺平了道路。

完善手续“贷”资金。各包抓棚改项目建设的市级领导和市住建局、棚改办积极加强与省财政、国开行等金融部门的联系对接,强化项目包装策划,争取资金支持。各县区按照国开行的要求,积极办理贷款需要的“四项审批”手续,及时上报国开行预审。商州、商南、镇安等县区,主动与省建设厅、省国开行等单位对接,争取项目贷款额度。2014年全市共签订贷款合同项目20个,贷款金额35.17亿元,已到账资金18.5亿元;2015年省住建厅下达我市棚改计划项目28个,争取开行贷款支持项目20个,贷款额度48.44亿元;争取棚改专项补助资金1.9亿元;获得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支持项目9个,贷款额度28亿元。

市场运作“筹”资金。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引进市场机制和理念,实行市场化运作,把棚改工程建设中的服务性、经营性配套设施,如小区超市、临街商业门面、幼儿园等向社会公开进行承包、租赁,争取社会资金参与。商州、洛南、丹凤、山阳等县区普遍与企业开发商签订协议,要求严格按工程设计标准施工,在确保安置房源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建设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商品房向社会公开出售,募集建设资金,加快工程建设。市城投公司积极发行二期债券,筹集棚改资金6.9亿元,逐步解决了棚改项目自有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以人为本惠民生

棚户区改造,涉及广大拆迁户的切身利益。可以说,群众的意愿决定着棚改工作的成败。为了调动广大拆迁户参与并支持棚改的积极性,各县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府不得利、开发商得微利、群众得实惠”要求,将棚改工程真正办成了民心工程。

政府不得利。政府压缩支出,调整支出结构,把棚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将基础设施配套纳入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商州西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安置总投资达到了5.6亿元,其中征收费用就2.2亿元,回购安置房资金3.4亿元,政府不但将所有的土地出让金1.9亿元,用于项目的房屋征收和安置房回购,而且,在财政紧缩的状况下,由市区两级财政部门筹集了1.6亿元,专项用于安置房回购,妥善安置被征迁群众。2015年为了加快启动中心城市十大棚改项目,市政府筹集6000万元专项用于项目前期各项费用,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企业得微利。为了更多、更好的筹集棚户区安置房源,不断提高货币化安置率,同步有效盘活存量商品房,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实现棚户区改造的多重效益,按照中、省相关要求,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商洛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异地安置选购商品房管理暂行办法》,将存量的商品房纳入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安置房源,由被征收户选择后,政府回购安置,对作为安置的商品房实行“一房一价”评估,其企业的开发利润控制在3%以内,这样,不但解决了棚户区改造新建安置房面积、户型制约,满足了群众住房多元化需求,提高货币化安置率,而且减少了重复投资,有效盘活了存量商品房,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目前,我市已设立异地安置商品房选购中心,将3800余套区位优越、配套齐全的住宅小区商品房,作为备选房源供被征收群众选购。全市货币化安置率达到45.6%。

群众得实惠。为了保障群众合法利益最大化,市政府在政策制定时打出组合拳。首先,增加异地安置的面积奖励。对选择异地安置的,可分情况给予“1:1.1”“1:1.3”“1:1.5”等3种标准的面积奖励,鼓励群众选择异地安置,按此标准计算,100平方米的房屋,若选择异地安置,最高可置换150平方米的住房,充分提高了被征收户人均住房面积,改善了居住条件;其次,提高货币安置的现金奖励。对选择货币一次性补偿的,在房屋评估价基础上再给予征收户30%货币奖励,据我们对已实施项目签订协议测算,被征收房屋的货币补偿达到了每平方米3250元,基本接近本地商品房销售的平均价格,提高了群众的实际利益,解决了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房产纠纷或住房宽裕等不同需求,得到了被征收户的支持;第三,制定区域基准价让利群众。为了让棚户区改造群众“搬得起、住得好”,市政府委托专业的房产评估公司,评估出台了棚改区域基准价,一类区域的基准价达到3154元,二类区域的基准价达到2865元,三类区域的基准价达到2589元,基准价起到了选购商品房安置的调节作用,对选购的商品房低于被征收房屋区域基准价的,将价格差通过现金补偿给被征收户,解决了房屋的装修费用,真正让利于民。通过以上政策的出台,棚户区群众得到了实惠。用一些拆迁户的话来说,“原来烂房子,现在好房子。如厕不出门,运动有小区。以前羡慕人,如今人羡慕”。

发人深省启示多

实施棚户区改造,是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我市一年来的试点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城镇棚改的新路子,诸多成功的经验做法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因地制宜,立体发展,是山区县棚改的必由之路。我市六县一区均属于山区城市,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加之国家对耕地的保护红线不能突破,造成城市扩展空间有限。那么如何实现城市有限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是城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命题,棚户区多属于城市老城区或城郊结合部的城中村,其原建筑多为低层房屋(三层以下),特点是房屋面积小、占地面积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因此,对山区县加快棚户区改造,采用立体发展的模式,才能够充分盘活城市土地,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为城市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只有严格落实中省棚户区改造规划要求,“高层建筑规划容积率不得高于3.5,多层建筑规划容积率不得高于1.5”,才能实现棚户区改造促进城镇化建设的目标。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是山区县棚改的必然选择。棚户区改造关乎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实施主体不对、运作方式不当,会引发侵害群众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因此,棚户区改造的实施主体必然是政府,采用市场运作模式,能够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那么,什么是政府主导?就是棚户区改造项目设立、房屋征收、建设管理,均由政府牵头组织实施,才能实现棚改项目“科学性、规划性、公共性”的三统一。什么是市场运作?就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房屋征收补偿,同时,要采用招商引资方式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解决棚户区改造投入大、筹资难的问题。

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是山区县棚改的必须遵循。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项惠及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是棚户区改造的基本原则,也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按照相关程序,科学制定征补方案,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活用政策,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棚户区改造项目才能“拆得动、建得快”。群众是朴实的,他们不患寡、只患不均,因此,在房屋征收时要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安置房建设时要实行三严格,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建筑材料验核制度、严格国家工程质量标准”,才能将这一民生工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通过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棚户区改造,是山区贫困县城镇建设发展的重大良机,也是潜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总结成功经验,推广成熟做法,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文明宜居的幸福美丽商洛的目标必将早日实现。

第三篇:关于对我市改制民营企业法制宣传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市改制民营企业法制宣传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落实“六五”规划,进一步推进“法制进企业”工作,在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法制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如何抓好改制、民营企业的法制宣传工作是我科当前工作重点。为全面了解改制、民营企业法制宣传工作的现状,结合市司法局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转变作风,服务基层”的要求,3月30日,法制宣传科会同克区司法局及所属街道司法所对14家改制民营企业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走访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改制、民营企业法制宣传工作基本情况。

自2011年“六五”普法活动以来从走访调研的14家企业来看,都按照克区司法局及街道司法所的工作安排和要求,都开展了法制宣传工作。为切实抓好市、区“六五”普法规划的落实。

1.建立组织机构。各企业都成立“六五”普法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建立相关规章制度,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各分公司也相应设立了兼职法制宣传员。从组织上,制度上,队伍上保证了“六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按照“六五”规划的要求,各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围绕生产经营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作为法制教育的重点。通过集中学法,专项讲座,业务培训等形式进行学习,不断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新疆天麒工程公司总经理吕天军不仅带头积极学习法律知识,还走上讲台,给全公司人员上法制讲座,带动了公司员工学法热情,形成公司上下积极学习法律知识的良好氛围。

各企业非常重视对员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在安全生产、劳动活动、环境保护、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维护稳定等方面对员工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还充分利用四月份宪法法律宣传月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利用展出黑板报、条幅等形式开展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在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法制氛围,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法治理、依法管理能力。

近年来,不断加强对改制、民营企业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法参与市场竞争,防范法律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进一步增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的问题。

14家改制、民营企业大部分按照司法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的改制民营企业法制宣传工作仍存有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企业法制宣传工作的有序、深入开展。

1.部分企业领导干部法制意识不够,法制观念淡薄。企业领导干部对法制宣传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观念。对学习法律和总重视程度不够,热情不高,自觉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以言代法”、“唯我独尊”的领导作风,特别在市场竞争中,注重人际关系而忽视法律意识,最后在遭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后,才人时代法律的重要性。

2.法制宣传形式单一。大部分改制、民营企业法制宣传内容过于理论化,针对性不强,宣传形式也多局限于讲话、培训等方式,缺乏吸引力,创新不够,造成企业员工学法的积极性不高,司法行政部门安排什么,企业就学什么,被动学法,缺乏活力。

3.企业法制宣传工作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不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人员都是兼职,没有专人负责,大部分一人身兼数职,与法制宣传宏大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只能做表面工作,很难把工作扎实深入推进。通过交谈,法制宣传工作人员对自身的业务认识不清,不知道要干那些工作,也不知道怎样干,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的文件和工作要求,存在应付的现象。

4.工作资料整理不到位。有的企业对法制宣传工作认识不清,没有把法制宣传工作纳入到综合治理工作中,没有形成单独的体系,工作资料都夹在综治各个分项中,致使法制宣传工作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

5.法制宣传工作经费不到位。各企业都存在没有专项普法经费的现状,都是一要花钱,找领导签字报销。普法经费的多少是根据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好坏决定的,改制企业好于民营企业。

6.对外宣传工作不到位。改制、民营企业在法制宣传工作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只是做工作,不注重对外宣传本企业的法制宣传工作,从思想上就没有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对内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对外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手段,加强宣传,提升企业自身的法治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改制、民营企业法制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我市“六五”普法规划及“法制进企业”的要求,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和建议:

1.不断加强对企业的法制教育。要针对企业经济性质、发展规划、人员层次和思想状况,确定不同的大致宣传内容和目标,做到因人施教,内容也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做到通俗易懂,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作为普法的重点,不断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决策管理能力,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在法律框架内规范运作,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员工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自觉性,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加强法制宣传队伍建设。企业要把讲政治,懂法律能力强的员工安排到法制宣传工作岗位上,区司法局及街道司法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引导工作人员干好法制宣传工作,在做好业务知识学的同时,还要教他们业务技能,带领他们到工作做的好、业务资料整理规范的企业参观学习。企业要加大法制宣传经费的投入,做到法制宣传工作有预算,确保法制宣传工作的正常开展。

3.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制文化建设。要将企业法制文化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加强以法制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法制企业的基本需要。在认真学习以宪法为核心法律法规的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利用法制文艺演出、法制演讲比赛、法制书籍和图片等形式传播法律知识,树立法治信仰,培养法治观念,营造法治氛围,把法治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

4.创新法制宣传工作方式方法。企业采取法制讲座、板报、条幅宣传的同时,还要在普法的新形式、新内容上下功夫,确保法制宣传工作的效能和建设,要运用报纸、电视、网络、论坛等载体,拓展宣传平台,不断增强法制宣传的影响力和企业的知名度。法制宣传工作还要注重实效,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的生活选择好法制内容,提高企业和员工的学法用法积极性。

第四篇: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的调研报告

中共榆林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榆林市居陕西省最北端,境内沙漠丘陵相间,过去生态脆弱,干旱多灾,荒凉贫瘠。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民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打造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向来被视为穷乡僻壤的农村有了脱胎换骨的嬗变,一座座新村舍拔地而起,一条条新道路蜿蜒崛进,一项项新产业折射着陕北之北的光芒,一拨拨的农村人过上了小康生活。期间,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积极帮建新农村,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今,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已成为一些民营企业的时代精神和新的功绩观;反哺农业、造福桑梓已成为一些民营企业家潜心追求的创业理念和新的道德风范。

(一)北方,原是一个寒冷的概念。但在2006至2007年间,从我市北方吹来的是一股融融的暖风。府谷县——这颗镶嵌在陕西省顶端的明珠,又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民营企业家高乃则、刘彪主动出资上千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被多家媒体称为“高刘现象”,这种“现象”如巨石投水,激起层层涟漪,迅速转化为众多民营企业家回报家乡、造福桑梓的热潮,府谷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活动,很短时间内,参与帮建的民营企业达到170多户,企业家达到500多人,而且在理念上连续得到三次升华。

其一:从“高刘现象”到“双百工程”。“高刘现象”形似偶然,实则必然,它弘扬的是一种时代精神,展示的是一种企业家的情操,正面感染和召唤的力量非常大,府谷县委、县政府看到了这股力量的潜在势能,及时因势利导,制定出一个宏伟的建设新农村计划,以一百个机关单位、一百个民营企业帮建二百个新农村,叫做“双百工程”。工程实施中,高乃则和刘彪发挥了带头示范效应,像高乃则先后给帮建村投入资金2.1亿元,建成别墅住宅、完全小学、办公楼、万头猪场、日光温室、深井、道路硬化等十多个项目。刘彪帮建的芦草畔村,已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建成别墅、文化中心、广场、日光温室、养殖场、环村绿化等工程。其他像东山电石厂、西耳煤矿、煤化工集团供电、镁业集团公司、普宇煤电冶化有限公司等企业都为帮建的新农村投资达到百万元以上,分别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条件改善及居住生活条件改造等工程,使帮建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其二:从“双百工程”到“三力合一”共建新农村。“双百工程”的实施,既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榜样和样板,也使广大农民精神上受到巨大鼓舞,同时调动了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民营企业、农民、政府部门三股力量联合起来共建新农村的热潮,截至目前累计民营企业和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已达到24.94亿元,实施项目近千个,通过产业带动农民直接受益8.2亿元,受惠群众达20多万人。到目前政府涉农部门向新农村建设倾斜的资金已达到57.95亿元,其中2010年就投入了17.45亿元。如经济发展局、农发办将移民搬迁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移民410户,1436人。交通局将3.5亿元道路建设资金向新农村重点村倾斜。科技、农业、畜牧、水利、林业等部门从2007年起也都将项目向新农村重点村集中,仅水利局人饮项目投入重点村的资金就达400万元,林业局安排绿化资金达470万元。

其三:从“三力合一”共建新农村到城乡统筹发展。从2010年起,府谷县建设新农村的思路向城乡统筹发展的方向延伸,也就是把户、村、乡、城作一体化的考虑,通盘安排计划、项目、资金、工程等。其中,县城安排了急需兴建的大型公益项目,如府谷中学、第二人民医院、府谷职中、第四完小、第四幼儿园等。乡村在现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集中打造了34个重点村,50个现代特色农业小区和府店公里沿线22个行政村村容村貌的整治,远期实现建设100个新农村,四大特色农业园区的目标。府谷县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在区域布局上走的是一条由户到村到乡镇到县城,从下而上拓展的路子,在帮建内容上是由基础设施、居住条件、产业培植、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到大型公益设施等逐层递进,它体现着一种精神,府谷县委、县政府归纳总结为“府谷精神”,它的内涵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致富思源、乐于奉献”。

(二)为了弘扬府谷精神,推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市委书记李金柱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借鉴府谷的经验,广泛引导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开创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局面。”随之,市委又召开了建设新农村工作会议,拟定了“千企帮千村”的宏伟计划,使全市新农村建设迈上新的征程。

府谷的经验,市委的重托,农民的期望,企业的责任感,点点滴滴敲击着全市民营企业家的心灵,从长城内外到无定河流域,企业家们纷纷行动起来,参与到帮建新农村的行列。调研统计,截至去年10月底,全市参与帮建新农村建设的民营企业已达1120户,帮建新农村1205个,据不完全统计,帮建企业共达成意向资金5.82亿元,到位资金4.25亿元。帮建的形式和内容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有生产环节上的,有生活条件方面的,总体上可概括为五种模式。

1、整体迁建模式。这种模式大致与府谷高庄则和芦草畔相仿,即将帮建村的山水田林路重新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分层整合。按照产业扩张和宜居环境的要求,从高端起步,移村重建,一次成型,批量收益。如神木县,中鸡镇的訾家河新农村,由本村企业家訾贵林帮建,共投资3.99亿元,建成5260米河堤一处,大桥三座,总长450米,400米的橡胶坝1座,宗教文化景点一处,绿化荒山500亩,平整土地2000亩,建成新村住房5955平方米。榆阳区古塔乡黄家圪崂村,由企业家张文堂帮建,从今年开始,投资2亿元,挖山填沟造地3000亩,修成山地宽幅梯田2000亩,建抽水站7个,蓄水池6座,输水暗管1.2万米,砌护河堤3000米,建桥2座,修路22公里,架高压线2.3公里,绿化荒山荒坡230亩。建百亩葡萄园1处,并完成了村庄住宅的规划和场地平整及移民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

2、产业联结模式。这种帮建模式是把资金投放到产业环节上,把帮建村和本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联结起来,既帮建了新农村建设,又发展壮大了企业,实现双赢。基本形式有五种:第一种是把帮建村建成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像子洲县天赐中药材有限公司,投资一百万元,在他的家乡建成600亩黄芪生产基地。三丰油脂公司和富华油脂公司自己投资,分别建成蓖麻和大豆生产基地,他们给农民提供种子、化肥、技术,然后又以保护价收购,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线的产业链。第二种是办厂到乡到村,如子洲县天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清为家乡办起惠民公司,下设7个分厂,经营农副产品加工和养殖业,目前,猪羊养殖已达400头,鸡1万只,淀粉厂也已投产,预计年产淀粉500吨,可将全乡种植的洋芋全部消化。第三种是对原料生产地的生产条件、储运加工设施进行改造,如清涧县宏祥公司、巨鹰公司给枣区硬化公路、修烤炉、免费提供采摘器具等,既提高了枣区的生产能力,又保证了企业加工的原料供给。第四种是企业和农户签协议,按照订单农业的方式帮助农村发展,如榆阳区山立农贸有限公司和刘千河乡聚福梁村签订小杂粮基地建设协议,每年种植小杂粮1000亩,由山立公司按高于市场价5-10%的价格收购,如遇价格波动,公司按协定的保护价收购,保证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害。第五种是村企合作开发新产业。由企业出资利用农村特色资源,开发新景点、度假村、农家乐等旅游设施。如子洲县秦龙集团帮助乔岔村建设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山庄,既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3、劳务带动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用工固定在帮建村和帮建乡招收聘用,并给以优厚待遇,如靖边县紫靖餐饮集团帮建羊羔山村,聘用该村几十名劳力到企业做工,并对拿到厨师、服务员、管理人员初级证书的人员另外增加补助工资。榆阳区文昌公司聘用帮建村的120名群众,到企业务工。子洲县民营企业家苗子恩吸收本村及周边村的300多人在其所属企业做工,人均年收入都在2.5万元以上。府谷、神木县的很多企业,将帮建村、帮建乡的劳动力全部吸附到企业,很多农民实现了农—工、农—商的行业大迁徙,农村的人口结构、劳力结构、居住结构及经济收入结构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4、扶贫帮困模式。这种模式是把帮建新农村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和救济困难群体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的实力和帮建村的实际情况,率先帮建一批最需建设的民生工程。据调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帮建的项目种类有:人畜饮水、打井、架电、换变压器、硬化道路、修建桥涵、氟区改水、建沼气池、建土暖设备等;在公益事业帮建方面实施的项目有修学校、改善村委办公条件、建文化广场、建戏台、捐赠桌凳、增配扩音广播设备等;在扶危济困方面有资助贫困大学生、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灾病户、向孤儿院捐款捐物等。总投资已超亿元。靖边县青阳岔村投资40多万元,新建占地2500平方米的休闲健身文化广场1处,榆阳区镇川镇高梁村投资276万元,新建四层综合服务楼一座,内设村两委办公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合作医疗室、农业科技室。

5、科技注入模式。包括举办培训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投放新品种,传播新技术,引进新设施,促进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转变等,这种模式处于起步阶段。

(三)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大开发的背景下,我们认识到农业不兴,其他各业难兴,农民不富,社会难富,农村面貌不变,国家很难实现现代化。因此,打破传统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但这项浩大的工程,靠农民出资,囊中羞涩,靠政府投入,杯水车薪,而有一种社会力量介入,能改变这种困窘局面,必然会产生石破天惊的效应。府谷现象也好,其他各县的模式也好,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位、多角度的。

启示一:民营企业介入新农村建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精神。

首先,它体现的是一种建设制式的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上世纪中期就列入了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但多年来徘徊不进,少有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社会力量参与,仅由政府或党委部门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我们采取过各种各样的办法,部门包村、结对子、干部挂职,对口支援等等,虽有不小成绩,但总是零敲碎打,支离破碎。而民营企业一介入,这项工作立即出现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局面,政府、农民、企业三维联动的态势很快成型,农民供地、企业出资、政府配套、党委牵总线。其中的关键点是农民要有积极性,选点要结合企业意愿,涉农部门要捆绑支持,政治激励措施要紧紧跟上。

其次,它体现的是一种投入机制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入是关键,投入要讲效果、讲效益、讲综合。投入不光是资金,还有物资、技术、人才、信息、服务等等方面,各县区现在的状况,正是这种综合性投入的实践,它的内在机制是“成龙配套,按需注入”。过去,我们讲投入,强调要造血,不能靠输血,现在看,不管是造血、输血、补血、生血,多种办法都可用,可以用一种,也可以用多种,可以同时用,也可以先后用,关键是要结合实际,对症施治,药到病除,根治贫穷。

再次,它体现的是一种建设质量的创新。小打小闹,起点不高,目光短浅,局限于农村,朝令夕改,重复建设等等,是我们过去搞农村建设的弊端,现在展现出来的新农村,从生活条件来看,楼房别墅、暖气家电、休闲娱乐等设施,让城里人赞叹不已;从生产条件来说,水利、农田、温室、养殖场处处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可以说现在的新农村建设质量、建设标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的档次,而且已经与现代化的城市链接,这不但在贫困地区的开发中独领风骚,就是在全国的农村发展中也是少见的。启示二:民营企业介入新农村建设,触及到了社会最基层的矛盾神经根,破解了农村改革的难题,跨过了“两权分离”和“双层经营”的门槛,把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一步推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颠覆了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了农村的经济体制、分配制度和人际关系变革重组。给我们昭示的现实意义至少有五个方面。

其一,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促进了农村建设力量的整合,特别是资金的整合。建设新农村,不是没有资金,而是没有整合资金的机制,部门分割,多头管理,投入分散,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多年累积的恶习。民营企业介入新农村建设后,无形中产生了一种向心作用,凝聚作用,吸附作用,把方方面面的资金,包括民间的、政府的都能吸引过来,形成拳头,形成合力,形成资金优势,进而形成项目建设优势。

其二,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促进了城乡融合,促进了边远村镇的分化、解体、裂变、合并,改善了不合理的地理地貌利用方式,调整了不科学的区位分布结构,可以更充分的开发农业资源,盘活经济要素,改善生产条件,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城镇化、社区化,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其三,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为农村和农业引进了工业管理的理念、机制、制度,使农业和农村迅速实现工业化、工厂化,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可以打造出更多的拳头产品和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奔小康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其四,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有明显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至少应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农业要实现产业化;二是农民要实现市民化;三是农村要实现城镇化。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正是从这几个方面展示了其快节奏、高效率、大气魄、大手笔的臵业形象,同时也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光明灿烂的前景,大大调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

其五,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可以有效平抑收入差距,缓解矿区和农区、工人和农民、企业和农村的经济纠纷和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实现各个群体、各个阶层的共存共荣、和谐发展。

(四)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起步高、进度快、环节少、效果好,但整体而言,尚在起步阶段,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首先是点上和面上有差距。点上的新农村建设标准很高,村容村貌、生产生活设施、生态环境等都已彻底改观,农民和居民没什么两样,而面上的帮建工作规模小,声势低,全市一千多个帮建村,真正落实了项目和资金的仅占1/4左右,其他有的正筹划项目,有的还未起步。其次是北部与南部有差距。北部的县像神木、府谷投资都以亿计,南部县企业少、收益低,帮建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像清涧县巨鹰公司去年全年利润仅有40多万元,根本拿不出多余钱来搞帮建。再次是工矿区和农业区有差距。矿区收入高,农民实力强,帮建的基础条件好,容易出成绩、出效果,农业区相对困难就多,帮建工作举步维艰,进展缓慢,局面迟迟打不开。

此外,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尚有不少具体问题,其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山多川少,规划难搞,加之农民又有惜地观念,依恋故土,小村整合,迁居重建等都有很多阻力。其二,土地30年不变使农户的居住和生产条件相对固定,虽有稳定的效果,但对土地资源的盘活、开发、整合有一定限制,也给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布局带来困难。其三,农村人口、劳力大量外出,形成不少“空壳村”、“空心村”,土地资源抛荒、闲臵、粗放经营的现象十分严重,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的改造,受人力的制约很大。

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是个新事物、新工作,宜转换观念,积极引导,建议今后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加强舆论宣传。民营企业家慷慨解囊,投入新农村建设,靠的是一种觉悟、一种精神,舆论引导的作用十分重要,要加大宣传力度,多通报企业家的帮建成果,多表彰帮建中的先进事迹,多鼓励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把支农助农的行为,打造成企业的另一张名片和另一种品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进企业的荣誉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2、加强组织领导。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新经济组织,虽然它的组建机制、经济性质不同,但仍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加强党的领导,使企业有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加强企业与党委政府的联结,落实党委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加强县一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协调、组织、指导,安排建设项目的实施。

3、落实相关政策。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要有政策支撑,凡在帮建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在申报立项、贷款、用地等方面政府要有优先和优惠政策;企业参与开发的村庄、土地整治项目,利益可与帮建村共享,帮建村的土地、山林、水域等资源可以在企业入股投资共同开发新产业,享受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企业在帮建村投资兴建民生项目、公益项目,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政策要紧紧跟上;企业开展的农民培训等智力投资活动,可以享受政府部门对农民培训同等的补贴政策等。

4、创新激励机制。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是一种“义举”和“爱心工程”,党委政府一定要授予必要的荣誉,使企业有光荣感、自豪感,比如,可以让企业家回村任职、回乡任职、担任村、乡的书记或主任,或担任名誉职务,经济顾问等;可以把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树为建设家乡的模范、标兵,号召全县人民开展学习活动;可以在一些工程上、产品上、建筑物上给冠名,建标志、留纪念等;可以在县乡人大、政协为企业家安排一定的代表、委员或其他职务;可以进行适当的表彰奖励等。

5、搞好规划布局。建设新农村,规划部局最重要,要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我市地理位臵特殊、地形地貌复杂,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土地用途,宜于建设新农村的可以安排项目,不宜建设新农村的坚决放弃,要有取有舍、取舍得当,不能随波逐流搞“一阵风”;二是要树立超前意识,建设新农村功在当代,造福在子孙,要有前瞻性、要有高起点、要有大手笔,不能因陋就简,名实不符,那样就体现不出一个“新”字,体现不出这项浩大工程的时代意义。三是要树立城乡一体观念,立足乡村,放眼城市,起步在乡村,归宿在城市,以城市向重点乡镇、中心村辐射的方式改造旧农村,创建新农村,把农村的概念提升到一个绿色、低碳、宁静、温馨的高度。

(执笔人:马维骥 高国平杨玉亮 刘汉铭)

第五篇:对于我市棚户区改造情况调研报告

棚改贫困山区城镇建设的新良机 ——关于我市棚户区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一、“上天”“入地”寻空间

二、

多措并举找资金

三、以人为本惠民生

四、发人深省启示多

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发展工程。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科学高点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市县聚力联动,全市棚改工作起步良好、推进有力、成效初显。2015年,市本级3个,商州区5个,洛南县2个,丹凤县3个,商南县4个,山阳县4个,镇安县5个,柞水县2个棚改项目全面启动实施,房屋征收、拆迁安置、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条不紊向前推进。调研中,我们看到我市棚改工作有不少亮点,并有诸多启示。

“上天”“入地”寻空间

土地是商洛城镇发展的最大瓶颈。我市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区,山大沟深地少,特别是各县镇更是寸土寸金。受地理制约,山区城市建设不可能像平原地区那样摊大饼式发展。商洛城镇建设,空间在哪里?

向空中拓空间。镇安县张家巷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县河新区张家巷6号(原

和德市场),项目总占地面积 6456平方米,拆迁居民 377 户,拆迁面积 24077平方米。规划建设 5 栋地上建筑面积 51235.20平方米的高层(其中安置房面积为48000平方米,商品住宅面积为3235.20平方米);骊珠路南段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 5434.78平方米,征收房屋 196 户,拆迁面积 13170平方米,拟建两栋地上建筑面积24639.33平方米的高层;电力塔材厂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占地 4760平方米,拆迁面积 12820平方米,拟建两栋 18 层、21 层总建筑面积18180平方米的安置房,能有效解决 300 户群众住房问题。通过新建高楼,向空中要空间,节约了土地。

向地下延空间。柞水县体育场及周边棚户区改造(一期)项目位于县体育场(原柞水县中学操场),是城区广大市民从事文体活动和大型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因资金缺,设施不配套,加之周边居民住房年久失修、破乱不堪,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柞水县委、县政府根据《柞水县城总体规划》《柞水县旧城改造规划》,决定对原县中体育场及周边区域进行改造。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13335平方米,规划建设地下负一层 9699平方米的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可停放 600多辆车的地下停车场。负二层是1.5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购物广场,顶层是1.5万平方米的大型文体活动广场和灯光球场。现体育场改造部分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夜跑晨练的居民说:“体育场改造极大地方便了我们日常健身、购物、停车需求,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低变高腾空间。原柞水饭店位于柞水县临河路中段,房高四层,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酒店管理不善,房屋年久失修,加之周边居民住房低矮、破烂,影响县城形象,县委、政府决定拆建柞水饭店及周边住房,建设迎春小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规划占地面积21625平方米,建筑面积188675平方米,建设一期3号住宅楼30层,1号、2号住宅楼26层,解决拆迁安置户215户,开发商品房1100户,商业综合服务面积17750平方米,棚户区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面积达13600平方米。小区项目土地利用率高,容积率为7.8,绿化、老年健身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已入住1号、3号楼棚改安置拆迁居民说:“棚改使我们告别了低矮陈旧的老房子,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洋房子,活得更有尊严了,工作生活更有信心了。”

多措并举找资金

我市各县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基本上都是吃饭财政。城镇建设特别是棚户区改造,更是花大钱的事情。县穷民不富,推进棚改,钱从哪里来?

紧盯政策“跑”资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棚改工作,2015年新年上班第一天就召开了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和包抓项目的市级领导任副组长的棚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级四套班子 20 多名厅级领导分别包抓中心城市十大棚改项目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认真研究中省关于支持棚改工作的扶持政策,瞄准资金项目投向,主动跑省进京汇报工作,加强对接,最大限度地争取更多棚改专项资金,为县区和部门争取政策扶持、申办棚改项目资金铺平了道路。

完善手续“贷”资金。各包抓棚改项目建设的市级领导和市住建局、棚改办积极加强与省财政、国开行等金融部门的联系对接,强化项目包装策划,争取资金支持。各县区按照国开行的要求,积极办理贷款需要的“四项审批”手续,及时上报国开行预审。商州、商南、镇安等县区,主动与省建设厅、省国开行等单位对接,争取项目贷款额度。2014年全市共签订贷款合同项目20个,贷款金额35.17亿元,已到账资金18.5亿元;2015年省住建厅下达我市棚改计划项目 28 个,争取开行贷款支持项目 20 个,贷款额度 48.44 亿元;争取棚改专项补助资金1.9亿元;获得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支持项目9个,贷款额度28亿元。

市场运作“筹”资金。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引进市场机制和理念,实行市场化运作,把棚改工程建设中的服务性、经营性配套设施,如小区超市、临街商业门面、幼儿园等向社会公开进行承包、租赁,争取社会资金参与。商州、洛南、丹凤、山阳等县区普遍与企业开发商签订协议,要求严格按工程设计标准施工,在确保安置房源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建设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商品房向社会公开出售,募集建设资金,加快工程建设。市城投公司积极发行二期债券,筹集棚改资金 6.9 亿元,逐步解决了棚改项目自有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以人为本惠民生

棚户区改造,涉及广大拆迁户的切身利益。可以说,群众的意愿决定着棚改工作的成败。为了调动广大拆迁户参与并支持棚改的积极性,各县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府不得利、开发商得微利、群众得实惠”要求,将棚改工程真正办成了民心工程。

政府不得利。政府压缩支出,调整支出结构,把棚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将基础设施配套纳入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商州西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安置总投资达到了5.6亿元,其中征收费用就2.2亿元,回购安置房资金3.4亿元,政府不但将所有的土地出让金 1.9 亿元,用于项目的房屋征收和安置房回

购,而且,在财政紧缩的状况下,由市区两级财政部门筹集了 1.6 亿元,专项用于安置房回购,妥善安置被征迁群众。2015年为了加快启动中心城市十大棚改项目,市政府筹集 6000 万元专项用于项目前期各项费用,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企业得微利。为了更多、更好的筹集棚户区安置房源,不断提高货币化安置率,同步有效盘活存量商品房,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实现棚户区改造的多重效益,按照中、省相关要求,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商洛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异地安置选购商品房管理暂行办法》,将存量的商品房纳入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安置房源,由被征收户选择后,政府回购安置,对作为安置的商品房实行“一房一价”评估,其企业的开发利润控制在 3%以内,这样,不但解决了棚户区改造新建安置房面积、户型制约,满足了群众住房多元化需求,提高货币化安置率,而且减少了重复投资,有效盘活了存量商品房,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目前,我市已设立异地安置商品房选购中心,将 3800余套区位优越、配套齐全的住宅小区商品房,作为备选房源供被征收群众选购。全市货币化安置率达到45.6%。

群众得实惠。为了保障群众合法利益最大化,市政府在政策制定时打出组合拳。首先,增加异地安置的面积奖励。对选择异地安置的,可分情况给予“1:1.1”“1:1.3”“1:1.5”等 3 种标准的面积奖励,鼓励群众选择异地安置,按此标准计算,100平方米的房屋,若选择异地安置,最高可置换 150平方米的住房,充分提高了被征收户人均住房面积,改善了居住条件;其次,提高货币安置的现金奖励。对选择货币一次性补偿的,在房屋评估价基础上再给予征收户30%货币奖励,据我们对已实施项目签订协议测算,被征收房屋的货币补偿

达到了每平方米 3250 元,基本接近本地商品房销售的平均价格,提高了群众的实际利益,解决了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房产纠纷或住房宽裕等不同需求,得到了被征收户的支持;第三,制定区域基准价让利群众。为了让棚户区改造群众“搬得起、住得好”,市政府委托专业的房产评估公司,评估出台了棚改区域基准价,一类区域的基准价达到3154元,二类区域的基准价达到2865元,三类区域的基准价达到 2589 元,基准价起到了选购商品房安置的调节作用,对选购的商品房低于被征收房屋区域基准价的,将价格差通过现金补偿给被征收户,解决了房屋的装修费用,真正让利于民。通过以上政策的出台,棚户区群众得到了实惠。用一些拆迁户的话来说,“原来烂房子,现在好房子。如厕不出门,运动有小区。以前羡慕人,如今人羡慕”。

发人深省启示多

实施棚户区改造,是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我市一年来的试点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城镇棚改的新路子,诸多成功的经验做法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因地制宜,立体发展,是山区县棚改的必由之路。我市六县一区均属于山区城市,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加之国家对耕地的保护红线不能突破,造成城市扩展空间有限。那么如何实现城市有限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是城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命题,棚户区多属于城市老城区或城郊结合部的城中村,其原建筑多为低层房屋(三层以下),特点是房屋面积小、占地面积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因此,对山区县加快棚户区改造,采用立体发展的模式,才能够充分盘活城市土地,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为城市发展提供足够的 空间。只有严格落实中省棚户区改造规划要求,“高层建筑规划容积率不得高于3.5,多层建筑规划容积率不得高于1.5”,才能实现棚户区改造促进城镇化建设的目标。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是山区县棚改的必然选择。棚户区改造关乎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实施主体不对、运作方式不当,会引发侵害群众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因此,棚户区改造的实施主体必然是政府,采用市场运作模式,能够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那么,什么是政府主导?就是棚户区改造项目设立、房屋征收、建设管理,均由政府牵头组织实施,才能实现棚改项目“科学性、规划性、公共性”的三统一。什么是市场运作?就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房屋征收补偿,同时,要采用招商引资方式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解决棚户区改造投入大、筹资难的问题。

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是山区县棚改的必须遵循。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项惠及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是棚户区改造的基本原则,也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按照相关程序,科学制定征补方案,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活用政策,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棚户区改造项目才能“拆得动、建得快”。群众是朴实的,他们不患寡、只患不均,因此,在房屋征收时要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安置房建设时要实行三严格,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建筑材料验核制度、严格国家工程质量标准”,才能将这一民生工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通过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棚户区改造,是山区贫困县城镇建设发展的重大良机,也是潜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总结成功经验,推广成熟做法,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文明宜居的幸福美丽商洛的目标必将早日实现。

2020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概述 教育信息化要紧密围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为原则,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规划目 标,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实施好“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攻坚行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二、核心目标解读 一是研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和“十四五”规划,出台推进“互联网+教育” 发展。二是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

科学规划推动教育专网建设,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启动国家中小学生网络学习的平台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不断普及深入,师生信息素养持续提升。三是推广“三个课堂” 模式应用,以“三区三州” 为重点开展网络扶智工程。

教育信息化试点示范效益彰显,不断探索“互联网+”条件下教育发展新模式。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重点任务拆解 (一)坚持党对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 1.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统筹部署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 》。

召 开 2020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会,研究 部署重点 工作。

研制 教育信息化中 长期 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 十四 五” 规划,出 台 推进“ 互联网 +教育” 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 和发展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 新发展。2.应对疫情,保障“ 停课不停学”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 体部署,指导做好教育信息化和 网络安全工作,提供更好的网 络、资源、安全等服务,有效支持学校延期开学期间 线上教学开展,保障“ 停课不停学”。

(二)有序开展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 1.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继续推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实现省级平台全部接入体系,启动国家中小学生网络

学习的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体系联盟的作用,推进体系完善标准规范、实施共建共治和深化应用服务,形成协同服务的有效机制。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有序开展国家平台资源汇聚工作,新汇聚 20 个以上单位的资源应用。

做好体系汇聚资源应用课题研究工作,促进体系建设和创新应用的落地。

2.深化基础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继续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活动,巩固活动成果,完善晒课体系。

树立典型,深化资源应用,形成一批善用优课资源的名师队伍。

组织开展应用推广研究,实现个性化资源推送。

整合开发学生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使用。

遴选推广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资源有关项目 建设工作。

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统编“三科” 及其他“人教数字教材” 的开发和优化更新,建立跨区、跨校协同的项目 机制,打造学科典型应用示范区、示范校,推进中小学数字教材在学校的普遍化、常态化应用。

3.持续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围绕深化教学改革和“互联网+职业教育” 发展需求,鼓励探索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一体化统筹推进。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部署,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引导职业院校形成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

继续开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精品课”项目。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以课程为中心,全面提升教育资源建设质量,增强学习资源的科学性、时效性、针对性,为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学习资源保障。

全面推进网络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专题课程、五分钟课程、实践类课程等专项课程资源建设。

(三)持续深化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拓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广度与深度。

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网 络学习空 间 建设与 应用 的指导意见》 《网 络学习空 间 建设与 应用 指南 》。开展 2020 全国 网 络学习空 间 应用 普及活动。依托国 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师生开通实名 制 网络学习空 间,计划 新增 1000 万个。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范围 内 遴选出 40 个网 络学习空 间 应用 优秀区域和 200 所优秀学校进行展示推广,推动逐步实现“ 一人一空 间、人人用 空 间 ”。

继续与 中 国电信、中 国 移动合作开展中 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 网 络学习空间 人人通” 专项培训,计划 全年培训 中 小学校长 2000 人、骨干教师 4000 人。

(四)协同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 1.支持“三区三州” 等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深入推进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以“三区三州” 为重点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送培到家” 活动,分别举办 6 期管理干部培训班和 3期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并进行信息化教学设备捐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等系列活动。

总 结贫困 地区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 提升模式与 经验。在民族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实施“智能村小” 及“一村一幼” 教育公平提升计划。

开展“三区三州” 区域性智能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研究,通过全日制远程教学、AI+自主学习课堂等八大课堂研究,将国内外智能教育和远程教育理念、模式等引入“三区三州” 学校。2.开展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 应用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深入推进“网联优教”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项目、教研共同体试点项目。

(五)全面推进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 1.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统筹管理印发关于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顶层设计。

研究制定教育系统网站发展指引,规范教育系统网站的管理,治理教育系统网站“小散乱” 的问题。

推动高等学校“最多跑一次”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新模式,切实提高在校师生获得感。深入推进国家教育考试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阳光高考平台服务。

继续优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做好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全国征兵网的运行维护和信息服务工作。

2.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开展教育部直属机关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专项调研。

建设教育部通用业务服务平台,探索以信息化应用服务新模式,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按照“一数一源” 的原则,完成《教育管理信息化数据标准体系框架》等数据标准的制订和发布。

建立教育部直属机关数据溯源图谱。推动教育数据的有序共享,扩大数据共享范围,提高数据共享效率,更好支撑各地政务服务应用。

3.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和“互联网+监管” 工作推进教育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二期建设,实现教育部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与国家平台对接实现一网通办。

推进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平台的部署和应用,开展电子印章等业务应用试点。继续推进“互联网+监管” 系统建设。

推动监管事项、监管行为的全程网上录入,探索监管业务的全程网上办理,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4.持续做好软件正版化工作印发《教育部直属机关软件正版化管理办法》 ,规范正版软件的管理。

开展软件正版化检查,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

实到位。

5.加强教育系统密码应用与管理落实《教育行业密码与应用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密码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建设,有序推动教育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开展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完善教育数字认证(CA)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推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密码普遍应用,提升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

6.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管理推动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 ,完成现有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备案,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机制,重点治理强制使用收费、违规采集个人信息、呈现低俗信息等问题,开展高等学校管理服务类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专项治理行动,促进移动互联网有序健康发展。

(六)扎实开展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 1.遴选认定典型区域、标杆学校和典型课例启动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遴选 30 个典型区域,300 所基础教育标杆学校、50 所职业教育标杆学校、30 所高等教育标杆学校、20所继续教育标杆学校,3000 堂基础教育示范课例、200 堂职业教育示范课例、800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 堂继续教育示范课例。

2.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实效体现到 教与 学关键环节指导“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 学模式” 实验区开展实验工作,切实把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实效体现到 教与学这两个关键环节上来,助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下载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营企业调研报告

    民营企业调研报告近年来,民营企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经济的产业组织形式没有像经典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从自然竞争走向集中再走向垄断。相反,民营企业成了各个国家中最......

    关于律师参与国企改制工作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五大以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改制的多种途径,取得了显......

    关于我市非公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非公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的调研报告 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国企调研报告

    国企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十八大报告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水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扎实推进我区企业基层党......

    我市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文章

    (一)我市城中村现状1、人口、住房情况 按以往统计口径城市规划区内有99个自然村,农村人口约8万人,住房面积约210万平方米。随着我市城市建设、工业园区的发展,部分村庄逐步前移,......

    民营企业现状调研报告

    企业“招工难”,这是当前国内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工业园区企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增加......

    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调研报告(精选)

    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调研报告一、当前招商引资的现状今年1-10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20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7.66%;合同外资1189.99亿美元,同比增长34.19%;实际使用外资金537......

    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