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最全-经典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大钟余音绕梁是因为钟仍在振动。
2.声音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为介质传播。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
3.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一般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4.声音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叫做回声。教室里说话有回声,但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5.雪疏松多孔会吸收声音,所以下雪天很安静。礼堂和音乐厅墙壁凸凹不平,事增强声音的吸收,减弱声音的反射。6.声音又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尖细和粗闷。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256HZ表示发声体一秒钟振动256次。响度是声音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距离。
7.人耳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一般的发声体较小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发声体较大时发出声音音调低。女生的声带细小,音调高,男生的声带宽大,音调低。敲编钟时,大编钟音调低,小编钟音调高。.0分贝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0分贝以下还有声音只是人听不到。减弱噪声的三途径:在声源出减弱——消声器,禁止鸣笛;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市区种树,铁道两旁的隔音板;在人耳处减弱,戴隔音耳罩。
9.声能够传递信息,比如;声呐回声定位(超声波)。B超造像。超声波探伤;声能够传播能量,比如;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武器。
10.天坛声学奇迹是利用生音的反射造成的。打击乐器是被打击物体振动发声,弦乐器是弦丝振动发声,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
11.听其声而知其人是利用音色辨别的。
12.真空罩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用到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推理法。类似的实验有,在一个大的注射器中放置发声体,把活塞拔出的过程,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会变小。
13.在雪山上不能大声呼喊,会引起雪崩,说明声能传递能量。14小提琴演奏时,要调整琴弦的松紧,是为了调节音调。15.听诊器可以减弱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16.声控灯说明声能传播能量。
17.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15度时340m/s。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是,声速小于光速(3×10*8m/s)
18.气球爆炸发声是气体振动产生,冬天风吹电线发出呜呜声是电线振动产生的。暖瓶里接水,水快捷满时空气变短发声音调变
高,声
音
变
尖。
19.声音可以通过骨头传播,叫骨传导,人耳能准确判断声源的位置,利用双耳效应。
第二篇: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最全-经典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一定会发声,但人耳不一定能听见(比如: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就听不到)。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吊在空气中的乒乓球,可以看到乒乓球会被弹开;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看到水面溅起水花;把一些纸屑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上面,看到纸屑在跳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种把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变化转化成眼睛看得到的明显的现象叫转换法,转换法是物理探究实验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希望大家记住。敲锣或者鼓时,用手按住锣面或鼓面,声音就立刻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敲击一次大钟,大钟可以持续响很长时间,余音未止,是因为大钟还在振动而继续发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振动的物体叫发声体,打击乐器是被打击物体振动发声,弦乐器是弦丝振动发声,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蚊子叫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发声的,气球爆炸发声是气体振动产生,冬天风吹电线发出呜呜声是电线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为介质传播。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如在走廊上可以听到教室里有人在大声讲话。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如水里的鱼会被岸边人的走路声吓跑。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如我们日常生活听到的大部分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的;总之,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如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离的很近都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他们要借助无线电来交谈。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真空罩中的空气,会听到真空罩中正在发声的闹铃的声音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称为声波。
3、声的传播需要一定时间。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 > 液体中的声速 > 气体中的声速。铁路工人判断远方是否有火车驶来,通常都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古代作战士兵晚上休息时,通常把耳朵贴在埋入土中的牛皮制的鼓面上睡觉,这样可以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固体传声效果好;且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快,能及早听到。闪电和雷声总是同时产生的,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是,是因为声速小于光速(3×108
m/s)。
4、声音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叫做回声。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是0.1s。人要想区分出自己的回声和原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17m以上。在教室里谈话比在操场上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距障碍物的距离小于17m)。也就是说教室里说话有回声,但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人们用“余音绕梁,三日未止”形容某人的歌声好听,也是说的回声现象。
5、雪疏松多孔会吸收声音,所以下雪天很安静。礼堂和音乐厅墙壁凸凹不平,可增强声音的吸收,减弱声音的反射。可见。蓬松多孔的物体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声音的传播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传导方式。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到别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气传导的方式传导人耳,人们听到自己的声音主要是靠骨传导的方式传到入耳的。骨传导的效果比空气传导的效果好。
6、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尖细和粗闷。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体较长、较粗、较宽、较厚、较松时振动会较慢,音调较低;物体较短、较细、较薄、较窄时振动会较快,音调较高。区分男女同学的声音可以用音调,一般情况下,男同学声带发育的较宽、较厚,振动较慢,音调较低。用频率表示发声体的振动快慢。256HZ表示发声体一秒钟振动256次。人耳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一般的发声体较小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发声体较大时发出声音音调低。女生的声带细小,音调高,男生的声带宽大,音调低。敲编钟时,大编钟音调低,小编钟音调高。小提琴演奏时,要调整琴弦的松紧,是为了调节音调。暖瓶里接水,水快捷满时空气变短发声音调变高,声音变尖。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距离。振动的物体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生活中经常把手拢在嘴边喊话;用纸做成喇叭形状喊话;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心肺工作的声音,都是减小声音分散,增强声音响度的方法。听诊器可以减弱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分不同乐器。不同人的声音。听其声知其人就是凭音色来判断的。
7、声波是一种波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声呐探测鱼群,雷声预示下雨,超声波检查身体疾病,通过检测次声波来探测地震或者海啸等自然灾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洗牙、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零件、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武器、超声波碎石等。在雪山上不能大声呼喊,会引起雪崩,说明声能传递能量。声控灯说明声能传播能量。
8、从物理的角度上看,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上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这个角度来看,乐音有时也会变成噪声。噪声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居民噪声。交通噪声如:汽车、摩托车的鸣叫声,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声,火车、飞机等巨大响声。工业噪声如:发动机运转声,电锯、机床、电钻、工地爆破声等等。居民噪声如: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分贝(dB)是衡量声音大小(强弱)的单位,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减弱噪声的3个途径:(1)在声源出减弱——消声器,禁止鸣笛;(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市区种树,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关闭门窗;(3)在人耳处减弱,戴隔音耳罩,在耳朵里塞棉花。
一、填空题
1、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探究方法叫________。
2、如图1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图3
3、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__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4、在班里举行小型音乐会,张刚同学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2),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这些声音的________不同.但瓶子的顺序排乱了,正确的瓶子编号是________.图2
5、人们用________来划分声音的等级.________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6、声源发出声音后,声音碰到物体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确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
________,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________.7、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的________、阻断它的________、防止它进入________.8、列举两个生活或自然现象实例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列举两个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或能量:
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深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_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 500 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2.下列情况,哪一种声音不能传播()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太空中 13.妈妈买瓷碗时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好坏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 14.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入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15、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6.如图3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17.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过程是()A.空气—水—鱼 B.桌子—空气—水—鱼 C.桌子—鱼缸—水—鱼 D.桌子—空气—鱼 18.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的()
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C.音色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9.乙人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甲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 B.人耳的错觉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慢,后听到 D.外界杂声干扰 2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 B.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
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D.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三、想一想
21.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是怎样交谈的?
22.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 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三个有关的合理场景.22、给你一个橡皮筋,你能用来验证或说明哪些声学现象和道理,请说出你要验证的结论和简单的实验步骤:
第三篇:声现象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卓越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供参考.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2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第四篇:初中物理声现象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产生 传播与接收 1,声音的产生
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的传播
(1)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呀物质,能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因此航天员在月球上只能通过无线电设备通话。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以敲击音叉为例,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发出声音,音叉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疏,就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院方扩展。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地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因此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速
(1)15摄氏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注意温度是15摄氏度(2)声速与介质的关系:声速的大小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并且,在同一介质的不同温度中传播速度也不同。4,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传人大脑的顺序: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2)两种常见的听力障碍:
传导性耳聋——一个人只有当外耳,中耳,内耳,大脑都完好时才会有正常的听力,否则听力就会受到影响
神经性耳聋——有的人,鼓膜,听小骨,耳蜗以及外耳道都没问题,但却听不见声音,这在医学上叫做神经性耳聋。总结:人听到声音的三个条件
(1)振动发声(2)有介质传播声音(3)声波能够引起鼓膜振动。
第五篇:声现象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声现象》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3.声音在介质中以___的形成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____,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_.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5.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s.
6.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嗽叭,经4s钟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m.
7.频率为Hz以下的声音为次声波;频率为Hz以上的声音为超声波.
8.噪声强度如果在dB以上,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如果在dB以上,长时间会造成对人的听力的伤害.
9.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产生的。
二选择题
10.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11.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D.岸——水——鱼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月球上的宇航员可直接用语言交谈
C.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
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
14.信息1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
信息2 :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
请综合1、2 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在墙壁内传播D.利用回声加强原声
16.医用听诊器的作是()
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B.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D.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
17.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
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
D.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18.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1-1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19.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三、实验与探究题
20.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21.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孩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②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③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1-2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祛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 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
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 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 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 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
(4)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③ 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
22.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 中① 和② 两处补上恰当的文
字:①②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声具有.(4)短文B 中所填的物理量和音调之间的关系是
四、应用题
23.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声现象》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响度音色音调2.空气音色3.声波振动能量4.2250 不能真空不能传声5.甲116.6607.208.70909.振动
二、选择题
10.D11.D12.C13.C14.C15.A16.C17.C18.C19.C
三、实验与探究题
20.机械闹钟A泡沫锡箔纸衣服 21.(1)低(2)控制变量法(3)改变弦长、改变音调(4)增加粗细不同但长度、材料与实验中弦一样的琴弦22.(1)超声波频率(音调)(2)次声波(3)20HZ能量(4)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四、计算题
23.固体略